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釋宣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本名俗姓白玉書 白玉禧
出生(1918-04-26)1918年4月26日
 中華民國吉林省雙城縣
圓寂1995年6月7日(1995歲—06—07)(77歲)
 美國加州洛杉磯
國籍 中華民國
宗派禪宗溈仰宗
呼號宣化上人,釋安慈,度輪
師承釋虛雲
徒弟與學生恆實法師(上人高足之一)、恆述法師(因違反戒律與清規而出名)

釋宣化(1918年4月26日—1995年6月7日),俗名白玉書,又名玉禧,現代佛教僧人。信眾尊稱他為宣化上人。上人出家時本名「安慈」,字「度輪」。後來虛雲法師傳授法脈給他,賜法號「宣化」,上人是中國禪宗溈仰宗第九代傳人,摩訶迦葉初祖傳承之第四十五代。上人出生於吉林省雙城縣(現今黑龍江省五常市)。他在美國加州尤奇亞創立萬佛聖城,翻譯佛經為西方語言,弘揚佛法。他是將佛教傳入西方國家的先驅者之一,對於佛教在北美的傳播弘揚有巨大貢獻,他在世界各地(如台灣佛教界)擁有許多信眾。

生平

[編輯]

1918年4月26日,宣化上人出生於吉林省雙城縣(今黑龍江省五常市),父親白富海,一生勤儉治家,以務農為業。母白太夫人胡氏,生前茹素念佛,數十年如一日。生宣化上人時,胡氏夢見阿彌陀佛大放光明。[1]

11歲時,宣化上人看到鄰居家的嬰兒突然死亡,於是對生死輪迴心生頓悟。[1]

12歲時,宣化上人聞知常仁大師的事跡,心生仰慕,決心效仿,因為人至孝,被人稱為「白孝子」。[1]

15歲時,宣化上人拜常智老和尚為師,學習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醫卜星相等,他一邊學習一邊參加慈善事業,同時還創建了義務學校。[1]

19歲時,宣化上人的母親逝世,結廬於母親墓旁,期間禮請三緣寺上常下智老和尚為剃度師,法名安慈,遂披緇守於母墓旁。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拜華嚴、禮淨懺、修禪定、習教觀、日一食、夜不臥,功夫日純,得鄉里人民之愛戴禮敬。一日打坐,見六祖慧能大師至茅棚,告訴他說:「將來你會到西方,所遇之人無量無邊,教化眾生如恆河沙,不可悉數,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徵象。」說完後,忽而不見。守孝期滿,他隱居於長白山支脈彌陀洞,潛心修行。後回三緣寺,任首座。

1946年,宣化上人前往參拜釋虛雲[1]

1947年,宣化上人在普陀山具足戒[1]

1948年,宣化上人去廣州曹溪南華寺,拜師於釋虛雲。虛雲法師傳授法脈給上人,賜法號「宣化」(上人出家時本名安慈,字度輪),成為溈仰宗第九代傳人、摩訶迦葉初祖傳承的第四十五代。[1]

1949年到1961年,宣化上人在香港泰國緬甸等地弘揚佛法[1]。闡揚禪、教、律、密、淨五宗並重,打破門戶之見。並重建古剎、印經造像,成立西樂園寺、慈興禪寺、佛教講堂。

1959年,宣化上人派弟子在美國成立了中美佛教總會,後改為法界佛教總會[2]

1953年,宣化上人在香港。

1962年,宣化上人來美國弘法,後成立四大道場。在三藩市有金山禪寺,在洛杉磯有金輪寺,在萬佛聖城有如來寺,在西雅圖有菩提達摩中心。為培養弘法的人才,特在萬佛聖城設立法界大學、培德中學、育良小學。為使佛經流通於全世界,故在萬佛聖城成立國際譯經學院。

1995年,宣化上人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圓寂[1]

重要事跡

[編輯]

虛雲授記

[編輯]

宣化法師師承民國高僧釋虛雲大和尚。宣化上人於1947年在普陀山具足戒,次年回上海,取道杭州,南下廣東南華寺,參禮虛雲老和尚。

據傳說,虛雲老和尚看到宣化上人時笑着說「如是,如是」,被看作是虛雲法師授記宣化上人開悟或是聖人再來。後來,虛雲法師就將禪宗溈仰宗的法脈傳予宣化上人,賜名「宣化」,宣化上人成為釋迦牟尼佛傳承的第四十六代、禪宗溈仰宗的第九代傳人。宣化上人成為虛雲老和尚的十大弟子之一(觀本法師,靈源和尚,本煥和尚,佛源和尚, 聖一和尚,宣化和尚,傳印和尚,一誠和尚, 淨慧法師,具行禪師)[3]

