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坪林圳

座標24°57′07.51″N 121°32′20.77″E / 24.9520861°N 121.5391028°E / 24.9520861; 121.539102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坪林圳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概要
其他名稱上埤大圳、青潭大圳
隸屬單位瑠公農田水利會
創立者郭錫瑠、蕭妙興
灌溉區域新北市新店區
興建時間1740年 (清乾隆5年)
攔取水源新店溪
大坪林圳引水石硿[1]
青潭大圳、上埤大圳
位置新北市新店區新店路65號「開天宮」下方
建成時間1740年 (清乾隆5年)
網站瑠公圳引水石硿 /新北市文化局
官方名稱瑠公圳引水石硿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

24°57′07.51″N 121°32′20.77″E / 24.9520861°N 121.5391028°E / 24.9520861; 121.5391028 大坪林圳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為清朝乾隆年間墾戶郭錫瑠起建、後由大坪林五庄蕭妙興等人接手,用於灌溉新店地區平地的水道。今只殘留部份小段水道,但已成排水溝。

本圳常被誤列入瑠公圳範圍,實際上是因初期共用水源、後期管理組織合併而導致誤解。

簡介

[編輯]

郭錫瑠 (後被尊稱為「瑠公」) 於1739年 (乾隆4年) 創「金順興」號,集眾在新店溪上游青潭溪口附近開鑿水圳,打算引水十數公里至自己位於大加蚋庄的墾地。工程最大困難為必須人力鑿穿岩壁做導水隧道 (石硿),但因鄰近為泰雅族原住民活動範圍,在施工過程中常遭到攻擊,因此花費十數年仍無法完成。[2]

大坪林在乾隆年間以來就不斷有人進入開墾,需要有穩定水源。於是在1753年,大坪林五庄墾首蕭妙興等人[3]與瑠公締約,由五庄另合股組成「金合興」號接手繼續,向官府申請牌照、聘請壯民防衛原住民、僱用石匠鑿隧道。1760年 (乾隆25年),終於鑿通石硿引水路,共歷時22年完工。當時稱為「青潭大圳」或「上埤大圳」,由金合興號與瑠公共用水源:前者修築渠道、給水路,灌溉新店大坪林地區,稱為「大坪林圳」;後者則另修渠道幹線通過新店地區,並築木梘導水跨景美溪,稱「瑠公圳」[4]。隨後瑠公擔憂水源不足,故將取水口改往跨過青潭溪的更上游,今青潭堰北側。瑠公長子郭元芬接手後,將瑠公取水口改至碧潭現址,本圳獨用引水石硿水源。

金合興號再於 1762 年修築完成往大坪林五庄的灌溉水路開始通水。並請官府丈量定界、確立水權所屬與各項管理規定。

股份與合併

[編輯]

原協議由大坪林五庄合股出資,但 1762 年灌溉水路完成前,其餘股東因無力負擔經費而反悔,便成為蕭妙興與林安兩人分佔。之後林安也因擔心虧損而將股份以2400兩賣出,使得整個水圳產權都屬蕭妙興獨佔。之後才又讓其他股東加入、分為八股,並改原本辦公的公館「合興寮」為「合興館」。

1880年 (光緒6年),金合興號因無力負擔圳道修繕費用,只好募集資金,讓「金同順」號投入1800銀元後加入、擴充為十二股,並改「合興館」為「新合興館;。金同順號的劉廷達擔任圳長,負責修繕管理之務。1898年 (明治31年),劉廷達因年老而退出,由劉隆佺與日本人高橋利吉接手。

臺灣總督府於 1901 年頒佈〈臺灣公共埤圳規則〉[5]大坪林圳也就因此與霧裏薛圳瑠公圳一起被公告為與公共利益有關的「公共埤圳」,受官方監督。成立「公共埤圳大坪林圳」(後改稱「大坪林水利組合」、「文山水利組合」) 組織來管理。並於1907年向原圳主買回所有權,由管理組織自己持有。

