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國共產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共產黨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
全國書記法比安·魯塞爾
發言人塞西爾·屈基爾曼英語Cécile Cukierman
揚·布羅薩英語Ian Brossat
創始人呂多維克-奧斯卡·弗羅薩爾英語Ludovic-Oscar Frossard
費爾南·洛里奧英語Fernand Loriot
鮑里斯·蘇瓦林英語Boris Souvarine
馬賽爾·加香
成立1920年12月30日
分裂自工人國際法國支部
總部巴黎法比安上校廣場2號法國共產黨總部
黨報人道報》(事實上)
青年組織法國青年共產主義者運動(事實上)
學生組織共產主義學生聯盟(事實上)
準軍事組織自由射手和法國游擊隊(1941年—1944年)
黨員
(2023年)
42237[1]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2]
馬克思主義
和平主義[3]
反種族主義[4]
生態社會主義[5]
軟歐洲懷疑主義[6]
政治立場左翼
國內組織人民陣線(1936年—1938年)
多元左翼(1997年—2002年)
左翼陣線(2008年—2018年)
生態和社會人民新聯盟(2022年—2024年)[7]
新人民陣線(2024年至今)
歐洲組織歐洲左翼黨
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年—1956年)
國際組織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
共產國際(1921年—1943年)
官方色彩紅色
黨歌國際歌
國民議會
12 / 577 (2%)
參議院
14 / 348 (4%)
歐洲議會
0 / 74 (0%)
大區委員會
59 / 1,758 (3%)
省委員會
161 / 4,058 (4%)
官方網站
www.pcf.fr
法國政治
政黨 · 選舉

法國共產黨(法語: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發音:[paʁti kɔmynist fʁɑ̃sɛ]),簡稱法共(PCF),是法國的一個重要的左翼政黨。

法共成立於1920年。成立可以追溯至圖爾代表大會,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在本次大會對於是否加入共產國際產生分歧;大會多數派支持加入,組建了共產國際法國支部Section française de l'Internationale communiste),而少數派選擇繼續留在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內。此後黨在1921年更名為共產黨—SFIC(法語:Parti communiste - SFIC,縮寫為PC-SFIC),並於1943年改用現名至今。

在二戰後,該黨成為法國最大左翼政黨。然而從1970 年代開始,其選民基礎持續削弱,特別是由於與社會黨的競爭關係。

從2009年開始,法國共產黨與讓-呂克·梅朗雄左翼黨組建左翼陣線提出共同選舉名單。 在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期間,法國共產黨亦同時支持梅朗雄參選;然而,法國共產黨與梅朗雄的不屈法國間的緊張關係導致兩黨在之後的大選中各自提出競選人。

2023年,法共擁有約42000名繳費黨員,在蒙特勒伊巴涅馬拉科夫等城市執政。 長期以來,該黨的黨報一直是《人道報》,雖然目前在形式上已獨立於法共,但仍與法共保持密切關係。

法國共產黨總部

歷史

[編輯]

建黨初期

[編輯]

1905年,工人國際法國支部成立。1920年12月30日,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在圖爾代表大會上發生分裂,大部分黨員組成共產國際法國支部(Section française de l'Internationale communiste,縮寫為SFIC),其餘黨員仍以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名義活動。1921年,共產國際法國支部改名為共產黨—SFIC(Parti communiste - SFIC,縮寫為PC-SFIC)。此後法共發展並不快,因為很多法國人對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心存疑慮,1933年前,法國共產黨黨員數僅為2.8萬左右。[8]

二戰時期

[編輯]

1933年希特拉上台後,法共暫時放棄以前的階級鬥爭路線,呼籲各階級團結起來組成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35年7月,法共同社會黨、激進黨等69個政黨組織建立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在1936年法國立法選舉中,法共獲得150萬張選票。

然而,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在德國入侵法國期間,法共因服從此時為德國盟友的蘇聯領導,拒絕抵禦德軍並在後方破壞法國軍隊的補給,使法共的聲譽大幅下滑。

1941年德國對蘇聯開戰後,法共因蘇聯遭到入侵開始呼籲抵抗納粹。此主張得到響應。其領導人發起抵抗運動,組織多達10萬人的游擊隊「自由射手和法國游擊隊」在納粹佔領區開展地下鬥爭,人數占法國抵抗運動中的四分之一。

1943年,該黨將黨名由「共產黨—SFIC」改為「法國共產黨」。

1944年9月起,該黨連續參加五屆聯合政府(「三方主義」政府)。

冷戰時期

[編輯]

