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方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頁提出或讨论维基百科政策、方针,请参看方針與指引方针列表
繁简处理的议题请前往字词转换讨论页
条目应当如何编辑才符合中立性原則寻求社群共识,请前往条目探讨留言。
請注重礼仪、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识问答提出,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集中討論重定向 關注度指引改名事宜 2 2 Ericliu1912 2023-05-31 12:34
2 连接号一字线的符号选择 108 21 Lt2818 2023-06-02 00:32
3 提议废除快速删除准则的G13翻译拙劣,或使用别的方针替代 65 22 月都 2023-05-28 08:12
4 提議修改可供查證方針 20 6 月都 2023-05-28 08:12
5 關於理解法律威脅的內容 15 6 LuciferianThomas 2023-05-28 09:44
6 修改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一章,排除台湾 38 11 Heartingvia 2023-06-02 06:23
7 关于条目的评级问题 17 8 Djhuty 2023-05-27 21:55
8 再修封鎖及禁制方針 14 4 Kriz Ju 2023-05-31 00:35
9 《关闭存废讨论指引》修正案 1 1 Jimmy-bot 2023-06-03 00:14
10 建议修订可靠来源/布告板/评级指引#第一级的相关标准 40 12 Dewadipper 2023-06-03 06:20
11 請求補充WP:ITNR的羽毛球比賽項目 12 6 Cmsth11126a02 2023-05-30 20:22
12 WP:OWNTALK預期可產生的漏洞 37 7 Djhuty 2023-05-25 11:06
13 重修編輯戰方針 7 3 LuciferianThomas 2023-05-28 09:37
14 重修IP封鎖豁免方針、提升開放代理相關規範為方針 15 5 LuciferianThomas 2023-06-03 11:32
15 應否統一1997後【香港政府】之稱? 9 6 Nostalgiacn 2023-05-28 15:08
16 優良條目標準 15 10 BlackShadowG 2023-06-03 16:27
17 是否有必要参照英维修改或按中维实际情况修改维基百科:独立第三方来源?(我不提德维因为德维没有这页面) 41 5 魔琴 2023-06-02 09:15
18 关于 Special:AbuseFilter/349 所限制的“僅限調查助理及管理員標記封鎖狀態” 7 5 LuciferianThomas 2023-06-03 11:38
19 关于方针“维基百科不是什么”内文的微小的词语逻辑修正建议 2 2 魔琴 2023-06-02 02:04
20 修訂快速刪除方針G12 1 1 林天蓬 2023-06-03 09:37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關注度指引改名事宜[编辑]

為整合有關主題的討論,本討論已移動至Wikipedia:集中討論/關注度指引改名事宜 § 第一階段討論區進行集中討論請至有關頁面發表意見。
執行人:西 2023年1月20日 (五) 08:10 (UTC)回复[回复]
討論以無共識作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31日 (三) 04:34 (UTC)回复[回复]

连接号一字线的符号选择[编辑]

提议:当前MOS:连接号一字线的符号选择"U+FF0D FULLWIDTH HYPHEN-MINUS"不是通行的做法。改用 U+2014 EM DASH 是更好的选择。

之前已经有多次讨论,大部分编辑表示支持,但都没有继续推进:

总结起来:

  1. U+FF0D FULLWIDTH HYPHEN-MINUS是短横线 U+002D - HYPHEN-MINUS的全形版本,二者应该表达相同的含义,不应重复使用。既然短横线已经选择了 U+002D - ,一字线就应该选用其他字符。
  2. 使用 em dash 对字体渲染有更好的支持。
  3. 使用 em dash 作为连接号是中文印刷品中的主流选择。
  4. 全角连字符U+FF0D 从未被广泛使用过。(除了中文维基百科)
  5. 多数中文字体对全角连字符的支持并不理想。
  6. 一字线应当恰好占据一个字符(即一个 em 长度)。
  7. 一字线应当恰好是破折号的一半。

因此建议推荐使用 U+2014 EM DASH 作为一字线的符号,不再把 U+FF0D FULLWIDTH HYPHEN-MINUS 作为推荐的符号,但也并不将其列为错误用法

現行條文

连接号是用作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可分为:短横线“-”(U+002D)和一字线”(U+FF0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中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但在维基百科中不建议采用浪纹线。如果输入一字线不方便,可用{{一字线}}({{连接号}})。

  • 连1:短横线用在:
  1. 化合物名称,如:β-巯基乙醇、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
  2. 连接号码,如:ISBN 978-0-12-155089-9
  3. 表示年月日,如:2012-12-21
  4. 连接复合名词,如:南極-艾托肯盆地、比尔-朗伯定律
  5. 产品的名称和型号,如:IA-64处理器
  6.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如: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 连2:一字线可用在:
1. 相关项目的起止。
  • 正确:法兰克福巴黎
  • 错误:法兰克福——巴黎、法兰克福巴黎法兰克福-巴黎
2. 数值范围。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可省略前一数值的单位或附加符号,如:10002000年、15千克
提議條文

连接号是用作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可分为:短横线“-”(U+002D)和一字线”(U+2014,即破折号的一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中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但在维基百科中不建议采用浪纹线。如果输入一字线不方便,可用{{一字线}}({{连接号}})。

  • 连1:短横线用在:
  1. 化合物名称,如:β-巯基乙醇、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
  2. 连接号码,如:ISBN 978-0-12-155089-9
  3. 表示年月日,如:2012-12-21
  4. 连接复合名词,如:南極-艾托肯盆地、比尔-朗伯定律
  5. 产品的名称和型号,如:IA-64处理器
  6.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如: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 连2:一字线可用在:
1. 相关项目的起止。
  • 正确:法兰克福巴黎
  • 错误:法兰克福——巴黎、法兰克福-巴黎
2. 数值范围。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可省略前一数值的单位或附加符号,如:10002000年、15千克

--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2月8日 (三) 20:15 (UTC)回复[回复]

  1. 不认同字符选择与表达含义间存在关联
  2. 在默认及常见字体中未见明显证据
  3. 部分承认(即便在正规印刷品中,002d也有一定使用,虽然可能是误用)
  4. 承认
  5. 在默认及常见字体中未见明显证据
  6. 在微软雅黑中2014略长于em,反之ff0d未见问题
  7. 未见可靠出处
综上反对提案。--。->>Vocal&Guitar->>留言 2023年2月9日 (四) 02:54 (UTC)回复[回复]
  • 不认同您对 (1) 的意见,Unicode符号本身是具有语义的,形似而不同义的字符都会进行分离,不应混用。en:hyphenen:dash的用法是不同的;
  • 连接号用U+2014是有权威出处的,如台教标在线网页《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大陆的GB/T 15834-2011虽然公开的是扫描件,不能确定码位,但也明显更像U+2014而不是U+ff0d
--DvXg 📬 2023年2月9日 (四) 06:55 (UTC)回复[回复]
关于(1)我想不应该有疑问。正如David Xuang所说,Unicode对于每一个字符都有明确的定义。U+FF0D U+002D - 的全形版本(您可以参考全形和半形了解更多),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符号的不同字符表示,在中文里同时混用是不恰当的。就如同我们不应该在中文里同时使用半形“/”和全形“/”是一个道理。
U+FF0D“-”在 macOS Chrome 下有衬线字体中的显示
关于(2)可以请您参考右侧的截图,U+FF0D 在 macOS Chrome 浏览器中的显示效果。在正文中的是无衬线字体,在标题中的是有衬线字体,二者差异很大,标题中有衬线的字体显示效果非常不理想。
关于(6),我指一个字符宽即一个em 单位,参见Em (字体排印学)
关于(7)我想多做一点解释。在英文中 en dash 和 em dash 的关系就类似于中文里的连接号与破折号之间的关系一样。传统上 en dash 的长度就是 em dash 的一半。类似的,中文里破折号既然已经广泛接受用两个em dash “——”表示,那么连接号用一个 em dash 才是符合惯例的。
--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2月9日 (四) 18:37 (UTC)回复[回复]
1. 我关心的是中维常年使用ff0d,现状是否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产生了歧义?字符的定义在这里并没有特别强调的必要。即便如法兰克福—巴黎变为法兰克福-巴黎也不会产生另一种意义。
2. 我注意到这张截图是2018年,不清楚目前是否仍然有效,我持有的设备(Windows,Android,Ubuntu)上没有发现类似问题。我希望您能多举例以证实“多数中文字体支持不理想”的主张。
6. 建议实测。
7. 您个人的意见我无法评论。另我认同国标推中使用2014,但不认同维基百科需要调整。--。->>Vocal&Guitar->>留言 2023年2月10日 (五) 03:54 (UTC)回复[回复]
可否将您的意见理解为"将错就错"?再比如,我在这行句子中,全部错误地使用了半形标点.但这其实丝毫不影响您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对吗?
常年使用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本人实际上是推动将MOS:標點符號升格为指引的发起者之一,当时连接号码位选择并没有经过讨论,该错误一直遗留至今。中文维基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需要标准化的需要。方便编辑输入和方便读者阅读、检索是必要的现实需求。甚至有一些读者会将维基百科的格式奉为标准,因此我们有义务提供准确的信息。再者我也提到,新指引只是不再把 U+FF0D 作为推荐的符号,不妨碍兼容已有的使用。
截图中的问题仍然存在。之前提到 U+FF0D 从未被广泛使用过,因此有部分中文字体对 U+FF0D 做了专门的字形设计而另一些没有,使得其在实际的主流字体中没有一致的外观。和您提到微软雅黑的问题一样,这是一个字形(glyph)设计概念。这篇文章中有提到,旧版微软雅黑的标点是过时的且不符合国标这篇文章介绍了相关背景:“但绝大多数中文字体甚至一些西文字体对 U+2014“—”(Em Dash)的显示效果比西文标点 Em Dash 应有的宽度宽一些,基本符合一字线的形式要求。”
以上内容并非个人观点,我已提供了一些资料供您参考,这基本上是中文字体排版的共识。W3C中文支持文档明确写道:“《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中没有指定这三个符号的码位,但是基本上可以推断一字线是U+2014 EM DASH [—]”。--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2月10日 (五) 07:56 (UTC)回复[回复]
如果现在版本macos依然在em dash后面贸然加这么“长空格”的话,我不排除主动联系苹果官方解决该问题,话说这问题该怎么报告?--Liuxinyu970226留言) 2023年3月21日 (二) 04:22 (UTC)回复[回复]
( π )题外话:无论一字线用什么符号,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MOS:连接号指引应该用短横线,应移动到“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小林子冲留言) 2023年2月20日 (一) 20:17 (UTC)回复[回复]
我個人亦希望能夠規範連接號之使用。不過必須提醒,根據統計,目前本站至少有三千餘篇條目及其他三千餘個頁面之標題含有「-」(另有四千餘個重新導向,總計一萬出頭),更不用提內文了;因此,若要變更連接號標準,應考慮動用機器人進行移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2月10日 (五) 08:32 (UTC)回复[回复]
是的,所以我其实并不建议将原符号算作错误使用。较好的做法是将标准改正,确保新条目和新文章使用正确标准,并向后兼容,让社区自己逐渐修正。--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2月10日 (五) 17:30 (UTC)回复[回复]
我倒是建議進行一次集中批量移動,一勞永逸。——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2月11日 (六) 10:57 (UTC)回复[回复]
(+)支持提案。中文维基百科选用U+FF0D作为連接號是奇怪的事情,既不符合任何规范又不便于输入。--Lt2818留言) 2023年2月10日 (五) 14:06 (UTC)回复[回复]
囧rz……「一字线可以通过中文输入法输入破折号并删去一半得到」?我想說Windows10的倉頡輸入法並沒有這個功能。--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3年2月10日 (五) 14:22 (UTC)回复[回复]
倉頡輸入法「ZXAY」會得出一個 Em dash. 谢谢提醒,我已对修订条文做了改动。--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2月10日 (五) 17:44 (UTC)回复[回复]
原则上支持。但我的担心是,如果只是推荐使用U+2014,而不将U+FF0D视为错误,那会造成两者同时存在的混乱局面,还有可能导致一些编辑争议出现。但另一方面,如果要禁止U+FF0D,那修正目前条目中现有的大量U+FF0D感觉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当然可以用机器人处理,但也需要注意不应误伤,比如参考文献的标题如果原本用的就是U+FF0D的话我想不应该去修正?还有一些有关Unicode、字体排版等条目中也有确需使用U+FF0D的情况。--Stevenliuyi留言) 2023年2月11日 (六) 18:45 (UTC)回复[回复]
為了避免新舊共存引發混亂,我個人建議對現有頁面進行一次集中批量移動。至於正文,可能需要研發小工具專門更改連接號,加快速度。參考資料的話更是一團亂,可能有本來就用這符號的,也可能有後來被改的,沒有辦法用機器人處理,只能比照正文,並研發小工具加速更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2月12日 (日) 07:05 (UTC)回复[回复]
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是不适用于参考文献的哈。--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2月13日 (一) 01:25 (UTC)回复[回复]
(?)疑問:有没有办法追踪有人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汉字“一”(壹)代替连接号“—”(U+2014),有些系统中汉字“一”和连接号肉眼区分不出来。快捷输入的问题,个人的方法是不少输入法(包括PC、手机)会提供自定义短语,比如设置成“一字线”的拼音或者其他码表,快捷输入应该问题不大。--Kethyga留言) 2023年2月15日 (三) 11:17 (UTC)回复[回复]
在本人手机上U+FF0D的显示效果比PC网页上号。--Kethyga留言) 2023年3月2日 (四) 06:20 (UTC)回复[回复]
它之所以叫“一字线”是有原因的哈哈。甚至可以说这是U+FF0D“-”的另一个问题:它太短了,和短横线太像而太不像“一”字了。故意用相近字形的字符替换不是 em dash 所特有的问题,正如同我们没有办法故意检测有人故意用数字0去替换字母O一样。在很多软件里也有自动替换功能,比如在Word里输入“--”会被自动替换成em dash--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2月16日 (四) 05:56 (UTC)回复[回复]
[0-9a-zA-z]一[0-9a-zA-z]这种情况也许是可以加入过滤器的(应该不会有假阳性),就是涵盖的范围可能还不是很够。--DvXg 📬 2023年2月17日 (五) 11:45 (UTC)回复[回复]
(+)强烈支持。之前的讨论没有继续推进着实可惜,希望这次能一劳永逸解决中维连接号问题。--PexEric 💬|📝 2023年2月18日 (六) 08:48 (UTC)回复[回复]
(+)支持:使用全角的连字暨减号(“-”,U+FF0D)作为“一字线”或“连接号”的确不是常用的做法。Em Dash(“—”,U+2014)在简体中文下是破折号的一半,输入起来很方便。
在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一字线的符号([1]),看起来有点像Em Dash,而不是全角的连字暨减号(连字暨减号看起来更短)。不过这是一个PDF文档,难以确定到底用的是哪一种。
在台湾,连接号条目里说了“台湾教育部《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修订版使用em dash作连接号。”
综合上述各地情况,支持将格式手册的连接号改为Em Dash(“—”,U+2014)。——小林子冲留言) 2023年2月20日 (一) 20:06 (UTC)回复[回复]
(?)疑問:英维那边使用的连接号为 en dash(“–”,U+2013),而本地的 cite 系列引文模板自英维引进,其中用於连接页码的也是该符号,因此在站内有着大量用例。在本人的设备上看来,连字暨减号“-”(U+FF0D)太短,视觉效果很差,而 em dash“—”(U+2014)又显得过长了,超出了一个汉字的宽度。考虑到连接号最常使用的地方是在数字之间,故其长度如能与数字的宽度相仿理应看着最舒适。使用比汉字还宽的 em dash(U+2014)来连接数字,视觉效果似乎略显累赘。总之,这两个符号看上去都不如长度适中的 en dash(U+2013)美观,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效仿英维,以 en dash 作为首选连接号?这样一来既能确保美观,又能与引文页码中的连接号保持一致。虽然参考文献使用的符号不必与正文相同,但如能使整篇条目中的连接号整齐划一,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蕭漫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23:19 (UTC)回复[回复]
这里所有的讨论只针对内文和标题,不适用于文献引用。文献引用有另外单独的格式标准。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第一段最后一句也说明了这一情况。--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3月2日 (四) 03:26 (UTC)回复[回复]
en dash未在《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連接號中出现。em dash同时切合海峡两岸的规范,《重訂標點符號手冊》称为甲式連接號,GB/T 15834—2011称为一字线。--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2日 (日) 04:42 (UTC)回复[回复]
公示7日。--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2日 (日) 04:42 (UTC)回复[回复]
我取消了提案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中”字样的删除。提案人未解释删除原因,且【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的陈述不见得在标准外普遍适用。--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2日 (日) 05:14 (UTC)回复[回复]
針對目前「-」廣泛使用之情況,應該要有些許過渡規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12日 (日) 09:04 (UTC)回复[回复]
我觉得既然「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是否应该设立过滤器处理来者的问题。----Cat on Mars 2023年3月12日 (日) 12:02 (UTC)回复[回复]
過渡需要改模板(如Template:Bd)、移动页面(机器人或JavaScript可以完成)等,应该无需多数用户参与。设立过滤器我认为不必,易带来叨扰和沮丧感,弊大于利。用户习惯可以慢慢改。--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13:03 (UTC)回复[回复]
我建議在公示期間,一併整理需要進行之善後措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13日 (一) 14:00 (UTC)回复[回复]
我对一字线与破折号形式之间的关系说明做了微调。--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3月19日 (日) 08:40 (UTC)回复[回复]
  • 又是什麼鬼提案?顯然這個獨裁社群完全沒人考慮過比如Wikipedia:典范条目/列表Wikipedia:特色列表/列表Wikipedia:优良条目/列表運用在首頁的問題,然後就在公示了?講真的實在很不想說,但如果說了是不是跟沒說一樣硬是要強行通過?似乎仍舊沒有進步。都早用習慣了,如果通過,是要全部替換嗎?看著辦吧,如果此提案過了,以後只會更少人願意寫維基百科,因為連個編輯方式都在管東管西的,完全失去所謂的維基百科本質:「自由的百科全書」。--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3月12日 (日) 16:48 (UTC)回复[回复]
    首先我建议这位编辑 stop crying. 您这样将您不喜欢的提案怪罪于社群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本提案自提出已有一月有余,大部分编辑表示支持,对部分异议我也做出了解释和调整。且有关议题在过去几年已经多次做了充分讨论,过往的意见也多数表示支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哪里“独裁”?何来“强行通过”?您有反对意见可以提出,社群欢迎建设性讨论,但哭闹不会使您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错误的习惯也仍然是错误。--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4:53 (UTC)回复[回复]
    就別在那邊自欺欺人了吧。獨裁就是獨裁,還說沒有說服力?這個可悲的獨裁社群意思就是說現在要把全部強制換成U+2014嗎?到底是誰才沒邏輯啊?可悲獨裁社群,既然要通過提案就過啊,反正說了真的跟沒說一樣,只愛強行通過的獨裁社群。哪還需要公示?公示真的只是形式而已。也不會有人每天會願意為了這一槓吵,但是此種作法只會減少編輯者意願。啊本來維基百科就已經對新手很不友好了,再過這種鬼提案以後真的沒人要寫維基百科了。以後的新條目也會很難寫出來,因為都被前面的人寫完了,以前也講過很多次了。請問維基百科哪裡還稱得上是「別傷害新手」之說?而且維基百科還有多種條目是以比如「A國─B國關係」命名的,要不要全部條目名稱都改為「A國U+2014B國關係」?如果不要改,那就最好全部重定向處理。這提案當然是鬼提案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11:25 (UTC)回复[回复]
    Wikipedia:典范条目/列表等三个页面中的U+FF0D不是连接号用例,自然不受影响。(U+2500)与本提案没有关联。维基百科的自由体现在多个方面,但格式并非其一。--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13:03 (UTC)回复[回复]
    并非格式不能自由,而是既然我们已经在格式方面达成共识了,并且格式手册长期以来就有一致性的格式要求,那么大家应该遵守共识,维护共识,积极创造条件以更好维护原本的共识,共识才是约束的条件。----Cat on Mars 2023年3月13日 (一) 16:12 (UTC)回复[回复]
    那請問像是「{{lang-en}}」是要強迫用戶都改成使用「{{langU+2014en}}」才甘願嗎?這種鬼提案到底是誰想的也不動動腦筋,想當然只好(-)強烈反对啊。難道還要舉例嗎?獨裁的爛社群。--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3月18日 (六) 10:39 (UTC)回复[回复]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19日 (日) 05:22 (UTC)回复[回复]
    當否人的言論蠢到你懷疑是不是反串。你該不會認為「-{}-」和「<!---->」也要改吧?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3月19日 (日) 14:11 (UTC)回复[回复]
    獨裁社群果不其然硬是通過討論,而且已經明確指出問題了還只會裝傻。像這種公示7天只是意思意思走形式流程的獨裁社群,以後寫維基百科的人只會越來越少,因為這嚴重剝奪了編輯者的權益。--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3月19日 (日) 16:33 (UTC)回复[回复]
    ?这是问题?模板的-和连接号有关系?--在下荷花请多指教欢迎签到) 2023年3月20日 (一) 02:10 (UTC)回复[回复]
    你可能根本没有阅读提案和如上讨论。提案要把U+FF0D改用U+2014,U+2500与本提案毫无关系;提案说的是“一字线”,与短横线en dash也没有关系。你的疑问都有人答复,善后工作也正在展开,装傻好像只有你一人。--PexEric 💬|📝 2023年3月21日 (二) 00:02 (UTC)回复[回复]
格式手册已修改。--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9日 (日) 13:49 (UTC)回复[回复]
公告一下其他方针指引的相关修订:Special:Diff/76538378Special:Diff/76527276/76538520。--Lt2818留言) 2023年3月27日 (一) 13:03 (UTC)回复[回复]
以及Special:Diff/76562752--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3月29日 (三) 00:51 (UTC)回复[回复]

