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阿片
類阿片(英語:opioid)又稱阿片類、阿片樣物質[1],舊稱類鴉片[2][3],是具有嗎啡作用的化學物質,作為治療用藥時可止痛。類阿片通過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阿片類受體起作用。這些阿片類受體能引發有益的藥物作用或藥物不良反應。
類阿片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 天然類阿片:包含在阿片罌粟樹脂的生物鹼,包括嗎啡和可待因。
- 半合成類阿片:用天然阿片劑製造而成。比如羥考酮、氫可酮、海洛英、右美沙芬等。
- 合成類阿片:比如芬太尼、哌替啶、美沙酮和右丙氧芬。
- 內源性類阿片肽:由人體天然產生。比如腦內啡和強啡肽。
雖然阿片劑(opiate)經常被作為是類阿片的同義詞,但更確切地說阿片劑一詞應只限於天然阿片生物鹼和它們的半合成衍生物。一些具有類阿片效力的次要的阿片生物鹼和其他一些物質也在自然界中被發現,其中包括紫堇屬和鼠尾草屬植物中的生物鹼。在所有超過120個罌粟物種當中,只有兩個可以製造嗎啡。經發現,人體和一些動物的身體會天然產生少劑量的嗎啡和可待因。
阿片類受體
[編輯]類阿片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阿片類受體起作用。已知的主要阿片類受體有μ阿片類受體,κ阿片類受體和δ阿片類受體。其中μ阿片類受體又可分為μ1阿片類受體,μ2阿片類受體和新發現的μ3阿片類受體。這些受體都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對類阿片的藥效反應取決於和類阿片結合的受體,類阿片與受體的親和性以及類阿片究竟是促進劑還是抑制劑。
受體 | 子類 | 位置[4] | 作用和影響 [4] |
---|---|---|---|
δ | δ1, δ2 | ||
κ | κ1, κ2, κ3 | ||
μ | μ1, μ2, μ3 | μ1:
μ2: |
用途
[編輯]類阿片主要被用作鎮痛。對減輕不治之症(如癌症)所造成的劇烈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寧緩和醫療中使用新型阿片性藥物的經驗証實了當把藥物用於緩解疼痛時,這些製劑出現藥物成癮的情況並不多見[5]。近年來利用類阿片治療非惡性的慢性疼痛有所上昇。此外類阿片還被用於治療憂鬱症。對控制絕症產生的疼痛不必要使用高劑量類阿片。那些重病人服用的平均劑量是毎4小時口服15毫克的嗎啡(即每天90毫克)。
名稱 | 相對鎮痛藥效 (嗎啡=1) |
最短藥力持續時間 | 分類 | μ親和性 | κ親和性 |
---|---|---|---|---|---|
舒芬太尼 | 1000 | 30分鐘 | 促進劑 | ||
瑞芬太尼 | 100-200 | 8-10分鐘 | 促進劑 | +++ | 0 |
芬太尼 | 120 | 30分鐘 | 促進劑 | +++ | 0 |
阿芬太尼 | 30-40 | 10分鐘 | 促進劑 | ||
海洛英 | 2.5 | 3-4小時 | 促進劑 | +++ | |
美沙酮 | 2 | 5-7小時 | 促進劑 | ++ | |
嗎啡 | 1 | 2-4小時 | 促進劑 | +++ | + |
可待因 | 0.2 | 4小時 | 促進劑 | ||
哌替啶 | 0.1 | 2-4小時 | 促進劑 | ++ | + |
※+代表促進劑強度。
不良反應
[編輯]服用類阿片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和嘔吐、瞳孔縮小、口乾和便秘。其他不良反應有蕁麻疹、低體溫症、姿態性低血壓、頭昏、頭疼、尿瀦留、肌躍症等。一些病人之中還出現了由類阿片引起的痛覺過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他們使用藥物緩解疼痛時反而感到疼痛加劇。這種現象,雖然不多見,發生在一些安寧緩和醫療病人中,絕大多數是因為病人迅速增加藥量的緣故,然而阿片類的藥物在過度使用的狀況下會使呼吸被抑制,進而導致死亡,而這也衍伸出了自殺的問題,因為當過量服用類阿片的話即可導致死亡。[6]。
安全劑量
[編輯]藥代動力學
[編輯]芬太尼
[編輯]芬太尼是一種合成的阿片類藥物,其結構類似於芳基哌啶。它是一種強效μ-r受體激動劑,比嗎啡強 80-100 倍,起效快,作用持續時間比嗎啡短。它在肝臟中通過 CYP3A4 酶代謝為化合物去甲芬太尼。 [7]
氫嗎啡酮
[編輯]氫嗎啡酮用作嗎啡的替代品。它具有較高的首過代謝,主要在肝臟中被葡萄糖醛酸化為氫嗎啡酮-3-葡萄糖苷酸 (H3G)。 75% 的氫嗎啡酮經腎臟排泄,其中 7% 作為母體阿片類藥物排泄。 [8]
哌替啶
[編輯]哌替啶是芳基哌啶類的合成阿片劑部分。它是一種強效的μ-r受體激動劑,效力是嗎啡的 1/10。它用於治療嚴寒,半衰期為三到四個小時。經肝臟代謝為去甲哌啶酸、去甲哌啶酸和甲哌啶酸的活性代謝物。毒性水平的去甲哌啶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和癲癇發作。 [9]
美沙酮
[編輯]與嗎啡相比,美沙酮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 [10]它通過肝臟中的 CYP3A4 酶的 N-去甲基化代謝為無活性產物。由於個體中 CYP3A4 的水平不同,它具有很高的人與人之間的變異性[11]。它被批准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疼痛以及阿片類藥物依賴。 [12]由於其藥物相互作用、肝毒性和患者變異性的高風險,必須在美沙酮診所對患者進行密切監測。 [13]
羥嗎啡酮
[編輯]羥嗎啡酮是嗎啡的同系物。代謝為 6-羥基-羥嗎啡酮和羥嗎啡酮-3-葡糖苷酸,40% 作為代謝物排出體外。 6-羥基羥嗎啡具有活性,與母體藥物以 1:1 的比例存在。 Oxymorphone-3-glucuronide 的活性未知。 [14]
耐藥性和藥物成癮
[編輯]耐藥性(Tolerance)是服用者對類阿片產生神經適應性的過程,耐藥性會造成藥效降低,將需要更大劑量的類阿片才能達到相同臨床療效。 耐藥性(Tolerance)產生的機制相當複雜,舉例而言: 1.類阿片可以提高P-glycoprotein的表現,使得藥物在被transporter打出中樞系統,而降低在中樞系統中的類阿片濃度。 2.類阿片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活性代謝物M3G,反而會增加疼痛的產生。 3.長期的類阿片使用,會導致μ-receptor被分解。
藥物依賴性(Dependence)表現為病人產生耐藥性後停止服藥出現極度痛苦的症狀,包括出汗,便秘,嘔吐,疼痛等。藥物依賴性往往造成服用者對藥物成癮。
參考資料
[編輯]- ^ 存档副本. [2023-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8).
- ^ 凌德祥.opium的歷史文化解讀與中文名[J].中國科技術語, 2013, 15(3):3.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3.03.009.
