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思高本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8月16日) |
思高圣经 | |
---|---|
全名 | 思高圣经译释本 |
语言 | 华语(白话文) |
全书出版时间 | 1968年12月25日 |
译者 | 思高圣经学会 |
翻译类型 | 直译 |
版权 | 版权所有©思高圣经学会 |
《创世记》第1章第1-3节 | |
天主教译作《创世纪》: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 | |
《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 | |
天主教译作《若望福音》: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
本文部分系列在 |
中国天主教 |
---|
《圣经思高本》,正式名称为《思高圣经译释本》,通称《思高圣经》、《思高本》,是华语天主教会最普遍使用的《圣经》中文译本。此译释本的出版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举行的天主教会议决定翻译《圣经》。其由方济会成立的思高圣经协会(Studium Biblicum O.F.M.)[1]所出版,是圣座唯一认可的圣经中文译本[2]。
《思高圣经译释本》是由方济会会士真福雷永明神父[3]于1945年在北京所创立的思高圣经学会翻译和注释。会址在北京辅仁大学附属名叫西煤厂的宿舍内,后来“迁至李广桥18号的方济堂(近紫禁城),再迁往小石桥区,辗转再迁回位于李广桥的方济堂。”[4])。1948年迁往香港继续翻译和注释工作。用了九年时间(1945-1953年)译释旧约共八册,1954年,圣地和香港的圣经学会谊结金兰,雷神父带领学会的众兄弟,在圣地的耶路撒冷方济圣经学院继续深造和实地考察。雷神父也在圣地学院讲避静,讲授《若望福音》。1955年,会士们返回香港,着手把希腊文的《新约》译成中文。其间用了六年时间(1955-1960年)译释新约共三册,新旧约全书共十一册。
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整个工作历时八年,终于在1968年12月25日正式完成,并出版了《思高圣经合订本》,其中不单是修改译文及删减批注,更可说是将整部圣经重译了一次。这是第一部译自原文的公教圣经全译本。香港的思高圣经学会会址在香港渣甸轩德荪道6号,无其他分会。
翻译参考文本
[编辑]- 旧约以BHK古抄卷
- 新约以默尔克所校勘的《新约全书》第七版为蓝本
从雷神父的译经工作开始,思高译本皆译自原文,即希伯来文及希腊文。
- 旧约方面:雷神父及圣经学会采用玛索辣经卷作为底本,主要是基特耳(R. Kittel)的希伯来文圣经第3版(1927,1945),也参考斯威特(H. B. Swete)出版的《七十士译本》及格辣提卡主教(Mons. L. Grammatica)出版的《拉丁通行本圣经》,新教称为武加大译本,并早期的叙利亚简明译本(Peshitta);中译本方面参考了耶稣会会士贺清泰神父(Rev. L. de Poirot) 的《古新圣经》及基督教《委办译本》。其中“德训篇”因只有希伯来文的片断残简,故用《七十贤士译本》译出,以《拉丁通行本圣经》及希伯来残卷作补充。“撒慕尔纪”原文有多处残缺不全,这些地方则以希腊各译本(如七十贤士译本、阿桂拉(Aquila)译本、特敖多削(Theodotion)译本等)修订。“艾斯德尔传”及“多俾亚传”主要参考西乃抄本;译“依撒意亚先知书”,及“哈巴谷先知书”时也曾参考死海古卷的有关经卷。
- 新约方面:译文的蓝本以默尔克所校勘的《新约全书》第七版(Augustinus Merk.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et Latine. ed. Septima, Rome: Pontificii Instituti Biblici, 1951)作为蓝本,另参考了其它学者如峰索登(Von Soden)、乃斯特尔(Nestle)、缶革耳斯(Vogels)、包威尔(Bover)等新约校勘本及西方订正本(Western Recension)。中文版本参考了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白日昇神父(Rev. J. Basset,先前误译为巴设神父)《巴设译本》或《史罗安手抄本》(Sloan Manuscript)、新教来华宣教士马礼逊牧师翻译的《神天圣书》、《和合译本》及其它18、19世纪的天主教中文译本。
翻译原则
