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蛇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蛇傳傳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分類民間文學
序號6
編號項目I-6
登錄2006年

白蛇傳》是中國民間傳說。與《孟姜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並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又名《許仙與白娘子》。故事成於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修煉成人形的蛇妖與凡人的曲折愛情故事。

頤和園中的長廊畫,表現《白蛇傳》中遊湖借傘

流傳

[編輯]
京劇中白蛇傳三主角的形象。從左至右:許仙、白娘子、小青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近年來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等作品問世。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中國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過動畫電影。《白蛇傳》的傳說,一說認為同印度教有關。印度教的創世,就是從兩條大蛇(那伽)攪動乳海開始。東南亞也有類似《白蛇傳》的故事,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就記述了真臘國王有一「天宮」,夜夜登上天宮的金塔與化為女身的蛇精交合[1],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雛形。此外,1819年約翰·濟慈中的拉彌亞即由蛇幻化而成。後來與青年利西烏斯(Menippus Lycius)結為夫妻,結婚當天,來了個阿波羅尼烏斯(De Vita Apollonius),識破拉彌亞是蛇。因此,有學者認為《白蛇傳》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國的故事與印度的神話糅合而成的傳說。

法國漢學家儒蓮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歷史變遷

[編輯]

《白蛇傳》的故事早期因為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2]。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3]

唐傳奇

[編輯]

唐朝,就有蛇化為人形與人發生關係的傳奇唐人傳奇《白蛇記》中,講述了一個白蛇與人的故事:隴西鹽鐵使李遜的義子李黃,在長安東市遇見一個白衣絕色美婦,便相隨其後。與白衣女子盡情歡飲三天後回家,頭重臥床不起,後來全身化為水,只剩頭顱。原來女子是一條白蛇修煉成精。另一個故事是:鳳翔節度李聽的從子李管任金吾參軍的時候,自永寧里出遊,到安化門外,遇見一駕白牛銀車,旁邊有兩名女子的騎白馬而行,便尾隨而上與兩女攀談,贊其美貌。兩女稱家中有姐妹容貌更佳,於是李管就隨着兩女到其住所,到處飄香,果然見到一位美女。回家後李管便頭痛裂開而死。家人問起奴僕,奴僕稱:公子聞到異香,我們只聞到蛇臊味。家人慌忙到女子住所查看,只見到荒園一座,有白蛇盤桓,於是將白蛇打死而回。

這兩則傳奇除了有白蛇與男子相遇的情節以外,主要講的是蛇精化身美女誘惑男人,基本和《白蛇傳》沒有關聯。故事的寓意主要是年輕男子不可貪戀女色,行為輕浮。

宋代話本與地方傳說

[編輯]
《西湖三塔記》講述白娘子是一條專吃青年男子的白蛇精。

宋朝宰相張商英詩曰:「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岩中留下老頭陀。」

宋朝以後,各種話本傳說故事更加豐富。《清平山堂詞話》第三卷記載了一則與蛇妖有關的故事:《西湖三塔記》。《西湖三塔記》講的是臨安府的一個後生奚宣贊在西湖邊遊玩,救了女娃卯奴。送卯奴回家後,卻被卯奴母親白衣娘子扣押住,準備結為夫妻。誰知這時手下又抓到了新的漂亮後生,就準備挖了奚宣贊的心肝來下酒。奚宣贊在卯奴的幫助下逃回家中,卻又被捉回,幸得再次逃出。後來奚宣贊的叔叔,龍虎山的奚真人施展法術,使妖怪現了原形。原來白衣娘子是白蛇精,卯奴是烏雞精,捉人的婆子是只水獺。於是真人在西湖造了三個塔,將三個妖精鎮壓在三塔之下。

《西湖三塔記》中的白蛇妖精並未與男主人公相戀,而只是想要結親。這則故事是對當時男權統治下女子外嫁命運的反向描寫。儒家禮教社會中婚姻以男性為主,男權壓迫女性。這則故事中則恰好反過來,婚姻以女子為主,所以自然是妖邪,最後被道士鎮壓。

