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府城小南門

坐标25°02′13″N 121°30′29″E / 25.036879°N 121.508065°E / 25.036879; 121.50806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阝昶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6日 (六) 05:41 →‎top:​ 修飾語句(城垣與城郭為同義詞)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重熙門
臺北府城小南門
台北小南門
台北小南門
Taipei City Wall-Small South Gate
重熙門(南面)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中正區
南海段五小段480地號
建成时间清治光緒五年(1879年)
官方名称重熙門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城郭
评定时间1998年9月3日
詳細登錄資料
重熙門(北面)晚間
重熙門匾額
1945年以前的臺北小南門

臺北府城小南門,正式名重熙門台語Tiông-Hi-Mn̂g),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位於臺灣台北市中正區,1879年建立。位於臺北市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交會路口圓環上,板橋林家捐建,建立之初作為台北城內通往板橋、中和的孔道,城內連接小南門街(今延平南路中山堂以南路段,以北則為撫台街),日治時期屬書院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拆除台北城垣和西門,小南門則規劃為圓環綠地。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地理位置

小南門位於臺北市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交會路口圓環上,建立之初作為台北城內通往板橋中和的孔道,城內連接小南門街(今延平南路中山堂以南路段,以北則為撫台街),日治時期書院町

歷史與建築式樣

小南門相傳為板橋富賈林本源家族為了避開艋舺泉州裔族人勢力,方便出入臺北府城所捐建,因此相較於其他碉堡式城門,小南門則是唯一的廊柱式城樓。這個說法已經受到證實。

  • 1966年,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小南門的傳統台灣式城樓改建為華北式建築,屋頂兩側加上青天白日的中國國民黨黨徽,而石構臺座及圓拱門則維持原有建材造型,原本廊柱式城樓的特色建築容貌盡失。

附近地方特色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