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莊戰役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0月15日) |
碾莊戰役、碾莊戰鬥、碾莊圩戰鬥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淮海戰役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中國國民黨 國軍第7兵團 |
中國共產黨 華東野戰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黃百韜 †/× |
陳毅 粟裕 | ||||||
兵力 | |||||||
100,000人 | 150,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70,000傷亡 | 共約50,000人 |
碾莊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淮海戰役中第一階段的戰役。黃百韜率領的國軍第7兵團在江蘇邳縣碾莊圩被解放軍消滅。戰役從1948年11月12日開始,22日結束,歷時11天。它是一場決定性戰役,從某種意義上講碾莊戰役決定了淮海戰役的結局[1]。
雙方的戰略
[編輯]徐州剿總準備放棄海州,同時把海州第九綏靖區的44軍,100軍劃入黃百韜第7兵團指揮,前提是黃百韜必須等到44軍抵達後才能渡河撤退,為此等待了2天。在渡過運河時,又遭華野解放軍襲擊,損失慘重。當第7兵團抵達碾莊後,李彌第13兵團的撤退,64軍軍長劉鎮湘的極力死守,以及蔣介石的指令,外加期間第三綏靖區何基灃、張克俠所部的反叛,致使華東野戰軍主力得以在碾莊纏住第7兵團。之後徐州方面採納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的第二種方案,邱清泉,李彌兩兵團從徐州支援,以實現在碾莊與華野決戰。第7兵團剩餘的4個軍被華東野戰軍6個縱隊合擊,死守12天後被全殲,徐州增援部隊也在徐東損失較大。此戰之後,國軍方面更顯被動。[2]
海州撤退
[編輯]徐州方面為了收縮戰線,決定放棄海州,同時把100軍,44軍劃入第7兵團,前提是等待海州44軍到來才能渡河。由於徐州剿總司令劉峙的私心,導致海州撤退非部隊人數巨大,耗費了2天時間才與第7兵團匯合。
運河撤退
[編輯]由於在2天的等待中,黃百韜沒有派工兵搭設浮橋(一說徐州工兵未來搭設),導致10萬大軍及大批民眾只能從唯一的鐵橋渡河。為了渡河,許多部隊甚至發生開槍奪路的事件。64軍,44軍率先渡河,63軍因為鐵橋擁擠從南邊的窯灣渡河,25軍,100軍在渡河期間遇到華野的較大打擊,100軍44師作為後衛部隊,被25軍工兵誤炸鐵橋,致使該師2個團仍未渡河,隨即被消滅。從窯灣渡河的63軍,全軍1萬3千餘人被全殲,軍長陳章陣亡。
陳士章《黃伯韜的起家和敗亡》回憶:
黃伯韜兵團共轄有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一百等四個軍,又臨時指揮第四十四軍,五個軍同走一架運河鐵橋,先不用說要多少天才能過完,而且長徑太長,無法應戰。所以黃決定部署如下:(一)架橋縱列先在鐵路橋北方架一平行的浮橋,勾通河兩岸的公路。(二)令二十五軍派一部占領牛山,掩護四十四軍先行撤退,爾後擔任對東方的警戒。(三)令一百軍占領炮車,對北警戒,掩護六十三、六十四、四十四等三個軍通過運河。但因情況緊張,郯城已失,各軍各有打算。首先是一百軍軍長周志道堅決要求:架橋縱列歸他指揮,先在炮車以西小河上架橋,才能在撤退時方便,否則不敢占領炮車,擔任掩護。其次六十三軍軍長陳章自請由窯灣渡河,以免共走一個鐵橋,擁擠不堪。黃認為這樣右側背可以借六十三軍為掩護,但未考慮渡河船隻的問題,就變更部署如下:(一)第二十五軍先以四十師占領牛山,掩護四十四軍撤退,務須於十一月七日以前通過運河,使二十五軍得於十一月八日以前通過鐵橋。(二)第一百軍占領炮車,擔任對北掩護,十一月十日兵團主力退過運河後,始能撤退。