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亚伯拉罕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亚伯兰 |
逝世 | |
墓地 | 麦比拉洞 31°31′29″N 35°06′39″E / 31.524744°N 35.110726°E |
配偶 | |
儿女 | |
高级职位 | |
系列条目 |
犹太人和犹太教 |
---|
词源 · 谁是犹太人? · 文化 |
亚伯拉罕(希伯来语:אַבְרָהָם,意为“多国之父”;英语:Abraham;阿拉伯语:إبراهيم),原名作亚伯兰(希伯来语:אַבְרָם)或亚巴郎(Abram,意为“崇高之父”),是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先知,是上主从地上众生中所拣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包括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在内的闪米特人的共同祖先。
根据犹太人的传统记载,亚伯拉罕是拿鹤的孙子、他拉的儿子,拿鹤居住在迦勒底的乌尔。据《创世记》记载,他拉有三个儿子,圣经纪载依序为亚伯兰、拿鹤(与祖父同名)、哈兰(Haran)。哈兰死在吾珥,留下一个儿子罗得(Lot),他拉带着全家打算搬到南方的迦南(Canaan),途经哈兰(此哈兰为地名,在希伯来文的拼法不同)便决定留下,最后死在哈兰。
犹太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等宗教统称亚伯拉罕诸教,因亚伯拉罕在这三个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犹太教的传统中,他被称为“Avraham”、“Avinu”或 “我父亚伯拉罕”。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要透过他的子民,使天底下所有的国都被祝福[1],基督教将此解释为透过耶稣基督得到救赎。而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认他为以色列人的始祖,是以撒之父[2]。对穆斯林而言,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伊斯兰的先知,且是穆罕默德的先祖(从亚伯拉罕之子以实玛利追溯)。其继室基土拉为内盖夫族的先祖。
在创世记的叙述
[编辑]在《创世记》11:26–25:10中叙述
血系及召唤
[编辑]亚伯兰(后改名“亚伯拉罕”)及其家族原居于苏美的吾珥(Ur,或译作乌尔,于现今伊拉克南部的Muqqayyar)。父亲他拉来自于迦勒底人统治的吾珥察底斯,可能位于两河流域南部,但一些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权威人士认为吾珥察底斯在两河流域北部今日的南土耳其。
亚伯兰全家迁徙到哈兰(在伯拉大河,今幼发拉底河上游)[3],其父他拉就死在哈兰[4]。之后亚伯兰又和他的妻子撒拉、罗得(亚伯兰末弟哈兰之子)和跟随他的众人往迦南地去。上帝要亚伯兰前往“我(上帝 ) 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并承诺“必赐福给你(亚伯兰),叫你的名为大”[5],使亚伯兰“成为大国”[6]。亚伯兰便到迦南的示剑,并在摩利橡树的地方受到神的启发。耶和华对亚伯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便在那里为神建了一座坛。从那里又迁到伯特利的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城。又在那里建坛奉献给耶和华,求告耶和华的名。自此之后便渐渐迁往南地(死海西南的尼革地)去[7]。
撒拉和法老
[编辑]亚伯兰由于饥荒到埃及避难[8],因怕妻子撒拉的美貌会引起埃及人的邪念、危害他自身安全,便先后向不知名的法老王和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宣称撒拉是他的妹妹的(事实上,《创世记》第20章第12节的亚伯拉罕表明他们本是同父异母;而希伯来原文里亚伯拉罕解释撒莱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再加上创世纪里的族长遵守与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姊妹订婚的规定[来源请求])[9]。尽管如此,撒拉还是被法老带到后宫,并准备娶她,厚待亚伯兰,给他许多牛、羊、骆驼、驴子、奴婢,耶和华因此降灾于法老和他的全家。亚伯兰和撒拉便离开了埃及(以撒也在基拉耳碰到类似的事情)[10]。
亚伯兰离开后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牧人和侄子罗得的牧人起争执,又因财产过剩而不能全被带回迦南地,便提议分开[11]。亚伯拉罕让罗得先选地,罗得便选了约但河的全平原,他自己迁到希伯伦幔利的橡树居住,在那里为上主建了一座坛[12]。
救回罗得
[编辑]迦南平原地区有五王曾经臣服于朱澎基大老玛12年,五王分别有所多玛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玛王示纳、洗扁王善以别、和比拉王琐珥。到第13年,他们联合起来叛乱。于是基大老玛联合了3个盟友——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亚略,和戈印王提达,击败了叛乱的五王。[13]
亚伯兰听说罗得在所多玛被掳走,就带家里生养的精练壮丁318人、直追到但,将被掳掠的一切财物夺回来、连他侄儿罗得和他的财物、以及妇女人民、也夺回来,并杀败基大老玛。亚伯兰得到撒冷王(路西明)麦基洗德祝福;所多玛王要将财物给亚伯兰,但是亚伯兰说已向耶和华起誓,不会拿任何的东西。[14]
上主在异象中对亚伯兰说要好好赏赐他,亚伯兰对上主说:“我(亚伯兰)没有儿子,你(上主)可以赐我什么?并且接承我家业的、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你没有给我儿子、那在我家里生活的人、就是我的后嗣。”上主回应说,以利以谢不会成为亚伯兰的后嗣,亚伯兰自己所生的才是他的后嗣;并告诉他,他的后裔会好像星星那么多。亚伯兰则相信上主[15]。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利
[编辑]
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有一个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撒莱不能生育,于是撒莱叫亚伯兰跟他的使女同房。亚伯兰与夏甲同房、夏甲就怀了孕,生了一个儿子。亚伯兰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而以实玛利是“神听见”的意思[16]。以实玛利出生时,亚伯兰八十六岁。