需要進行之善後措施[编辑]

Eric Liu君建议,在此整理需要進行之善後措施。我先列出移动页面的部分,用机器人或JavaScript完成比较适合。

U+FF0D作为连接号出现在大量标题中,这些需要移动到U+2014(em dash)的名称。移动应留重定向,以避免破坏内外链接。根据页面性质及行动方式的不同,我分了三个类别,下面的链接是用Quarry查询得到的页面列表:

移动完成后,模板内指向被移动页面的链接会被重定向,这是个小问题。

--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15:29 (UTC)回复[回复]

模板部分似乎亦單獨列出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14日 (二) 06:18 (UTC)回复[回复]
模板内U+FF0D内链--Lt2818留言) 2023年3月14日 (二) 13:33 (UTC)回复[回复]
Lt2818(我的意思是模板標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20日 (一) 01:30 (UTC)回复[回复]
上方“受影响项目页”链接中命名空间编号为10的就是模板。(似乎单独列出的必要性不大?)--Lt2818留言) 2023年3月20日 (一) 13:36 (UTC)回复[回复]
U+2500影响的页面也有40个,可一并处理。--PexEric 💬|📝 2023年3月19日 (日) 10:53 (UTC)回复[回复]
PexEric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符號?可以考慮一併列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20日 (一) 01:30 (UTC)回复[回复]
连接号#相關符号破折号#電腦應用已经列的很详细了,加上制表符里的U+2500,还有汉字“一”[開玩笑的]。--PexEric 💬|📝 2023年3月20日 (一) 14:31 (UTC)回复[回复]
(~)補充:还有连字号#字元編碼,以及U+2212的减号。看了一下,quarry:query/72451,只有几个重定向把减号当作连接号,处理紧迫性不高。--PexEric 💬|📝 2023年3月20日 (一) 14:46 (UTC)回复[回复]
发现其中有不少页面应该是用短横线的。建议不要用机器人全自动移动,而是在判断正确的符号后再行处理。
个人体会:中文中的连接号不一定和英文对应。英文同样是en dash,中文可以是短横线(比尔-朗伯定律,格式手册中的例子)或一字线(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表起止)。--Lt2818留言) 2023年3月20日 (一) 13:36 (UTC)回复[回复]
机器人可以只批量修正U+FF0D到U+2014(em dash),U+002D(en dash)本来就不用管;U+2500是制表符,用作页面名是错误用例。--PexEric 💬|📝 2023年3月20日 (一) 14:22 (UTC)回复[回复]
我的意思是,许多现有的U+FF0D标题应换用短横线“-”(U+002D),批量改为em dash“—”(U+2014)未必合宜。我昨天移动的丹寧-藤川彗星就是个例子。--Lt2818留言) 2023年3月20日 (一) 15:15 (UTC)回复[回复]
可以考慮匯入站內頁面,手動清查,由機器人更新剩餘清單;並可以考慮另設排程移動頁面,就是把頁面放到那裡去機器人就會幫忙移動之類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21日 (二) 10:22 (UTC)回复[回复]
另外,對於部分罕用或常遭誤用之連接號,甚至可以直接列出包含正文在內所有使用案例,以便社群協助修正。——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26日 (日) 16:58 (UTC)回复[回复]
應該儘快推動頁面移動,尤其在國際關係專題,連接號使用已經造成一些混亂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27日 (一) 08:29 (UTC)回复[回复]
目前我已經處理多數條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5日 (三) 13:53 (UTC)回复[回复]
(&)建議:本提案所涉及内容仅包含修改U+FF0D到U+2014,要避免过度延展、放大讨论范畴。若需要机器人批量修正,那么就专注于清理U+FF0D。具体争议案例或专题需要社区解决的,交给社区另立专案讨论,逐步修改。--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3月29日 (三) 00:31 (UTC)回复[回复]

(?)疑問 我發現列表中有許多0000-0000年的例子。我記得之前有許多條目名稱與內文都採用了與英文相同,表示數字範疇U+2013 EN DASH。若要統一處理的話,是否應該改成U+2013 而非U+2014 ?否則改過之後仍然不一致,不過是徒增混亂罷了。就算中文的部分要全部改U+2014 ,對於中英交雜的情況(例如2015-16克里夫蘭騎士賽季這個標題?)該如何處理? --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8日 (六) 10:33 (UTC)回复[回复]

這個標題似乎没有中英交雜的情况?年份可以视作中文吧。--Lt2818留言) 2023年4月9日 (日) 09:02 (UTC)回复[回复]
我的意思是應該考慮到中英文交雜的情況,就現在看來似乎沒規範到這部分?另外就上面所提到的,許多年份已經採用 en dash,這個部分是否該統一?--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1日 (二) 10:09 (UTC)回复[回复]
我认为这不能算作中英混杂的情况。首先赛季是一个代码或序列号吗?个人认为不是,NBA也没有硬性规定。其次明白英语维基的格式是怎么来的,英语维基格式手册建议时间跨度使用2022–2023的形式,特殊情况下相邻两年可省略写作2022–23。按照使用中文原则,英文 en dash 即对应中文连接号 em dash(hyphen 对应短横线,英文 em dash 对应破折号——)。中文里并没有 en dash 这个符号,日常生活中它常被U+002D - 替代。同样,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U+002D - 替代U+2014 ,所以你能找到大量使用短横线的参考来源,但从规范化的角度考虑,个人认为较为合理的命名应该是NBA 2022—2023赛季或者2022—2023 NBA赛季,以及克里夫蘭騎士2015—2016赛季等等。而在模板或表格中,如果受到空间限制,我支持使用U+002D - 替代并省略相同的两位年份,例如2022-23赛季
以上。希望有帮助。--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4月11日 (二) 12:49 (UTC)回复[回复]
個人向來反對沿襲西方常用之省略年份形式,並認為合理之命名格式為完整的「2022年—2023年」(前一個年可以省略,但後面不行,因為英文中「2023」的中文翻譯是「2023年」)。——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11日 (二) 13:34 (UTC)回复[回复]
个人倒是认为上面例子里“年”可以或者应该省略,因为“赛季”本身已经包含了年的含义了,加上反而可能有语义重复的嫌疑。--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4月13日 (四) 12:07 (UTC)回复[回复]
1889–1890年流感大流行這種條目要一併處理嗎?--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1日 (二) 22:54 (UTC)回复[回复]
应使用em dash,已移动。--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2日 (三) 05:20 (UTC)回复[回复]
名称中有en dash的页面。因为跟本次格式手册调整关联不大,我自己就先不处理了。--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2日 (三) 05:31 (UTC)回复[回复]
我的意思就是這樣的頁面滿多的,搞不好比現在使用em dash的還多?那麼這樣會不會有紊亂的情況?畢竟本次提案的初衷之一也是為了避免紊亂。我個人在數字範圍的情況下其實比較偏好en dash,再怎麼說我們不是用中文數字,em dash實在太長了...--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2日 (三) 06:54 (UTC)回复[回复]
但规范如此,没办法。《重訂標點符號手冊》的例句中就有“西元1811—1872年”。--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2日 (三) 07:21 (UTC)回复[回复]
我看了一下《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連接號,發現大概因為使用的字體不同,標楷體看起來還好,細明體就有點突兀。或許我們能問問教育部看看他們有無定論?--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2日 (三) 07:33 (UTC)回复[回复]
不知是何话题的定论?如果是em dash与en dash之别的话,后者不满足《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的要求。特定字體中字形突兀应该是小问题。--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2日 (三) 14:24 (UTC)回复[回复]

(?)疑問:所以機器人有在清理導航模板的內部連結嗎 ? 大量移動造成大量內連重定向,靠人手不可能全部清理,難道等到全部移動才着手清理模板的內部連結重定向嗎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3年4月13日 (四) 20:02 (UTC)回复[回复]

這個部分有清單的話我可以做,只不過想問問必要性.--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3日 (四) 23:01 (UTC)回复[回复]
@kanashimi:格式手冊/連結中「模板中的內部連結」:「目標為本頁面的内部链接會顯示為加粗無連結黑色正文。常見于模板調用中:如果模板A中有頁面B的連結,而頁面B又調用了模板A,那在頁面B的頁面上模板A處頁面B的链接會顯示為無連結文字;然而,若是頁面B重定向至頁面C,而頁面C中調用了模板A,而模板A中原應是C的連結處寫的是B,則B仍會是内部链接的樣子。系統在作出此判定的時候不會自動轉換繁簡,因此有時候要手動轉換模板頁內連結的文字。」。而且,在維基方針和指引中,好像有提及模板中的內部連結,要和目標原標題一致,不可有重定向。說白了,模板未能在目標頁面顯示加粗無連結黑色正文,導航只是做了一半而已。--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omrade John討論貢獻)於2023年4月14日 (五) 07:51 (UTC)加入。回复[回复]
我指的是整個搬移作業...不過現在看起來也不需要了。--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6日 (日) 04:43 (UTC)回复[回复]

名称中有U+FF0D的条目基本移动完成。未移动的有这些情况:

--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5日 (六) 14:39 (UTC)回复[回复]