(三)第六十三軍即由窯灣向碾莊撤退,並任兵團右側背掩護。(四)第六十四軍儘先通過運河鐵橋,在碾莊東端占領陣地,策應第六十三軍的渡河。(五)兵團司令部隨六十四軍撤退。(六)各軍務到碾莊集中後,再向八義集、大許家轉進。第六十三軍正在窯灣渡河中間,蘇北的解放軍迅速掩至,全部被殲滅。第四十四軍因拖帶行政機關人員、職業學生、地主等十餘萬人,行動遲緩,六日始到城頭。二十五軍到八日始得由阿湖開始西撤,通過鐵橋時,鐵橋又被四十四軍所拖帶的非戰鬥人員的大車,小轎、箱籠、行李所阻塞,部隊無法通過。而解放軍已以狂風掃落葉之勢,由南北兩方面,加以夾擊,一時炮彈橫飛,落水死者無數。以致兵團骨幹的二十五軍,未及渡河,已損失過半。第一百軍違令先派第四十四師提前於八日晚退過運河,但該師又不到碾莊,先到八義集。正遇到解放軍解決了六十三軍、乘勝截斷黃兵團後路的蘇北部隊,加以包圍,亦被解決。
李以劻《淮海戰役蔣軍被殲概述》回憶:
十一月六日下午六時許,第九綏靖區司令官【李延年】和我乘車先行由海州到達新安鎮,用過晚餐即驅車到第七兵團司令部。剛抵該司令部門口,我即遇見該兵團第六十三軍軍長陳章,我們是廣東同鄉,陸大先後期同學,一見面他握着我的手不放,他說:「這次見面,我們要永別了,我是替死鬼呀。林湛有病走了,要我來接【林湛原是該軍軍長,一個月前調差由陳章繼任】。現在敵人從南北兩面來包圍我兵團,黃司令官要我軍從窯灣渡河,這樣做全軍危險。我非死不可呀!」當時我知道形勢這樣嚴重,非常驚奇,我勸慰了他,隨即匆匆分手(我九日在徐州得悉陳章八日渡河時負重傷,不能行而自殺)。於是我迅速入見黃伯韜及其參謀長魏翱,黃剛剛舉行緊急軍事會報完畢,他馬上就地圖位置對李延年及我說明敵我形勢,他說:「陳毅的部署是想先打七兵團,現在兵團戰略位置非常不利,在新安鎮打則孤軍無援,如側敵西進,到不了徐州就會遇敵。且徐州工兵團迄今未來架設運河橋梁,我已命六十三軍從窯灣強渡,其餘各軍明早西行,轉進太遲了。為了掩護四十四軍從海州西撤,貽誤戎機,全兵團將被圍,陷全局於不利。國防部作戰計劃一再變更,處處被動,正是將帥無才,累死三軍。這次會戰如垮,什麼都輸光了,將來怎麼辦?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個人生死是不足惜的。」當時他很激動,我們勸慰了他。是夜,李延年和我住在劉靖華家中大樓上,十一時左右,黃伯韜帶着兩個衛士前來劉家回訪我們,談了幾十分鐘。關於戰場局勢,他認為今日國共之爭,與歷史上楚漢相爭在徐州附近一決雌雄的味道相似,論調悲觀。告辭之後,我們送他到門外。我歸來才睡下,黃伯韜又叫衛士來請我出來,時已午夜,黃對我說了如下幾件事(黃的原話):「(1)據今夜在郯城紅花埠附近『共匪』的偵察員供稱,陳毅主力十多個縱隊均南下,先頭已到郯城、邳縣、費縣地區集結,南下時分無數縱隊急行,由此判斷,敵人不讓我兵團西撤集結,先打我兵團是肯定了。你和吉公(李延年號吉甫)明早速行,以免路上出岔子。(2)我們哥倆都是陸大出來的,國防部多是我們同學,作戰廳郭汝瑰、許朗軒、張宗良等人作出這樣計劃來,使人傷心,為陸大同學丟醜。大軍作戰,隨時變卦,動搖軍心,影響士氣,難道他們不知道麼?(3)兵團兵力十幾萬人,陳毅主力三十多萬,如果集中來攻,本兵團是必敗。尤以西撤途中,側面受敵,隨地應戰,立足未定,各個擊破,最堪憂慮。請告劉老總(劉峙)注意,要其他兵團快點集結,遲了就會誤大事。(4)如我被圍,希望別的兵團來救。古人說:勝則舉杯相慶,敗則出死力相救,我們是辦不到的。這次戰事與以前戰役性質不同,是主力決戰,關係存亡,請告老總,注意激勵各級戰場指揮官,否則同歸於盡,誰也走不了。(5)老弟,你是總統派來視察戰場的,請你面報總統,我黃某受總統知遇之隆,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期望。我臨難是不苟免的,請記下來,一定要轉到岈!」他談完,已是七日一時二十分,他最後又說了一句「國民黨是鬥不過共產黨的,人家對上級指示奉行徹底,我們則陽奉陰違」。臨別,我告訴他一定代為面報總統,並希望他為國珍重。這些是黃伯韜的遺言。
碾莊休整
