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夏衍
出生(1900-10-30)1900年10月30日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馀杭县
逝世1995年2月6日(1995岁—02—06)(94岁)
 中国北京市
职业剧作家编剧
语言国语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母校浙江大学
创作时期1935-1995
代表作《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
配偶蔡淑馨 (1930年结婚-1984年去世)
儿女沈宁(女儿)
沈旦华(儿子)
亲属沈学诗(父亲)
徐绣笙(母亲)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男,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剧作家[1]

生平[编辑]

夏衍1915年入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今浙江大学工学部)染色科。1919年受五四运动激发,和同学共同组织杭州五·八游行。1920年夏毕业,秋被保送赴日本留学。1921年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途经日本,夏衍和同学前去迎接,受到孙中山热情对待,介绍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底夏衍从学校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因驻日支部被支持南京国民党的人捣毁,夏衍于4月下旬回国向武汉国民党总部请示。在上海得知负责海外工作的彭泽民已离开武汉去香港,无从联系,滞留上海,后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1927年6月夏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翻译和工运工作。1929年翻译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母亲》,并和郑伯奇钱杏邨等人发起并领导了上海艺术剧社,从此与戏剧结缘。1930年他参与左翼作家联盟的组建工作,并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1932年他和郑伯奇、阿英等人进入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电影组成立,夏衍任组长,阿英等为委员,从此夏衍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

1934年,夏衍为躲避国民党搜捕,在一公寓躲藏三个月,并创作出多幕剧《赛金花》,讽刺国民党当局的外交政策。1936年首演,不久被禁。1935-1937年这段时间夏衍完成两个独幕剧,一个历史剧《秋瑾传》和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作《包身工》。1937年他完成了代表剧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

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辗转各地开展救亡运动,创办《救亡日报》并坚持了3年多的时间。1940年完成多幕剧《心防》,描写刘浩如为首的进步新闻和戏剧工作者,为保卫精神防线进行的斗争。1941年因皖南事变发生,夏衍抵达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人筹办《华商报》。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辗转到达重庆,负责主持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文化活动,并完成另一代表剧作《法西斯细菌》,写三个知识分子不同的性格和人生道路,人物刻画生动。

1944年起,夏衍担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一年后将《救亡日报》以《建国日报》的名字复刊,但不久就被查禁。1946年起,夏衍在周恩来领导下在南京、香港等地进行统战工作。1949年5日,夏衍跟随陈毅进入上海,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负责上海文教单位的接收工作,后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等职务。

1962年百花奖最佳编剧奖得主夏衍、张水华

1954年夏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分管电影与外事工作,1955年7月到任。此后他写出了剧本《考验》,表现了党的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的两种不同思想和作风。他将《祝福》《林家铺子》《红岩》等小说改为电影剧本,受到广大群众欢迎。1962年他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

1965年夏衍被免去文化部副部长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投入监狱八年。1977年后复出,1979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1982年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1985年文化部为表彰夏衍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特颁发荣誉奖状。1994年在95寿辰之际,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199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撒入钱塘江

笔名[编辑]

笔名夏衍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韦黄子布余伯约司马牛丁依丁一之一之丁叔之丁谦之丁谦平丁谦吾丁君吾王老吉蔡叔声一芹子布子平子扬子培等。[2]

作品[编辑]

代表作有《野草》、《包身工》、《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等。

纪念[编辑]

2019年3月23日,位于上海乌鲁木齐南路178号的夏衍旧居对外开放[3]

参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4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317–319. 
  1. ^ 夏衍生平. 杭州夏衍中学. 2010-09-17 [201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2. ^ 周家珍编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3. ^ 一个院落两处老宅,三五成群感知文脉. [201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