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自信
| ||
---|---|---|
主題 · 分類 新聞 · 語錄 · 文庫 | ||
「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是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發展而來的論述。
歷史
[編輯]「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201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政治概念。自2014年開始,習近平提出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加入了「文化自信」,形成了「四個自信」,並在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正式明確提出[1][2][3][4][5][6][7]。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將「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9],也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後,加入了「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0][11]。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全面闡述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後,指出:「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12]
2019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頒發《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當中提到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13][14][15][16][17]
理論
[編輯]中國共產黨稱,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獨特的實踐中形成的,深得人民擁護。推進制度建設,需要研究和借鑑國外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脫離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歷史文化照抄照搬外國的制度模式[12]。
中國共產黨稱,中國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是「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根據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13個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包括: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理論、保持政治穩定;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造中華民族共同體;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18]。
中國共產黨稱,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彰顯了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12]:
-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大國和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群眾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社會保障等民生福祉持續改善。[18]
- 中國社會長期穩定: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18]
中國共產黨稱,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的表現,展現中國高效動員力組織力協調力,體現了中國國家治理能力的巨大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領導制度的強大優勢。 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開始後,黨中央迅速做出決策,展開了包括患者救治、科研攻關、物資保障、輿論引導、交通管制、社會隔離等全方位的工作,同時還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防控疫情和國際合作等工作[19]。
中國共產黨文章指出,抗擊新冠肺炎顯示了中國的兩個制度優勢[19]:
- 中國共產黨可以對一切工作實行全面領導。黨中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對各級黨委和政府實行統一指揮和調度。黨委可以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包括協調人大、政府、政協等同級機構,能夠全面動員人力、全方位調度資源。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包括企業、鄉村、社區、學校、社會組織,都有黨組織和健全的組織系統。
- 中國的國家結構形式實行的是單一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可以根據中央部署,對地方政府提出防控疫情具體指示。包括可以要求各地地方政府派出醫療隊、提供醫療設備馳援武漢和湖北其他地區。像中國各省醫療隊對口支援湖北,相比於海外的疫情,中國共產黨認為這只有中國的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下才能做到。
中國共產黨稱,中國學者要構建中國自己的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向國際社會詮釋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20],體現中國學者的學術擔當和學術造詣。[21][22]
參考文獻
[編輯]- ^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为何强调“文化自信”?. 人民網. 2016年7月4日 [2021年6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6月13日).
- ^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人民網. 2016-07-07 [2021-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 ^ 黨劉栓. 文化自信是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20 (1). ISSN 1674-5094. CNKI PXSY201801010. NSSD 674343125.
- ^ 劉旺洪.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PDF). 《理論導報》. 2016年7月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3).
- ^ 潘學良. 关于“四个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思考 (PDF).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6年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3).
- ^ 常銳. 坚定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和坚实保障 (PDF). 《學術交流》(Academic Exchange). 2018年6月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3).
-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必然性探析.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7年1月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 ^ 中国共产党章程 (PDF). 新華社. 2017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3).
- ^ 中国共产党章程 (PDF). 「黨的十九大重要文獻」. 2017年11月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3).
- ^ 【十九大党章公开课】第九讲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2017-12-21 [2018-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9).
- ^ 12.0 12.1 12.2 人民日报整版讨论: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人民網. 2020-01-07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 ^ 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怎么干? (PDF). 上海黨校通訊. 2019年12月5日 [2021年6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6月14日).
- ^ 新时代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PDF). 《桂海論叢》. 2020年6月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4).
- ^ 党规党纪概述 (PDF). 中國科學院. 2020年11月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4).
- ^ 坚定“四个自信” 切实增强执政本领 (PDF). 《青海學習報》. 2019年11月5日 [2021年6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6月14日).
-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PDF). 《青海學習報》. 2019年12月5日 [2021年6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6月14日).
- ^ 18.0 18.1 18.2 显著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京報網. 2020-04-21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5).
- ^ 19.0 19.1 【中国稳健前行】抗疫展现中国高效动员力组织力协调力. 求是網. 2020-04-24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5).
- ^ 高翔:历史新航程的伟大开创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2021-07-05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7).
- ^ 学术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 新華網. 2016年6月2日 [2021年6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6月14日).
- ^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增强学术自信 讲清中国道路. 人民網. 2018年2月23日 [2021年6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6月14日).
- 外媒:中共十八大強調堅定「三個自信」源於清醒2012-11-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