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
成仿吾 成昌惁、成灝 | |
---|---|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 |
任期 1978年7月—1983年6月 | |
前任 | 吳玉章 |
繼任 | 郭影秋 |
山東大學校長 | |
任期 1958年8月—1974年1月 | |
前任 | 晁哲甫 |
繼任 | 吳富恆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字 | 仿吾 |
別名 | 石厚生、芳塢、澄實 |
出生 | 1897年8月24日 大清湖南省新化縣知方團(今琅塘鎮)澧溪村 |
逝世 | 1984年5月1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86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張琳(1938年結婚) |
兒女 | 成其瑾、成其謙、成其朴 |
父母 | 祖父成明郁 父親成達陶 母親戴月桃 |
學歷 | 大學 |
母校 | 東京帝國大學 |
宗教信仰 | 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1984年5月17日),原名昌惁,又名成灝,字仿吾,以字行,筆名石厚生、芳塢、澄實等,男,湖南新化人,中國教育家、革命者、作家,創造社主要成員之一。
成仿吾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參與文學創作活動,是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回國後,曾任黃埔軍校兵器處代理處長。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先後擔任陝北公學校長、華北聯合大學校長、華北大學副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校長,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山東大學校長等職務。
生平
[編輯]早期活動
[編輯]成仿吾祖父成明郁為清末光緒年間進士,曾擔任武強縣和行唐縣知縣。[1]早年父母雙亡,十歲時在西門書屋住校讀書。1909年,考入設在新化縣城的高等小學堂。1910年,隨哥哥成劭吾同往日本留學[2]。1914年在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學習期間,接觸西方文學,並讀了歌德、席勒和海涅的許多作品。1917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學習,期間學習了法語。1918年5月,參加反對北洋政府和日本簽訂「中日軍事協定」的學生活動。留日期間,先後結識郭沫若、郁達夫等人,逐漸對文學發生興趣[3]。1920年初,成仿吾創作了處女作《一個流浪人的新年》。1921年6月,郭沫若、郁達夫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成立創造社,先後編輯《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及《洪水》等文學刊物,積極倡導新文學運動[4]。作為創造社的代表人物,成仿吾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強調文學必須忠實地表現作者自己「內心的要求」,講求文學的「全」與「美」,推崇文學創作的「直覺」與「靈感」,比較重視文學的美感作用。同時又注重表現文學表現「時代的使命」,對舊社會「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5]。
1921年4月成仿吾回國後,先到上海,旋轉赴長沙。初在楚怡工業學校任教,繼又兼長沙兵工廠技正(總工程師)。1923年11月,在《創造周報》發表《國學運動之我見》,批評了社會上盲目研究國學的風氣,斥責整理國故是倒行逆施的狂妄,認為這是「遺害更加百倍的清談」[6]。1925年,參加中國國民黨,赴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任理學院物理力學主任教授,兼黃埔軍校教官。1926年3月,經上海到廣州,繼續擔任中山大學教授,併兼任黃埔軍校兵器科技正,後又任黃埔軍校兵器處代理處長[3]。
1927年7月,成仿吾受黃埔軍校教育長兼代校長方鼎英之託,攜帶五萬日元巨款到日本為軍校購買器材。到達上海後,從潘漢年處知道中共組織經費困難,成仿吾便從這筆款項中拿出一萬餘日元,資助給中國共產黨作活動經費[3]。1928年2月,成仿吾在《創造月刊》上發表重要論文《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7],他認為文學革命和新文學運動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文學運動應該再進一步實現「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的轉變,為時代提出了同五四時代反封建主題不同的嶄新的反資本主義的主題[8][9]。5月,成仿吾離開上海赴歐洲;8月,在法國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移居柏林,並擔任德國共產黨中國語言支部宣傳委員[3]。
參加革命戰爭
[編輯]1931年秋,成仿吾自德國回到上海,參與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活動。11月初,被派到鄂豫皖蘇區工作,擔任鄂豫皖蘇區省委宣傳部長兼省蘇維埃文化委員會主席和紅安中心縣委書記[3]。1933年10月,鄂豫皖省委決定派成仿吾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成仿吾到達上海後,同魯迅取得聯繫,得知中共中央已經撤離上海。隨後,經上海中央局安排前往中央蘇區[10]。1934年1月,成仿吾到瑞金向周恩來匯報根據地局勢,並參加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被選為蘇維埃中央政府執行委員和中央政府教育委員[11]。會後,成仿吾留在中央宣傳部和中央黨校工作。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0月到陝北後,任中央黨校高級班教員、教務主任。1936年11月,中國文藝協會在保安縣成立,成仿吾任幹事[12]。
1937年11月,陝北公學成立,成仿吾任校長[13]。1938年,與毛澤東、周恩來、徐特立等共同倡議成立延安魯迅藝術學院。1938年8月,成仿吾與徐冰翻譯《共產黨宣言》。1939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將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合併,成立華北聯合大學,成仿吾擔任校長。7月,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和華北聯合大學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羅瑞卿任司令員和政委,成仿吾任副司令員兼任獨立旅(華北聯大)旅長和政委,向山西前線遷移[14]。10月,華北聯大到達河北靈壽縣陳莊。此後,成仿吾除任華北聯合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外,還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後改稱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委員、北方分局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晉察冀邊區文協委員、晉察冀邊區第一屆參議會議長等職[3]。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繼續負責華北聯大工作。1948年6月,華北聯大與晉冀魯豫的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吳玉章任校長,成仿吾和范文瀾任副校長。8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成仿吾為政府委員[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1949年12月,華北大學改組為中國人民大學,成仿吾任副校長。1953年,調任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5]。