希伯來聖經
系列條目 |
猶太人和猶太教 |
---|
詞源 · 誰是猶太人? · 文化 |
猶太教、基督宗教各宗派都接受為正典的書卷 |
---|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路得記 · 撒母耳記 · 列王紀 · 歷代志 · 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 · 以斯帖記 · 約伯記 · 詩篇 · 箴言 · 傳道書 · 雅歌 · 以賽亞書 · 耶利米書 · 耶利米哀歌 · 以西結書 · 但以理書 · 小先知書(何西阿書 · 約珥書 · 阿摩司書 · 俄巴底亞書 · 約拿書 · 彌迦書 · 那鴻書 · 哈巴谷書 · 西番雅書 · 哈該書 · 撒迦利亞書 · 瑪拉基書) |
天主教與東正教都接受的次經 |
多俾亞傳 · 猶滴傳 · 馬加比一書 · 馬加比二書 · 所羅門智訓 · 便西拉智訓 · 巴錄書(耶利米書信) · 但以理書補編(即比新教的但以理書多出的3個段落) · 以斯帖記補編 |
此外東正教還接受的次經 |
以斯拉續篇上卷 · 詩篇續編(即第151篇和瑪拿西禱詞) · 馬加比三書 · 馬加比四書(附錄) |
主題:聖經 |
猶太教聖經正典《塔納赫》 及基督教《舊約聖經》 目錄 | |||||||||||||||||||||||||||||||||||||||||||||||||||||||||||||
---|---|---|---|---|---|---|---|---|---|---|---|---|---|---|---|---|---|---|---|---|---|---|---|---|---|---|---|---|---|---|---|---|---|---|---|---|---|---|---|---|---|---|---|---|---|---|---|---|---|---|---|---|---|---|---|---|---|---|---|---|---|
| |||||||||||||||||||||||||||||||||||||||||||||||||||||||||||||
| |||||||||||||||||||||||||||||||||||||||||||||||||||||||||||||
| |||||||||||||||||||||||||||||||||||||||||||||||||||||||||||||
轉到《新約聖經》目錄 → | |||||||||||||||||||||||||||||||||||||||||||||||||||||||||||||
希伯來聖經(英語:Hebrew Bible),或稱希伯來經卷(拉丁語:Biblia Hebraica),是聖經研究學者使用的一個指代塔納赫(希伯來語:תנ"ך; 拉丁語:Thanach)的專業術語,即是希伯來文所說的聖經(希伯來語:מִקְרָא,Mīqrāʾ,Miqra),既是猶太人的正典文獻,也是舊約聖經的教義來源。希伯來聖經大部分用希伯來語寫成,部分章節用亞蘭語寫成(包括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和其他一少部分)。
天主教會的續經部分和正教會(東正教)的次經並未在新教舊約聖經中幾近一致的內容中找到來源出處。而後來的基督徒聖經教義對那些名字,序號或者順序未詳細註釋的地方也存在差別。
「希伯來聖經」一詞的提出目的是保證內容的專一性,同時避免任何其他具有特別釋義的傳統或者神學思想,希伯來聖經通常在使得在學術寫作和多信仰之間的討論中儘量保持相對中立,這樣旨在涵蓋多宗教信仰的交流而不是只限於各個宗教信仰的內部討論。[1]
術語的用法
[編輯]在盎格魯世界中,聖經學者們往往使用「希伯來聖經」是用一個中性的詞語去取代一個非中性的詞語。如舊約是表示基督教的立場,猶太教信徒認為是非中性的。而如果說是猶太教的聖經,或猶太人的聖經,或希伯來人的聖經,基督徒就覺得是它也是基督徒的聖經,所以也覺得是非中立的。目前稱之為「希伯來聖經」是比較中性的。在英語世界中,「希伯來語聖經」有固定的定義,就是指猶太教的塔納赫。但是在漢語世界中,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對「希伯來語聖經」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樣的。毋庸置疑的是,在猶太人信仰中,希伯來語聖經指的就是那24卷的正典,就是塔納赫。然而,在新教信仰中,希伯來語聖經指的是舊約的39卷的正典(等同於塔納赫的24卷書)。而在天主教徒信仰中,希伯來語聖經則指的則是舊約的46卷的正典。而在東正教的信仰中,希伯來語聖經就指的是舊約50卷的正典。[來源請求]
猶太教
[編輯]在猶太教中,希伯來語聖經,就是《塔納赫》(希伯來語:תַּנַ"ךְ,拉丁字母轉寫:Tanakh,有譯作《泰納克》或《泰那克》)[2]。後來的基督教稱之為「舊約聖經」,但在猶太人來說,Tanakh並不是「舊的約」,而是始終如一的。塔納赫(TaNaKh)是希伯來文תנ״ך的音譯,這T/N/K分別是三個單詞的打頭字母,反映了猶太教聖經的三個部分,其中T代表妥拉,N代表先知書,K代表聖錄:
