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榆林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一次榆林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47年8月6日-1947年8月12日
地點
結果 西北野戰軍主動撤出,轉而發動沙家店戰役圍殲西北戰場國軍機動集團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一、二、三縱隊;新編第4旅、教導旅

國民革命軍第22軍

國民革命軍胡宗南部整編第36師第28旅
指揮官與領導者

彭德懷
張宗遜

趙壽山

胡宗南
鄧寶珊

鍾松
兵力
約45,000人 約60,000人
傷亡與損失
1839人 約6000人

第一次榆林戰役是1947年8月西北野戰軍圍攻中華民國國軍整編第22據守的榆林縣的戰役。[1][2]

戰役背景[編輯]

1947年3月開始,中華民國國軍放棄國共內戰初期的「全面進攻」戰略,轉而以「重點進攻」戰略,將進攻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兩翼,一路進攻山東解放區,另一路進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其中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國軍兵力超過23萬人,由胡宗南統率。解放軍防守該地區的是由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兵團,總兵力僅為6個旅2.5萬人,實力懸殊,然而該地區地形複雜,且中共長期經營而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因此解放軍擁有「地利」和「人和」優勢。1947年3月13日,國軍胡宗南部發起對陝甘寧邊區的總攻,依仗實力上的優勢很快於3月18日占領了中共中央所在地並主動撤守的延安,並繼續深入延安以北意圖尋機與共軍主力決戰。然而在隨後兩個月內西北野戰兵團依仗良好群眾基礎及打入胡宗南身邊的中共諜報人員熊向暉所掌握的的國軍大量重要情報所獲得情報優勢均獲得勝利,「青化砭」、「羊馬河」和「盤龍鎮」三次交戰,「陝北三戰三捷」殲滅國軍約1.4萬人,逐步扭轉了被動局面,並繼續通過「蘑菇戰術」與國軍周旋,同時毛澤東(化名李德勝)、周恩來(化名胡必成)、任弼時(化名史林)組成中共中央前方委員會(簡稱中央前委)率精幹作戰、情報、通信人員組成中央支隊轉戰陝北,吸引、抑留胡宗南部主力,「中央好比一塊招引綠頭蒼蠅的肉,放到哪裡,都會引來許多蒼蠅來叮,可以把人家搞亂。陝北群眾條件好、地形好,我們熟悉,可以在這裡搞一個戰略上的作戰方向,牽制敵人的力量」,並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1][3]

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12萬餘人,於山東省的臨濮集張秋鎮150公里的地段上,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挺進魯西南,發起魯西南戰役,由此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為了討論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全國性戰略進攻後的有關任務,部署各戰區的協同作戰問題,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召開擴大會議(史稱「中央小河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轉戰陝北的中央前委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中央前委工作部門和西北黨政軍領導人陸定一楊尚昆、彭德懷、賀龍、習仲勛、賈拓夫張宗遜馬明方王震張經武,還有從晉南前線趕來的陳賡。會議依據一年來的解放戰爭戰況和各戰場的形勢,着重討論了戰略進攻的部署和解放區土地改革、財政金融工作等問題。在會上,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鬥爭的問題,同時指出:「現在不公開講出來,還是要準備長期鬥爭,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會議決定:劉鄧大軍於8月初從魯西南戰場出發,千里躍進大別山,開始了全國性的戰略大反攻。陳賡部隊不調入陝北戰場,而是在8月中旬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在豫陝鄂邊地區的戰略展開,與劉鄧大軍配合逐鹿中原。當時,洛陽及豫西都是胡宗南集團的防區,陳賡兵團八萬餘人的外線進攻作戰,也能有效把胡宗南主力部隊吸引南移,減輕陝北戰場壓力。陳粟大軍於9月越過隴海鐵路南下,在豫皖蘇地區戰略展開。三路大軍都將打到外線,形成了「中央突破,兩翼牽制,三軍挺進,互為犄角」的戰略進攻態勢,實現了歷史性大轉折。

1947年7月底,根據中央小河會議「中央突破,三軍配合,兩翼牽制,互為犄角,逐鹿中原」的戰略部署,為保障「集團」從晉西南晉南渡黃河南下豫西、從右翼策應「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戰略行動,中共中央指示西北野戰兵團8個旅主動出擊榆林,將胡宗南集團主力引向陝北最北部的沙漠邊沿,防止胡宗南主力出兵豫西打擊立足未穩的陳謝集團。[4]1947年7月28日,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圍攻榆林,參戰兵力8個旅4.5萬人:

