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
32°55′3.45″N 117°22′56.70″E / 32.9176250°N 117.3824167°E
蚌埠市 蚌 | |
---|---|
地級市 | |
蚌埠龍子湖 | |
綽號:珠城 | |
坐標:32°55′3.45″N 117°22′56.70″E / 32.9176250°N 117.3824167°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安徽省 |
設立 | 1947年1月1日 |
語源 | 採珠之地 |
政府駐地 | 蚌山區 |
下級行政區 | 4個市轄區、3個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黃曉武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倪建勝 |
• 市長 | 操龍燦 |
• 政協主席 | 楊森 |
面積 | |
• 地級市 | 5,951 平方公里(2,298 平方英里) |
• 市區 | 969 平方公里(374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12位(佔全安徽省4.25%) |
• 建成區(2016) | 142.55 平方公里(55.04 平方英里) |
海拔 | 15.3 公尺(50.2 英尺) |
人口(2020) | |
• 常住 | 329.64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0位(佔全安徽省5.36%) |
• 密度 | 553人/平方公里(1,43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5) | 118.7萬人 |
• 市區密度 | 1,225人/平方公里(3,170人/平方英里) |
• 城鎮(2015) | 117萬人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簡體中文、普通話 |
• 方言 | 中原官話信蚌片-蚌埠小片-蚌埠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233000-233050 |
電話區號 | 552 |
車輛號牌 | 皖C |
氣候 |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 |
• 年均溫 | 15.4 ℃ |
• 年降水 | 919.8毫米 |
• 年日照 | 2,167.5[1]小時 |
行政區劃代碼 | 340300[2] |
舊稱 | 蚌埠渡、蚌埠集等 |
城市定位 | 三線城市[3]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全國文明城市 安徽省旅遊中心城市 皖北地區中心城市 淮河流域中心城市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4][5][3][6][7][8][9] |
城市精神 | 禹風厚德 孕沙成珠 務實開放 創業爭先 |
本地生產總值(2019) | ¥2,057.17億(全省第7位,佔全安徽省5.5%) 293.82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60,612(全省第5位) 8,657美元(匯率) |
• 市區 | ¥1098.4億 |
網站 | 中國·蚌埠 |
市象徵 | |
歌曲 | 《美麗珠城》 |
花 | 月季花 |
樹 | 雪松、中槐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安徽統計年鑑-2017》 |
蚌埠市 | |||||||||||||||
漢語 | 蚌埠 | ||||||||||||||
---|---|---|---|---|---|---|---|---|---|---|---|---|---|---|---|
繁體字 | 蚌埠 | ||||||||||||||
簡化字 | 蚌埠 | ||||||||||||||
郵政式拼音 | Pangfu | ||||||||||||||
字面意思 | 採珠之地 | ||||||||||||||
|
蚌埠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史載蚌埠地區「乃古採珠之地」,採珠船舶在此停留,該地設渡成埠,史稱蚌埠渡,繼而有蚌埠村、蚌埠集等稱謂。因此,蚌埠又被譽為「珠城」[10]。蚌埠依託淮河發展水運,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城市,蚌埠港現已發展成為擁有河海聯運能力的綜合性大港[11]。
蚌埠地區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以來即有人類活動,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約3萬年左右的五河西尤遺址[12]。距今約7300年前的雙墩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遺存,證明淮河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3]。屬於龍山文化中晚期的禹會村遺址,被認為與大禹會諸侯的傳說有關[14]。而蚌埠城區在近代迅速發展成為皖北地區的商貿重鎮,主要得益於津浦鐵路的通車與淮河水運的日趨興盛,因此也有「火車拉來的城市」之說。1947年初蚌埠設市,直屬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省轄市。
蚌埠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15]、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16]、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安徽省旅遊中心城市[9]、全國文明城市[17]。同時,蚌埠也是淮河生態經濟帶核心城市、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18]。
地名由來
[編輯]古代,淮河出懷遠荊山口至蚌埠地域,水流趨緩,水質清澈,水草繁盛,適宜河蚌繁殖,且蚌中出珠[19]。清《鳳陽府志》記載:「蚌步集[註 2]在靈璧西南160里,乃古採珠之地。」
