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廷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廷琰
Ngô Đình Diệm
 越南共和國第1任總統
任期
1955年10月26日—1963年11月2日
副總統阮玉書
前任職位創立
保大帝越南國元首
繼任阮文紹
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
越南國首相
任期
1954年6月26日—1955年10月26日
國家元首保大帝(越南國國長)
前任寶蔍
繼任職位廢除
阮玉書越南共和國總理
大南國吏部尚書
任期
1933年5月2日—1933年8月2日
國家元首保大帝(大南皇帝)
個人資料
出生(1901-01-03)1901年1月3日
法屬印度支那廣平省
逝世1963年11月2日(1963歲—11—02)(62歲) 處決
 南越西貢
國籍 法屬印度支那
(1901-1955)
 越南共和國
(1955-1963)
政黨勤勞黨
配偶
父母吳廷可 (父)
范氏紳 (母)
學歷公共管理及法律學校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簽名

吳廷琰越南語Ngô Đình Diệm吳廷琰[1][2]發音:[ŋō ɗìn jîəmˀ] ;1901年1月3日—1963年11月2日),其他華文媒體亦曾譯為「吳庭艷[3]或「吳廷炎[4]聖名若翰洗者(法語:Jean-BaptisteGioan Baotixita[5],越南政治人物。曾擔任大南國吏部尚書越南共和國(南越)第一任總統(1955年-1963年)。吳廷琰出生於天主教官宦家庭,早年任職大南國官場,1955年通過公民投票廢黜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並自任總統,在任期間,吳廷琰採行反共主義,偏袒天主教歧視大多數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發佛教徒危機,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並因而失去美國政府支持。吳廷琰在1963年南越政變被殺,然而吳廷琰死後,南越再也沒有政治強人治理南越,發生多次政變,間接造成美軍介入越戰

出身

[編輯]

吳廷琰出生於越南阮朝的廣平省。他的家族來自越南中部,在17世紀受葡萄牙傳教士的勸導皈依天主教。他經常自稱出身於顯赫的官宦門閥世家,但一般認為這個家族原本屬於下層階級,直到吳廷琰之父吳廷可通過了科舉考試,才得以躋身上流社會。吳廷可放棄了成為一名天主教神父的計劃,踏入仕途,在法國殖民時期擔任成泰皇帝參謀,後來升任越南朝廷的禮儀和宮監(管理太監)大臣。吳廷可的第一位妻子早逝無子女,第二位妻子為他生下了6個兒子和3個女兒。他本人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天早晨帶領全家去望彌撒。吳廷琰是他的第3個兒子,在順化的主教座堂受洗教名約翰洗者(Jean-Baptiste)。1907年,法國精神病為理由,罷黜了不滿殖民制度的成泰皇帝。吳廷可退隱回鄉種地,以示抗議,吳廷琰也隨父親在家中稻田耕種,長大後就讀於一所法國天主教學校,後來進入他父親擔任校長的法字國學場。15歲時,他繼二哥吳廷俶之後,也進入修院。但是在幾個月後就因那裏的規矩太嚴而離開。吳廷琰中學將要畢業時,因成績優異而獲取獎學金前往巴黎攻讀神學,但是最終他放棄了成為神職人員之路。他前往河內,就讀於行政學院(訓練越南官員的法國學校)。他一生中僅有一次戀愛:當時,他愛上了老師的一位女兒,但由於那位女性出家成為修女,所以吳廷琰終身不娶。[6][7]

早期事業

[編輯]

啟定六年(1921年),吳廷琰完成學業,被任命為香茶縣知縣,繼長兄吳廷魁之後,成為一名阮朝官員。啟定八年(1923年),吳廷琰先後擔任香水縣廣田縣知縣,後又升任海陵府知府。保大元年(1926年),25歲的吳廷琰晉升為寧順道管道,負責管理300座村莊。他的晉升得益於吳廷魁與內閣領袖、天主教徒阮有排之女的聯姻。阮有排深受法國人的尊敬,而吳廷琰的宗教與家族背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法國人對吳廷琰的工作態度印象深刻,但是被他頻繁呼籲給予越南人更多的自治權的做法所激怒。吳廷琰曾一度宣佈要辭職,但是受到平民的鼓勵,堅持了下來。當他騎馬穿過廣治附近地區時,他首次遭遇到共產黨人的宣傳活動。吳廷琰首次捲入了反共活動,印刷自己的小冊子。保大四年(1929年),他幫助圍捕了寧順道的共產黨鼓動者,並因此被晉升為平順省巡撫。在1930年和1931年,他和法國軍隊合作,鎮壓了共產黨組織的第一次農民暴動。在暴力事件中許多村民遭到劫掠甚至被殺害[8]

