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親中媒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iouraren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0日 (三) 03:17 →‎其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親中媒體,又稱為「親共媒體」、「紅色媒體」,是指立場傾向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傳媒[1][2][3]

臺灣

早期台灣傳統媒體皆被中國國民黨所壟斷,因而自1995年起就開始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改革活動,在2003年完成立法。此後中國大陸疑似藉由金錢扶植在台民間企業並且藉此入股、其餘媒體則透過政商關係、贊助廣告費、高層人士滲透製造影響力。[4][5]:119[6][7][8]

親「中」媒體至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利益問題上,通常較為接近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也曾經被質疑使用專題來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置入性行銷[9]

中國大陸異議人士袁紅冰認為「中共有計畫的投資臺灣政治界、學術界、工商界、文化界、媒體界」,是中共對臺灣各界的大規模統戰、滲透。[10][11]

在臺灣被視為親「中」媒體及泛藍的媒體的大致有:

聯合報系

聯合報》、《聯合晚報[6][7][8]聯合新聞網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中國時報》、《CTWant》、《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周刊王》、《旺報》、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中天新聞[註 1]中視新聞中時電子報中旺電視[6][7][8]

其他

飛碟電台[12]News98[12][13][14]東森電視TVBS[13][14][15]中國評論通訊社 (簡稱中評社)等其旗下傳播及刊物[16]、《祖國文摘[16]鉅亨網[16]Yahoo奇摩新聞[來源請求]風傳媒[來源請求]、《美丽岛电子报[17][18]曾被指認為親中媒體。

香港

在香港,親中媒體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中資背景、具有官方喉舌性質的媒體,或者傳統左報背景,如《大公報》、《文匯報[19]、《香港商報》,網媒《點新聞》、《橙新聞》、《港人講地》、《HKG報》等,傳遞近中國官方政治立場;另一類在報道中傾向于親北京及建制派陣營,如《鳳凰衛視》、《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南華早報》、《晴報》、《香港經濟日報》、《亞洲週刊》、《星島日報》、《東方日報》、《香港01》等。此外也有偏向親中的中間派媒體,如《明報》、《信報》、《am730》《nowTV》等。
特別是2020年6月前TVB高層接任now新聞張志剛的關係,故此現時報道內容會比較親政府。[來源請求]

另一方面,部分香港群眾對香港主流媒體逐渐成為親中媒體的現象表示強烈不滿,故在每年七一遊行的時候對香港親中媒體發出不平之鳴。親中港媒一般也會在立場上傾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制派政黨,在平衡報道上給予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有更多的篇幅,以及支持中共和香港政府執政,在國際和兩岸新聞立場親中。

澳門

澳門自1966年一二·三事件後,已為親中國共產黨勢力所控制,所有親中國國民黨勢力全被肅清,至今澳門民主派在發展及勢力上仍不如建制派及親中社團,主流輿論受親中傳媒控制。

澳門銷量最高的報紙《澳門日報》內容大多支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及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愛國愛澳),在報導台灣新聞時亦會在立委、政府、行政院、立法院等政府部門名稱前加上引號以表示「不承認其正當性」的意思。澳門廣播電視亦經常在「台灣政府」前加上「所謂」的字眼,亦跟從新華社稱呼中華民國總統為「台灣地區領導人」[20]。《澳門日報》的親中行徑被民主派團體新澳門學社等團體大肆撻伐,故另外出版具有惡搞性質的「愛瞞日報」表達對澳門日報的諷刺。2010年澳門五一遊行中,澳門群眾高舉「澳視澳門,日瞞夜瞞」的抗議標語諷刺TDM全然變成澳門政府與北京中央的喉舌一事。[21]

美國

北美世界日報[22][23]多維新聞、《明鏡新聞出版集團》。

日本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日本廣播協會被視為親中媒體,經常支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的外交政策和政治立場。[24]

新加坡

馬來西亞

Youtube新闻网站

亞洲紅點傳媒

亞洲紅點傳媒被指是北京政府對馬來西亞華人進行統戰的媒體之一,但亞洲紅點則否認。[25]

红狐狸 Chloe

親北京派网络媒體,通常以视频发表倾向北京政府的话题。

外部連結

媒體網站

香港、澳門及境外如台灣親中傳媒,即使親中,但由於其報導仍不完全為中國官方所支持的立場,其官方網站及報章依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設置的防火長城干擾或完全封鎖。不過中國官方設立或特許的媒體,如中聯辦旗下大公報香港文匯報香港商報點新聞橙新聞的網站是少數未被封锁的新聞網站。[來源請求]