@Lt2818:Kanashimi所說的未改為em dash,留有重定向內部連結的模板頁面清單,能不能夠列出來嗎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3年4月15日 (六) 16:27 (UTC)回复[回复]
上面已经列出过了,模板内U+FF0D内链。--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6日 (日) 02:56 (UTC)回复[回复]
@Comrade John@Lt2818 請檢查機器人在Template:2006年世界盃外圍賽的編輯。若是妥當的話,這邊就會開始作業。多語言模板也需要處理嗎?或者乾脆申請成常態性的任務?--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22:49 (UTC)回复[回复]
这个编辑没问题。我觉得常態性的任務是不错的想法,页面被移动后在導航模板处的情况是有普遍性的,不只适用于这次的连接号。--Lt2818留言) 2023年4月18日 (二) 04:14 (UTC)回复[回复]
@kanashimi:編輯沒問題。多語言模板也需要處理,預計編者們知道共識後,所建立的條目標題連接符號都會是em dash,預先處理多語言模板對處理偽藍鏈有利。如果成為常態性任務,清理頻率是幾多天一次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3年4月18日 (二) 07:58 (UTC)回复[回复]
如果成為常態性任務,1個禮拜一次應該就夠了。並且作業內容會是對所有模板,不會只有列表中的。--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18日 (二) 08:33 (UTC)回复[回复]
@kanashimi:申請成常態性任務吧,大規模清理後,非使用em dash連接符號的條目標題會呈零星出現狀態,要定期監視清理。--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3年4月18日 (二) 12:01 (UTC)回复[回复]
多語言模板比較麻煩,我先處理純連結的部分。另外申請成常態任務的部分也得等等。--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22日 (六) 11:21 (UTC)回复[回复]
@Kanashimi:我覺得如果不是在綠連裡面的連結,可能要先檢測一下目標頁面是否真實存在,甚至考慮直接更動連結至實際重新導向之目標。我已經看到好幾個錯誤連結的例子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22日 (六) 12:18 (UTC)回复[回复]
例如說「1947年-1948年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現在重新導向至「1947年—1948年監察院監察委員選舉」,不應將其直接改為「1947年—1948年中華民國監察委員選舉」;「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1996年-2001年)」現在重新導向至「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不應將其直接改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1996年—2001年)」。此外,非主空間的頁面連結不適用格式手冊(例如不應直接將「維基百科:臺灣-斯洛伐克編輯松」改作「維基百科:臺灣—斯洛伐克編輯松」),也要特別注意,最好是先獨立列出清單,之後由社群檢視並手動處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22日 (六) 12:22 (UTC)回复[回复]
感謝回報錯誤。已暫停作業。照理來說應該檢測重定向標的就好了?--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22日 (六) 12:55 (UTC)回复[回复]

@kanashimiEricliu1912:根據我所發現並修復的Cewbot錯誤編輯,有兩類連結如Eric所說,先獨立列出清單,之後由社群檢視並手動處理:

一,原標題變得面目全非的內連重定向,例如「危地馬拉-印尼關係」現在重新導向至「危地馬拉—印度尼西亞關係」;「2014-15年也门政变」現在重新導向至「2014—2015年也門政變」;「印度-爱沙尼亚关系」現在重新導向至「愛沙尼亞—印度關係」。
二,應改為短橫線的內連重定向,例如「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起义」,應改為「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起义」;「馬克斯·馮·博克-波拉赫」,應改為「馬克斯·馮·博克-波拉赫

Cewbot不懂分別,將內連的橫線一律改為Em dash,結果有部份編輯中部份內連變成紅鏈,影響導航,而且用戶要花額外時間找出並清理紅鏈,費時失事。 所以Cewbot在清理前,要先檢測重定向標的,不是所有內連,換Em dash就可以解決的。--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3年4月22日 (六) 16:53 (UTC)回复[回复]

Cewbot無法辨識的情況基本都是重新導向目標並非只是原標題中連接號更改後的樣子。若按照Kanashimi君所說,檢測重新導向最終目標頁面,應該能夠解決。另外還有管道連結問題,我不太確定機器人怎麼辨認並清除冗餘的連接號相關管道連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22日 (六) 17:09 (UTC)回复[回复]
@Comrade John 感謝幫忙修復錯誤。不曉得現在修復的進度如何?我是不是只要加上檢測重新導向標的功能,再完成剩下的頁面就可以呢?--Kanashimi留言) 2023年4月22日 (六) 22:42 (UTC)回复[回复]
@kanashimi:我只修復我所監視的頁面,其已全數修復。至於是否加上檢測重新導向標的功能,先加上,然後找一些頁面試行,只談論是否加上,不會知道結果如何。--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3年4月22日 (六) 22:48 (UTC)回复[回复]
話說同類型的標點比如/、·是不是也要規範一下?這兩個全形符號也不太容易打出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3年5月2日 (二) 23:52 (UTC)回复[回复]
间隔号没有争议,·不是全形符号。分隔号目前的规定是半形全形二选其一即可,中国大陆规定用半形,全形更多是日语中的用法。--InstantNull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05:51 (UTC)回复[回复]
大部分的外國人名都用「·」分隔姓氏和名字,但這個符號太難打出來了,倉頡碼是甚麼我至今也不知道。奇怪的是我在編輯框裡顯示的「·」是全形的,跳出編輯框在正式條目看反而變半形了。而「.」(ZXAE)能不能用?這也是全形符號。「/」全形斜線也只能開倉頡全形直接按斜線打出來,用ZX方法反而打不出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3年5月4日 (四) 11:32 (UTC)回复[回复]
Unicode字符有语义,因此形近的符号不能互相混用。「.」是全形英文句号,由於港澳台标点统一置中,常被误認作間隔號,中華民國《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修訂版即誤用「.」為間隔號,参见“间隔号#電腦輸入”。--蕭漫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18:52 (UTC)回复[回复]
我覺得這個例子顯示官方的文件有待商榷、不可盡信,代表上述討論中所引用的根據也有疑義,必須等待官方重新審核過。也就是說搞不好我們提出意見,官方重新審核後,可能會改變。--Kanashimi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22:15 (UTC)回复[回复]
這跟字型有關係吧,我發現在思源黑體裏面·(U+00B7)與‧(U+2027)都是全形的,而在思源宋體裏面·(U+00B7)是半形的,‧(U+2027)是全形的。--⚞︎⚟︎ 2023年5月22日 (一) 19:59 (UTC)回复[回复]
我個人認為間隔號應該占滿一格,目前本站使用的間隔號雖然符合相關標準,但顯示上是半形,看著很不舒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31日 (三) 04:18 (UTC)回复[回复]
話說目前就連接號而言還有什麼善後措施還沒做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31日 (三) 04:18 (UTC)回复[回复]
条目分类也处理完了。算是告一段落。--Lt2818留言) 2023年6月1日 (四) 16:32 (UTC)回复[回复]

提议废除快速删除准则的G13翻译拙劣,或使用别的方针替代[编辑]

我个人觉得WP:快速删除方针的G13翻译拙劣是一个非常武断的方针,并且这个删除方针会严重打击对条目编辑者参见维基百科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新手而言。另外其他的页面问题均设置有缓冲期限,就连涉及侵权的页面都有7天的缓冲期限。

本人对快速删除方针的G13翻译拙劣有两个替代方案:

i)将明显翻译拙劣的条目,退回到页面第一个创建者草稿页,在改善翻译品质后提交审核,然后让审核人员决定是否通过。如果是IP创建的页面,则退回以Draft:命名的标题;超过6个月的草稿页视为自动放弃。

ii)在保留G13翻译拙劣快速删除方针的前提下,设置3天的缓冲期限,若3天内条目的翻译质量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将由机器人账号提报至快速删除。--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4月10日 (一) 00:27 (UTC)回复[回复]

明显的翻译拙劣应该扔,不过按照过往巡查做法,巡查也应该告知编者的编辑问题,而且现时也有将质量一般但不至于SD等移到草稿空间处理的打算(Wikipedia:草稿命名空间/2022年更新草案)。有点没坏别修。——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1:21 (UTC)回复[回复]
「巡查也应该告知编者的编辑问题」現在有人落實嗎?還不是直接掛G13了事。沒人落實的話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提出的第一個方案蠻好的,和Wikipedia:草稿命名空间/2022年更新草案也契合。--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10日 (一) 01:26 (UTC)回复[回复]
那是巡查的问题,而不是制度的问题。也不排除巡查看不出编辑的改善意图,直接不反馈,就像对待某些破坏愉悦犯那样。——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2:19 (UTC)回复[回复]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Twinkle挂了速删模板之后,只会给创建者发一个非常泛化的罐头模板,不支持自定义也不支持直接在用户通知模板里写出更多信息啦……--MilkyDefer 2023年4月10日 (一) 03:57 (UTC)回复[回复]
巡查员需要和编辑沟通,但现时这种沟通不太多。——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6:25 (UTC)回复[回复]
選第一個好了。其實A1+G11都有點主觀,最好一同廢了。--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10日 (一) 01:24 (UTC)回复[回复]
关于G11的话,主要是处理那些Spambot制造的垃圾页面,一般的软广告还是去走WP:AfD决定页面的存废--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4月10日 (一) 01:54 (UTC)回复[回复]
主观判断不是缺点,A1有给出一个例子,而G11是否广告可能是巡查是可以直接判断的。——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2:20 (UTC)回复[回复]
甚至SD本身管理员也需要复查的,但管理员真的逐个复查?——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2:21 (UTC)回复[回复]
所以說SD制度就有問題。--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10日 (一) 02:45 (UTC)回复[回复]
But if there's a flaw, it's human. It always is. ——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6:25 (UTC)回复[回复]
G11的判断已经成熟到一个程度了(参见《快速删除方针G11准则实施导则(PL402.G11)》),除了没有明确各命名空间的分则(因为实践中草稿和用户空间稍宽松)其实已经足够用来进行标准比较一致的判断。--KirkLU (A) 2023年4月10日 (一) 08:55 (UTC)回复[回复]
支持移动到草稿页面。enwp一些不达标的页面也会移动到草稿页。--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3年4月10日 (一) 05:29 (UTC)回复[回复]
有改善意义和意愿的可以移草稿或者主动沟通,没有的话怎么搞都是浪费精力。——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6:26 (UTC)回复[回复]
那些G13的條目很多就比較有意義,條目主編是否有意願,你不問對方,你怎麼知道。等到對方有意願來改善,結果發現條目已經刪除了,他還要再跑到存廢覆核要求恢復。--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10日 (一) 07:07 (UTC)回复[回复]
这就是巡查的判断,而不是制度需要判断,制度给了这个机制,而巡查给了判断,如果编辑有心(通过页面监视)的话,早就应该问怎么回事,而不是放着不管等删除了哭哭啼啼地问为什么。而且SD的速度已经不怎么样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0日 (一) 07:19 (UTC)回复[回复]
反正我是知道中文维基有这么一个组织是侵权拯救组织,但是却没有劣质翻译拯救组织。--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4月10日 (一) 11:07 (UTC)回复[回复]
劣质翻译確實不容易拯救。不過現在有了AI,說不定會有改善。--Temp3600留言) 2023年4月13日 (四) 15:15 (UTC)回复[回复]
我建议是看草稿页或用户页二选一然后走AFC。方案一过于繁琐了,莫名多出来一道额外的审查。--Aggie Dewadipper ※ Beat Hornets 2023年4月11日 (二) 20:08 (UTC)回复[回复]
建議保留作為WP:DRAFTIFY理據。移動至草稿空間也是某程度上的「自條目空間移除內容」,實務上可以推薦將部分速刪理據以草稿化方式處理。--西 2023年4月17日 (一) 05:47 (UTC)回复[回复]
老實說我是速刪派的(才兩天就發現大量一字不漏的機翻條目,都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實際測試翻出來的也完全相同)也不覺得機翻條目直接繳交的人對編輯能多有熱情,退回草稿再AFC確實可以⋯⋯--HPwk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1:43 (UTC)回复[回复]
(...) 吐槽:假定善意的前提下「不要機翻」也該是一種常識,中文維基也太寬容了。有些機翻久未處理又被修修改改不能直刪,結果就是想翻修又不想白費原創文字的人修到快死了(經驗談)。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速刪嚴懲啦,機翻造成翻譯腔、歧義、名詞不統一而難閱讀的條目多得不可置信。--HPwk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1:50 (UTC)回复[回复]
那看來我又要光顧一下速刪區了,就怕管理員看都不看就直接刪了。--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1:51 (UTC)回复[回复]
閣下巡一下也好,我怕自己太狠了(但那些我都查核過,是機翻才掛)--HPwk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1:54 (UTC)回复[回复]
(...) 吐槽:好吧,我還是認為G13有保留必要,Draft:艾阿克斯萨姆就是傀儡得到WP:假定善意而移回草稿的例子,這已經非常、非常明顯是機械翻譯了,卻被認為翻譯得不錯(建立者不懂中文)而沒速刪。如果要退回草稿再AFC,好歹界定一個標準吧?比如要求G13只拿來速刪九成機翻的條目,並且要求提刪者附上查核到的原文和翻譯工具,多這道程序我也樂意。
有九成情況我都是右鍵到原文條目查核過才掛的,被移回草稿這條是那一成例外,我以人廢文看到機翻痕跡嚴重就提刪了。--HPwk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8:13 (UTC)回复[回复]
既然機器翻譯判定困難,改為提報存廢討論更簡單。天蓬大元帥-會客 閱讀機器翻譯放鬆一下 2023年4月17日 (一) 11:50 (UTC)回复[回复]
判定非常簡單,點進英語版本條目用瀏覽器Google翻譯就好了,通常幾乎一字未改。我的底線就在這。--HPwk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1:52 (UTC)回复[回复]
遇到離奇的事,發現這些人跟自稱理解中文卻要別人幫忙善後的外國人沒什麼兩樣,反正只要Chrome右鍵Google翻譯和原條目一字不差(連機翻導致的錯誤空格和格式都一樣)我就G13吧。--HPwk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6:41 (UTC)回复[回复]
Special:CentralAuth/GEZOURU这种情况你应该致电提报VIPSRG。累了明天早上再整。 ——魔琴 [ 万户涕泪 ] 2023年4月17日 (一) 18:20 (UTC)回复[回复]
我直接提傀儡了XD 謝謝閣下,抱歉跳過了這程序,我也睡醒再弄吧--HPwk留言) 2023年4月17日 (一) 18:23 (UTC)回复[回复]
再看了一眼好像不像广告,确实报傀儡会更好(无慈悲) ——魔琴 [ 万户涕泪 ] 2023年4月17日 (一) 18:33 (UTC)回复[回复]
仔细思考劣质翻译的问题,其实和其他类型的劣质条目其实是类似的。
  1. 站务操作角度看,以我个人目前的观察,社群对一般的劣质条目是很宽容的,挂上维护模板然后再期待以后有机会再改善是很常见的。这其中的原因也不外乎是,许多人对各种领域的内容不熟悉,没法亲自查证改善,甚至很难判断内容到底有没有问题。不需要领域知识也能看出问题的条目,才会被移动到草稿甚至提出删除。
  2. 改善条目角度看,大多数人改善劣质条目的时候,会重写劣质的部分,而不是在劣质内容上缝缝补补。
那这两点放到劣质翻译的问题上是怎样的呢?
  1. 站务操作方面,存在针对劣质翻译的快速删除理由。但查证劣质翻译究竟劣在何处,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理解外文原文之后才能准确判断,以至于站务人员倾向于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判断(例如直接和机器翻译对比),又会导致一些问题。
  2. 改善条目方面,改善劣质翻译文字的时候,大多数人的习惯性思维是直接润色那些文字。现在劣质翻译本身看似良好的行文很容易限制编者的思维,让编者陷入外文原文的逻辑,忽视文本本身存在的模棱两可、逻辑断裂以及与来源不符的问题。所以,要给予缓冲期限,那么同时必须要设法消除那篇劣质翻译对编者的影响。
额外多说一些,会出现劣质翻译,本身大多是译者自己没有仔细读过译文导致的,而这又多半和翻译工具用得太顺手有些关系。而从上面的留言可以看得出来,这样不仔细读条目内容的编者和读者不是少数。--Tiger留言) 2023年4月18日 (二) 18:23 (UTC)回复[回复]
1.「直接和機器翻譯對比」:老實說會去對比的還是少數,我只是無聊對比一下才發現一大堆條目如此,提了G13還要寫清楚用什麼工具從哪裡翻,擔心站務沒仔細讀認為翻得很好沒問題,實際上歧義翻譯腔一大堆。但既然G13是快速刪除(最後手段),底線也只能到這裡,那種仔細看才發現問題一堆的,頂多掛劣質翻譯模板(最後還不是要整個查資料重寫orz)。
2.「現在劣質翻譯本身看似良好的行文很容易限制編者的思維,讓編者陷入外文原文的邏輯,忽視文本本身存在的模稜兩可、邏輯斷裂以及與來源不符的問題」:現在核對原文處理的時候我乾脆刪掉句子或查資料直接重寫了,非常同意。
然後,我也覺得對劣質條目太寬容了,但以維基方針來說似乎是沒辦法的事,跟小作品或小小作品存在的原因一樣。--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18日 (二) 18:40 (UTC)回复[回复]
如果維基百科只剩下幾百篇高品質條目的話也沒存在意義了,大家來維基百科根本看不到自己想看的內容。--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18日 (二) 22:23 (UTC)回复[回复]
没错。大部分不会仔细读的读者,来读不仔细读就看不出问题的内容,然后拿回去误导自己误导别人。天作之合。--Tiger留言) 2023年4月19日 (三) 01:50 (UTC)回复[回复]
但是實務上只能對G13寬容一點。
(!)意見:把G13改成「過度仰賴機械翻譯」,劣質翻譯留模板維護就好了。--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19日 (三) 08:47 (UTC)回复[回复]
詳細一點:
G13:過度仰賴機械翻譯,包括但不限於原封不動照搬或小修改。(不然劣質翻譯這四個字也太主觀了)
劣質翻譯如其他人說的,退回草稿AFC,這樣站務上操作起來也方便吧。如果是存在很久的條目就沒辦法了,只能整個重寫(目前正在幫忙重寫的地獄裡)。--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19日 (三) 08:52 (UTC)回复[回复]
反對,劣質翻譯不限於機械翻譯。人手翻譯也可以劣質。--西 2023年4月19日 (三) 09:07 (UTC)回复[回复]
因此我提議退回AFC,既然都花時間手工翻譯了,我相信編者是改進的。--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19日 (三) 09:19 (UTC)回复[回复]
说实话真要“改善”,拿原文重新来翻译就好了。留着不好到本提案讨论的范围的翻译,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改善的做法。--Tiger留言) 2023年4月20日 (四) 14:14 (UTC)回复[回复]
按照閣下的意思,是否為廢除劣質翻譯這個模板嚴格執行G13?--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20日 (四) 14:39 (UTC)回复[回复]
我想確認閣下的意思是因為,退回草稿到AFC應該不算一種「留下」,畢竟條目不會被搜尋到。--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20日 (四) 14:41 (UTC)回复[回复]
我说的是劣质的翻译文本本身没有什么价值,还有潜在的坏处(上面已经详细说过原因了),不是能不能被搜索到。真要改善劣质翻译,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看劣质翻译,而是看外文原文重新翻译,不但省力还能产出更好的内容。执着于“改善劣质翻译”其实没什么好处,但是这一点我们的社群未必能理解。--Tiger留言) 2023年4月20日 (四) 19:29 (UTC)回复[回复]
這樣的話我贊成,最好廢除模板嚴格執行快刪。
但這絕對要回到劣質翻譯的定義,例如人工、通順無翻譯腔,但是有好幾。不重要的句子(可能是俚語)超出知識範圍而被亂譯,這對某些人來說是劣質,另一些人覺得不是,最根本的方式是去定義何謂劣質吧
順便吐槽,最近掛了好幾個速刪,有些人不承認機翻但一拿出比對證據就認了說已修正。(我沒認真看隨機丟原文去機翻就找到一堆,還有沒查驗就一目瞭然整篇看不懂的⋯⋯)--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20日 (四) 20:01 (UTC)回复[回复]
大致分成兩個情況
機械翻譯(含修潤後):速刪
人工劣質翻譯:速刪,但定義不明。霍格華茲應該算吧(害我要整個幫忙重寫)
至於不嚴重的錯誤
人工翻譯的誤譯/歧義(通常需要查資料釐清意義):誤句掛模板或刪除句子--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20日 (四) 20:09 (UTC)回复[回复]
我都遇過劣質翻譯文想改一下,再看英文原文,這種程度還是砍掉重練算了。--——勿用「進行」污染中文,要言簡意賅。 捍粵者 2023年5月2日 (二) 13:17 (UTC)回复[回复]
(-)強烈反对「留模板維護」或任何模板化的方案,你維有多少掛了模板之後真的有人清理的。如果掘完坑沒有人填就不要掘坑,直接把條目丟掉--某人 2023年4月21日 (五) 05:22 (UTC)回复[回复]
我也支持嚴格執行G13,但這太容易起爭執了
畢竟中文維基的主流意見是寬容和鼓勵(寬容到不懂中文的傀儡被站務認為翻得不錯幫忙hang on、被G13又謊稱不是機械翻譯,證據擺在眼前才默默刪掉機翻的)我們這種論點只會被打成害別人不敢建條目--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21日 (五) 14:22 (UTC)回复[回复]
問個問題,你是讀條目的時候覺得不通順才會特意和google翻譯比對的嗎?--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21日 (五) 14:35 (UTC)回复[回复]
對,我不會找自己麻煩XD--只是個巫師咆哮信 2023年4月21日 (五) 14:44 (UTC)回复[回复]
如果編者曾付出努力,可以考慮移動到他的子用户頁面;如果是純粹複製Google_translate,為甚麼看中文維基百科,而不看其他語言的版本,所以傾向於贊成刪除頁面。 -- 月都 2023年4月23日 (日) 01:19 (UTC)回复[回复]
  • 然而這討論和「使用ChatGPT等軟體來輔助編寫維基百科是否允許?是否需要標註?」又是關聯性。可悲的獨裁社群,完全不動腦的,才會每次提案討論都是長得不得了且無共識。--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4月23日 (日) 07:31 (UTC)回复[回复]
(!)意見:其实个人认为G13的标准设定为文本能否以自然阅读的方式理解是一个折衷保留最多内容和尽量不影响行政工作效率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案,其余问题则可以通过WP:AFD或者维护模板的方式解决。--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残夢 2023年4月23日 (日) 11:53 (UTC)回复[回复]
機翻有時候感覺已經能達到自然閱讀的程度了,R·J·斯卡林吉不就是,還不是被掛了G13。--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23日 (日) 12:06 (UTC)回复[回复]
正是因为现行标准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所以才有必要修正方针,否则按现行的方针执行不就好了吗?--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残夢 2023年4月23日 (日) 12:09 (UTC)回复[回复]
別再傻了吧,就算再修訂方針也還是會有所謂模糊不清、爭議的地方,這是一個完全沒用且無實質效益的討論串。首先,獨裁社群對於小作品小小作品的字數標準就有爭議;再來,存廢標準也有一堆爭議;現在又能聽到机器翻译的標準也有爭議。請良心自問,這種討論真的有實質效益嗎?很明顯就是維基百科的Bug嘛。雖然還稱不上是常年提案,但這種那麼傻的獨裁社群,真心覺得不用再多說什麼了,不可能廢除的。--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3年4月24日 (一) 04:57 (UTC)回复[回复]
"Scaringe grew up a car enthusiast, restoring them in his neighbor's garage. " restoring指翻新旧车,现时翻译仍旧错误。-Mys_721tx留言) 2023年5月2日 (二) 18:30 (UTC)回复[回复]
樓上有提到現實就是掛了維護模板結果沒人改善,還有有的人明顯就對"能否以自然阅读的方式理解"這一標準的實施方式很有問題(見樓上HPwk的意見)。--)dt 2023年5月3日 (三) 20:48 (UTC)回复[回复]
(+)支持拙劣翻譯退回草稿。
——勿用「進行」污染中文,要言簡意賅。 捍粵者 2023年5月2日 (二) 13:22 (UTC)回复[回复]
(-)反对,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的草稿審核員顯然不足,退回草稿只是加重目前已然不足的草稿審核員的工作量,除非中文維基百科有足夠的草稿審核員讓草稿等待時間可以降到五天甚至三天以內,否則將劣質翻譯一律丟回草稿頁不是好方法。--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3年5月12日 (五) 07:10 (UTC)回复[回复]
想法很好,但在相關配套未能做全的情況下暫時(-)反对廢除G13。個人可不希望看到原本已積壓嚴重的AFC審核又因為改了G13而導致多出上百條待審草稿間接增加審核團隊的壓力。在AFC專題尚未成熟且有足夠審核員的情況下應將條目移至AFC作為一個建議選項而非強制。—)dt 2023年5月2日 (二) 18:22 (UTC)回复[回复]
反对,修复粗劣翻译所花费精力与重新翻译相同。语句通顺的错译仍是错译。-Mys_721tx留言) 2023年5月2日 (二) 18:29 (UTC)回复[回复]
覺得參考G14的做法就好,如同Mys君所述的理由,再扔到草稿沒有太大的意義--SunAfterRain 2023年5月7日 (日) 16:31 (UTC)回复[回复]
我覺得可以將G14和A6,合併到G13;或者是將A6取代G14,只改為現行G14的命名空間,2018年修訂G14的討論。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提議修改可供查證方針[编辑]

