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亚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Asia
亚洲
面积44,579,000 km2(17,212,000 sq mi)(第1[1]
人口4,560,667,108(2018年;第1英语List of continents and continental subregions by population[2][3]
人口密度100每平方千米(260每平方英里)
GDP购买力平价$72.7万亿(2022年;第1英语List of continents by GDP[4]
GDP(国际汇率)$39万亿(2022年;第1英语List of continents by GDP[5]
人均GDP$8,890(2022年;第4英语List of continents by GDP[6]
宗教信仰
区域居民称谓词亚洲人
国家49个联合国成员国
1个联合国观察员国
属地或特区
未被联合国承认地区
语言列表英语Languages of Asia
时区UTC+02:00UTC+12:00
顶级域名.asia
最大城市
UN M49代码142 – Asia
001World
2018年亚洲人口分布地图,展示了自然、政治及人口特征

亚细亚洲古希腊语Ασία拉丁语Asia),简称亚洲,是欧亚非大陆欧亚大陆东部的一个区域,总面积约4457.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8.6%(总陆地面积的29.4%);亚洲人口约4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约61%(2019年)[8];亚洲在地理相关书籍中一般描述为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亚洲是人类文明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巴比伦古印度华夏文明)位于亚洲。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为界限,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非洲相邻。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黑海海峡。亚洲东北部与北美洲大致以白令海峡为界限。亚洲东南部以帝汶海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亚洲大陆(不含离岛)的四至是,最东端为至白令海峡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最南端为马来西亚丹绒比亚东经103度31分,北纬1度16分)[9],最西端为土耳其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最北端为俄罗斯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11小时。除大陆外,亚洲岛屿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北美洲。

亚洲最高峰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为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最高高原是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长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流长江,最大湖泊是里海,最深湖泊是贝加尔湖,最大沙漠则是阿拉伯沙漠

名称

[编辑]

亚细亚名称一说来自希腊人对东方的称呼。亚述人也用该词指代表东方,原仅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后扩展至称所有东方地区。另一说是,“亚细亚”来自于腓尼基语,腓尼基人将爱琴海以西称为Ereb,意为“日落之地”,以东称为Asu,意为“日出之地”,希腊语加上阴性词尾Ασία。公元前1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

亚细亚的中文译名最早是命名于1582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在隆庆知府王伴的帮助下,与译员合制《坤舆万国全图[10]。由于当时的外国人来中国时多在南方地区,这些翻译都有带有浓厚的粤语(Cantonese)色彩。发音开头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作“阿”,末尾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做“呀”,翻译成中文时,译员就会依据当地语言中汉字的发音来选择对应的汉字。

历史

[编辑]

亚洲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东方的(约前1558年—约前1046年)、周王朝(前1046年—前256年)和西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亚述帝国(前934—前605年)、吠陀时代的古印度十六雄国难陀王朝(前424—前322年)、大伊朗地区的米底王国(前678—前553年)和波斯(前553—前334年)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君主制国家。亚历山大帝国灭亡后,印度也建立孔雀王朝(前322—前187年)。

马其顿帝国瓦解之后陆续兴起的安提柯一世王国、利西马科斯王国控制小亚细亚、塞琉古帝国和游牧部落联盟大益的成员—帕尼人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在前238年占领帕提亚并接受帕提亚语之后创建的阿尔沙克王朝(前238—224年)在其君主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7—前138年)时代完全控制西道今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的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和东道乌浒河的西亚和锡尔河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东方和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畅顺和强化,丝绸之路由中国洛阳长安经过河西走廊诸城市、中亚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之间的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山麓草原的绿洲地带和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适宜耕作的耕地地带和绿洲地带并经过大伊朗中东,远达印度次大陆泰西封巴比伦塞琉西亚安条克罗马迦太基亚历山大罗马帝国崛起后,领土一度包括小亚细亚半岛、美索不达米亚

