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 |
---|---|
又名 | 中共三大 |
日期 | 1923年6月12日 | - 20日
地點 | 廣東省粵海道廣州市東山東寶興路恤孤院路后街31號 |
主持人 | 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 |
參與者 | 中共三大代表:40人 |
主要內容 | 選舉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代表參加大會,代表全國420名黨員。
1923年6月上旬,毛澤東離開上海到廣州,參加中共「三大」預備會議,由陳獨秀主持,李大釗、張國燾、譚平山、蔡和森、陳潭秋、羅章龍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出席,馬林傳達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問題之意見,報告國際形勢,會議討論中央委員人選和起草「三大」各個決議案[1]:113。6月12日至6月20日,毛澤東同朱少連作為湘區黨組織代表,出席在廣州東山恤孤院後街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之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113-114。
議程
[編輯]大會的主要議程有三項:一、討論黨綱草案;二、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三、選舉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陳獨秀在報告中,著重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決定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依據和過程。代表們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毛澤東在大會上發言,介紹湖南農民和工人運動之情況,強調農民問題之重要意義;大會通過《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但仍舊保存並努力擴大中國共產黨之組織;大會選出由9名委員、5名候補委員組成之中央執行委員會[1]:113-114。
大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大釗、譚平山、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項英、羅章龍等9人為中央委員,鄧培、張連光、徐梅坤、李漢俊、鄧中夏5人為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選出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蔡和森、譚平山(後由於譚平山調職,改為王荷波)5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委員長,毛澤東為中央局秘書,協助委員長處理中央日常工作;會後,毛澤東同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向警予等留在廣州[1]:113-114。大會通過之《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秘書負責本黨內外文書及通信及開會記錄之責任,並管理本黨文件。本黨一切函件須由委員長及秘書籤字。」[1]:114
中共三大結束的當天,代表們來到黃花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的指揮下高唱《國際歌》,於是會議結束。
出席代表
[編輯]此章節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根據瞿秋白日記中記載的陳獨秀當選票數、以及某項提案的表決結果可知,當時具有表決權的代表至少有40人,但如今能夠明確身份的代表僅有38人: 於樹德、王用章、王仲一、王俊、王荷波、鄧培、鄧中夏、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向警予、朱少連、劉天章、劉仁靜、劉爾崧、阮嘯仙、孫雲鵬、楊德甫、何孟雄、沈茂坤、張連光、張國燾、張德惠、陳天、陳為人、張太雷、馮菊坡、陳潭秋、蔡和森、瞿秋白、林育南、羅章龍、金佛莊、項英、袁達時、徐梅坤、高君寧、譚平山
會議成果
[編輯]中共三大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正式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
中共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國共雙方聯手參加北伐戰爭。
從此次大會開始[2],每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閉幕時,和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活動結束時,都會演奏《國際歌》。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官方網站)
-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前任: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第三次: 1923年6月12日—20日 任期: 1923年6月—1925年1月 |
繼任: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