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asa25542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8日 (一) 18:1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Central Epidemic Command Center(英語)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基本信息
機關類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
所屬部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授權法源傳染病防治法
主要官員
指揮官陳時中
副指揮官陳宗彥
發言人莊人祥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
組織編制
任務編組疫情監測組
邊境檢疫組
社區防疫組
醫療應變組
物資組
研發組
資訊組
行政組
新聞宣導組
法制組/法務組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2005年
2020年1月20日
聯絡信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2020年2月4日。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7樓
電話+886 2 3393-8946
網站www.cdc.gov.tw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簡稱:疫情指揮中心,英語:Central Epidemic Command Center,縮寫CECC)是中華民國一個非常態設置的中央層級組織架構,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研判國內、外流行疫情嚴重程度,認有必要時,得提具體防疫動員建議,報請行政院同意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指派指揮官[註 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2005年迄今已開設9次,曾就下列疾病開設指揮中心,包括登革熱腸病毒H1N1H7N9狂犬病茲卡病毒與目前2020年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開設層級1-3級均有開設過。

歷史

2005年,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成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後,即結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生物病原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反生物恐怖攻擊指揮中心及中央緊急醫療災難應變中心等功能,共同架構完整的防災啟動機制。

2020年1月20日,因應國際已有多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案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不敢輕忽疫情,針對新疾病開設「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疾管署署長周志浩擔任指揮官一職。

2020年1月24日,行政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提升為二級開設後改由時任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

2020年2月27日,行政院再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再提升為一級開設。[1]

2020年3月9日,增設副指揮官並調整內部組織運作[2]

2020年4月15日,將法務組獨立出來。

2020年6月7日,疫情指揮中心至今已成立140天,開了164場記者會,因應疫情趨緩,未來記者會改為一週一次,訂於每週三下午2時舉行[3]

組織架構(2020年-至今)

因應一級開設,組織架構現況如下:[4]

本中心

  • 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
  • 副指揮官內政部陳宗彥次長

內部單位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家諮詢會議

  • 情報
    • 疫情監測組
  • 作戰
    • 邊境檢疫組
    • 社區防疫組
    • 醫療應變組
  • 後勤
    • 物資組
    • 研發組
    • 資訊組
    • 行政組
    • 新聞宣導組
    • 法制組

[5]

姓名 職務
指揮官
陳時中 衛生福利部部長
副指揮官
陳宗彥 內政部政務次長
發言人
莊人祥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各組(粗體:醫師。●:公共衛生或感染症學家)
組名 組長 副組長 任務
疫情監測組 周志浩●(衛福部疾管署署長)
  • 谷瑞生(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
  • 劉定萍(微生物學家、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 [6]
負責國內、外疫情監測,以及國際交流。
邊境檢疫組 陳宗彥(內政部政務次長) 負責邊境線上全球旅客入境檢疫措施。
社區防疫組 莊人祥●(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7] 負責社區關懷、居家檢疫及隔離追蹤、在宅醫療、心理輔導等工作。
醫療應變組 薛瑞元●(衛福部次長)[9] 負責管理傳染病防治醫療網、集中檢疫場所、大型收治場所等感染管制事項。
物資組 王美花經濟部部長)
  • 陳佩利(經濟部工業局主秘)
  • 蔡壽洤(衛福部秘書處處長)
負責各式醫療物資供應、分配及管理。
研發組 梁賡義●(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13] 負責研發快篩試劑、疫苗、藥物、流行病學預測及建立肺炎疫情研究網及資料庫。
資訊組 簡宏偉(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處長) 負責疫情資訊之架構。
行政組 鄭舜平(衛福部主任秘書) [16]
  • 鄧如秀(衛福部疾管署主任秘書)[17]
  • 李濠松(法務部檢察司副司長)
負責防疫相關法制、調查假訊息及相關庶務。
新聞宣導組 高遵(行政院新聞傳播處處長)
  • 曹凱玲(衛福部疾管署公關主任)
負責防疫宣導、民眾諮詢及政府行銷策略。
法制組/法務組 陳明堂法務部政務次長) 指揮中心於4月14日新成立法務組。三級開設為疾管署法務,二級開設為衛福部法規會,一級開設為法務部參與,主要由陳明堂次長與會。由於對民眾生活限制增多,涉及多種法律問題,因此將法務工作從行政組移出,由陳明堂次長主持。

參見

臺灣

附註

  1. ^ CECC負責:
    中心任務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說明如下:
    1. 疫情監測資訊之研判、防疫應變政策之制訂及其推動。
    2. 防疫應變所需之資源、設備及相關機關(構)人員等之統籌與整合。
    3. 防疫應變所需之新聞發布、教育宣導、傳播媒體優先使用、入出國(境)管制、居家檢疫、國際組織聯繫與合作、機場與港口管制、運輸工具徵用、公共環境清消、勞動安全衛生、人畜共通傳染病防治及其他流行疫情防治必要措施。
  2. ^ 4月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指揮中心回應記者提問:
    因防疫醫師發現PTT上有人爆料中國大陸疫情資訊,經羅副署長蒐證後推測確為醫療院所流出的檢驗報告與內部群組對話,且其中談及醫療人員互相提醒注意,即是暗含傳染可能性,因此將相關資料轉至內部群組,是啟動臺灣應變的契機。

出版書籍

  • 《Taiwan CDC我們 永遠站在防疫最前線:2021年疾病擬人防疫桌曆》,作者: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出版社: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出版日期:2020/12/22,ISBN 30025205。

參考資料

  1. ^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蘇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日起提升為「一級開設」. 行政院本院新聞.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2020-02-27 [2020-03-21]. 
  2. ^ 指揮中心鐵三角太操!政院增設「副指揮官」. 民視新聞網. 2020-03-11 [2020-05-12]. 
  3. ^ 陳偉婷; 張雄風. 疫情/國內大解封僅剩6人隔離 每日記者會暫劃句點. 中央社. 2020-06-07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中文(臺灣)). 
  4. ^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防疫作法 (PDF). [2021-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4). 
  5. ^ 組織架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2020-11-02
  6. ^ 致WHO警告信「操刀人」是她 專家也大讚:一看就知警訊. 三立新聞台. 2020-04-16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8). 
  7. ^ 【防疫英雄】應變官莊人祥 大數據防疫守護國人. 聯合報. 2020-03-16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8. ^ 花蓮慈濟醫院王英偉接任國民健康署署長. 中國時報. 2016-06-08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9. ^ 屏衛生局長薛瑞元升官 8月接任衛福部次長. 中國時報. 2017-07-26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10. ^ 【防疫英雄】感染科醫師變商人 羅一鈞「罩」住台灣人健康. 聯合報. 2020-03-16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11. ^ 石崇良的個人資料 - 2017健康照護產業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12. ^ 【抗疫勇士】隔離檢疫吃力不討好 胸腔重症醫出身!王必勝果斷決策築防線. 台灣蘋果日報. 2020-02-25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13. ^ 國衛院院長就職 梁賡義接棒. 大紀元. 2017-12-05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14. ^ 高醫大藥學教授吳秀梅 接任食藥署長. 公共電視台 (Youtube). 2017-02-10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15. ^ 衛福部大刀闊斧推醫療資安聯防,更要用資料治理打AI基礎. iT home. 2019-05-18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16. ^ 桃醫鄭舜平院長 扮推手助圓醫學中心夢. 聯合報. 2019-01-28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17. ^ 新任副縣長朱壽騫16日就職 鄧如秀調升衛福部. 宜蘭新聞網. 2017-02-15 [2020-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