明洪武年間,鍾離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尚書·禹貢》中記載:「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意即泗水附近產一種青石,可以雕琢磬,蠙就是蚌,此蚌出珠。採珠船舶在此停留,該地設渡成埠,史稱蚌埠渡,繼而有蚌埠村、蚌埠集等稱謂。因此,蚌埠又稱珠城。[10]
歷史
[編輯]古代
[編輯]早期文明
[編輯]蚌埠地區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約3萬年左右的五河西尤遺址。夏代,現蚌埠西和懷遠縣屬塗山氏國,市區東部屬鍾離國。[19]
今蚌埠地域曾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生啟[20]。位於塗山腳下禹會村的禹墟遺址,兼具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下游文化特徵,表明4200多年前華夏文明即在蚌埠地區融合發展[21]。
封建時期
[編輯]春秋戰國時期,今一市三縣地域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的邑地。
秦朝建立後統一實行郡縣制,今淮河南岸懷遠、蚌埠地域屬九江郡曲陽、鍾離等縣分領,今淮河北岸懷遠、蚌埠、固鎮、五河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後迭經變更,歷經西漢、東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至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始置懷遠軍及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鍾離縣;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軍及五河縣。南宋、金對峙時期,今固鎮縣先為宿州蘄縣、靈璧縣及泗州虹縣分領,後為宿州、靈璧、荊山、五河等縣分領。 [22]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鍾離縣;今固鎮縣為宿州及靈璧、五河、懷遠縣分領,五河縣屬泗州。
明洪武年間,鍾離縣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
清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各一片地域為蚌埠轄地,在淮河北小蚌埠正街原鳳陽縣主簿衙署設立三縣司(後遷至淮河南老大街),為蚌埠最早的地方行政機構。三縣司脫離三縣所轄,直屬鳳陽府衙。同時,三縣司由三縣會委一名佐雜,帶10多名兵丁常駐蚌,專管蚌埠一方行政治安之事。最早的三縣司行政長官,由鳳陽人王福堂充任。三縣司機構主要負責處理民事糾紛,兼有司法、行政兩權。但縣司並不勤於政務。[23]
1909年,津浦鐵路蚌埠淮河橋開工建設。1911年淮河橋和蚌埠火車站建成後,逐漸形成較為繁華的地區。[19][24]
近現代
[編輯]中華民國
[編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首都南京,蚌埠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保衛首都的重要軍事地位。民國元年,蚌埠為鳳陽縣轄區,三縣司廢。在蚌埠設置二區保衛團團防局,局長由蔣雲卿擔任,民國2年底,軍閥倪嗣沖在蚌督皖,靠警察機構代行地方政務,區團防局作為行政機構只徒具虛名。民國14年10月,直系軍及奉系軍在蚌埠爆發蚌埠戰鬥,民國16年北伐勝利後,團防局撤銷。鳳陽縣在蚌埠設區公所。區長有年更一次者,有數月更一次者。1929年1月,蚌埠曾籌備建市,並成立市政籌備處,由裴益祥主持。但至翌年春,該籌備處即撤銷。[23] 民國21年,鳳陽縣改為自治區,將原17個區並為10個區,蚌埠為第七區,仍設區公所。民國24年,鳳陽縣行政區劃調並為4個區,蚌埠為其第二區,設區署。
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當時國民政府在蚌埠駐有重兵,桂系廖磊的第七軍,東北俞學忠的第五十一軍,均駐紮此地,統歸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指揮。日軍為侵佔這一重要據點,先以大批飛機偵察轟炸,接着以排炮(即多門大炮同時發射)為掩護,並以鐵甲車為前鋒,沿鐵路線兩側,乘隙攻擊進犯。終於在1938年2月21日,日軍分由鳳陽劉府、臨淮關、長淮衛及沿着淮河南岸分數路合籠。在沿淮河進犯時,用小汽艇散放煙幕掩護,進入蚌埠市區。國軍不敵,向徐州方向撤退。在抗戰時期,蚌埠為日本所扶持的安徽省維新政府和安徽省政府所在地。[25][26]
抗戰時期
[編輯]民國27年暨1938年,汪政府安徽省政府成立,省府設在蚌埠,[27] 至此,蚌埠便成為抗戰時期安徽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成為遷往重慶的國民政府對日鬥爭的主要地區。
同年,日本軍攻佔蚌埠,在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扶持建立了投日的地方政府並與漢奸相勾結,在幾條狹窄的馬路邊開設洋行和俱樂部。 日本在蚌埠設的洋行眾多,較大的有三井洋行、東棉洋行、三菱洋行、揚子蛋品公司、東芝洋行、三洋株式會社、江南株式會社等等,這些洋行由日本的大小資本家掌管。[28] 日本設立各色洋行的目的,是把佔領區變成原料補給基地和市場。此外日本在三號碼頭建立了上海內河輪船公司蚌埠分公司,出售客票,日本人還經營控制著內河水上所有的貨物運輸。資料顯示,抗戰時期的蚌埠水陸運輸繁忙,且目的地幾乎涉及所有日佔區。日軍利用沈席儒,在蚌埠開設俱樂部,實際是公開的賭場。[19][26]
國共內戰
[編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民國34年11月25日,經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頒令,報準國民政府行政院核備,蚌埠重新成立市政籌備處,於民國35年1月起接管蚌埠行政事務。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脫離鳳陽縣,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19]