萬佛聖城

[編輯]
萬佛聖城:宣化上人建造的國際佛教寺院和佛學中心

宣化上人出家時發下三大願:一、在佛教里辦教育,二、翻譯經典,三、在美國建立佛教基礎。

宣化上人赴美之後,在美國弘法,並創建了北美佛教總會。於1974年,上人組織買下三藩市北邊約110英里門多西諾縣塔爾梅奇內一處廢棄的療養院(由於大乾旱缺水)及周邊土地,占地四百八十八英畝 。上人買下它後,找到充足水源,將其改造為萬佛城,城中設立育良小學培德中學法界佛教大學、寺院、素齋餐館等,並將北美佛教總會改名為法界佛教總會,其基地落地於此。

萬佛聖城經過經營,成為美國漢傳佛教的中心。同時,萬佛城中提倡法法平等,禪、淨、密、律、教五宗均有修持傳揚。宣化苦行苦修的風格深深影響了萬佛聖城。他曾批評中國的漢傳佛教已經病入膏肓,只能通過在美國建立樞紐弘揚漢傳佛教。宣化身體力行精勤持戒、夜不倒單、袈裟不離身、時時念佛,並培養出美國高足恆實法師,對在美傳揚漢傳佛教具有無量的貢獻。

成立譯經學院

[編輯]

宣化上人發願將三藏十二部皆譯成西方文字語言,流通全世界。故於一九七三年,在三藩市華盛頓街成立國際譯經學院,將佛教經論與他個人所講的語錄譯成英文及其他語言。該院於一九七七年,合併於法界佛教大學內,成為譯經學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現已有百餘種經譯為外文。佛經譯為英文是最多的。另有西班牙文、越南文等譯本,預計將全部《大藏經》譯成各國文字。 [4]其中一著名英譯經典翻譯自《大佛頂首楞嚴經》,英譯出版,名為「The Shurangama Sutra" , Vol.1-8, by 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 Staff (Author), Hsuan Hua (Translator)[5]

示寂

[編輯]

上人在1995年6月7日圓寂。[6]圓寂後, 上人法體在萬佛聖城荼毗,連續焚燒十小時後得各色舍利四千多顆。

思想

[編輯]

廣建道場,延攬人才
  為實現三大願,上人希望所有道場皆堅守: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
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及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亦遵守上人之規定:日中一食、衣不離體。日日講經說法,轉大法輪,普度一切眾生。

  時值末法,世風險惡,本著法界佛教總會之宗旨,萬佛聖城設立全面性的佛學研究,及修行中心,為國際性之道場,門戶開放,無年齡、宗教、種族、國籍等分別。凡一切願致力於追求真理,利益人類,為社會、國家謀幸福之人士,皆歡迎至此,齊心努力研究,踏實修持學習,大家共同為拯救世界而努力。[7]

上人非常重視道德教育。有一次,上人曾經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文教處發表一篇有關教育方面演講。上人說,我們要救世界,要救教育,要從中國文化中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來救人的本性、救人的靈魂、救人的生命、救世界的教育。上人也說,要救整個世界、國家,就是要靠中華固有文化。所以中國人不要太吝嗇,應該自己弘揚起來,再去幫助其它民族,整個世界才會好。事實上,敢講「以中國文化來救世界」的人不多。。[8]

評價

[編輯]
  • 聖嚴法師曾經評價説宣化法師是「世界級的高僧」、「有意無意表現神異」、「特立獨行的頭陀風格」、「異於常人的行儀標準」[6]
  • 聖嚴法師曾經提到宣化法師風格迥異,對戒律守持的要求幾近嚴苛,故此部分法師與他不甚往來[6]
  • 宣化法師早年遍學中國傳統文化。宣化法師性格豪放,講法時偶有常人認為不合理之處[9],對在末法時代示現神通也不排斥,因此有時不被部分佛教徒所理解,致使對他的評價也時見異論。
  • 如歷代高僧一樣翻譯佛教,廣傳佛法,特別是把佛法傳入他方國土(唐玄奘鑒真和尚等)。宣化上人被認為是在漢傳佛法傳入西方國家的方面上作出極大貢獻的法師。

