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應政府要求刪除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多數國家或地區規定禁止在網路上分發特定資訊,若依據這些法律,則維基百科需要定期審查其頁面以符合法律法規。FacebookTwitterGitHub等網站都曾經應政府要求刪除或審查過內容,或者依當地法律需要限制部分功能推出符合當地法律的客製化版本。但由於審查行為與維基百科的宗旨背道而馳,故維基百科社群通常會拒絕上述要求(反應可能有所不同)。維基媒體計劃僅適用於基金會伺服器所在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法律,故違反美國法律的內容例如兒童色情、侵犯著作權等除外。

大多數情況下,維基百科與維基人被不專業、缺乏愛國主義,甚至被指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但這些指責通常到此為止。然而,維基百科在一些國家被部分或完全封鎖。2004年,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被首次封鎖;2013年,維基百科被俄羅斯列入黑名單;2017年土耳其封鎖維基百科引起世界共鳴。自2019年4月起,大多數的維基媒體計劃在中國大陸無法直接接入,必須通過代理軟體或修改host(部分情況下需要通過NGINX或其他工具繞過SNI檢測)接入維基媒體計劃

極少情況下,維基百科會因為法院命令而刪除條目,根據維基媒體基金會自2012年以來發布的透明度報告,在德國、法國和烏克蘭提出請求之後,維基百科歷史上只有不到六起的刪除或更改請求得到遵守。2024年10月21日,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下令之後,英文維基百科刪除了一篇名為「亞洲國際新聞社訴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條目,這是維基百科史上第一篇被基金會刪除的英文維基百科條目。亞洲國際新聞社正在起訴維基媒體基金會,因為維基百科將亞洲國際新聞社「描述為印度人民黨的假新聞網路」。首席大法官曼莫漢和大法官圖沙爾·拉奧·格德拉裁定維基百科相關條目將該案的先前裁決定性為「對資訊和知識流動的威脅」相當於對法院訴訟流程進行干擾。

下文簡要解釋為何維基百科社群不顧壓力,追求這種特殊的行為模式的原因:

  1. 由於該站點歸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有,因此維基媒體計劃僅適用美國法律以及專案伺服器所在州的法律。但當地法律適用於居住在該地區的維基人(但他們不是基金會的雇員或代表)。只有著作權不受美國法律制限(例如漢語文章可能受到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著作權法限制)。
  2. 維基百科文章根據可靠來源編寫。如果文章正文中的資訊得到權威人士的確認,即使違反當地法律,亦不予刪除。
  3. 如果編者試圖刪除違反他們所在地法律的內容,他的編輯將被撤回。若持續進行,帳戶屆時可能被封禁;如果此人在維基百科持有進階權限(甚至是管理員),權限可能會被褫奪。例如法國對內安全總局曾經強迫法語維基百科管理員刪除皮埃爾敍奧特軍用無線電台條目——管理員刪條目後自行移除了權限,之後該文章被恢復,事件被新聞媒體大規模傳播。
  4. 不幸的是,維基百科的資訊可能不被可靠來源證實(或無法查證)。無論是否合法,任何成員都可以刪除未查證內容。同時,任何提供權威來源確認的參與者都可以恢復被刪除的內容。

從理論上講,維基人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改變上述做法,其中任何一種都很難,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極小:

  1. 說服基金會審查內容。請將請求發給維基媒體基金會。不要浪費時間試圖打通基金會,因為你事實上不會得到任何答覆。
  2. 說服維基百科部分成員進行討論訂立審查規則。欲使用此方式,提案人須有充足經驗,對維基媒體的方針有所了解。此外,他需要有大量的空閒時間與其他參與者討論,因為此類討論可能會拖延數月——即使在那之後,討論也很有可能沒有結果,令提案人失望。在最有可能的情況下,這樣的討論將在建立後不久後以無共識結案。即使議題突然通過,也會因為違背五大支柱而被基金會行動廢除。
  3. 不去試圖改變規則,而是影響或多或少有經驗的參與者,以推動某種編輯方針,試圖賄賂他們,反之亦然,如果不滿足要求,則以報復相要挾。然而,這種干擾並非隱藏資訊,此舉將招致史翠珊效應
  4. 在美國起訴維基媒體基金會並勝訴,前提是維基媒體相關網站確實存在違反美國法律的資訊,除了上文提到的侵犯著作權、兒童色情外,構成美國法律定義中的誹謗的也可透過訴訟被移除(參見席根塔勒傳記事件),雖然大多數情況下,維基人會透過其他管道如提報侵權等方式快速處理相關顯然違反美國法律的資訊。

從理論上講,政府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改變上述做法,但是成功的可能性也極小。如果政府行動過於激烈,還將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結果會適得其反:

  1. 對維基編者展開法律行動,甚至用威脅、恐嚇、拘禁等非法手段來迫使編者按照政府意圖進行編輯。這種情況下,其他不受該地政府影響的編者會恢復內容。如果已確認編者受到安全威脅,其帳號也可能會被封禁和鎖定。
  2. 對維基條目所參照來源展開行動,例如迫使媒體撤回、刪除稿件,使內容缺少可靠來源,再以「缺少可靠來源」為由清理條目。然而,即使在威權甚至極權主義政府管控下,資訊仍然有機會流到經過不受政府控制的外部來源中,而且「清理來源」事件可能也會被可靠來源記載,從而收錄至維基百科中。
  3. 對維基百科網站進行滲透,在內容、站務、規則多方面逐步施加影響。如需進行滲透,需長期、持續地進行投入,以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來培養多名有能力、有條件影響維基百科的維基人,但如果滲透強度過大,滲透意圖暴露,或引發了社群普遍反感,滲透工作將更加難以推進,甚至可能會引發基金會行動,最後相關滲透人員可能皆被封禁,受到滲透的條目隨著維基人的編輯會漸漸變得中立化,不再是政府期望的樣子。
  4. 如上所述在美國起訴維基媒體基金會並勝訴。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