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存档/2011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1年[编辑]

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编辑]

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一时之间不知如何说起,好吧。

简而言之,我已经搜集了所有我能找到的CV-9资料,将其战史完整重编(对照历史的话,会发现旧版本有不少错漏。原来几年前的我文笔是这样的喔......呵呵),并校对数次(相信会有疏漏,因为半夜了,明天我会再改改)。有兴趣于军事的,可详细阅读,想必有一翻趣味(编写时我也获益良多);若然没有兴趣、又觉得这些所谓的长篇大论很闷,那么就只读引言、图片及结尾,就可以了。

参考以往是只用DANFS及少量其他资料,显然不足。(当然,再加上我的拙劣演译,明明拦截成功也变成拦截失败了。)现在主要参考如下:

  • 二战战史,以Samuel Eliot Morison的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这十多册的钜著,算是经典了,贯彻所有美国海军于二战的行动及作战。作者是美国海军史家,其参考资料既有当时各舰的服役报告、战后的发现、访问指挥官(海尔赛等);亦有日方的服役报告(尤其是后期战史),故此可相对中立,且为一手之事实,亦可与各战事的条目相互引证。(一边写还一边发现现有条目的不足,但我没力气了......)由于引用模版(harvnb)无法分别诸多册数,故此采用英文维基的折衷方法(已经是年前的事,至今我仍看不到harvnb有加上册数功能),将Morison的姓氏加上一画,以方便引用连结。
  • 同时,二战用了几个外部网页,尝试重建当时TF38及TF58的组成。毕竟分队去向就是航母(于此条目即CV-9)去向,好好重建的话,自然能排列出较准确的战史。
  • 朝鲜战争以往主要采其一手服役报告。一手服役报告往往是身陷其中,未必准确,亦未能反映朝鲜战争的大图像。所幸在大学图书馆找到Malcolm W. Cagle的The sea war in Korea,完整论述了朝鲜战争的美国海军作战,且可与各舰解密的服役报告互证。(这位学者本身就是海军出身,后来升到少将,还有份编辑越战的美国海军战史,好像是什么A naval story之类。有一篇是专论TF77在越战战史,这我有(也会)用到参与越战的艾塞克斯级条目。)
  • 朝鲜战争以后,因为不是大战,没有专论书藉,所以内容显然不及前两者丰富。大致上是使用Navsource、老兵网页及Turner出版社的书(可用度一般,主要是日期参考,详尽内容还是要1960年的Cruise book或其他网页)。navysite.de与gonavy.jp是另外两个很好的参考资料,有这两个才可重建朝鲜战争后艾塞克斯号的出入、所载航空团、所往何处,亦可互证(gonavy.jp在60年代的纪录显然较navysite.de好,可惜仍要加上Turner那本书方才完整)。至于DANFS就不要提了,如非必要(或懒惰不用navsource)我是不会用到的。在DANFS,1960年后艾塞克斯号的历史是一片空白,不知是否因为猪湾事件,几乎所有找到的官方材料,都没提及艾塞克斯号的参与,反而是老兵组织自己写了出来;前面二战朝鲜战争的也是太简短。

目标特色,评审完毕前最好不要提名。愈长的条目出错机会愈高。未来(如有时间的话)我会逐条艾塞克斯级整理(其实不少都是要重写,不过多寡就视资料及舰只历史而定。有些只是小改也可了。),希望在年半后毕业前完成。跑题一句,其实暑假我尝试重写列星顿号航空母舰 (CV-2),不过因资料不足卡了在第十五号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 XV)。若果无法到美国去一看当时的Action report,重写就无望了。历史往往要新资料及证据出现,方可更完整。我相信艾塞克斯号已经基本完整,不会有大幅更动(除非某天Wikileaks突然关心了这些),但始终写只是一半苦功,改是另一半,还望诸位多多指教。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1日 (六) 16:0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11日至2011年1月1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因为格式手册上对于度量衡是以公制为主,如果真得有困难,可以商量看看怎么办,即使不使用公制也可以讨论。-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2:55 (UTC)[回复]
我倾向将模版保留美制的,一者是要保留设计时所使用的数据,准确度较高,转换后数据反而有机会出现误差。二者,转成公制本意是为了更可读,在大部情况都是适用的;但若将模版内容转换,零碎的单位反而更难看,总觉得无助理解。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4:46 (UTC)[回复]

如果其他用户没有提出类似的意见,那就维持你原先建立的型态,统一格式就好。-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6:29 (UTC)[回复]

刚刚又有疑问:内部链接是否/可否适当地增加?一直以来,我自己标准是只用一次,不作重复;但由于正文颇长,有些时候只连结一次,反而显得太少(尤其是部分航空母舰及人物,只在注脚处有连结)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7:56 (UTC)[回复]

  • 我自己是视内连重要度,以人名来说,假设这个人物很重要,但到条目很后面才再提一次且较鲜为人知(举例来说,希特勒大家都知道是在指阿道夫,而不是他父亲,这我就不会再设置),我就还是会设内连,意见仅作参考。—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10:37 (UTC)[回复]

还是尽量只设一次好了。刚作了一次最后重检,明天我会离开香港到武汉几天,届时无法回复同行评审,不过评审期结束前我就会回来,期间请耐心等待。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3日 (一) 03:42 (UTC)[回复]

评审即将完结,感谢各位。明天提特。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11日 (二) 12:18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琉球国[编辑]

琉球国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此条目曾经当选特色条目,后来被撤销。撤销后至今已大幅改善内容。现时Wikipedia:琉球/冲绳专题Portal:琉球/冲绳已经建立,希望属于Wikipedia:琉球/冲绳专题Portal:琉球/冲绳琉球国可以改善至再次成为特色条目—Ws227 (留言) 2010年12月14日 (二) 17:1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14日至2011年1月1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尚氏以前的先史时代,虽曰有其他条目可参照,但无论叙述及出典上仍略为简略,还有可加强之处。
  2. 14~16世纪的琉球对外贸易全盛期(特别是与东南亚方面)的详情,以及明、清两代对册封使的接待,和使行录关于琉球民情风俗的记载应可以补充。
  3. 本项的执笔者,对于琉球与明、清两代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相形之下,与日本和朝鲜的关系部分则相对单薄,特别是17世纪初以降两属时代日本的影响,即使不考虑中立性的问题,就内容比重与引用文献而言,也海有再改进强化之处。--玄史生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11:2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十字路行动[编辑]

十字路行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此条目是由 Oneam在一年以前撰写,曾经提名为特色条目候选,因为一票反对而落选。—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2月15日 (三) 16:30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15日至2011年1月15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呜呜,竟然仍有人关心我在维基第一条(兼首次编辑)的条目......

年半以前,我的能力显然不及现在,故此内容上的疏漏想必不少。当时我是照翻译英文维基的(因为刚好看到英文维基的这道条目大幅扩张,甚有趣味,这也成了参与维基的缘起),不过英文维基在我放上DYK不久后(忘了)又再次更新,故此内容上肯定仍有不足。

年半以来,英文版已多次更新,也曾选特色不过失败(幸好这一条没在中文维基选上,不然今天我要提撤了)。我想英文维基的版本可作参考,但不应总是将之照版煮碗搬过来了,不然中文维基这边只会一直落后。不过因参考问题(见下段),或许会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现在我不知道我有否时间再写这篇,目前计划是在毕业前(尚有一年半)重整所有艾塞克斯级;因为毕业后我可能没有时间及材料去写维基了。如果条目要上优良的话,我们要一翻译人才......如果有会德文的维基人参考德文版就更好,因为德文版的结构似乎比英文版更佳。

最后,也可以参考该条目于英文维基的同行评审及选特期间的意见。相比之下,中文维基真的仍须努力。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6日 (四) 08:12 (UTC)[回复]

内容上欠缺,原子弹爆炸的当量都没有提到,还有不少船只是可以做内链的(比如长门号)。顺便一提比基尼环礁的核爆基地已经在2010年被评为世界遗产。这个条目的题目应该是什么?手头暂时没有书籍资料可供参考,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叫十字路口行动才对?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2月20日 (一) 07:25 (UTC)[回复]
  1. 我将中文版读两遍,再去看英文版和德文版。我认为德文版、英文版都可作维护的比较对象。
  2. 条目名称有存在另一种翻译名称:十字路口行动,相对来说“十字路行动”比较罕见。--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23:37 (UTC)[回复]

要更名的话,我没有异议。当初已经忘了是在网络何处搜寻到这名字,不假思索就用了。另外,不知有没有其他编者愿意翻译?时间确是不足。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02:31 (UTC)[回复]

  • (!)意见。这两天有机会比较深入看一下,一开始的地方关于美国官员的描述,在与英文版交互参考下,发现有点问题,还再查阅两个原子能部门的差别,不过需要修改是真的。-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2:3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1. 部分段落完全不设内部链接,在比对英文版过后,发现是忠于翻译来源版本的配置。建议作者酌量设置内部链接。--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23:43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参考上,英文维基是以James P. Delgado的几本书与William A. Shurcliff的官方报告编成的(其实计算其他参考资料,已经非常丰富,比中文维基不少现存的优良好得多了。可惜这些材料只有部分可在互联网上查看,其他书籍我相信几乎不可能在中华地区找得到(老实说,哪家书店会买这些在东亚几乎没有销路的书?最多也只能奇望大学图书馆),这使查证会比较困难。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6日 (四) 08:12 (UTC)[回复]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米尔科姆连发式榴弹发射器[编辑]

米尔科姆连发式榴弹发射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最小目标是成为优良条目。——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2010年11月19日 (日) 10:1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19日至2011年1月1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耳廓狐[编辑]

耳廓狐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检查条目在格式、语法、来源以及排版上是否能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以准备提交优良条目候选—Mys 721tx(留言)-U18协会 2010年12月21日 (二) 10:07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1月2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 很棒的条目!有几处小的措辞上的问题建议修正:
      • “虽然常被分类为狐属,耳廓狐的分类尚有争议。”感觉好像有其它分类方法,但没说。
      • “阔耳狐分布于北非和亚洲,包括摩洛哥到埃及,南至尼日尔北部,东至西奈半岛和科威特[12]”这句话是不是加上北到哪里,西到哪里会更确切。
      • “天敌”这一节的翻译似乎不太符合中文的习惯。--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6:5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斯科特诉桑福德案[编辑]

斯科特诉桑福德案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这一新条目少量参考了英语维基的条目,主要是根据5本翻译过来的中文法律书籍和一本英文法律书籍编写,另外辅助的历史政法书籍有6本左右。敝人加入维基不久,期待多多向诸位学习;条目中一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奢望大家花费宝贵时间,用特色条目的标准来审视,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提升条目质量。—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08:3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24日至2011年1月24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初步意见如下
以2:1的票数,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从后文来看,似乎是两位法官反对,一位法官支持,不知是不是加上“3位法官以2:1的票数”比较好。
1850年密苏里联邦巡回上诉法庭受理了诉讼,然而前文中提到密苏里最高法院的审判是在1852年3月,而向联邦法院上诉应该在此之后?
法院作出不利于被告的裁决,理由是斯科特仍然是桑福德的财产,似乎是不利于原告(斯科特)?
只有在第三点上,坦尼的判决意见相对没有争议,7位多数派大法官同意他的意见是指7位大法官同意第三点还是只有7位法官全盘同意?
暂时这样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2月26日 (日) 07:43 (UTC)[回复]
完成:非常感谢您的帮助和指正
  1. 的确“3位法官以2:1的票数”表述得更确切,已改进。
  2. “1850”年是在下写错了,查了施瓦茨的书,是“1853年”。已改。
  3. “被告”二字是在下笔误,本来是想写“原告”,现已改为“斯科特”,理解时更方便些。
  4. “只有在第三点上,坦尼的判决意见相对没有争议,7位多数派大法官同意他的意见”的意思是7位大法官只在第三点上有共识。因为有歧义,现已改为“只有在第三点上,坦尼的判决意见相对没有争议,7位多数派大法官均同意斯科特的身份应由密苏里州最高法院判定。”
再次感谢--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6日 (日) 17:56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Wikipedia:同行评审/和珅

[编辑]

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条目译自英语特色,个人比较担心的是翻译时产生的问题,但当然也欢迎各位在内容方面指教。最终目标是特色条目。—Choihei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4:1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1月27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红连结后应加英文翻译。-老陈 (留言) 2010年12月29日 (三) 15:25 (UTC)[回复]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台北捷运[编辑]

如今的台北捷运条目内容已十分可观,但我总觉得还有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故提报同行评审,希望大家能给些意见。 :) --笨笨的小B | 20巷 14:20 2006年8月4日 (UTC)

  • (!)意见
  • (+)赞成:在初期规划中,新店线和淡水线规划成同一条。为什么后来分割成红线与绿线呢?Jason22(请留言) 13:11 2006年8月7日 (UTC)
  • (:)回应,后续路网的规划中确认了BMTC时代规划的L型路网。因此形成了现在淡水+信义、中和+新庄、新店+松山的三条L型路线。这三条L型路线未来可以透过中正纪念堂车站东门车站古亭车站互转。--笨笨的小B | 20巷 14:07 2006年8月7日 (UTC)
  • (!)意见,希望最下面的那个模板(车站列表)能套一个淡的背景色,不然很难发现这个模板存在。此外,设施一段似乎稍嫌简略(等离子电视、验票闸门、一日票进出口)。还有,掀头皮事件以及造成的影响(加强电扶梯安全集相关宣导)未提。还有台北车站有遗失物服务中心= ="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1:15 2006年8月10日 (UTC)
  • (+)赞成,同意苍穹之丘的说法,例如票证方面来说,以前用过的储值票啦一日纸票啦快速通关纸票等等,还有以前的公车转乘券,还有一些像脚踏车搭乘券之类的。印象中还有特殊节日发行的磁卡单程票(为储值票贴上贴纸改造而成)。自动收费系统和列车一样也有不同,线上目前看得到的包括CU307在内至少有4种不同的自动售票机…--Repeat 14:37 2006年8月15日 (UTC)

戴森球[编辑]

戴森球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翻译来自英文维基百科,原条目即为优良条目,故申请优良条目并邀请同行评审。翻译过程中亦参考了日文维基百科。关键问题是翻译时有些话语可能因理解错误而偏离愿意(特别是可能有悖于逻辑的错误)。另外,某些生造的英文术语(如collecter,收集器?采集器?太阳能收集器?)的翻译都有改进之处。—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29日 (三) 06:54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12月29日至2011年1月29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回应,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30日 (四) 11:13 (UTC)[回复]
(:)回应,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31日 (五) 06:3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回应,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30日 (四) 11:18 (UTC)[回复]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亚马喇前地[编辑]

亚马喇前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目标是优良条目,正进行最后校对,征求意见。—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7月18日 (四) 18:12 (UTC)[回复]
评审期︰2013年7月18日 18:12 (UTC) 至2013年8月18日 18:1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宋朝[编辑]

宋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宋朝条目内容丰富,希望能提出一些须要加强的部分,谢谢。—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1月2日 (日) 09:37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2日至2011年2月2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条目比较长,没有看完,先说说目前意见。
    • 历史一开始的部分是不是加上宋朝诞生前的背景比较好?像是当时的社会格局,唐朝的结束等等。其他方面类似唐朝条目,似乎可以扩充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行政区域方面也应该写写路以下的行政单位吧?又或者全国的国土面积什么的。人口那里的图片似乎放到区划里去才对吧?人口中提到的人口是哪一年的统计结果?另外,对于在文中出现的一家之言持怀疑态度,不同的史学家给出的评价可能截然不同,那么取用某一个史学家的结论而放弃其他的理由是什么呢?这样是不是有失中立呢?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1年1月4日 (二) 07:22 (UTC)[回复]
  • (!)意见:部分程度上同意蓝色的顶夸克的意见,简要介绍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是必需的,但也无需太详尽。叙述历史朝代或时期的条目内容难免持少数几家之言,全面列出是不可能的,只要避免模糊论证、客观引用、不定论是非即可。唛贞灵Boris1567 (留言) 2011年1月12日 (三) 17:2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还是有许多内容没有来源,比如“人口从太平兴国年间的3250万增至大观年间的1亿1275万”、“又一说,宋太祖迷信五德终始说,认为自己的朝代属火,取用宋字,内有木字,乃钻木取火之意”等等。另外部分注释实际应归入参考部分,望整理。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1年1月4日 (二) 07:21 (UTC)[回复]
(:)回应,注解都补上了,朝廷属火那段已移除--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1月15日 (六) 14:44 (UTC)[回复]
  • (!)意见:注释和参考方面确实需要整理,由于时间关系,抱歉不能一一指出:
  1. 例如,条目摘要(开头)第二段有一个注释,敝人不知道是否能够代表参考来源,且这一段的后半部分也没有来源提供了。全文不止一处有这种情况。
  2. 安稳时期第三段,无一个参考来源,一般来说特色条目每段至少需要给出一个参考来源。
  3. 上述指出的问题,希望能得到修正。支持参选特色条目!敝人乐见自己会在deadline前投支持票!唛贞灵Boris1567 (留言) 2011年1月12日 (三) 17:23 (UTC)[回复]
(:)回应,注解都补上了--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1月15日 (六) 14:44 (UTC)[回复]
其他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BiángBiáng面[编辑]

BiángBiáng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说明:征求意见,改善内容,希望参选优良条目。--∰ 黑目观世界 2011年1月21日 (五) 05:34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21日至2011年2月2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 目前我能查到的文献资料基本上都展现出来了,网上有人说有《关中方言考词语释》和《中国谚语集成·陕西卷》中有记载,后一本书在我们学校图书馆老馆中有,可恰巧寒假期间正在维修,借阅不便。如有朋友能帮忙寻找书籍中的记载,万分感谢。--∰ 黑目观世界 2011年1月21日 (五) 05:36 (UTC)[回复]
请先将此条目转成中文,使用彪彪面冰冰面皆可,只要有再条目说明即可。另外此为介绍面食而非罕用汉字辞典,请将“读音与字型”移至适当条目甚或维基辞典收录。--吟游诗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1年1月21日 (五) 06:42 (UTC)[回复]
反对上面关于改变名字的观点。这个名字有相应的汉字名称,因为技术问题无法显示而已,但是如果擅自改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此外,中文wiki中也有包含拉丁字母的先例,如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F-22猛禽战斗机等等。Bangbangbear (留言) 2011年1月24日 (一) 07:09 (UTC)[回复]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罗杰·费德勒[编辑]

罗杰·费德勒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该条目当选GA后,主要在他的主要职业生涯巅峰期的段落,增加一些比较重要的叙述(因为觉得原来的,就只是说明比赛的经过,感觉有些单薄),不知道大家对我的做法有何意见,当然如果有其他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不急着将该条目升为特色,只想循序渐进的慢慢改进。—Rivalry (留言) 2011年1月21日 (五) 09:0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21日 09:02 (UTC) 至2011年2月21日 09:0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1. “开启了职业网球生涯”开启一词不当。
  2. “他义卖美网冠军战使用过的球拍提供给卡特里娜的罹难者”罹难者都已经逝世,怎样买球拍?
  3. “她也是女子网球联合会网球球员”也是?那意味着费达拿是女子网球联合会网球球员吗?
  4. “所获得的善款用来提供给海地地震的罹难者”同第2点。
  5. “视察当地和他的基金会在当地有资助兴建的三间学校”两个当地。
  6. “费达拿再次号召多位球星”维基只有球员,没有球星。
  7. “费达拿投入职业网球联合会”投入?
  8. “以3-6, 3-6, 6-3, 4-6败给地主阿加斯”地主?
  9. “再次敲碎他企图连夺四大满贯的梦想”企图?
  10. “年初费达拿染上肠胃病毒[95]、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96]等怪病”怪病?