月都版[编辑]

提案人撤回:
撤回请求。 -- 月都 2023年4月23日 (日) 01:19 (UTC)回复[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現行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提議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可能被质疑為虛構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提議的章節位於舉證的責任。連接WP:WAFWP:FICT;堵住原文的漏洞,降低被濫用的機率,尤其是刪除常識能判斷的內容,並且要求提供來源。 -- 月都 2023年4月12日 (三) 16:04 (UTC)回复[回复]

「真實性」會比「虛構」好。逗號似乎不適當,「A,均應B」好像不太合理。--西 2023年4月12日 (三) 22:51 (UTC)回复[回复]
我覺得直接把“被質疑或可能被質疑”改成“可被質疑”已經能解決問題,而且還更簡潔。逗號的部分同LuciferianThomas。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13日 (四) 12:25 (UTC)回复[回复]
現行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提議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可被质疑真實性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 月都 2023年4月14日 (五) 10:07 (UTC)回复[回复]

我不覺得有必要加“真實性”這三個字進去。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14日 (五) 16:21 (UTC)回复[回复]
Wikipedia:但这是真实的!:“但这是真实的!”不是将内容加入维基百科的充分条件。--东风留言) 2023年4月19日 (三) 09:05 (UTC)回复[回复]
同意,此前我曾參考WP:FACTS。 -- 月都 2023年4月23日 (日) 01:19 (UTC)回复[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捍粵者版[编辑]

現行條文

添加或恢復內容的編輯者應承擔舉證的責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質疑或可能被質疑的內容均應使用內嵌引用來提供可靠、公開的來源。

提議條文

添加或恢復內容的編者應承擔舉證責任。所有引言及任何可質疑的內容均應使用內嵌引用提供可靠、公開的來源。

——勿用「進行」污染中文,要言簡意賅。 捍粵者 2023年4月14日 (五) 10:56 (UTC)回复[回复]

刪去“被”字不好,看上去有點難以讓人理解,有個“被”字會更有助於理解。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14日 (五) 16:22 (UTC)回复[回复]
可質疑的內容即是說內容可以有人質疑;不是這麼簡潔的固有文法都要曲解/誤解吧?!--——勿用「進行」污染中文,要言簡意賅。 捍粵者 2023年4月16日 (日) 05:43 (UTC)回复[回复]
這裏只寫“可質疑”的話,一般人第一眼看到後是會感覺有點困惑的,但寫成“可被質疑”不會如此。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16日 (日) 15:18 (UTC)回复[回复]

Sanmosa版[编辑]

哎,我還是直接post我自己的版本出來吧,至少我也算做了點東西:

現行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提議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可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以上。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4月19日 (三) 10:11 (UTC)回复[回复]

(!)意見:也能解讀為質疑內容沒有可靠來源佐證。 -- 月都 2023年4月23日 (日) 01:19 (UTC)回复[回复]
我覺得這種質疑是合理的,甚至在有一定的證據下質疑條目內引用的來源實際上並非可靠來源也是合理的,畢竟中文維基百科之前也有若干人這樣做過。從條目品質來論,如果確實還可以這樣理解的話,那我這修改反而更具建設性了。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4月23日 (日) 01:31 (UTC)回复[回复]
我認為不可靠來源,也不屬於可供查證;只不過有些編者的要求較高,將半可靠視為不可靠來源。我擔心的是刪除下述內容:媽媽是女生的常識,並且要求提供來源。 -- 月都 2023年5月2日 (二) 23:09 (UTC)回复[回复]
这种事情的话,我觉得WP:孙中山比较适用。但是我推荐为了避免这种空子的出现,我提议将「可被质疑」精细化为「可被合理质疑」。--MilkyDefer 2023年5月7日 (日) 14:09 (UTC)回复[回复]
(+)贊成:被質疑是其他人認為,而不光是個人認為。 -- 月都 2023年5月2日 (二) 23:09 (UTC)回复[回复]

MilkyDefer版[编辑]

現行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提議條文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可被合理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

參考MilkyDefer的建議。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16:29 (UTC)回复[回复]

( ! )將考慮在未來數天公示:如有意見,歡迎在下方提出。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關於理解法律威脅的內容[编辑]

斷言行為可依文明處理;不只是出於法律,站內也存在指控性詞彙,比如:隱私、侮辱、猥褻、騷擾,Twinkle裏的{{uw-defamatory}};我覺得提醒他人行為已觸法,反而更切合法律威脅。 -- 月都 2023年4月23日 (日) 01:19 (UTC)回复[回复]

所以你具體是想要做甚麽?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4月23日 (日) 02:10 (UTC)回复[回复]
若非純粹尋求方針詮釋,建議具體提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23日 (日) 21:37 (UTC)回复[回复]
現行條文

最重要的是不要發表他人能合理認為是法律威脅的言論,例如:如果您持續斷言其他編輯的評論是誹謗或中傷,即使不是您的本意,反覆發表類似言論都足以被認定為法律威脅,為了避免誤會,請避免使用指控性的詞彙,例如改成使用「條目中對於我的介紹是虛假的,我要求更正」。

提議條文

最重要的是不要發表他人能合理認為是法律威脅的言論,例如:提醒他人行為可能已觸法,除非相關法律亦受維基百科的方針或指引支持,但建議改成使用「不符合某方針或指引」。

提議的條文來自:Wikipedia:如何處理法律威脅#法律威脅的例子,刪減了部分內容。 -- 月都 2023年5月3日 (三) 22:51 (UTC)回复[回复]

這個改動是完全抹除了判讀依據,模糊化行為特徵之餘更可能製造更多漏洞,不認為是一個適切當前環境之改動。--約克客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01:44 (UTC)回复[回复]
或許需要在提議裏修改用詞。 -- 月都 2023年5月14日 (日) 02:11 (UTC)回复[回复]
看不到這樣修改的合理理據。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5月4日 (四) 03:30 (UTC)回复[回复]
您好,可按此檢閱理據,已有警告模板12344im,還有關於誹謗的方針,容易被維基人使用的詞彙;未能直接與法律掛勾,或者是試圖走政府程序。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16:29 (UTC)回复[回复]
(!)意見:個人不認為需要總是在對話時引用站內規範。「避免法律威脅」的規範本意只是為了平衡用戶的編輯權益和義務、促進溝通、降低風險而已,並非任何事情都要引用站內規範。且相關警告模板主要針對誹謗,用於維護條目內容和人物或機構、團體等條目的傳主權益,易於理解,應不致有什麼疑義。--Kriz Ju留言) 2023年5月19日 (五) 17:19 (UTC)回复[回复]
同意不認為需要總是在對話時引用站內規範,最重要的是核心價值,得悉條文後我不建議相關做法,某種程度是不符合文明方針:輕率魯莽地指控他人行為不當(或許可以提議加入例子);然而足以被認定為法律威脅?我認為比較牽強,理由就如上方的留言。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現行條文

最重要的是不要發表他人能合理認為是法律威脅的言論,例如:如果您持續斷言其他編輯的評論是誹謗或中傷,即使不是您的本意,反覆發表類似言論都足以被認定為法律威脅為了避免誤會,請避免使用指控性的詞彙,例如改成使用「條目中對於我的介紹是虛假的,我要求更正」。

