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舊大安溪橋

坐标24°22′27″N 120°39′03″E / 24.374115°N 120.650813°E / 24.374115; 120.65081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DCKW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15日 (五) 15:32 →‎沿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舊大安溪橋
舊大安溪橋與大安溪鐵路橋
坐标24°22′27″N 120°39′03″E / 24.374115°N 120.650813°E / 24.374115; 120.650813
承載省道臺1線縱貫道
臺鐵海岸線
跨越大安溪
地點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大甲區
官方名稱舊大安溪橋
维护单位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
设计参数
桥型上部:上承式鋼鈑梁橋
下部:石工橋
全长916米(3,005英尺)
宽度6米(20英尺)
历史
开工日大日本帝国1920年6月15日
完工日大日本帝国1921年5月(鐵路)
大日本帝国1934年10月(公路)
开通日大日本帝国1922年10月11日(鐵路)
關閉日臺灣地區1975年12月1日(公路)
臺灣地區1987年1月20日(鐵路)
地圖
地图
舊大安溪橋
大安溪橋(公路)
下大安溪橋(鐵路)[1]
舊大安溪橋(鐵公路共構)公路橋面
位置 中華民國臺中市大甲區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橋樑
詳細登錄資料
開放未開放

大安溪,是臺灣中部的一座鐵公路共構橋樑公路鐵路兩用橋),位於臺中市大甲區,原為臺鐵海線鐵路台一線公路共構之橋樑[2],橫跨大安溪下游,連接大甲的溪南地區與溪北地區。目前已停用,為臺中市歷史建築[2][3]

沿革

大安溪鐵路部分於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大正九年)6月15日開工[4],1921年(大正十年)5月15日竣工[5],並隨海線鐵路於隔年(1922年)10月11日全線通車一併啟用[6],公路部分則於1934年(昭和九年)10月完工。

舊大安溪橋自日治時期即於台灣南北縱貫交通扮演重要角色[7]。60年代隨著海線交通流量增加,鐵公路運量漸增,加上原橋老舊,拓寬不易,舊橋漸不堪使用[8],因此1975年(民國64年)臺灣省公路局於下游側興建新大安溪橋,12月1日完工通車[9]台一線自此改道,舊大安溪橋卸下公路交通運輸承載責任[7],僅餘火車繼續行駛鐵路橋,並於1978年6月7日連同海線鐵路完成鐵路電氣化,橋上增設電車線電桿等設備[10]

而鐵路橋後續則納入臺灣鐵路管理局「五大橋梁重建工程」計劃,於1987年(民國76年)1月20日改線至上游側重建之新鐵路橋[11],至此鐵、公路共構的舊大安溪橋,完全不再具有交通功用,鐵路、公路皆成為廢線[7]

2004年(民國93年)七二水災時兩座橋墩遭到沖毀,並造成部分橋面陷落,形成斷橋[7][12]

由於舊大安溪橋為日治時期橋樑工程技術之見證,橋墩構造兼富有藝術美感,見證台灣交通發展歷程,具有高度歷史意義,故2006年(民國95年)經臺中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列為臺中縣歷史建築[3]

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臺中縣與臺中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臺中市」後,舊大安溪橋劃歸為臺中市歷史建築。目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投入新臺幣1億1,500萬元經費展開修復,預計2021年(民國110年)年中完工[13][14][註 1]

設計

大安溪西側為現今台1線大安溪橋,東側緊鄰海線鐵路,北端橋台鄰近古蹟日南車站,南端鄰近大甲鐵砧山風景區[2]。舊大安溪橋全長916公尺,共有47個橋墩,與鐵路新橋相距不到20公尺。舊大安溪橋上部結構採鈑梁構造(Plate girder/日語「鈑桁」、「桁橋」或「プレートガーダー」),下部結構則為外層石砌內填卵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構造,屬於「石工橋」(masonry bridge,包括石材、磚材)型式,外表石砌工法相當細緻[7]。舊橋墩採用的石材,皆來自大安溪砂岩,石材質優、色澤溫潤,有質樸之美,是縣內碩存的石製橋墩[12]。鐵軌旁曾設有三尺寬的行人通道,後來的公路是借用鐵路橋墩所舖設[8]。早期省公路橋與鐵道並存,形成火車與汽車競速的有趣畫面[3]

註解

  1. ^ 媒體報導舊大安溪橋是全台唯一保存的鐵公路共構橋,但宜蘭縣歷史建築「舊蘭陽大橋」亦為保存中的鐵公路共構橋,因此舊大安溪橋並非全台唯一。

參見

引用資料

  1. ^ 臺灣鐵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路線圖(西線)》. 1965年5月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舊大安溪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記者張軒哲/大甲報導. 〈舊大安溪橋 議員爭設自行車道〉.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3-11-07 [2014-06-11] (中文(臺灣)). 
  4.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二年報(大正九年度)》. 臺北市: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21年12月30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頁62 (日语). 
  5.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三年報(大正十年度)》. 臺北市: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22年12月25日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頁63 (日语). 
  6. ^ 〈海線(竹南-彰化)〉. 《臺灣驛站之旅》網站. 2004-2018年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7.3 7.4 舊大安溪橋.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中文(臺灣)). 
  8. ^ 8.0 8.1 吳昭明. 〈日南驛站思想起、大安溪橋懷古情〉. 《吳昭明的鐵道‧人生‧夢》部落格. 2012年10月5日 [2014-06-11] (中文(臺灣)). 
  9. ^ 〈西部幹線大甲溪橋定廿六日完工通車 下月開始征車輛過橋費〉. 聯合報. 1975-08-17 (中文(臺灣)). 
  10. ^ 台灣鐵路管理局:《中國鐵路創建百年史》,臺北市,1981年6月9日,頁241(繁體中文)
  11. ^ 交通部:中華民國78年《交通年鑑》,臺北市,1990年10月10日,頁383(繁體中文)
  12. ^ 12.0 12.1 〈歷史建築大安溪舊橋 地方盼拆除〉. 聯合報. 2008-10-07 (中文(臺灣)). 
  13. ^ 記者黃鐘山/台中報導. 〈全台唯一鐡公路共構橋 舊大安溪橋浴火重生〉.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04-18 14:07:41 [2020-04-18] (中文(臺灣)). 
  14. ^ 記者陳淑芬/台中報導. 〈舊大安溪橋 明年完工再現風華〉. 中國時報電子報. 2020-04-19 04:10 [2020-04-2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