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正太戰役 (1947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正太戰役
日期1947年4月-5月
地點
結果 晉察冀野戰軍勝利
參戰方
晉察冀野戰軍第2、3、4縱隊 國民革命軍
北平行營保定綏署太原綏署
指揮官與領導者
聶榮臻楊得志楊成武 閻錫山孫連仲傅作義
傷亡與損失
834人[1] 3.5萬人[1]

正太戰役,是1947年4月至5月,晉察冀野戰軍正太線石家莊榆次段進行的一次戰役,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成功控制正太線獲鹿縣榆次段,打通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

背景

[編輯]

1947年春,國民革命軍採用重點進攻策略,陸軍上將胡宗南部占領延安;由於其他地區兵力不足,第二次國共內戰華北戰場的局面已經出現有利於晉察冀野戰軍主動進攻的情況,國民革命軍分別據守在主要鐵路沿線及北平保定天津石家莊張家口太原等大城市。在中國共產黨方面,1947年3月底,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安國召開擴大會議,討論軍事、土地改革和生產問題。就軍事方面,解放軍將領討論如何爭取戰爭主動性,並形成方針堅持「以農村包圍城市、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2]。為減輕中共中央陝北的壓力,進一步牽制山西閻錫山部進攻陝北,拔掉正太路沿線及石家莊外圍據點,聶榮臻司令員經過縝密考慮,決定集中軍區主力第2、第3、第4縱隊,發起正太戰役,進而使晉察冀晉冀魯豫邊區連成一片[3]

籌備

[編輯]

1947年春,北平行轅為確保北平、天津、保定等戰略要點,保持與東北國軍的聯繫,將主要兵力部署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區及平漢津浦北寧平綏等鐵路沿線,並計劃使用駐平漢線、北寧線的第16第94軍及整編第62師第95旅等部,進攻晉察冀邊區大清河以北地區。但由於兵力不足,反而在正太鐵路沿線只部署了部分兵力。其中,石門周圍和正太鐵路東段(娘子關以東,含娘子關)由保定綏署孫連仲部守備,其第3軍第7、第32師主力在石門,第7師第19團及保安第5總隊在滹沱河以北正定、辛安、平樂等地,保安第17總隊在石門以南竇嫗、元氏等地,第32師第96團和保安第10總隊等部在石門以西至娘子關以東地區。正太鐵路西段(娘子關以西)和太原由太原綏署閻錫山部守備,其第43軍暫編第49師和第33軍第71師第213團及暫編獨立第10總隊(欠1個團)、獨立保安第5大隊等部在娘子關以西的平定陽泉壽陽以及盂縣等地:第33軍第71師(欠1個團)和暫編第46師在太原近郊[4]

由於正太鐵路東、西兩段分屬保定和太原綏靖公署兩個系統的部隊守備,他們各圖保存實力,解放軍推測國軍兩部協調困難、互相支援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國軍第3軍已處於孤立少援境地。因此,石門外圍和正太鐵路沿線,加上此地為老解放區,群眾條件好,便於解放軍實施各個擊破。鑑於上述情況,晉察冀軍區於3月31日決定,以第2、第3、第4縱隊全部及地方武裝一部,發起正太戰役[5]

進行

[編輯]
1947年,蕭克聶榮臻楊成武在正太戰役前線

3月31日,聶榮臻將戰役計劃報告中共中央軍委,計劃戰役分兩期完成:第一期重點於東段,以3個縱隊殲滅石家莊外圍之敵;第二期以主力向西大舉破擊。戰役計劃4月8日舉行,約一個月左右完成。為使戰役順利進行,參戰部隊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戰術技術訓練,團以上指揮員和參謀人員進行了實地勘察,並把軍區司令部設在平山縣封城村[6]

第一階段

[編輯]

4月3日、4日,晉察冀軍區第2、第3、第4縱隊分別由高陽、任丘等地區,向威莊、富頭、東楊村一帶和肅寧西北、蠡縣以東地區出發,先後向預定陣地前進。為保守秘密,解放軍採取夜行軍,一律停止電台聯絡,沿途封鎖消息。4月8日,各部隊均進到石門外圍。其中,楊得志李志民指揮的第2縱隊到達無極西南地區,楊成武第3縱隊到達行唐新樂地區,陳正湘胡耀邦的第4縱隊到達藁城以南地區。4月9日凌晨1時,軍區各部隊按預定計劃,分兩路同時向石門外圍國軍發起突然攻擊。一路由第2、第3縱隊等部向滹沱河以北正定、安豐之間攻擊;一路由第4縱隊等部向滹沱河以南石門以東地區攻擊[7]