1947年1月1日,經國民政府內政部批准,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市政府即日成立,李品和為蚌埠市首任市長。市政府建立後,正值國內全面內戰。市政府為維護國民政府統治,很快建立起保甲組織,按照「每甲10-30戶,每保10-30甲,每區10-30保」的原則,全市共設5區98保1887甲。
國軍在遼瀋戰役中節節失利,令總統蔣中正預感到東北方面敗局已定。考慮到下一步解放軍中野有進攻鄭州與華野在江淮地區會合的可能,為加強對防守中原和華東地區,扭轉不利態勢,鞏固江淮、屏障南京,國軍集結了五個兵團和三個綏靖區的部隊共80萬人,以徐州為中心,利用津浦、隴海兩條鐵路,組成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南達蚌埠,「一點兩線」的防禦陣線,採取戰略守勢,準備抗擊共產黨的進攻。1948年10月下旬,國軍調整了戰略部署,按照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指導思想,將徐州剿總的兵力向蚌埠方向轉進,重點守備淮河一線。1948年11月6日夜,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本戰役對全中國乃至世界局勢都有深遠影響。[29][30]
1949年1月20日,蚌埠被攻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蚌埠市、懷遠縣、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當代
[編輯]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 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1983年7月,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改劃屬蚌埠市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蚌埠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重要工業城市,有着良好的輕、重工業基礎。 「一五」期間的100個重點項目,蚌埠一地即佔3項 。這時期,蚌埠市經濟實力位居全省第二,之後由於交通的優勢地位受到削弱、外部區域環境的變化,經濟發展活力漸漸不足,城市地位下降,但仍是安徽北部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隨着安徽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路的調整,蚌埠成為安徽省重點培育的中心城市之一。[31]
地理
[編輯]位置範圍
[編輯]蚌埠市位於東經116°45′-118°04′,北緯32°43′至33°30′之間,其中市區位於東經117°31′-117°11′、北緯33°01′-32°49′之間,東至五河縣浮山峽山口,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至懷遠縣萬福鎮關圩村顏李莊,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北至固鎮縣大韓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線,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至懷遠縣常墳鎮新橋村新莊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全市東西長135km,南北寬86.5km。[32]
蚌埠市地處安徽省北部淮河流域,京滬鐵路與淮南鐵路相連,淮河以北處於淮北平原南端,以南處於江淮丘陵區。
地形
[編輯]蚌埠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地處安徽省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的交接地帶,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約為萬分之一。南部地區分佈有少量的丘陵和台地。
淮河穿行在懷遠縣荊山、塗山之間和五河縣鐵鎖嶺、浮山處,形成峽口荊山峽和浮山峽[註 3]。
地質
[編輯]蚌埠地區的地質構造較為複雜,東西向和北東向呈斷裂發育。其中,東西向以太古代變質岩所構成的復背斜為基礎,背斜的北翼是新生代斷陷盆地。全市位於中朝准地台南緣的淮河台坳中部,次級構造單元為蚌埠台拱。
蚌埠所在的地層發育不全,基岩露頭零星,全市位於華北地層區的淮河地層分區。蚌埠的地表以大面積沉積物覆蓋。岩石地層主要是侵入岩和變質岩,還有少量花崗岩、雲母、鉀長石、蛇紋岩、重晶石、石棉第四紀鬆散沉積物等。[33] 已發現礦床(點)38處,礦種約22種。[34]
水文
[編輯]蚌埠市的水資源較為豐富,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共有水面409km2,年平均徑流深244mm,相應流量為14.34億m3[35]。
淮河以北河流湖泊較多,有江北水鄉的特點,較大的地表水和湖泊有沱河、澮河、北淝河、澥河、渦河、芡河、茨淮新河、懷洪新河、香澗湖、沱湖、天井湖、四方湖等。淮河以南的地形以小的丘陵為主,較大的地表水僅有天河、龍子河等。
地下水資源主要分佈在蚌埠市所轄三縣,有埋藏淺、水質好、儲量大的特點,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36]。
氣候
[編輯]蚌埠市 | ||||||||||||||||||||||||||||||||||||||||||||||||||||||||||||
---|---|---|---|---|---|---|---|---|---|---|---|---|---|---|---|---|---|---|---|---|---|---|---|---|---|---|---|---|---|---|---|---|---|---|---|---|---|---|---|---|---|---|---|---|---|---|---|---|---|---|---|---|---|---|---|---|---|---|---|---|
氣候圖表 | ||||||||||||||||||||||||||||||||||||||||||||||||||||||||||||
| ||||||||||||||||||||||||||||||||||||||||||||||||||||||||||||
|
蚌埠四季分明,氣候濕潤,處於秦嶺—淮河天然氣候分界線上。在氣候區劃中,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