提議條文

最重要的是不要發表他人能合理認為是法律威脅的言論,例如:警告用户行為可能已觸法,即使不是您的本意,反覆發表類似言論都足以被認定為法律威脅為了避免誤會,受維基百科方針或指引支持建議改成使用「不符合某方針或指引」。

增加了針對用户的條件;至於合理認為的角度,提醒是相對不明顯,警告是具有壓迫性。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16:29 (UTC)回复[回复]

(-)強烈反对月都版。「警告用戶行為可能已觸法」不符合事實,「,受維基百科方針或指引支持,」不是中文句法或帶有嚴重歧義。--西 2023年5月18日 (四) 03:15 (UTC)回复[回复]
您好,請教一下如何不符合事實;受維基百科方針或指引支持,這條提議是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沿用相關法律亦受維基百科的方針或指引支持。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你的文句帶有嚴重缺陷,單純警告用戶行為本質上不觸「法」,甚至是指控他人誹謗或中傷都不觸「法」(維基百科規則更不是「法」);「法律」受「維基百科方針指引」支持更是本末倒置,不是「維基百科方針指引」支持(support)相關法律而是防止違反維基百科的內容違反相關法規。--西 2023年5月28日 (日) 01:44 (UTC)回复[回复]

在提議條文所描述的情境,歡迎大家討論是否保留下述句子:反覆發表類似言論都足以被認定為法律威脅。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修改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一章,排除台湾[编辑]

该章节第一句说「撰写地理条目时,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名至少应该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中国大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台湾为省、直辖市)的单位名称。」

  • 也就是说,我们讲「彰化县」,应该说「台湾省彰化县」?不仅容易引起误解,也没人这样说话。
  • 如果前缀国家,我们讲「台湾彰化县」,应该说「台湾台湾省彰化县」?「中华民国台湾省彰化县」?很明显「台湾彰化县」更简单也易读,后面两个多了这么多字也没表达什么有效内容。
  • 因此建议这句话排除台湾,顺便再排除港澳(毕竟你维一般不认为港澳属于「中国大陆」这一概念),拟作修改如左:
    例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名至少应该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中国大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台湾为省、直辖市)的单位名称。(✱)

下面还有一句豁免:「在中文维基百科中,地点说明的最高级别行政单位最好以第一级行政单位为准,也可以注明至在华语圈中具有高知名度的城市即可,比如西安、洛阳、南京、武汉、广州、深圳、厦门、台北等。」

  • 首先这个「以某某为准」就很不知所云,其实和(✱)句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把豁免直接说出来啊,拟修改为:
    不过,华语圈知名城市可以不注明一级行政区,比如……
  • 此外,后面这个「台北」,不就是一级行政区吗?这个条文是1967年以前通过的?建议直接将台北删除。(而且很神奇的是这个内链是台北而不是台北市

好了这样修完之后台湾看起来和中国大陆的省同级了……感觉怪怪的,但这确实是比较现实的修订了,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案。 ——魔琴 [ 万户涕泪 ] 2023年4月26日 (三) 07:16 (UTC)回复[回复]

應該不至於。大體同意修訂的方向。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4月26日 (三) 09:34 (UTC)回复[回复]
(?)疑問:所以是說以後就直接寫「彰化縣」前面不用加臺灣?如果前面加臺灣,那金門縣連江縣(馬祖)兩縣要怎麼講呢?因為她們屬於福建省而不是臺灣省⋯⋯--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3年4月27日 (四) 00:52 (UTC)回复[回复]
好像无法排除金马地区的情况?——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27日 (四) 01:57 (UTC)回复[回复]
基本上寫「中華民國金門縣」,或「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畢竟跟臺灣情況不同,後者可能明確一些,但大部分時候絕對不應該寫成「臺灣金門縣」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27日 (四) 03:05 (UTC)回复[回复]
[视频]专访台湾金门县长李炷烽[2]--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4月27日 (四) 06:15 (UTC)回复[回复]
我想閣下不會不知道大陸當局的兩岸政策及用詞。這裡的「臺灣」實際上相當於「臺灣當局」(即中華民國),是大陸當局為規避兩岸現狀的折衷用語,不符合實際行政區劃情形,維基百科不應該遵從大陸當局的規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4日 (四) 09:25 (UTC)回复[回复]
中華民國的省虛級化後已無實體機構存在,支持這項修訂。實際操作上,傾向寫成台灣彰化縣(台灣連結至地理名稱)、中華民國彰化縣、中華民國金門縣,不建議內部連結寫成台灣彰化縣、台灣金門縣。--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4月27日 (四) 04:30 (UTC)回复[回复]
抱歉是我没注意,目前{{TWN}}链接至台湾地区。 ——魔琴 [ 万户涕泪 ] 2023年4月27日 (四) 05:55 (UTC)回复[回复]
OK.--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4月27日 (四) 07:58 (UTC)回复[回复]
WP:CS4D有规定。 ——魔琴 [ 万户涕泪 ] 2023年4月27日 (四) 05:58 (UTC)回复[回复]
嘿啊但是您這樣一改,福建省不就不用加了嗎?所以為了避免地域中心變成金馬地區地名要註明其所屬之國名嗎?--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3年4月27日 (四) 06:46 (UTC)回复[回复]
可以接受。因中華民國的省虛級化後已無實體政府、議會存在,導致直轄市和縣、省轄市相當於實際上的一級行政區。--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4月27日 (四) 07:58 (UTC)回复[回复]
这整章都把台湾排除出去了,就没有什么「为了避免地域中心……注明其所属之国国名」的说法吧。(我个人建议六都之外的地点还是标注中华民国或者台湾会比较好。)而且,本来如果只写福建省不知道是哪一个福建省啊,那还是得注国名吧。 ——魔琴 [ 万户涕泪 ] 2023年4月27日 (四) 08:11 (UTC)回复[回复]
同意,為避免地域中心,中華民國六都之外雖然也是實際上的一級行政區,但知名度嚴重不足,首次提及時應標註台灣或中華民國,之後可以省略。至於中華民國的省沒特別建議,是因已虛級化,現實中已不存在省級機構。--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4月27日 (四) 09:16 (UTC)回复[回复]
澎湖縣呢?它算是臺灣的一部份,或是不算?-游蛇脫殼/克勞 2023年4月27日 (四) 08:51 (UTC)回复[回复]
印象中,澎湖縣在廣義地理上可歸屬於台灣島,行政上曾實質隸屬於台灣省政府管轄,寫成台灣澎湖縣似乎也沒甚麼爭議。--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4月27日 (四) 09:16 (UTC)回复[回复]
為推進討論進程,我覺得可以就臺灣各行政區的前置詞來個意見收集,這裏給出一個表格:
直轄市/縣(市)

所在上級政區前置詞
臺灣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省

中華民國福建省
臺灣省

福建省
(無前置詞)
澎金馬外的政區 A1 A2 A3 A4 A5
澎湖縣 B1 B2 B3 B4 B5
金門縣 C1 C2 C3 C4 C5
連江縣
(馬祖)
D1 D2 D3 D4 D5
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5月4日 (四) 08:56 (UTC)回复[回复]
@魔琴飯飯國王CwekEricliu1912日期20220626@Charles Eagle克勞棣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5月4日 (四) 09:00 (UTC)回复[回复]
這裏我也説一説我對上述20種配搭的意見:A1、A5、B1、B5、C3、C5、D3是肯定合適的,C2、D2可能有點不合適但問題不太大,D4有消歧義問題而必然不合適,其他的雖然語義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還是不太合適。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5月4日 (四) 09:07 (UTC)回复[回复]
这里就暂时不管台湾具体怎么做,先把它排除了?个人认为具体到台湾各种情况的细则应该在格式手册中展现,方针里讲一下中国大陆的简单情况就够了 ——魔琴 [ 万户涕泪 ] 2023年5月6日 (六) 07:41 (UTC)回复[回复]
首先,資訊框當然是要寫全的,我想諸位對此應該沒有什麼爭議。正文的話,我就上述情況各舉一個例子:「臺中市是中華民國(臺灣)直轄市」、「花蓮縣是中華民國(臺灣)縣份(,行政上隸屬於臺灣省)」、「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縣份(,行政上隸屬於福建省)」。通常在正文中不用寫臺灣省,福建省視情況而定;第一次提及以後,之後直接寫省(市)縣(市)名即可,不用再加上級行政區劃前綴。——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4日 (四) 09:29 (UTC)回复[回复]
因中華民國的省已虛級化,不特別建議在正文前置台灣省或福建省(未禁止)。為避免地域中心,台灣除台北市較國際知名外,其餘實質一級行政區首次提及時,可前置台灣或中華民國,但金門、馬祖、東沙、南沙不建議前置台灣。--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12:11 (UTC)回复[回复]
目前東沙、南沙是在高雄市旗津區轄下,這樣的話前置臺灣應該是還好吧(?--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3年5月4日 (四) 12:58 (UTC)回复[回复]
就主權爭議方面,東沙、金門和馬祖情況類似,太平島則是另外的性質。但總體來說,個人認為東沙和南沙較難直接連想到台灣,連結到中華民國可能更合適。--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13:39 (UTC)回复[回复]
當然我個人也是較傾向寫中華民國更好啦,但就實際的行政區劃寫臺灣我認為也不是不行。--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3年5月4日 (四) 13:57 (UTC)回复[回复]
OK, 達成共識。--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14:43 (UTC)回复[回复]
A1, A2, A5, B1, B2, B5, C1, C2, C5, D1, D2, D5都是合理的,中华民国的省级行政区都已经虚级化了,在一些历史条目上可能用得到,而其他应该不是很常用,所以我不觉得需要有绝对的标准去规范这个用词,根据具体情况去区分好了--newerdrawn留言) 2023年5月4日 (四) 13:10 (UTC)回复[回复]
其實不光是行政區劃,金馬地區在歷史和地理的角度上也不屬於臺灣(當地人也不會說自己是臺灣人),會納入到「臺灣」的包含上面有提到大陸當局的特殊用語以及中華民國憲法的「自由地區」或兩岸關係人民條例的「臺灣地區」(如果還有其他的歡迎補充指教),所以除非上述所提的和相當特殊的狀況,不然不應在金馬地區的地名前加上「臺灣」,這個其實在維基百科:格式手冊/兩岸四地用語也有提及。--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3年5月4日 (四) 14:16 (UTC)回复[回复]
按照认同优先程度,4组>2组>3组,其他不能认同。——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5月8日 (一) 01:10 (UTC)回复[回复]

根据提议暂拟以下修订: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中国大陆的地名至少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省、直辖市、自治)的名称。 * **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临沧市'''凤庆县。”(中文使用者不知[[临沧市]]使。)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华语圈知名城市可,比如[[西安]]、[[洛阳]]、[[南京]]、[[武汉]]、[[广州]]、[[深圳]]、[[厦门]][[]]等。
+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 *中国大陆的地名至少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名称。 **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临沧市'''凤庆县。”(中文使用者不知[[临沧市]]何。)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华语圈知名城市可,比如[[西安]]、[[洛阳]]、[[南京]]、[[武汉]]、[[广州]]、[[深圳]]、[[厦门]]等。

以上。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5月14日 (日) 02:38 (UTC)回复[回复]

七日无新留言, 公示7日,2023年5月28日 (日) 15:20 (UTC) 結束。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5月21日 (日) 15:20 (UTC)回复[回复]
(-)反对 总体上反对。
以下叙述均采在地实际控制者的正式自称,而不考虑任何主权与领土争端问题。
多数地理条目(尤其是具体到市、县级的地理条目),往往承载有两个任务:一是介绍该地的地理位置,二是说明该地的政权领属和行政区划;不过地理概念的实指范围一般是按照行政划分界定,故而一般使用行政划分作为定义,而将地理位置作为描述。但是将二者分开说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属重复,所以才一般一并说明。但是,在描述台湾及其相关地区的地理概念时,由于作为地理名词的“台湾”(包括台湾岛,有时兼指其附属岛屿)、作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台湾省”和作为习惯性政权称呼的“台湾”的高度重合又有所不同,才导致了不方便的和混乱的出现。现在应当先理清几个概念的范畴各自的实际指称范围:
具体地点示例 台湾岛 台湾附属岛屿 台湾省 中华民国
基隆市 位于 不位于 不辖于 属于
澎湖县 不位于 位于 辖于 属于
台北市 位于 不位于 不辖于 属于
金门县 不位于 不位于 不辖于 属于
对于一位一般的中文维基百科读者(尤其是来自台湾及其周边地区以外的读者,例如新加坡甚至纽约),如果第一次阅读一篇不熟悉的台湾(无论哪个概念,因为百科全书地理条目的写作者不应过度预设读者具有相关的地理、政治乃至历史知识,介绍这些知识乃事写作者的任务)相关的地理条目,阅读前后可能有以下困惑:


1. 地名不熟悉,不能确定地理位置:“彰化县”,彰化县在哪里?
2. 将地理位置概念与行政区划乃至政权名称概念相混淆:例一、“我知道台湾省(行政区划),台北在台湾(岛),那么台北肯定在台湾省。”例二、“金门是台湾(政权)的,怎么离台湾(岛)不是最近?”


按照原有的方针,参照与台湾不相关的新加坡(国家级)、上海市(一级行政区级)和南京市(非一级行政区级)三个城市的条目序言逻辑,取其主干,试写对上述地点事例各写一段条目序言式的一句话简介如下:


基隆市是中华民国台湾省的城市(政权与行政区划),位于台湾岛最北端(地理位置)。
澎湖县是中华民国台湾省的县(政权与行政区划),位于台湾海峡上的澎湖群岛(地理位置)。
台北市是中华民国的直辖市(政权与行政区划),位于台湾岛北部(地理位置)。
金门县是中华民国福建省的县(政权与行政区划),位于厦门湾九龙江口(地理位置)。


如此,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一目了然,没有误解的余地,上面1. 2. 两个疑惑自然化解。但是如果按照新的草案(以及之前讨论中出现的实际叙述),则可能出现以下介绍:


基隆市是台湾(政权?行政区划?地理概念?)城市,位于台湾(似乎是地理概念?)北端。(这一条虽然叙述不清,但还不至于引起误解)。
澎湖县是台湾(政权?行政区划?特别地,地理概念?)的一个县,位于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哦,原来前面的台湾不是指台湾岛。”)
台北市是台湾(政权?地理概念?特别地,行政区划?)的直辖市(“原来台湾省可以下辖直辖市?”),位于台湾(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还是?)北部。
金门县是台湾(政权?特别地,地理概念或行政区划?)的一个县,位于厦门湾九龙江口。(“诶?台湾(岛)没有九龙江啊?台湾(省)页面的列表中也没有?”)


