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戰爭史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3月9日) |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 |||||||||||
---|---|---|---|---|---|---|---|---|---|---|---|
史前時期 | |||||||||||
荷治 1624-1662 |
西治1626-1642 |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 |||||||||
明鄭時期 1661-1683 |
|||||||||||
清治時期 1683-1895 |
|||||||||||
日治時期 1895-1945 |
|||||||||||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 |||||||||||
其他臺灣系列 | |||||||||||
臺灣主題首頁 | |||||||||||
臺灣戰爭史始於何時並不可考,但能夠確信的是,史前時期缺乏文字記載各部族間的兼併與戰役,是台灣戰爭史的開端。台灣位於西太平洋的交通樞紐,並在近代成為世界列強競逐的主要舞台之一。
史前時期
[編輯]- 馬哈旺戰役:
- 滑地戰役:南王擊敗卡砦卡蘭,取得卑馬巴(Pimaba)統治權。
- 607年,隋擊流求之戰
- 1602年,沈有容東番剿倭
- 1616年,村山等安的台灣出兵:濱田彌兵衛事件為此事件的後續。
- 1624年,澎湖之戰:荷蘭人退出澎湖,改佔領福爾摩沙,開啟台灣荷蘭統治時期。
荷西時期(1624-1662)
[編輯]荷蘭-南台灣(1624-1626)
[編輯]荷西共治(1626-1642)
[編輯]- 1628年,濱田彌兵衛事件
- 1629年,麻豆溪事件
- 1630年,目加溜灣戰爭
- 1633年
- 1634年
- 1635年
- 1636年,蕭壠事件
- 4月,第二次拉美島之役:荷軍覆滅小琉球社。
- 1637年10月,第一次虎尾壠戰爭
- 1638年
- 11月,第二次虎尾壠戰爭
- 1641年
- 8月,第一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荷軍進軍聖薩爾瓦多城失利,退兵期間焚燒大雞籠社。
- 11月,第三次虎尾壠戰爭:荷軍攻下攻下西螺社,隔年二月雙方簽訂合約。
- 1642年,法沃蘭社事件
- 8月,第二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荷軍進軍聖薩爾瓦多城,西班牙駐軍戰敗投降並退出北台灣。
荷蘭治台(1642-1662)
[編輯]明鄭時期(1661-1683)
[編輯]東都明京(1661-1664)
[編輯]- 1661~1662年,鄭成功攻台之役,鄭成功於華南的抗清戰爭失利後,轉戰台灣,打敗了原在台灣的荷蘭人並統治。
1662年,鄭經嗣位之爭
東寧(1664-1683)
[編輯]- 1664年,荷蘭人重佔基隆
1681年,東寧之變:鄭經逝後,鄭克臧繼位,鄭克塽及其親信欲奪權,而發動政變,最後鄭克塽奪權。
- 1683年,澎湖海戰:清軍於鄭屬澎湖擊敗鄭軍,不久後鄭氏政權投降清朝,在台的鄭氏政權正式結束。
清治時期(1683-1895)
[編輯]- 拉拉巫雅戰爭:特富野與伊姆諸爭奪拉拉巫雅地區的獵場使用權,最後由特富野獲勝,並在後續引發伊姆諸戰爭。
- 伊姆諸戰爭:特富野征帥亞撲塞歐古·姆奇那那領軍取得勝利,伊姆諸實力自此大減。
- 伊巴利戰爭:漁、耶聯軍擊退伊巴利(辮子軍)。
- 綠島戰爭:達悟族綠島遭到佔領。
康熙(1683-1722)
[編輯]雍正(1723-1735)
[編輯]- 1725年,骨宗事件
- 1726年,水沙連之役:此役間接導致日後郭百年事件的發生。
- 1726年,陳三奇之亂
- 1728年,山豬毛社生番事件
- 1731年-1732年(雍正九~十年),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清軍消滅大肚王國,岸裡社崛起。
- 1732年,大甲西社抗清事件再起
- 1734年,柳樹湳登台社事件
乾隆(1736-1795)
[編輯]- 1766年,攸乃武社事件
- 1771年,夏瓜美戰役:哈板新與莫利斯·貝尼奧斯基組成聯軍,覆滅夏瓜美,並俘虜哈普阿幸哥及其眷屬。
- 1786年,直加米南、目懷二社生番事件
- 1787~1788年1月(乾隆51~52年),林爽文之亂:『台灣滿清三大民變』之一。
嘉慶(1796-1820)
[編輯]道光(1821-1850)
[編輯]咸豐(1851-1861)
[編輯]同治(1862-1874)
[編輯]- 1864年,蔡機功之亂
- 1862~1865年,戴潮春之亂:『台灣滿清三大民變』之一。
- 1867年
- 1868年11~12月,樟腦戰爭:英、清兩國貿易衝突,最終簽訂《樟腦條約》。