ATRTC 2011年1月23日 (日) 02:2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1. 人名使用全称。
  2. 去掉日期内连。
  3. 顿号的使用应为:A、BC。
  4. 使用全形标点。
  5. 繁简转换不足。
  6. 一些外语未翻译。
  7. 缺乏批评。
  8. 移除蓝连后的外语。
  9. “费达拿”出现的次数过多,建议使用“他”等词汇代替。
  10. 内连不应指向其他语种的维基。
  11. 注释部分需要附上参考资料。

ATRTC 2011年1月23日 (日) 02:28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回应:不。因为条目的参考来源是一本英文书藉,而不是一本中译的英文书藉,故此在延伸阅读的书目资料,应用原文(在这情况下是英文),而非编者将之翻译成中文(我甚至觉得作者名及出版社也应用回英文。除非该作者本身有出版社的中文译名,否则其他人会难以翻查书目确实来源。至于地区则视乎情况,如纽约、牛津等可用中文,但若只是一个不知名小镇城市,则应用原文,不然没人看得懂翻译后的地方)。参考模版可加上|language = English以标示其为英语(中文等则加上Chinese等等)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27日 (四) 06:57 (UTC)[回复]

上海市[编辑]

上海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上海市词条原为优良条目,后被撤销。原版本内容不甚系统,缺少注释,一些重要内容有缺损。本次对上海市条目进行重新编辑。修改范围为全部内容,包括图片选用,同时对原词条语言、维基化、注释等多方面进行整理、补充。本条目经本次修改后,希望能参与特色条目的评选。此致。— 上海工部局  总办处  财务处  2011年1月28日 (五) 09:0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28日 09:09 (UTC) 至2011年2月28日 09:09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明道加斯[编辑]

明道加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争取优良,希望得到指教—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1月29日 (六) 08:5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29日 08:55 (UTC) 至2011年3月1日 08:5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红字实在太多,虽然红字并非重点,但本条目一眼看上去就是一片通红,妨碍阅读,且无法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相关内容。-- 小虎 Tiger 2011年2月4日 (五) 06:52 (UTC)[回复]
  • 翻译的痕迹需要去除
“熟悉的婚姻、谋杀和军事征服”
已修改,“熟悉的”改为了“令人眼熟的”(个人认为这个地方最头疼),“婚姻”改为“政治联姻”,因为一般的婚姻无法达到夺权的效果,另外将整句的语法结构修改一下,不知是否可以满意。
“在一个被称为“明道加斯王座山丘堡垒”的地方部分崩塌后,一场正式的考古挖掘在1979年于克尔纳韦开始。”
已修改,这个地方也很头疼,而“ongoing”查找资料,确定2010年也有考古的行动,故译为“到2010年仍在进行中”,至于时间1979年和地点克尔纳韦并入崩塌事件中,不知是否可以满意
“在位10年”是不是改为“作为立陶宛国王的十年间”更好。
已照您的建议修改
“并有可能放弃天主教信仰。”有歧义,是历史文献不清楚他是否放弃,还是他当时考虑放弃。
原文有两次提到这一点,在后一次提到时使用的是“may have reverted ”,应该是对过去的推测,应该是现在的历史学家不清楚他是否放弃吧。
“1250年和1251年,在国内权力斗争时,他昄依罗马天主教;”“证明明道加斯在1253年7月6日加冕为国王。”两句话有矛盾,得处理一下。
这句话实际上并无矛盾,因为昄依天主教不一定能马上获得加冕。照阁下这么说,“维陶塔斯在得到国王的称号后,没等加冕也就逝世”(参见立陶宛国王)这更是矛盾了,而原文也是这么说。我很抱歉,这个还值得商榷。
这个是我看错。--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6日 (日) 03:44 (UTC)[回复]

--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5日 (六) 05:15 (UTC)[回复]

多谢支持。—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条目的质量很棒的,加油!--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6日 (日) 03:44 (UTC)[回复]
多谢。—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2月6日 (日) 06:2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超脱乐团音乐作品列表[编辑]

超脱乐团音乐作品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翻译自英文版特色条目w:Nirvana discography。—Inner (talk) 2011年1月31日 (一) 00:53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31日 00:53 (UTC) 至2011年3月3日 00:53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黄化叶绿体[编辑]

黄化叶绿体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本条目为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生物学提升计划作品之一,为敝人主编。提及黄化叶绿体的中文网站少之又少,英文网站又多以艰深的论文为主,希望各位能协助敝人寻找新的资料以进一步扩充,目标是GA。—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1月31日 (一) 15:38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31日 15:38 (UTC) 至2011年3月3日 15:38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嗯,那种酶称作“NADPH-原叶绿素酯氧化还原酶”。如同达师所说,该词的确可用构词法翻译:NADPH(一种还原型辅酶,可以不翻)-protochlorophyllide(原叶绿素酯) oxydo(氧化)reduct(还原)ase(酶) --I.R.A.留言 2011年2月7日 (一) 15:50 (UTC)[回复]
感谢IgniX协助。--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请加入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2月8日 (二) 14:11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1. 内连不应连向英语维基。
  2. 蓝连后无需附注原文。
    ATRTC 2011年2月1日 (二) 17:03 (UTC)[回复]

(:)回应感谢您的意见。已修正。--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2月2日 (三) 04:5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白色体[编辑]

白色体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本条目为维基百科: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生物学提升计划作品之一,目前敝人已将其所属分类(淀粉体蛋白质体油粒体)都编到DYK的水准,希望能回头将本条目提升至GA,请大家提供意见,谢谢!—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1月31日 (一) 15:48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月31日 15:48 (UTC) 至2011年3月3日 15:48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1. 有外文未翻译。
  2. 功用段落,应以白色体为主体来描述。
    ATRTC 2011年2月1日 (二) 17:07 (UTC)[回复]
例如“淀粉体(Amyloplast)是一种白色体”,如果这是淀粉体条目的话,那当然很正常,但这是白色体条目。建议改为“白色体中,淀粉体的功用是.....”,其他亦然。—ATRTC 2011年2月4日 (五) 04:29 (UTC)[回复]
了解。--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请加入生物学提升计划 2011年2月8日 (二) 14:0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1. 留意顿号的使用方法为:A、B和C。
    ATRTC 2011年2月1日 (二) 17:07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美索不达米亚[编辑]

美索不达米亚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本条目属于wikipedia:基础条目,现在还参与了古文明提升计划,希望通过基友共同协作,将其达到优特条目水平。条目中有两幅地图需要汉化和重新标注,我手头有详细资料,但需要会制图的基友帮助完成。—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4日 (五) 02:4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4日 02:45 (UTC) 至2011年3月4日 02:4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感谢阁下指正,在下要学习一些繁简转换的做法,明天完成修改。再次感谢!--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4日 (五) 14:21 (UTC)[回复]
阁下不用等到明天了,我已经使用quote模板进行修改,已经可以繁简转换了,不知阁下觉得如何,另外,上边的“读者如有兴趣可点击看看”有自我引用之嫌,故删去了(插句题外话,我的条目也在评审之列,怎么没人看呢,呵呵)—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2月4日 (五) 15:11 (UTC)[回复]
(:)回应:有阿,我不是给明道加斯两个建议?-- 小虎 Tiger 2011年2月5日 (六) 01:39 (UTC)[回复]
(:)回应,多谢。—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2月5日 (六) 02:05 (UTC)[回复]
完成-- 小虎 Tiger 2011年2月5日 (六) 02:27 (UTC)[回复]
(?)疑问在考古与亚述学一段中有啊,请问这一段是不是需要改进?--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8:2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完成是的,谢谢。--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5日 (六) 07:44 (UTC)[回复]
完成,谢谢指正。--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5日 (六) 10:1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这个您建议的我不是很明白,请问是不是建议改成和斯科特诉桑福德案那样?说实在的,我现在还不太习惯那个条目现在的注释方式,因为页码和书的代号分开了,点击回原文也是要记住是几号,感觉有点不方便。--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11:13 (UTC)[回复]

辽朝[编辑]

辽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该条目原为优良条目,后来因为注解不足撤销,现在纳入中国朝代与历史提升计划。除了注解问题之外,希望大家能提出其他改善的地方,并且共同编写,收复此条目,谢谢。—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2月5日 (六) 14:1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5日 14:10 (UTC) 至2011年3月5日 14:1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意见:大家都没意见,是该条目太完美了吗?--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9日 (三) 12:0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Wikipedia:同行评审/和珅

胡蜂号航空母舰 (CV-18)[编辑]

胡蜂号航空母舰 (CV-18)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
先有几点要说。第一,如果有留意我的用户页,会发觉这阵子我都在重写旧的艾塞克斯级;而各舰的二战部分似有重复之处。这是对的。在二战初期,美军的航空母舰较少,故此非常容易便可判断何舰的飞机发动了攻击;但到艾塞克斯级陆续参战后,因为飞机太多,往往难以判断,故此经常会用航空母舰所属的分队为视角,才可理出当时的史实。另外,内容实际上也不是完全重复;参考书的视角是以战斗为主,而我编写时已转用舰只为主角,故此同中亦有不同。
第二,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单纯的剪贴资料,写长篇论文;我认为这并不公允。我敢大胆说,在华文甚至英文的出版书藉,都没有完整客观纪录到这些军舰的服役历史。老兵的出版书藉经常渗透著怀愐过光荣的语调;DANFS的史实散乱不全(24艘艾塞克斯级只有胡蜂号的DANFS编写较完整,但明显参考了老兵的出版书);Morison那本只有二战;冷战时期的资料严重缺乏。但在维基条目,我将这些割裂的资料重整疏理,并将冗长多余的描述删去(不相信的话去翻翻那些书藉),亦避免以一个爱好者的心态而写(比如那些吹嘘战斗时有多强等等。除非有确实数据,否则我不会加上)。这是其他地方不会见到的描写。故此我确信这些条目会在百科甚至供人参考引用,都有其价值。单以一个“长”字去论断条目,实在不公。在我的角度,大的条目应该写得扼要(如美国、中国这些大东西);残缺的东西要写得详(如这些军舰。不要只看长不看详。),如此而已。
第三:本条目目标起码优良,特色也可。特色于我而言,是真的用来做编写典范,供日后要写军舰条目的人参考。CV-18和早前当选的CV-9,是少有可以重整出完整服役历史的艾塞克斯级(失败例子有CV-15CV-39),而且又不局限于二战服役(例子有CV-13CV-17。这两条放出来评选,肯定会有人说重复太多,所以我不打算提优)。有人可能疑问,是否必须将这些军舰都提优特;我觉得只要合格,且经过自己及同行评审校对,合符资格便可。英文维基的四艘艾奥瓦级战舰都是特色,但我未见有人会以四艘都是特色太多为由,而去撤特。如果是要说CV-18有何地方缺乏资料,那就只有荣誉部分,没有了二战后的纪录。四出寻觅,空手而回,做不到像CV-9一样的漂亮模版。
最后:条目的架构大致与CV-9相同,上次同行评审特色评选的意见都可应用于此,并已作参考。

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2月12日 (六) 04:51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12日 04:51 (UTC) 至2011年3月12日 04:51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刚仔细看到“菲律宾”一节,个人看法如下:

  1. 服役历史“建造与早年服役”一节,“9月15日,胡蜂号被击沉,为纪念美军损失,海军在11月13日将CV-17更名为胡蜂号”这句话感觉不太自然。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oneam您丢了钱包,您会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来“纪念损失”吗?个人提议改成“9月15日,胡蜂号(CV-7)被击沉。11月13日,海军把在建的奥里斯卡尼号改名为胡蜂号,以纪念CV-7的英勇牺牲。
  2. “菲律宾海海战”,“7时30分,日军侦察机发现部分第四分队舰只……”,这句话调整语序为“日军侦察机发现第四分队部分舰只”,如何?
  3. 同上,“最终日机多半被埃塞克斯号、企业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科本斯号及普林斯顿号等战机击落”,似乎您的意思是“最终……被埃塞克斯号……等战机击落”吧?
  4. 同上,“最后美军击落最少70架;而日机只有31架飞机成功返航”,前半句量词后缺失被修饰语,应为“最少70架飞机”。
  5. 同上,“21分,胡蜂号等航空母舰(除普林斯顿号外)派出216架飞机升空。”不使用括号而把这句子修改为“21分,除普林斯顿号的美军航母……”效果如何?

上课了,下课再细读。这条目大体上十分出色,如果这些细节问题能得到修缮的话FA应该没问题了。加油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3月7日 (一) 11:03 (UTC)[回复]

算了,不听课了,继续看您的条目

  1. “莱特湾海战”,“最终仅击沉能代号及早霜号(沉没于浅海,11月12日弃船)”,这句话语义不明,到底是单是后者沉没于浅海还是两者皆是?另外,这场战斗发生在10月26日,那么“11月12日弃船”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是我误解了还是怎样,总之就是理解不能。
  2. “哈尔西台风”,“18日海面风浪加剧,但舰队的天气预备仍然错误”,显然这里笔误了,应该为“……但舰队的天气预报……”。
  3. “冲绳岛、硫磺岛与日本”,“俾斯麦海号更被自杀飞机击沉,企业号因此要独自担任夜战航空战列舰”,这是在简体字模式下看到的奇怪舰只类型,一看源码才发现这里指的就是“战舰”,只是繁体的战舰默认转换为简体战列舰而导致语义偏差了。
  4. “战后”,“途中胡蜂号在大西洋遇上风暴,故在12月21日胡蜂号到朴次茅夫海军基地作紧急维修,并稍作休假。”,这句感觉略显生硬,改成这样如何:“途中……遇上风暴,故12月21日胡蜂号抵达朴茨茅夫海军基地便作紧急维修,并稍作休整。”?

全文看完以后发现的细节疏漏就这些。我还是继续听课吧。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3月7日 (一) 12:04 (UTC)[回复]

非常感谢,这些字句再细看后,确实是有不妥,刚刚都更改了,并且再次重新检查一次,希望没看走眼吧。简单回复一下:

一:更名那段我改为用战损,因为英勇牺牲实在有点煽情...而美军更名是有卷土重来、“沉一艘还有一艘”之意,英勇沉没与否似乎不是其考虑。

二:沉没是指早霜号。不过这家伙比较特别,在浅海沉没后,舰体部分仍然露出水面,结果部分忠诚的日军在舰上死守,直到11月12日才受不住接着连日的攻击,而终于弃船。

三:台风天气预报:昨晚写CV-14时也发觉了,但忘了改正-.- 一会再改正其他条目。

四:夜战航空战列舰:手误,应是航空母舰。

其他的生硬句字刚刚也再修饰一次,现在正重新检查......真的非常感谢。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13:4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晋国[编辑]

晋国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晋国做优良,麻烦各位提提意见—玖巧仔留言 2011年2月16日 (三) 01:1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16日 01:10 (UTC) 至2011年3月16日 01:1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卿族应专门画一个表格,就像国君那种。侯马盟书,晋侯墓地这些考古发现要加入,尤其是晋侯墓地青铜器铭文记载与《史记·晋世家》记载的晋侯名字严重冲突问题,起码要交代一下。——星光下的人 2011年2月16日 (三) 09:32 (UTC)[回复]

商业章节建议扩编成经济章节,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与货币等等子章节
制度可以分成政治与军事两大部分
建议与戎狄的关系扩编成外交,内含晋国与四方国家的关系
建议创建行政区划章节,内含国都子章节
晋国君主章节不建议用连结,可用see also|晋国君主 显示参见晋国君主
墓葬的事情不太建议出现在晋国章节,有点琐碎
晋国大夫一定要列表的方式陈列,不建议用子条目区分
最后,希望相关图片多一点,这要看大家能不能协助提供来源了
--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2月27日 (日) 15:38 (UTC)[回复]
行政区划方面,恐怕具体的区划没办法弄清。
商业方面会慢慢调。主要还是图片,一张图片胜过大段的文字描述。
制度的话,晋国军政合一,执政卿也是军事首长,恐怕不好分。
戎狄方面,单独列出条目来
墓葬也是。
图片方面是难点,建议有相关资料的大侠补充。
大夫列表,不好取舍,因为涉及人物众多,感觉独立成一个条目较好。
古人所画的《晋文公复国图》不知可不可以直接引用?--玖巧仔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02:3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晋国君主在位时间、晋国大夫两项需要清理。——星光下的人 2011年2月16日 (三) 09:32 (UTC)[回复]

不应只是清理(cleanup),而是最好另外制成列表收纳,此为包含“晋国大夫”“历代正卿中军将”,而“晋国君主在位时间”可保留,大部分的朝代条目皆有“帝王在位列表”,此为诸侯国亦当等同办理。--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6日 (六) 06:02 (UTC)[回复]
君主列表进行过修改,原本是即位和退位分列两行的。晋国大夫人数众多,不好取舍。--玖巧仔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02:3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主要参考资料不够,应补充。晋国史历来是春秋史热门,这点参考资料远远不够。——星光下的人 2011年2月16日 (三) 09:32 (UTC)[回复]




约克镇围城战役[编辑]

约克镇围城战役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征求各位的意见,好让本条目能更加完善。—A22234798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07:3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18日 07:35 (UTC) 至2011年3月18日 07:3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还未看翻译,我针对格式有以下意见:
  1. 请去除未创建的主条目连结,若不能点取那放在该处即有碍观瞻。
  2. 近来推行去除不必要日期连结,请加以修改
  3. 其进军过程又被为显赫行军,一般来说,中文界里若要强调某个特定词汇要用“”,若没有相对应的条目就不要加连结了。
  4. 注脚中的资料来源和解释混在一起,一般来说除非彼此有交集(如叙述某段资料后立即接上该资讯的出处),否则是分开的,另外参考一栏的skype号码请处理。
  5. 导论方面,在我的概念里,一般是“约克镇战役(英语:Battle of Yorktown)是一场于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战役,美法联军于约克镇击败了英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类型的,我这段只是提供参考,我想说的是,目前的导论外来文法的感觉很重,“约克镇围城战役或称约克镇战役爆发于1781年”给人感觉是1781年开始,要历时好几年的战斗,但实际上才几个月。“约克镇围城战役或称约克镇战役爆发于1781年,乔治·华盛顿将军率领的美军和罗尚博伯爵带领的法军联手围攻困守约克镇的英军(由查尔斯·康沃利斯将军指挥),并最终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样的段句使人没办法在第一时间找到重点,试问有多少人知道1781年约克镇相关的历史吗?应给出独立战争这个关键词汇才是。
  6. “1875年绘制的进攻约克镇计划图。”把一整个标题挤过去了,建议修改。
  7. 注意目前阁下所在的是很多专门条目欠缺的中文维基百科,像是詹姆斯·A·加菲尔德“死后”,一般读者是认为死了就死了,没什么特别,不会知道还另有遇刺案,但目前缺乏专门讲述该案的条目,其连结变得没有特别的意义,“华盛顿及罗尚博进军路线”也是。
  8. Major General William Phillips阁下确定并非翻成少将,而为主将?还有建议不要将军衔并入连结中。
  9. "die Deutsche Schlacht"("德国人的战斗")请用中式括弧,()内也无须" ",那是英式写法。

先这样。—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3月4日 (五) 11:5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这几天没看DYK,想不到.....终于等到这条目了。貌似是翻译英文维基?暂时未及细看,先有以下意见:


(:)回应:这篇是以英文维基为主体翻译过来的,而英文的导论似乎有来源请求的疑虑,故未改翻成最新版的导论。至于您的意见,我一一回复如下:
  • 一:该模板如何使用?可否格下指导我如何进行修改。
  • 二:简繁转换的部分,我将会于这几天中进行逐一的加入。

感谢您的意见。--A22234798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06 (UTC)[回复]

抱歉抱歉......这几天在忙,没上来看......
参考模版使用:刚刚草草做了一个范例,见此。约克镇围城的书目部分似乎已经完成,只差内文参考。Template:harvnb不是强制须要使用,但会较方便查证;不同编者有时也会用不同参考模版(如徐向前)。只是我个人觉得harvnb比较容易使用而已。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2月25日 (五) 15:24 (UTC)[回复]

深度撞击号[编辑]

深度撞击号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从英文特色条目翻译而来,恳请指出逻辑、翻译和格式上的错误。—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1日 (一) 11:5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21日 11:59 (UTC) 至2011年3月21日 11:59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回应,这个问题已经注意到了,因为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时候,有时候是flyby,有时候是flyby spaceship,有时候是flyby probe,所以翻译的时候没有统一起来。名称的不统一可能会对浏览者造成困惑,所以一定会去更改。至于哪个中文名更加妥当,就要看大家的意见了=w=。flyby有时候还翻译作“飞掠”。-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2日 (二) 08:53 (UTC)[回复]
 已修复,全部已经统一为“飞越探测器”。-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讨论一下排版,科学目标和名称可以放入“发射前”这一段,事实上名称这一段略显多余,用一句话带过就行了“虽然探测器和电影同名,但并非借鉴”。任务简介只是讲了撞击的过程,并不算完整的简介,可以考虑去掉数据,改写后放入第0段。为何单独列出“来自中国的反应”这一段?来自印度、法国、日本等等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应为何没有?撞击结果等段落可以寻找一些专业的天文期刊补充内容。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1年2月23日 (三) 14:36 (UTC)[回复]
(:)回应,1.段落“任务名称”是在编辑之初为了图片不被错位而独立出来的段落,现在由于把图片位置重新调整了之后不会出现错位的问题了,因此会与第0段进行合并。2.段落“科学目标”是整个任务的目的,不应该放入任务历程之中,因此不做调整。3.任务简介内容太多,且数据包含的一定的信息量,不会考虑放入作为简介的第0段。4.段落“来自中国的反应”纯属对对应英文特色条目Deep Impact的直接翻译,并未作其他处理。不过可以考虑合并到“媒体报道”段落。5.撞击结果在几天前有新的结果,所以会马上予以更新。谢谢您的意见!-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3日 (三) 15:07 (UTC)[回复]
 已修复,all 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核糖体[编辑]