由此可见,简单指称“台湾”对于不熟悉台湾相关政治、地理、历史情况的读者,可能引起极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还可能是隐蔽的(例如上面最后一条,如果读者不熟悉九龙江的情况,很可能直接认为九龙江在台湾)。应对这些混乱的方式,应当是在地理条目的开篇第一句按以下句子主干撰写(简称等附属插入信息从略):


(某地)是(国家/地区名)(一级行政区名)的(行政级别),位于(地理位置,最好是一级行政区内的位置说明,有自然地理天然划分的按天然划分说明)。


具体到台湾相关的地名,则应减少单独使用的“台湾”一词,根据文意区分使用“台湾岛”“中华民国”“台湾省”。但现在的草案正好促进了混用“台湾”的可能。前面参与讨论的编辑者可能多数认为这样的混用不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可能这反而是地域中心的表现。此外,方针应尽可能具备普遍性,非必需则应尽量减少区别对待和例外情况,这样看来,相关指导不必限制于“中国大陆”或“台湾”,最好直接一并指明国家/地区和一级行政区。这也是目前中文维基百科地理条目的普遍现状(不局限于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条目)。关于“这些内容应当在细则中”的意见,我当然赞同在细则中优化具体指导,但一来细则的内容应当是方针的细化,故而最好现在方针中明确,二来考察维基百科: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可见,目前“下级行政区划”等节中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操作指导,现在贸然删去方针内容,容易使人无所适从。
此外建议:将以上细化了的方针内容限定在地理条目的序言当中,以避免行政区划叙述到处长串泛滥。关于在一般性条目中提及地理条目时的情况,应当再专门设定细则。此事可另议。
关于讨论中出现的其他议题:赞同编修这一段的文辞;赞同将“台北”从“知名城市”的例子列表中删去。
综上,提议以下修订供社群参考: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名称。 * **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临沧市'''凤庆县。”(中文使用者不知[[临沧市]]使。)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华语圈知名城市可,比如[[西安]]、[[洛阳]]、[[南京]]、[[武汉]]、[[广州]]、[[深圳]]、[[厦门]][[]]
+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 *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名称。 **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临沧市'''凤庆县。”(中文使用者不知[[临沧市]]何。)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华语圈知名城市,比如[[西安]]、[[洛阳]]、[[南京]]、[[武汉]]、[[广州]]、[[深圳]]、[[厦门]]
期待各位维基同仁进一步慎思讨论。
Xsgzjmxs留言) 2023年5月22日 (一) 09:48 (UTC)回复[回复]
其實我們前面就有提到中華民國轄下的金馬地區和南海諸島在新方案下會產生的敘述問題,另外在原臺灣省的地名個人認為使用「臺灣」是無妨的,不過能理解您的意思。其餘大致贊同您的見解!--Rice King 信箱 · 留名邊緣人🇹🇼 2023年5月22日 (一) 14:24 (UTC)回复[回复]
(!)意見:中華民國的省虛級化、預算歸零後,省級機關已完全解散,不具地方自治團體公法人地位。直轄市和縣(市),已成為事實上(de facto)的一級行政區。在國際上,只要前置台灣(金馬除外)或中華民國,即不存在理解的困難,然而省亦可添加,但非必要性。其餘部分,個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級行政區知名度足夠,只前置至一級行政區即不妨礙理解,但這部分完全尊重更動,不表意見。--Charles Eagle留言) 2023年5月23日 (二) 03:12 (UTC)回复[回复]
有反对意见,撤下公示。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5月29日 (一) 14:07 (UTC)回复[回复]
忽然发现我被这个方针绕晕了,明面上在写“撰写地理条目时”,在下面又写“一般提及时”,但是又不对一般提及时作出规定(比如乌有先生去“临沧市”,就没有规定要写到“云南省”)。其实我提案是把它当作“一般提及”了orz。这个方针确实该重构一下。暂时放弃修改该段落。大致支持X君的想法,如果有愿意推动的可以继续按X君提案走。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6月1日 (四) 18:16 (UTC)回复[回复]

亂入 我是突然看到的,試說那錯誤的描述「鳳山之行政劃分為臨滄市鳳慶縣鳳山鎮。」我還想說鳳山不是在高雄嗎?結果喔~我們的以經因為高雄縣市合併升格所以改叫鳳山區了。喔對了中國大陸好多鳳山鎮!!Heartingvia留言) 2023年6月1日 (四) 22:23 (UTC)回复[回复]

关于条目的评级问题[编辑]

就目前对照英维和中维的条目质量的差异,发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英维99%的页面(包括条目页和辅助页面)都有评级,而在中维只有很少的条目有评级。

就目前中维出现的问题来看,我认为对条目的评级全覆盖是有必要的。--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15日 (一) 10:34 (UTC)回复[回复]

中維出現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是?條目質量為甚麼會跟條目評級有關係?——玖宸 2023年5月15日 (一) 15:23 (UTC)回复[回复]
似乎有道理,又好像沒有什麽關聯;類似我給我奶奶裝上兩個輪子,她就是脚踏車了?[開玩笑的]——WMLO議程表 2023年5月15日 (一) 18:02 (UTC)回复[回复]
有多少人(例如純瀏覽的讀者)會去看討論頁的內容?我除了編輯過的條目,其討論頁會列入監視清單外,幾乎沒有點閱過其他的討論頁。而且評級雖有標準,但也存在著主觀,更何況還要隨著條目的品質變化來更新。其實算是「多餘」的功能。--Tp0910留言) 2023年5月16日 (二) 01:59 (UTC)回复[回复]
(!)意見(:)回應:据我所知有许多那种纯浏览维基百科的读者会将维基百科本身视为可靠来源。另外说到评级的问题,enwiki的条目等级会因为条目品质的变化定期更新,这不能算作一种“多余”的功能。并且条目评级全覆盖对于编者有一个激励的作用。--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16日 (二) 03:50 (UTC)回复[回复]
被讀者視為可靠來源是因為條目頁內容所附的參考資料,與討論頁裡的條目評級關聯較少。雖然我覺得條目評級的「實用性」不高、「能見度」很低,若真能做到充分客觀、隨著條目的品質變化來更新、對編者有激勵作用,也樂觀其成,但可預見不持久。題外話,對於人物、事物條目,尤其是人物做評級,有點「失禮」。--Tp0910留言) 2023年5月16日 (二) 04:24 (UTC)回复[回复]
视专题而定,你首先需要确保评级的专题有足够多的活跃人数,如果活跃人数都没有就要求评级真是自找麻烦,随着条目的快速增长,对于许多有足够多人数的专题而言,大多数评级都是干不完的,我自己做本专题的评级时都没有把握自己评级客观。我可以说除了GA/FA/FL之外大多数人工评级没有任何必要,就连现有的GAN/FAN/DYK评选都有时处纰漏,我建议有限的时间都要投入到写条目上面,再次之想想如何改善评选。如果要衡量条目的质量,你可以看看wikirank.net,可以比人工评级客观。----Cat on Mars 2023年5月16日 (二) 08:06 (UTC)回复[回复]
你如果对评级这么感兴趣,可以试着参与这个项目
from: https://wikiq.net/research/
Automatic quality assessment of Wikipedia articles
So, in Wikipedia, many articles do not have quality grades, so each reader should manually analyze their content. The topic of automatic quality assessment of Wikipedia articles in the scientific world is known. Basically, the scientific works describes the most developed language version of Wikipedia — English, which already contains more than 6 million articles.
Since it foundation and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Wikipedia, 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n this subject have published. One of the first studies showed that measuring the volume of content can help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maturity”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Works in this direction shows that, in general, higher-quality articles are long, use many references, are edited by hundreds of authors and have thousands of editions.
The task of automatic quality assessment is can be solved by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especially by using classification model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Wikipedia articles with different quality grades that were evaluated by Wikipedia users. In such models it is possible to use over 200 quality measures related to completeness, credibility, objectivity, reliability, readability, relevance, style and timeliness. Some of them are language dependent and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NLP techniques. Additionally such models can use SEO related metrics: visibility index, PageRank, CheiRank, 2D rank, social signals and others.
More information you can find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Some of the results are implemented in different tools.----Cat on Mars 2023年5月16日 (二) 08:11 (UTC)回复[回复]
@Tp0910:关于条目评级可能产生的问题,您也讲出了您所担忧的问题。一方面是中维参与条目评审的维基人人数确实过少,另一方面就是人物传记的问题,也是最为谨慎的。另外人物传记可能只需要设置三个等级(典范、初级、小作品级)。--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16日 (二) 08:44 (UTC)回复[回复]
定期更新就不能是多餘的嗎?與其浪費時間在一百個讀者中可能只有一個讀者看的條目評級,還不如直接改善條目品質。純粹把條目評成丙級條目是會對條目有什麼意義嗎?不是大家不願意參與條目評審,AFC審核員可不少,只是沒人願意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玖宸 2023年5月17日 (三) 16:09 (UTC)回复[回复]
英维最近加入了全站层面评级功能,而中维目前还是由各专题来评级。也就是说,专题要先给所支援的条目挂上横幅,然后才能谈评级问题。上方CatOnMars已经指出,绝大多数专题并不活跃。不要说展开评级工作了,就是连自己专题的条目都认不齐。现在能搞评级的主要也就是持续登记新进条目的专题。
评级系统我认为是有用的——
  • 一是如Po主所言,评级对扩充有激励作用。小作品以上、GA以下都是DYK的范畴,但中间跨度还是挺大的。我认为用初、丙、乙细分挺好。至少我是很享受「草创条目(初)——逐步完善(丙)——大体成型(乙)——精心润色(GA)」这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过总体来看,一方面中维喜欢翻译英维FA/GA,许多条目起手就是乙级,而我们评选对GA和乙的区分度不足,导致乙级条目往往能入选GA。另一方面,我站的DYK过于强势,占据了强初级和丙级的生态位。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初—丙—乙」这套评级系统似乎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 二是评级对新编者有指导作用。如对于游戏领域的初级条目:如果扩充制作历史和媒体反响资讯,就会因为增加关键的现实世界内容,帮助条目升到丙级;如果扩充攻略内容,反而会因为违反WP:VGSCOPE、增加清理负担,导致降到小作品级。如果新编辑注意到讨论页评级,那他很快就会上道。不过这同样依赖专题的活跃程度——一方面要有熟悉内容的人来评级;另一方面有成熟的编写方案,让新编辑自己能明白如何改善。(其他领域不好说,但娱乐领域普遍存在条目越长、品质越差的情况,而且这一问题至少曾经十分常见。我认为在此问题的整改上,评级系统起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 三是做一些统计工作,活跃专题气氛。比如定个里程碑、搞个活动等。基本上专题越活跃,评级系统意义越大,比如英维军事专题就极其重视评级。当然这个专题是英维No.1,谁都没法比就是了。
对条目评级并没有什么失礼的。品质评级是「对条目不对人」,就算传主再有名,条目不完整那也是丙级以下。重要度评级才是针对主题本身,当然,传记专题也不设重要度。另外英维早期的思路确实是只有三个级别——B(完整)、Start(不完整)、Stub(刚创建)。
另外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挂专题横幅,让条目进入专题监视列表的雷达,方便进一步巡查(比如这个)。从这一意义上说,评级倒算是顺便的工作了。--洛普利寧 2023年5月18日 (四) 16:19 (UTC)回复[回复]
評級對擴充我覺得沒有甚麼激勵作用,就我一個主要貢獻是擴充條目的WIKI使用者而言,想要激勵而是需要一套榮譽機制,本站DYK強勢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它有一套個人榮譽機制,GA本站有人編寫也是GA條目會跟編者連結。想要評級活絡,勢必要跟編著個人榮譽有關,激發人們去擴編。--Djhuty留言) 2023年5月24日 (三) 08:47 (UTC)回复[回复]
Djhuty這個也要看人。像DYK對我就沒激勵作用,反而是評級系統對我很有吸引力。畢竟如果我以DYK爲目標,明明可以寫到乙級的條目,爲了多快好省刷榮譽也會只寫到初級。不過我同意,本站條目評級作爲激勵,對大多數編者都沒什麽吸引力就是了。--洛普利寧 2023年5月26日 (五) 17:03 (UTC)回复[回复]
PS:GA對我說實話也沒什麽吸引力。我覺得很多編輯的檢查標準連乙級都不到,既然這樣不如我自己幾秒鐘標成乙……(或者也可以說,GA對我太有吸引力了,導致我不願意隨便交個沒有校對的乙級條目上去,然後莫名其妙地被通過。)--洛普利寧 2023年5月26日 (五) 17:24 (UTC)回复[回复]
您說的沒錯。另外,我覺得本站搞評級還有一個缺陷,或者任何評選都有同樣的問題,就是本站參與者專業性深度不足。要對條目評級首先是評選員要對條目的專業深度有一定認知,這樣才能對條目質量給出正確的評價。但是本站就算是GA的評選甚至FA,都是走形式,基本上就是針對語句、格式、翻譯腔等等粗淺的東西表達意見,很少甚至沒有針對內容正確性做論證。也因此,就算是搞出一個條目評級,最後也是搞形式。我在本站也超過十年了,這十年來搞歐洲歷史的中文編者屈指可數,長期搞希臘化歷史的只有我一人,寫對寫錯全站沒人知道。因此,我覺得本站人數那麼少,專業性那麼低很難搞評級。--Djhuty留言) 2023年5月27日 (六) 13:55 (UTC)回复[回复]
如果只是評級,可以參照類似功能的https://wikirank.net/,但評分依據可能是個未翻譯條目也能有80分就是了,僅供參考。最主要還是像Lopullinen大所述,幫條目掛上專題模板,只能說各位走過路過補一下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5月18日 (四) 16:29 (UTC)回复[回复]
@Milkypine:小作品是60分吗?--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4日 (三) 07:34 (UTC)回复[回复]

再修封鎖及禁制方針[编辑]

@路西法人:抱歉,讓您久等了;感謝您整理及草擬方針的努力,使條文變得沒有那麼雜亂。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16:29 (UTC)回复[回复]

(+)贊成Special:Diff/76271880,如果給予新的理由或提議,應該可以重提過去的討論。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16:29 (UTC)回复[回复]

再修封鎖方針[编辑]

現行條文

管理員應當在執行封鎖前瞭解情況,並必須解釋並佐證其執行的封鎖。封鎖應具有威慑作用,以防維基百科受破壞及擾亂,阻止當前持續的破壞行為避免往後再出現同類情況,再犯者或會被延長封鎖期限;封鎖時亦應鼓勵有不當行為的用戶以社群認同為建設性的編輯方式貢獻維基百科。

封鎖僅可用於組織維基百科到破壞或擾亂,而絕非「懲罰」用戶之用;封鎖不可用作復仇、貶損或懲罰用戶,更不應在無當前的行為問題下使用封鎖。一般不應以未持續發生且當前已無擾亂風險之事由作追溯式封鎖。

提議條文

管理員應當在執行封鎖前瞭解情況,並必須解釋並佐證其執行的封鎖。封鎖是預防性措施,避免往後再出現同類情況,再犯者或會被延長封鎖期限;封鎖時亦應鼓勵有不當行為的用戶以社群認同為建設性的編輯方式貢獻維基百科。

封鎖僅可用於阻止維基百科到破壞或擾亂,而絕非「懲罰」用戶之用;封鎖不可用作復仇、貶損或懲罰用戶,更不應在無當前的行為問題下使用封鎖。一般不應以未持續發生且當前已無擾亂風險之事由作追溯式封鎖。

  • 某種程度上,路西法人是說對了,最終還是為了阻止再犯,意義是確實存在:阻嚇或嚇阻是指使人害怕而停止某種行為,威懾是指使用封鎖來讓人恐懼屈服。
  • Deter,尤其是指出阻止的方法,既可解為做某事將有壞結果的威脅;也可解為使某人難以做某些事情,對於破壞者設置自動封鎖,技術上阻止24小時內繼續編輯,事實上禁制時段視為不允許繼續編輯。

Google Translate:

  • 阻嚇 ⇒ deter
  • 嚇阻 ⇒ deter
  • 威懾 ⇒ deterrence
  • deter ⇒ 阻止/嚇住/威懾
  • deterrence ⇒ 威懾/妨礙物
  • 從2021年2月2日起,通用行為準則(UCoC)屬於維基媒體方針:任何維基媒體項目的當地方針不得規避/削弱/忽視此方針。

參見UCoC章節3.2

當某人實際上或被認為具有權力/特殊權限/影響力的時候,對別人採取不尊重/殘酷/暴力行為,就會構成濫用職權。在維基媒體的情境,它可能以辱罵或心理虐待的形式出現、以及可能與騷擾的部分重疊。