- 1871年12月,八瑤灣事件
- 1874年
- 5月,牡丹社事件:日本政府藉八瑤灣事件之名,以「懲辦兇手」、「保民義舉」為由,向台灣原住民交戰。
光緒(1875-1895)
[編輯]- 1875年,獅頭社之役:大清帝國討伐大龜文酋邦,成效不彰。
- 1876年,太魯閣戰役:清軍與太魯閣諸社交戰,最終在新城通事李阿隆的居間調停下結束戰爭。
- 1877年,大港口事件:清軍入侵花蓮,並與阿美族諸社發生衝突。
- 1878年6月~9月,加禮宛事件:清軍入侵奇萊平原,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在聯合抵抗清軍入侵的事件中幾乎滅絕,七腳川社於此役中崛起。
- 1884年,西仔反:中法戰爭期間,法軍對台的戰爭。
- 1885年
- 1886~1892年,大嵙崁戰役
- 1887年
- 1887年
- 1888年
- 1889年,白阿社開山事件
- 1895年
台灣民主國(1895)
[編輯]唐景崧(1895年5月-6月)
[編輯]- 5月,蕭壠事件:民間傳說所流傳的戰役,據說日本某親王因此事件而死亡。
- 5月30日,三貂嶺之役
- 5月31日,李文魁之亂
- 6月1日,瑞芳之役
- 6月3日,基隆之役:此役後,唐景崧逃回中國。
- 6月3~7日,辜顯榮引日軍入臺北城藉此恢復李文魁之亂所破壞的秩序。
劉永福(1895年6月-10月)
[編輯]- 6月24~26日,桃園之役
- 6月26日,劉永福繼任臺灣民主國總統。
- 7月13日,隆恩埔戰役
- 7月13~16日,分水崙戰役
- 7月23日,尖筆山撤退:總兵李惟義新楚軍,掩護義軍撤退。
- 7月下旬,北臺灣大屠殺:降將林建庸在臺北至新竹間實施所謂無差別掃蕩式,導致40萬平民死亡或流離失所。
- 8月6日,廣付坑之役
- 8月7日,水仙嶺之役
- 8月8日,雞卵面·枕頭山戰役
- 8月13~14日,苗栗之役
- 8月21日,大甲之役
- 8月24日,葫蘆墩之役:又稱豐原之役。
- 8月25日,大肚溪伏擊戰
- 8月25~27日,東堡莊戰役
- 8月27日,八卦山之役
- 9月1~10月8日,雲林戰役
- 10月9日,嘉義之役
- 10月10日,布袋嘴登陸
- 10月11日,步月樓戰役
- 10月12日,渡仔頭莊之役
- 10月13日,東石港包圍戰
- 10月18日,竹嵩山之役
- 10月20日,蕭壟社戰役
- 臺南包圍:此役期間,劉永福趁機逃回中國,不久後臺灣民主國宣告滅亡。
日治時期(1895-1945)
[編輯]明治(1895-1912)
[編輯]- 1895年
- 1896年
- 1897年
- 1898年
- 1902年,
- 1903年,姊妹原事件
- 1904年,雞罩山戰役:日軍討伐拉流斗霸
- 1906年
- 1907年
- 1908年
- 1910年
- 1912年3月22日,林杞埔事件
大正(1912-1926)
[編輯]昭和(1926-1945)
[編輯]戰後時期(1945-迄今)
[編輯]國民政府接收
[編輯]- 3月1日,埔心機場戰役:蘆竹鄉鄉長林元枝率眾襲擊埔心機場。
- 3月2日,基隆金山炮台包圍戰
- 3月2~6日,虎尾機場戰役
- 3月3~7日,紅毛埤之役:嘉義紅毛埤第十九軍械庫。
- 3月4日,雄中自衛隊成立
- 3月5日,嘉義機場之戰
- 3月5~6日,壽山之役:襲擊高雄要塞司令部,後續引發高雄大屠殺(彭孟緝因此事而升任台灣全省警備總司令)。
- 3月6日,二七部隊成立
- 3月7日,南靖糖廠事件
- 3月8日,基隆大屠殺
- 3月9日,劉厝莊事件:
- 3月11日,社寮島事件
- 3月16日,烏牛欄戰役:與國軍21師在南投烏牛欄交戰,最後因兵力火力差距過大、彈藥用完而解散,此役象徵着二二八事件的結束
- 3月16~5月16日,小梅、樟湖之戰:清鄉結束
兩蔣時代(1949-1988)
[編輯]- 1949年
- 1950年
- 1952年10月,南日島戰役
- 1953年
第一次台海危機
[編輯]第二次台海危機
[編輯]民主直選時代(1996-現今)
[編輯]第三次台海危機
[編輯]- 1996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第四次台海危機
[編輯]- 2022年,環台軍演
時間不明
[編輯]- 太陽谷之戰:達拉發站部落新頭目撒巫拉瑞,嚇退筏、霧聯軍。
- 風中之戰:達拉發站擊敗筏灣軍隊,並收復失土。
- 太馬九年戰爭:在大港口頭目柯威德的協調下終止戰爭。。
- 奇迪漢戰爭傳說:太、馬聯軍,擊退七腳川軍隊。
- 巴拉里烏魯戰役:古茶布鞍英雄伯冷(Peleng)滅亡巴拉里烏魯(Palhalhivolo),卡里希(Karisi)獨立。
- 斯卡馬雲戰爭:泰雅聯軍覆滅斯卡馬雲聯軍。
- 比庫戰爭:泰雅聯軍覆滅比庫聯軍。
- 歐布諾伙之戰:歐布諾伙勢力衰減。
- 隘寮之戰:古茶布鞍與隘寮諸社。
- 巴丹島戰爭:據說夏本·畢督利嫩死於此戰。
- 魯富都戰爭:魯富都擊潰斯布昆。
- 三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