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所羅門的審判
有這麼個聖經故事。所羅門王要裁決兩位婦女的爭端。兩位婦女同住一室,各自有一個很小的嬰兒。其中一個嬰兒死了,兩位婦女都說活着的嬰兒是自己的孩子,發起訴訟,而別無證人證物。所羅門王說,公平起見,把孩子一切兩半,一人一半如何?一位婦女說這樣也可以,至少公平,我沒有活的孩子,她也沒有;另一位婦女說,這如何使得,寧可把孩子給她,也不要殺死孩子。
故事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所羅門王說這孩子顯然是後一位婦女的。
在中文維基百科社群里,有沒有人在做前一位婦女所做的事呢?有,而且很常見。
當關於某個具體議題發生爭執時,會看到類似的事。真正想要解決問題的人不管看到任何對討論的擾亂,比如跑題打岔、曲解、人身攻擊甚至捏造事實等詭辯行為,都會努力讓話題的討論免於被干擾,努力回到話題的主線,徵求更多的有幫助的意見,來改善自己的認知,努力獲得更好的結果。
而也有一些維基人,也許他們在決定參與討論的時候對話題本身是有興趣,也覺得自己有一定了解的,但隨着討論的進行,你會發現他們的行為模式是不管別人的論述或者討論進行到了哪裡,都要把自己的觀點拍在對方臉上,吸引別人的注意,讓話題無法進行。他們不會從不同的觀點裡找到最好的部分,闡發出在討論前並不為人所知的更好的觀點;他們會不斷地在別人的觀點裡挑出最壞的部分,努力證明別人的看法有問題,從而阻止社群得到什麼新的結論。「反正又不是我的孩子,死不死也不重要,但我不希望你有孩子。」
怎麼辦?
[編輯]當然是希望有所羅門王啊。不是說,需要有個王權體制,然後有一個不可缺位的王來裁決,然後再指望王是聖明的;而是說,需要有人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使得社群的資源不被浪費,秩序不被擾亂。如果很幸運地,這樣的人像所羅門王一樣有威望乃至有權柄,那麼事情就很好辦。如果很不幸地,這樣的人在中維社群被看成是罪人,那麼中維社群也就只值得被人厭棄啦。至於天是否會厭棄這樣的社群,那不是人能所能知啦。
搶別人孩子的那些「母親」
[編輯]那些跑到別人發起的討論里跑題打岔做宣傳、阻止別人得到新結論的人,如果其心態是「反正又不是我的孩子,死不死也不重要,但我不希望你有孩子」的話,我們要不要關心他們自己的孩子呢?有沒有可能是他們自己的孩子已經死了,所以他們才到處呼號,讓別人的孩子也死呢?
這很可能啊。這是一種很cynic的行為模式,通常就是因為過去的挫敗、失望而導致人不期望自己的問題得到解決,於是他們破罐破摔,採取擾亂別人的討論的方法試圖讓自己的主張被人考慮。
他們憤懣不平,覺得自己擾亂別人的討論是對的。如果要解決這類問題,是不是要救活他們的孩子?可能的話,社群當然應該想辦法解決他們認為是問題的問題。不過這也要他們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和他人,嚴肅地把自己的問題拿出來討論。然而現實情況是,有一些維基人並沒有能力把自己的想法說明白。社群也不大有能力去問明白他們到底要什麼。(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一些所謂的維基人死也不肯讀條目,來維基百科本來就是要做宣傳的,那就真的除了送客,沒其他辦法了。)
其實這個問題換個說法可以是這樣:人有自由,但這種自由不能是侵犯別人自由的自由。你有問題需要討論,你該自己開話題討論而不是擾亂別的討論。這本來是常識,但是在中文維基百科,最缺的不就是常識嗎。
如果你是個關注條目空間的維基人
[編輯]好消息是中維有個條目叫所羅門的審判,壞消息是這個條目在2024年3月時仍然寫得很糟糕。如果你有餘力也有興趣,可以嘗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