1946年大選後成為法國第一大黨。1947年5月被排除出政府。1968年12月,法共明確提出通過議會道路實行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

1972年起喬治·馬歇任總書記。1970年代中期,法共提出放棄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1979年,法共「二十三大法語XXIII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將黨章中關於指導思想的表述由「馬克思列寧主義」改為「科學社會主義」。1981年6月—1984年7月,法共參加社會黨皮埃爾·莫魯瓦領導的聯合政府[9]夏爾·菲泰爾芒英語Charles Fiterman等4人入閣。1984年7月,法共退出政府。1985年,法共「二十五大法語XXV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讚揚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重申在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中沒有模式、中心和嚮導黨。1987年黨員約33萬人,工人居多。法共的力量和影響從1980年代初開始下降,其得票率從1978年立法選舉的20.6%跌到1988年總統選舉的6.8%。

蘇東劇變後

[編輯]

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內要求改革的呼聲日高,1990年12月召開「二十七大法語XXVII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認為資本主義正在東歐復辟,強調法共不會變成社會民主黨,堅持共產黨名稱和社會主義目標不變。批評歐洲防務建設會使法國失去進行防禦的手段。蘇東劇變後,法共受到嚴重衝擊,但仍堅持共產黨名稱和社會主義奮鬥目標,並繼續進行黨的革新。[10]1993年立法選舉,法共獲9.18%的選票,初步遏制住黨的下降趨勢。 1994年4月,「二十八大法語XXVIII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放棄民主集中制,代之以「民主」的運轉原則,並由羅貝爾·於英語Robert Hue接替馬歇,擔任法共總書記[11]1995年4月,羅貝爾·於參加總統選舉,獲8.46%的選票。同年11月,羅貝爾·於發表其第一部理論性著作《共產主義的變革》。1996年底,「二十九大法語XXIX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放棄「法國色彩的社會主義」的提法,代之以「新共產主義」,主張實行共產主義變革。[12]1997年6月—2002年5月,法共參加社會黨人利昂內爾·若斯潘領導的聯合政府。

21世紀以來

[編輯]
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前夕,法共和左翼黨的支持者在巴黎舉行示威遊行支持梅朗雄

2001年,瑪麗-喬治·比費接任法共全國書記。2005年,法共對歐盟憲法持反對立場,對在法國否決歐盟憲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6年,法共又聯合其他左翼政黨掀起了反新勞動合同的抗議,並迫使雅克·勒內·希拉克總統放棄該法案。

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瑪麗-喬治·比費僅獲得1.94%的得票率,同年進行的國民議會選舉,法共也只取得15席。

2008年底起,法共與左翼黨及其它左翼小黨組建左翼陣線,參加了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取得3個席位。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中則推出左翼黨領導人讓-呂克·梅朗雄為候選人,獲得了11.11%的選票。而在2012年法國立法選舉中,法共取得7席。

2018年11月25日,法比安·魯塞爾在法共「三十八大法語XXXVIII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上當選全國書記。這次代表大會標誌着法共長期執行的「左翼陣線」政策的結束。

歷任領袖

[編輯]

總書記(1921年—1994年)

全國書記(1994年至今)

派系

[編輯]
1980年—1996年法國共產黨使用的標誌,仍為黨內正統派人士使用

法共不允許政治派系存在。雖然這一規定與民主集中制有關,但在1994年「二十八大法語XXVIII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取消民主集中制後,該規定仍然保留。但事實上,1990年代以來,法共內部存在着諸多派系,儘管大多數黨員並未參與派系活動[13]

現存派系

[編輯]

舊派系

[編輯]
  • 反擊:加入法共的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法國支部成員結成的組織,支持「回歸法共的馬克思主義根基和革命戰略,同時嚴厲譴責斯大林主義蘇聯官僚化」,反對與社會黨合作,但又支持組建左翼陣線。該組織有獨立於法共的政治活動。後來,該組織一分為二,一派保留「反擊」的名稱並留在法共,另一派支持不屈法國並以「革命」的名稱活動。
  • 於派:羅貝爾·於英語Robert Hue的支持者,主張法共對內推進民主,對外同社會黨結盟。該派人士大多已退出法共。
  • 重建派:法共內部的改良派,主張解散法共,並聯合環保派和共和派人士,另外成立一個新的左翼政黨。該派人士大多已退出法共。
  • 革新派:1984年7月法共退出聯合政府後法共內部出現的反對喬治·馬歇的政治路線的派別,認為法共的組織體系已經過時,並主張取消民主集中制;1987年後,被開除出黨,並於1988年11月另立共產主義革新運動。

選舉成績

[編輯]