核糖体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关于执行蛋白质生物合成功能的细胞器的条目,部分翻译自英文条目。希望大家能指出它的不足之处,使其更加完善。(评审可能在2周内结束)—I.R.A.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11:0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2月23日 11:02 (UTC) 至2011年3月23日 11:0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1. 图片缺乏繁简转换。
(:)回应:这些图中基本没有太多文字,需要繁简转换的仅仅是“氨基酸”中的“氨”字,因此为了这么点文字而再重复上传几张jpg图片显得实在没有必要。——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11:49 (UTC)[回复]
完成感谢Shakiestone代为上传。--I.R.A.留言
  1. note尚未翻译。完成感谢AT代为修改。--I.R.A.留言
    不是在下修改的。—ATRTC 2011年3月2日 (三) 11:40 (UTC)[回复]
  2. 列点段落偏多。

ATRTC 2011年2月28日 (一) 07:59 (UTC)完成--I.R.A.留言[回复]

  • 问题如下:
    • 第一张图片非常不好,3根本看不出来是指向核糖体(更像是指着内质网)。(:)回应这是所有细胞器条目共同使用的图片。可能只是分辨率低的缘故,核糖体本身也很小。--I.R.A.留言
    • 为什么中文维基要介绍英文写法的来历呢?应该介绍的中文翻译的确立过程,也就是为什么用这个中文名。(:)回应这是因为中文名称是按构词法翻译过来的,须先讲清英文单词本身又是怎么构造出来的。--I.R.A.留言
    • 尽量少用括号,括号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回应嗯,我已尽力避免。但我个人不太认同您去除结构段落中的多处括号,感觉那使文章显得有些混乱(而且顿号之间应该是不能使用逗号再细分的)。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是使用原来的格式吧。--I.R.A.留言
    • 概况中的成分,是不是还应该包括rna?完成--I.R.A.留言
    • 参见一段中不少链接条目中就有,没必要重复列出。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1年2月28日 (一) 13:12 (UTC)[回复]
完成感谢玖巧仔制作繁体版本的图片。--I.R.A.留言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完成--I.R.A.留言
  1. 过多日期内连。完成--I.R.A.留言
  2. 内文有无故粗体。完成--I.R.A.留言
  3. 有重复内连。(:)回应部分修改。--I.R.A.留言
  4. 图片过大,导致排板略显混乱。(:)回应稍作调整。--I.R.A.留言

ATRTC 2011年2月28日 (一) 07:59 (UTC)[回复]

  • 调整了不少排版,如有不妥之处还望主编指出。概况部分以简短为准则,多余部分都合并到相关段落去了。最后一段诺贝尔奖合并入文中历史、结构部分。最后功能的段落,把图片都放到画廊里会不会更好呢?如果是我的话,会把历史一段放到最前面,因为人类对核糖体的认识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这和读者认识的过程相近,有空的话我也会尽量扩充一下历史段落。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1年2月28日 (一) 13:12 (UTC)[回复]
(:)回应感谢蓝色的顶夸克的修改,但移动后一些部分的衔接好像不够紧密,我会再加以润饰。--I.R.A.留言完成--I.R.A.留言
  • 阁下的条目写的很完整,在下的生物一块大多都还给老师了可能无法提出太多意见。只是历史部分的是否可以挪至前面一些,比如在概述部分,以表明其发展过程。 另外诺贝尔奖部分是否可以单独列为一栏。 而诺贝尔奖一次给予核糖体相关是两次,1974年和2009年。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10日 (四) 04:27 (UTC)[回复]
完成--I.R.A.留言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1. 部分参考资料缺乏出版商等资料。

ATRTC 2011年2月28日 (一) 07:59 (UTC)[回复]


卢彦勋[编辑]

卢彦勋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希望籍由这次评审,所获得的意见,将该条目升为优良。—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1:4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3月1日 11:40 (UTC) 至2011年4月1日 11:4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生平”段落是不是可以不要像讲故事一样?百科全书是不会出现这种内容的(如果GA投票,这肯定是反对票了=w=)。“基本资料”段落过于八卦。整体也有缺乏维基化的问题(如“名言:我不去和别人比较”的冒号)。-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3月1日 (二) 12:14 (UTC)[回复]

(:)回应:八卦是指哪方面?卢彦勋讲的话,近期再放进维基语录。--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5:13 (UTC)[回复]

(&)建议:以下建议是PTT板友提供的:

帮你客观化一些东西,同时避免一些频繁的文内编修,你可以参考。

1.文内提到“现时世界排名第42”,这个可以考虑做为文后加注,例如..

卢彦勋(Rendy Lu Yen-hsun,1983年8月14日-)是台湾网球选手,为台湾男子网坛创造了许多新纪录,(这里可加列其最佳战 绩是哪一役)。[参 1] 2010年10月由国际青年商会中华民国总会评选为第48届十大杰出青年。妻子为监察委员钱林慧君之女钱琼文。

现时世界排名第42(2011年2月28日)。

2.“早年”项目,并不是“百科”写法,你把握一个重点就好,看“庐彦勋”维基百科的人重点是摆在他的生平跟历史,而不是过于详述其家人式的自传写法。

例如你可以简单提卢彦勋名字的由来、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球或对网球产生兴趣、早年练习网球的经过、他当时生活的家庭跟他练习网球有没有产生什么冲突或帮助、他练习网球的时间与金钱花费等问题、都在哪里练习网球、都跟谁练习、...

例如..

他的哥哥加入网球队后,也让他的父亲童年埋藏心中的网球梦想重新发芽,每天下午四点之后的练球时间,恰好是父亲休息的空档,他便兴致勃勃带着全家,到学校看他的哥哥练球,也为卢彦勋接触开启网球的大门。卢彦勋:“我爸爸那时候拿一支比较轻 的球拍,开始就拿着乱挥乱打,就慢慢的自己可以朝着墙壁对打,最后可以和哥哥或其他人对打[参 3]。”许素芬:“那时候爸 爸看到教练在教,他也有点投入,教练就在那边教挥拍动作,我们站在旁边看,看一看,看完了爸爸就说,可以下去跟小朋友慢 慢抽球,就慢慢学到最后,我们夫妻就跟两个孩子一起打[参 4]。”网球成为卢家都喜欢的运勋,他基础的养成就从学校起步[参 3]。

改为..

民国xx年(或公元19xx年), 卢彦勋○岁时,哥哥卢威儒加入修德国小的网球队,喜爱网球的卢慧源便常趁着店内休息后,带着全 家至网球场看卢威儒练球,耳濡目染下开启了卢彦勋对网球的兴趣,在升上小二后亦加入该校网球队。比别人早接触网球,便成 了他的优势。

3.庐彦勋讲过什么话,并不需要在维基百科中详列。重要的应该是他讲过哪些“重要的话”,例如阿姆斯壮一生讲过无数话,但有一句就是绝对应该被列入维基百科的:“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在百科中详列他讲过的话,甚至是其相关人讲过的话,反而会让看的人抓不到重点在哪。

你可以参看其它同类型人物的wiki,一般来说如果某个时间点能参考的只有话语,那多半会将其转化成文字叙述再加参照。

例如..

卢彦勋国二那年首次出国,参加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东亚青少年网球赛[参 6],卢彦勋一举夺冠,也因此羸得免费到欧洲,接受五个星期训练和比赛的机会,但条件是必须一个人去[参 6]。许素芬:“他那时还小,才十三岁要去欧洲,好像是要寄东西,不知道要寄给谁这样[参 4]。”卢彦勋:“我记得那时候是很恐布、无助吧!当时那五个星期,我也不晓得自己是如何渡过的,因为语言的隔阂,所以没办法跟队上的一些队友,较为深入的交谈或者是进行一些互动。[参 4][参 6]”虽然带着翻译机在身边,不过关键时刻总是派不上用场,想念米饭,不会用英文讲‘饭’,当时十三岁的卢彦勋一度崩溃,哭着打电话回台湾[参 6]

改为..

卢彦勋国二那年首次出国,参加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东亚青少年网球赛[参 6],卢彦勋一举夺冠,也因此羸得免费到欧洲,接受五个星期训练和比赛的机会。

由于家人无法陪同前往,加上语言的隔阂无法与队友有较深入的互动,当时只身在欧洲的庐彦勋曾打电话向家人诉苦。然而这趟欧洲之行也让他眼界大开,除了磨练出自主的胆识,回国后更开始加强英文的学习。

4.你在写卢彦勋的wiki时,可以参考其它台湾出身的杰出运动选手的 wiki 写法.

比方...

7月,卢彦勋的世界排名首度进入前一百名,是台湾网坛首位闯进世界前一百名的男子球员。

你可以思考如何让这句话读来更让人感兴趣、兴奋、热血、雀悦、与有荣焉。例如..

7月,卢彦勋的世界排名首度进入前一百名,成为台湾网坛有史以来首位世界排名在百名内的男子球员。

你可以发现像曾雅妮、王建民等台湾出身的杰出运动选手的wiki也都有类似的叙述法。

你若有参考其它选手的 wiki 也会发现,其它人的 wiki 很少条列“选手或其家人甚至教练等讲过什么话”。

因为人物的维基百科虽然像人物传记,但毕竟不是人物自传。

5.有一个编修的基本原则就是“各段”都应该尽量简单不失真。

例如..

4月中,韩国来台湾参加第二轮的比赛,他原本打算带伤参赛,不过却在医师建议下,没有上场比赛[参 37],结果中华队被韩国以4–1击败[参 38]。他之后放弃红土赛季与法网,备战草地赛季,温网,第一轮遭到美国球员罗伯特·肯德里克淘汰,后者在第二轮与两届法网冠军拉斐尔·纳达尔缠斗五盘才落败。8月,美网,他在纽约客饭店休息时,被跳蚤咬伤,差点造成蜂窝性组织炎,后来经过治疗外,他已元气大伤难以应战,在会外赛首轮早早遭到淘汰[参 39]。

google "卢彦勋 2006年 4月" 当时举办的比赛是台湾维斯杯.

改为...

4月,台湾主办维斯杯网球赛,卢彦勋因身上有伤,在医师建议下没有带伤参赛,并放弃之后的红土赛季及法网。

6月,参加温斯敦网球赛,于第一轮不幸淘汰。

8月,参加美国网球公开赛,赛前于纽约饭店休息时遭跳蚤咬伤,险些造成蜂窝性组织炎,身体状况大受影响,在会外赛首轮遭到淘汰。

很多维基都会尽量把叙述过长的段落,做适度的再分段(如上),适度分段可以让阅读百科者可以轻易地一段一段读下去。

甚至也有因此刻意弄成表格的,例如上面也可以弄成类似底下的表格

例如你可以把 2004 这重要的一年适度分段,然后把 2005~2007弄成上面。2007 的台网拒绝征招事件再独立说明之类的。

时间 比赛 比赛结果 备注
2006年04月 台维斯杯网球赛 放弃上场 身上有伤
2006年06月 温布顿锦标赛 首轮淘汰
2006年08月 美国公开赛 会外赛首轮淘汰 赛前得到蜂窝性组织炎

6.因为卢彦勋的 wiki 已经有详列其参赛的赛事,所以在历年文字叙述区其实只需列出重要的赛事即可,例如 2006 年参加温 斯敦首轮被淘汰的部分就可以不用写。列出关键的即可,例如关键的负伤、伤愈后首度复出拿到的佳绩、某次赛后拿到佳绩使名次大幅进步、哪次赛事遭遇球王或前世界球王、哪次首度参与混双、哪次与重要选手混双、哪次异常辛苦(例如比赛时间超久或一直抢七)打赢或落败、哪次又缔造新纪录、哪次赛事的参赛期间曾发生什么重要事情、..

以上是编修建议以及举例,实际编修还是得由原作者进行。

--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5日 (六) 14:1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生平”段落中的2004年段落存在严重的排版和语言连贯性问题。“装备”段落请提升到“生涯成绩统计”段落之前,否则容易被忽视。-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3月1日 (二) 12:14 (UTC)[回复]
题外话:这个网球运动员的infobox设计的真是不太好,如果光看infobox,我开始还以为是乒乓球或羽毛球选手,看到最后的大满贯,才猜出可能是网球选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3月2日 (三) 08:0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参考资料的note name用“参1”这种形式会影响阅读,还是直接用数字吧。-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3月1日 (二) 12:14 (UTC)[回复]

(:)回应:后来我才改用“参1”来标示柱脚,又要改回去,这是繁琐的动作。另外我看唐朝、宋朝等条目,它们注脚都是有“参1”,它们当时进行特色条目评选时,也没有人反应妨碍阅读,先暂时观望一下。--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5:13 (UTC)[回复]


三毛 (作家)[编辑]

三毛 (作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希望籍由这次评审,所获得的意见,好让本条目能更加完善。—Esun1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22:1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3月3日 22:12(UTC) 至2011年4月3日 22:1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条目很多地方行文过于通俗,类似于讲故事,不够客观,专业。--塔下人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0:33 (UTC)[回复]

(:)回应您的意见很有价值。感谢!Esun1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21:1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文献变为两列可能会好看些。--塔下人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0:35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编辑]

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越战重整第一条。与以往大同,但仍有小异。目标特色。
资料:越战资料较朝鲜战争多及详细,著作明显较多,不过焦点各异。朝鲜战争虽然只有一本,但一本也够了;越战有几本,但没有一本可以单独用作参考。
有几本先要说说。第一本:Tonkin Gulf Yacht Club: US Carrier Operations off Vietnam。本书一半以第77特遣舰队为主线,再辅以其他资料,重构美国海军由1950年代到1975年的大约行动;另外四分一是详细的附录,纪录所有航空母舰不同的在线日期、击落数、损失、航空团等等;再四分一是专论,详述珊瑚海号航空母舰的越战服役为例。这是首选的通论书藉。
第二本,都是通论:By sea, air and 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Navy and the war in Southeast Asia。由美国海军历史中心编写,1950年到1975年。这本书较为简略,也包括了第77特遣舰队以外的海军活动,在此条目的参考使用会较少。不过用在写越战会很有用。Google book有完整检视。
第三本:On Yankee Station: The Naval Air War over Vietnam,越战海军飞行员回忆,主题为美军的空中作战,由约翰·麦凯恩作序。这本书在本条目的最大参考价值,是其附录年表。由1964年到1975年,所有事一目了然(朝鲜战争有这样的就好了)。其他附录也很有用,编写越战的话这本是很好的参考。
第四本:Vietnam, the war in the air。这本是本条目越战另一重要参考,收录了11篇文章(全部由美军将领编写),由威廉·威斯特摩兰作序。本文主要采用其中一篇:U.S. Navy Task Force 77 in Action Off Vietnam, 由Malcom W. Cagle所写。这家伙,正正就是朝鲜战争的The Sea War in Korea那本必备参考的作者。这篇文章仔细提及第77特遣舰队的行动,极具参考价值;可惜只写到1968年,实在是一大遗憾。主要原因还是春节攻势后美军逐步淡出,有几年几乎没有行动可言,直到复活节攻势为止。
以上可以看到越战重整的第一个弊处:春节攻势后的历史显然不及前面。在提康德罗加号条目,这仍未算问题:因为她在中途改编为反潜航母,没再参战,也不用写。但到日后我写汉考克号与奥里斯卡尼号时,这就会成为问题。这两艘与好人理查号都是打遍越战的老舰,其中汉考克号更恰巧地参与了很多重要行动(反而提康德罗加号除北部湾事件外,几乎避开了全部重要作战,回到美国老家了)。针对此问题,我的意见是,先放着不管。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第二,越战不如朝鲜战争般紧凑(虽然陆战队及陆军他们不会同意)。美国有决心于朝鲜战争,却没决心于越南,处处被动。这使航舰条目的很多地方,都没什么行动可写;因为根本就没有。故此,不要将条目的越战内容和朝鲜战争那种详细行动比较。越战是理应较少的,只是时间较长。
第三,有些越南地名未有翻译为中文。这在选特色时很容易招致反对,所以我先在此回应。今日的越南文是按法国拼音拼出来的,以往都是写中文(或喃字);但美国纪录将越南文转成英文后,删去了所有拼音符号,转成英文字母。这经常造成歧义,甚至你根本无法查找回实际地方是何处。这不能怪美国人,毕竟这是另一种语言。在朝鲜战争的服役报告,曾提到航空母舰到香港维多利亚港后,停泊到Lui Mon。这个地名你翻天覆地都不会查到,但会粤语的我知道,这是指鲤鱼门,英译Lei Yue Mun。故此,如果查不出这个地名是指何处,理应留下参考看到的原文(英文),而非擅自编作中文译名,否则就会造成歧义。如果为了选特色而擅自将Lui Mon译成吕门,这就会成为笑话。在此情况下,保留原文是要保留事实,而不是未作翻译。
暂时这样。未来会很忙,所以更新进度会较慢。5月以后应该会较好。

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3月9日 (三) 12:46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3月9日 12:46 (UTC) 至2011年4月9日 12:46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很抱歉这么晚才提出来,我认为阁下是否可以参考别的维基百科,或者是依照自己的个人的分法,将某些“子标题”提升至“章节标题”的等级。虽然看见阁下为这系列条目奉献许多心力,很多文章也都是依照现今的方式编排。不过个人认为现今的做法会让读者看一段很长的“服役历史”,或许可以重新编排一下等级让读者利用子标题的分隔线,更容易整理出一个段落到一个段落的服役历史--KOKUYO (留言) 2011年3月31日 (四) 15:00 (UTC)[回复]

感谢意见,我已经忘了章节标题有分隔线这回事了......刚刚想了想,还是把服役历史这一个标题删掉,毕竟整个条目本身就是要介绍这舰的历史,不用刻意放一个章节了。老实说,刚刚减了那个标题,整个条目看上去的确有条理得多(其实就是用这个方法将那些子标题升到章节级)。这确是我的盲点啊......如果现在的改法没问题的话,我一会有空再改回其他条目。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3:25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编辑]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希望透过征求各位的意见,让本条目能更加完善,继而能达到优良,甚至乎特色的级数。—-ALEX--Contαct- 2011年3月13日 (日) 14:1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3月13日 14:15 (UTC) 至2011年4月13日 14:1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在下认为:

银本位制时期-1863年至1935年,不如改成1863年至1935年-银本位制时期这样所有年份靠左,而标识靠右,比较符合习惯。
相比起浮动汇率联系汇率制度在动荡的时势能为香港带来稳定,此句有些不通
新加坡元波幅范围及斜度,坡元汇价随即上升,坡元是否为新元?

