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二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邱二娘(1833年—1855年7月27日),清朝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河市(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人,民變領袖。

道光十三年(1833年),邱二娘生於窮苦農家。從小被賣到惠安縣後龍鄉峰尾村(今泉州市泉港區峰尾鎮)劉家為童養媳。咸豐初年,她因忍受不了婆家的虐待,逃到東坪村表哥林杯(曾參加太平軍,被派回福建活動)家中,靠刺繡和行醫謀生。

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林萬青永春州起義。林杯、邱二娘也在惠安縣北部筆架山高明王宮樹起義旗,領導貧農抗捐抗稅,襲擊地主武裝,懲辦貪官污吏。隊伍由幾百人迅速擴大到幾千人。不久,林杯戰死,邱二娘成為義軍首領,稱「順天命邱娘娘」。她仿照太平天國的軍事組織,成立男營和女營,以石級小寨為根據地。清軍前來清剿,她率義軍在官溪、半嶺、驛坂等地擊敗清軍,並在同年八月率部與進入仙遊莆田的林萬青義軍會合。清朝福建當局稱:「東起莆田,南至惠安,綿亙百餘里,……盡為賊踞」。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林俊命邱二娘率部進攻惠安縣城。四月廿四上午,她與胡熊率義軍千餘人向縣城挺進,因當天大霧瀰漫,各鄉義軍看不到玳瑁山上的烽火,沒有前來會合;加上軍情走漏,城內清軍早有防備,邱二娘作戰失利,軍師張爐等20餘人被捕殺,邱二娘率部撤往惠北山區。咸豐五年(1855年)五、六月間,因部下陳大、陳橋、陳潮三人告密,邱二娘被清兵捕獲。六月十四(1855年7月27日),邱二娘在泉州南校場被凌遲處死,年僅22歲[1]

邱二娘被處決後,惠安、晉江、仙遊等地民眾秘密塑像供奉,尊稱她為「仙姑媽」、「游路夫人」。泉州南校場居民也祭祀她,稱她為「莊腳媽」。後人還編有《血染桐江》劇本,頌揚其事跡[2]。2015年8月13日,惠安縣政府在邱二娘起義遺址一一半嶺高明王宮前豎立邱二娘石雕塑像[3]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