參見

註釋

  1. ^ 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在2020年12月11日到期,有線電視已於2020年12月12日零時起停播。

參考資料

  1. ^ 紅色滲透,第37-39頁,何清漣,八旗文化,2019-03-05
  2. ^ 台湾发起“反红媒”集会 抵制亲中媒体,Iris Zhao,ABC中文,2019-06-24
  3. ^ 中國官媒年砸數千萬美元買廣告置入新聞 親中媒體握美華人社區話語權,新聞引據:美國之音,中央廣播電臺,2020-06-23
  4. ^ 楊琇晶. 台灣媒體的中國因素--香港經驗參照.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4-01-01: 1–154 [2018-12-03]. doi:10.6342/NTU.2014.022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3) (中文). 
  5. ^ Liao,Sung-Chieh. 二二八事件期間台灣新生報的角色與作為分析 (PDF). Lin,Yuan-hui. 國立政治大學. 2006 [2018-12]. 
  6. ^ 6.0 6.1 6.2 程紹淳. 後冷戰時期文化的彈性資本積累:從台灣通俗文化工作者瓊瑤的創作軌跡談起 (PDF). 新聞學. 2010年10月, (第一○五期) [2018-12-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2-13). 即便扣除《聯合報》所謂「統派媒體」的機構效應... 
  7. ^ 7.0 7.1 7.2 郝志東. 媒體的專業主義和新聞工作者的角色—以 2008 年海峽兩岸媒體對臺灣立法委員選舉的評論、報導爲例 (PDF). ‧新聞學研究‧. 2009年10月, (第一○一期): 311-346 [2018-12-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2-13). 
  8. ^ 8.0 8.1 8.2 彭賢恩、張郁敏. 政治置入性新聞對新聞可信度之影響 (PDF). ‧新聞學研究‧. 2008年4月, (第九十五期): 55-110 [2018-12-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4-24). 
  9. ^ 政府媒體置入性行銷氾濫 監委批吸毒[永久失效連結]
  10. ^ 臺灣紅頂巨賈大購港媒 再牽最嚴重統戰事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紀元, 2012-10-17
  11. ^ 「台灣如何面對中國」袁紅冰台中簽書座談會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13.,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2-12-2
  12. ^ 12.0 12.1 王立新、全彩宜. 台湾电视的文化成因及主体特征. “台湾电视批评发展史”. 2015-10-12, 15 (6). 三退过程中股权释放与购买环节规则不严谨不透明,监督机制严 重缺失,导致各方政治力量以此为契机,化国有官办媒体 为己方阵营的私营媒体,并通过多种运作手法推动跨媒体所有权的高度集中,使台湾媒体在新世纪初期即呈现出鲜明的集团化特征。;如国民党将“三中”媒体(中视、中广、中影)售卖给党国时期的侍从媒体———中时集团接着陆续发展 了中时集团,先后买下中天电视及中视,前飞碟电台董事 长赵少康买下中广...... 
  13. ^ 13.0 13.1 YouTube上的感謝東森電視、TVBS大力支持,始於25分19秒
  14. ^ 14.0 14.1 抓到了!台灣這2家電視媒體 助《央視》拍新年統戰片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1-07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中文). 
  15. ^ 許晉榮、唐鎮宇、張麗娜. 「TVBS國民黨的」吳宗憲挨告. 蘋果日報. 2011-06-15 [2018-12-14] (中文). 
  16. ^ 16.0 16.1 16.2 [除了中天,賣台的媒體還有這些.....]. www.facebook.com. 台灣基進. 2019-05-10 [2021-02-10]. 
  17. ^ 費邊社(葉柏祥). 【觀察站】 親中派所做的民調能信嗎?. 民报. 2017-12-27 [2018-11-25] (中文(繁體)). 
  18. ^ 與民進黨槓到底! 被開除黨籍的「吳子嘉」到底是誰?,TVBS,2019-02-28
  19. ^ 親中媒體祭出陰謀論 中聯辦官員批港大調查.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20. ^ 【台灣變天】換走「總統」 澳視改稱蔡英文「台灣地區領導人」. 香港01. 2016-05-20. 
  21. ^ YouTube上的二零一零年澳門五一遊行.澳門青年人站起來(禮義廉篇), chineserevolution201, 2010年5月1日
  22. ^ 老保釣、世界日報和海外佐共學者的歷史大觀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4-17.
  23. ^ 李勇:左傾份子滲透世界日報. 新世紀電視台. 2015-05-03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24. ^ 日媒體親中反中戰.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25. ^ 林怡廷. 【無聲之戰】新冷戰下的馬來西亞,中國大外宣的經營真的有效嗎?. [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