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道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道路网络是全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注 1],覆盖了全港十八区,使驾驶者能轻易到达目的地。根据地政总署的记录,已刊宪命名、年代太久远而没有刊宪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没有刊宪命名的私家街道,香港共有逾四千条街道[1]。根据香港政府路政署2020年6月统计,车辆登记数超过78.7万辆,全港道路的长度有2,128公里。当中香港岛占444公里,九龙占477公里,新界占1,207公里,道路网内设有19条主要行车隧道、1,369条行车天桥和桥梁,以及1,458条行人天桥和行人隧道[2]。香港道路主要由街道桥梁隧道等组成10条主要干线连接香港各地。香港最长的桥梁为青马大桥(主跨距长1,377米)和斜拉式设计的汀九桥(两主跨距总长923米)。

香港地少人多,加上经济活动集中在市区,建筑物的发展密度相当高,致使交通流量不断增加。政府于是对车辆数量作出限制,在不少路段实施单向行车,管制泊车、停车的地点,并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减少使用私家车。另一方面,政府亦积极兴建干道、改善交通设施以疏导繁忙时间挤塞的交通,而当局亦正就引入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谘询公众,期望该措施能大大减轻繁忙地区的挤塞情况。

而香港道路通行方向沿袭英国的靠左行驶,与澳门相同,和中国内地台湾相反。香港60多万架注册车辆中有68%是私家车,每公里道路有约311架车辆行走[3]。除位于深圳湾口岸内的道路和港珠澳大桥以右上左落遵循内地外,道路都采用左上右落行驶方向。

香港也要面对交通挤塞、旧区道路设计过时和汽车流量过大等问题。

命名

[编辑]

香港街道的名称千变万化,早期街道以英国殖民地时期香港总督或官员的名字译音命名,有些则以该区的特色设计名称;街道名字多少反映了时代变迁和市民的生活习惯。[4]

准则

[编辑]

香港街道的命名权,在于地政总署署长,再根据香港法例转授予地政总署助理署长(测绘事务)。根据地政总署指引,街道命名有以下的准则:

  • 考虑市民的惯用语名称
  • 参考地方名称或其特征,如新的街道属现有街道的伸延部分,一般会采用同一名称
  • 考虑字面含义、语音效果、与附近街道的名称是否协调
  • 与现有街道名称有否重复或相当近似
  • 避免采用具争议及与环境不合相符的名称
  • 姓名、机构或组织的名称一般都不会被采用

除非有关街道的英文音译名称过于冗长和累赘,或街道是以某地或物命名,而该地或物已有英文名称,否则街道的英文名称一般是以其中文名称作音译而非意译。至于公路、路或街等街道类别的称号,以及南、北等方向指示的字尾,则会采用意译。[5]任何机构或政府部门,以至市民均可以就公众街道的命名向地政总署作出提议。例如早前立法会秘书处通知议员可以就立法会新大楼附近的一条路改名提出建议,公民党议员余若薇就提议命名做“廷芳道”。这些新街名的提议最后均会交给地政总署。

步骤

[编辑]
  1. 地政总署辖下的测绘处接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公众建议就街道命名的要求后,会首先实地视察,并将有关建议名称核对测绘处及香港邮政的数据库,避免出现街名重复或过于相近的情况,并准备宪报草图
  2. 测绘处会征询有关政府部门(如法定语文事务部差饷物业估价署、香港邮政和路政署等)的意见,以及透过香港区议会民政事务处谘询地区意见
  3. 任何人士如反对该街道名称建议,可以书面向地政总署署长提出,由署方衡量是否接纳。而被接纳的街道名称,会由地政总署根据香港法例第132章《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第XA部“街道名称”第111C条“宣布街道名称”在香港政府宪报刊登公告。公告及有关的街道图则亦会张贴于香港中央图书馆、地政总署测绘处总部及有关分区测量处
  4. 路政署、民政事务总署或私家街道的业权人等,会在名称刊宪后安排竖立路牌[6]

道路种类

[编辑]