两汉时期,漠北的匈奴汗国(前209—158年)在与汉朝的战争中最终战败,汉朝控制中亚的塔里木盆地之后,一部分北匈奴人于158年迁徙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以北的图兰大草原并在这里聚合诸部落之和并在372年越过乌拉尔河以西侵入欧洲,相继打败阿兰人和德涅斯特河顿河河道之间的君主制国家东哥特王国之后来到多瑙河下游平原,这些在西罗马帝国眼中被视为“野蛮人”的部族,在迁入欧洲后,加速西罗马帝国灭亡。一部分在之后陆续南下中亚的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被称之为厌哒人的白匈奴(424—557年,也有说法这个白匈奴是大月氏寄多罗的后裔),对当时的中古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东部边疆造成严重破坏,一部分在头罗曼和米西拉古拉的带领下南下消灭当时贵霜帝国的残余,并对同样是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的笈多王朝(280/320—550年)造成严重破坏,但是最终米西拉古拉的军队还是在534年被摩腊婆和笈多王朝联军打败而消弭,一小部分在46年内迁中国并州刺史部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上党郡西河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代郡等,在西晋八王之乱后灭亡西晋并导致五胡十六国出现和中国南北朝对立二百八十余年。

拓跋鲜卑人占据北中国,建立北魏之后,柔然在5世纪初年兴起,并建立柔然汗国(400—546/552年),悦般人兴起建立白匈奴汗国,对当时亚洲的政局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柔然汗国灭亡之后,柔然的一支阿瓦尔人(也有疑问阿瓦尔人是是北高加索种族)还影响东罗马帝国和西欧的法兰克王国

中世纪

[编辑]

630年,在西亚的阿拉伯半岛麦加麦地那兴起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伊斯兰哈里发王国,逐渐征服并占领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和占领东罗马帝国在西亚的黎凡特和和北非的大片领土,伊斯兰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时代席卷西亚中亚北非伊比利亚半岛,兵锋直指法兰克王国丕平王朝阿基坦高卢南部,甚至一度占领印度河平原。在东亚强大的隋唐王朝的疆域也一度扩张到中亚和漠北,并深深影响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两者都在逐渐成为的新兴君主制国家。而在8世纪中叶至11世纪,南亚的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波罗王朝是作为最后一个以佛教国教的印度王朝;而南印的朱罗王朝逐渐达到的鼎盛,并一度占有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

漠北的突厥汗国(546/552—583年)、东突厥汗国(583—630年)和西突厥汗国(583—658年)的兴起在6世纪—7世纪时在亚洲政局造成不小的影响,后随着隋唐王朝的崛起和伊斯兰哈里发王国的崛起而消亡;唐朝因安史之乱而走下坡路之后,周边漠北的回鹘汗国(744—840年)和青藏高原吐蕃(580—877年)日渐兴盛,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唐朝在875—884年的王仙芝黄巢之乱后名存实亡,最终在907年完全灭亡,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大契丹国)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 在9世纪—12世纪,原先统治中西亚的伊斯兰阿拔斯哈里发王国在马蒙之后走向衰落;大伊朗地区的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法尔王朝(861—900/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齐亚尔王朝白益王朝(934—1055年)、萨曼王朝(819—999年)、加兹尼王朝(962—1186年)、古尔王朝(1148—121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花剌子模沙朝(1194—1220年)相继占据中亚、西亚、南亚广大的地域,强化了这些地方的进一步伊斯兰化,并使得经济文化科技更加兴盛,丝绸之路更为畅通。

960年,军人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在前两代帝王治下结束严重分裂一百年的中国,之后的发展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达到一个新的高峰。1114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金太宗时期(1123—1135年)相继灭亡辽朝和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后,中国再次出现南北对歭的局面。宋金安定时期,经济文化得到恢复。不过在1206年,伴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快速扩张,征服中亚、东亚、西亚、东欧的广大地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亦有无数古代文明受到毁灭,整个亚洲的主流文明整体性走向衰落。同时在1206年,统治着印度的伊斯兰德里苏丹国建立,并在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兴盛时代逐步把疆域拓展到德干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使得印度伊斯兰化。蒙古帝国在13世纪下半叶分裂为元朝四大汗国,14世纪明朝建立后,北元在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中败给明军导致北元君主脱古思帖木儿也速迭儿刺杀,北元裂解为鞑靼瓦剌而争战不休。另外,在拔都西征(1235—1241年12月31日/1242年1月30日)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也使得欧洲的军队的火药时代到来。而在13世纪末年兴起于东南亚满者伯夷则成为当时东南亚的海上强权。1369年,帖木儿建立的的帖木儿帝国在1360—1405年的帖木儿征战期间将疆域扩展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俄和印度河平原旁遮普信德德里。1526年,其后裔巴卑尔越过印度河南下印度次大陆打败德里苏丹国而建立莫卧儿帝国,这个莫卧儿帝国直到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后才走向衰落。