  • 第二縱隊2個旅
  • 新四旅
  • 教導旅
  • 第一縱隊2個旅
    • 並指揮綏德軍分區警備第四團與警備第六團
  • 晉綏軍區第三縱隊 司令員許光達、政治委員孫志遠,轄
    • 獨立第五旅(旅長李夫克、政治委員王赤軍)
    • 獨立第二旅(旅長唐金龍、政治委員梁仁芥)。

榆林城池堅固,守軍第22軍與胡宗南部鍾松整編36師的徐保的整編第28旅,共1.5萬人,為陝北土著雜牌軍閥武裝,駐守多年,大部分軍官和士兵都帶家屬和財產。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共產黨在陝甘寧創建根據地,地主富農大都逃進了榆林,這部分人和榆林唇齒相依,對共產黨極端仇恨。去除第22軍駐神木、府谷縣的第86師第258團,分駐高家堡、響水堡的第356團,駐守橫山的保安第5團,榆林城守軍1萬多人。

戰鬥經過[編輯]

1947年7月28日,彭德懷率西北野戰兵團第一、第二、第三縱隊和新編第四旅、教導旅,以及綏德軍分區第四團、第六團由三邊東移,經大理河小理河北上。彭德懷說:「戰士們只帶了6天的口糧,我們必須在一個星期之內解決榆林戰鬥,打下榆林,糧食、彈藥還有藥品兵源就都不成問題了。」

8月6日,彭德懷下令各縱隊消滅榆林外圍據點的守軍武裝。西野一縱從西面;西野三縱從東面掃清外圍,攻打位於榆林東北禿尾河西側固守高家堡喬家灘的八十六師的1個團和1個補訓營,共斃傷敵200 餘人,俘陝北警備副司令張子英、二五六團團長李含英以下1400餘人。西野激戰兩日,基本掃除了榆林守敵設在神木至橫山響水堡200里防線上的外圍據點。鄧寶珊部署榆林外圍的所有兵力全部回撤至榆林城內,決心固守榆林城。王震、王恩茂帶着二縱在三岔灣的公路上截獲了徐保整編第28旅第82團的一個營和一批輜重迅速將其殲滅。三岔灣守軍新11旅第2團和徐保旅第82團第2營撤回不及,賀炳炎、廖漢生率領一縱快速趕到了三岔灣,與二縱一起合擊三岔灣,不到三個小時,三岔灣守軍就被全殲,新11旅第2團團長周效武受傷被俘,一營營長蕭炳南、二營營長魏長林被擊斃,第三營營長張梯青被俘。

8月7日,蔣介石飛抵延安,與胡宗南、裴昌會商議部署增援榆林。8月7日胡宗南急令整編第一軍整編第二十九軍率8個旅分兩路自安塞保安分路向綏德佳縣急進;以鍾松率整編第36師第123旅和第165旅組成援榆快速兵團,繞過解放軍的阻擊陣地進行馳援:「以迂迴為主,避開綏德、橫山正面匪之阻援,改循保安靖邊,出長城,沿伊盟南端邊緣挺進,出敵不意,一舉進出榆林;進抵榆林周邊後,應與守城友軍切取聯繫,合力內外夾擊而捕殲之」。[5]

8月8日,西野部隊經兩天外圍拔點戰鬥,逼近榆林城下。彭德懷決定把主攻目標選在了榆林南門的凌霄塔陣地,這裡地勢高,是榆林城外唯一的制高點。胡宗南嫡系部隊整編第28旅古遂東營防守凌霄塔高地。第358旅第716團和獨1旅第2團負責攻打凌霄塔,攻占後被徐保親率整28旅奪回。主攻的6個旅各自挖了一條暗壕直通榆林城下以炸開城牆。1947年8月9日夜晚,西北野戰軍主力對榆林城發起總攻。第2、3縱隊、新編第4旅進攻北城及東城,強攻和爆破均未奏效;第1縱隊358旅715團進攻西城,至10日凌晨1時許,西城小西門處被爆破,3營9連迅速沖入小西門,但由於敵軍炮火猛烈,後續部隊受阻,守軍很快從四面將9連包圍,9連士兵孤軍奮戰突圍,80多名士兵突圍退出城外,30多名戰士壯烈犧牲,指導員薛占魁受傷被俘後犧牲。[6]