香港道路大致上可以分为公路桥梁隧道街道。名称后会冠以公路、走廊、干线、路、大道、绕道、道、街、径、里、巷、围、坊、广场、台、海旁、交汇处、桥、隧道等用作识别。

公路

[编辑]

香港的公路,不少为高速公路,公式名称为快速公路。驾驶者可透过使用公路,避开区内的繁忙的街道,更快更直接地连接到其他区份。快速公路是为容许大量汽车使用而设计的多线分隔道路。而多条的快速公路及连接路,再组成9条主要的干线,连接新界至九龙及香港岛。

香港首条现代化快速公路是屯门公路,于1978年局部通车,1983年全面通车,而首条标准快速公路则是于1985年通车的吐露港公路。在香港,快速公路行车线阔度为3.65米[7],可是在2008年重建前的屯门公路,行车线阔度只有3.3至3.5米,因此严格来说它并非标准快速公路。

香港政府对快速公路有严格定义,根据香港《道路交通条例》刊登在《香港宪报》的道路才算是快速公路,亦在《道路交通(快速公路)规例》规范使用车辆类别(如不准单车使用)、驾车者驾驶模式(如超车、停车、最右线的行车限制等)等。快速公路的入口和出口亦设有交通标志标示。一些位于市区的高速公路如龙翔道东九龙走廊西九龙走廊都不是快速公路。

不属快速公路的公路则比较低级,多数是早期兴建的,现时主要位于新界的乡郊地带,是乡郊居民进出的主要途径。这些公路多数只有双线作双程行车,速度限制多数跟一般道路没有分别,少数则达每小时70公里。最早兴建的包括大埔公路青山公路等,现在较重要的还包括西贡公路荃锦公路锦田公路林锦公路沙头角公路粉锦公路等。

在香港常见的车速限制,由高至低为每小时110公里、每小时100公里、每小时80公里、每小时70公里及每小时50公里,在屋邨内的道路亦有低至每小时5公里至每小时30公里。然而,根据《香港法例》第374章《道路交通条例》—第40条(5)和(5A)[8],中型货车、重型货车、巴士及由持有暂准驾驶执照的司机所驾驶之车辆,即使正行驶的道路之车速限制高于每小时70公里,车速也不可高于每小时70公里;而小巴之相关限制则为每小时80公里。

干线编号系统

[编辑]

鉴于原有干线编号系统只按道路建成次序而编配,令驾驶者难以分辨,亦使道路没有系统地编排。所以运输署于2004年重新编配及公布新的干线编号系统。新系统把9条干线分开3个类别:南北向、东西向及环回。

  • 南北向干线
1、2及3号干线,其编号次序是按所穿过的海底隧道的启用日期先后而编订。(依次序为:红隧东隧西隧
  • 东西向干线
4、5、7及8号干线,是按其地理位置由南至北编号。
  • 环回干线
把原有的1、2号干线位于新界的部份,加上原5号干线,重组成为一条环回新界的干线,9号干线。

除此之外,亦有一条新建的10号干线,并未包括在2004年的干线编号系统内。

干线号码

[编辑]

桥梁及隧道

[编辑]

香港主要由新界及230多个离岛所组成,地势方面也是山多平地少。要连接各个地方,则有赖桥梁隧道

截至2020年6月,路政署公布香港共有1,369条行车天桥和桥梁、1,458条行人天桥行人隧道[9]

桥梁

[编辑]

以下为部分主要行车天桥:

隧道

[编辑]

截至2022年12月,路政署公布香港共有21条主要的行车隧道[9]