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18 (UTC)[回复]

很感谢阁下的意见。年份靠左,而标识靠右的确比较好看,已更改了,文句不通之处亦加入了标点,语意应该能解得通。坡元经翻查过后,的确是新元,也许是香港的叫法。---ALEX--Contαct- 2011年3月23日 (三) 14:2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联系汇率对外来冲击的承受能力之图表(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此图的内容文字非常小,基本看不清楚,能否改一下px?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25 (UTC) 另外在下发现一个问题还要与您讨论,一个句子最后引入一个参考文献,则应该是 “。ref/ref” 还是“ref/ref。” 我翻译英文条目的时候大多使用的是前者,为什么刚才看了一些中文的发现用后者的居多呢? 我前面在贵条目中修改了几个。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50 (UTC)[回复]

图表已经放大,但似乎排版怪怪的,不知您可有办法解决?对于引入文献,在下不清楚维基的惯例,放在句号前只是自己的想法。其实共识是如何?这个在下不清楚。但很感谢您的宝贵意见!---ALEX--Contαct- 2011年3月23日 (三) 14:2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精英大师[编辑]

精英大师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个人期望精英大师成为赛马条目的典范。已经增加不少的参考以及增加影响,亦新增各马评家对马匹的评价,为了使不懂赛马的人也能理解条目的内容。在部分难以理解的专用术语增加注释以及在第二段增加简介。因为我熟悉赛马,有些地方可能会被我忽视,为了听取改善条目的意见,无论是懂赛马还是不懂赛马的各位,能够对条目给予意见。

在此提供29场赛事影片的连结,全为合法连结,包括了粤语、英语及日语(只限日本比赛),请点选宽频或HIGH观看赛事。各位看影片的时间,可以留意黑衣及绿色“X”字的骑师,那就是精英大师。

  1. (精华) (精华)
  2. 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3月17日 (四) 01:4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3月17日 01:45 (UTC) 至2011年4月17日 01:4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1. 马位做个注释,让不熟悉赛马的读者了解这个名词的意思。
    如果用田径比赛的“身位”的话,你应该会明白这个意思。
  2. 在一度被对手领先下,最后100米时候发力反先对手。发力的意思是突然冲刺的意思吗?
    有时候看似被对方落后的情况下反超对手。
  3. 2月23日,精英大师出战第二班1000米赛事,虽然一度受到跟随精英大师的丹山飞驹压迫,是不是紧追在后的意思?
    就像田径比赛中(特别是长跑)最后一两圈再追贴前领跑手的压迫感。
  4. 但在高雅志的力催下,将对手带离而胜出赛事。力催是大力催促还是强力催鞭?;带离是甩开对手的意思吗?
  5. 最后收慢轻取骠骑一个马位。收慢是放慢速度的意思吗?
    对,因为赢定了,骑师不想让马匹浪费无谓的体力,把缰绳收下来。
  6. 起步一度受到苏铭伦策骑的步步勇切入而一度收慢,是放慢速度的意思?
    该场赛事因为对方的骑法影响下,而被迫对对手带出。
  7. 剩下150米左右的时候,率先超越力弱金镇之光,力弱是虚弱还是弱小的意思?
    前者,因为没有多余体力加速。
  8. 结果在比赛未能领放下,只获得第七。领放是领先的意思吗?
    在赛事首先带出的意思。
  9. 在比赛当日,精英大师守住较前位置,直路与大热门灿惑争夺,期间灿惑外闪,影响了精英大师的发力速度。外闪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日语“斜行”会比较明白,亦即是马匹未有向直跑,有阻碍马匹的情况,不过始终还是日语专有用词。
  10. 精英大师则在最后阶段力弱只得第三,结果避过放草的命运。放草是让它退休吗?
    将马匹运往牧场休息的意思,当然马匹随时可以返回赛场出赛。

--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26日 (六) 01:5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羟醛反应[编辑]

羟醛反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此为user:Merphisto建立的条目,目标是希望可以成为优良条目或特色条目,希望大家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5:3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4日 05:35 (UTC) 至2011年5月4日 05:3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1. 有外语未翻译。
  2. 人名应用全称,并加上“·”。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复]


由于不懂化学,所以只提出这些意见:
  1. 羟醛反应在有机化学中是形成碳碳单键的一种有力手段。感觉上可以换个语句来形容。
    • 阁下好,打算将其改为“羟醛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形成碳碳单键的一种有用方法”,不知这样的意译如何?
    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4日 (四) 10:25 (UTC)[回复]
  2. 羟醛反应首先由法国人'查尔斯·阿道夫·武兹和俄国人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于1872年分别独立发现。要有原文附注在译文旁边吧?另外还有不少红连没有附注原文。--Rivalry (留言) 2011年4月13日 (三) 11:18 (UTC)[回复]


几个关于化学上的意见(不知道是否正确,仅供参考):
  1. 旋转异构体指的应该是构象异构吧?
  2. 相对手性绝对手性似乎不需要加内链,因为这两个定义貌似仅仅是适用于这个条目。
  3. 这里的“顺式”与“反式”不是我们平时提到的顺式与反式,因此我也看到你在文中有些地方的“顺式”或者“反式”加上了双引号。那是不是全部这些“顺反”都要加上双引号呢?还是要另外说明?亦或者全部不加?
  4. 英文原文的"the potent immunosuppressant FK506",翻译出来应该是“强效免疫抑制剂他莫克司”,而不是“抗免疫抑制药物普乐可复”。他莫克司是Tacrolimus中文较常用的译名;另外,我还没听说过有“抗免疫抑制药物”这种东西,汗……
  5. 原文用的是六甲基二硅氮基钠而不是六甲基二硅氮烷(虽然影响不大)。
  6. 最后一条(不是意见)——我看到六甲基二硅氮烷二异丙基氨基锂的时候很奇怪这些是什么,后来点进去一看,原来是HMDS和LDA啊 囧rz……
  7. 暂时就这些。--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0 (UTC)[回复]
  • 原文用了rotamer,所以译为旋转异构体,在下认为构象异构包括了旋转异构。
  • 原文确实也没有这样加内链,原来想进行一个标注后来忘记了,谢谢提醒。
  • 在下核对了一下,关于顺式双引号的大概有两处,并不是刻意的而是沿用英文的版本的标点使用。
  • FK506用Google查询下来更多的使用普乐可复这个名字,当时就用了这个词,“强效免疫抑制剂”已经修正了,谢谢。
  • 这个也是一个翻译当中的疏忽,已修正。
  • 呵呵,当初一开始和AT君也讨论过,看来一个好条目的标准一定不能有太多英文,所以只好这样写了。
  • 感谢阁下细致的审核和修订,欢迎您有空继续核对其他的段落。完成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5日 (五) 09:4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不懂化学,那就说说排版吧。在1024*768下,“典型的羟醛反应产物”图片把“典型的羟醛缩合反应”挤到右边去了......下面各段的图反而排得很完整,1024*768也基本可以全部看到,不用向右拉太多。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3:20 (UTC)[回复]


  1. 有无故粗体。
  2. 有无故斜体。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复]


  1. 除了化合物名称中的括号,其他都应用全角的;
    • 修正了约3处。完成
  2. 已有相应条目的内部链接不用附英文;
  3. 应统一一下"-"与"-";
    • 全部按照"-"统一修改,修正约20处。完成
  4. "碳-碳键"可改为"碳碳单键"或"C-C键";
    • 已修正。完成
  5. "CH2基团"可改为"亚甲基"。--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3:59 (UTC)[回复]


内容很丰富,文字与插图的排版安排也大致合理,但页首“典型的羟醛反应产物”和“典型的羟醛缩合反应”两张图片排得太密,感觉上把小图移到右边比较美观。另外还有小量红字,如武兹。---ALEX--Contαct- 2011年4月6日 (三) 03:02 (UTC)[回复]


参见里多非中文链接,而其指向条目却为中文名称。--AddisWang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07:07 (UTC)[回复]


反应内容概括等基本信息(如"羟醛反应是...的反应")放在序言首段较好。--I.R.A.留言 2011年4月9日 (六) 14:43 (UTC)[回复]


有些地方(如“烯醇化的区域选择性”)用了斜体字来分段,感觉有些别扭。是否可以将它们改成四级标题?--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部分段落(如"发现与发展历程"一段及"立体化学"一段)缺少参考文献。--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4:06 (UTC)[回复]


图片与注解[编辑]

包括图片当中的所有相关的分子式,反应式和相关注解等


  1. 图片没有繁体中文版。-HW留言 - 贡献2011年4月5日 (二) 10:21 (UTC)[回复]


  1. 除了图片只有简体外,没有其他问题。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0:44 (UTC)[回复]
    (~)补充,分辨率有点问题。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1:45 (UTC)[回复]


  1. 图片缺乏繁简转换。
  2. 有些图片过大,影响排板。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复]


  1. 注解中非参考资料部分(如注解38)未翻译--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22:12 (UTC)[回复]



清朝[编辑]

清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清朝现在正进行条目提升,目前内容繁多,希望有更多人能检查有没有缺失的地方。—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4月5日 (二) 15:1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5日 15:15 (UTC) 至2011年5月5日 15:1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今天稍为有空,就来说几点吧,希望编者可以考虑。

第一,国号问题。我认为条目不需要解释得那么详细,用清就可以了。因为到底是用清、大清、大清帝国等等,都在学术界有争议。(虽然你要我原创研究的话,我会说当时的中国是没有现代的国家观念,所以她的政权名是叫做清,但对内对外也会用上不同称呼,以往的元明朝也是类同,我们无须刻意说这政权的“最真实”“最正式”的“国名”是什么。同样情况也出现在努尔哈赤到底建立了金国还是后金国。)

(:)回应,修正了--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4月10日 (日) 14:25 (UTC)[回复]

第二,参考资料注脚41以后突然跳回了1,似乎要再作更改。

第三,建议注释与参考资料两栏合并,将现时注释(如“大清”为原本国号等等)都加上原本的参考出处,避免原创研究之嫌。另外,现时的参考并不足以支撑这条条目成为特色,内文有不少地方根本就没有参考。朱诚如主编的清朝通史是其一极好的参考资料,类近的通史式专书也有很多,但条目似乎都没有用到,反而依赖一些网上文章。

编写现时似乎仍未完工,实在难以评审,我就暂时说一段吧。比如满汉文化交流一节,现在似乎描述得太片面了。其实以下有三本可供参考的书,当中欧立德是哈佛有名的教授,刘小萌那本书的研究也很深入。至于为何我现在不帮大家写......真的很抱歉,我很想帮忙,但我要到五月后才有空,现在只能做一些轻便的维基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满洲人入关后无可避免地加速汉化(早在皇太极时期已经出现了),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更甚;这使到当时部分满洲人恐于失去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三朝君主),而作出诸多努力,以“保留”他们的身份。比如康熙等一方面明明熟通汉学,另一方面却多番强调满洲人应习骑射,甚至怕有一日会没有满洲人懂得满文,故此才会出现穿汉装但命八旗子弟习骑射的乾隆。汉化是指满洲人变得不那么满洲的一个过程,根本就难以由政权的政策主导,但条目目前却说成是政策主导,还讨论汉化是否导致覆灭。这似乎不应是条目论述的重点。现在就好像变作了罗列两边的意见了事。又比如“这使朝鲜使臣对清朝的态度明显改变。朝鲜人对清朝经过了由憎到爱的转变过程,朝鲜使臣还公开倡导向清人学习。”,其实应该用较准确具体的描写:“......明显改变。诸如朴趾源朴齐家北学派学者,便提倡学习清朝......”(可以更具体,现在只是举例)

  • Elliott , Mark C.,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 孙静:《“满洲”民族共同体形成历程》(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清朝毕竟是一个大条目,再加上近年内地满汉的民族争议,这条目要成为特色想必困难,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暂时条目似乎还末编写完毕,对内容是很难作出评审的。我想还要多作修改,直到条目相对稳定以后,才考虑特色吧。各位加油~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02:43 (UTC)[回复]

(:)回应,现在只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还有一些章节无人认领--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4月10日 (日) 14:25 (UTC)[回复]
清代皇帝有身着汉服、留汉人发式的肖像和图画,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易服蓄发。同样,皇帝还有穿西洋装、喇嘛僧衣、道袍、蒙古服饰的画像,也并非真的付诸实践。--inhorw (留言) 2011年4月22日 (五) 02:2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图片应该统一靠右。冰霜葵 2011年4月16日 (六) 11:37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女仆咖啡厅[编辑]

女仆咖啡厅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女仆咖啡厅过去曾有参与优良条目的候选但未入选,在下先把条目中的英文连结删除,希望透过这次同行评审能让女仆咖啡厅成为优良条目,希望大家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或者是直接加入修改的行列。—KOKUYO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04:17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10日 04:17 (UTC) 至2011年5月10日 04:17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女仆咖啡厅(日文:メイドカフェ;罗马拼音:Meido kafe;英文:Maid cafe)为角色扮演餐厅的一大类型。在女仆咖啡厅内,女服务生将会穿着女仆的服装,把客户视为如同在私人住宅中当家作主的主人一般提供服务。尽管女仆咖啡厅最早出现在日本,其风潮目前已扩展至其他海外国家,包括中国大陆、韩国、台湾、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等地。”
另外,分段方面现时较为混乱,可以多加心思整理一下。例如:
  • 简介”其实就是首段了吧,内文不需要再简介,不如改为“店铺特色”或“服务特色”,之下再分段如“服务员/女仆”、“食品/菜单”、“服务”等,“制服/装束”再归类至“服务员/女仆”之下。
  • 礼仪”应该是顾客的礼仪吧,应归至“客户”之下
  • 客户”的名称有些奇怪,是不是“顾客”好一点?
  • 变种”的名称也很奇怪,但我想不到好的建议,意思类似“对业界的影响”吧。-Wongpong (留言) 2011年5月5日 (四) 04:56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武岭[编辑]

武岭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除了注释有改善空间,我还想知道是否有其它问题可以被改善。另外,假如对于扩充部分有意见,这也可以讨论。—yiken (留言) 2011年4月17日 (日) 17:3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17日 17:30 (UTC) 至2011年5月17日 17:3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沙科TRG狙击步枪[编辑]

沙科TRG狙击步枪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为了尝试提升至GA等级—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
评审期︰2011年4月28日 13:00 (UTC) 至2011年5月28日 13:0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编辑]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经近一个月的努力,已将条目做大幅度提升,想听取意见使资料更加完善。—Reke (留言) 2011年4月30日 (六) 12:1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30日 12:12 (UTC) 至2011年5月30日 12:1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回应
  1. 表格中的日文应该是指“说明”、“审议未了”、“不采择”之类的。这部分因为是日本议会的专属术语,即便中文的参考资料都直接采用,所以无法自做主张地转译。至于行文中间,因为我都是看中文资料,理论上不太可能有日文夹杂其中,不过这部分会再清查。如有可能,烦请比较明确地指出日文的所在,以方便修正。
  2.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一词出自原始历史文件,像文中的附图,就是写“台湾议会设置请愿理由”,目前中文学术界均是统一采用这种用法,包括原条目中所列的参考资料《日据时代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另外,有些文件会简称为“台湾议会设置运动”,略去“请愿”二字,不过动词还是摆在受词之后。如仍有怀疑,下方所列论文中不少均可以线上下载全文,可以依所注页码查阅是否有所据。(如果因为网络限制等等因素无法找到线上版,我手边有,可参考在下用户页商讨传输的方式)

--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22 (UTC)[回复]

  1. 的确我所说的表格中的日文是指“说明”、“审议未了”、“不采择”等等。既然是专署术语,最好是有清晰的中文注释,至少要能让一般的读者明白其意义(优良条目标准之一)。行文中间的日文我会具体指出。
  2. 原始历史文件是日据时期的文件吗,那样的话是否表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一词是日文?因为这种组合不像是中文习惯。—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00 (UTC)[回复]
台湾很多中文用语习惯会被日文影响,原始文件的确是日文,但目前这个已经变成中文的专有名词,类似的情况还有“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19 (UTC)[回复]
了解。我改了一下首段,“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意义应该足够清楚了。至于段落中的日本,主要是指请愿次数用的是“回”而不是“次”。—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23 (UTC)[回复]
囧rz……,我不知道在香港是不是没人用“回”,不过台湾这里“回、次”的混用是很习惯的一件事,难怪我自己完全找不到……--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42 (UTC)[回复]
好吧,我理解了。大陆基本是不会这么用的,因为太口语了。还有是《有关应施行于台湾之法令之件》,这个“之件”是日文吧?不理解。—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58 (UTC)[回复]
这是中文,日语是“台湾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关スル法律”,有些文献就直译为“之法律”,应该是原译者认为“法令之法律”像绕口令才改用“之件”这种比较文言的译法,我先改用白话版的译法看看。--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24 (UTC)[回复]
还有一处:“共通事项”与“特殊事情”,应该也是日本法律用语?最好能用中文释义。—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20:06 (UTC)[回复]
这不是专门用语了,而是台湾学者陈翠莲浓缩了叶荣锺的叙述而成的。原本考量叶氏的语句太长不适阅读,故用陈氏之叙述。既然会造成障碍,那就辛苦点多打几个字。不过,叶荣锺的原文是汉语写成,其中仍然是“特殊事情”这种用法。--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24 (UTC)[回复]
一处费解:“不过,由于此一运动依然属合法进行,总督府的压迫难以根除,1923年,更加全面反击的“治警事件”于是产生”。没看明白。—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20:35 (UTC)[回复]
已修正。--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24 (UTC)[回复]
完成,表格中的日语已透过注释详述。--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8:48 (UTC)[回复]
理由各有不同,当初看周婉窈的书觉得篇幅长又杂,有点懒得写所以…(遮脸)我另外再找时间去图书馆调阅那本书来补足吧。--Reke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4:28 (UTC)[回复]
完成--Reke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07:22 (UTC)[回复]
  • 条目的的第一张图片版权宣告是自我矛盾的。“合理使用”适用于未经授权的版权内容。而PD就是PD,进入PD就是公有财了,不需要再宣称这是不得已的合理使用。PD与fair use这两种通常只可能同时成立一个。--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3:48 (UTC)[回复]
已留言给上传者请求修正与说明。--Reke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4:28 (UTC)[回复]
上传者基于谨慎理由,先将授权条款修正为 Fair use。--Reke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6:41 (UTC)[回复]
已修正为{{PD-Japan-oldphoto}}--安可 ♪留言2013年8月19日 (一) 01:22 (UTC)[回复]
  • 这是个重要的条目,所以该文史与法政并重! 想到些可增补的问题:当时的日本宪法究竟是怎么规定其国民的参政权? 投票及服公职之法律规定为何? 有无资格限制? 有无定期选举? 日本是何时开始普选? 何时开放女性参政呢? 当时的东京或各级地方政府有无议会? 而其宪法或法律中有无对台湾和韩国两地做差别对待? 台湾少部分的富有男性于1935年第一次投票,其法源与此是否相关? 此运动的诉求(参政资格与议会权限等)究竟具体到何种程度? 究竟是谁有权决定设置台湾议会?只有天皇?或总理大臣?内阁?国会?总督?那请愿对象是谁?文中提及的律师可扮演什么角色功能? 1935年首次选举后就无下文了吗? -- WildCursive (留言) 2011年5月15日 (日) 05:5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回应,《》是用于书名,〈〉则用于单篇文章。例如期刊论文,期刊名以《》标注,论文名以〈〉标注,请参考[1]--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27 (UTC)[回复]
看来台湾标准与大陆标准有异。大陆标准中无论书名还是篇章名都是用《》,只有当《》里面还有书名时才在里面使用<>。可以考虑使用繁简转换。—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55 (UTC)[回复]
了解,稍后处理。--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58 (UTC)[回复]
完成,不过我发现全文转换会出错,为方便处理,内文中必须加书名号的,个别手动转换;参考文献部分全部删除(因为读者可以很明了那些都是文章、书籍之名)。--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52 (UTC)[回复]
  • 表格“本期运动时间表”的第1次与第2次,第14次跟第15次,格线断错位置了,造成后面日期对应到别的年份。比对一次来源,就知道我意思了。第6次漏了一个3月18日。以上,我简单校对一遍而已,也许还有漏网之鱼,您若方便可再校对一遍。--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0:02 (UTC)[回复]
“第1次与第2次,第14次跟第15次,格线断错位置了,造成后面日期对应到别的年份”我核对原文件之后没有看出来你指的问题,烦请再说明清楚一点。第六回的部分已修正。--Reke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1:55 (UTC)[回复]
抱歉,确实没有断错,不是你的问题。我注意到我的Firefox放大或缩小字体到某个程度,表格里有些格线就会消失了。而且依照缩大或缩小字体程度的不同,消失的地方也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形。--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7:49 (UTC)[回复]
没关系,那这部分宣告完成--Reke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7:5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编辑]

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此条目已当选优良条目,希望各位能给予意见,使之符合特色条目标准—Ws227 (留言) 2011年4月30日 (六) 21:0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30日 21:00 (UTC) 至2011年5月30日 21:0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事件经过”一段的笔法比较像小说,此外有两处用字恳请斟酌:

  • “他们当晚露宿林中,没有吃过任何食物,空腹摸黑前行。”其实“没有吃过任何食物”就是“空腹”,可以精简。“露宿”跟“摸黑前行”似乎矛盾。
  • “54人被杀后,牡丹社的排湾族人又赶到现场,继续追查逃走的12人”。一般来说台湾原住民是同一族会有好多个分布的群落,而该聚落就被称为“社”。所以“牡丹社的排湾族人”变成类似“皇后区的香港”这种以小包大的叙述,有点怪。

