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事變
巴塘事變 | |||||||
---|---|---|---|---|---|---|---|
| |||||||
參戰方 | |||||||
巴塘土司 理塘土司 巴塘丁林寺、桑披寺等寺院的僧兵 | 清朝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巴塘正土司扎西吉村(羅進寶) 巴塘副土司郭宗扎保(扎巴吉村) 理塘正土司四郎占兌 † 理塘副土司阿乍(自殺) 丁林寺堪布壩哥未格 桑披寺堪布普仲扎娃(自殺) |
鳳全 † 趙爾豐 吳以忠 † 馬維騏[2] | ||||||
兵力 | |||||||
土司軍隊 |
清廷軍隊 綠營軍[來源請求] 新軍[來源請求] 八旗軍[來源請求] | ||||||
傷亡與損失 | |||||||
傷亡較大 | 未知 |
巴塘事變,指1905年一系列藏傳佛教喇嘛主導的仇外事件,包括了虐待並槍決法國神父、屠殺改信天主教的藏民、刺殺清朝駐官、攻擊清朝駐軍、燒燬教堂等,是藏區史上最大的宗教迫害之一。該事件源起1905年4月2日,喇嘛發起反天主教、反法國暴動,焚毀教堂,並散播謠言指清廷駐西藏幫辦大臣鳳全是法國人派來的假欽差。4月6日(光緒三十一年三月一日),「假欽差」鳳全及隨員50餘人被藏民伏擊殺死。法國天主教神父蘇烈(Jean-André Soulié)和牧守仁(Henri Mussot)則被喇嘛抓獲折磨兩週後於4月14日遭到槍決(巴塘教案)。此事震動川藏,引發了清政府大規模的征剿,也成為了西康設立的導火索。
背景
[編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下令經營川邊,興辦墾務,招募土勇。1904年5月,委任新任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安排駐紮在察木多(今西藏昌都)[3]。鳳全在前往察木多到任途中,在巴塘停留三個多月,強力推行新政,並限制丁林寺僧侶人數。此舉使寺廟與土司共同感到威脅。
經過
[編輯]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1905年4月2日),巴塘發生暴動,焚毀天主教堂,法國神父蘇烈(Jean-André Soulié,1858-1905年[4])和牧守仁(Henri Mussot,1854-1905年[5])逃入土司官寨避難。暴動者又圍攻欽差行轅,稱鳳全是「洋人所派的假欽差」[1],殺死前來彈壓的都司吳以忠。次日鳳全避入土司官寨。土司羅進寶與副土司郭宗札保勸鳳全返回打箭爐。三月一日(4月5日),鳳全率衛隊50餘人離開土司官寨,在巴塘附近紅亭子遭遇藏民襲擊,並被殺害。法國牧守仁神父也在逃走時遇害。
後果
[編輯]巴塘事變發生後,清廷震怒,命令四川提督馬維騏率兵5個營即刻進剿,建昌道趙爾豐為善後督辦率2個營清軍跟進前進,同時命駐藏大臣有泰「審度事機,妥為安撫」,「曉諭藏番毋聽謠煽」。當年四月(1905年5月),馬維騏率領清軍向巴塘進發。清軍抵達康區後,偵察得知「前數日有巴塘派來喇嘛頭人於此調聚百姓,壘卡防守,暨見大兵前來,皆不願應戰,於前夜自行解散」,並未像所具「公稟」那樣「甘願先將地方人民盡行誅滅,雞犬寸草不留」。因此清軍沿途只遭遇幾次輕微抵抗。六月二十六日(1905年7月28日),清軍順利地進入巴塘城,「擒兩土司而誅之」。以八閣堪布為首的叛亂僧人則據守丁林寺。清軍見進攻受阻,便調集火炮進行轟擊,寺中大殿中彈起火,全寺焚毀,八閣喇嘛等被擒,餘眾逃往七村溝。於是馬維騏派軍「分剿七村,斬馘亦不少」。趙爾豐所部清軍於八月初到達巴塘時,馬維騏「已火焚丁林,馬踏七村」。趙爾豐率軍進駐巴塘後,「麻多哇等七村以愚悍聽番僧驅使」,繼續頑抗。趙爾豐派兵三路進剿,血洗七村溝,至此巴塘事變始平。之後,趙爾豐開始清查戶口,普查地畝,規定糧稅,廢除土司,委任吳錫珍代理地方一切事宜;委候補知縣王會同為鹽井委員,前往招安兼征鹽稅。此戰,巴塘正土司扎西吉村(羅進寶)、副土司郭宗扎保(扎巴吉村)等事變領袖皆被清軍「剜心瀝血,以祭鳳全」。清軍對巴塘藏民進行了殘酷鎮壓,藏民被殺者達數百人,屍體被清軍拋入金沙江中。鄰近巴塘的藏民準備支援巴塘,又遭趙爾豐的血腥圍剿,僧俗1200餘人遭到清軍屠殺,當地藏傳佛教寺院也被清軍搗毀。
巴塘事變使清政府進一步認識到經營川邊,必須改土歸流,建立行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秋,清廷任命趙爾豐為川滇邊務大臣,將土司地方一併改流,興辦屯墾、教育、開礦、招商、練兵等新政,籌建西康省。自此,趙爾豐以巴塘為基礎,開始了在康區全面「改土歸流」、籌備建省的行動。巴塘事變發生後,清政府以鳳全「死事慘烈,深堪憫惻」,仿傅清、拉卜敦之例,於成都北郊建「昭忠祠」以祀,並賜諡「威愍」。鳳全妻李佳氏是鳳全續娶,工書畫,有文采。鳳全死後她赴打箭爐迎回靈柩,督工建祠。她將鳳全之死怪罪於打箭爐廳同知劉廷恕的「遲不發援兵」,遂四處告狀,並寫成「蜚白」(類似傳單的一種公開張貼小字報)散布。四川總督錫良無奈,只好以「年老糊塗,幾誤邊事」將劉廷恕參革。劉廷恕任打箭爐同知多年,熟悉邊情,鳳全抵達打箭爐後,諸事多詢其意見,本為知友。不意竟被牽扯丟官,劉廷恕心甚不平。故劉廷恕任將當時鳳全、錫良的有關函電、指示和所知實情,輯成《不平鳴》一書,以辯其冤。其中雖不免有為己開脫之處,但也為研究巴塘事變提供了許多珍貴資料。
相關條目
[編輯]- 四川天主教
- 1905年維西教案:蒲德元(Pierre-Marie Bourdonnec)、余伯南(Jules Dubernard)在西藏鹽井縣被追殺至雲南維西廳阿墩子,尋求雲南官府保護,官軍被喇嘛攻破,傳教士遭殺,官軍遭圍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