總統選舉

[編輯]
選舉年份 候選人 第一輪 第二輪
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
1969 雅克·杜克洛 4,808,285 21.27% (#3)
1981 喬治·馬歇 4,456,922 15.35% (#4)
1988 安德烈·拉茹瓦尼英語André Lajoinie 2,056,261 6.76% (#5)[14]
1995 羅貝爾·於英語Robert Hue 2,638,936 8.66% (#5)
2002 羅貝爾·於英語Robert Hue 960,480 3.37% (#11)
2007 瑪麗-喬治·比費 707,268 1.93% (#7)
2012 讓-呂克·梅朗雄(作為左翼陣線候選人) 3,985,089 11.10% (#4)
2022 法比安·魯塞爾 802,422 2.28% (#8)

立法選舉

[編輯]
法國國民議會
選舉年份 第一輪得票數 第一輪得票率 贏得議席數 贏得議席比例 總議席數
1924 885,993 9.82% 26 4.48% 581
1928 1,066,099 11.26% 11 1.82% 604
1932 796,630 8.32% 10 1.65% 607
1936 1,502,404 15.26% 72 11.80% 610
1945 5,024,174 26.23% 159 27.13% 586
1946.06 5,145,325 25.98% 153 26.11% 586
1946.11 5,430,593 28.26% 182 29.03% 627
1951 4,939,380 26.27% 103 16.48% 625
1956 5,514,403 23.56% 150 25.21% 595
1958 3,882,204 18.90% 10 1.83% 546
1962 4,003,553 20.84% 41 8.82% 465
1967 5,039,032 22.51% 73 14.99% 487
1968 4,434,832 20.02% 34 6.98% 487
1973 5,085,108 21.39% 73 14.96% 488
1978 5,870,402 20.55% 86 17.62% 488
1981 4,065,540 16.17% 44 8.96% 491
1986 2,739,225 9.78% 35 6.65% 573
1988 2,765,761 11.32% 27 4.70% 575
1993 2,331,339 9.30% 24 4.16% 577
1997 2,523,405 9.92% 35 6.07% 577
2002 1,216,178 4.82% 21 3.64% 577
2007 1,115,663 4.29% 15 2.60% 577
2012 1,792,923 6.91% 10 1.73% 577
2017 615,487 2.7% 10 577
2022 607,667 2.9% 12 577

歐洲議會選舉

[編輯]
歐洲議會
選舉年份 得票數 得票率 贏得議席數
1979 4,153,710 20.52% 19
1984 2,261,312 11.21% 10
1989 1,401,171 7.72% 7
1994 1,342,222 6.89% 7
1999 1,196,310 6.78% 6
2004 1,009,976 5.88% 2
2009 1,115,021 6.48%[15] 3[16]
2014 1,252,730 6.6% 1
2019 564,949 2.5% 0

出版物

[編輯]
  • 人道報》(日報)
  • 《共產黨人》
  • 《信息周刊》(雙周刊)
  • 《經濟與政治》

年度活動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orinne Laurent. Élections européennes, le PCF entre en campagne. La Croix. 2019-02-05 [2019-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2. ^ Nordsieck, Wolfram. France. Parties and Elections in Europe. 2017 [201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3. ^ Partisan-e de la paix !. Site Internet du P.C.F.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8) (法語). 
  4. ^ L’antiracisme, notre combat. pcf.fr.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5. ^ L'écologie au coeur du combat communiste. Site Internet du P.C.F.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法語). 
  6. ^ sagepub.com. [201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8). 
  7. ^ Législatives 2022 : le parti communiste officialise son accord avec LFI et rejoint la Nouvelle Union populaire écologique et sociale. ladepeche.fr. [2022-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2) (法語). 
  8. ^ 北京編譯社. 法國共產黨史[M].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65.
  9. ^ 薛新國. 法國共產黨與社會黨的關係[永久失效連結][J].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6):5-8.
  10. ^ 劉保國, 皮玫瑰. 冷戰後法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道路的新認識[J].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3):77-80.
  11. ^ 丁廣舉.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探索──法國共產黨的「超越資本主義」理論與初步實踐[永久失效連結][J]. 社會主義研究, 1998(5):52-54.
  12. ^ 劉保國. 冷戰後法國共產黨的「新共產主義」觀[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ISSN 1008-8105, 2008, 10(6):37-39.
  13. ^ 法国共产党现状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2016-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4. ^ Pierre Juquin, PCF dissident polled 2.1% of the vote
  15. ^ 左翼陣線的選舉結果。
  16. ^ Of the 5 Left Front MEPs, 3 are members of the PCF.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