妥拉
[編輯]《妥拉》(Torah / 希伯來文:תורה):意思是「教導、訓誨」[3],基督徒常常稱其為律法書,一套共5卷,普遍稱摩西五經。包含:
1.創世紀 Genesis
2.出埃及記 Exodus
3.利未記 Leviticus
4.民數記 Numbers
5.申命記 Deuteronomy。
先知書
[編輯]《先知書》(Navim / Nevi'im / 希伯來文:נביאים):意思是「先知們」,共8卷,分上下兩部份,記錄了曾教導和帶領猶太人的先知事蹟。包含:
6.約書亞記 Joshua
7.士師記 Judges
8.撒母耳記上下 Samuel(I & II)
9.列王紀上下 Kings(I & II)
10.以賽亞書 Isaiah
11.耶利米書 Jeremiah
12.以西結書 Ezekiel
13.十二小先知書 The Twelve Minor Prophets
I.何西阿書 Hosea
II.約珥書 Joel
III.阿摩司書 Amos
IV.俄巴底亞書 Obadiah
V.約拿書 Jonah
VI.彌迦書 Micah
VII.那鴻書 Nahumv
VIII.哈巴谷書 Habakkuk
IX.西番雅書 Zephaniah
X.哈該書 Haggai
XI.撒迦利亞書 Zechariah
XII.瑪拉基書 Malachi
聖錄
[編輯]《聖錄》(Ketuvim / Kh'tuvim / 希伯來文:כתובים):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內容主要關於禮拜儀式詩歌文學歷史,在基督教文獻中又稱為《哈吉奧格拉法》(Hagiographa),意思是「聖錄」。包含:
14.詩篇 Psalms
15.箴言 Proverbs
16.約伯記 Job
17.雅歌 Song of Songs
18.路得記 Ruth
19.耶利米哀歌 Lamentations
20.傳道書 Ecclesiastes
21.以斯帖記 Esther
22.但以理書 Daniel
23.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 Ezra-Nehemiah
24.歷代志上下 Chronicles(I & II)
《塔納赫》主要以用希伯來文寫成,而其中的《聖錄》有些經卷是以亞蘭語寫成。
基督宗教
[編輯]在基督宗教中,由於宗派的差別,信仰的不同,所理解的希伯來語聖經的含義也是不盡相同的。在基督新教中,希伯來語聖經指的是39卷的舊約,等同於猶太教的24卷的塔納赫。但在天主教中,希伯來語聖經指的則是46卷的舊約;在東正教中,希伯來語聖經指的就是50卷的舊約。
影響
[編輯]猶太人的信仰對他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響,包含飲食、律法、教育、節日等。
飲食
[編輯]猶太教所規定的飲食稱作「Kosher」,意指「適合的」、「適當的」,在《利未記》中記錄了可食與不可食的動物名單,將動物分為「潔淨」與「不潔淨」的,不潔淨的食物不但不可食用、亦不可碰觸,否則被視為不潔。
法律
[編輯]在猶太教的經典裏,神頒佈給摩西的十誡是猶太人生活和信仰的準則,也是最初的法律條文。
《妥拉》中記載的戒律條文總共613條,因此又稱為613條戒律,分作訓令式和禁令式兩種,訓令式的戒律總共248條,禁令式的戒律總共365條。
戒律的內容主要和聖殿與獻祭有關,但主要內容涉及猶太人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包含信仰的規範、聖殿與祭司、祭禮、潔淨禮儀、捐獻、飲食、節期、社會、偶像崇拜、社交、家庭、司法、奴僕的對待、耕種的規則、借貸商業、公義、倫理等層面。
節日
[編輯]猶太教裏許多節慶多數與《聖經》經典中的故事有關,其中有七項節期是《舊約》律法中規定的,後來猶太民間又加了兩項節期。
《舊約》中律法所規定的節期包含:逾越節、除酵節、七七節、吹角節、贖罪日、住棚節、嚴肅會,其中最重要的是逾越節、七七節和住棚節;後期民間新增的節期為:普珥節和修殿節。
逾越節:紀念上帝在埃及擊殺埃及人的頭生子,並越過以色列人的家,拯救以色列人。
除酵節:紀念從埃及離開後,當時連食物都來不及發酵的艱苦日子。
七七節:又稱作五旬節,慶祝豐收的日子。
吹角節:吹角呼召人作反省和悔改,預備贖罪日的來臨,後來成為猶太人的新年。
贖罪日:猶太人每年最神聖的日子,當天會整日禁食並恆常禱告。
住棚節:慶祝豐收以及紀念離開埃及後在曠野裏住在帳篷裏的日子。
嚴肅會:宗教節期的完結。
普珥節:紀念猶太人在波斯帝國統治時期,以斯帖拯救猶太人避免了滅族危機。
修殿節:紀念猶太人在馬家比家族的領導下從敘利亞手中奪回耶路撒冷,並將第二聖殿獻給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