8月12日鍾松整編第36師經過五天急行軍,進抵距榆林西南30里外的蘇莊則、天鵝海則地區;整編第1、第29軍繞過了青陽岔子長。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當即同意彭德懷圍點打援的計劃。8月12日黃昏西野主力從榆林城下突然撤圍,隱蔽集結在榆林東南的三岔灣至魚河堡一線山上待機,榆林之圍遂解。

結果與影響[編輯]

圍攻榆林戰役,西北野戰軍經過六晝夜艱苦的攻堅戰鬥,殲滅國軍兩個整團、一個營,但未能將榆林城攻下,自身傷亡約1000人以上;斃傷國軍2000餘人,俘少將警備司令張子英以下3200餘人,收復和解放了橫山、響水堡、魚河堡、歸德堡、高家堡等城鎮及廣大地區,使榆林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城,調動了胡宗南部北上,為陳謝集團挺進豫西進而實現三路大軍經略中原創造了條件。也為沙家店戰役的成功創造了鍾松整編第36師孤軍北上被圍殲的有利條件。

8月14日,鍾松率部進入榆林城,受到了鄧寶珊等軍政要員的熱烈歡迎,當地報紙謂其「行動神速巧妙,出其不意,榆林城不戰而解圍」。鍾松以解圍有功獲頒四等寶鼎勳章(1948年1月1日頒發)。

1947年8月15日,西安綏署主任胡宗南依據地空偵察和電台測向所得情報,分析判斷西北野戰軍因攻榆林不克而蒙受重大損失,正在向東敗逃,將要東渡黃河,認為是消滅解放軍的好機會,於是便命令鍾松率領國軍整編第36師從榆林南下加速前進,會同國軍整編第1軍、整編第29軍主力沿咸榆路北上共同圍殲共軍。此時,毛澤東、中共中央機關、西北局機關、西野領帥機關、西野主力部隊都被擠在佳、米、榆三縣交界的狹小地域,處於背靠沙漠、側水側敵的險境中,情況十分危急。

整編36師雖然自8月7日冒酷暑高速長途行軍已疲憊不堪,8月15日鍾松仍率整編師部、整123旅和整165旅兩個旅部共四個團的兵力南下,至歸德堡,遇到共軍土雜武裝抗擊後,拐到魚河堡附近宿營;8月16日進抵鎮川堡。此時胡宗南主力已會師綏德,董釗率整編第一軍軍部和整編第一師留守綏德、米脂;劉戡率整編第二十九軍的5個旅沿黃河直奔佳縣圪鎮店。劉戡與鍾松相距百里路程,準備會師後封鎖黃河渡口,向西控制咸榆公路。8月17日,周恩來打電話告訴彭德懷:中央不過黃河,關鍵是必須迅速殲滅國軍之一部,粉碎其合圍企圖。8月17日,劉戡率部繼續向佳縣逼近。8月17日鍾松決定以第123旅附第165旅493團為前梯隊,由鎮川堡向沙家店以東的烏龍堡前進;整編36師師部及165旅主力為後梯隊,向沙家店以東行進。彭德懷決定趁兩路國軍未完成合併之前抓住整編36師驕狂、孤軍、連續多日長途行軍奔襲之疲憊弱點,決定在預設伏擊戰場殲滅整編36師後梯隊,達成目標後再集中兵力殲滅整編36師前梯隊,各部隊統一於8月18日7時前到達指定位置。[5]國軍整編第36師前梯隊,經萬佛洞、高家園子向烏龍鋪前進,18日上午10時許在烏龍鋪以南與西野第三縱隊和綏德軍分區警備第四團、警備第六團發生交火,解放軍佯退,誘國軍於黃昏時進到烏龍鋪北山。西野第一、第二縱隊和教導旅、新編第四旅在常高山附近與鍾松的先頭部隊一接觸,由於當日大雨如注,山洪暴發,鍾松以為當面共軍僅是小股阻擊部隊並不以為意,鍾松部放棄行動退回沙家店。共軍也暫停進攻。沙家店鎮位於米脂縣城東北25公里處,東接印斗,南臨高渠,西連鎮川,北靠李站,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渠地貌。8月19日,劉戡率主力進占了佳縣城、神泉堡、李家莊等地。鍾松率後梯隊在沙家店,發現沙家店附近有共軍主力,急電整編123旅向沙家店師部靠攏。整編123旅派遣配屬的整編第165旅493團(孫鐵英團)連夜回援師部。整編36師發現被解放軍包圍之後,鍾松不斷向胡宗南劉戡發電告急求援。胡宗南出動大批飛機支援,並嚴令劉戡率領國軍第29軍要奮力向北進軍,解救鍾松之36師。戰鬥到8月20日13時,彭德懷下達了總進攻動員令:「徹底消滅三十六師,是我西北戰場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收復延安解放大西北的開始,為着人民解放事業,繼續發揚你們無限英勇精神,立即消滅三十六師,活捉鍾松,號召你們本日黃昏以前勝利完成戰鬥任務!」戰鬥到8月20日17時,國軍的主要陣地均被攻占。戰至18時,國軍防線崩潰,西北野戰軍進而發動追擊,國軍整編第36師師部及第165旅除了師長鍾松、旅長李日基等少數人員突圍外,大部被西北野戰軍殲滅。[5][7]沙家店戰役西北野戰軍共計傷亡1839人;國軍損失整編第36師及兩個旅,共計戰死、傷和俘虜6000餘人,另有整編123旅旅長劉子奇、旅參謀長羅秋佩、團長楊逢震謝挺歐等軍官被俘。共軍繳獲山炮7門、迫擊炮21門、六零炮34門,輕機槍168挺、重機槍30挺、司登槍48支、步馬槍2013支、短槍32支,山炮彈10發、迫擊炮彈546發、六零炮彈400發、各種子彈20萬發,騾馬577匹,無線電台5部、報話機4部、電話機27部。[2]。整編三十六師師長鍾松和整編一六五旅旅長李日基帶少數官兵脫離戰場。毛澤東高度評價沙家店戰役對陝北乃至全國國共戰局的重大意義,指出「經此一戰,局勢即可改變。」8月23日,西北野戰軍召開旅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到會向指戰員們祝賀勝利。毛澤東說:「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了。」