--Reke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13:46 (UTC)[回复]

  • 牡丹社事件与琉球国灭亡一文的开头,建议先简述牡丹社事件与琉球国灭亡和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的关联。

即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导致日本以此为借口发起牡丹社事件,并借由牡丹社事件正式并吞琉球等类似句子。 之后,在叙述其事情经过,以支持其论点。

  • 遇害者及生还者名单中的死亡,是指船难溺死还是被台湾原住民杀害?
  • 上岸遇劫与遇害屠杀的参考文献取自网络,有没有更公正或具可信度的书籍或论文作为参考文献
  • 以上--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5月15日 (日) 10:37 (UTC)[回复]
  • (:)回应

上岸遇劫与遇害屠杀的参考文献取自网络,有没有更公正或具可信度的书籍或论文作为参考文献

有,以前写牡丹社事件时看过《牡丹社事件的真相》,书中有提到。--侠刀行 (留言) 2011年6月1日 (三) 14:2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建议精简注脚,若同一段连续多句话皆出自同一来源,脚注下一次就可以了。
  • 列明参考资料的注脚,以及释义用的注脚应该分开。
  • 参考资料的列法应改善合乎学术规范,建议是使用{{cite}}模板达成。

--Reke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13:4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北京西站[编辑]

北京西站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近期大幅扩充的条目,主要从规划史着手,或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各位提供意见或校对。—Alancrh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18:18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5月7日 18:18 (UTC) 至2011年6月7日 18:18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不建议画配线图。没什么意义。即使一定要保留,也请附上参考。
  • 段落间重复较多。建议在最开始增加一段简要叙述其位置(要求城市中的位置等)和结构,并借此缩减重复内容。
  • “运营管理”请分成“交通配套”和“资金来源”两部分。
  • 建议配一些图。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T-80主战坦克[编辑]

T-80主战坦克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这个条目花了1个多星期来写,反复核对过资料才发现英文维基很多东西是错的,或者是难以证实的。比如里面大量引用波兰杂志《Kolekcja Czołgi Świata》(世界坦克收藏?)第8期,然而我找不到这杂志的在线版,也完全不懂波兰语。又比如Warfare.ru[2]指出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有T-80驻扎,但无法求证确定这些坦克是塔吉克斯坦还是俄国的。因此希望大家协助提升这个条目的品质,并希望评审过后最少能达到GA品质。—--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5月27日 (五) 02:4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5月27日 02:49 (UTC) 至2011年6月27日 02:49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粗略看过一次,感觉引言这句有点绕口:“这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只用燃气涡轮发动机作动力的主战坦克”,不知有没有更好的造句?比如历史上第一款投入量产的全燃气涡轮(发动机)动力主战坦克?(我真的不太懂这方面,希望不会弄错文意)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8:5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敝人对战车颇有兴趣但仍为外行,不过以外行人眼光认为,概要段落应该放置最前,不一定要被英文版牵着鼻子跑。另外该款战车有参与战役两次车臣战争、俄格战争,英文版亦有提及“Chechen war”等,建议予以添增。--安可来酒馆谈谈2011年6月18日 (六) 04:26 (UTC)[回复]
(:)回应:关于车臣战争,这里已经有比较长篇幅描述了;但俄格战争的确没有,过几天我会找点资料来写。至于概要,我会认真研究一下是否有必要改进的。谢谢你的意见。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19日 (日) 13:14 (UTC)[回复]
继续(:)回应:今天确定了一件事:T-80没有参加俄格战争,因为参战的俄国58军没有装备这种坦克;倒是57军和59军都有装备。疑似是一些媒体不够专业以讹传讹搞错资料了。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20日 (一) 10:33 (UTC)[回复]
有些内连重复到了,如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破甲榴弹、莫洛佐夫设计局、爆炸式反应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和第4近卫坎杰米洛夫卡战车师...等等,此外,建议将单位数字,如“第一近卫战车军第九师”统一成阿拉伯数字→“第1近卫战车军第9师”。—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01:59 (UTC)[回复]
(:)回应:已修正。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27日 (一) 14:23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连江县 (福州市)[编辑]

连江县 (福州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近期大幅扩充的条目,主要从现有资料着手,各方面或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各位斧正。—Lianxx (留言) 2011年5月31日 (二) 23:38 (UTC)[回复]
同行评审挂了20天都无人问津,还想说让诸位给把把关,眼看1个月就到了,看来是要无疾而终了。不知道以现在连江县这一条目的资质,能否忝列优良条目?要做特色条目呢?福州市摆在那里,像连江这样低重要性的条目能评特色吗?我看了一下,乍得这个蕞尔小邦都是特色呢。连江县应该有指望吧—Lianxx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06:5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5月31日 23:38 (UTC) 至2011年7月1日 23:38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可能是上次评优特时都给了不少意见了...刚刚帮你把所有的半型标点转成全型,如果有遗漏的话...请再检查吧。最后,我觉得交通一节的图示,似乎并无必要吧?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10:47 (UTC)[回复]

(:)回应:谢谢指正。于标点上确有问题,编写时太过大意了。交通一节的图片,LNG公交车的图已经去除,火车图片用以说明2010年后连江的最新交通情形。——Lianxx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23:5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无畏号航空母舰[编辑]

无畏号航空母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

好吧,又来一条了。有些东西不想重复再说,比如参考模版等等。整体来说,无畏号的历史重组算是完整(尤其是冷战时期及近代,比最近写得约克镇号好得多);除了一些枝节以外,基本上已经扩充完毕了。遗憾的是我无法看到这本书:Robert Gandt, Bill White, John McCain: Intrepid: The Epic Story of America's Most Legendary Warship。2009年的书,想必会有更多有趣的资料。不过我想这不会影响到条目目前的水准。目标特色。

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0:0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6月5日 10:00 (UTC) 至2011年7月5日 10:0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第一节第二段前两句“无畏号于1941年开始建造,建造仅开始数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加快建造无畏号等航空母舰。”断句不太好。个人提议“无畏号于……开始建造。动工仅数日,日本……,美国正式参战,并加快……等航母施工进度。”
  • 菲律宾一节第一句“要到”用词不恰当,应为“直到”。同一节倒数第3句“无畏号等继续在外海巡戈”有错字,应为“巡弋”。
目前只找到这两个细节问题。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8日 (三) 14:43 (UTC)[回复]
抱歉...这几天忙得发昏,没空上来;内文己更改,感谢意见。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09:06 (UTC)[回复]
  • 越战第二段:“并与其他航空母舰多次派出混合机种攻击,以应付北越严密的防空导弹。”表述为“并与其他航空母舰多次派出混编不同机种的攻击群,以应付北越严密的防空导弹火力网”或者“以应付北越密集的防空导弹”似乎更合阅读习惯。米尔格拉姆 (留言) 2011年6月17日 (五) 13:52 (UTC)[回复]
感谢,刚刚改为“无畏号随即加入,并与其他航空母舰多次派出混编机种的机队到陆上攻击,以应付北越密集的防空导弹。”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3:3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球囊菌门[编辑]

球囊菌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这篇有够累人的,中文资料几乎是等于零,英文的又大多是尖端研究,我怕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误导读者,所以希望大家协助校正,并评估这个条目有没有GA的潜质。—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真菌条目大跃进 2011年6月12日 (日) 10:0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6月12日 10:09 (UTC) 至2011年7月12日 10:09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建议:其实“丛枝菌根”的资料是有的,只是多集中在会议论文、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华文圈近九成以上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中国大陆。至于,“菌根学”的相关著作,好像只有大陆出版过,台湾的图书馆好像没有馆藏,且多数书籍绝版了。若要协助检视内容,如生物分类、中文学名、基本知识。中国大陆方面,〈丛枝菌根真菌分类最新进展〉、〈丛枝菌根真菌系统分类及群落研究技术进展〉这两篇算入门的。--Mihara57 (留言) 2011年6月12日 (日) 11:43 (UTC)[回复]
  • (&)建议:首先先感谢靖天子完善了真菌相关条目!不过在此提出在下一些建议:
  1. 超过八成的维管束植物都有由球囊菌构成的丛枝菌根,且在苔藓植物等没有真实根部构造的植物中亦有树状菌根,可见丛枝菌根在陆地生态系的重要性。
  2. 字节未破万,如要角逐GA或FA仍稍嫌字数太少。或许可以再写写看其生殖、构造!
如有冒犯请见谅......--I'm the Pelt of Rock (拾岩留皮 | 真菌) 2011年6月14日 (二) 14:2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相对论量子化学[编辑]

相对论量子化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希望提升至优良条目。请各位指出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添加哪些内容。—Makecat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6:1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6月18日 06:10 (UTC) 至2011年7月18日 06:1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完成,第一句话没多大用处已删除,铯查了一下资料以及相关条目的图片,银金色更为恰当。--Makecat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1:36 (UTC)[回复]
  • 感谢Makecat的邀请,不过其实我只是有机化学好一点,其他方面很差的……看了一下全文,感觉翻译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个人有个建议,就是英文原文其实内容介绍的有点不够,因此不一定要全部翻译,有些地方其实可有可无,而且可以再补充一些原文没有的东西。相对论量子化学我并不算太了解,因此只能提这么一点小意见,真的很抱歉!--CHEM.is.TRY 2011年6月24日 (五) 18:42 (UTC)[回复]
多谢建议。虽然资料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大多是介绍该理论对元素性质的解释。--Makecat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1:36 (UTC)[回复]
  • 有些地方还有一些英语语法的痕迹,如:“金以及附近的铂和汞相对论效应特别显著。它们是除超铀元素以外相对论效应最大的元素,因为它们的电子排布接近4f和5d全充满电子。”这里的Au,Pt,Hg应该都是指代元素,因此“附近”一词不是很贴切;后句则可改为:“由于电子排布接近4f和5d全充满电子,这三种元素是除超铀元素以外相对论效应最大的元素。”Merphisto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07:48 (UTC)[回复]
完成,已作修改。--Makecat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1:36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编辑]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伊朗重要的政治人物,目标特色。—黑暗魔君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01:1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6月24日 01:12 (UTC) 至2011年7月24日 01:1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早年一段有重复之处(就是交通运输工程与规划的哲学博士学位那一项),稍为混乱,建议改为用时序方式编写其早年生涯。Google book输入Mahmoud Ahmadinejad的第一本书有预览,拉到目录去看时间线,可供参考。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早年一直都比较鲜为人知,尤其是他自己都不愿张扬,到现在人们还在猜测他到底什么时候结婚、与谁结婚、其人长相如何等等。故此,我想不论是谁都无法为他编写出完整的早年生活,但不妨提及一下此情况。现时条目基本上是按英文维基翻译,架构亦相同,生平稍嫌割裂,或许要考虑再作整理,才可推上特色。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07:52 (UTC)[回复]

已经将早年一节的内容按时序方式重新整理,另外补充一下,关于“他到底什么时候结婚、与谁结婚”的资料其实已经有了,已经添加到条目里。至于“其人长相如何”,由于她极少出席公开场合,而且被罩袍遮掩,就这部分作出描述比较困难。谢谢你的意见。--黑暗魔君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18:2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编辑]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这条有一点情意结,具体就不说了,基本上已经完全扩充。由于奥里斯卡尼号只短暂参与了朝鲜战争,所以基本上篇幅似乎都集中在越战之上,也可能会使大家有错觉,看到注释不及其他,就以为这不达标。其实奥里斯卡尼号的参考资料,可以说是24艘艾塞克斯级中最详尽的一艘了(当然论资料还是艾塞克斯号最好)。一来NHC为这舰写了一个详尽的历史,补充了其他参考书本的不足;二来这舰参与了越战多个重要时期,又是最后一批退役的攻击航母,还要是仅有的一艘没有成功拆解,本身就是已经具代表性(当然单就越战的话,我想最最最具代表性的艾塞克斯级会是汉考克号,放到最后一艘写。)—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28日 (二) 10:5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6月28日 10:21 (UTC) 至2011年7月28日 10:21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2011年O104:H4型大肠杆菌疫情[编辑]

2011年O104:H4型大肠杆菌疫情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待事件告一段落后,打算参选GA—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真菌条目大跃进 2011年7月2日 (六) 09:36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日 09:36 (UTC) 至2011年8月2日 09:36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貌似中文媒体等多用“欧洲致命性大肠杆菌疫情”? O104:H4型大肠杆菌疫情似乎用的不多?是不是应该用2011年欧洲致命性大肠杆菌疫情作为条目名称更为合适?另外,条目中所使用的信息框{{Infobox Disease}}是疾病信息框而不是疫情信息框,并没有一个叫做“O104:H4型大肠杆菌疫情”的疾病--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5日 (二) 09:27 (UTC)[回复]
虽然常用程度可能不足,但我想这条目的命名应考虑其是否具体。我想最具体的命名,莫过于现时以细菌种类->疫情。不过2011年欧洲(致命性)大肠杆菌疫情等类近的命名,可用作重定向。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10:00 (UTC)[回复]
感谢两位意见,就我与mihara57的讨论,还是用品系当条目名较适当,本条目着眼于全球疫情的描述,不适合用一个国家或区域下标题,英文版的移动有争议,且已出现移动战,中文不应随之移动。--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真菌条目大跃进 2011年7月6日 (三) 07:52 (UTC)[回复]
百无一用是书生对信息框的意见我也有同感,之前就觉得怪怪的了,亦觉得简略到可有可无,只是当时觉得翻译较重要,就没理会了。希望有人动手翻译一下Template:Infobox news event,英语维基百科中有部分疫情条目是先用这替代的(似乎没有“疫情信息框”这东西),本条目也可以挂这模板,{{Infobox Disease}}则可以放在别的章节。至于命名,我对“涵盖范围”与“菌株”(品系)都曾动摇过,新闻媒体总是倾向主要地点、易懂的标题与内容。若随意更改名称,多少对条目内容的对应性有点影响,因此我宁可先跟着英语维基那边目前形成的共识走。其他名称,Oneam建议的重定向也是不错的方法。--Mihara57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9:58 (UTC)[回复]
已经将news event那个模版填好,用隐藏的方式写在条目中,只等有人翻译。--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真菌条目大跃进 2011年7月25日 (一) 05:42 (UTC)[回复]
同意将“2011年欧洲大肠杆菌疫情”与“2011年德国大肠杆菌疫情”用作重定向。--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真菌条目大跃进 2011年7月24日 (日) 13:50 (UTC)[回复]
在“经济影响”一章中,“非欧盟成员国”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分类方法似乎有些交叉,可以考虑将后者并入前者?--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12日 (二) 13:54 (UTC)[回复]
“独立国家联合体”中才列出一个国家而已,要合并到“非欧盟成员国”似乎也可以。--Mihara57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9:58 (UTC)[回复]
同意合并。--靖天子~北伐抗战军统局/真菌条目大跃进 2011年7月24日 (日) 13:50 (UTC)[回复]
英文原版已经标记为“过时”,希望补充新消息。—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6日 (二) 14:1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结构比较松散,可以将各个国家分别整合到一个比较大的地区内,至于是什么国家在正文内表述。—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6日 (二) 14:1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瓦力》获奖列表[编辑]

《瓦力》获奖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列表已完成,除了红字会由自己处理外,若有其他在列表出现的问题,欢迎指正,谢!——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2011年7月4日 (一) 10:2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4日 10:29 (UTC) 至2011年8月4日 10:29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名称似乎一般不用书名号的,现在这样是否合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5日 (二) 09:28 (UTC)[回复]
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加书名号。--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5:21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该条目可以与“瓦力”电影条目合并。220.255.2.24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05:26 (UTC)[回复]

新中横公路[编辑]

新中横公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本条目是否符合特色条目。—yiken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6:4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4日 16:45 (UTC) 至2011年8月4日 16:4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普鲁士起义[编辑]

普鲁士起义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希望上优良,请提供建议—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8日 (五) 22:53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8日 22:53 (UTC) 至2011年8月8日 22:53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1-10的阿拉伯数字,是不是可以用国字来表示?--茶壶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04 (UTC)[回复]

这是可以的,根据格式手册说法,“一至十的整数若无特定科学意义,则汉字、阿拉伯数字皆可,但上下文应一致。”,汉字,阿拉伯数字都可。—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13日 (三) 14:05 (UTC)[回复]
茶壶是觉得1-10数字,用国字的话,阅读起来,会比较轻松一些。--茶壶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07:26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星座[编辑]

星座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此条目在天文学中应该属于极高重要度的基础条目,最近决定改写完善之。但是这个主题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庞杂,也不宜面面俱到。而且关于此条目的网络资料也多数不足以信。所以到这里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这个条目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哪里需要改。谢谢。—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9日 (六) 14:5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9日 14:52 (UTC) 至2011年8月9日 14:5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识别星座:看到是空白段落,也许是作者准备编写?--茶壶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18 (UTC)[回复]

(:)回应,是的。-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13日 (三) 10:49 (UTC)[回复]
这个条目...真的太广了。但除了起源、不同文化的分类、识别与运动之外,又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再加上。航海应用或者可以补上去。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22日 (五) 08:2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1-10的阿拉伯数字,可以用国字来表示,茶壶认为全形字,阅读起来会比较舒服。--茶壶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18 (UTC)[回复]

(:)回应,收到,会根据语法进行调整,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使用国家标准。-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13日 (三) 10:4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星座及内部天体的命名段落:注脚需要补充。--茶壶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18 (UTC)[回复]

(:)回应,本条目极度欠缺参考资料,并不只是这一段。在编写过程中会随时依照参考资料更新内容。谢谢以上建议。-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13日 (三) 10:49 (UTC)[回复]



无尺度网络[编辑]

无尺度网络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近年学术界热点之一,目标优良至特色,希望大家协助补充校正。—Snorri (留言) 2011年7月10日 (日) 01:5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10日 01:55 (UTC) 至2011年8月10日 01:5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内文脚注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不过我还有一点小意见:
    1. “例子一节”中的好莱坞,万维网,因特网和蛋白质调控网络可以加上来源。
    2. 另外例子中的“好莱坞”我个人一直认为有些可疑(当然,可靠来源一定是有的,例如【Barabási PRL2000】)。我觉得可疑的原因是,【Barabási PRL2000】中说他们的数据是来源于【D.J. Watts Nature 1998】,但在D.J. Watts的文章中,只是说从IMDB中 抓来的数据说明film actors之间组成一个small world network。而到了到了【Barabási PRL2000】就变成了hollywood。我有些怀疑那个根本就是fill actors而不是hollywood,因为在IMDB上要只抓Hollywood的演员而不抓其它的几乎不可能。--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11日 (一) 09:33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编辑]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目前已扩充完成,目标特色列表,希望大家协助指正列表出现的问题,谢!——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2011年7月11日 (一) 04:46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11日 04:46 (UTC) 至2011年8月11日 04:46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对列表内容基本满意,故针对格式及注解作少许建议:
  1. 每个区别的表格阔度不一,建议可统一阔度令全文更整齐。
  2. 浅灰色背景于某些萤幕难以显示分别,建议另择背景颜色。
    • 完成。—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2011年7月12日 (二) 14:24 (UTC)[回复]
      • (&)建议可使用 c8d6e8  B2DEB2  F5F5E5  ABD5FF  Fbf7b1 ,都是比较清楚的淡色系。现改用的灰色背景太暗,使文字不易阅读。-Inner (talk) 2011年7月13日 (三) 01:25 (UTC)[回复]
  3. 建议统一“单位面积”的计算单位,应有自动换算的模板可用。
  4. 建议另设一段/新增表格说明各“屋邨类别”的定义。
  5. 建议说明一下为何“入伙日期”有时是XXXX年、有时是XXXX年-YYYY年、有时是XXXX年 YYYY年 ZZZZ年。
  6. 入伙日期”只包含年份,建议可更名为“入伙年份”。
暂时想到这些,往后再补充吧。-Wongpong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16:50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千禧高峰会代表列表[编辑]

千禧高峰会代表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翻译自英文版特色列表,目标是特色列表,希望维基人能提出指正,帮助条目达到水准。—Inner (talk) 2011年7月12日 (二) 09:23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12日 09:23 (UTC) 至2011年8月12日 09:23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新加坡地铁站列表[编辑]