全市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由南向北略有降低,農作物熟制為一年兩熟。受季風影響,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不均。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常有20天左右的連續陰雨天氣,俗稱梅雨季。以下圖表顯示了蚌埠地區氣候的平均數據:
1981−2010年間蚌埠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1.3 (70.3) |
25.7 (78.3) |
30.9 (87.6) |
35.2 (95.4) |
37.6 (99.7) |
40.7 (105.3) |
40.3 (104.5) |
41.3 (106.3) |
38.5 (101.3) |
34.4 (93.9) |
29.8 (85.6) |
22.6 (72.7) |
41.3 (106.3) |
平均高溫 °C(°F) | 6.5 (43.7) |
9.1 (48.4) |
14.3 (57.7) |
21.3 (70.3) |
26.8 (80.2) |
30.3 (86.5) |
32.1 (89.8) |
31.3 (88.3) |
27.4 (81.3) |
22.4 (72.3) |
15.7 (60.3) |
9.2 (48.6) |
20.5 (68.9) |
日均氣溫 °C(°F) | 2.0 (35.6) |
4.5 (40.1) |
9.3 (48.7) |
16.0 (60.8) |
21.5 (70.7) |
25.5 (77.9) |
28.1 (82.6) |
27.2 (81.0) |
22.9 (73.2) |
17.3 (63.1) |
10.5 (50.9) |
4.3 (39.7) |
15.8 (60.4) |
平均低溫 °C(°F) | −1.4 (29.5) |
0.9 (33.6) |
5.1 (41.2) |
11.3 (52.3) |
16.8 (62.2) |
21.3 (70.3) |
24.8 (76.6) |
24.0 (75.2) |
19.3 (66.7) |
13.3 (55.9) |
6.4 (43.5) |
0.7 (33.3) |
11.9 (53.4) |
歷史最低溫 °C(°F) | −19.3 (−2.7) |
−19.4 (−2.9) |
−9.4 (15.1) |
−1.4 (29.5) |
3.7 (38.7) |
12.0 (53.6) |
16.8 (62.2) |
15.0 (59.0) |
8.7 (47.7) |
−0.5 (31.1) |
−7.1 (19.2) |
−13.3 (8.1) |
−19.4 (−2.9)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29.3 (1.15) |
36.8 (1.45) |
57.0 (2.24) |
50.9 (2.00) |
76.3 (3.00) |
127.8 (5.03) |
243.8 (9.60) |
139.1 (5.48) |
85.9 (3.38) |
51.6 (2.03) |
46.0 (1.81) |
21.3 (0.84) |
965.8 (38.01)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5.9 | 7.4 | 9.9 | 8.6 | 9.3 | 10.3 | 13.8 | 10.2 | 8.2 | 7.6 | 6.6 | 5.0 | 102.8 |
平均相對濕度(%) | 71 | 70 | 69 | 67 | 68 | 71 | 79 | 80 | 76 | 71 | 70 | 69 | 72 |
月均日照時數 | 146.8 | 142.5 | 162.1 | 177.0 | 202.5 | 214.8 | 208.7 | 232.4 | 175.8 | 190.6 | 161.6 | 152.7 | 2,167.5 |
可照百分比 | 46 | 46 | 44 | 45 | 48 | 50 | 48 | 56 | 48 | 54 | 52 | 50 | 49 |
平均紫外線指數 | 2 | 3 | 4 | 6 | 6 | 7 | 7 | 6 | 5 | 4 | 3 | 2 | 5 |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37][38] | |||||||||||||
數據來源2:富農路蚌埠農業投資頻道(1971−2000年間的日照數據)[39]、Weather Atlas(紫外線指數)[40] |
經濟
[編輯]清末時期,蚌埠地區的農民多以家庭作坊方式,從事草鞋編制、麻油壓榨等活動,並在集市上出售。民國開埠後,手工業迅速發展,到1937年發展到43個行當,作坊、工場近700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皖北行署提出「確定以蚌埠為經營重點」的發展方針[41]。由於基礎相對較好且有政策傾斜,蚌埠市逐漸形成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以前,蚌埠一直是安徽省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後,蚌埠市的經濟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有較強的工業實力。2006年,安徽省提出兩淮一蚌戰略。「兩淮」為淮南、淮北,「一蚌」為蚌埠市[42],希望促進老工業城市重振雄風,但收效甚微,目前已不再提及該戰略。
2008年底,安徽省提出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的構想,2009年12月,國家正式批覆該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43][44]。隨後幾年,蚌埠市又相繼提出城市大建設、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等措施,蚌埠的經濟實力有顯著提升。2016年,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躋身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45]。
2019年,國務院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文件正式印發,蚌埠正式納入國務院制定的長三角一體化規劃。[46]