亚伯兰99岁的时候,上主把他改名做亚伯拉罕,并向他立约、使他的后裔极其繁多。神又要亚伯拉罕的后裔中所有男子都要受割礼。妻子撒莱就是做撒拉,亚伯拉罕会从她那里得知一个儿子的好消息[17]。亚伯拉罕就笑着想:一百岁的人还可以有孩子吗?撒拉已经98岁了、还可以生养吗?上主则说妻子撒拉生的儿子、要起名做以撒,祂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作他后裔永远的约。至于以实玛利,祂也应允。祂也赐福给以实玛利,使他昌盛极其繁多,他会生下十二个族长,祂也要使他成为大国[18]。那天,亚伯拉罕遵着神的命令,他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家里的一切男子,无论是在家里生的,是买回来的,也行了割礼[19]。
亚伯拉罕和所多玛城
[编辑]上主听到所多玛城和蛾摩拉城的罪恶甚重[20]。亚伯拉罕则问是否要把那里的义人和坏人一起剿灭,如果那里有50个义人是否也把他们剿灭。上主则回应,如果有50个义人祂就不剿灭那城。亚伯拉罕又问,如果义人少了5个,只有45个,是否因少了5个人就灭了那城。上主则回应,如果有45个义人祂就不剿灭那城。亚伯拉罕继续问,如果义人有40个,是否也灭了那城。上主则回应,如果有40个义人祂就不剿灭那城。这样继续问下去,最后亚伯拉罕问,如果义人有10个,是否也灭了那城。上主则回应,如果有10个义人祂就不剿灭那城(这表示那里没有10个义人)。于是,他们两个就各自离开了。[21]
有两个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玛城,罗得当时坐在所多玛城的门口,看见他们,就起来迎接,脸伏在地上下拜,请了他们入屋。罗得为他们预备筵席,烤无酵饼,他们就开始吃东西了。他们还没坐下来吃东西,所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间房子,跟罗得说:“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作所为。”罗得就走出来,把门关上,到众人那里说:“众弟兄,请你们不要作这恶事。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可以任你们玩,唯独请各位不要对我的客人动手”众人不听他们所说,就向前拥挤罗得,要攻破房门。那两个天使就伸出手来,将罗得拉进屋去,把门关上。并且令门外的人,无论老少,眼都昏迷,他们摸来摸去,也找不到屋门[22]。二个天使对罗得说:“你这里还有什么人?无论是女婿、是儿女,和这城中一切属你的人,你都要将他们从这个城带出去。我们要毁灭这地方、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上主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于是罗得就去,告诉娶了他女儿的女婿说:“你们要离开这地方,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个城。”他的女婿们却以为他是开玩笑[23]。
天快亮的时候,天使催逼罗得起床,并叫他的妻子和他在这里的两个女儿出去,免得他们因这城里的罪恶,一同被剿灭。但罗得迟延不走。因为上主怜恤罗得,天使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然后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但罗得对他们说:“我主啊!请不要这样。看哪,你仆人既然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大施慈爱,救活我的性命;可是我还逃不到山上,恐怕这灾祸就追上了我,我就死了。看哪,这座城很近,可以逃到那里,那只是一座小城,请让我逃到那里去。那不是一座小城吗?这样我就可以活命了。”于是有一位天使对他说:“这事我也答应你,你所说的这城,我不会倾覆。赶快逃到那里去,因为你还没有到达那里,我就做不了什么。”那个城叫做琐珥(琐珥就是小的意思)。罗得到达琐珥的时候,太阳已经从地面升上来了。当时,上主就使硫磺与火,从天上上主那里降到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以及城中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而罗得的妻子向后一望,就变成了盐柱。[24]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他一向站在上主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和蛾摩拉,以及平原全地观望,看见那地有烟上升,好像烧窑的烟一样。神毁灭那平原上的众城,倾覆罗得所住过的众城的时候,神为了记念亚伯拉罕,把罗得从倾覆中救出来。[25]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
[编辑]据《圣经》的记载,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要让他的后裔如同天上的繁星,地上的细沙一样多。《创世记》第21章记载,亚伯拉罕年一百岁,撒拉年九十岁,上帝在前一年有来拜访亚伯拉罕夫妻,并告诉他们明年的这个时候将要生一个儿子,当时撒拉暗笑,亚伯拉罕也感到不信。可是上帝果然照着祂所说的,撒拉生下了一个儿子,亚伯拉罕给他取名叫以撒,以撒就是“欢笑”之意。[26][27]
献上以撒
[编辑]神令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并应许他会赐他很多儿子和很多子孙。神并使他家业大兴。后来得了一子,取名以撒,爱之如掌上明珠。一天,上主呼叫亚伯拉罕,命他将爱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上主。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神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也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告诉他这是神谕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从此,神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连后来的耶稣降生也属于他第五十二代的后辈之事。
续弦妻子基土拉
[编辑]埋葬
