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報紙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日 (五) 10:59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華民國行政院于1951年6月10日,依據《國家總動員法》第22條「政府於必要時得對報館及通訊之設立加以限制或停止」,發佈行政命令,宣布:「臺灣省全省報紙,雜誌已達飽和點,為節約用紙起見,今後新申請登記之報社雜誌通訊社,擬從嚴限制登記」,此即臺灣報禁中的「限證」。此一命令,直至1988年1月1日方告廢除,此後,中華民國政府對於出版事業登記證申請的態度從限制轉為開放,最終於1999年1月25日,出版登記事業證制度伴隨《出版法》,一起走入歷史。報禁解除後,出版事業登記證申請踴躍,一時間臺灣報社林立,但由於臺灣報紙閱讀人口逐漸衰退、報業市場競爭激烈,使得不少小型報社因不敵大型報業集團,陸續歇業。

報禁解除前,當時《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中央日報》曾並稱「三大報」。報禁解除後,《自由時報》透過免費贈送等方式,在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央日報》則逐漸沒落。2003年,臺灣《蘋果日報》創刊,發行量成長快速,成為臺灣報界的新起之秀。

民營報業集團

公營報社

地方報社

宗教報社

其他報紙

網路新聞

網路媒體起家的《ETtoday 新聞雲》、《Nownews》則更注重網路熱門話題,傳統新聞外更增添吸引網友軼聞,小編用語也相當活潑且鄉民,易帶動粉絲留言發表對時事的看法。傳統三大報與《中央社》的貼文眉批較少有小編個人主觀意見或情緒,尤其是政治、社會事件,一有不慎便會招來粉絲責罵。[1]近幾年,針對不同議題的媒體也先後成立,注重動物福利議題的《台灣動物新聞網》;《上下游新聞市集》則為土地發聲,關注食物安全相關議題;《地球圖輯隊》以圖文故事方式讓國際議題變好讀。還有報導在地新聞的澎湖《貝傳媒》與中部《平傳媒》,專注與地方對話。在短小輕薄的即時新聞當道下,《報導者》則反其道而行,以長文、深度、有觀點的報導為特色,獲得注重社會公眾議題的人們青睞。[1]

已經停止發行的報紙

其中《大華晚報》、《民族晚報》及《自立晚報》被稱為報禁時期三大晚報

參考文獻

  1. ^ 1.0 1.1 編編編編. 小編開講:讓網友讚到不要不要的65個經營社群心法. 台灣: 寫樂文化. 2017-06-20 [2020-06-09]. ISBN 9789869412568 (中文(臺灣)). 從小編的貼文眉批也不難看出粉絲專頁品牌形象與目標群眾不同帶來的影響。 
  2. ^ 張之傑等《20世紀臺灣全紀錄》,臺北,錦繡出版社,1991年。
  3. ^ 董成瑜. 《兒童日報》轉型為週刊. 中國時報. 1998-02-27. 
  4. ^ 邱各容 (编). 臺灣兒童文學年表1895-2004. 五南. 2007-01-22: 頁137. ISBN 9571145785 (中文(臺灣)). 
  5. ^ 中文期刊一覽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圖書館. [201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中文(臺灣)). 
  6. ^ 期刊指南.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 [201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