左起第四位為吏部尚書吳廷琰

保大七年(1932年),保大帝回國親政。次年四月八日(1933年5月2日),保大帝在殖民政府允許下改組內閣,罷免阮有排,任命吳廷琰等青年官員進入內閣,吳廷琰擔任吏部尚書。3個月後,吳廷琰因向法國人提出建立越南人議會的要求被拒絕,憤而辭職。他被免去一切職務,並遭威脅被逮捕[6][9]

此後10年中,吳廷琰和家人隱居起來,但仍受到監視。他沒有任何正式職位長達廿一年之久,將時間用於閱讀、沉思、修道、彌撒、園藝、狩獵和攝影。作為保守派,吳廷琰不是革命的信徒,他的民族主義活動局限於偶爾到西貢旅行時,前去看望潘佩珠。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試圖說服入侵的日軍,宣佈越南獨立,但是該建議未被採納。他創建了一個秘密的政黨。當1944年夏天自由法國發現這個政黨的存在時,法國人宣佈吳廷琰為叛亂分子,準備逮捕他。於是他逃到西貢,偽裝成一名日軍軍官。1945年3月,日本帝國發動三九政變,隨後保大帝在日軍支持下宣佈「越南獨立」。日本人希望推舉他出任保大的越南帝國首相,當日《西貢報》也以「愛國志士」為題向越南民眾介紹吳廷琰。吳廷琰立刻拒絕日本人,後來吳廷琰後悔,試圖歸順日本人,但是保大皇帝已任命了陳仲金為首相。不過吳廷琰也得以避免賣國賊的污名。1945年9月,日本二戰投降後,共產黨胡志明宣佈成立越南獨立同盟會(越盟),越盟開始與法國人時常衝突。吳廷琰試圖前往順化,勸阻保大皇帝加入共產政權,但是在途中被越盟逮捕,流放到邊境地區的一個山村。他幾次差點因瘧疾痢疾流行性感冒,以及缺乏當地村民的照料而死。6個月後,他被帶到河內見胡志明,但是他拒絕加入越盟,並且為他長兄吳廷魁被越盟特務活埋一事質問胡志明。[6][9]

吳廷琰繼續努力爭取支持者,建立反對越盟的力量。雖然吳廷琰的影響並不算大,胡志明還是十分惱怒,下令逮捕他。吳廷琰虎口逃生。1946年11月,法國和越盟之間的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越盟被迫全力應戰。吳廷琰見形勢有所緩和,便搬往南方的西貢地區,和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永隆教區擔任主教的二哥吳廷俶住在一起。這時吳廷琰兄弟共同創立越南民族聯盟,要求法國承認越南擁有類似於英聯邦國家的主權地位。該聯盟分別在河內和西貢各資助一份報紙。但兩份報紙都被關閉了:河內的編輯被捕,而西貢的編輯被傭兵刺客所殺害。吳廷琰的活動使他實質上獲得了公開身份,這時法國人決定讓步,以安撫民族主義鼓動者,還要求他勸說保大皇帝加入他們。在這期間,法國人策劃了越南國,吳廷琰拒絕保大皇帝的宰相。這時他在報紙上發表聲明,鼓吹在共產主義和法國殖民主義之外的第三種力量,但只激起了少數人的興趣。1950年,越盟失去對他的耐心,缺席審判並判他死刑,而法國人也拒絕保護他。胡志明派來的特務,試圖在吳廷琰前去拜訪他的二哥吳廷俶時,殺掉吳廷琰,於是吳廷琰在1950年離開越南[6][9]

流亡

[編輯]