爭議

[編輯]

引述偽史學書籍《廣弘明集》

[編輯]

宣化上人曾於一九七四年在美國加州三藩市 金山聖寺講解漢傳佛教典籍《佛説四十二章經》時提及漢明帝統治時期兩教鬥法一事[10],但此事被一些宗教史學家認為是古時的一些佛敎徒杜撰出來的故事並被後世的漢傳佛教僧伽記載於《廣弘明集》等一些書籍上[11]。然而,一些佛教徒聲稱佛教講求戒律,不妄語是最基本五戒中一條,故此古時佛教高僧,不太可能為弘法一事而説出妄語,佛教初來中華傳法,有阻力是肯定的,但事實是當時皇帝等人大力支持,促使佛教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12]。可是另一方面,道教也宣稱其重視誠信等美德,故按照同樣的理則,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曾經發生,道教徒也不太可能會試圖掩蓋真相等等。此外,這個説法被認為有選擇性地無視某些證據,而且忽視了所謂的「神聖欺騙」背後的心態。在古時許多宗教之間的鬥爭中,常會出現使用偽造教典等手段來試圖貶損對方這種情況,舉例來説,有學者聲稱佛教徒及道教徒在佛教最初傳入中華時都曾利用老子化胡説來試圖加強自身的勢力[13][14]

疑似宣揚離蘊我論

[編輯]