此外,在南宋宮廷說書人話本之中,有《雙魚扇墜》的故事,其中提到鬼女孔淑芳與徐景春(而非許仙)相戀情節,與後來的《白蛇傳》類似。

故事成型

[編輯]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明末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4],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方脫稿,伶人即堅請以搬演之」[5],「一時膾炙人口,轟傳吳越間。」[6]方成培認為黃本「在知音者翻閱,不免攢眉,辭鄙調訛,末暇更卜數也。」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故事中的小青在原來故事中不是由青蛇精變成的,而是青魚。這在《雙魚扇墜》、《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裏有明確的描寫。後來又改編為峨眉山中的白蛇與青蛇修煉成仙結伴到西湖遊玩而與許仙相遇的故事。而許仙的名字最初是許宣,後來才慢慢變更為許仙的。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白蛇傳》戲曲在第一折戲「雙蛇鬥」中說在峨眉山得道的白蛇仙姑白素貞思念凡塵美景,為此下山欲享人間快樂,在途中遙望幽谷深處紫氣沖天,定有精靈在此修煉,於是便獨自闖峰越嶺,後被青蛇攔住了去路。這裏的小青是青峰山光華洞的青蛇大仙,為男兒身。他見白蛇品貌端正,欲與她在青峰寶洞結為終身伴侶,共求正果。白蛇不肯,便與青蛇打鬥起來,由於白蛇有七千九百餘年的道行,青蛇不敵於她只好變身為一個青春女嬋娟,與白蛇結拜為金蘭姐妹,願終身侍奉於她。

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除刪除《描真》等無關緊要的戲份,方氏將《藥賦》中介紹一百四五十種中藥的劇情刪去,又新增了《夜話》、《端陽》、《求草》、《斷橋》等戲,豐富了劇情,該戲大為增色。《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方氏稱:「原本曲改其十之九,賓白改其十之七。」而這齣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慶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慶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在清代末期到民國初年,江蔭香託名為「夢花館主」,根據大量的口頭傳說和文獻作品重新編撰成為一部白話通俗章回小說寓言諷世說部前後白蛇全傳》,其中前白蛇傳四十八回,後白蛇傳十六回;作者在廣為流傳的白娘子傳說基礎上又增添了濃厚的情節和趣味,使整部作品的可讀性大大增強,在後世的戲曲和影視作品也多以該作為藍本進行創作。

《白蛇全傳》: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白蛇,偷吃了蟾蜍精的仙丹後便修練成神通廣大的妖精,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蟾蜍精轉世為金山寺和尚法海,為了報復白素貞盜食仙丹,並說服許仙在端午讓白素貞喝下雄黃酒,白素貞不得不現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衍生作品

[編輯]
日本東京練馬站內,動畫電影《白蛇傳》的紀念碑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崑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崑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台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一些內容。此外,還有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是根據白蛇傳創作的,而後經香港著名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台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台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製造出白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另外,本作也被日本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本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改變。

相關作品

[編輯]

小說

[編輯]

音樂

[編輯]

戲曲

[編輯]

電影

[編輯]

劇集

[編輯]

動畫

[編輯]

舞台表演

[編輯]

惡搞

[編輯]
  • 瘋神無雙:2014年4月19日~2014年5月11日(惡搞點為許仙吃下千年番薯)

民間藝術品

[編輯]
惠山泥人《斷橋》片段,無錫博物院
杭州西湖邊,許仙、白娘子、小青塑像

千百年來,以《白蛇傳》為題材的藝術品多姿多彩、異彩紛呈,極大地豐富了民間文化寶庫。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元)周達觀原著《真臘風土記校註·宮室》 夏鼐校註,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02028-1
  2. ^ 張爽著. 中国文化采撷之文学经典.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9.03: 141. ISBN 978-7-5472-5664-0. 
  3. ^ 聞婷編著. 白蛇传传说 彩图版.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4.08: 102. ISBN 978-7-5534-5064-3. 
  4. ^ 黃圖珌在《伶人請新制(棲雲石)傳奇行世》「小引」中自稱:「《雷峰》一編,不無妄誕,余借前人之齒吻,發而成聲。於看山之暇,飲酒之餘,紫蕭紅笛,以娛目賞心而已。」
  5. ^ 《觀演《雷峰塔》傳奇引》
  6. ^ 《伶人請新製《棲雲石》傳奇行世‧小引》
  7. ^ 傅慧儀 (編). 香港影片大全第三卷(1950-1952).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0. ISBN 962-8050-08-7. 

來源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