吳廷琰向法國人提出申請,要前往羅馬參加在教廷舉行的聖年慶典。獲得批准後,他在8月和吳廷俶一起離開,顯然要成為一名與政治無關的人物。在赴歐洲之前,吳廷琰前往日本拜訪阮朝宗室強㭽,以謀取支持,準備奪取政權。他還向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元帥尋求支持,但這兩次會見均未取得成果。一位朋友安排他會見了一位在美國政府中擔任顧問的美國學者,衛斯理·費舍(Wesley Fishel)。費舍支持亞洲反殖民主義、反共的第三種力量學說,吳廷琰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美國幫助吳廷琰安排了獲取支持的各種接觸和集會[10]。這時,韓戰的爆發和麥卡錫主義的興起,使吳廷琰獲得一個難得的機會,在美國國務院舉行的招待會上,見到代理國務卿詹姆斯·埃德溫·韋伯。但是吳廷琰表現軟弱,由吳廷俶進行了大部分談話。結果,不再有其他重要官員接見他。不過,他還是得以拜訪當時最有政治能力的神職人員,樞機弗蘭西斯·斯貝爾曼。在1930年代,斯貝爾曼曾經與吳廷俶一起在羅馬求學。他成為吳廷琰最有力的鼓吹者之一。吳廷琰設法在羅馬朝見了教宗庇護十二世,隨後又繼續在歐洲各國遊說。吳廷琰還曾試圖勸說保大皇帝任命他為越南首相,但是遭到拒絕。吳廷琰只好返回美國,繼續遊說。

在1951年,他被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接見。此後3年中,他住在新澤西州斯貝爾曼的瑪利諾神學院,有時住在紐約州的另一所神學院[11]。斯貝爾曼幫助吳廷琰在右翼人士和天主教界中,例如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尋找支持力量。吳廷琰在美東旅行,在大學中演講,聲稱只有「自由世界」能夠拯救越南,但是需要美國來幫助一個既反對越盟又反對法國人的民族主義政府。他被任命為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政府研究署(Government Research Bureau)的顧問,費舍就在那裏工作。密歇根州立大學負責管理政府主辦的援助冷戰同盟國的計劃,而吳廷琰幫助費舍後來在南越實施密歇根州立大學集團(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Group)計劃奠定了基礎。由於法國勢力在越南消退,獲得美國支持的吳廷琰身價開始上漲[12]

保大皇帝

1954年,越盟奠邊府戰役大勝,北越再次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中共的支持。為了與以胡志明為首的越盟對抗,法國被迫放棄對越南的控制,宣佈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而保大皇帝需要外國的幫助才能支撐他的越南國,和胡志明政權相抗衡。考慮到吳廷琰在美國政治決策人中的聲望,他選擇了吳廷琰最年幼的弟弟,當時正在歐洲求學的吳廷練加入他的代表團,參加決定印度支那未來命運的1954年日內瓦會議。吳廷練代表保大皇帝與美國進行接觸,因而美國人認為這表達了保大皇帝對吳廷琰的興趣。

懷特·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以後,保大帝指定吳廷琰擔任內閣總長。此一任命,受到法國朝野輿論的普遍指責,他們認為吳廷琰不能勝任這一職務,法國總理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更聲稱吳廷琰是一名「狂熱份子」。日內瓦會議協定導致越南被按照17度線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將在1956年進行選舉來重新統一國家。越盟控制了北方,而法軍支持的越南國控制南方,吳廷琰拜相。1955年初,法屬印度支那解散。吳廷琰的南越代表團沒有在協定上簽字,以此拒絕承認半個越南在共黨統治之下[13]

6月26日,吳廷琰抵達西貢新山一國際機場,竟只有幾百人前來歡迎他,其中多數為天主教徒。吳廷琰沒有微笑,只揮了一下手就進入車內。[14]

權力的鞏固

[編輯]
越南北方的天主教徒搭船逃往南方

日內瓦協定規定,在1954年10月之前,南北方之間保持行動自由;這給南方帶來了極大的緊張。吳廷琰原本只預料有1萬名難民,但是到8月,已經有超過20萬人在河內和海防市等待撤退;這次移民強化了支持吳廷琰的政治基礎。在分治以前,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居住在北方。在邊境封鎖以後,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都已經生活在吳廷琰統治的南越。美國海軍自由之路行動運送了大約100萬北越人移居到南方,大部分是天主教徒。中央情報局愛德華·蘭斯代爾上尉,曾經幫助吳廷琰強化他的統治[15],發起一場宣傳戰,以鼓勵儘可能多的難民遷往南方。這一努力有雙重的目的:特別增加天主教徒的人數,以及增加南方的總人口數,以便贏得1956年的重新統一的選舉。其中包括派遣南越間諜到北方,傳播厄運迫近的謠言,例如僱用占卜師預言共產主義統治下的災難,中共的入侵和掠奪,聲稱美軍將在北越使用核武器。吳廷琰還使用「基督已經來到南方」、「聖母瑪利亞已經離開北方」等口號,誘使基督徒南向,斷言在胡志明統治之下,天主教將受到迫害。北方六成以上的天主教徒遷移到吳廷琰的南越,使他得到一批忠誠的支持者。