沙家店戰役結束後的第三天,陳賡謝富治的太岳兵團轄太岳第四縱隊、太行第九縱隊、太岳第八縱隊第22旅、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共8萬餘人,兵分兩路;西路於8月22日在茅津渡以東、東路於8月23日晨在垣曲、濟源強渡汛期的黃河,挺進豫西,一舉切斷隴海鐵路,攻克靈寶陝縣,直逼潼關,威脅西安。為解救西安、潼關危局,胡宗南急令在陝北綏德、米脂地區的董釗整編第一軍、劉戡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部率整編第一、第九十、第十七、第三十八師等部共8個旅沿咸榆公路南撤。留守延安以北的部隊有:

  • 整編第七十六師師部、整編第二十四旅旅部、七十團(欠第二營)及第七十二團第二營守備清澗城
  • 整編第十二旅三十五團二營守備延川
  • 整編第二十四旅七十團二營守備延長
  • 整編第七十二團(欠二營)守備子長
  • 整編第三十六師整編一六五旅殘部及整編一四四旅四三一團殘部守備綏德

西野主力乘勝追擊,轉入內線反攻,西北戰局出現了共軍從「戰略防守」轉向「戰略反攻」的轉折點[7],國軍自此喪失了西北戰場主動權,喪失了1947年3月胡宗南大舉進攻陝北後取得的戰果。1947年9月14日至17日西野發起岔口、關莊追擊戰,殲敵4000餘人。戰後,西野主力第一、第三縱隊和教導旅、新編第四旅集結在延安、延長、延川之間的文安驛地區休整10天;第二縱隊、第四縱隊轉入外線作戰發起黃龍戰役,開闢黃龍山新解放區;10月1日,第一、第三縱隊及新四旅、教導旅發起延清戰役,解放延安東北的廣大地區。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許福蘆. 第一野战军征战纪实.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2. ISBN 7-5033-1477-X. 
  2. ^ 2.0 2.1 战争史上的奇迹——沙家店战役. 中國網魅力中國. 2011-11-28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2). 
  3. ^ 间谍熊向晖:古今中外最特殊的潜伏者. 《軍事世界畫刊》雜誌社. 2012年7月18日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2). 
  4. ^ 扭转西北战局的沙家店战役. 《人民政協報》. 2009年2月26日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5). 
  5. ^ 5.0 5.1 5.2 走进陕北沙家店战役遗址. 蘭州晚報. 2009-07-20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8). 
  6. ^ 第一次围攻榆林战役小西门战斗遗址,来源: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网站,2015/1/21. [202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7. ^ 7.0 7.1 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沙家店战役. 人民網. 2002年5月21日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