1299年,奥斯曼帝国建立,在1308年使罗姆苏丹国灭亡;1354年派遣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而占领色雷斯并使拜占庭帝国成为其附庸,建都于布尔萨,在巴耶济德一世时代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控制托罗斯山脉山脊以西的小亚细亚半岛全部和多瑙河下游平原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并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打败最后一次十字军而威名显赫、虽然在1402年7月20日的安卡拉战役败给帖木儿而导致一度陷入王位继承战争(1402—1412年),但是最终还是重新起死回生并于穆罕默德二世时代的1453年灭了拜占庭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并使之成为其首都,奥斯曼帝国之后逐渐占领东南欧、中东的黎凡特、小亚细亚及北非地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皇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1400—1922年)。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在东亚,自元朝先后四次短暂实施海禁之后,1370年,明太祖建立的明朝把这一海禁政策发扬光大,此后虽然有郑和下西洋,但之后维持海禁政策,虽然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实行开海,明朝国力以及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度有所恢复,但之后的清朝延续海禁这一政策,并导致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萎缩与中国发展的停滞。

不过16至17世纪时因地理大发现,欧洲人纷纷来远东发展贸易并传教,直到日本锁国、1723年雍正禁教之后,东亚才逐渐的封闭起来。在亚洲北方的北亚和东欧,随着金帐汗国的瓦解,莫斯科大公国兴起,之后在伊凡三世时代于1478年占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1480年打败金帐汗国(1219—1502年)而摆脱蒙古人的枷锁,并在1502年使金帐汗国灭亡。之后的留里克王朝伊凡四世时代于1547年自称沙皇并灭掉蒙古人的喀山西伯利亚等汗国。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俄国逐渐循陆路扩大疆域,其探索队于1620年代到了叶尼塞河;1643年到黑龙江流域而与清朝冲突,之后在1689年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沙皇俄国于1733年在阿拉斯加成立俄属北美总督区,并不断占领中亚;这个帝国直到20世纪初期的二月革命才结束。

近代历史

[编辑]

自16世纪起,欧洲的殖民主义进入亚洲,影响几乎所有亚洲地区,部分地区殖民统治长达二三百年,深刻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至今仍在。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次大陆开拓殖民地,1858年印度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602年,荷兰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尼西亚殖民,1800年印度尼西亚成为荷兰殖民地。1511年后,葡萄牙、英国先后开始殖民马来半岛,至1824年,英国确立对马来亚的霸权。1840年后,英国对清朝发动鸦片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社会。18世纪后,俄国向中亚、西伯利亚扩张领土,侵略中国和朝鲜,将北亚纳入统治。

亚洲各古老的帝国先后毁灭。1857年,英国殖民者在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流放莫卧儿帝国皇帝,直接统治印度。 1911年,清朝灭亡。19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后灭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日本外,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直接占领成为殖民地的面积占2/3。

现代历史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成为冷战的试验场。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战 皆是美苏角力下的代理人战争。亚洲各国也开始重建,军事上中印先后成功核试,经济上日本韩国台湾在美国援助下经济复苏,开始高度开发。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马来西亚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的时代中,与80年代比较已蜕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11]

英美各国之殖民地、托管地皆纷纷独立,而在中东以色列与周遭阿拉伯国家的冲突、英美苏的介入使自从赛克斯-皮科协定以来的局面更加混乱。南亚则是在印度及巴基斯坦独立后由于宗教与领土的问题而持续紧张,两国交战三次、先后具备核武器发射能力。

