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戒
| ||||
---|---|---|---|---|
出生 | 740年? | |||
圆寂 | 795年? | |||
国籍 | 天竺 | |||
宗派 | 中观派 | |||
驻锡于 | 那烂陀寺、桑耶寺 | |||
师承 | 寂护 | |||
著作 | 《摄真性难处释》、《中观光明》、《中观庄严论精释》、《正理一滴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修次三篇》等 |
印度那烂陀寺时代 的佛教哲学 |
---|
莲花戒[1](梵文:Kamalaśīla;藏语:ཀ་མ་ལ་ཤཱི་ལ།,威利转写:ka ma la shi' la,约740年-795年)论师,或音译为噶玛拉希拉,古印度佛教僧侣。他是寂护大师之徒,对藏传佛教前弘期教义的奠基有重大贡献。
生平
[编辑]寂护大师二次入藏时,莲花戒跟随其入藏。藏人相传,在旅途中,莲花戒大师曾经施展神通,降伏了十二丹玛女神和念青唐古拉山神。随后他返回那烂陀寺继续修行。
公元762年,寂护大师过世后,藏地因为汉地禅宗僧侣摩诃衍和尚传入顿悟成佛的学说,引起教义争论。藏王赤松德赞派人至印度,敦请莲花戒大师入藏,在桑耶寺召开辩经大会,史称“拉萨法诤”。双方辩论的结果,由莲花戒大师获胜,藏王于是禁止摩诃衍一门继续在西藏讲授汉传佛教,将他们驱逐出藏。从此藏传佛教以寂护大师与莲花戒的见解为主流。
在拉萨法诤之后,莲花戒大师的行踪,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得很清楚。据藏地传说,莲花戒大师受到摩诃衍派的信徒袭击,受伤而死。另一个传说则指出,莲花戒大师后来又返回印度,继续修行。
思想、著作及影响
[编辑]莲花戒大师受到寂护大师的影响,属于随瑜伽行中观派,揉合了中观自续派与瑜伽行唯识学派的观点,认为在心外无境,与其师祖清辨大师的立场有所不同。他曾经为寂护大师《摄真性颂》作《摄真性难处释》,注解《中观庄严论》作《中观光明》、《中观庄严论精释》。其中,《中观光明》一书,与智藏大师的《二谛分别论》,寂护论师的《中观庄严论》合称为中观自续派三大杰作之一。他也曾经为法称论师的《正理一滴》作《正理一滴注》,是藏传佛教因明学的入门必读经典之一。
他曾经为许多佛经作注解,著名的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他也曾为《稻秆经》作了注疏。
受到藏王的请托,莲花戒大师又作了三篇著作,作为佛教的入门指引,合称《修次三篇》,简介了修行者如何由发菩提心开始,次第修行直至解脱成佛的方法,这是藏传佛教修行道次第论的开端。其中《修次初篇》,宋施护汉译为《广释菩提心论》。
参考
[编辑]- ^ 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综述. 2018-12-24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