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杜國庠
出生(1889-04-16)1889年4月16日
 大清廣東省澄海縣
逝世1961年1月12日(1961歲—01—12)(7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
職業教育家
配偶陳御仙

杜國ㄒㄧㄤˊ(1889年4月16日—1961年1月12日),字守素,筆名林伯修吳嘯仙等,男,廣東澄海人,中國教育家,社會科學學者。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1889年4月16日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蘇灣都杜王洲村(今汕頭市澄海區蓮上鎮蘭苑村)。清末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東京帝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杜國庠在日本求學期間除經濟學課程外,還廣泛涉獵文學文字學訓詁學佛學哲學等。留學期間,他結識郭沫若李大釗周恩來等人。並與李大釗等在袁世凱勾結日本帝國主義復辟帝制時,於東京組織丙辰學社開展反袁鬥爭。[1][2]

學術研究與革命活動經歷[編輯]

1919年4月杜國庠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後歸國,經李大釗介紹,應聘在北京大學任教,並在北京政法專門學校中國大學朝陽大學平民大學等校講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政黨論、社會政策和工業政策、行政法等課程。

杜國庠是中國較早期的社會主義研究者。1920年,與譚平山李春濤等人創辦《社會問題》雜誌,力圖以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當時的社會問題。1922年,杜國庠參加政治學術團體「孤軍社」。1924年他又與李春濤等人在北京的住所「赭廬」聚會,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討各種學術問題和現實問題,並編印《列寧逝世紀念冊》,廣泛散發,引起人們對「赭廬」的注意。他與李春濤合寫《社會主義與中國經濟現狀》一文,批駁一些人認為的「當藉資本主義以養成勞動階級為實現社會主義之預備」的觀點。在當時赫赫有名的知識分子團體——「孤軍社」組織討論中國的經濟問題時,只有郭沫若、杜國庠主張實行科學社會主義,而尤為引人注目。

1925年春,杜國庠因與主持北大的胡適蔣夢麟觀念有分歧,離開北大返鄉出任廣東省澄海縣澄海中學校長。10月,應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勝利後出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的周恩來邀請,擔任國民黨澄海縣執委會主席、潮州金山中學校長。1927年南昌起義軍進駐潮汕期間,又被周恩來委任為潮陽縣縣長(後因起義軍在潮汕失敗之故未到任)。

1928年2月,杜國庠抵達上海,經蔣光慈錢杏邨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發起成立當時最著名的文學團體之一「太陽社」,又與活躍於上海文壇的潮籍作家洪靈菲戴平萬組織成立「我們社」,翻譯了大量的西方、日本等理論、社會科學著作和小說。

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正式成立,杜國庠是「左聯」最早的成員之一。杜國庠又與潘梓年鄧初民等發起組織了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並擔任「社聯」的負責人。

三十年代初,杜國庠與周揚夏衍田漢陽翰笙同為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成員,擔任中宣部幹事,參與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的編輯工作。1935年,國民黨破獲中共地下組織,杜國庠被捕入獄,直至1937年6月,國共第二次合作後才得以出獄。

1937年8月,杜國庠先後擔任八路軍軍法科上尉書記、戰地服務隊隊長、郭沫若擔任廳長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主管對外宣傳的第一科科長,後與郭沫若因拒絕加入國民黨而一同辭職,改任仍屬政治部的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

杜國庠在日留學時曾受教於著名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河上肇教授門下,對政治經濟學頗有心得。他還致力於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研究,尤其對先秦諸子思想的研究見解系統、全面、獨到,名揚我國哲學思想界。雖長時間從事教學、宣傳、文藝工作,但從未停止過對經濟學的研究,翻譯了《金融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濟著作,編寫出版《政治經濟學辭典》,並在上海工商專科學校兼授經濟學課程。

晚年經歷[編輯]

1949年8月,杜國庠以「待解放區」民主人士首席代表的身份從香港赴北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建國後,杜國庠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人民政府文教辦公室主任、文教廳長、廣東師院首任院長、中共華南分局宣傳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廣東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宣傳、教育、社會科學事業嘔心瀝血,辛勤工作。1954年任中國史學會理事[3][4][5]

1961年1月12日,杜國庠因病在廣州逝世[6]

身後[編輯]

杜國庠逝世時,正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古巴的郭沫若賦詩表達對杜國庠的深切悼念,其中有「生死交遊五十年」之句。回國後,郭沫若親自為《杜國庠文集》作序,稱自己「無論在做人和做學問上實際受了他的教益不少」。

參考文獻[編輯]

  1. ^ 杜国庠——潮汕第一位全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個人研究者. [2008-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1) (中文(簡體)). 
  2. ^ 南国的老树 不朽的“便桥”——杜国庠传略. 汕頭金中廣州地區校友會. [200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中文(簡體)). 
  3. ^ 錢蓉主編.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4. ^ 戴學稷,徐如編.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5. ^ 張蓬舟張儀鄭編輯. 1955人民手册. 大公報社. 1955.01: 417. 
  6. ^ 全国人大代表杜国庠逝世. 人民日報. 1961年1月14日: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