當時,吳廷琰的地位尚不牢固;保大帝嫌惡吳廷琰,任命他只是由於政治需要。法國人將其視為敵人,希望他的統治崩潰。當時,法國遠征軍仍是南方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吳廷琰的越南國軍原本也是由法軍創立與訓練的,其軍官是由法國人委任,總司令阮文馨是法國公民,他厭惡吳廷琰,並屢次違抗吳的命令。吳廷琰還必須與2個宗教教派——高台教和好教進行鬥爭,它們在湄公河三角洲都擁有自己的軍隊,其中高台教的軍隊估計有25,000人。北方越盟估計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國家。首都的情形最為惡劣:平川派組織的犯罪集團,號稱有4萬大軍,控制着妓院賭場、和全亞洲無與倫比的鴉片製造廠。由於保大皇帝曾將警察權出售給平川派,因而形成類似於1920年代美國芝加哥被「地下市長」艾爾·卡彭所控制的局面。如此,吳廷琰的權力幾乎無法超出他的官邸。

越南共和國的建立

[編輯]
吳廷瑈(右)

法軍奠邊府戰役中戰敗後,已經準備從印度支那撤退。1955年初,法屬印度支那宣佈解散,因而吳廷琰暫時獲得對南方的控制權[16]。這時他宣佈,將在1955年10月23日,進行一場公民投票,來決定南方的未來方向。競爭的一方是保大皇帝,鼓吹恢復君主立憲制,而另一方吳廷琰則主張共和制。投票如期舉行,吳廷琰的四弟,勤勞人位革命黨領袖吳廷瑈,提供吳廷琰的選舉費用,組織和監督這次選舉。[17][18]保大皇帝的競選活動遭到禁止,保大皇帝的支持者遭到吳廷瑈的工人襲擊,而投票結果也出現了離奇的舞弊行為。吳廷琰的得票率竟然高達98.2%,其中在西貢得到605,025張選票,但是那裏的登記選民數,卻只有450,000人。在其他地區,吳廷琰的得票數也超過了登記選民數。[19][17]3天後,吳廷琰宣佈越南共和國成立,自己成為首任總統。

根據1954年日內瓦協定,越南將在1956年通過選舉實現國家的重新統一。吳廷琰抨擊共產黨,宣佈1956年選舉「只有在完全自由的情況下才是有意義的」,因而取消這次選舉是正當的,儘管他本人在1955年的投票中得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票數[20]

在來自國內和美國的壓力下,吳廷琰同意在1959年8月舉行選舉,組成國會。吳廷琰運用各種手法迫害其他政治人物,如報紙不允許公佈獨立候選人的名字或其政策,禁止舉行超過5人的政治集會。候選人會因為各種細故,例如張貼競選海報不當就喪失選舉資格。在鄉村地區,候選人被威脅將控以私通越共,可能判處死刑。政府最突出的批評者潘光誕,被允許參加競選。儘管部署了高達八千名便衣軍人進入投票區,潘光誕還是贏得了6–1的比率。吳廷琰在全國調動軍隊,潘光誕在召集新的集會時遭到逮捕。[21][22]

統治

[編輯]
吳廷琰,由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陪同,抵達華盛頓國家機場,與美國總統懷特·艾森豪威爾握手

吳廷琰的統治是獨裁主義裙帶資本主義者。他最信任的官員是他的四弟吳廷瑈,但其沉溺於鴉片,並且是阿道夫·希特拉的崇拜者,其秘密警察的拷問風格也模仿納粹[23]。他的五弟吳廷瑾負責照管順化的前皇城。雖然吳廷瑾和吳廷瑈都未在政府中擔任任何官職,卻各有所司,指揮私人部曲秘密警察。六弟吳廷練被任命為駐英國大使。他的二哥吳廷俶教廷委任為天主教順化教區總主教,並且與吳廷瑈夫婦和吳廷琰一同住在總統府內。吳廷琰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虔誠的天主教徒、反共人士,遵從人格主義英語personalism儒學[24][25]