[编辑]思高圣经不单祗对经文版本及古译本有细心的选择,在翻译经文时也采取一些既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 翻译时一律依据原文,如原文残缺,则以最古的译本补充;如没有好的译文,就以其它相关的经文意义补充。如这一步也不能达到,则加点以示残缺。
- 尽量不修改原文,除非古译文与原文用字不同,而译文又较原文更合上下文义,或明知是原文抄错,就会修改原文。
- 如原文版本之间有异,则参考古译本;如意义有难有易,则取较难者,因较易的经文可能经过后人的修改。
- 参考多种各国语言译本,观察它们如何以近代语言表达经义。
- 对原文章节决不变动,如多数圣经学者们对某章节主张移动,却没有古译本为根据,则仍不会变动。
- 翻译时尽力保存原文的语风及语气,并以“信”为主,“达”为次,“雅”则不及前两者重要。但也不可过于依字直译,反使经文意义更为不明,或过于生硬,则失去翻译的意义。
除以上原则以外,对经内人名地名皆依原文音译;然而对那些在教会内已惯用的名词,则予以保存,使经文与教会常用词汇统一。另外在翻译时要注意经文的意义而非将字句逐字译出,翻译时也应保留与原文同样的体裁(如散文、诗、法律等),乃因体裁与经文内容有着显著的关系。由这些翻译原则中,可见学会对圣经原文的选取有极严格规定,以期望从最正确的原文中把天主圣言翻译过来,并以最贴切的中文表达经文的原意。这种苦心可以说为将来出版合订本打下良好的基础。
修订原则
[编辑]整部《思高圣经》的译注历时十五年,然而由于分为十一册的《圣经》注释不便于携带阅读,因此于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整个工作历时八年,终于在1968年12月25日完成出版,其中不单是修改译文及删减批注,更可说是将整部《圣经》重译了一次。
在学会开始圣经旧约合订本部分的工作时,雷神父已就修改译文方面提出六项原则,它们分别为:
- 修改译文时应遵照1924年上海主教会议的决定,译文应为平易、文雅、并为人人能懂的国语,也要因应文体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译法,如法律宜简明,历史要生动,格言要雅俗、诗歌宜深刻、诔文应悲哀、咏赞要庄严等。
- 翻译时信、达、雅三方面都要顾及。
- 应保持中文的典雅,在可能范围内还要保留一些闪族语言的风格。
- 马丁·路德认为熟悉《圣经》原文不足以译经,译者还须熟悉其所要译成的文字、相关的历史文化,才能翻译得更为正确。
- 《圣经》不是为文人而写的,故在修订译文时要注意用适当、准确的宗教术语来表达《圣经》作者的意思。
- 无论是否修改译文,也应参考别人对我们译本的评价;无论是赞赏或反对,我们都应接受,以之作修改的蓝本。
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学会成员耗费了八年时间,修订了全部《圣经》的译文,其中有许多地方与译注时的译文有显著不同,可说是将整部圣经“重新”翻译了一遍。
《千禧版圣经》
[编辑]此条目形似新闻稿,或带有过度的宣传性语调。 |
思高圣经学会为了庆祝千禧年,于2000年特别出版了思高《圣经》千禧珍藏版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5-03。这版本特别之处,是它的封面和封底都是用由圣地运来的橄榄木所做成的。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特别为千禧版《圣经》的读者祝福,编者亦把教宗解释喜年的意义翻译并刊印了出来。而胡振中枢机也为这版本提字。
此外,学会亦借此机会将1968年《合订本圣经》出版以来,所发现错简之处或部分必要修正的经文一并修订,并将现时思高圣经学会的《合订本圣经》订名为《禧年版圣经》[5]。
影响
[编辑]目前中国天主教基督徒600余万,发行二百一十万册思高圣经译释本。当然,信友人数只是教会的官方公布的保守数字,实际要多些,但是也相差不多。在中国大陆,思高圣经译释本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发行。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思高圣经学会网上圣经
- 方济会香港思高圣经学会主页
- 圣座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文圣经翻译史》(圣经.中文.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思高译本》(圣经.中文.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文圣经目录
- Studium Biblicum OFM 思高圣经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华人基督教文献保存计划
- 思高圣经学会电子版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