  • 公務、官方和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獲委任的公務人員、維基媒體基金會或分支的官方和工作人員,利用權威/知識/資源,以恐嚇或威脅別人。
  • 濫用資歷和權勢:利用自己的職位或名譽來恐嚇他人。我們希望在運動中具有豐富經驗和權勢的人表現得格外謹慎,因為他們的敵對言論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強烈反應。具有社群權威的人,擁有被視為可靠的特殊權限,不應濫用此權限來攻擊反對者。
  • 心理操縱:惡意地使某人懷疑自己的知覺/感受/理解,以贏得辯論或強迫某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 LTA:原因不在於罪大惡極,如何製造寒蟬效應,而是數個月來發生同類的事情,短期內較大可能繼續破壞;不管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只要通過鴨子測試,明顯的模仿或分身均可被封鎖。
  • 危險性:防止他們威脅用户的安全。
  • 嚇阻理論,我認為詞彙常用於刑罰,透過嚴懲他們來殺雞儆猴;設置較長的封鎖時間,因為較短的封鎖時間,不足以防止同類行為。
  • 維基百科的警告訊息,起初是用於促進溝通協作,鼓勵有成效或和睦相處的行為;指明用戶可能會被封鎖,目標不在於把貢獻者嚇跑,讓他們有心理準備,預告是副作用較小的方案。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23:24 (UTC)回复[回复]

(-)強烈反对以上觀點:
  1. UCoC明顯不阻止依照方針指引作出防止破壞的嚇阻性封鎖,顯然不屬於「辱罵」、「心理虐待」、「騷擾」、「濫用職權」、「濫用資歷和權勢」、「心理操縱」任何一點,您引用了卻完全沒有說明如何違反了。請停止過度詮釋UCoC。
  2. 「我認為詞彙常用於刑罰」不代表詞彙就只能用於刑罰。
  3. 封鎖方針指明封鎖應具有嚇阻性質跟警告訊息用什麼語調完全無關。
請你說話不要一塊一塊,「設定較長的封鎖時間,因為較短的封鎖時間,不足以防止同類行為」連句子都稱不上,我讀你的留言讀得很辛苦。--西 2023年5月18日 (四) 02:25 (UTC)回复[回复]
  • 我想說的是阻嚇或威懾,不認為是一個較好的詞彙,上方留言是我的重新翻譯版本,意義上相對接近於英文版本。
  • 我認為阻止一詞可以應對所有情況,LTA怎麼嚇他們也不肯離開,根本就不感到害怕。
  • 警告訊息是回應Special:Diff/76937184/76937767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意見:請問何謂「預防性措施」呢?--Kriz Ju留言) 2023年5月19日 (五) 21:00 (UTC)回复[回复]
預防性是指防止可能發生的事情。
(-)反对:可能發生的事情是指什麼?機率和可能性如何評估呢?什麼條件可以被認為會發生何事?難以定義和評估。以此看來,個人反對。封禁不是用來消滅所有疑慮和可能性的,要這樣說,把所有人都封禁自然也不會有破壞。下次請記得簽名。--Kriz Ju留言) 2023年5月30日 (二) 16:35 (UTC)回复[回复]
現行條文

防止擾亂

管理員可因用戶作出不適合維基百科文明協作氛圍或影響其他參與者協作共建百科全書的擾亂行為而實施封鎖,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屬嚴重擾亂的行為:

在一般情況下,用戶在首次被封鎖前會收到數次警告,但執行封鎖時仍應當在被封鎖用戶的對話頁提供適當說明或理據以減少爭議;再犯者在被重新封鎖前可能不需再次警告。

純粹擾亂 以下帳號均具有明顯擾亂維基百科的可能性,可在無警告的情況下被封鎖(一般為不限期封鎖

提議條文

防止擾亂

管理員可因用戶作出不適合維基百科文明協作氛圍或影響其他參與者協作共建百科全書的擾亂行為而實施封鎖,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屬嚴重擾亂的行為:

在一般情況下,用戶在首次被封鎖前會收到數次警告,但執行封鎖時仍應當在被封鎖用戶的對話頁提供適當說明或理據以減少爭議;再犯者在被重新封鎖前可能不需再次警告。

純粹擾亂 以下帳號均具有明顯擾亂維基百科的可能性,可在無警告的情況下被不限期封鎖:

顯然不是在建設百科全書,涵蓋範圍較廣,英維沒有補充,只說是它是常使用的原因,所以提議修改位置;純破壞用户,常見程度較高。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23:33 (UTC)回复[回复]

如果是移動條文而不是整個NOTHERE刪除就可以。另外可在無警告的情況下予以不限期封鎖。--西 2023年5月18日 (四) 02:27 (UTC)回复[回复]
現行條文

防止擾亂

管理員可因用戶作出不適合維基百科文明協作氛圍或影響其他參與者協作共建百科全書的擾亂行為而實施封鎖,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屬嚴重擾亂的行為:

在一般情況下,用戶在首次被封鎖前會收到數次警告,但執行封鎖時仍應當在被封鎖用戶的對話頁提供適當說明或理據以減少爭議;再犯者在被重新封鎖前可能不需再次警告。

純粹擾亂 以下帳號均具有明顯擾亂維基百科的可能性,可在無警告的情況下被封鎖(一般為不限期封鎖

提議條文

防止擾亂

管理員可因用戶作出不適合維基百科文明協作氛圍或影響其他參與者協作共建百科全書的擾亂行為而實施封鎖,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屬嚴重擾亂的行為:

在一般情況下,用戶在首次被封鎖前會收到數次警告,但執行封鎖時仍應當在被封鎖用戶的對話頁提供適當說明或理據以減少爭議;再犯者在被重新封鎖前可能不需再次警告。

純粹擾亂 以下帳號均具有明顯擾亂維基百科的可能性,可在無警告的情況下予以不限期封鎖:

參考路西法人的建議。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再修禁制方針[编辑]

現行條文

全站範圍禁制 全站範圍禁制褫奪在中文維基百科的一切編輯權利,被禁制人士不論使用任何帳號或IP位址均禁止在任何情況下編輯中文維基百科的任何部分,依照 § 禁制申訴規範在其用戶討論頁提出的申訴為唯一例外。全站範圍禁制可用於以下情況:

  1. 屢次繞過封鎖:全站範圍禁制在用戶主帳號被不限期封鎖,且用戶查核最少三次確認濫用多重帳號的情況自動生效。
  2. 全域鎖定:全站範圍禁制在用戶帳號於中文維基百科被不限期封鎖,且因跨維基破壞或濫用多重帳號而被全域鎖定的情況自動生效;因帳號被盜而被全域鎖定者不在此限。
提議條文

全站範圍禁制 全站範圍禁制褫奪在中文維基百科的一切編輯權利,被禁制人士不論使用任何帳號或IP位址均禁止在任何情況下編輯中文維基百科的任何部分,依照 § 禁制申訴規範在其用戶討論頁提出的申訴為唯一例外。全站範圍禁制可用於以下情況:

  • 全域鎖定:全站範圍禁制在用戶帳號於中文維基百科被不限期封鎖,且因跨維基破壞或濫用多重帳號而被全域鎖定的情況自動生效;因帳號被盜而被全域鎖定者不在此限。

當前不允許繞過封鎖,實際上相當於禁制;若想解除可提出封鎖申訴,所以不建議提出禁制申訴。 -- 月都 2023年5月17日 (三) 23:24 (UTC)回复[回复]

离个题,我建议各位提案的时候在标题概括一下自己想做什么,不然存档到讨论页一排都是「建议修订xx方针」「再修xx方针」「建议修订xx方针 2」什么的 囧rz……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5月18日 (四) 01:15 (UTC)回复[回复]
我認為您的建議是值得考慮,如果太多或重寫就會讓標題冗長;此外,本來想原話題,編輯衝突只能想新話題。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封鎖和禁制都是不允許繞過的,但封鎖是針對帳號,禁制是針對個人,所以實際上有更廣的執行度。提出的理由跟上次提案通過前已被回應的理由相同,討論過於近期,基本上是為無效論點。反而是這兩種列明狀況應走完整的社群共識解封而非單靠管理員解除,能列出來的兩個情況都可嚴重了,僅僅一個管理員的判定未必足夠。--西 2023年5月18日 (四) 02:32 (UTC)回复[回复]

《关闭存废讨论指引》修正案[编辑]

建议修订可靠来源/布告板/评级指引#第一级的相关标准[编辑]

enwiki已经开始实践将多个严重违反WP:BLPRS方针的网站列入黑名单,包括凯风网GNews等网站在enwiki均因严重违反生者人物传记方针被列入黑名单(根据enwiki的讨论,凯风网存在大量人身攻击内容,而GNews存在大量诽谤性内容)。新增的黑名单方针旨在将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网站列入黑名单,如需使用请至白名单申请解除限制。

新增加的条文如下:该网站创建的目的仅用于对特定种族、群体、个人或组织实施人身攻击、诽谤或其他严重违反本站关于生者传记的行为,或用于散播对特定种族、群体、个人或组织仇恨情绪的网站,均应当被禁用。--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0日 (六) 03:32 (UTC)回复[回复]