[編輯]第7兵團在碾莊休整期間,一百軍軍長令損失慘重的44師師長劉聲鶴先期撤回徐州,進駐曹八集。但是遭到華野打擊,全師3000餘人基本損失殆盡,師長劉聲鶴自殺。在碾莊休整期間,大部分高級軍官主張繼續西撤,只有保存完好的64軍軍長劉鎮湘力主就地防守。由於第7兵團在渡河時損失巨大,此時僅僅7萬人左右,加之蔣介石的固守待援的命令,致使黃佰韜兵團被釘在了碾莊,停止了西撤。[3]
圍攻碾莊圩
[編輯]第三綏靖區何基灃、張克俠發動賈汪事變,率第59軍及第77軍兩萬餘人大部投共,使得國軍防線出現缺口,華野主力得以迅速南下包圍碾莊。黃佰韜兵團陷入包圍後,根據蔣介石的命令,轉入依託原有工事固守待援。其兵團部位於碾莊圩,第64軍在東,第44軍在南,第100軍在西,第25軍在北,形成環形防禦。蔣介石同時命令第2兵團(即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由徐州沿隴海路東進增援。為迅速殲滅黃佰韜兵團,粟裕決定,以第7、第10、第11縱隊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許家地域,實行正面防禦;以蘇北兵團各縱隊從徐州東南側擊邱、李兵團之增援;以第4、第6、第8、第9、第13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圍殲黃佰韜兵團。從11月12日開始,第8縱隊由東向西攻擊第64軍,第9縱隊由南向北攻擊第44軍;第6、第13縱隊由西向東攻擊第100軍,第4縱隊由北向南攻擊第25軍。
由於各縱隊從運動中倉促轉入村落攻堅,準備不夠、動作不協調,在最初幾天進展緩慢,且傷亡較大。14日,粟裕決定採取「先打弱敵,後打強敵,攻其首腦,亂其部署」的戰法,並調整部署。經過充分準備,從16日開始發起總攻擊,至18日,殲滅第100、第44軍。19日20時,第8、第9、第6、第4縱隊在特種兵支援下,四面圍攻黃佰韜兵團部所在地碾莊圩,激戰至20日5時,將其殲滅。11月20日凌晨,解放軍七十三團成功突入碾莊圩,第三營主攻第七兵團司令部,七連蕭錫謙和政委遲浩田率領七連從街南向街北進攻,並攻入黃百韜司令部,繳獲黃百韜的吉普車並俘虜上千國軍[4]。黃佰韜帶殘部撤至大垸上,指揮第25,64軍繼續頑抗。21日晚,第4、第8、第9縱隊對大、小垸上發起攻擊,至22日黃昏,全殲黃佰韜兵團。黃佰韜由碾莊東北之小費莊向西突圍,至一獨立家屋草堆下自戕。黃臨死時對第二十五軍副軍長楊廷宴說:[5]「我有三不解:(一)我為什麼那麼傻,要在新安鎮等待四十四軍兩天;(二)我在新安鎮等兩天之久,為什麼不知道在運河上架設軍橋;(三)李彌兵團既然以後要向東進攻來援救我,為什麼當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西撤。」黃死後,楊廷宴見解放軍一個戰士走來,就稱死者是他的哥哥,只有兄弟二人,他是奉母命來探視哥哥的,不料哥哥被打死了,言罷傷心痛哭。那個解放軍戰士似乎很同情他,楊廷宴把黃百韜的手槍交給這個解放軍戰士,請協助他埋葬,兩人埋下黃後,楊廷宴記下了地點並樹立標誌。[5]李以劻《淮海戰役蔣軍被殲概述》回憶:「十一月二十二日七兵團徹底乾淨被殲,惟對黃伯韜生死未查明,劉峙很着急。據二十五軍軍長陳士章逃抵徐州說,二十一日夜突圍,他和黃伯韜一道在黑夜中失去連絡。迨二十三日,二十五軍楊副軍長化裝「難民」逃回,向劉峙報告黃伯韜的死訊,才證實黃伯韜負傷後自殺了。據楊自述,突圍時他和黃一道(按黃任軍長時楊是黃的副軍長,私誼甚好)。黃因負傷,楊扶他走到碾莊西南約十里的一棵大樹下,黃坐下用名片寫了幾行字,說決以死報國,要楊將其擊斃,免被共產黨所辱。楊遲遲不下手,黃即拔槍向頭部擊了一彈而亡。楊埋屍樹下,即逃回報告。劉峙得悉,即電報蔣介石,一面飭楊火速至碾莊運回遺體。於是楊在十二月上旬始將黃的棺材運回南京,在白下路殯儀館停柩。」
此役雙方均死傷慘重。25軍軍長陳士章,副軍長楊庭宴,100軍軍長周志道,108師師長李世鏡等突圍成功;參謀長魏翱,64軍軍長劉鎮湘,44軍軍長王澤浚等被俘。
徐東阻擊