新加坡地铁站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上述的列表是小弟以英文原版的内容,配以英文版维基百科的特色列表伦敦地铁车站列表的格式而编制完成,并于本年7月13日新条目推荐条目的身份登上首页。本人想藉本次同行评审,来评定是否把这篇列表提请候选特色列表,谢谢!—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记 | 功名记 )2011年7月14日 (四) 13:24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14日 13:24 (UTC) 至2011年8月14日 13:24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1. “Lorong Chuan”这个是忘记翻译了吗?
    2. “DT12 / NE7”这一行表格有问题;
    3. 中文是否适合使用斜体?个人觉得这样看着很不舒服。

以上。--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5:01 (UTC)[回复]

(!)意见:感谢 阁下的提议。小的现在已经已完成修改,如下:
  1. 罗弄泉地铁站的施工期名称已经被补上;
  2. “DT12 / NE7”这一行表格已经修正错误,补上小印度站的淡米尔文名称;
  3. 标示地下车站的方法已经修改,全部斜体都已经改为粗体。
--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记 | 功名记 )2011年7月28日 (四) 13:1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有一次无意看到天下杂志,说新加坡的某一个地铁站因为居民支持反对党,站名忘了,所以该站未被开放。可以增加内容吗?--侠刀行 (留言) 2011年8月2日 (二) 19:21 (UTC)[回复]
那个车站是波东巴西地铁站,当地的选民都支持新加坡民主联盟,结果人民行动党政府便以当地一座组屋屋村来为车站命名,引起当地民众抗议,最后才改为现名,其实这个车站在2003年已经启用了。现在还没启用的新加坡地铁站里面,没有一个车站涉及到政治风波,故此没有需要像尼诰大道地铁站那样增加额外资料。感谢你的回馈。--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记 | 功名记 )2011年8月8日 (一) 10:24 (UTC)[回复]

海豚[编辑]

海豚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本人首次提交同行评审。海豚条目作为生物学提升计划 中的一部分,在整理和翻译英文材料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图片,细化了海豚的分类,补充了一些中英文的来源参考,加入了一些配图的详细说明。恳请各位帮助,提出意见和建议,改进条目,争取能达到优良条目的标准!—--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16日 (六) 07:34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16日 07:34 (UTC) 至2011年8月16日 07:34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观内文,海豚并不是一个特有的生物学上的物种分类,因此不合适使用物种分类框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18日 (一) 03:13 (UTC)[回复]

(:)回应 多谢提醒!我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还没有找到确切答案,虽然海豚不是一个“物种”,:eowiki上的海豚条目是特色条目,用了物种分类框,但enwiki上的海豚条目不是特色条目而且没有用物种分类框。因为本文中的海豚采取了“齿鲸亚目下”的这个定义方法,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参考eo的特色条目和中文维基里的条目的那种方法,即把上层最近的共同分类用物种分类框列出来?--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18日 (一) 03:24 (UTC)[回复]
  • (!)意见,我对文章格式作了一些小修改:一般皆用斜体标示;汉语“海豚”一词应该不是希腊语外来词,大概是翻译外文时的遗存,故移除;修改图片排版时感觉正文内容还是偏少了一点,希望能够丰富。分类列表中的“物种举例”栏目可否改成属下物种分类,列举属下的所有物种,但图片保留现状,只选出属下的一个代表物种。可以参考英文版的这个列表,若同意我也可以协助改编列表。社会行为一段说海豚也具有文化特征,好像是从英文版“culture”翻译过来的,感觉中文环境下使用“化”不太合适,不过我也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译词。--Shibo77 2011年7月20日 (三) 13:16 (UTC)[回复]
    • 非常感谢您的意见以及帮助修改条目,耐心加入语言模板和调整字句等工作,现在条目看起来确实顺眼多了!关于您“列举属下的所有物种”的建议,我之前认真考虑过,最开始是一个属内列举1-2个物种,但做出来以后表格过于冗长,在生物条目提升计划的页面中有人建议不要列举太多。另外英文版的Taxonomy列表中列举的物种不全,只有40种,如果全部列出来的话可能有60多种还不包括亚种(也有可能我统计错误,稍后再来查证),所以是不是可以再专门写一个海豚物种列表之类的条目,把所有的已定物种和待定物种都加进去,而在海豚条目里只每个属举一个例子? 那个“文化”的翻译确实是我考虑不周,Culture是不是翻译成“培养后代”之类的词比较好,比如“海豚的群体也表现会培养后代的特点,并且和人类以及其它灵长类动物培养后代的方式不同”这样? --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2011年7月20日 (三) 13:4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元朝[编辑]

元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元朝是历史提升计划中的一个提升目标,希望达到优良与特色条目。—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7月17日 (日) 00:43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17日 00:43 (UTC) 至2011年8月17日 00:43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提醒元朝官方的八思巴文不知适合在条目中有所提及。个人感觉可有可无,供编者参考。Sotube@NTU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13:0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汉考克号航空母舰[编辑]

汉考克号航空母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目标特色。由2009年6月6日到今日,两年有多,全部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终于扩充完毕。除非部分航母再有新的资料,或者Google哪天帮某些书藉加预览,我可以不用再管了。

汉考克号是参与越战的众多航空母舰中,算是最有代表性的数艘之一了。由1964年战争开始不久,到战争最后的日子,汉考克号基本上都有参与其中。论巡航次数,汉考克号是最多的一艘(虽然按在线作战时间是珊瑚海号最长,而珊瑚海号当然亦是这批最具代表性之列)。论留下且容易获取的资料,汉考克号也很丰富,既有出版书藉,又有详细及相对客观的老兵网站,算是我写过这24艘中最完善的一个了(顺道发一点抱怨吧,最让我兴奋的老兵网站,是一场战争也没参与的塔拉瓦号。理论上没参与战争的航母资料应该最少,但塔拉瓦号的老兵网站却很详细,最后条目反而比某些打了两场战争的丰富,香格里拉号连个网站也找不到。好人理查号的网站也很详细,不过过分主观了,如非必要我也尽量避免使用)。—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12:5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1日 12:55 (UTC) 至2011年8月21日 12:5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约瑟夫·毕苏斯基[编辑]

约瑟夫·毕苏斯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这个应该说是2009年的作品,希望成为特色。—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7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7日 06:57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06:57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第一句太冗余了,对照一下英文版修正一下吧;
    2.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英文是“From mid-World War I”,丢掉了mid(“中期”),“他成为了波兰政治中的主要力量”,一个人成为主要力量,这说法问题很大,原文“he had a major influence”是说影响巨大;
    3. “他被认为是让波兰……重返自由的功臣”,不看到英文“regaining its independence”,在下很难把重返自由和取得国家独立联系在一起;
    4. 接下来这一句的理解有问题,英文为“Concluding, however, that Poland's independence would have to be won by force of arms”,先不管however,说的是他意识到波兰的独立必须依靠武力才能取得,译文把句子结构就完全搞错了,意思也差很多;
    5. 在行文中直接用“同盟国”就好了,用“中央国”再加注释多此一举。
看了2段就发现,这一篇翻译的问题仍然很多,还需努力啊。--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5:19 (UTC)[回复]
已经修改。另外,(以下根据UTF-8时区)我今天下午要去旅游,为期8天,因为住宿条件一般,任何昂贵电子设备都不敢带,所以暂时无法回复,请耐心等待(如有小问题,您可以自行修改)。 囧rz……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7日 (三) 23:55 (UTC)[回复]
相当感谢您在相当荒凉的同行评审中提出宝贵意见。—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8日 (四) 00:54 (UTC)[回复]
不过我记得不久前改过这两段,之前我进行过校对与修改,不过多次出现“网络连接中断资料丢失”的问题,唉,不过还是很感谢你。—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8日 (四) 01:38 (UTC)[回复]
不知道阁下是否对全文进行过重新校对,再随便抽取“一战”一节来校对:
  1. 第一句:原文“ in the impending war, for Poland to regain independence”,是说为了波兰重新独立而迫在眉睫的一场战争,译文有出入;
  2. “across the Russian border”,应该是越过俄国边界了,另外调整一下前后句的语序;
  3. “到达俄军的撤离区”,原文“an area which the Russian Army had evacuated”,这个在下没有去查,似乎是俄军已经撤离此处了吧?撤离区的表述想表达什么?
  4. “他还将奥地利的命令利用到极致”,原文中的bent和stretch都有“故意歪曲”的意思,译文有误;
  5. “毕苏斯基也在1914年(大概是法国)垮台时秘密地告诉英国政府”,这个错的太离谱了,fall是秋天的意思,阁下只知道autumn吗?
  6. “毕苏斯基得到他的手下对他的过度的关心与忠诚”,过度的关心和忠诚(笑),再多也不为过吧,extreme翻译成极度就好,另外respect是尊敬的意思。
不往下看了,看起来整篇的错误应该还是非常多的,建议重新检查一遍,否则要贻笑大方了。祝好运,另祝旅途愉快。--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8日 (四) 12:0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编辑]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希望成为优良条目—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7日 06:55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06:5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另外,在1138年他去世后,波兰被分为几块分封给他的儿子们。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并使波兰融入欧洲文化中。,这两个的超链接都不是很好,希望能改善--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7月30日 (六) 17:52 (UTC)[回复]

前者已修改,后者不认为这个超链接不好。—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4日 (四) 08:45 (UTC)[回复]
同意,完全看不出皮雅斯特王朝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这两个条目的区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8月2日 (二) 07:47 (UTC)[回复]
不能合并,根据词典,王朝指的是“朝代或朝廷”,所以王朝应该有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朝代是这个王朝统治的整个时期,属于历史范畴,而朝廷是以君主为首的整个统治机构,属政治范畴(如是已不存在的王朝,政治历史范畴),显然,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是前者,即朝代,并没有完全涵盖王朝的整个意思,所以两者并不相同。—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4日 (四) 06:56 (UTC)[回复]
应当合并,因为此王朝已灭亡,其统治机构的内容已经是政治史的一部分。皮雅斯特王朝条目中无任何政治史以外的内容,反倒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中有谈到文化方面的内容。-苍白的火 (留言) 2011年8月9日 (二) 09:09 (UTC)[回复]
我重申一次,如果将其并入皮雅斯特王朝,那么皮雅斯特王朝条目即使再大,也不完整。参见唐朝条目,可以看见,唐朝条目中不仅有历史和文化,还有行政区划、政治体制、外交、经济、人口等,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有吗?这不就是统治机构吗?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充其量也就是皮雅斯特王朝的历史章节(还不一定是全部)所以不能够以偏概全。就好像当时Lu Hung-nguong反驳将福州疍民合并到疍民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充其量是皮雅斯特王朝的纪传体史,不是皮雅斯特王朝的意义所涵盖的全部。根据WP:MM,合并的条件是:
首先,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的条目过长,显然不是“过于短小,不足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其次,即便是第一条,也因为其长度的原因具有独立成一个条目的意义。另外,这个条目还可以改名为皮雅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历史(参见英文版)或波兰历史 (966年–1385年),如果合并的理由只是因为对条目名称不满意,可以改名。—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10日 (三) 05:07 (UTC)[回复]
另外,与皮雅斯特王朝合并还可能牵扯另一个问题,此条目中也包括安茹王朝在波兰统治时期和普热梅希尔王朝在波兰统治时期,如果将此条目合并,有关这两个王朝的章节就必须删除。—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10日 (三) 05:1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港铁车站列表[编辑]

港铁车站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经过数日增加铁路站的内容,有意把它继续提升至特色列表水平(或是已达到了...)—HW -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14:4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7日 14:45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14:45 (UTC)

由于动员令的赶急,不希望在评审期结束后才提交特色列表评选,故请尽快发表意见,以便执整,尽快提交候选以赶及动员期。(虽然可以在九月四日才提交评选)-HW - - DC9 2011年7月30日 (六) 12:14 (UTC)[回复]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
    1. “路线图”这一段两个图大小不一,排版很难看;
    2. 九广东铁线表格的第一列那些蓝色线条是干什么用的,读者很难看懂;
    3. 个人觉得中文斜体看起来很不协调;
以上。--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4:57 (UTC)[回复]
  • (!)意见:针对格式及排版作少许建议:
  1. 各列表均以置中方式摆放(直接转乘车站一表例外),由于表格的阔度不一,影响了排版的整齐,宜作出修正。
  2. 承上,亦可选择统一表格的阔度,使排版更整齐。
  3. 有关列表内容,为什么只有3.1.1 东铁线3.1.7 将军澳线才有最左面路线的一项?可能因为其他的线路没有分支,但这安排令列表欠缺了统一。
  4. 3 中及重型铁路系统以下只有3.1 港铁系统(由市区线组成),此层数好像有点不必要,建议合并。
  5. 建议代码可另开一行加入,

暂时想到这些,往后再补充吧。-Wongpong (留言) 2011年7月28日 (四) 07:36 (UTC)[回复]

  • (!)意见
  1. 昨天我在这篇列表里面发现了一个小错误,主编者把油麻地的英文名Yau Ma Tei写成Yuen Long,并已改正。希望主编者可以复审一下列表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小心造成的小错误。
  2. 东铁线和将军澳线表格左边的线条在其他线路的表格中没有,格式上不太统一。
  3. 中文斜体的问题,在我的新加坡地铁站列表中,原来标为斜体的地下车站,被我改为粗体,不过粗体有强调的意思,如果用粗体标示未来车站,这样读者会以为主编是刻意强调这是未来车站,不好不好。这个问题的最终定案,我没有想到,不好意思。
  4. 那两幅图建议使用相同的大小,分为上下两幅图,现有路线图在上,未来路线图在下。

以上。--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记 | 功名记 )2011年7月29日 (五) 06:31 (UTC)[回复]

(:)回应第一个应该是严重失误了...第二点昨天已经更改...第三点,由于目前车站名字的底色问题,所有车站均标为粗体,还是应该加入灰色?第四点,谢谢。-HW - - DC9 2011年7月29日 (五) 06:43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五三惨案[编辑]

五三惨案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希望达到优良乃至特色,欢迎各种意见。—Snorri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7:08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7日 17:08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17:08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可是我看的同日本文的说法,说到中国人对日本人惨忍的杀害(甚至还有分尸!!??),这部分似乎不怎么提及。第二、日军对交涉员蔡公时的疯狂虐杀是不是该写进去?我在别的网站看过,说好像当日深夜,一群日本兵闯入交涉公署,绑缚蔡等人,还割眼挖鼻经过一番惨酷后,集体后院扫射。这事件还有唯一目击证人。要不补充一下?--侠刀行 (留言) 2011年8月2日 (二) 08:20 (UTC)[回复]

台湾国中教育[编辑]

台湾国中教育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除了“战后至今”的章节外,其余内容大致上已撰写完毕,目标是特色条目,希望各位能提供一些编辑建议,或是有哪个部分应该写却没写到的也欢迎提出。—灯火阑珊处 (留言) 2011年7月29日 (五) 12:2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9日 12:20 (UTC) 至2011年8月29日 12:2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以下是在下的一些拙见
    • 为什么条目名称为“台湾国中教育”,但是开头却是将“国民中学”这词粗体?虽然国民中学的条目是重定向自此,但在下认为或许可以稍微修改一下文句。
    • 如果可以的话(因为这样修改处会很多)是否能将包括民国XX年、康熙XX年、明治XX年、大正XX年、昭和XX年全部统一成西元纪年,以同样是特色条目的相比包括“香港教育史”、“台湾历史”、“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历史”等等大多也是以西元为主要年代单位。
    • 同样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包括“教师”、“课程”等段落(我不确定有哪些可以添加),比照“教科书”的方式增加一些历史演变的过程。
    • 大致上的意见就是这些 -- KOKUYO (留言) 2011年8月6日 (六) 14:50 (UTC)[回复]
    • (:)回应
      • 因为这样写起来比较顺。其实没有严格要求标题和序节开头标粗体的字要一样,意思一样就行了。
      • 这是因为历史文献通常使用年号记年,不过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台湾教育史的文献都用民国纪年,这点在学术界还满统一的。除此之外,也因为台湾的学年就是采用民国纪年,同时也是教育统计的年度单位,所以才这样沿用,方便阅读。
      • 因为教育史已经有专门的章节了,这些章节我希望写现况。当然目前教育史还没完成,我会注意补充这些部分。
      • 回复如上,感谢您的建议。灯火阑珊处 (留言) 2011年8月6日 (六) 15:2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翰林院[编辑]

翰林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曾经提优失败的条目,希望能收集更多意见,以达到优良乃至特色的水准。—Snorri (留言) 2011年7月29日 (五) 09:1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7月29日 09:12 (UTC) 至2011年8月29日 09:1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旅顺大屠杀[编辑]

旅顺大屠杀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该条目对某些关键内容的叙述与我及许多人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有许多涉及史实方面的不准确之处。希望比较了解的人可以参与一下此条目的修改。可以适当参考一下此条目以前的版本,其中部分内容完全否认屠杀的存在,实在不知道这些否认是否有根据,是否是实际情况。—Aronlee90 (留言) 2011年8月12日 (五) 05:27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8月12日 05:27 (UTC) 至2011年9月12日 05:27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这个条目的参考资料太少,有关人数的问题上,第一个参考资料仅指出该书作者看到的36人,没有其他数字显示死亡的人数,也没有显示是否有人逃亡或者是继续藏匿。加上以目前的长度和内容度来看,尚不需要提到同行评审,倒是建议提到历史条目相关的讨论或者是集体编辑讨论中去加强。-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9日 (五) 21:44 (UTC)[回复]



精英大师[编辑]

精英大师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在第二次的同行评审中,仍然未是时候成为特色条目,原因是等待介绍精英大师的书籍,今次参考部分到手,希望在提交特色条目前能够找到条目的问题。虽然我在预感今次同行评审出现这问题,但无论如何也好,一定会向特色条目进发,成为赛马条目的典范。—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8月13日 (六) 08:1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8月13日 08:15 (UTC) 至2011年9月13日 08:1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1. 11月18日的香港短途锦标预赛前,与伴跳马利利高拍跳一课
  2. 结果在比赛未能领放下,只获得第七
  3. 在比赛当日,精英大师守住较前位置,直路与大热门灿惑争夺,期间灿惑内闪
  4. 4月15日,精英大师出战香港一级赛女皇银禧纪念杯,马匹状态大幅回升,为赛事的次热门,比赛时采取领放
  5. 11月19日在香港短途锦标预赛上阵,比赛早段稍稍留后

粗体是阅读起来费解或是需要注释另外说明的地方。--茶壶 (留言) 2011年8月19日 (五) 02:29 (UTC)[回复]

(:)回应一下:

  1. 该马的名称应是“利利高”。
  2. 应不应改用“一马当先带出”。
  3. 内闪是指马匹未能受控制倾斜到内字段置,如果你能多看它的影片应该明白(虽然我不会强求读者去观看)。
  4. 要改用“使用”吗?
  5. 可以改用“留前斗后”?

--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8月19日 (五) 08:59 (UTC)[回复]

对于修改的(!)意见:茶壶觉得管理员的修改,怎么觉得越看越花呢?

  1. 高拍跳一课是一起练习的意思吗?
  2. 领放是它在比赛奔跑时,曾经跑在最前头,一度领先所有赛马的意思?
  3. 内闪是专门术语的话,那应该做出条目出来或是做个内文注释吧?
  4. 其实采取跟使用差不多吧?茶壶是领放的关系,才会觉得读起来不顺?领放出现在条目好几次,出现在这里,应该是战术的意思吧?
  5. 留后应该是落后的意思,就是其他赛马跑在精英大师前面,它才会留后吧?