吳廷琰的統治由於家族貪腐而受到指責。吳廷瑾被普遍認為捲入了將稻米非法走私到北越以及將鴉片經過老撾運往亞洲各地,以及壟斷肉桂貿易,積聚的財富存入外國銀行[26][27]。吳廷瑾和吳廷瑈為美國合同和稻米貿易展開競爭[28]。吳廷俶則成為了越南最有權勢的宗教領袖,被允許向西貢商人請求「向教會自願捐款」[29]。吳廷俶還利用其地位為天主教會獲得農莊、商店、城市房地產和橡膠種植園。他還動用軍隊為其個人工作,包括木料和建築工程。吳氏家族通過彩票舞弊、操縱流通,以及向西貢商人詐欺錢財來積聚財富。吳廷練通過利用政府內部情報,在外匯市場投機,而成為億萬富翁[30]

由於吳廷琰終身未婚,因此在他擔任總統的期間,其四弟吳廷瑈的夫人陳麗春(一般稱之為吳廷瑈夫人,簡稱瑈夫人)擔任第一夫人的角色。在瑈夫人主導下,吳廷琰關閉了妓院鴉片館,離婚墮胎成為非法,強化禁止通姦的法律。瑈夫人的夫婿吳廷瑈,藉着自己掌控的情治部門,掃蕩了反對派平川派,還進一步解散了控制湄公河三角洲部分地區的高台教和好教的軍隊。在南越各省整肅潛伏於國內的共產黨黨人,約有5萬人被處死,7.5萬人被非法禁錮,其中也包括許多無辜的鄉民。

政府對佛教徒的政策

[編輯]

越南人口宗教構成中,佛教徒約佔人口的70%到90%[31][32][33][34][35][36][37]。許多歷史學家認為,作為一名天主教徒,吳廷琰的政策明顯繼續偏向在越南占人口少數的天主教徒,而歧視占人口多數的佛教徒。政府被認為在公用設施、軍人晉升、土地安置、商業利益和減免稅收方面都偏向天主教徒。[38]吳廷琰還曾經對一位高級軍官說,要他忘記自己是一名佛教徒,「將天主教徒安置在敏感的職位上,因為他們值得信賴。」許多軍官改信天主教,因為他們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如果拒絕皈依天主教,將很難得到提升。[39]此外,甚至在向保衛村莊免受越共游擊隊攻擊的民兵分發輕武器時,發現只有天主教徒村莊得到了武器,[40]而一些天主教神父甚至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部隊。[41]在一些地區發生了強迫改宗、搶劫、以及毀壞寺廟的事件。[42]一些佛教徒村莊全體改宗,以便能得到援助,或避免被吳廷琰政府強迫遷居。[43]自法國殖民時代起,只認定佛教為私人團體,需要官方許可才能舉行公眾活動,只有天主教才具有正式的宗教身份,吳廷琰也沒有廢止這項政策。[44]天主教會是越南最大的地主,但是天主教會擁有的土地被免於進行土地改革。[45]天主教徒們也在「事實上」被豁免了政府強迫所有公民參加的無償勞動;美國援助不成比例地分配給天主教徒佔多數的村莊。在吳廷琰統治下,天主教會享受免除財產所得稅的特權,在1959年,吳廷琰更宣稱要將越南奉獻給聖母瑪利亞[46]

在南越,在所有重要的公眾場合,都要升起金白兩色的梵蒂岡國旗[47]美援物資的供應向天主教徒傾斜,新成立的順化大學大叻大學都接受天主教會的管理,培育傾向天主教的學術環境。[48]

佛教徒危機

[編輯]

1963年5月到11月,越南共和國(南越)處在政治和宗教緊張的時期。當時,南越吳廷琰政府採取偏袒甚至獨尊天主教的態度,而一再引發佛教徒(佔全國人口70-90%)的不滿——是為佛教徒危機。衝突的導火線是順化佛誕槍擊案。1963年5月8日佛誕日,在順化有9名平民因抗議吳廷琰的羅馬天主教政權禁止懸掛佛教旗幟而被南越政府軍槍殺。吳廷琰拒絕調整歧視占人口多數的佛教徒的政策,導致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

