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虎门销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林未釋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7日 (日) 17:16 →‎銷煙过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虎门销烟是指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時,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广东省商手中銷毀鸦片、從民間收繳煙具,並在廣州虎門(現為东莞的一部分)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道光帝命令林则徐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品的历史事件,中華民國政府後來將虎门销烟的開始日期6月3日定為禁煙節,戒菸專線的號碼也由63組成。

背景

1650-1880年間外銷中國鴉片數量
販賣鴉片的躉船,和中國漁船相比下大得多。

自從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敗亡和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已晉身為工業大國。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印度專賣權,大量生產鴉片,運送到加爾各答倉庫等待輸出[1]英國政府和英國東印度公司董事會開始對華貿易之時,並不支持販賣鴉片,認為有損國家的體面[2]

1833年8月23日,英國國會通過《東印度公司改革法案》,英國樞密院下令廢止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華的貿易專利權和壟斷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大班被駐華商務總監取代。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任命律勞卑勳爵為首任駐廣州商務總監,並任命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後一任大班德庇時(又譯戴維斯、爹核士、大衛斯)及G·B·羅拔臣爵士為副手[3]

英國方面已訓令律勞卑可作武力行動,道光十四年六月初九日(1834年7月15日),就在律勞卑成為商務總監不久,就從澳門乘船,打算硬闖廣州進駐,結果與兩廣總督盧坤發生衝突。盧坤下令將律勞卑等人驅逐回澳門,律勞卑退回澳門不久就病亡,德庇時成為第二任駐華商務總監[3]

由於清朝政府不許在陸地上買賣鴉片,也不准將鴉片存於澳門,於是英商就把鴉片倉庫設在船上,名為「躉船」,停泊在伶仃洋台灣的周邊海域,讓走私鴉片者接貨立券,憑券使可在廣州取錢[4],1837年一月加爾各答報紙英國人》如此報導[5]

「在這裹停留的各種大小不同的船隻,有些是躉船,所載的主要貨物是鴉片,這些船隻多年就沒有移動,……自早至晚,走私船只從這些躉船上運走鴉片,來往不斷。……走到鴉片船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個活潑的、發財的、買賣的氣象。在甲板的一邊堆著巴特那貝拿勒斯鴉片,另一邊又堆著摩臘婆鴉片,……你再舉目一看,又可看到在船尾上,二千元一箱的洋銀,不知多少箱,也有箱子裡裝著紋銀的。……當你看到這船上這些財富充斥的象征,而且這些錢在表面上看是如此不注意地分散著,你便對這部貿易的規模之宏大、價值之重要,得有很深的印象了。」

鴉片為清朝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白銀外流,主張禁煙和弛煙的兩派官員爭論不休。道光十八年閏四月初十日(1838年6月2日),鴻臚寺卿黃爵滋上奏道光帝要嚴禁鴉片,痛陳[6]

「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人民、道士、隨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歲漏銀至二千餘萬两。自十四年至今,漸漏至三千萬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两。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伊於胡底!」

黃爵滋不只建議禁煙,更建議重治吸食者,以一年戒煙為限,若再吸食,必被處死。此奏摺在朝廷引起重大震撼,道光帝下令二十八省將軍、總督和巡撫參與討論黃爵滋奏摺,結果只有林則徐在內的八名督撫贊成黃爵滋的主見。

全国禁烟

吸食鴉片者

以琦善為首的弛煙派抨擊黃爵滋,以各種理由將煙害問題歸咎於其他社會問題上,而且主張禁煙的官員不過是少數人,就連道光帝即位前也嘗過鴉片,後來醒覺才戒掉煙癮,使他對禁煙一事猶疑不決。但林則徐早已於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任內時禁煙,把煙販及鴉片吸食者一掃而空。鑑於林則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認為禁煙並非不可行,於是道光帝下定決心,革除吸食鴉片的慶親王奕竇、輔國公溥喜之爵位,又將弛煙派的許乃濟品位降級。道光帝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日,天天皆召見林則徐商談禁煙,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關防,全國禁煙[3][4][2]

林則徐成為欽差大臣之後,引起弛煙派和滿州貴族不滿,但碍於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開反對,只得暗中阻撓。弛煙派首領琦善向林則徐威迫利誘,後人記述當時的情況[7]

