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会战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1年10月30日) |
南昌會戰 | |||||||
---|---|---|---|---|---|---|---|
中國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中華民國 | 大日本帝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薛岳 | 岡村寧次 | ||||||
兵力 | |||||||
4個集團軍,200,000人 | 120,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51,328人[來源請求] | 24,000人[來源請求] |
南昌會戰是中国抗战时期1939年春夏之际,中日双方以争夺江西省会南昌城为目标展开的会战。该会战是武漢會戰後,中國軍隊抵禦日本有限攻勢的首次會戰,也是中日正面戰場進入相持階段後中日軍隊的首次大戰。中方参战部队为薛岳指挥的第九戰區,日方参战部队为冈村宁次指挥的第11军。会战中,国军29军军长陈安宝阵亡。日方称南昌作战,代号“仁号作战”。
背景
[编辑]1938年底武漢會戰結束後,重慶國民政府棄守了武漢三鎮,但戰力大部分成功轉移至周邊戰區;由長江北岸為進攻主軸線的日軍佔領該地後,面臨主要的困局便是補給線不穩的隱患。
在進攻武漢三鎮的過程中,日軍雖有計劃向長江南岸掃蕩,但是主攻部隊受挫,這個戰術行動在當時並未貫徹;因此國民政府第九戰區部隊仍控制住大部分的江西省,包括鄱陽湖平原,以及周遭水系。這對攻占武漢的日軍可謂芒刺在背-位處長江下游的國軍可使用佈置水雷、或是利用南昌機場供戰機炸射長江水路的日軍後勤線,對日軍後續戰力施展都造成阻礙。因此,日軍在短暫的休整時日過後,首先便是計劃拔除長江中下游的國軍兵力,而作為當時第九戰區指揮部且為江西省水陸交通重鎮的南昌,便成為日軍下一波攻勢的主要目標。
过程
[编辑]南昌会战主要围绕南昌城的保卫和反攻展开:第一阶段日军进攻南昌,中日双方在南浔沿线、武宁、万家埠、乐化、安义、靖安、奉新、南昌市区等地发生战斗,结果为日军突破防线攻陷南昌城;第二阶段中国军队反攻南昌,双方在高安、奉新、大城、西山万寿宫、生米街、市汊街、璜溪激战,结果为中方失利撤退。
保卫南昌
[编辑]1939年春,日军向南昌进攻,中国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率部迎战,日军在南昌附近修水防线遭受重大伤亡后使用毒气突破中国防线,随后攻陷南昌。
反攻南昌
[编辑]1939年4月,在中国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相指挥下逆袭南昌,试图收复该城,在日军顽强抵抗下中国军队付出重大伤亡后停止进攻。
影響
[编辑]南昌是东南重镇,当时中方辖区下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基地,南昌城失陷使得江西核心区域沦陷,第3戰區與大後方的聯絡陷於困境,浙赣铁路被切断,軍事补给只能依賴浙贛兩省的公路線,東南各省未淪陷地區的處境更加困難,日本在南中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參考
[编辑]101師團、106師團、萬家嶺戰役、修水會戰 28°41′N 115°53′E / 28.683°N 115.88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