[编辑]他两个儿子以撒、以实玛利把他埋葬在麦比拉洞里。麦比拉洞-麦比拉在迦南地幔利之东方,幔利就是希伯仑(23:9 ,19;35:27; 13:18)。据考察,麦比拉洞位于希伯仑的西坡上,里面有许多各个不同的小房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撒拉、 利百加,和利亚的石墓放置在此,而且在以撒、利百加的坟墓中间有一个圆洞,可以通到下面的一个岩石穴中去,据说那就是真正的麦比拉洞,是亚伯拉罕曾出了四百舍客勒银子(一舍客勒合希腊一个大银币,向赫人琐辖的儿子以弗仑买了这一块田地和其中的洞作为坟地,就将撒拉葬在这里(创 23:8-9 ,15 , 18-20)。前面所提到亚伯拉罕族的诸人,以后也埋葬在这洞里(25:9-10; 35:27-29 ;49:29-33 ;50:12-13 )。
宗教传统中的亚伯拉罕
[编辑]基督教
[编辑]《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中皆记载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是犹太和以东种族的祖先、儿子以实玛利是阿拉伯种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信心的楷模,他愿意服从上帝、把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祭,预表了上帝献出耶稣。
经文记载他生于两河流域下游吾珥,后带领部落穿越阿拉伯沙漠到达应许之地,整个部落得以繁衍生息。
易卜拉欣 (亚伯拉罕)是古兰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共25章里被或简或详的提到[28]。穆斯林认为他是一个先知和族长,是完美穆斯林的楷模,与儿子易斯马仪(以实玛利)共同在麦加修建了克尔白。[29][30]
在伊斯兰历每年的12月10日,穆斯林宰杀牲口过节,被称为古尔邦节,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忠实执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仪(基督教翻译成以实玛利),而后又用羊羔代替的这一事件。
巴哈伊信仰
[编辑]巴哈伊信仰的先知巴哈欧拉承认亚伯拉罕以及其他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先知们的最高宗教地位[31],也声称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和撒拉所生后代的血统传承者[32][33][34]。另外,巴哈欧拉也失去了一个儿子[35]。巴哈欧拉在狱中赞美他的儿子,并认为其子的死亡使得后来移除了对他的垂死的祈祷的限制;他将其与亚伯拉罕试图牺牲其子的行为相比[36]。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创世记》第12章第3节
- ^ 《出埃及记》第6章第3节、第32章第13节
- ^ 《创世记》第11章第31节
- ^ 《创世记》第11章第32节
- ^ 《创世记》第12章第1-5节
- ^ 《创世记》第12章第2节
- ^ 《创世记》第12章第6-9节
- ^ 《创世记》第12章第10节
- ^ 《创世记》第13章第11-13节
- ^ 《创世记》第12章第15-20节
- ^ 《创世记》第13章第1-9节
- ^ 《创世记》第13章第10-18节
- ^ 《创世记》第14章第1-12节
- ^ 《创世记》第14章第13-24节
- ^ 《创世记》第15章第1-5节
- ^ 《创世记》第16章第13-24节
- ^ 《创世记》第17章第1-16节
- ^ 《创世记》第17章第17-21节
- ^ 《创世记》第17章第23-27节
- ^ 《创世记》第18章第20节
- ^ 《创世记》第18章第23-33节
- ^ 《创世记》第19章第1-10节
- ^ 《创世记》第19章第1-14节
- ^ 《创世记》第19章第15-26节
- ^ 《创世记》第19章第27-29节
- ^ 《创世记》第18章第1-15节
- ^ 《创世记》第21章第1-7节
- ^ Encyclopedia of Islam, Ibrahim
- ^ 《古兰经》2:125
- ^ Mecca, Martin Lings, c. 2004
- ^ May, Dann J. The Bahá'í Principle of Religious Unity and the Challenge of Radical Pluralism.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Denton, Texas: 102. December 1993 [2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contribution=
被忽略 (帮助) - ^ Hatcher, W.S.; Martin, J.D. The Bahá'í Faith: The Emerging Global Religion. Wilmette, IL: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8. ISBN 0-87743-264-3.
- ^ Abrahamic Religion. Christianity: Details about…. Christianity Guide. [19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30).
- ^ Flow, Christian B.; Nolan, Rachel B. Go Forth From Your Country (PDF). The Harvard Crimson. 16 November 2006 [19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1-07).
- ^ Ma'ani, Baharieh Rouhani. Leaves of the Twin Divine Trees.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2008: 150. ISBN 0-85398-533-2.
- ^ Taherzadeh, A. T he Death of The Purest Branch. The Revelation of Bahá'u'lláh, Volume 3: `Akka, The Early Years 1868–77.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84: 204–220 [2013-01-12]. ISBN 0-85398-14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