1958年8月,成仿吾擔任山東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兼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和文聯主席。成仿吾到任後,主持將學校由青島向濟南搬遷。1960年,在大躍進思潮的影響下,山東各高校都擴大招生,由於招生數字過大,新生的質量不能保證。因此,一些水平較差的學生也被招了進來,加之物質生活困難,因而正常的教學活動出現了許多問題。省教育領導部門又通知各校淘汰一部分學生,學校接此通知後,作為校長的成仿吾,不是機械地立即執行,而是給同學分班上課,加強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使學習吃力的學生能夠跟上班。學習太吃力的,可考慮留級。對於極少數實在跟不上班的,則再視不同情況個別處理。從而使一批學習吃力的學生渡過了難關[16]。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迫害,多次被抄家,被遊街示眾,關入牛棚,還打斷兩個肋骨,勞動改造數年。[17][18][1]1974年8月,成仿吾離開山東大學,到中央黨校專門從事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翻譯和校注工作。1978年7月,任復校後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黨委書記,他以極高的效率實現了當年復校當年招生[19]。1982年9月,出席中共十二大,當選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3年6月,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名譽校長。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病逝。他被官方評價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無產階級教育家、社會科學家」[20]。
主要著作
[編輯]- 《守歲》(小說)1929年,創造社
- 《使命》(評論)1927年,創造社
- 《流浪》(小說、詩合集)1927年,創造社
- 《仿吾文存》(論文)1928年,創造杜
- 《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論文集)與郭沫若合集,1928年,創造社
- 《文藝淪評》(論文集)與郁達夫合集,1928年,創造社
- 《新興文藝論集》(論文、遊記合集),1930年,創造社
- 《長征回憶錄》(回憶錄)1977年
- 《戰火中的大學》(回憶錄)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 《成仿吾文集》1985年,山東大學
- 《共產黨宣言》(理論)德國馬克思、恩格斯合著,與徐冰合譯,1938年,香港中國出版社
參考
[編輯]- ^ 1.0 1.1 王啟新; 張彩鳳. 成仿吾:“山东大学也要像泰山那样高大”. 山東大學新聞中心總編室. 《光明日報》. 2002-01-21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 ^ 李夫澤. 成仿吾评传.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 12–14. ISBN 978-7-5643-0112-5.
- ^ 3.0 3.1 3.2 3.3 3.4 3.5 3.6 王永均. 黄埔军校名将传.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7: 106–109. ISBN 978-7-205-08742-5.
- ^ 錢理群; 溫儒敏; 吳福輝.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17. ISBN 978-7-301-03670-9.
- ^ 成仿吾. 成仿吾文集. 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1985: 91.
- ^ 梁啓超等. 国学大师谈国学. 北京: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015: 15-17. ISBN 978-7-5150-1577-4.
- ^ 成仿吾.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創造月刊. 1928-02-01, 1 (9) [2018-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 ^ 曠新年. 1928:革命文学. 百年中國文學總系.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 57-58. ISBN 978-7-02-010846-6.
- ^ 孫康宜主編. 剑桥中国文学史 下卷 1375-1949.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 543. ISBN 978-7-108-04467-9.
- ^ 王樹增. 长征.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139. ISBN 978-7-02-005798-6.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告. 1934-02-03 [2015-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李向東; 王增如. 丁玲传 上.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15: 154. ISBN 978-7-5000-9545-3.
- ^ 李維漢. 回忆与研究.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3: 298. ISBN 978-7-5098-0588-6.
- ^ 《羅瑞卿傳》編寫組. 罗瑞卿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7: 71–75. ISBN 978-7-8009-2501-6.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1955年 [2015-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史若平編. 成仿吾研究资料.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130-0432-9.
- ^ 黃思源. 成仿吾:“妈妈校长”钢铁心. 中國教育網.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中心.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 ^ 付克義. 革命先辈成仿吾的“钉钉子精神”.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上海行政學院. 2018-11-02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 ^ 劉煉. 成仿吾:一个参加过长征的大学教授. 光明網. 2004-05-17 [2018-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1-04).
- ^ 《成仿吾傳》編寫組. 成仿吾传.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8: 1. ISBN 7-5035-0056-5.
教育職務 | ||
---|---|---|
新頭銜 | 華北聯合大學校長 1939年7月-1942年 |
繼任: 機構縮編 僅保留教育學院 教育學院院長李常青 |
陝北公學總校校長 1937年8月-1941年8月 |
機構撤銷 | |
前任: 張如心 |
東北師範大學校長 1952年10月-1958年8月 |
繼任: 丁浩川 |
前任: 晁哲甫 |
山東大學校長 1958年-1974年 |
繼任: 吳富恆 |
前任: 吳玉章 |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1978年7月-1983年6月 |
繼任: 袁寶華 |
文化職務 | ||
前任: 王統照 |
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 1959年7月-1978年7月 |
繼任: 王眾音 |
榮銜 | ||
新頭銜 | 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會長 1982年6月-1986年4月 |
繼任: 嚴濟慈、巴金、伍修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