「道出直隸,遇直隸琦善,囑文忠無啟邊衅。蓋文忠任江臬時,琦為總督,曾荐文忠,今忌文忠故言此,論似公而意則私也。文忠漫應之。」

龔自珍亦對林則徐的安危擔憂,他提議林則徐帶同重兵巧匠,一旦發生戰爭,便可即時還擊,更願隨林則徐一同南下,但林則徐不願他捲入政治旋渦,婉拒了龔自珍的好意[8]

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通力合作,發布道光帝聖旨,查封煙館,逮捕煙販,下令處死了中國煙販馮安剛。林則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寶順洋行蘭士祿·顛地。威廉·渣甸為阻止林則徐,返回英國,遊說政府對清廷採取強硬行動。林則徐一知道人稱「鐵頭老鼠」的威廉·渣甸離去便高興表示:「鐵頭老鼠,狡猾的鴉片走私頭目,畏懼天朝的憤怒,已經回到煙霧之地。」

封鎖廣州十三行

林則徐越華書院聯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正式抵粵,受九响禮炮之禮,所有廣東高官員皆來迎接。美國商人威廉·亨特也在附近觀禮,他留下了有關林則徐相貌的重要文獻[9]:「氣度莊重,表情相當嚴厲,身材肥胖,上唇濃密的黑短髭,下巴留著長髯,看來六十歲左右。」林則徐首先參觀越華書院,並題了一對對聯[3]

衆鴉片煙商以為賄賂就能打動新來的欽差大臣,偏是林則徐就與歷來的官員不同,視錢財如無物,他限定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全數鴉片,並簽切結書,聲明以後不販鴉片,保證[10]:「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數的煙商屈服,交出鴉片,但大部份的煙商,包括官府差役 、胥吏查辦,皆無所動。林則徐便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

  1. 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
  2. 零售商;
  3. 過去禁煙弊端
  4. 禁絕之法

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2]

林則徐致維多利亞女王的信。

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注:英国严禁鸦片吸食要到1912年的鸦片公约通过为止,所以此处不符合事实,抽非藥用鴉片歐洲確實不受歡迎,但此時藥用鴉片業仍相當興盛)。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11][12][13]

外國煙商認為交少量鴉片給林則徐交差便了事,於是採取施延手法,稱對命令要詳加考慮,成立委員會作報告,七日內回覆。林則徐非常氣憤,限令煙商依時交出鴉片,否則翌日十時親到十三行審判外國煙商。美國煙商表示願隨林則徐指示,遭蘭士祿·顛地阻止。結果三日之後,煙商決定象徵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鴉片。於是鄧廷楨下令封鎖廣州海岸,圍困十三行,蘭士祿·顛地意圖逃走,被鄧廷楨活捉[3]

其時商務總監為查理·義律,他一聽到十三行被圍困,立即從澳門趕到廣州。義律只見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劍闖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絕不讓他走出來。林則徐下令十三行內所有華人遷出,斷絕通信,斷水斷糧。十三行內有三百五十名外國人,只得親自去烹調、洗滌、鋪牀、擦燈、挑水、擠牛奶,做平時根本不用動手做的家務[14]。根據後來中英共同簽訂的南京條約的記載,林則徐將英人強留此處,「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因此,清政府賠償洋銀六百萬元償補原價)。

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義律屈服,願意約見任何一名官員。廣州知府與他見面,但義律又不出現。林則徐向義律作最後通牒《示諭外商速交鴉片煙土四條稿》,義律最終於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時服從林則徐之命令[3]。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過義律留有後著,他告訴英商,英國政府會賠償他們的損失。這樣等於英國政府收購了英商鴉片,再「以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的名義」轉交給林則徐,連利息、運費一共二萬零二百三十八箱鴉片。這令商業衝突變相成清英兩大帝國的衝突[2][3]

銷煙过程

虎門銷煙想像圖
虎門銷煙的銷煙池之一,目前位於虎門鴉片戰爭紀念館
虎門銷煙模擬圖. 攝於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展覽

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1839年4月11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15],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缴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缴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葉五斤。[16]

美國及荷蘭煙商承諾永不再販鴉片,義律卻從中破壞,缴煙途中運走鴉片,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缴煙時間。林則徐將計就計,也延長封鎖十三行的時間,義律無奈如數缴煙。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來源請求],民間缴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缴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六両、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煙販缴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3]