[編輯][6]根據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的建議,第一方案是徐州主力配合黃維兵團夾擊中野,以實現華野主力救援中野解第7兵團之圍,前提是黃佰韜能守住10天。第二方案是以邱,李兩兵團增援黃佰韜。由於當時大部分人不相信黃佰韜能堅守十日,但結果黃佰韜守了12天。在坦克,飛機的支援下,邱,李兩兵團在華野3個縱隊的阻援下,以及杜聿明的尖墜戰術,每天進展不到5公里。最後在離碾莊圩很近的地方戛然而止。 [7]
戰鬥序列
[編輯]- 中華民國陸軍第7兵團
- 司令:黃百韜
- 副司令:黃國梁、唐雲山(均未到任)
- 參謀長:魏翱
- 第二十五軍(陳士章)
- 第40師(曾正我);第108師(李世鏡);第148師(劉清衵)
- 第四十四軍(王澤浚)
- 第150師(趙壁光),該師投誠;第162師(李穠)
- 第六十三軍(陳章)
- 第152師(雷秀民);第186師(張澤琛)
- 第六十四軍(劉鎮湘)
- 第156師(劉鎮湘);第159師(劉紹武、鍾世謙)
- 第一百軍(周志道)
- 第19師(趙堯);第44師(劉聲鶴);第63師(盛超)
備註:
- 第二十五軍第148師在宿縣被殲。
- 第一百軍第19師在濟南戰役中被殲。
- 第四十四軍第162師486團在揚州未歸建。
- 華東野戰軍
- 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豫東戰役後一直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任副司令員)
- 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
- 副政委譚震林
- 參謀長陳士渠
- 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葉飛(第一、第二、第三師)
- 第三縱隊代司令員孫繼先、政委丁秋生(第八、第九師)
- 第四縱隊司令員陶勇、政委郭化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師)
- 第六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師)
- 第八縱隊司令員張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師、二十四師)
- 第十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政委劉培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
- 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炮一、炮二、炮三團、工兵團、騎兵團、坦克大隊)
- 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政委雷經天
- 第35軍軍長吳化文政委何克希(第103、104、105師)
- 魯中南軍區司令員傅秋濤
- 蘇北軍區司令員管文蔚、政委陳丕顯
- 冀魯豫軍區司令員趙建民、政委潘復生(獨一、獨三旅)
- 江淮軍區司令員陳慶先、政委曹荻秋(第三十四、獨立旅)
注釋
[編輯]- ^ 存档副本.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1).
- ^ 存档副本.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 ^ 存档副本.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8).
- ^ 李建業,張道軍主編. 红色商丘 英雄城市 上 淮海战役篇. 政協商丘市學習和文史委員會;商丘市淮海戰役研究會. : 88.
- ^ 5.0 5.1 郭汝瑰《淮海戰役期間蔣軍統帥部的爭吵和決策》
- ^ 存档副本.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 ^ 存档副本.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