宣化上人在講解《佛説四十二章經》時曾經提及靈魂靈性這些概念,他宣稱人的靈神如果已經升上天庭,便被稱為靈魂及靈性,如果做,便被稱為中陰身[15],但佛教傳統上因認可無我論一事而否定靈魂及靈性的存在性[16],而且認為作為輪迴的主體的不是靈魂[17],其也認為就算是神識,也不是能夠永遠保持同一性識神,根據《中阿含經》的相關記載,釋尊本人曾經否認神識在輪迴中是始終如一的[18]。早期佛教認為香陰是會入胎的命暖[19],部派佛教教內的赤銅鍱部認為靈神是有分識[20],大乘佛教教內的瑜伽行唯識派則認為靈神是第八識[21],並且認為普羅在投胎之前,其中陰身會遊蕩於世上,而且根據各部教典上的內容,中陰的壽命是有盡頭的,它在一段時間過去之後便會消失,中有身所代表的中蘊本身也不是一直存在的,中陰是在普羅去世之後才會化生的,故此中蘊不是常住不變的離藴我[2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宣化上人简介. [2010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中文(中國大陸)). 
  2. ^ 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www.drbachinese.org. [2024-09-27]. 
  3. ^ 虚云老和尚十大弟子 — 大菩文化. www.pusa123.com. [2024-09-27] (英語). 
  4. ^ 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集 妙觉山万佛圣城. www.drbachinese.org. [2024-09-21]. 
  5. ^ the Venerable Master. The Shurangama Sutra with Commentary.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6. ^ 6.0 6.1 6.2 聖嚴法師,《法鼓全集·宣化上人圓寂了》
  7. ^ 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站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www.drbachinese.org. [202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8. ^ 宣化上人. https://baike.baidu.com.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
  9. ^ 宣化上人在楞严经讲解里提到过释迦牟尼佛是红阳佛,弥勒佛是白阳佛?, 知乎問答, 2017-06-04 [2018-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10. ^ 䆁宣化.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般若文海繁體站. [1974年首次發表]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 (中文). 漢朝時,佛法就傳到中國了,這是佛教在中國最初的一個開始。可是當時中國盛行的是道教,佛教傳到中國,道教有一些道士就生了妒忌心,對皇帝說:『佛教是假的,是外國的宗教,不是中國的,所以不應該令它在中國流傳,要把佛教趕出去!若不把佛教趕出去,就要來比較一下。』怎麼樣比較呢?『把佛所說的經典和道教所說的經典放在一起,用火燒。誰的經典若燒了,誰就是假的;誰的經典若燒不了,就是真的。』當時道教有一個道士叫褚善信,他是道教的首領,帶著五百個道士把道教的經典、靈文都放在一起,就祈禱太上老君說:『道德天尊哪! 您一定要顯大靈感,令我們道教的經不要燒了,讓佛教的經燒了。』當時的道士很多有神通的——有能騰雲駕霧的,有能飛天遁地的,有能隱形的。隱形就是你這麼看著,他在前面這兒,忽然間就沒有了!這麼樣有本事的道士都有。他能藉著遁法——奇門遁甲就逃跑了,藉著道教這種的符啊、咒啊,就有很大的神通。可是這時候用火一燒,怎麼樣呢?佛教的經典都沒有燒著,都放光!佛的舍利也放五色的光,經典也放光到空中,好像太陽照耀世間似的。而道教的經典呢,一燒就燒著,都被火燒沒有了。能騰雲駕霧的,也不能騰雲了,也不能有神通了;能飛天的,也不能飛天了;遁地的,也不能遁地了;能隱形的,也不能隱形了。他們的符咒也都不靈了,沒有功效了。這時候,道教的經典都被燒了,褚善信和費正清這些道士當場都氣死了,他們這些徒弟也當場把頭髮都剃去,有二、三百人都做了和尚。所以這是最初佛教和道教鬥法,把道教鬥失敗了。之後迦葉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尊者就踴身虛空,現十八變,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在虛空裏走路;在虛空裏躺著睡覺,在那兒現種種的神變。當時這一班人,連皇帝也都一起信了佛教,所以這一部經是很重要的。最初佛經傳到中國,就是這一部經,所以今天和大家共同來研究這一部經典。 
  11. ^ 李養正. 玄都之王 , 編. 漢明帝時無佛道角力事.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佛道交涉史論要. 2015-09-18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1) (中文). 
  12. ^ 汉明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4-08-09 (中文(新加坡)). 
  13. ^ 李亞飛.夷夏之辨與漢魏晉南北朝佛道論爭——「老子化胡說」的緣起、演變及影響[J].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2017
  14. ^ 劉玲娣. 从“老子化胡说”看汉魏六朝佛教徒的老子观 (PDF).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8, 61 (1): 32-37 –透過武漢大學. 《列仙傳》說老子乘青牛、入大秦、過西關,其宗旨本為神化老子的行蹤;襄楷說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不過是把浮屠和黃老都看作類似於道家的「清虛」之道。因為當時佛教初入中土,人們對佛教的認識尚淺,即使有人說老子入夷狄化為浮屠,其目的也並非如後來那樣,是為了和佛教一爭高低。這時的佛教,尚處於依附中土文化的階段,為了達到讓佛教儘快被大眾接受的目的,佛教徒對老子化胡說不僅不曾予以反駁,反而心照不宣地利用民眾對佛教的粗淺認識,甚至有意附和,借用道家的自然無為、清心寡欲來解釋佛教的教理教義,也已是學界共識。基於這種現實,有學者推測,化胡之說可能最先是由佛教徒有意編造的,目的是將佛教和中國文化聯繫起來,緩解人們對佛教的排斥情緒,便於佛教的傳播,化胡說起初可能並非是道教用來對付佛教的一種策略。由於這種說法對成長中的道教和佛教都有十分明顯的益處,所以會受到道教階層和最初的佛教教團領袖的雙重歡迎。道教可以從中吸收佛教的實踐和制度,佛教則因為中土之人把佛教當成是 「道教的外國分支」,並因此受到歡迎而感到欣慰[8](第495頁)。當然這不過是一種邏輯推理,並無確切的史料支撐。在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化胡說到底是哪方面編造的情況下,所有的結論都不過是一種推測。司馬遷和襄楷在敘述中都使用了「或曰」一詞,這說明圍繞老子的傳說沒有明確的來歷。事實上,無論化胡說是誰構造的,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化胡說和化胡經對雙方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由於佛、道雙方都能在這個說法中發現對自己有利的因素,化胡說遂流行開來。只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佛、道關係的變化,化胡說在佛、道內部的發展呈現出不盡一致的趨勢。尤其是道教徒王浮構造《老子化胡經》之後,雙方的矛盾迅速上升,這是佛教徒始料不及的。 