在滹沱河以北地區,第2縱隊猛攻安豐、平樂、東西杜村、大小白莊等地,先後攻克大小白莊、東西杜村、趙莊等據點,殲守軍一部,包圍了第3軍第7師第19團的1個營及新樂、行唐等縣的保安團隊;第3縱隊攻克拐角鋪、吳興,之後直撲辛安火車站,將國軍第7師第19團主力及曲陽等縣的保安團包圍[8]。隨後,各部隊分別對被圍守軍發起攻擊。在解放軍強大的攻勢下,國軍大部被殲,僅少數逃入正定城。10日,第2縱隊推進至正定以東地區,第3縱隊攻占正定火車站、正定城北關、西關及城南大楊莊,並炸毀滹沱河鐵橋,切斷了國軍向石門的退路。之後,兩縱隊迅速將正定城合圍。4月11日18時,在軍區炮兵團2個營猛烈炮火支援下,第2縱隊從東、南兩面,第3縱隊從西、北兩面,向正定城發起攻城戰。第5、第4、第7旅相繼攻入城內。4月12日晨,軍區部隊向國軍發起總攻,保安第5總隊、第7師第19團、保安團隊一部被全殲,國軍第7師少將副師長劉海東被俘[9]

與此同時,第4縱隊主力及冀中軍區第11軍分區部隊在冀南軍區部隊的配合下,以奔襲戰法,迅速攻占了石門以東、東南地區的韓通、白佛、方村等大小據點多處,殲滅了國軍第3軍第32師第95、第96團各1個連及保安團一部。4月9日,晉察冀軍區第4縱隊在方村附近將由石門近郊出援的1個保安大隊全部殲滅。接著,4縱直插石門以南的高遷竇嫗2個火車站,並包圍了欒城。10日10時15分,第4縱隊第11旅在冀中軍區第11軍分區部隊的配合下,向欒城發起攻擊。21時奪取該城,俘保安團800餘人。第一階段中,解放軍成功肅清石家莊外圍守軍據點90餘處,破襲正太路石家莊至獲鹿段,給國軍造成了圍攻石家莊的勢態[10]

第二階段

[編輯]

國軍方面,在傅作義的指揮下,國軍駐守北平、天津、保定並沒直接南下救援石家莊,卻於4月8日以第九十四軍、第十六軍、整編第六十二師等部,向大清河北地區進攻,意在「圍魏救趙」。國軍在攻占勝芳後,繼續增兵國軍第五十三軍、整編第九十六旅加入到戰場。解放軍被迫在繼續進攻正太線或者撤軍至大清河北之間抉擇[10];4月21日,聶榮臻、蕭克羅瑞卿中共中央軍委發電報,稱國軍南援的可能性最大,但晉察冀軍區仍按預定計劃完成正太戰役第二期作戰。如國軍未南援,則繼續殲三個軍;如南援,則採用圍點打援辦法,向平保段或保石段出擊[11]

4月22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回電[11]

第二階段戰役中,晉察冀軍區第2、第3縱隊繼續沿正太鐵路秘密西進,攻克井陘、獲鹿。二縱在攻占盂縣後,向壽陽遷回作戰。三縱攻克娘子關後,包圍了平定,前鋒逼近陽泉。4月24日,閻錫山急令第33軍主力第71師、暫編第46師增援陽泉。隨後,又以第8、第10總隊主力進入陽泉,企圖阻止解放軍西進。同時,還派第71師一個團和暫編第49師等部1.2萬餘人防守壽陽。解放軍採用遷回包圍、猛插分割等戰術,三縱從正面與國軍交火,先後占領測石驛、芹泉、盂縣,切斷國軍向西、向北逃跑的退路,四縱從井陘地區西進,至此三個縱隊逐步壓縮包圍,國軍在看清自己將被圍殲後,開始突圍[12]

5月1日,陽泉國軍除以由日軍改編的保安第五大隊留駐獅垴山擔任守備外,其第33軍的第46師、第10總隊突圍西撤,進入圍點打援的伏擊圈中,被晉察冀部隊分別包圍於賽魚、測石驛兩地。5月3日,被圍國軍大部被殲[13]。同日,駐守獅垴山的第5大隊,在大隊長藪田信雄[14]:81[15](一說滕田信雄、蘇雄信[16][17])率領下,500餘人投降[18]。5月4日,解放軍再次攻占壽陽城[19]。二縱主力順勢西進,逼近榆次[20]。基於此方略,國軍受到冀中軍區部隊和民兵阻擊後,除空運的第十六軍的一個團抵達石家莊外,其他部隊在正太戰役結束前,仍在保定一線徘徊[10]

戰果

[編輯]