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御史鄧瀛認為為防鴉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是銷煙初期使用的傳統方法,首先在虎門挖一條地溝後,將煙土拌入桐油,在倒入溝中,點火焚燒。但是融化的煙土會滲入地表,犯了毒癮的百姓掘取長溝之土,仍可吸到一些鴉片,成效不彰)[17]。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3]

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掉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工作人員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18]。總共花了二十三天,才徹底銷毀,而當時被命令巡守、查看銷毀鸦片的官員,經過時也都因惡臭而掩鼻皺眉,有的甚至因此中毒病倒。博羅縣典史陳熔在巡視過程中大呼「好臭」,而後竟晕厥在地,兩天後就過世了。

四月二十一日,在虎门销烟前一天,林公寫文祭海,文说:

當天日記裡又說:「以日內消化鴉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台,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廣東各高級官員全部出席。由於銷煙是公開參觀的,加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淺灘[10]。另外,不販鴉片的外商、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等,都專程由澳門或其他地方前來參觀,當中無一是英國人,以抗議清廷對英國人財產施加壓迫[3]

當中有帶同家眷之不販鴉片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十人,不信林則徐有辦法把所有鴉片完整銷毀,於是前來實地考證。林則徐乾脆給他們進入池邊,讓外國觀察員直接詳看銷煙方法,沿途講解。待觀看全部過程、反復考察後,皆心悅誠服,向林則徐脫帽致敬[18]。事後,傳教士裨治文在任職的《中國叢報》中記述:

此外,《澳門月報》、《季度評論》、《新加坡自由新聞》、《廣州紀時報》等外國人報紙皆大編幅連續報導虎門銷煙,而且得到與鴉片貿易無關的外國人支持及肯定[20][21]。英國本土方面也因此事件而物價增漲,尤其是大米絲綢[22]

澳葡政府亦對查禁鴉片一事相當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諾不販鴉片,並歡迎林則徐親臨查辦。林則徐於是發表聲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以正常貿易,往中國貿易時更會得到保護,絕不被人欺凌[3]

從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當中,共銷毀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斤鴉片,其中少數鴉片運送京師作樣本,然後銷毀[4]

後續

参考文献

  1. ^ 《鴉片貿易史》 卡爾·馬克思
  2. ^ 2.0 2.1 2.2 2.3 《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張素玢著 周鳳五編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ISBN 957-530-008-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薛桂芬著 徐立亭編 哈爾濱出版社 ISBN 7-80557-894-X
  4. ^ 4.0 4.1 4.2 《悲劇英雄·林則徐》 胡鼎宗著 新潮社 ISBN 9-789578-374034
  5. ^ John Elliot Bingham.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China, from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war to its termination in 1842 [《英軍在華作戰記》]. London: H. Colburn. 1843年: p. 7–9. 
  6. ^ 《黃爵滋奏疏許乃濟奏議合刊》·《籌辦夷務始末》 黃爵滋著
  7. ^ 雷瑨著,《蓉城閒話》
  8. ^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龔自珍著
  9. ^ 威廉·亨特著,《廣州番鬼錄》
  10. ^ 10.0 10.1 中國歷史里程碑 75 禁煙運動與虎門銷煙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12-22.,中國歷史里程碑
  11. ^ 林則徐致維多利亞女王的信全文. [200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8). 
  12. ^ 葉赫那拉氏[永久失效連結]
  13. ^ 兩個世界的撞擊. [200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14. ^ 《中華帝國外交關係史》 馬士
  15. ^ 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 (编). 英国等趸船鸦片尽数呈缴折(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 林则徐全集(第二册 奏折卷).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年10月: 133. ISBN 9787806407011. 臣林则徐、臣邓廷桢均于二月二十七日自省(广东省城)乘舟,二十八日同抵虎门。 
  16. ^ 林則徐著,《英吉利等國煙販躉船盡數呈缴折》·《林則徐集·奏稿》
  17. ^ 《趣味漫畫 續資治通鑑清卷下》
  18. ^ 18.0 18.1 《籌辦夷務始未》 道光朝
  19. ^ 《鎮口銷化鴉片記》 1839年6月號 《中國叢報》 裨治文報導
  20. ^ 《中英戰爭的起源和經過》 W·埃德蒙玆
  21. ^ 《美國海外傳教士協會·書信文集》
  22. ^ 《鴉片戰爭》 齊思和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