地理

[编辑]
卫星拍摄的亚洲地形照片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西边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北美洲相望。

范围

[编辑]

亚洲与欧洲之间,通常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西北海域、高加索山脉分水岭、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为界。希腊的十二群岛北爱琴海诸岛都接近土耳其的爱琴海海岸,地理上应属于亚洲。乌拉尔山脉自然延伸至北冰洋的瓦伊加奇岛新地岛现在认为属于欧洲,实际上亚欧分界线在喀拉海南岸。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科摩罗都属于非洲。也门的索科特拉岛更靠近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分界线是韦伯线里德克线,因此印尼的伊里安查亚就属于大洋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区域各群岛分别由美国、俄罗斯管辖关系分属两个大洲(俄罗斯管辖之岛屿属亚洲)[12]

地形

[编辑]

从总体上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13]

  •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洼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又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且多分布在大陆周围,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发生于第三纪造山运动对亚洲地形影响深远。其中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冲撞,将接触带上的地壳,推挤成欧亚大陆东侧外海的东亚岛弧,并使其成为全世界地震火山最多的地区。而欧亚大陆板块受到印度板块的推挤,形成整群的新褶曲山地极高耸的青藏高原。主要山脉成东西走向,山地高耸、地形崎岖,而且连结成串,成为亚洲南北往来的障碍。而山地夹杂高原盆地,这些地方也是大的发源地。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为结晶性古老地块,蕴有丰富金属矿,地形也相对平坦。其中西亚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夹着由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冲积美索不达米亚

亚洲的主要地形单元有:

气候

[编辑]
亚洲气候类型

亚洲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又复杂多样气候使得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副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13]

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更曾在其东北部小镇奥伊米亚康测到-71℃的低温记录,是北半球的寒极[14]

气候的显著差异同时导致了亚洲各处降水量的巨大差异。中亚的沙漠地区年降雨不足100毫米,而在南亚,迎风坡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最高记录甚至达到了22860毫米。太平洋中生成的台风袭击亚洲东部沿岸也会带来充沛降雨。

水文水系

[编辑]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其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13]:一是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着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如中部的锡尔河阿姆河均流入咸海,其中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内流河。多数发源自中部山地的河流都最终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

位于亚洲西部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则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恒河印度教佛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流域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自然资源

[编辑]

亚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其中锡矿储量更占世界总储量60%以上[14]

亚洲的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着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14]

亚洲的水力资源也比较丰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年发电量可达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14]


主要地理分区

[编辑]

亚洲在地理上习惯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亚洲分区:
  北亚
  东亚
  南亚
  西亚
  中亚

东亚

[编辑]

东亚,泛指亚洲东部的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具有地理和文化层面上的双重意义。从地理学上来说,指的是本土位于北纬20度以北至北纬53度以南,东临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东亚大致可分为大中华区东北亚和内陆地区三部分。

东南亚

[编辑]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

南亚

[编辑]

南亚包括印度次大陆以北到兴都库什山,以及印度洋北岸一带的国家及地区。

西亚

[编辑]

西亚位于亚洲西部,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和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包括南高加索地区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伊朗高原黎凡特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地区。西亚和中东地区的亚洲部分基本重叠,但西亚还包含了高加索三国。

中亚

[编辑]

中亚指身居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通常范围为图兰平原帕米尔高原的五个后苏联国家

北亚

[编辑]

北亚西伯利亚的概念重叠,被俄罗斯管辖。


人口

[编辑]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80人。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13]。主要民族都属于蒙古人种黄种人)和高加索人种白种人),民族繁多,大约包括大部分语系语言。目前,东亚的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但东南亚南亚西亚的人口增长率平均增长率为1%。

亚洲的主要民族包括:

经济

[编辑]

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当时世界上主要大国,如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今伊朗)都位于亚洲。亚洲的牧业可以维系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计。欧洲的最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也位于亚洲。