1963年,吳廷琰政府與美國政府的關係惡化,而在南越人口中佔多數的佛教徒的不滿情緒也在升溫。5月,在順化,政府引用禁止懸掛非政府旗幟的法規,禁止佛教徒佛誕日慶典上懸掛佛教旗幟[49]。但是數日後,天主教徒們卻被允許在吳廷琰的兄長、順化教區總主教吳廷俶主持的慶典中懸掛梵蒂岡國旗。5月8日,由於順化慈曇寺英語Tu Dam Pagoda釋智光長老拒絕將在電台廣播弘法的講稿交給政府審查,佈道被取消,引發群眾的反政府示威抗議,吳廷琰出動武力鎮壓,造成8人死亡(其中幾名是兒童)。吳廷琰及其支持者譴責越共要為死亡事件負責[50][51]。省長為死亡事件表示道歉,並表示提供撫恤金,但否認政府軍要為此負責,同樣譴責越共的煽動[52]

佛教徒提出5點要求:自由懸掛宗教旗幟、停止逮捕佛教徒、撫恤順化的受難者、嚴懲殺人兇手和實行宗教平等。吳廷琰將佛教徒稱為過分要求的「譴責白痴」,其實他們已經享受了上述權利。吳廷琰命令軍隊逮捕參加抵抗活動者。6月3日的「順化化學攻擊」事件中,1500名示威者試圖前往慈曇寺,派往鎮壓軍隊在動用催淚瓦斯軍犬驅散人群失敗後,最後對示威者使用了褐紅色的液體化學武器,導致67人因受化學傷害送往醫院。隨即又頒佈了宵禁令

由於政府偏袒天主教,日益激化,並且使用殘酷手段鎮壓佛教徒,使得衝突日益升高,佛教界不滿浪潮也達到最高點。1963年6月,佛教僧侶釋廣德在繁忙的西貢十字街頭當眾自焚,以抗議吳廷琰的宗教不平等政策。

釋廣德死前留下了遺言,內容如下:

這次事件的照片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對於許多人而言,這些圖片代表着吳廷琰政府的失敗[53]。此後,又有釋善美、妙光、釋善惠、光香、釋清穗和釋元香6位比丘比丘尼,在藩切、順化及寧和的街頭自焚,吳廷琰使用他慣常的反共論點,認定這些反對者就是支持共產黨的異議份子,無論是越南或是美國輿論中,吳廷琰的信任度日益下滑。釋廣德自焚使國際關切,改革的壓力增加了不少,而這最終迫使吳廷琰宣佈一些改革,以緩和佛教徒的情緒,可是這或許只是他的緩兵之計,他宣佈的改革不是蝸行牛步,就是無疾而終,甚至引發了爭論,令官民關係更加惡化。反政府示威持續了整個夏天。

8月21日午夜,忠於吳廷琰弟弟吳廷瑈特種部隊英語Army of the Republic of Vietnam Special Forces查抄了西貢最大的佛寺舍利寺。寺廟被摧毀,僧侶們遭到毆打,被視為「聖心」的釋廣德心臟被查抄[54]。查抄同時在全國各地進行,順化的土丹寺也遭到了搶劫,佛像被毀壞,已故僧侶的屍體被沒收[54]。群眾前來保護僧侶,隨之發生衝突,造成30名平民死亡,200人受傷。[54] 1,400名僧侶被捕,其中30人受傷。美國表示不贊成吳廷琰的做法,大使亨利·卡波特·洛奇「事後地」參觀寺廟[55]。在吳廷琰統治的最後階段,未再發生新的佛教徒示威活動[56]

這時,瑈夫人(事實上的第一夫人)對僧侶自焚「拍手叫好」,將出家人自焚比作「烤肉」,此舉激起更大民怨。而吳廷瑈說:「如果佛教徒想要另一次烤肉,我倒很樂意提供汽油。」[57]

這次查抄寺院,使得原本不關心政治的西貢民眾普遍產生了不安的情緒。西貢大學發生學生罷課和騷亂,隨之發生逮捕、關押、和關閉大學。然後這一切又在順化大學重演。當中學生開始示威時,吳廷琰也將他們逮捕,1,000多名學生來自西貢最好的中學,多數是西貢公務員的子女,被送往再教育營。甚至只有5歲的孩子也因塗鴉行為被視為反動,而被送進再教育營。