  1. 狮子山隧道:管道一及二分别于1967年及1978年通车,连接沙田大围至九龙塘(1号干线组成部份)
  2. 海底隧道:1972年通车,连接红磡铜锣湾1号干线组成部份)
  3. 香港仔隧道:1982年通车,连接跑马地香港仔1号干线组成部份)
  4. 启德隧道:1982年通车,连接土瓜湾九龙湾5号干线组成部份)
  5. 东区海底隧道:1989年通车,连接观塘鲗鱼涌2号干线组成部份)
  6. 城门隧道:1990年通车,连接荃湾沙田大围9号干线组成部份)
  7. 将军澳隧道:1990年通车,连接观塘将军澳7号干线组成部份)
  8. 大老山隧道:1991年通车,连接沙田新蒲岗2号干线组成部份)
  9. 西区海底隧道:1997年通车,连接西九龙至西环(3号干线组成部份)
  10. 长青隧道:1997年通车,连接青衣东部至西部(3号干线组成部份)
  11. 大榄隧道:1998年通车,连接锦田至汀九(3号干线组成部份)
  12. 尖山隧道:2008年通车,连接长沙湾沙田岭8号干线组成部份)
  13. 沙田岭隧道:2008年通车,连接沙田岭至沙田大围(8号干线组成部份)
  14. 大围隧道:2008年通车(8号干线组成部份)
  15. 南湾隧道:于2008年昂船洲大桥落成后一并通车(8号干线组成部份)
  16. 机场隧道:于2018年通车,为香港国际机场最短隧道的单程道路,是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的一部分
  17. 观景山隧道:于2018年通车,为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的一部分
  18. 中环及湾仔绕道隧道:于2019年通车,连接中环至北角(4号干线组成部份)
  19. 龙山隧道:于2019年通车,连接九龙坑沙头角公路,属香园围公路的一部分
  20. 长山隧道:于2019年通车,连接沙头角公路坪𪨶,属香园围公路的一部分
  21. 屯门-赤鱲角隧道:于2020年通车,连接屯门望后石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
  22. 将军澳—蓝田隧道:于2022年通车,连接将军澳茶果岭6号干线组成部份)
其他行车隧道
  • 愉景湾隧道:2000年通车,连接小蚝湾至愉景湾,是香港唯一一条私人行车隧道。

道路种类列表

[编辑]
  • (Road,Drive,Avenue,Boulevard):正路,有大有小;
  • (Street):正路,有大有小;
  • (Avenue,Road,Drive):正路,有大有小;
  • (Lane,Pathway):相对窄的小路;
  • (Path,Drive,Avenue,Close,Lane,Way,Walk):有大有小;
  • (Lane,Path):相对窄的小路;
  • (Court,Circuit):一条路圆形围著一个地方;
  • (Square,Crescent,Circle,Place):一条路方形围著一个地方;
  • 广场(Square,Place);
  • 公路(Highway,Road);
  • (Terrace);
  • 大道(Boulevard,Avenue,Road):相对大的正路;
  • 大街(Main Street);
  • 大桥(Bridge);
  • 隧道(Tunnel);
  • 走廊(Corridor);
  • 绕道(Bypass);
  • 交汇处(Interchange);
  • 海旁(Praya)。
香港常见的柏油路

道路监察

[编辑]

运输署道路交通监控闭路电视系统

[编辑]

运输署在各主要道路设闭路电视系统,监察各主要道路使用情况。当中亦分别有不同用途,有用作发放交通资讯予公众的(全港约180个,分布在港九新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各主要道路上,并可供市民在运输署网站查阅);其他则用作交通灯路口控制及紧急事故处理等。

街道之最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台北市道路密度为新加坡1.25倍,香港3倍多,台北汽车每公里有1423辆。比香港面积略小的台南市,不计入私有道路与巷弄,道路与公路总长度有7188公里,数据请参考台湾之最列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專題故事:12米也可以是一條街?.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路政署 - 香港道路網絡.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参考自香港运输署交通运输资料月报2011年8月号第40页 第四组:车辆登记、领牌及检验统计数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專題故事:舊街命名 各有故事.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街道命名準則.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街道命名步驟.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存档副本 (PDF). [2005-04-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香港法例》第374章《道路交通條例》—第40條. [2018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9.0 9.1 路政署:香港道路網絡.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2024年政府公告:第5451号
  11. ^ 香港街道之最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0-22.
  12. ^ 香港倒后镜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