  15. ^ 䆁宣化. 第一章 出家證果. 般若文海繁體站.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1974年首次發表]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 (中文). 『壽終靈神』: 阿那含壽命終了的時候,他的靈性,就是他那個中陰身,這個靈神做鬼時就叫中陰身,若是屬陽就叫靈神,這個也就是靈魂,也就是那個靈性。 
  16. ^ 張元隆. 佛教觀點談靈魂 (PDF). 佛學數位圖書館. 〈慧炬雜誌〉. [2010年首次出版] [2023-04-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01) –透過國立臺灣大學. 
  17. ^ 財團法人印順文教基金會. 「識」≠ 靈魂主體.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2020-04-08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2) (中文). 
  18. ^ 中部38經. 莊春江工作站. 2024-04-21 [202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22) (中文). 
  19. ^ Bhikkhu, Thanissaro. Mahatanhasankhaya Sutta: The Greater Craving-Destruction Discourse. Access to Insight. 2013-11-30 [2024-08-27] (英語). 
  20. ^ 水野弘元《心識論與唯識說的發展》:「關於有分識,巴利論藏最後的《發趣論》(Paṭṭhāna, i, p. 163ff.)各處皆有提到,在此以前的六論則完全沒有出現此名稱,其實初期論書以來所說的八十九心中,作為三界諸有情的基礎心的十九心,即是作為有分識而存續。關於這點,在論藏的註釋書或綱要書等中,有詳細的說明,但是,在此只想從其潛在識的立場簡單做介紹。巴利的有分識,即是作為過去善不善行為結果的異熟識,由前世一切行為的結果,而規定有情的下一生,決定其投生的命運。也就是,有情在結束前生時,依據前生的善惡業,投生到其對應的世界,前生的最後死心cuti-citta,以及接續往下一生的結生心paṭisandhi-citta,都是前生善惡業的果報、異熟。而投生到下一生的最初剎那之結生心,是此有情一生的基礎心,此基礎心稱為「有分識」。」
  21.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云何名為勝義道理建立差別。謂略有二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轉識。阿賴耶識是所依,轉識是能依,此復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譬如水浪依止暴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鏡。」 唐朝玄奘無著攝大乘論》:「又若略說阿賴耶識,用異熟識一切種子為其自性,能攝三界一切自體、一切趣等。……復次其餘轉識,普於一切自體、諸趣,應知說名能受用者,如《中邊分別論》中說,伽他曰:『一則名緣識。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分別推心法。』如是二識更互為緣,如《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說,伽他曰:『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 玄奘世親攝大乘論釋》:「阿賴耶識與一切法,於一切時互為因果,展轉相生。若於此時阿賴耶識為諸法因,即於爾時諸法為果。若於此時阿賴耶識為諸法果,即於爾時諸法為因。」 隋朝達磨笈多世親攝大乘論釋論》:「論曰。此二種識亦更互為緣,如《阿毘達磨修多羅》偈說:『諸法依識住。識依法亦爾。各各互為因。亦恆互為果。』釋曰。各各互為因者,阿梨耶識,於一切時,為諸法生因。亦恆互為果者,若阿梨耶識為因,則諸法為果;諸法為因,則阿梨耶識為果。」 無性攝大乘論無性釋》:「此中為顯阿賴耶識與諸轉識更互為緣,引阿笈摩令其堅固故,說諸法於識藏等。又如《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中說。……」《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作二緣性:一為彼種子故,二為彼所依故。為種子者,謂所有善不善無記轉識轉時,一切皆用阿賴耶識為種子故。為所依者,謂由阿賴耶識執受色根,五種識身依之而轉,非無執受。又由有阿賴耶識故,得有末那,由此末那為依止故,意識得轉。譬如依止眼等五根,五識身轉,非無五根,意識亦爾,非無意根。復次諸轉識與阿賴耶識作二緣性:一於現法中,能長養彼種子故;二於後法中,為彼得生,攝殖彼種子故。於現法中長養彼種子者,謂如依止阿賴耶識,善、不善、無記轉識轉時,如是如是於一依止,同生同滅,薰習阿賴耶識,由此因緣,後後轉識善、不善、無記性轉,更增長轉,更熾盛轉,更明了而轉。於後法中,為彼得生,攝殖彼種子者,謂彼薰習種類,能引攝當來異熟無記阿賴耶識。如是為彼種子故,為彼所依故,長養種子故,攝殖種子故,應知建立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互為緣性。」 北魏佛陀扇多無著攝大乘論》:「略說阿犁耶識。因事及果事報識一切種子性已。是故三界中攝一切身及一切道。……所有餘六轉順識。彼一切身道處受果報。」
  22. ^ serendipity. 上座部南傳佛教明確說: 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體.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2024-07-11 [2024-08-26] (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