吳廷琰的外交部長武文牡宣佈辭職,並將剃髮為光頭,如同佛教僧侶,以示抗議。[58]當他試圖出國朝聖時,吳廷琰將他逮捕。

政變與暗殺

[編輯]
吳氏兄弟最後藏身的聖方濟教堂
吳氏兄弟被捕前所坐的長凳

1963年8月24日,美國國務院發給美國駐越南共和國大使的243號電報,態度鮮明地表示,由於吳廷瑈策劃查抄舍利寺、迫害佛教徒,華府已經不能再容忍他繼續掌權,如果吳廷琰拒絕撤換他的弟弟,美國將另外擁立一位南越領導人。此前美國已經獲悉楊文明將軍為首的南越將軍們計劃進行政變。這份電報授權洛奇,如果吳廷琰不願撤換吳廷瑈,美國政府將不會干預軍官們發動取代吳廷琰的政變。這份電報標誌着美國-吳廷琰關係的轉折點[59]

1963年11月1日,楊文明等一批高級軍官在一次例行會議上,突然宣佈軍事革命委員會奪取權力,並槍殺了其中唯一的反對者。在進行了通宵激烈的戰鬥之後,忠於總統士兵失敗,吳廷琰、吳廷瑈兄弟和他們的隨從連夜經過秘密的地道逃離總統府,前往堤岸華僑區,先後藏身在富商馬國宣家和聖方濟教堂中。次日早晨,即11月2日,吳氏兄弟獲悉政變軍人允諾讓他們安全出國,同意投降。在前往軍事總部的途中,兄弟二人在1輛M113裝甲運兵車內,被楊文明的保鏢阮文戎上尉等人先用一支半自動手槍近距離射殺,屍體又被子彈和刀一再損傷[60]。政變軍人們最初試圖掩蓋處死吳氏兄弟的真相,稱吳氏兄弟是自殺,但是這明顯與在媒體上曝光的血腥的屍體照片相衝突。

吳廷琰的死亡證明將其頭銜記載為「前巡撫」而非國家元首。吳廷琰被埋葬在美國駐西貢大使館附近的莫挺之公墓英語Mạc Đĩnh Chi Cemetery,沒有立碑。數年後,吳氏兄弟被遷葬到平陽省順安市社的萊眺(Lái Thiêu)公墓,墓碑上的名字是「若翰洗者」(Gioan Baotixita),吳氏兄弟的生母露西·范氏紳(Luxia Phạm Thị Thân)之墓位於兩兄弟墓之間。[61][62]其五弟吳廷瑾後亦被政變軍隊處決。只有吳廷俶吳廷練由於身處海外而得以倖免,當時吳廷俶正在羅馬教廷參加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而吳廷練正在駐英國大使任內。

後果

[編輯]

據報道,當胡志明聽到吳廷琰被兵變殺死的消息時說道:「我幾乎不能相信美國人會如此愚蠢。[63]越南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則更為直率地預言:「11月1日政變的結果將會與美帝國主義者的打算相反……吳廷琰是反抗共產主義最激烈的人之一。吳廷琰會作出任何事情來試圖撲滅共產革命。吳廷琰是美帝最能幹的『傀儡』之一……在南越流亡海外反共分子中,沒有人有足夠的政治資產和能力能讓其他人服從。因此,這個政權不會穩定。1963年11月1日的這場政變不會是最後一次政變」。[63]

北越當局的判斷是相當正確的。吳廷琰被暗殺以後,南越果然未能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政府,在他死後的數年中,發生了多次政變,最後只換上了貪腐嚴重的阮文紹。南越失去了政治強人,腐敗內鬥的政府、游移不定的政策、逐步縮減的軍援,為最後的敗亡埋下了種子。