茶壶本身对赛马不熟悉,才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有些费解。--茶壶 (留言) 2011年8月19日 (五) 15:06 (UTC)[回复]

(:)回应一下:

  1. 正确。
  2. 没错,通常带出的马匹都会领放,如果看田径长跑比赛的时间,也有时会将前领跑手称作领放。
  3. 该要在日语维基的作翻译吗?应该开个赛马术语列表会比较实际。
  4. 该赛事有其他马带出,精英大师算是留在预期较后的位置。

我明白外行人看懂赛马运动很难,如果能够有其他字润饰的话,我也认为可以适合在该条目使用。--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8月20日 (六) 08:11 (UTC)[回复]

领放在条目中出现多次,有战术的意思吧?--茶壶 (留言) 2011年8月20日 (六) 12:14 (UTC)[回复]
(:)回应基本上赛事有四种基本跑法,分别是领放、跟前、居中及留后,每匹马都会有不同的特性,以便在有利的情况下提高争胜机会。--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8月21日 (日) 00:34 (UTC)[回复]

(!)意见:一开始的摘要部分是不是参考乔治四世、麦理浩等条目,将精英大师的跑法与评价部分,放在导论,让不想全部看完条目的读者,能够迅迅掌握条目的重点?--茶壶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02:50 (UTC)[回复]

(:)回应我已经在该条目增设简介一段,务求非马迷能简要地认识它。--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9月10日 (六) 04:21 (UTC)[回复]

再看一次后的(!)意见,觉得仍有费解之处:

  1. 在随后11月22日的香港短途锦标预赛上,精英大师以一放到底的姿态,以二又二分之一马位击败幸福财星。一放到底是比赛进行后,就一直领先到结束,到没有被幸福财星超越的意思吗?
  2. 高雅志骑精英大师,带离对手以两个马位取胜。的意思?
  3. 12月12日,精英大师成功卫冕香港短途锦标,在比赛守在第三位,跟随电光火力及万事旺之后,守在是精英大师在香港短途锦标,结果是第三名的意思?
  4. 在次关百周年纪念短途杯中,同样受到乡村乐韵的挑战,但精英大师也轻松胜出。轻松是轻松吗?还是“松”是“松”的简体字?或是一样的意思?
  5. 十七连胜纪录后来被美国马Peppers Pride在2008年打破。Peppers Pride没有中文译名吗?
  6. 施雅治因此指责对方制造新闻增加驱魔客的配种价值配种价值的意思是什么?增加知名度与价值?可以与其他的马匹生下更优秀的下一代?

--茶壶 (留言) 2011年9月11日 (日) 09:02 (UTC)[回复]

(:)回应

  1. 一放到底是指赛事期间从未有对手能够超越它。
  2. 这里指起步后不久的马匹位置。
  3. 之前因为有大陆维基人整理过……
  4. 没有正式译名。
  5. 应该听过动物之间的人工繁殖吧。

--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9月12日 (一) 16:13 (UTC)[回复]

(!)意见

  1. 施雅治因此指责对方制造新闻增加驱魔客的配种价值。总之大概是驱魔客想精英大师交手来炒新闻,以后驱魔客的知名度与身价都提高了。--茶壶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2:03 (UTC)[回复]
  2. (:)回应当时该消息在马坛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Flame 欢迎泡茶 2011年9月13日 (二) 03:10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意见:条目内存在年份与日期内连,与条目内容没有太大关系,认为应该要移除。--茶壶 (留言) 2011年9月11日 (日) 08:53 (UTC)[回复]

(!)意见:如果茶壶动手移除日期内连,管理员会不会有意见?--茶壶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11:59 (UTC)[回复]

(!)意见:茶壶已将条目年度和日期内连,全部移除了。--茶壶 (留言) 2011年9月14日 (三) 06:22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意见:评价部分会不会显得单薄了点,既然将要参选特色,而且精英大师这么出名,希望能在丰富一些,在增加关于它的评价。--茶壶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11:59 (UTC)[回复]


吉林市[编辑]

吉林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一个中国城市条目,希望能够达到特色条目的标准,欢迎各位提供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谢谢!—死亡之翼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08:01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8月29日 08:01 (UTC) 至2011年9月29日 08:01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基本上所有的括号都是半角的(我都改过来了,手疼死。),民国纪年竟然用了阿拉伯数字。。类似“民国20年”,年份日期还有内链,维基化、格式化严重不足,一些段落过度黑体。图片排版也不是很合理,例如大桥的图片最好配在交通下,而不是教育(我已改过。)。希望编者以后能注意以上细节。-治愈留言 2011年9月17日 (六) 16:03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长吉城际铁路[编辑]

长吉城际铁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比照京津城际铁路来看,内容仍显不足。我已尽我所能提升此条目,可惜长吉并非京津,新闻资源较少。望诸位多多给与意见与协助,希望能达到优良条目的标准。

另外,讨论页曾有过关于速度的质疑,我了解到的公开和不公开(私下询问的的)的信息都显示是因长春站施工所致,本想看长春站施工完毕之后可以恢复到29分钟,可惜随着此轮高铁降速,大概短期内无法实现了。—阳之下光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6:1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8月29日 16:10 (UTC) 至2011年9月29日 16:1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全文度量衡的使用格式不统一,如果还牵涉到简繁转换,需要重新整理。
  2. 有一些类似地方用语的型态,像是走行之类。
  3. 有些文句需要润饰,譬如说:经停龙嘉站的列车,长吉之间需走行32分钟,否则走行29分钟,这个否则的时间是什么意思?
  4. 这条铁路除了降低两个城市之间火车运行的时间以外,其他的特点是什么?全文看不出来这条路线有什么特别。这样一来,也难以说明这个条目的特殊和优良之处。-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10日 (六) 20:06 (UTC)[回复]
如果是术语,应该有解释的地方,或者是避开始用术语。-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26日 (一) 19:31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汉族[编辑]

汉族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汉族条目表示要成一条新条目推荐条目—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4:16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8月30日 04:16 (UTC) 至2011年9月30日 04:16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华人百度百科解释:一般来说,具有汉民族血统的人都是华人,与汉族相近的回族、苗族、瑶族、土家族、满族、壮族等民族大部分也称为华人,而对于海外藏族和维吾尔族等与汉族历史渊源相对较浅的民族,以及有自己民族国家的蒙古族和朝鲜族等在一些语言里可能不被称为华人。

需不需要注释一下。--Fxqf·留言簿 2011年8月30日 (二) 13:50 (UTC)[回复]

已经进行说明。不过对满族也称为华人表示疑惑。--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42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东南亚条约组织[编辑]

东南亚条约组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在粤语维基百科,同行评审(在那里叫作“同侪互评”)的其中一个功能,是让在优良条目候选中落败的条目,接受公众的检讨。本条目的同行评审即为一例。

本来我以为,这条目应该合乎优良条目的资格的(事实上,本文的英文原文是英文维基百科的优良条目。)。不过,随着cobrachen的反对,本条目和本人就遭受到一连串的恶评,最后更加落选优良条目,还要被reke修缮。我认为,条目的问题在于翻译失误(见优良条目评选存档中cobrachen的说法)、主编者(本人)力不从心等等。

是次同行评审的目的是检讨条目的失败,再由大家一起改进这条质素低劣的条目,并于同行评审过后,再次参选优良条目候选。—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记 | 功名记 )2011年9月9日 (五) 11:29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9日 11:29 (UTC) 至2011年10月9日 11:29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金朝[编辑]

金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金朝为历史提升计划中中国朝代子计划的作品,现在各章节的内容均以丰富,注解也详实,然而内容部分仍然需要各位帮忙校正一下,以修除语误或内容缺失的地方—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9月11日 (日) 01:0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11日 01:05 (UTC) 至2011年10月11日 01:0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非裔美国人白话英语[编辑]

非裔美国人白话英语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由于个人对于语言学不是太了解,难免会有纰漏之处,还请指教。—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9月11日 (日) 11:14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11日 11:14 (UTC) 至2011年10月11日 11:14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美国监禁制度[编辑]

美国监禁制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翻译自英文维基,做了一些改动,由于内容很长,出现问题的概率应该也会增加,还请指教。另外,第一个图怎么都折腾不好,希望能有人协助解决。—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9月11日 (日) 11:16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11日 11:16 (UTC) 至2011年10月11日 11:16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
  1. Documented翻译成纪录上或者是有纪录者,归档有意味是封存的纪录,这个字的使用很多时候和有没有相关纪录有关系。
  2. 摘要好长,建议修改到目前的一半或者是2/3比较方便阅读,并且浓缩与强化重点。-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9:44 (UTC)[回复]
  1. 可能是修改的时候漏掉了,其他部分都翻译成“入档”的,感谢提醒;
  2. 将其中讲述监狱分类的单独成节了。
还请指教。--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9月13日 (二) 15:0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烷烃[编辑]

烷烃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在下认为此条目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但担心囿于自见,在此提出同行评审,望提升此条目之质量。—I'm the Pelt of Rock (拾岩留皮 | 真菌) 2011年9月16日 (五) 23:48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16日 23:48 (UTC) 至2011年10月16日 23:48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Rockpelt君扩充了很多内容,应该可以递交DYK了,有些建议如下:

  1. 烃类的氧化反应不同于一般的温和氧化,其实就是燃烧,在英文版本中有注释
  2. 卤化反应不如“卤代反应”,这里是自由基反应的一种可以有一个main article,见英文版本
  3. 写的内容都不错,就是还有一些章节缺乏,如烃类在地球的分布,烃类化学品在化工的生产和提炼,以及应用;另外物理性质一块还可以再扩充一些,该条目的德文版好像是特色条目,英文条目也内容量相当大,扩充的余地很多,但不少东西较难写。Merphisto (留言) 2011年9月18日 (日) 11:3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结构”拿到前面去似乎好一点。很多性质都是和它的结构有关系的。--管闲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10月3日 (一) 07:20 (UTC)[回复]

宁波市[编辑]

宁波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中国著名城市条目,计划近期评GA,半年后评FA,欢迎各位提出意见,谢谢!—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1年9月21日 (三) 02:11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21日 02:11 (UTC) 至2011年10月21日 02:11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京密引水渠[编辑]

京密引水渠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打算写到GA水平。本人非水利专业,从ref里解读的若有误欢迎专家提出。全条目大部分都是从《北京志·水利志》获取的资料。感谢达师提供的资料。—治愈留言 2011年9月25日 (日) 07:43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25日 07:43 (UTC) 至2011年10月25日 07:43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水库的地图有现成的,而整条引水渠的地图有在条目最上方展示,至于沿途湖泊地图我还需要找会的人来做。谢谢建议。-治愈留言 2011年9月28日 (三) 14:51 (UTC)[回复]
  • 请问是怎样运作?如果由高向低,纵切图?如不是,怎流?Hoising (留言)
倒虹吸就是一个可以让水从道路、河沟下穿过的一种建筑物。。具体可以看百度百科。维基暂时没有这个条目。《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这个有呀,怎么了?全文在[www.law-lib.com/lawhtm/1995/26278.htm 这里]。-治愈留言 2011年10月15日 (六) 11:35 (UTC)[回复]
    • 倒虹吸可以建一个stub,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也是倒虹吸。那个条例放到wikisource里吧。我承诺把那张地图改好一点……但是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达师198336 2011年10月31日 (一) 12:51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替换式密码[编辑]

替换式密码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一名非密码学家作出的翻译,翻译有错误或专用名词有错请指教。准备优良条目。—Justincheng12345留言 2011年9月28日 (三) 10:03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9月28日 10:03 (UTC) 至2011年10月28日 10:03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看了两段,给一些翻译上的意见:
    1. “一个有趣的变种名为命名者。由宣布来访贵宾称号的公职人员名字来命名,这个密码结合一个小型密码本组成一个大型的谐音替换表。”这里nomenclator不应翻译成“命名者”,整句话很别扭,意思晦涩。
    2. “15世纪早期至18世纪后期,命名者是外交文件、间谍及推翻政府的行动必要的加密,然而大多数使用者仍然较差的加密方式。”无法理解。
    3. “虽然由十六世纪中叶开始政府情报机构的密码分析员就打破部分命名者,但使用者通常的反应仅仅是加大谐音替换表。”打破部分命名者?建议把“打破”改成“破解”。
    4. “今天,某些历史研究发现的密文所需的密码分析仍是个富有成果的领域。”无法理解。
    5.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指在1819年至1821年期间通过使用一个加密文本,显示美国独立宣言中所述的宝藏。”谁显示?
    6. “斯塔尔则描述了另一个谐音替换密码,其密码是第一次尝试在电脑的数据库上加密。”斯塔尔是谁?密码在电脑上加密?看不懂。
    7. “书本式加密与散列板都是谐音替换密码的一种。”是原创译名吗?
    8. “在1467,多字母替换密码由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以碟的形式首次描述。”漏了“年”字;还有“碟的形式”是指什么?
    9. Giovanni Battista della Porta、Friedrich Kasiski、Gronsfeld密码、Félix Delastelle、Bifid密码、Lester S. Hill、William F. Friedman、Hebern旋转器、GCCS等要翻译。tableau和Tabula recta应该都有中文译名。
    10. “运动密钥密码”应该翻译成“动态密钥密码”?
    11. “现代的流密码中可以看出,现代多字母替换加密中,都努力改进密钥流,使其尽可能的长及不可预知。”“流密码”和“密钥流”是什么意思?
    12. “在变化中,将添加3个额外的符号,使基 (线性代数)变成一个素数。”看不懂。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和广泛使用的电脑”电脑有那么早吗?
    14. “由于不止一个旋转盘的组成密文,如果个字皆配一符号,用量将大大高于天文数字。”“旋转盘”是原创译名?“用量”是指什么的用量?高于天文数字?
    15. “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电子化地使用旋转盘来加密。”什么叫“电子化地使用旋转盘”?

总之翻译上还是有很多不通顺的地方,而且有不少名词貌似是原创翻译。—Snorri (留言) 2011年9月28日 (三) 15:47 (UTC)[回复]

  • 明白但请指教
    1. 非命名者的译名还真的找不到,请指教。
    2. 已更改。
    3. 已更改。
    4. 已更改。
    5. 已更改,谁开始不知道,应该是传言。
    6. Stahl, Fred A,在ref内,但英文维基亦没有其资料。
    7. 来自Template:古典密码学,原创者不明。
    8. 碟,就是吃饭时用的圆碟,不是要写这句进去吧,年已加上。
    9. 已更改。
    10. 写时是看了Template:古典密码学,但亦见有条目写“动态密钥密码”,不过都是红连结,现在的密码学可是先写先改名的时代啊
    11. 流密码就是Stream cipher,来自Template:密码学
    12. 已更改。
    13. 有,请看电脑,在1820年开始就有了....说真话,我不毛也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开始,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照着翻译了...
    14. 旋转盘来自恩尼格玛密码机,符号用量(不懂改,请指教),就是,它当初就是这样写的(more than astronomical)。
    15. 已更改。
总之我也明白我翻译很差,最主要原因是不懂断句,直接自己写可能更好?原创翻译我不敢,有名词不敢翻译就有可能。
另开一行,说一声谢谢。--Justincheng12345留言 2011年9月29日 (四) 02:21 (UTC)[回复]
  1. “monoalphabetic”、“polyalphabetic”建议翻译作“单表加密”、“多表加密”或“单表替换”、“多表替换”。这两个译名更贴合词根“alphabet”的“字母”之意。
  2. “简易替换密码”第一段西式中文现象过于严重。我的建议:“简易替换式加密是一种以特定方式改变字母表上字母顺序,并以此顺序书写的加密方式。这样一张改变了字母次序的字母表即为‘替换表’。替换表可以以……或更复杂方式构造,此时称之为‘混合表’。传统上,先把一个关键词写在字母表最前面,再删去重复字母,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混合表。”
  3. “简易替换密码的安全性”第二段的bit为信息论概念上的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此处可翻译做“26(阶乘)约等于2的88.6次方,或约等于89”。整句话该翻译做“尽管加密可能用到的钥匙(或密钥)数量很多(……),但要破解单表加密却异常容易。”
其实我发现的语言表述上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但由于某些原因暂时未能全部指出。建议您先把自己的译本重新通读几次,并仔细斟酌字里行间的语法和逻辑关系,这样很容易就能发现先前编辑未能发现的各种问题。加油!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10月4日 (二) 15:28 (UTC)[回复]
全部完成。自己再看一次并更改后,却发现差异之大,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完全不明白为何当初会那样译。Justincheng12345留言 2011年10月4日 (二) 16:53 (UTC)[回复]
(:)回应: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的作品也是这样……现在我完全无法理解我当年如何把ISAK6-2翻译得如此烂……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10月9日 (日) 16:0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郑州市[编辑]

郑州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Cnzhengzhou (留言) 2011年10月3日 (一) 15:52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0月3日 15:52 (UTC) 至2011年11月3日 15:52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牛顿运动定律[编辑]

牛顿运动定律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这条目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除了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的内容以外,我又添加了一些从其它书本阅读获得的心得,希望能够申请为优良条目。请大家批评指教。—老陈 (留言) 2011年10月30日 (日) 04:0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0月30日 04:05 (UTC) 至2011年11月30日 04:05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看了前两段,有若干内容与遣词造句上的问题。

  1. “第二定律:施加于物体的净外力等于此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只有在定义了完善的单位制的情况下才能这样说,否则是正比关系。这句话最好加上一个注释,就是在通行的单位制之下。
  2. “在应用牛顿定律之前,必需先将物体理想化为粒子”以及之后的若干处,“粒子”应当改成“质点”。
  3. “在估算动力运动时,这物体的整个躯壳已被忽略”,这句话太业余了,整句的叙述也乱七八糟,无法做到有条理地向读者阐明质点模型的目的。
  4. “欧拉运动定律可以直接视为专门描述大块物体运动的公理,与物体结构无关。”原文中是“extended body”,我认为翻译成“宏观物体”比较好,后面“与物体结构无关”的原文是“independently of any particle structure”,指的是“与(视为质点)的粒子的结构无关”。
  5. “有些学者将第一定律诠释为定义惯性参考系的本质。”语序不对,应该是“有些学者将第一定律诠释为惯性参考系的本质定义”。
  6. “特别案例”最好改成“特例”。

暂时看到这么多。—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14:39 (UTC)[回复]

  • (:)回应
  1. Halliday&Robert Resnick教科书并没有提出这方面的顾虑,希望您给予参考资料,我会按照资料加以修改。
  2. 引述自英文维基:“Newton's laws are applied to bodies (objects) which are considered or idealized as a particle”。
  3. 求救!
  4. 请问您“宏观物体”定义为何?整个上下文为:“If a body is represented as an assemblage of discrete particles, each governed by Newton’s laws of motion, then Euler’s equations can be derived from Newton’s laws. Euler’s equations can, however, be taken as axioms describing the laws of motion for extended bodies, independently of any particle structure”。在这里,“particle structure” 指的应该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结构”,而不是“粒子结构”。不知您是否同意?
  5. 可否这样修改:“有些学者将第一定律诠释为惯性参考系的特性”?
  6. 已修改完成。
感谢您的评审!有时间希望能够关注其它几段,谢谢!--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05:26 (UTC)[回复]
    • (:)回应

1.这是物理学常识,我也不知道具体哪一本书会有,大概讲单位制的书就有吧。

  • (~)补充:已经找到参考:
    1. 张三慧. 《大学基础物理学》, 第 1 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ISBN 9787302067221. 第41页:“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2. 陈信义. 《大学物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2111382. 第13页:“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 Raymond A. Serway, John W. Jewett.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rooks Cole; 6 edition. 2003. ISBN 978-0534408428. 第117页:“These observations summarized in Newton's second law : When viewed from an inertial reference frame, the acceleration of an object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net force acting on it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 mass.”
    4. Florian Scheck. Mechanics: From Newton's Laws to Deterministic Chaos, Graduate Texts in Physics. Springer. 2010. ISBN 9783642053696. 第2页:“We begin by stating Newton's fundamental laws in a formulation that is close to the original one. They are as follows: (......), II. The change of mo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applied force and takes plac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traight line along which that force acts.”