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帝国主义政策将世界其他地方都作为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目标,亚洲、美洲非洲澳洲大部成为欧洲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除了澳洲和北美由于当地原住民几乎全被消灭,成为欧洲人的天下。其他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独立,经济也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但在20世纪后半叶,亚洲是这些原殖民地中最先崛起的地方。日本首先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中,为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随后起飞的亚洲四小龙大韩民国中华民国香港新加坡)也于20世纪末成为已开发经济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崛起已成为亚洲最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印度越南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由于亚洲面积较大,所以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亚洲资源丰富,主要产国家都位于亚洲,包括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科威特也门伊朗,此外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也是主要出产石油的地区。中国大陆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世界上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东南亚是世界硬质木材的主要供应地,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世界钻石产区除了南非以外,就只有印度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重要的产区。亚洲还包括几乎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

文化

[编辑]

由于亚洲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差异很大,几乎没有统一的“亚洲文化”。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在亚洲。在古希腊衰败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由于世界的经济重心在亚洲,所以大部分人类的技术成就都产生于亚洲。早在公元前3000年,亚洲人已经发明了烧制陶器和冶炼矿石,亚洲的苏美尔人首先发明了文字和系统的灌溉工程,中亚的游牧民族发明了马鞍弓箭车轮中国人发明了瓷器火药指南针造纸术雕版印刷,并最早种植稻谷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十进制计算技术。亚洲各种地方性的医药技术即使今天也非常有效,还在很多地区使用。

目前西方和东方的许多乐器是有同一起源的,所以非常相似,如小提琴二胡吉他琵琶双簧管唢呐,几乎相同的东西方笛子。其实这些乐器多数都是起源于中东地区。

旅游

[编辑]

亚洲国家与地区的旅游业近年十分发达,主要集中在已发展地区及大都会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泰国印度日本越南韩国沙特阿拉伯(含麦加朝觐者)、阿联酋卡塔尔印尼尼泊尔不丹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等。

体育

[编辑]

亚洲运动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代表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准。其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四年一届。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西亚运动会,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目前共举办18届。

教育

[编辑]

以下为亚洲境内,各国家及地区据2022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列出世界前100的大学,共26间:[15]

大学数量 国家/地区 城市:大学(世界排名)
1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大陆 北京清华大学(17)、北京大学(18)
上海复旦大学(31)、上海交通大学(50)
杭州浙江大学(45)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98)
5  香港 香港香港大学(22)、香港科技大学(34)、香港中文大学(39)、香港城市大学(53)、香港理工大学(66)
6  韩国 首尔首尔大学(36)、高丽大学(74)、延世大学(79)、成均馆大学(97)
大田韩国科学技术院(41)
浦项浦项工科大学(81)
5  日本 东京东京大学(23)、东京工业大学(56)
京都京都大学(33)
大阪大阪大学(75)
仙台东北大学(82)
2  新加坡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11)、南洋理工大学(12)
1  马来西亚 吉隆坡马来亚大学(65)
1  中华民国台湾 台北国立台湾大学(68)

以下为亚洲境内,据2022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列出世界前50的大学(2012年度则依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共14间:[15][16]

亚洲排名 世界排名
(2012年排名)
大学 国家及地区 大学联盟
1 11(40)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Universitas 21(U21)、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养策略联盟(UAiTED)、英联邦大学协会(ACU)、东盟大学联盟(AUN)
2 13(169)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APRU、UAiTED、AUN
3 17(71) 清华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APRU
4 18(49) 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IARU、AEARU、APRU
5 22(34) 香港大学  香港 U21、ACU、APRU
6 23(30) 东京大学  日本东京 IARU、AEARU
7 31(226) 复旦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 U21、AEARU、APRU
8 33(52) 京都大学  日本京都 AEARU
9 34(62)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AEARU、APRU、中俄工科大学联盟(ASRTU)
10 36(124) 首尔大学  韩国首尔 AEARU、APRU
11 39(151)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ACU、APRU
12 41(94) 韩国科学技术院  韩国大田广域市 AEARU、APRU
13 45(301) 浙江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 APRU、ASRTU
14 50(301) 上海交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 U21、APRU、ASRTU


国家和地区

[编辑]