榮譽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御駕南巡慶和、寧順、平順、嘉萊、崑嵩、班迷屬、同狔上行程記(續三). 《南風雜誌》 (第188期) (中文). 「晚一點,啟駕幸哥那鹽所,有管理員恭導御覽鹽田,並製鹽諸器具。至平順地頭,貴公使烏梨Auger與巡撫吳廷琰迎駕。」 
  2. ^ 尊室檀 撰. 卷五. 《樂園小史》. (保大八年四月)平順省巡撫吳廷琰陞授吏部尚書。 
  3. ^ 毛澤東. 反对美国——吴庭艳集团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杀越南南方人民的声明. 1963-08-31. 
  4. ^ 吳廷炎將拒絕阮文興囘越南. 南洋商報. 1954-12-03. 
  5. ^ Miller, Edward. Misalliance: Ngo Dinh Die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ate of South Vietna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19. 
  6. ^ 6.0 6.1 6.2 6.3 Karnow(1997年),第229–233頁
  7. ^ Jacobs(2006年),第18–20頁
  8. ^ Warner(1963年),第89頁
  9. ^ 9.0 9.1 9.2 Jacobs(2006年),第20–25頁
  10. ^ University Project Cloaked C.I.A. Role In Saigon, 1955-5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紐約時報– 1966年4月14日
  11. ^ "The Beleaguered M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時代周刊,1955-04-04. Accessed 2008-03-27. "For the best part of two years (1951-53) he made his home at the Maryknoll Junior Seminary in Lakewood, N.J.. often going down to Washington to buttonhole國務院men and Congressmen and urge them not to support French colonialism."
  12. ^ Jacobs(2006年),第25–34頁
  13. ^ Jacobs(2006年),第37–41頁
  14. ^ Jacobs(2006年),第42–43頁
  15. ^ Borthwick(1998年),第388頁
  16. ^ Maclear, pp. 65–68.
  17. ^ 17.0 17.1 Karnow(1997年),第239頁
  18. ^ Langguth, p. 99.
  19. ^ Jacobs(2006年),第95頁
  20. ^ Gettleman(1966年),第203頁
  21. ^ Langguth, p. 108.
  22. ^ Jacobs(2006年),第112–115頁
  23. ^ Olson, p. 65.
  24. ^ Karnow(1997年),第326頁
  25. ^ Moyar,p. 36.
  26. ^ Buttinger, pp. 954–955.
  27. ^ Langguth, p. 258.
  28. ^ Karnow(1997年),第246頁
  29. ^ Jacobs(2006年),第89頁
  30. ^ Olson, p. 98.
  31. ^ The 1966 Buddhist Crisis in South Vietn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istoryNet
  32. ^ Gettleman(1966年),第275-276, 366頁
  33. ^ Moyar, pp. 215–216.
  34. ^ The Religious Crisis - TIME. [2008-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1). 
  35. ^ Tucker, pp. 49, 291, 293.
  36. ^ Maclear, p. 63.
  37. ^ SNIE 53-2-63, "The Situation in South Vietnam, 10 July 1963. [2008-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9). 
  38. ^ Tucker, p. 291.
  39. ^ Gettleman(1966年),第280-282頁
  40. ^ South Vietnam: Whose funeral pyre?. New Republic. 1963-06-29: 9. 
  41. ^ Warner(1963年),第210頁
  42. ^ Fall, p. 199.
  43. ^ Buttinger, p. 993.
  44. ^ Karnow(1997年),第294頁
  45. ^ Buttinger p. 933.
  46. ^ Jacobs(2006年),第91頁
  47. ^ Diem's other crusade. 紐約時報. 1963-06-22: 5–6. 
  48. ^ Halberstam, David. Diệm and the Buddhists. 紐約時報. 1963-06-17. 
  49. ^ Topmiller, p. 2.
  50. ^ Karnow(1997年),第295頁
  51. ^ Moyar, pp. 212–213.
  52. ^ Gettleman(1966年),第64-83頁
  53. ^ Gettleman(1966年),第264-283頁
  54. ^ 54.0 54.1 54.2 The Crackdown - TIME. [2008-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1). 
  55. ^ Gettleman(1966年),第278-283頁
  56. ^ Moyar, pp. 212–216, 231-234.
  57. ^ Tucker, pp. 292–293.
  58. ^ Pace, Eric. Vu Van Mau, Last Premier Of South Vietnam, Dies at 84. The New York Times. 1998-09-14 [2020-05-18].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美國英語). 
  59. ^ Jacobs(2006年),第161頁
  60. ^ The Pentagon Papers, Vol. 2 Ch. 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吳廷琰的倒台,1963年5-11月」,pp. 201–76,
  61. ^ G. Herring, America's Longest War, 1996, p. 116.
  62. ^ Sự thật về nghĩa trang an táng Ngô Đình Diệm. CÔNG VIÊN NGHĨA TRANG THIÊN ĐỨC VĨNH HẰNG VIÊN BÁN ĐẤT. [2022-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越南語). 
  63. ^ 63.0 63.1 Moyar, p. 286.
  64. ^ 總統蔣中正以采玉大勳章贈授越南總統吳廷琰. memory.culture.tw. 1960-01-15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8).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
官銜
前任者:
寶蔍
越南國首相
1954–1955
繼任者:
阮玉書
(越南共和國總理)
前任者:
保大帝
(越南國長)
越南共和國總統
1955–1963
繼任者:
楊文明
(軍人革命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