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雙堆集戰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雙堆集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徐蚌會戰中解放軍士兵。
日期1948年11月22日-1948年12月15日
地點
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決定性勝利;第12兵團覆滅
參戰方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陸軍第12兵團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黃維(被俘)
胡璉(負傷)
楊伯濤(被俘)
劉伯承
鄧小平
粟裕
陳毅
兵力
120,000人 280,000人
傷亡與損失
46,000傷亡,
53,300人投降,
8,500倒戈
共約36,000人

雙堆集戰役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它是發生在中國華中地區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是徐蚌會戰的一個組成部份。

雙方的戰略

[編輯]

碾莊戰役後,黃百韜司令官的第7兵團全軍覆沒。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戰場形勢,幾經磋商於1948年11月22日確定第二個殲擊目標應是由蒙城地區向宿縣孤軍冒進的黃維第12兵團。淮海前線總前委決定以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和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圍殲黃維兵團於澮河南北地區;以華東野戰軍主力分別阻擊徐州蚌埠可能出援的國軍,確保圍殲黃維兵團之作戰。

國軍的計劃是集中主力,殲滅中原野戰軍,以求打通徐州蚌埠間的交通與通訊。國軍最高統帥部下令徐州駐軍邱清泉第2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黃維第12兵團和李延年第6兵團會合由蒙城宿縣攻擊前進。

戰鬥序列

[編輯]

國軍

[編輯]
  • 中華民國國軍12兵團
    • 第10軍
    • 第14軍
    • 第18軍(欠第49師)
    • 第85軍

解放軍

[編輯]
  • 中原野戰軍
    • 第1縱隊
    • 第2縱隊
    • 第3縱隊
    • 第4縱隊
    • 第6縱隊
    • 第9縱隊
    • 第11縱隊
  • 華東野戰軍
    • 第3縱隊
    • 第7縱隊
    • 第13縱隊
    • 炮兵部隊
    • 豫皖蘇獨立旅
    • 陝南12旅

最初的布陣

[編輯]

1948年11月22日夜,黃維令各軍軍長到南坪集兵團部,研商作戰方略[1]。11月23日,國軍第十二兵團以第十軍在左,第十四軍在右,第十八軍居中,第八十五軍跟進,向澮河南岸的南坪集猛烈攻擊。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進行阻擊戰,為誘敵深入,當日放棄南坪集陣地。11月24日上午,第十二兵團強渡澮河,前出至東坪集、任家集、七里橋、朱口地區,進入中原野戰軍預設袋形陣地內。黃維發覺被圍,即令各部於下午向南收縮,準備沿澮河南岸向胡溝集、固鎮方向前進,先同李延年兵團會合,然後沿津浦鐵路北進。同日始,徐州第二兵團、第十六兵團向南攻擊[1]。11月24日黃昏,中原野戰軍兵分三路,全線出擊。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第1縱隊、第2縱隊、第6縱隊分別從孫町集、五溝集、白沙集、曹市集,由西向東突擊;第11縱隊從靳縣集由東向西突擊,第4縱隊、第9縱隊從伍家湖、邵瓦房由北向南突擊。11月25日早晨,劉伯承指揮中原野戰軍將第十二兵團包圍在宿縣西南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約7.5公里地區內。

企圖突圍

[編輯]

11月26日, 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下令黃維第十二兵團乘解放軍包圍不嚴,東南方兵力薄弱之機,全力突圍。黃維依令以第十八軍第十一師、第一一八師,第十軍第十八師,第八十五軍第一一〇師,在坦克、飛機支援下向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和陝南軍區第12旅陣地輪番攻擊,均被擊退。第八十五軍第一一〇師師長廖運周少將向黃維建議集中主力突圍目標太大,不如將4個師齊頭並進改為梯次行動,如果第一一〇師先攻擊得手,其他師即迅速跟進。黃維沒想到,廖運周是中共地下黨員,準備帶領第一一〇師乘突圍之機陣前倒戈。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批准廖運周倒戈,並規定倒戈部隊行進通道和聯絡信號,指示第6縱隊做好接應廖運周師和準備阻擊黃維。

11月27日,廖運周率第一一〇師師部和兩個團5,000人,在解放軍炮火掩護下,經第6縱隊讓開的秘密通道,迅速向指定地區開進。黃維被騙以為第一一〇師突圍成功,命令後續3個師沿第一一〇師路線突圍,一進入當即遭第6縱隊口袋陣夾攻痛擊,折回雙堆集。

重新部署

[編輯]