“目的仅用于”似乎难以断定,会吵翻天吧。对于立场鲜明地反对与存在攻击特定群体(立场)或组织,但不失内容的来源,不确定目前政策是否为禁用。--YFdyh000留言) 2023年5月20日 (六) 07:17 (UTC)回复[回复]
凯风网中国反邪教网就不必赘述了,这两个网站建立的动机就是对特定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本质上就是公然违反本站有关WP:BLPRS的方针,但是一直有极个别维基人反对将这两个网站在zhwiki列入黑名单。除此以外还有一些LTA自设的仅用于人身攻击的博客网站,如[3]也在考量范围之内--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0日 (六) 09:12 (UTC)回复[回复]
@YFdyh000:我觉得“目的仅用于”这一词其实很好判定,就比如上述这两个网站的上级机构就是镇压机构,建立这两个网站的目的其实是相当明确的,就是为了损害对特定群体的名誉权。就怕有个别人在那边强词夺理或者胡搅蛮缠。另外主要需要考量的是有关批评和诽谤/人身攻击的界限。--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0日 (六) 09:22 (UTC)回复[回复]
如果共识认为通常不可靠而不引用,我没意见,但黑名单我表示疑问,“动机”能得到共识吗,参考如对俄通社的讨论凯风网首页至少六成是类似内容农场的资讯,以及转载的中国反邪教网文章有不少针对外国邪教[4][5][6][7],这些文章应黑名单吗,是否只需动机推理。--YFdyh000留言) 2023年5月20日 (六) 10:09 (UTC)回复[回复]
“或用于散播”本质是倾向性宣传,但大量媒体存在这种争议,也不乏主张明确和激进的媒体/组织。善待动物组织绿色和平这种争议组织,是(轻度的)“仇恨”宣传和黑名单目标吗。黑名单后,相关条目的“外部链接”是否也需白名单申请。如果重点是“仅用于”,网站放一些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是否就永不符合该条款。我认为目的难以可靠的定论。--YFdyh000留言) 2023年5月20日 (六) 10:09 (UTC)回复[回复]
维基百科对人物传记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尤其是席根塔勒传记事件之后,维基媒体基金会对人物传记的相关内容制定了大量的方针,就上述两个网站而言,就因为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就应该列入黑名单,但是其首页列入白名单。另外刚才那个网页看到没,是千村狐免的伪基用户页,至少多个LTA再此发言,内容充满了对多名维基人的人身攻击,该页面仅仅作为一个示范,用以衡量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页面的相关标准。--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0日 (六) 12:22 (UTC)回复[回复]
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的首页列入白名单--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0日 (六) 12:23 (UTC)回复[回复]
那个我就想问句:要说立场鲜明地反对与存在攻击特定群体(立场)或组织……VOA中文版、自由之家、DW中文版、自由时报、三立、BBC中文版这些怎么整?还没提就是专门针对中国大陆和中共而设立的RFA(可以去看下设立RFA提案,就是当今美总统提的)。--MINQI留言) 2023年5月20日 (六) 12:27 (UTC)回复[回复]
你别在这里胡搅蛮缠,你去RFA、VOA的网站上给我找有没有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页面。禁用那两个网站的原因是因为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0日 (六) 12:55 (UTC)回复[回复]
就目前的第一级黑名单其实还应该在分为两级,一种是绝对禁用比如那个什么四安禅还有那几个越南的赌场Spam,另一种仅在条目空间禁用,比如一些内容农场,还有上述那两个网站,可以作为影子图书馆在条目讨论页、互助客栈、页面存废讨论、用户讨论页等场合使用,但严禁在条目空间使用。--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0日 (六) 12:59 (UTC)回复[回复]
你怎么不举例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页面?!胡搅蛮缠的帽子还是你自己戴吧!“这两个网站创建的动机就是对特定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本质上就是公然违反本站有关WP:BLPRS的方针”是你原话,RFA设立初衷“一个专门对中国大陆广播电台”,美国政府考虑到“自由中国电台”名称对中国刺激太大未采用此名称。不就你口中的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的相反面?《【习近平的利维坦怪兽虎视眈眈下,中国向何处去?】专题报道》《年终报道:习近平的权力巅峰及其遭遇的意外挑战》。--MINQI留言) 2023年5月20日 (六) 16:58 (UTC)回复[回复]
[8] [9] [10] [11] [12] [13]
你要掰都是个人观点、其他方观点不代表媒体,那也请你证明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上的是媒体观点而不是个人观点、其他方观点。--MINQI留言) 2023年5月20日 (六) 17:16 (UTC)回复[回复]
我再次强调,禁用上述两个网站的原因是严重违反生者传记方针,和政治观点无关。你列举的一系列网站包括自由时报、VOA、RFA等网站,虽然他本身对部分意识形态做出尖锐/犀利的批评,但是网站的编辑和管理者也是在严格遵守生者传记的前提下管理。但是上述两个网站是明目张胆且公然违反生者传记方针,包括大量的人身攻击诽谤性内容。滥用那两个来源会使维基百科面临信任危机,参见席根塔勒传记事件。--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1日 (日) 00:57 (UTC)回复[回复]
并且我一再强调,批评、诽谤和人身攻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批评是属于言论自由的一部分,而诽谤和人身攻击则是被大多数国家所禁止的侵权行为。--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1日 (日) 01:01 (UTC)回复[回复]
您的“严重违反生者传记”的标准并不明确。组织立场只会散播或强调特定群体的负面消息,但兼具资讯报道和其他功能,到底是否严重违反。除了“恶俗”那种网站,一般的坚持批评声音的网站可能无拉黑共识。“诽谤和人身攻击”除非显著,否则可能存在“只是批评”“说的没错”的观点,没法拉黑,也不宜仅凭几篇拉黑整体。--YFdyh000留言) 2023年5月21日 (日) 03:41 (UTC)回复[回复]
我再次强调,请你举例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页面。“这两个网站创建的动机就是对特定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本质上就是公然违反本站有关WP:BLPRS的方针”是你原话,RFA设立初衷就是对特定群体、个人进行包括人身攻击在内的攻击、认知作战,这与政治观点无关。“但是网站的编辑和管理者也是在严格遵守生者传记的前提下管理”,有何证明?先不说其是否有如此,就先请问这些网站编辑和管理者何来义务遵守维基百科的生者传记方针?“席根塔勒传记事件”是那两个来源搞出来的么?更何况这事件的始作俑者编写的不实内容段落没有来源。你这是在“稻草人论证”
诽谤和人身攻击则是被大多数国家所禁止的侵权行为,不代表在这些大多数国家内不存在,就比如你的行为之一:某位在有多位英维编者劝诫对事不对人情况下依旧完全对我个人(人身攻击诽谤性内容),你依旧跑我讨论页说我在其讨论页按规添加警告/提醒模板是不假定善意。好听点你这是曲解,难听点叫诽谤,不论好听与否都是游戏维基规则和滥用警告模板。
另外,我支持YFdyh000上方的意见。尤其是“您的‘严重违反生者传记’的标准并不明确。”。--MINQI留言) 2023年5月21日 (日) 09:16 (UTC)回复[回复]
我看了一下enwiki对凯风网的讨论,讨论的着重点在 Facts.org.cn上,对于kaiwind的讨论是不足的。着重点似乎在propaganda上,英维在这个议题上对中国政府和法轮功都不信任。
我支持在生者传记条目中拉黑经常性地包含人身攻击的来源,但经常性的标准仍需讨论。--newerdrawn留言) 2023年5月21日 (日) 13:37 (UTC)回复[回复]
现场上了凯风网和大纪元读了一下,并分别阅读了一篇骂中共的骂法轮功的,读完只有一个想法:二者政治攻击和抹黑的水平不相上下,堪称一时瑜亮[開玩笑的]。要ban为何不一起ban了,大纪元那个今日三退人数很有一种“散播对特定种族、群体、个人或组织仇恨情绪的网站”的感觉。另外简单统计了一下,大纪元54篇全球要闻的15篇、纪元评论11篇中的10篇和全部6篇焦点专题均在攻击中共,和凯风网真乃卧龙凤雏也[開玩笑的]。--Aggie Dewadipper 2023年5月22日 (一) 17:53 (UTC)回复[回复]
大纪元的语调顶多算言辞激烈的批评,当然在《九评共产党》内确实存在针对卡尔·马克思江泽民的诽谤性内容(比如说卡尔马克思信撒旦邪教,说江是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不过那两人目前都已经不在生者传记方针的约束范围之内。--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3日 (二) 06:46 (UTC)回复[回复]
实在不觉得两者有什么不同点(那个“我要退党”当真不算煽动仇恨情绪?),如果要这么说凯风网的那篇也能算是言辞激烈的批评(甚至还引用了大量的学者评论呢,怎么不算是客观批评呢.jpg)。总之我的看法就是如果要考虑拉入黑名单的话二者应当一起考虑,俩网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Aggie Dewadipper 2023年5月23日 (二) 07:11 (UTC)回复[回复]
同上。--🎋🎍 2023年5月25日 (四) 00:37 (UTC)回复[回复]
PS:大纪元在英维其实已经被禁了(停用来源),不过禁用理由写的是有偏见和阴谋论。--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23日 (二) 14:09 (UTC)回复[回复]
大纪元在enwiki被禁用应该是有一些编者使用CCP Virus一词,然后被另一些编者发现问题,最后核查大纪元有关涉新冠肺炎有关的文章发现大量的阴谋论内容,比如“港台因为反CCP结果没多少人感染,伊朗塞尔维亚白俄罗斯因为亲CCP结果这些国家一半的政要染上病毒”,大纪元的那些编者不会想到在2021年左右漂亮国成为全世界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就关于大纪元对病毒的相关文章出现大量贩卖焦虑制造恐慌,推销该意识形态的行为,就是它被enwiki禁用的主要原因。GNews在enwiki被拉黑则是出现大量诽谤亨特·拜登的不实信息。
另外在enwiki有一个推销大法意识形态的用户U:Yilian Wong,也是不遗余力的篡改李洪志的个人信息,在用户页大量发送大法spam,说实话大法确实有一点准邪教的味道。--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5日 (四) 10:23 (UTC)回复[回复]
凯风等两个网站是明目张胆且公然违反生者传记方针,应该拉黑。阁下对批评、诽谤、和攻击的区别很有文字功力。不过,有人连中共与中国也分不清,或者说不想分清,是不是也影响判断?比如,特殊存在为散播对特定种族、群体、个人或组织仇恨情绪的网站,其实与正常政见倾向不同的媒体,二者不难区分,却偏偏要混淆视听。我奇怪的是,阁下上面的话,被搞得瞬间跑题甚远,本来还强调不涉及意识形态。 此种对一种信仰的概括跟某个人的行为牵扯在一起的结论,并非合乎逻辑。于是我想到一个问题,历次讨论正题的时候,有些人就出来争议,带离主题,不小心的话,连最初最清醒的人也被别人绕进去了。你就看看,一提凯风网,是谁先跳出来提大纪元或者法轮功,这人平时是怎么回事?其实,法轮功是一种信仰实践,跟阁下提出某网站违背生者传记方针是毫无关系的两个领域。大纪元是一家媒体,这到今天也是不争的事实,要论起来,也轮不到凯风网之流,那也得人民日报之类媒体才能对应。为什么有人就是要回避“公然违反生者传记方针”的凯风网拉黑的问题,不表态赞同,而是把转移话题,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呢?是不是要搞得云里雾里,最后达不成共识,连这么明显违背方针的网站都搞不定? ----Nice-walker留言) 2023年5月29日 (一) 02:26 (UTC)回复[回复]
個人認為資料來源是否可用,應著重於其是否提供具體可查核的事實,而非其觀點如何;除非連基本的事實傳遞都常常做不到,否則在未經審慎且長期觀察、查考前即全面禁止引用特定資料來源,或許過於嚴格了(誰來決定是否可流通呢?要說的話某些國家的政府也認為這裡的「不正確」內容應被禁止)。比如:台灣內部絕大多數媒體都會被不同立場的臺灣人本身認為立場偏頗,有些內容也不時有誤導之嫌,甚至傳播不受歡迎的立場和觀點,那麼是否應全面禁用呢?反之,即便是有爭議性的媒體,編譯或引用國際知名外媒,此時的內容獲得引用,通常應該不會有太大爭議,那麼這時該篇內容依然那麼具爭議以致不應引用嗎?因此,個人認為考證的工作除了媒體應負責以外,引用的編者也要自行負起責任、比較考證,不然就等其他編者指正,或是遇到爭議就討論,此類問題並非未經比較查證就禁止某類訊息流通即可解決。而內容明顯不佳的來源,問題在於內容不佳,此時的引用若有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內容本身;至於長期內容有錯、造假的來源,或許值得討論是否避免甚至禁止引用,如何檢視來源內容個人認為終究還是回歸編者的引用或運用的編輯思維(即便是不那麼「正確」的媒體機構,比如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或大紀元等)。--Kriz Ju留言) 2023年5月23日 (二) 14:59 (UTC)回复[回复]
在討論何種來源是否「正確」之前,個人傾向主張熱心編者可以嘗試盡可能先將資料內容所提供的「事實」和「評價」加以區分,此時對於何為「可用與否」,可能相對明晰一點。--Kriz Ju留言) 2023年5月23日 (二) 15:10 (UTC)回复[回复]
(+)贊成:帶動可用性的方向是好主意,我認為可以區分為:事情的真實性、評價裏是否具備署名。 -- 月都 2023年5月28日 (日) 00:12 (UTC)回复[回复]
(!)意見-半夜上維基,看到上面討論。先提點意見。
  1. 凱風網,由直接受控於中國共產黨的機構中國反邪教協會建立,青海省凱風網又叫青海反邪教網,主頁頂端標明由青海省610辦公室主管。中共610辦公室則成立「中國反邪教網」,由中共公安部下屬「大地陽光文化發展中心」運營。兩個網站都是專門打擊法輪功與宗教信仰的機構與宣傳口。
  2. newerdrawn您好,您提到enwiki对凯风网的讨论「讨论的着重点在 Facts.org.cn上,对于kaiwind的讨论是不足的。」--其實Facts.org.cn就是kaiwind凱風網的英文站,您若連上kaiwind中文網站,網站右上角 語言版本選項,選擇英文點入,就直接連到「Facts.org.cn」。
  3. 英文大紀元,之前在美國被左派媒體批評。印象兩個重要事件。大紀元很早報導質疑「通俄門」有疑慮--但最近司法部獨立檢察官報告 指出通俄門調查沒有證據。大紀元很早報導關心Covid-19病毒源頭可能從中共的實驗室洩露、以及中共軍方有在實驗室做高風險病毒實驗,當時被左派媒體批評、印象還有左媒扣種族歧視等---但後來左派媒體幾乎全面轉向報導武漢實驗室洩露可能性、美國拜登政府能源部報告也認為實驗室洩露比較可能。Wetrace歡迎參與WP人權專題 2023年5月27日 (六) 20:57 (UTC)回复[回复]
說穿了就是政治鬥爭,之前矛盾不明顯,在上一次大選中大紀元站在特朗普一邊,然後特朗普輸了,所以大紀元黑名單了(笑)。共和黨的Fox News在英維就是不可靠,部分可靠的內容在最近的討論也被大部分人認為不可靠。--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5月28日 (日) 14:56 (UTC)回复[回复]
反正在enwiki上面对大纪元/新唐人需要重新评级(最差也应该在Argentina - NO symbol.svg 不可靠之上,没有必要在enwiki被列入过滤器),因为OA2021清理了许多“五毛”账号,最近又重新看大纪元有关OA2021的报道。反正就大纪元的态度,基于事实报道Exclamation Circle Red.svg 通常不可靠(可以选用RFA做替换性来源),关于政治评论Exclamation.svg 半可靠
另外至于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被列入全域黑名单都不冤,这两个网站是公然违反维基媒体基金会的使用条款。在美国打开这两个网站有时会跳出警告信息(该警告信息通常用于含有种族仇恨新纳粹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的网站),这两个网站沦落到和新纳粹一个级别,就可想而知了。当然美国没有什么防火墙,你可以自由访问上述两个网站和其他一些宣扬群体仇恨的网站,至于法律风险(美国),自行掂量。--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9日 (一) 06:11 (UTC)回复[回复]
1.“基于事实报道Exclamation Circle Red.svg 通常不可靠(可以选用RFA做替换性来源),关于政治评论Exclamation.svg 半可靠”?您没在开玩笑吧?基于事实的都不常可靠,政治评论不是信口开河?何来半可靠之说❓ ❗
2.再次提醒主张“两个网站是明目张胆且公然违反生者传记方针”、“这两个网站是公然违反维基媒体基金会的使用条款”的请你举例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页面--MINQI留言) 2023年5月29日 (一) 13:04 (UTC)回复[回复]
我看你是讲理讲不过,就去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反正我会奉陪到底。另外我今天移出了多个像是中国反邪教网等垃圾引用,就像前几天我全部移除GNews等垃圾引用一样。--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9日 (一) 13:08 (UTC)回复[回复]
就这种宣扬群体仇恨的网站本来就应该被禁止引用--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29日 (一) 13:10 (UTC)回复[回复]
哟?气急败坏啊?倒打一把啊?GNews是垃圾引用,中国反邪教网也是?你要编辑战把维基当战场咯?
我讲理讲不过所以我拿得出:《【习近平的利维坦怪兽虎视眈眈下,中国向何处去?】专题报道》《年终报道:习近平的权力巅峰及其遭遇的意外挑战》[8] [9] [10] [11] [12] [13]?你讲理讲的过到现在一个“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页面”都拿不出?--MINQI留言) 2023年5月29日 (一) 13:27 (UTC)回复[回复]
中国反邪教网应该被维基媒体基金会所在的任何一个项目禁用!
根据使用条款第4条
  • 提供虛假陳述,模仿或欺詐
  • 故意或者明知張貼的內容將構成誹謗;
  • 意圖欺騙,張貼虛假或不準確的內容。
凡上述所包含的资料都应该被禁止使用。另外就关于中国反邪教网的案件,将交由基金会的人权团队进行审理。--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5月30日 (二) 04:43 (UTC)回复[回复]
“中国反邪教网应该被维基媒体基金会所在的任何一个项目禁用!”拿出证明而不是你的信口开河!再次提醒主张“两个网站是明目张胆且公然违反生者传记方针”、“这两个网站是公然违反维基媒体基金会的使用条款”的你:请你举例凯风网和中国反邪教网严重违反人物传记方针的页面
你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些资料被你上述所包含。--MINQI留言) 2023年5月30日 (二) 07:42 (UTC)回复[回复]
我就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我打开凯风网十几次怎么没有弹出一次警示信息?--Aggie Dewadipper 2023年6月1日 (四) 17:35 (UTC)回复[回复]
@Dewadipper,你先试下打开“中国反邪教网”,以免有借口给你扣帽子。--MINQI留言) 2023年6月2日 (五) 17:00 (UTC)回复[回复]
也没有警告弹窗。—-Aggie Dewadipper 2023年6月2日 (五) 22:20 (UTC)回复[回复]

請求補充WP:ITNR的羽毛球比賽項目[编辑]

原标题为:Wikipedia:新聞動態/重複發生的項目增加蘇迪曼盃

如题,发现WP:ITNR并未将苏迪曼杯加入国际专项体育赛事,鉴于苏迪曼杯也是羽毛球常见重要团体赛事之一(男子汤姆斯杯,女子尤伯杯,混合苏迪曼杯),现提议将苏迪曼杯加入国际专项体育赛事:羽毛球领域,欢迎提供意见建议。--东风留言) 2023年5月21日 (日) 15:29 (UTC)回复[回复]


原标题为:請求補充WP:ITNR的羽毛球比賽項目

新闻动态候选的2023年蘇迪曼盃中,廣九直通車發現蘇迪曼盃不在WP:ITNR的羽毛球比賽中,我查了資料 ([14]),發現「羽毛球三大團體賽」中的另外兩項團體賽都有在WP:ITNR中,不知道是失誤還是其他原因。現在我請求把蘇迪曼盃列入WP:ITNR的羽毛球比賽,謝謝!--Cmsth11126a02 (留言) 2023年5月22日 (一) 08:57 (UTC)回复[回复]

是从英文页面翻译来的。英文维基对苏迪曼杯的讨论有限,另两项赛事似乎是2010年所加入(=)中立--YFdyh000留言) 2023年5月22日 (一) 09:37 (UTC)回复[回复]
2009也有説想加入,但最後三個都沒有加入⋯⋯--Cmsth11126a02 (留言) 2023年5月22日 (一) 16:26 (UTC)回复[回复]
(+)支持:苏迪曼杯的历史相对年轻,但也举办了超过三十年。目前三大赛的重要程度不分高下,应当都列入ITNR。——三猎留言) 2023年5月22日 (一) 09:57 (UTC)回复[回复]
补充:苏迪曼杯的频次是两年一届,也与汤/尤杯持平。——三猎留言) 2023年5月22日 (一) 17:59 (UTC)回复[回复]

將其他區及方針區之討論合併。——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23日 (二) 05:53 (UTC)回复[回复]

(+)支持:这点似乎是当时制订ITNR时的技术性缺漏,由于蘇迪曼盃和其他两项赛事的国际重要性不相伯仲,也应予以列入ITNR。廣九直通車留言) 2023年5月23日 (二) 12:11 (UTC)回复[回复]

已經7天沒有新留言,加上留言大部分支持,「加入蘇迪曼盃至WP:ITNR的羽毛球比賽」大膽 公示7日,2023年6月6日 (二) 12:20 (UTC) 結束。--Cmsth11126a02 (留言) 2023年5月30日 (二) 12:20 (UTC)回复[回复]

通知@EasterliesEricliu1912三猎廣九直通車ShizhaoYFdyh000:。--Cmsth11126a02 (留言) 2023年5月30日 (二) 12:22 (UTC)回复[回复]

WP:OWNTALK預期可產生的漏洞[编辑]

關於WP:OWNTALK指引中「使用者可以將一整串的討論移除,但移除一個討論中個別沒有攻擊不文明等不當內容的留言會構成歪曲討論」條文,現今U:LuciferianThomas極力主張可以【刪除「一整串」沒有攻擊不文明之留言,但「個別」沒有攻擊不文明之留言不能刪除】。但這樣執行指引,依照U:Eszerfrm在本人討論頁的行為變體[15],可預期會產生一種新型破壞,且WP:OWNTALK指引會變成破壞行為的保護傘。具體事例如下:

因為U:LuciferianThomas是該WP:OWNTALK修訂條文的提案人[16],具有很大影響力,且目前本人因此事被他提報「不當行為」[17]。因此本人於此陳述,在他這種的主張下,當前指引無法保護使用者的討論頁面,該條文存在明顯漏洞,請諸君討論協助。--Djhuty留言) 2023年5月23日 (二) 06:12 (UTC)回复[回复]

编辑冲突看了你們的討論,我認為你所謂「風馬牛不相及」能否刪除需要個案討論耶,不宜訂立統一規則一刀切處理。--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3年5月23日 (二) 08: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