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偏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uaxdon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日 (三) 14:39 →‎外部链接:​ 增加或調整分類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認知偏誤(英語:Cognitive Bias)或認知偏差[1]認知偏見[2]是有特定模式的判斷偏差,主要是由於人們以根據主觀感受而非客觀資訊建立起主觀以為的社會現實所致。

認知偏誤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不精準、解釋不合邏輯,或各種統稱「不理性」的結果。

有些認知偏誤是廣為接受的,認知偏誤往往能節省思考時間,使行動更有效率,因此有時也稱作捷思;另一些認知偏誤則是人們思維系統的內建侷限,容易造成不恰當的心理反應與想法。

近數十年來認知科學社會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快速發展,總結出大量的認知偏誤。這些認知偏誤很值得研究,因為系統性的錯誤揭示「感知與判斷的背後心理過程」[3][4]

認知偏差是指一個人無法「客觀」的接受各種不同的資訊,心中早已擁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甚至「理念」,從而盡全力的去尋找「支持」自己理論的「證明」,而當遇到任何「違背」自己理論的任何言論則將其視之為「毫無科學證據、缺乏深度、不可根據」的「謬論」,進而「忽視」那些「不合他意」的證據。

分類

参考文献

  1. ^ 劉彥方 陳強立. [H27] 認知偏差. 思方網. [2016-08-07]. 
  2. ^ cognitive bias - 認知偏見.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6-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3. ^ Tversky & Kahneman,1999, p.582.
  4. ^ Kahneman, D. & Tversky, A. On the reality of cognitive illusions (PDF).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6, 103 (3): 582–591. PMID 8759048. doi:10.1037/0033-295X.103.3.582. 

參見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