- ^ 存档副本 (PDF). [2023-09-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9-08).
- ^ 4.0 4.1 Fine, Perry G.; Russell K. Portenoy. Chapter 2: The Endogenous Opioid System. A Clinical Guide to Opioid Analgesia. McGraw Hill. 2004.
- ^ Praveen KT, Law F, O'Shea J, Melichar J. Opioid dependence. BMJ Clin Evid. 2011 Sep 20;2011:1015. PMID 21929827; PMCID: PMC3275107.
- ^ Wilson GR, Reisfield GM (2003).「Morphine hyperalgesia: a case report.」 『Am J Hosp Palliat Care’2003 Nov-Dec;20(6):459-61. PMID 14649563
- ^ Inturrisi, Charles E.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opioids for pain.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July 2002, 18 (4 Suppl): S3–13. ISSN 0749-8047. PMID 12479250. S2CID 17984040. doi:10.1097/00002508-200207001-00002.
- ^ Inturrisi, Charles E.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opioids for pain.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July 2002, 18 (4 Suppl): S3–13. ISSN 0749-8047. PMID 12479250. S2CID 17984040. doi:10.1097/00002508-200207001-00002.
- ^ Inturrisi, Charles E.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opioids for pain.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July 2002, 18 (4 Suppl): S3–13. ISSN 0749-8047. PMID 12479250. S2CID 17984040. doi:10.1097/00002508-200207001-00002.
- ^ Grissinger, Matthew. Keeping Patients Safe From Methadone Overdoses.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August 2011, 36 (8): 462–466. ISSN 1052-1372. PMC 3171821 . PMID 21935293.
- ^ Ferrari, Anna; Coccia, Ciro Pio Rosario; Bertolini, Alfio; Sternieri, Emilio. Methadone--metabolism, pharmacokinetics and interaction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December 2004, 50 (6): 551–559. ISSN 1043-6618. PMID 15501692. doi:10.1016/j.phrs.2004.05.002.
- ^ Anderson, Ilene B; Kearney, Thomas E. Use of methadone. Western Journal of Medicine. January 2000, 172 (1): 43–46. ISSN 0093-0415. PMC 1070723 . PMID 10695444. doi:10.1136/ewjm.172.1.43.
- ^ Lugo, Ralph A.; Satterfield, Kristin L.; Kern, Steven E. Pharmacokinetics of methadone. Journal of Pain & Palliative Care Pharmacotherapy. 2005, 19 (4): 13–24. ISSN 1536-0288. PMID 16431829. S2CID 29509469. doi:10.1080/J354v19n04_05.
- ^ Inturrisi, Charles E.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opioids for pain.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July 2002, 18 (4 Suppl): S3–13. ISSN 0749-8047. PMID 12479250. S2CID 17984040. doi:10.1097/00002508-200207001-00002.
文獻
[編輯]- Stephen B. McMahon; Martin Koltzenburg. Wall and Melzack’s textbook of pain. 愛丁堡: Elsevier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6 (英語).
- Gutstein, Howard B.; Huda Akil. Opioid Analgesics. Brunton, Laurence L.,John S. Lazo,Keith L. Parker,Iain L. O. Buxton 和Donald Blumenthal (編). Goodman and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1th ed. 2006 (英語).
- Kavita M. Babu, M.D., Jeffery Brent, M.D., Ph.D., and David N. Juurlink, M.D., Ph.D., Prevention of Opioid Overdose,NEJM 2019
- Amy S.B. Bohnert, Ph.D., and Mark A. Ilgen, Ph.D., Understanding Links among Opioid Use, Overdose, and Suicide,NEJ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