國軍第十二兵團突圍失敗後,黃維又遵照蔣中正指令固守待援,以第十八軍守平谷堆、尖谷堆縱深防禦;以第八十五軍守腰周圍、李莊地區,向西防禦;以第十四軍守張圍子、楊四麻子地區,向東防禦;以第十軍守馬圍子至楊莊、李莊間,向北向南防禦。兵團司令部設於雙堆集以北之小馬莊。針對黃維兵團依託村莊、地堡群固守,中原野戰軍採取「以地堡對地堡」,「以戰壕對戰壕」攻堅戰法,進行近迫作業,工程浩大,緊縮包圍圈,逐村攻擊,攻占一村鞏固一村。至12月初,第十二兵團防區進一步縮小,只有七八個團有機動突擊力,糧彈兩缺。

最終戰局

[編輯]

12月1日,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胡璉飛抵雙堆集。

12月6日16時30分,中原野戰軍全線發起攻擊。由第4縱隊、第9縱隊、第11縱隊附華東野戰軍特縱炮兵主力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編成東集團,由第1縱隊、第3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及炮兵一部編成西集團,由第6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陝南軍區第12旅編成南集團,對當面之黃維兵團各軍發起突擊,戰鬥空前慘烈。

12月7日,胡璉乘小飛機至南京,催發救兵,如不能,就請求准予突圍。結果准予突圍,胡璉乃於12月9日飛返雙堆集。12月8日,第八十五軍第二十三師師長黃子華投共。解放軍挖掘交通壕,一條條伸到陣前。利用夜間調集兵力,縮小包圍[1]

至12月13日,將第十二兵團壓縮在東西不過1.5公里狹長地域。劉伯承、陳毅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黃維拒絕放下武器,並在胡璉協助下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拼死突圍,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再次調整部署,以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第13縱隊加入南集團作戰。

12月15日,第十二兵團第十軍、第十八軍陣地被突破,黃維和胡璉決定是日黃昏突圍。第十軍軍長覃道善領第七十五師、第一一四師向東衝,第十八師向東北衝,一同向南趨蚌埠。胡璉指揮第十八軍第十一師及戰車部隊向西衝,黃維和吳紹周各乘戰車。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領第一一八師與第十八軍向西北衝,西向蒙城、蚌埠轉進。集合目的地為鳳臺縣[1]。第十二兵團被全殲,黃維、吳紹周、覃道善、楊伯濤被俘。胡璉搭乘戰車第一團第二營代營長、連長甘義三及副連長周名琴座車(這部戰車為戰二營突圍指揮車,僅此車有突圍路線地圖及資料),進入車內之頃,背部中流彈,甘義三即為之急救裏傷。胡璉指示:「我們大膽向前開。」此時駕駛員有顧慮,胡璉對他說:「越野南下,我利用星斗方位,在車上保持方向。」胡璉大呼駕駛員不准停車。胡璉背部中了許多彈片,有一死兩傷。馳行一公里後,他就因油料耗盡,而下車步行南下。胡璉因受重傷而不良於行,由甘義三、周名琴二人扶持。第十八軍騎兵團前來接應,把胡璉送到蚌埠,轉往上海就醫動手術。胡璉臨行前對同車共難的官兵說:「我臨危受命,雖已竭盡心力,但未能挽回作戰的頹勢」[1]。第十二兵團官兵8千人成功突圍。手術後,蔣中正命令胡璉重建第十二兵團,並任兵團司令官。經過半年重整,第十二兵團遂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中,發揮重大作用。

結果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雙堆集戰役取得的勝利進一步保障了中共在徐蚌會戰已取的戰果。國軍損失包括兵團司令官黃維中將以下官兵4.6萬餘人,5萬餘人被俘,中原野戰軍繳獲各種火炮870門、坦克15輛、汽車300餘輛,及其他大批武器彈藥等。人民解放軍損失3.6萬餘人,其中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損失最大,6,832人負傷,1,853人陣亡。

雙堆集戰役的勝利對解放軍至關重要,黃維兵團的覆滅,使解放軍在兵力對比上轉為優勢,並掌握了戰役的主動權。黃維12兵團的覆滅事實上已決定了徐蚌會戰的勝負。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王禹廷. 〈攸關全局的徐蚌會戰〉.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 

參考文獻

[編輯]
  • 朱宗震;汪朝光,《解放戰爭史話》,第1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ISBN 9787801492074 (set)
  • 張平,《解放戰爭史話》,第1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7, ISBN 750060081X (平)
  • 解力夫,《解放戰爭實錄》 : 兩種命運的決戰,第1版,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ISBN 7202007339 (set)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解放戰爭》,第1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ISBN 7212000078
  • 李作民,《雄師鐵馬:解放戰爭紀實》,第1版,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ISBN 7801990293
  • 王幸生,《中國解放戰爭》,第1版,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ISBN 750331351X (set)
  • 黃友嵐,《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第1版,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ISBN 7800193381
  • 劉武生編,《從延安到北京:解放戰爭重大戰役軍事文獻和研究文章專題選集》,第1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ISBN 7507300749
  • 唐義路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1997,ISBN 78002171917800219615780021963178013709377801370953 (第1-5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