亚洲是世界上国家数仅次于非洲的大洲。全部领土位于亚洲,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国家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岛国马尔代夫;而亚洲大陆最小的国家则是黎巴嫩。

国家

[编辑]

该表格包括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国旗 国徽 分区 国家 人口列表[2][3]
(2018年)
面积列表
(km²)
首都 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 2] 1,427,647,786 9,596,961[注 3] 北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
日本 日本国 127,202,192 377,915 东京 君主立宪制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5,549,604 120,538 平壤 先军政治,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
大韩民国 大韩民国 51,171,706 100,210 首尔 总统制
蒙古国 蒙古国 3,170,216 1,564,116 乌兰巴托 半总统制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注 4] 23,726,460 36,193 台北 半总统制
越南 东南亚 越南 95,545,962 331,212 河内 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
老挝 老挝 7,061,507 236,800 永珍 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
柬埔寨 柬埔寨 16,249,792 181,035 金边 君主立宪制
泰国 泰国 69,428,453 513,120 曼谷 君主立宪制
缅甸 缅甸 53,708,320 676,578 奈比多 半总统制,被军政府夺权
菲律宾 菲律宾 106,651,394 343,448 马尼拉 总统制
新加坡 新加坡 5,757,499 697 新加坡 议会制
文莱 文莱 428,963 5,765 斯里巴加湾 君主专制
印度尼西亚 印尼[注 5] 267,670,543 1,904,569 努山塔拉 总统制
东帝汶 东帝汶 1,267,974 14,875 帝力 议会制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31,528,033 329,847 吉隆坡 选举君主制,议会制
印度 南亚 印度 1,352,642,280 3,287,263 新德里 议会制
不丹 不丹 754,388 38,394 廷布 君主立宪制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 161,376,708 147,570 达卡 议会制
尼泊尔 尼泊尔 28,095,714 147,181 加德满都 议会制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 211,103,000 881,913 伊斯兰堡 议会制
阿富汗 37,171,921 647,500 喀布尔 总统制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 21,228,763 65,610 可伦坡 议会制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 515,696 298 马累 总统制
亚美尼亚 西亚 亚美尼亚 2,951,745 29,743 埃里温 议会制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注 6] 9,949,537 86,600 巴库 总统制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注 7] 4,002,942 69,700 第比利斯 议会制
土耳其 土耳其[注 8] 82,340,088 783,562 安卡拉 总统制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 1,189,265 9,251 尼科西亚 总统制
北塞浦路斯

北塞浦路斯 3,355 北尼古西亚 半总统制
伊朗 伊朗 81,800,188 1,648,195 德黑兰 神权政治,总统制
以色列 以色列 8,381,516 20,770 耶路撒冷[注 9] 议会制
约旦 约旦 9,965,318 89,342 安曼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黎巴嫩 黎巴嫩 6,859,408 10,400 贝鲁特 议会制
巴勒斯坦国 巴勒斯坦国[注 10] 4,862,979 6,220 拉姆安拉[注 11] 半总统制
叙利亚 叙利亚 16,945,057 185,180 大马士革 总统制
埃及 埃及[注 12] 98,423,598 1,010,408 开罗 总统制
巴林 巴林 1,569,446 760 麦纳麦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科威特 科威特 4,137,312 17,818 科威特城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阿曼 阿曼 4,829,473 309,500 马斯喀特 君主专制
伊拉克 伊拉克 38,433,600 438,317 巴格达 议会制
卡塔尔 卡塔尔 2,781,682 11,586 多哈 君主专制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 33,702,756 2,149,690 利雅德 君主专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9,630,959 83,600 阿布扎比 总统制,酋长国
也门 也门 28,498,683 527,968 萨那 总统制
阿布哈兹 阿布哈兹 8,665 苏呼米 总统制
南奥塞梯 南奥塞梯 3,900 茨欣瓦利 总统制
哈萨克斯坦 中亚 哈萨克斯坦[注 13] 18,319,618 2,724,900 阿斯塔纳 总统制
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6,304,030 199,951 比什凯克 半总统制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9,100,835 143,100 杜尚别 总统制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 5,850,901 488,100 阿什哈巴德 总统制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32,476,244 447,400 塔什干 总统制
俄罗斯 北亚 俄罗斯[注 14] 145,734,038 17,098,242 莫斯科 半总统制