此役,解放軍共殲滅國軍3.5萬餘人[1],攻占山西的孟縣陽泉定襄平定壽陽和河北的正定欒城井陘,控制獲鹿榆次鐵路(360餘里),切斷太原與石家莊的聯繫,孤立石家莊國軍守軍[21],打通了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兩個解放區[22];此外,解放軍攻占晉、冀兩省交界要塞娘子關,切斷了閻錫山部向東的出口;並占領國民黨在山西和河北的兩處燃料基地(陽泉、井陘)[23][24]。此次戰役中,當地中共路南縣委和路北縣委組織大量民兵參與支前工作,其中路南組織41,450人、路北組織10,578人[25]

影響

[編輯]

毛澤東在此次戰役中的電報「先打弱的、後打強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戰術,也在之後的解放軍中屢次使用[26]。經歷了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戰役失利陰影下的晉察冀野戰軍,也通過此次正太戰役士氣大振,開始擺脫被國軍戰術牽引的做法,並為隨後的第一次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奠定了戰略基礎。

1965年3月24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會見由艾哈邁德·舒凱里率領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團談話時,指出:「打仗的辦法就有兩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麼軍事道理,簡單地說就這麼兩句話。」[27]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二十世紀的故事》編委會編. 1947年的故事. 延吉: 延邊大學出版社. 2005.07: 43–44. ISBN 7-5634-2106-8. 
  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平定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平定文史资料 第12辑 纪念平定解放五十周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平定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7.05: 3–4. 
  3. ^ 宋學民. 太行记忆.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7.05: 255–258. ISBN 978-7-202-12021-7. 
  4. ^ 李茂盛主編. 民国山西史.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10: 602. ISBN 978-7-203-07443-4. 
  5. ^ 李盛平主編. 中国现代史词典.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7.12: 253. ISBN 7-80035-025-8. 
  6. ^ 宋學民. 太行记忆.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7.05: 256. ISBN 978-7-202-12021-7. 
  7.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1258. 
  8. ^ 北京軍區戰史編寫組. 血路 战火中走来的杨罗耿兵团. 北京: 軍事誼文出版社. 2013.06: 53. ISBN 978-7-5173-0024-3. 
  9. ^ 華北野戰部隊戰史編寫組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丛书 华北野战部队战史.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17.07: 127–129. ISBN 978-7-5065-7357-3. 
  10. ^ 10.0 10.1 10.2 袁德金. 决战 华北解放战争 1945-1949.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07: 127–128. ISBN 978-7-208-14617-4. 
  11. ^ 11.0 11.1 毛澤東. 毛泽东军事文集 第4卷.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3.12: 41–42. ISBN 7-80021-736-1. 
  12. ^ 李作民等. 雄师铁马 解放战争纪实 上.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4.09: 259. ISBN 7-80199-029-3. 
  13. ^ 張靜如,梁志祥,鐔德山主編. 中国共产党通志 第4卷.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 397. ISBN 7-5004-5240-3. 
  14. ^ 大山盛男. 山西軍の悲劇 終戦後も戦う (PDF). 軍人軍属短期在職者が語り継ぐ労苦(兵士編) 7. 和平紀念展覽博物館. [2020-12-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18) (日語). 
  15. ^ 孔繁芝. 残留.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8.11: 384–385. ISBN 978-7-203-10515-2. 
  16. ^ 毛洪亮. 汾水东去 解放战争时期的晋绥军.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09: 93. ISBN 978-7-212-05202-7. 
  17. ^ 山西省檔案館編著. 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历史真实与档案征引 第1卷.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11: 243. ISBN 978-7-203-05944-8. 
  18. ^ 徐東燕. 杨成武兵团战事报告 华野20兵团. 濟南: 黃河出版社. 2013.09: 29–30. ISBN 7-5460-0437-3. 
  19. ^ 傅崇碧,史進前,徐信主編;肖景祥撰文. 晋察冀暨华北人民解放军征战图集.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01.12: 141. ISBN 7-80017-581-2. 
  20. ^ 王智主編. 燕赵百年 1901-2000.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01: 461–462. ISBN 7-202-02832-8. 
  21. ^ 李松林主編;凡理等撰寫. 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 1998.06: 176. ISBN 7-212-00630-0. 
  22. ^ 景山主編. 中国共产党知识大全. 哈爾濱: 哈爾濱出版社. 1991.04: 734–735. ISBN 7-80557-440-5. 
  23. ^ 張雷; 賈京; 劉哲劍. 资源型城市(镇)产业转型研究. 石家莊: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03: 122. ISBN 978-7-5375-6444-1. 
  24. ^ 張子申. 毛泽东和杨成武.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4.01: 151–153. ISBN 978-7-5033-2473-4. 
  25. ^ 毛洪亮. 汾水东去 解放战争时期的晋绥军.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09: 93. ISBN 978-7-212-05202-7. 
  26. ^ 李捷主編;唐洲雁,熊華源副主編. 毛泽东著作辞典.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12: 485. ISBN 978-7-213-04711-4. 
  27.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 下 1959年1月-1976年2月.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0.01: 302–310. ISBN 978-7-80237-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