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焉耆-龟兹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焉耆-龟兹文
类型
使用时期
西元八世纪
语言焉耆-龟兹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姊妹体系笈多(Gupta),巴勒婆英语Vatteluttu alphabet(Pallava)。

yān-qiū(旧称吐火罗文,西方文献也多以吐火罗文称之),又叫做中亚斜体笈多文,或北突厥斯坦婆罗米文。在丝路南道的于阗亦用婆罗米文字,称为中亚直体笈多文或南突厥斯坦婆罗米文。丝路北道和南道的婆罗米文,一般合称为中亚婆罗米文。焉耆-龟兹文大多源自于西元八世纪(附带有几个较早期的)那是写在棕榈叶、木板以及中国纸上,其借由塔里木盆地极其干燥的气候所保存下来的。在龟兹焉耆的遗址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样本,包括许多壁画题字。

焉耆语(旧称吐火罗语甲种,西方文献多称为Tocharian A)与龟兹语(旧称吐火罗语乙种,西方文献多称为Tocharian B)并不具有相互理解性。恰当地说,这是基于twγry作为联系“Tokharoi吐火罗”的试验性解释,只有焉耆语可以被称为twγry语,而龟兹语则是“Kuchean”(其本地名称可能是kuśiññe),但由于他们的文法通常在学术著作中一起被对待着,表示甲种与乙种已被证明是有帮助的。一个普遍的原始吐火罗语语言必须在数世纪前经过证明的语言,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鉴于焉耆语的地理范围小并且缺乏世俗文本,它可能作为一种仪式性的语言英语liturgical language,两者的关系类似于文言文现代标准汉语。然而,在焉耆语中缺乏世俗的文集决不是确定的,这是由于文本乃零碎保存的关系。

焉耆-龟兹人所使用的字母来源于婆罗米语字母音节(元音附标文字)并且被称为斜婆罗米。不久变得明显的是很大一部分手稿是于梵文中已知的佛教经典的翻译并且有些甚至是双语的,便于用来翻译新的语言。除了佛教和摩尼教的宗教经典外,还有寺院的书简和账目纪录、商业文件、商队许可证、医疗和法术文本,以及一首爱情诗。许多焉耆-龟兹人信奉著善恶二元论的摩尼教或者是皈依佛教。

在1998年的时候,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发表了一篇于1974年在焉耆回族自治县发现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的残篇断简之翻译和分析。[1][2][3]

焉耆-龟兹文可能在公元840年后就消失了,当回鹘人黠戛斯人从蒙古地区驱逐时,便撤退到塔里木盆地。这一理论是由焉耆-龟兹语文本被翻译成回鹘文的发现而得到了支持。在回鹘人统治期间,各民族与回鹘人的混居进而产生了如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大部分现代居民。

焉耆-龟兹文字

[编辑]

焉耆-龟兹文字是以婆罗米文为基础的,每个辅音有一个固有的元音,这可以通过添加元音符号来做改变,或删除了一个特殊的无效标记,即怛达点画。与婆罗米文一样,焉耆-龟兹语使用连接的辅音叠加,并具有不规则连接形式的焉耆-龟兹语字母,音:ra。[4]

焉耆-龟兹语字母表

[编辑]
焉耆-龟兹语的元音
独立字母 A Ā I Ī U Ū
R̥̄ E Ai O Au Ä
符号
(在之上)
Tha Thā Thi Thī Thu Thū
Thr̥ Thr̥̄ The Thai Tho Thau Thä
焉耆-龟兹语的辅音
软腭音 Ka Kha Ga Gha Ṅa
腭音(Palatals) Ca Cha Ja Jha Ña
卷舌音 Ṭa Ṭha Ḍa Ḍha Ṇa
齿音 Ta Tha Da Dha Na
唇音 Pa Pha Ba Bha Ma
响音 Ya Ra La Va
咝音 Śa Ṣa Sa Ha
其他符号
止韵 随韵 去母音符号 (在na之上) 软腭擦音英语Jihvamuliya(Jihvamuliya) 双唇擦音英语Upadhmaniya(Upadhmaniya)

注释

[编辑]
  1. ^ "Fragments of the Tochari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rew Leonard, How the World Works, Salon.com, January 29, 2008
  2. ^ "Review of 'Fragments of the Tocharian A Maitreyasamiti-Nataka of the Xinjiang Museum, China. In Collaboration with Werner Winter and Georges-Jean Pinault by Ji Xianl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 C. Wright,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Vol. 62, No. 2 (1999), pp. 367–370
  3. ^ "Fragments of the Tocharian a Maitreyasamiti-Nataka of the Zinjiang Museum, China", Ji Xianlin, Werner Winter, Georges-Jean Pinault, Trends in Linguistics, Studies and Monographs
  4. ^ Gippert, Jost. Tocharian Brahmi Script. TITUS Didactica. [2017-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6).  Retrieved 8 May 20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