属地

[编辑]
旗帜 徽章 属地或特别行政区 人口列表[2][3]
(2018年)
面积列表
(km²)
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香港 香港 7,371,730 2,755 一国两制
澳门 澳门 631,636 115.5
联合王国海外领地
英属印度洋领地 英属印度洋领地[注 15] 3500 60 军事基地
英国 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注 16] 8000 254
澳大利亚外部领地
圣诞岛 圣诞岛 1843 135
科科斯(基林)群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596 14.2

地缘政治

[编辑]
亚洲政区示意图。斜线部分为领土主权争议的地区

亚洲国家的政体非常复杂,是世界热点地区最密集的大洲。

冲突地区

[编辑]

目前绝大部分国际关注的热点也在亚洲:

区域合作

[编辑]

区域合作在亚洲正方兴未艾,现在区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盟有10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总面积约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还有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国家开动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大韩民国三个东亚国家的对话机制,并已于201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和泰国先期启动水果蔬菜零关税机制。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十国发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与东盟有自由贸易协定的五国共同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已经于2020年签署。

南亚国家也在加紧准备成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巴基斯坦印度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海湾国家也有设立区域合作的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有6个成员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阿曼

1996年成立的亚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加强了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对话机制,目前已经发展到39个成员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9%,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东亚共同体为模仿二战后欧洲成立的欧共体(现为欧盟)所成立的东亚区联盟。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以上估计主要针对于中东国家,不包括亚太地区以外国家。
  2. ^ 与中华民国有领土争议,宣称其实际管辖的台湾地区的主权。
  3. ^ 其国土面积,若仅算中国大陆实际管辖区,则只有9,479,198平方千米;而若算上法理主张领土面积,则有9,736,000平方千米
  4. ^ 联合国成员。
  5. ^ 跨大陆国家西伊里安属大洋洲。
  6. ^ 跨大陆国家,部分地区属欧洲。
  7. ^ 跨大陆国家,部分地区属欧洲。
  8. ^ 跨大陆国家东色雷斯地区属欧洲。
  9. ^ 耶路撒冷地位存在争议,巴勒斯坦也声称主权。
  10. ^ 联合国观察员
  11. ^ 政府所在地,声称被以色列控制的东耶路撒冷为首都。
  12. ^ 跨大陆国家,传统上属于非洲国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属亚洲。
  13. ^ 跨大陆国家乌拉尔河以西地区属欧洲。
  14. ^ 跨大陆国家,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但西伯利亚地区位于亚洲[17]
  15. ^ 与非洲国家毛里求斯有主权争议。
  16. ^ 塞浦路斯岛英军主权基地区。

参考资料

[编辑]
  1. ^ National Geographic Family Reference Atlas of the Worl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U.S.). 2006: 264. 
  2. ^ 2.0 2.1 2.2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population.un.org.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3. ^ 3.0 3.1 3.2 "Overall total populatio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9 Revision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4. ^ GDP PPP, current pric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2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5. ^ GDP Nominal, current pric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2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5). 
  6. ^ Nominal GDP per capita.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2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7. ^ Religious Composition by Country, 2010–2050. pewforum.org. [202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8. ^ 人口. www.un.org. 2015-12-14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中文(简体)). 
  9. ^ ISKANDAR MALAYSIA FLAGSHIP C MAP. Iskandar Project. [201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10. ^ 坤舆万国全图. www.wdl.org. 1602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11. ^ 深受全民感激的首相. 《南洋商报》. 2003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24日). 
  12. ^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13.0 13.1 13.2 13.3 朱翔; 陈民众. 地理 第2版.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 ISBN 978-7-5355-3573-3 (中文(中国大陆)). 
  14. ^ 14.0 14.1 14.2 14.3 世界七大洲—亚洲. 全球黄页. [201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5) (中文(中国大陆)). 
  15. ^ 15.0 15.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op Universities,2021年6月
  16.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20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1年
  17. ^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