2.我虽然不知道英文维基为什么这么写,但首先,英文维基并不能作为参考来源,其次,中文中这个模型就是叫“质点”(也就是英语的particle),是约定俗成的翻译。

3.我可以帮忙整段改一下。

4.宏观物体指的是尺度远远大于粒子尺度的物体。然后我认为这里的“particle structure”是指粒子本身的结构,如果是指“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结构”的话应该是“inter-particle structure”。因为刚体的定义就是质点与质点间距离不变,如果欧拉运动方程与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结构无关的话,也就不必有刚体的欧拉方程和考虑应力形变的可变形体的欧拉方程了。

5.我还是坚持我的写法,因为实际上这句话想表达的是:有些学者喜欢将第一定律作为根本,而将惯性参考系视作第一定律的延伸,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第一定律可以作为更为本质的惯性参考系定义。

至于其它几段,我只略略看了一下,发现的有“fictitious force”应该是“假想力”,“一道力”应该是“一个力”,“思考”应该是“考虑”(起码大陆是这样,可能要做繁简转换)。—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08:51 (UTC)[回复]

  • (:)回应
  1. 我会添加一些关于这些物理量单位的资料。
  2. 引述自教科书Raymond seway, John Jewett,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V1, pg 20。“In our study of translational motion, we use what is called the particle model and describe the moving object as a particle regardless of its size. ... In general, a particle is a point-like object, that is, an object that has mass but is of infinitesimal size. For example, if we wish to describe the motion of the Earth around the Sun, we can treat the earth as a particle and obtain reasonably accurate data about its orbit.”有些作者会使用术语“质点”,而又有些作者会使用术语“粒子”,您不能强制规定必需使用质点。质点是个虚体,不具有自旋、电荷;而粒子是个实体,可以赋有自旋、电荷。任何作者,从经典力学开始写,一当写到电动力学,就必需使用术语“粒子”,因为质点的功能已不够用了。
  3. 很满意。
  4. 同意改为宏观物体。至于到底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连结”还是“粒子本身的结构”这问题,我觉得不论是什么,都是“物体内部的结构”。原作者可能需要对于这句子的意思加以澄清。
  5. 同意修改。--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1:16 (UTC)[回复]
  • 那仅对第二点说一下吧。如果要翻译成粒子的话,那么整个这个条目都是有问题的了,因为对于“赋有自旋、电荷”的实际粒子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不一定成立的,牛顿运动定律是针对质点动力学的,本来就是在质点模型的框架里描述,这不是我强制翻译问题,是整个中文学界在经典力学框架下都是这么翻译的。如果如您说的要从经典力学介绍到电动力学的话,也是先说明质点模型,再在以后说明粒子和质点的区别的。—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1:57 (UTC)[回复]
分段[编辑]
  • (!)意见:继续看了第一节的几段之后的一些意见。
    1. “伽利略的点子导致牛顿的第一定律──不施加外力,则没有加速度,因此物体会维持速度不变。牛顿将这定律的点子归功于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实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惯性定律的再次陈述。”其中的第一个“点子”应当改成“想法”(起码在大陆简体),“牛顿将这定律的点子归功于伽利略。”最好改成“牛顿将第二定律的最初提出归功于伽利略”,同时这一句还需要来源参考佐证一下比较好。
    2. “拉丁文原版第一定律的英文翻译这样表明:”其实可以直接用拉丁文,为何要用英文版呢?有英文中心嫌疑。
    3. “像飞箭、飞石一类的发射体”其中“发射体”的简体是“抛体”。
    4. “像行星、彗星一类的星体,移动于阻力较小的自由空间”其中“自由空间”简体是“真空”。
    5. “这点子是很重要的突破,需要极仔细的分析与极丰富的想像才能研究出这点子。”,同上,“点子”->“想法”,整句最好改成“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想法,需要极为仔细的洞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得到。”
    6. “粒子”->“质点”
    7. “按照这样会意,第一定律又可以这样写”:直接用“因而,第一定律又可以这样写”比较简洁。
    8. “相对于某惯性参考系,任何呈匀速运动的参考系也为惯性参考系,否则为“非惯性参考系”。”,语序有些问题,最好改成:“任何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呈匀速运动的参考系,都为惯性参考系,否则为“非惯性参考系”。”

以上。—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6:56 (UTC)[回复]

  • (:)回应
  1. 已修改,参考来源就是Dugas_200。
  2. 因为大多数人都看不懂拉丁文,只好使用英文。现今大多数物理文献都是用英文发表,所以,我个人觉得,读物理时,顺便学一点英文有何不可?
  3. 已修改。
  4. 已修改。
  5. “The greater bodies of the planets and comets, meeting with less resistance in more free spaces, preserve their motions both progressive and circular for a much longer time.”。在这里,我觉得free space 比较适合翻译成“太空”。牛顿那时可能还搞不清楚什么是真空。
  6. 同意修改。
  7. 已修改。
  8. 已修改。
物理大师费曼著作《费曼物理学讲义[1]力学、辐射与热2──力学》的中文翻译本使用的术语是“粒子”。但我不想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所以同意修改。谢谢仔细找出一些繁简转换问题!--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00:5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建议中文版没有的链接使用{{link-en}}模板,更加美观。--MakecatTalk 2011年11月5日 (六) 13:29 (UTC)[回复]
    • (:)回应,谢谢建议!以前,我也曾经使用过这模板,觉得设计点子很好。但是,这模板需要在用户页设定一些参数,才能正确工作;否则,对于一些没有在用户页设定这些参数的读者,无法发挥功能。因此,我只好放弃使用这模板,仍旧用人工方式处理红连结问题。--老陈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0:37 (UTC)[回复]
  • 内容很精彩的条目!但是依我拙见,还是有一些排版的问题需要改进
    • 记得我在一个引用标准中注意到,句子的注释“应该是[1],”,“而不是。[1]”。我看到你的条目两种方法都在混用……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回应,关于注释符号的位置,在本条目内,我都是将注释符号放在标点符号后面,除非不存在标点符号的时候。我会将不存在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以修改。
    • 英文维基里面好像有两三个教授讲解该定律的视频,为什么不加入到条目里呢?
      • (:)回应,卢文教授的视频讲课,从第一堂课到最后一堂课,我都已仔细看过一遍,觉得这课材对自己学习物理很有助益。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做过度宣传,如同英文维基,在牛顿定律条目内三次提到这视频与卢文教授的影像。只要将这视频的网页列在外部链接就够了。
    • 我个人认为,虽然一些人没有{{link-en}}模板,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有的,应当加入
      • (:)回应,{{link-en}}模板有瑕疵,对于大多数读者,这模板无法发挥功能。在未能获得改善之前,我倾向于不使用这模板。
    • 为什么我个人感觉英语维基的注释与延伸阅读要多得多呢……能不能添加一些中文的资料?
      • (:)回应,我觉得维基百科不是卖书公司,不需要特别建议那些教科书比较值得阅读,除非为了参考来源目的。所以,没有加入延伸阅读部分。这样,也可以避免被卷入贩卖教科书之嫌。关于英文维基的注释与参考资料这方面的问题,我会仔细重新检查,如有不足之处,会添加更多相关资料来源。至于中文资料,不知道您觉得在哪方面需要加强?
    • 你引用牛顿之语的方式让我感觉有点杂乱……我以“第一定律”这章为例吧:

伽利略的点子导致牛顿的第一定律──不施加外力,则没有加速度,因此物体会维持速度不变。牛顿将这定律的点子归功于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实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惯性定律的再次陈述[1]。原版第一定律的英文翻译为[1]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thereon.

中文翻译为

物体会坚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迫使改变其状态。

我认为应当改为:

伽利略的点子导致牛顿的第一定律──不施加外力,则没有加速度,因此物体会维持速度不变。牛顿将这定律的点子归功于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实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惯性定律的再次陈述[1]。他这样阐述该定律:

物体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迫使改变其状态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thereon[1].

  • (:)回应,我会修改引用方式。关于原文的精确翻译,我没有强烈意见,同意采用您的建议。至于将英文翻译与中文翻译合并在一起的建议,除非有明文规定,倾向于暂不处理。

以上--东方皓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4:0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太阳系探测器列表[编辑]

太阳系探测器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想把条目建设成特色列表,希望大家可以提供一些意见,如果有人可以帮我消红字那就更好了—B2322858 (留言) 2011年10月6日 (四) 23:37 (UTC)[回复]

希望有人可以帮忙消红。--B2322858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4:31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0月6日 23:37 (UTC) 至2011年11月6日 23:37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大多数读者会先阅读文章的导言,希望能将导言加强,吸引读者的兴趣。

“当然其中有一些任务是飞掠或是重力抛射,以地球为重力抛射对象的探测器并未撰写于列表中。”:一般对探测器领域不熟悉的读者必会奇怪为什么会使用到词语“当然”,是否能加以解释?为什么不包括地球为重力抛射对象的探测器在列表内?

“截至2011年9月为止,共有236艘探测器被设定为太阳系探测器,”:请问被设定为太阳系探测器的条件为何?能否稍加解释,并且给出数据来源?

“到了21世纪,线在着重于功能型的月球探测器,通常探测器会被设定他的主要任务目标。”:请修改错别字,修饰语句。

“其中信使号已多次变轨以及重力抛射来减速并成为第一艘环绕水星的探测器。”:请修饰语句。

“马雅人当时就有纪录金星的变动,”:请修饰语句。--老陈 (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5:01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例如巴比伦人在公元前1000年就了解月食、月球公转周期...等。”:请给出资料来源。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人就有观测水星的纪录,”:请给出资料来源。英文维基资料认为是公元前1400年。--老陈 (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5:01 (UTC)[回复]


Wikipedia:同行评审/王侯猪笼草

新加坡国旗[编辑]

新加坡国旗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翻译自英文特色条目,初步打算弄成优良,日后若有机会就弄成特色。传送门:优良候选谢谢。—治愈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8:46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0月22日 08:46 (UTC) 至2011年11月22日 08:46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例如:

历代国旗

文莱于1888年成为了当时海上霸主英国保护国,在1906年之前,其国旗只是由纯黄色所组成,及后加上了黑白两色的平行四边形。而现时的国旗是于1959年9月形成,在旗的中央加上了国徽,1984年元旦,文莱正式脱离了英国的统治,独立后沿用了该面旗帜。

新加坡政府会要求升半旗,你在跟我们开玩笑吗?哪会有人升半旗--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1月4日 (五) 18:37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吕琇菱[编辑]

吕琇菱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未通过优良条木,因此来征询具体建议,以为日后再度角逐优良条目或者是特色条目。—Jarvis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3:56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0月22日 13:56 (UTC) 至2011年11月22日 13:56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杨厝社区[编辑]

杨厝社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先以同行评审得知优缺点,若经许可将会参予特色条目的征选。—Jarvis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4:04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0月22日 14:04 (UTC) 至2011年11月22日 14:04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意见--建议改为西历为主,标注民国年限。因为西历使用相对广泛,民国纪年比较地域中心。另外作为社区,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前世(海丰社区)的一些介绍,发展的过程,以及现今的具体状况。另外整片篇幅过短,比如为何村中大多数人务农,与当地地理特征是否有关?而为何底层会下陷?近年来发生的事情还是已经发生了百年余?若下陷很有历史,且务农不易,为何还会有这么多居民务农?海丰堡时代具体是?这个地方既然有传说有杨姓秀才曾居于此地,那这个社区在清代及日治时期是否有历史记录?这个地方靠海,从麦寮乡的位置看应该与海很近,为何不做渔业发展?还要有一个,寮这个字的用法是否为台湾专用?我在大陆香港和新加坡似乎很少看到相似用法。老兄这个条目给人带来和很多知识,不过建议一步一步来,先通过优良条目审核,扩写修订后再选特色不迟。--忙碌中的Prinz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23:54 (UTC)[回复]
    • 不应当是“建议”,而应当是“必须”——维基百科规定以西元纪年为主,后加括号标注。例如2011年(民国一百年)--东方皓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4:31 (UTC)[回复]

Template:猪笼草属[编辑]

说明:猪笼草属全部原种和自然杂交种大功告成,请大家对模板内所有条目进行评议。—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7日 (一) 15:00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1月7日 15:00 (UTC) 至2011年12月7日 15:00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1. “阿根”十之八九是参考阿根廷,虽然发音都很接近,但不能照搬,台湾媒体跟政府机构才不会这样译。
  2. “便史东”,史东(stone)是对的,但“便”是错的,“Benjamin”台湾也是本杰明。
  3. “邦苏山”,“Bungsu”是指Youngest,为什么后面加个山?可能以为“Putri”是山,但“Putri”是女儿。“Merapi”台湾有三种“麦拉匹”、“麦瑞比”、“梅拉比”。“"邦苏山" -猪笼草 -猪笼草”看google可以查到什么,我只看到“生活花卉园艺论坛”提到。
  4. “包希”是啥?“布凯”是啥?这些都是乱译的,如果有对照IPA,至少是同音字。
  5. “丹舍”台湾没这种的,查“"丹舍" "dancer" site:tw”或““"丹舍" "Danser" site:tw”。Danser照《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是归在Dancer,是“丹瑟”没错。
  6. “迪恩”有可能。但“Dean 狄恩 site:tw”比“Dean 迪恩 site:tw”笔数多,中央社译名档是收录“狄恩”。
  7. “庸忽”发明这种译名的是天才,不但发音错得离谱,译音字也用得超冷门。
  8. “东巴”?“东巴岛”Google才8笔…。台湾官方是用“都峇岛”,“峇”在马来华人念“巴”。
  9. “罗威那”Goggle第一笔查到“Lovina”(位于峇厘岛),“那”的发音是根据rowanae,而不是Rowan吧?Rowan台湾是译“罗旺”或“罗文”(早期)。
  10. “Low”很早以前台湾就译“罗”了,并不是“劳”。查“"Low" "罗氏" site:tw”跟“"Low" "劳氏" site:tw”看差多少。

--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02:40 (UTC)[回复]

(:)回应,其实不知道这问题(宽度设置无效)是因为表格的问题,还是用户设置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用户并没有反应说模板对其存在问题。使用表格做的话,如果以后需要添加或删减内容的时候就会很麻烦。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13日 (日) 03:13 (UTC)[回复]
(:)回应,很显然它的IE,会让width变回预设值100%,原因不明。而我的情况是,width设定950px,对我来说还不够,至少要1050px。否则中文字与英文字会自动断行,字尾会有一个字词跑到第二行。这样子,中文字跟后面的学名会有一两个无法对拢。(1024x768,Firefox)--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9:25 (UTC)[回复]
(:)回应:先草草留言给两位一下,因为最近我在外面有很多活动,所以比较无法抽空详谈一些我很有兴趣的事。这篇同行评审的讨论我有稍微读过,我觉得两位讨论的很好。夏洛特的译名的确是值得再论的,一部分中译是来自台湾趣味玩家之间流通的称呼,某种程度上已是公认中文名(虽然跟种小名会比较有落差);另一类则是由夏氏和他的友人研议出来的。像是 Utricularia humboldtii 译作“逊氏狸藻”,个人就认为不太合适。而夏氏的专长领域其实是在热带植物的野外调查、原生地探险,因此中文名有疏漏也算是在合情合理之内。总之,目前的情况是,除了陆、港、台有原生的食虫植物会有出版品介绍,其余种类的中名,目前只有该书有订出一部分。你跟我在维基上自行拟定的中名其实不能算做是可靠名称,因为没有任何出版品(也就是可靠来源)记载这些中名。像是Mihara57提到的“庸忽猪笼草”那就是我自己乱定的,似乎造成了各位的困扰。但是那时我才刚读大学,那时还没读过植物学。一直到前年才我才有机会到园艺系去修一些相关课程,觉得植物博大精深。我的结论是,希望两岸学术单位有机会能拟定一些规范的中名,如此就能解决目前的中名窘境。(P.S.我对狸藻被唤作“挖耳草”不太满意,这个中名草率的包含全部陆生种,也就意味着狸藻属下的200多种,只有约20种是“狸藻”,其余180多种被称作“挖耳草”,我觉得听起来很怪。)--章·安德鲁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06 (UTC)[回复]
我后来看书序想想,夏洛特平时应该是记它原本的学名,对他来说中文译名并非必要。但是当时出书若没有中文译名是不利读者理解的,因此暂时订出译名也情有可原。“庸忽猪笼草”我一两个礼拜前对照书末,已注意到没有,那么这部分修正好就没事了,请不要介意我的胡言乱语。其他中译名称,我想问题在于是否要规范化?以及夏洛特的翻译标准在哪?比如“罗威那”是少数对学名音译的,但其他都是对人名跟地名的音译,所以“罗威那”可能是他当初不知是地名。还有部分意译也有少数疑点,例如泉氏猪笼草,我想不是指姓氏(虽然日本有这姓氏),其他条目我就不多说了。也许将来有机会整理后,再反映给夏洛特知道,让他仔细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再版的书中若能修正会更好。若不能,就只能等两岸看谁先拟定规范化的中文译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59 (UTC)[回复]
(:)回应:其实夏洛特书中给出的存在争议的译名并不多,仅为“邦苏山猪笼草”、“包希猪笼草”、“布凯猪笼草”、“盾叶猪笼草”、“克罗斯猪笼草”、“罗威那猪笼草”、“东巴猪笼草”、“多摩利猪笼草”,这8个,如章·安德鲁考虑到,这些名称是有可靠来源支持的,虽然其本事并不是那么的正确;另一方面,相对正确的名称又没有可靠的来源。所以我选择还是使用这些有可靠来源的名称。之外存在争议的名称,一律按照正确的译法进行命名。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26日 (六) 04:37 (UTC)[回复]
(:)回应:我之前看到的似乎还不只这些,等以后有空再说吧。另容洪猪笼草的地区转换我删去了,那可能在参考Template:德语译音表时,译者对Junghuhn有不同解读造成的(huhn合起来是洪,但huh+n却是胡恩),一般印象是《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的“容洪”会较权威。台湾“中央社译名档”可能是参考到中国大陆“容胡恩”的这一版本,例如《世界科技人名辞典》(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0)便是解读成“容胡恩”(另可参考forvo的Junghuhn发音)。--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11:46 (UTC)[回复]
夏洛特书上写的就这8个存在差异。huhn的发音类似于两者之间,那就按容洪吧。乌拉跨氪 2011年11月27日 (日) 12:13 (UTC)[回复]
是这样的,罗恩猪笼草(Nepenthes rowanae)的命名是根据艾利斯·罗恩(Ellis Rowan)这个人名,所以乌拉跨氪便一起音译为“罗恩”。夏洛特原本也是这么音译,除了罗恩猪笼草(Nepenthes rowanae)这少数的例外,它直接对学名rowanae音译“罗威那”,有点不寻常。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跟Lovina(无论是罗威那或罗威娜)这个地名产生混淆,所以我当然不建议了。--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5 (UTC)[回复]
“罗威那”是来源于夏洛特的,他根据的是种加词英译,而不是词根,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乌拉跨氪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9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编辑]

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炒冷饭的条目,跟随英语维基百科更新。—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11月13日 (日) 04:01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1月13日 04:01 (UTC) 至2011年12月13日 04:01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西夏[编辑]

西夏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西夏大致上完成历史、政治、外交、军事与人口,经济与文化也略有内容,所以想请大家检查看看是否还要修改的地方,谢谢—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11月18日 (五) 16:27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11月18日 16:27 (UTC) 至2011年12月18日 16:27 (UTC)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西夏末主李𪾢的名字在简体界面下不能显示,类似文字的显示问题本人曾在条目讨论版提出,至今不曾有过解决。本人的建议是,人名用字的类推简化如果显示不了的话,应该直接用原字,因为其他网站或资料都是这样,有的书籍则是用的拼合字(用偏旁组合出来的),维基又无法在技术上做到繁简界面都能显示出对应文字,也就只能用原字。
  • 条目中有党项族、汉族、回鹘族、吐蕃族的写法。个人认为直接用党项人、汉人、回鹘人、吐蕃人更好。
  • 地图方面。老实说很糟糕。领土都不能相接,这是怎么搞法?也没有在来源中说明这种画法的出处。我看过的不同地区出版的地图中没见过这么画的。而且也和文字:“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不相符。再有如,黄河在南宋时改道了,在地图上没有反映到。等等。
  • 其他方面。如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982年宋太宗招李继捧率族人抵开封定居安抚这种写法极多,很别扭。个人觉得在年数后应有个逗号,如960年,宋太祖……。或是宋太祖于960年……。或XXX时,……。--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18日 (五) 23:42 (UTC)[回复]
    • (:)回应
    • “𪾢”字问题,现今使用全文手工转换解决。
    • 族即可表示其民族,且由于参考书目使用此称呼,所以沿用之。
    • 地图方面,China Song Dynasty、China 12thcentury的问题,主要是呈现的观点不同。本图是采取人民实际居住的范围,这是最严谨的方式展现。所以会看到西夏只有沿黄河一带的领土,因为其他是沙漠,没有人居住。一些外国学者会用这个方式表示。
    • 另外黄河改道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错误,只能请原作者修改,或是由我们重做新图。
    • 年号写作这点还要再想想,部分句子可以再修改--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11月19日 (六) 02:51 (UTC)[回复]
      • 但疆域地图展示的是政权的势力范围,不是人口分布地图。我觉得那样会影响到读者的认识的。族的话,因为条目里面有的地方是族,有的地方又是人。建议规范一哈,要不然再进行优良和特色评选也会有人提出的。并且,条目中如党项族名称等也是重定向,本身没有条目。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19日 (六) 04:10 (UTC)[回复]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1日 (一) 01:3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