到戰後 1956 年 (民國45年),管理大坪林圳的「文山水利委員會」被併入「瑠公農田水利會」,當初興建時就有淵源、地緣關係的三個水圳就此歸入同一組織的管理之下。

路線

[編輯]
取水口

位於日本時代過橋坑段33-66地號、今青潭堰北側處以建蛇籠攔水壩取水。

幹線

新店新烏路旁沿新店溪畔往北,經新烏路一段26巷、新店客運停車場前道路;轉彎後匯入青潭溪,原以蛇籠攔水、提升水位形成水潭,讓水可以過溪到對岸「斗門頭」。

過斗門頭沿溪邊轉往西行,穿過開天宮下的引水石硿,經過大豐抽水廠進入大坪林隧道穿過新店路,在新店後街變成明渠。出國校路,進入中興路一段暗渠,繞過北宜路一段39巷又折回中興路,到廣明寺下的分水汴,分成東幹線與西幹線。

東幹線

從廣明寺下的分水汴進入光明街的巷弄、檳榔路19巷、行政街,沿五峰國中後方圍牆、大新街、中正路54巷,折入德正街27巷、寶橋停車場後方進入寶橋路。有一條支線經寶橋路85巷到技嘉科技大樓附近。

主幹線沿寶橋路穿過中興路、到寶中路又出分一條支線到正大尼龍公司。

再經通用公司,轉經遠東全球工業總部、台北鐵工廠,到水尾,寶元路二段1巷。

西幹線

穿過光明街、北新路後成為明渠,經力行路10號旁、在新生街13巷與瑠公圳立體交叉,沿環河路旁到捷運小碧潭機廠,分成十二張支線和十四張支線。

十二張支線

從捷運小碧潭機廠沿穿過三民路巷弄、經平等街旁進入中正路302巷,到小金門友誼公園分成兩條分線。

一條分線穿越民族路到二十張路。

另一條分線到明德黃昏市場又分出兩條給水路。一條到明德社區,另一條到二十張。

十四張支線

從捷運小碧潭機廠轉中央路。據地方人士所說,早期的十四張的每一「張」都有一條給水路,所以十四張共有14條水道。

二十張支線

二十張支線分為東分線和西分線。

東分線從二十張路穿過民權路,沿建國路到二十張福德宮後方。

西分線從二十張路經中正路遠東工業城大門前直到大鵬華城。[6]

遺跡

[編輯]
  • 第一制水門遺跡:新烏路一段26巷廣林寺對面。
  • 第二制水門:北宜路一段青潭土地廟下方住宅旁石梯。
  • 引水石硿:新北市新店區新店路65號「開天宮」下方,目前因崩壞而暫停開放。 (在最初幾年間與瑠公圳共用,郭元芬將取水口改至碧潭後即由大坪林圳獨用。)
  • 大豐抽水廠:1946年 (民國35年),因新店溪水位降低而捨水堰改採電力抽水,設在碧潭上游;原建在較北側,1972年遷至現址。
  • 木製水閘門:大豐抽水廠。[7]
  • 大坪林隧道:穿過新店路下的暗渠,通往新店後街。
  • 幹線渠道:新店後街。
  • 西幹線渠道:力行路、新生街。
  • 十二張支線:三民路75巷2弄、4弄、16弄,跨過渠道的小橋。

註釋

[編輯]
  1. ^ 瑠公圳引水石硿 古蹟正名未通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自由時報 2015/06/20
  2. ^ 台灣的古圳道 王萬邦/著 ISBN 9572856103 2003年4月出版
  3. ^ 二十張:蕭妙興。十四張:簡書、朱舉、吳德昌、陳朝誇。十二張:曾振。七張:王綸、王奇勳。寶斗厝:江游龍、林棟材。
  4. ^ 瑠公大圳 李宗信/著 ISBN 9789862940945 2014年10月出版
  5. ^ 今日臺北繁榮的大安區,在過去竟然有座大水池?. [2019-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6. ^ 大坪林圳 /新店文史館. [201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1). 
  7. ^ 大坪林圳、大坪林圳隧道、引水石腔、龜背石、第二制水門. [201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6).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