2020年,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正式揭牌,自貿區大部分位於高新區,重點發展矽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打造世界級矽基和生物基製造業中心、皖北地區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引領區[47]。
農業
[編輯]蚌埠所轄三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大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大部分自然植被由連片的農業區所取代。農作物熟制為一年兩熟,冬季多種植小麥,同時也有部分區域種植兩季稻。
由於蚌埠市地跨淮河兩岸,淮河以南夏季糧食作物多為水稻,淮河以北玉米的種植率逐漸增高[48]。從耕作面積來看,小麥占絕對優勢,稻穀和玉米的耕作面積大體相當,稻穀耕作面積稍多。經濟作物方面,本區域油料、果蔬、肉類和水產品等均較為豐富,比較有名的有固鎮花生、懷遠石榴、五河沱湖螃蟹等。
工業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20世紀末的50年間,蚌埠形成的工業體系主要有機械、熱電、化工、生化、建材、捲菸、釀造、食品、紡織、醫藥、電子等。能生產400多大類、上萬種產品。工業結構中,輕紡工業一直居於主要地位。
進入21世紀,蚌埠市作為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經濟實力有了較大增強。現有工業企業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6家。近年來,蚌埠市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資產重組步伐,着力實施「創牌造艦」戰略,工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的優勢產業逐步形成,湧現出一批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蚌埠現以精細化工、玻璃深加工及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產業。此外,蚌埠的仿古玉器製造行業規模較大,是國內三大古玩玉器生產加工地。
蚌埠的大型企業主要有豐原集團、蚌埠捲菸廠、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其中豐原集團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檸檬酸生產企業,現有上市公司五家;皖酒集團具有六十年釀造白酒的歷史,是安徽省白酒行業支柱企業;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自主開發了數百項專有技術成果,為中國玻璃工業現代化和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金融商貿業
[編輯]津浦鐵路通車後,蚌埠吸引皖北、皖西、豫東、蘇北西部等地產品運到蚌埠後改用火車裝運,轉向津滬等地,成為區域性水陸交通樞紐。隨着產品物資和貨幣流量的提高,金融業出現並發展起來,中國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等相繼在蚌埠設立分支機構。金融機構一般選址在水陸交通便捷的二馬路、新船塘等區域[49]。
當前,蚌埠是皖北重要的商貿中心城市,光彩大市場、義務商貿城等批發零售市場輻射周邊。蚌埠保稅物流中心、蚌埠鐵路無水港等配套設施為商貿業發展提供支持。金融商貿業最發達的地區位於淮河路沿線和東海大道、朝陽路附近。吸引了萬達廣場、新地城市廣場、銀泰城、寶龍城市廣場、海亮城市廣場、國購廣場等諸多商業綜合體入駐。201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0.6億元[50]。
政治
[編輯]黨派
[編輯]國民黨蚌埠市黨部建立於1926年,黨部主要從事宣傳訓練、籌集資金、控制社團和監視等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時任書記長邵恩逃離。
1926年,蘇美一等人建立蚌埠地區最早的黨組織中共蚌埠特別支部,後又相繼建立了小蚌埠支部、工作委員會、工委等。1949年正式建立中共蚌埠市委員會。1952年安徽省委成立,市委接受省委領導。目前,蚌埠市委與市政府駐地同為東海大道政府辦公大樓。此外,1949年之前蚌埠市還有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等,但勢力較小,1949年前後相繼解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部分民主黨派組織建立。其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市委員會成立於1950年,定期開展黨員大會;中國民主同盟市委員會和中國民主建國會市委員會成立於1953年;中國農工民主黨市委員會成立於1956年;九三學社市委員會成立於1958年;中國民主促進會市委員會成立於1982年[19]。
政府
[編輯]蚌埠市人民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蚌埠市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是蚌埠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蚌埠市人民政府對蚌埠市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蚌埠市人民政府在蚌埠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蚌埠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51]
現任領導
[編輯]機構 | 中國共產黨 蚌埠市委員會 |
蚌埠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蚌埠市人民政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蚌埠市委員會 |
---|---|---|---|---|
職務 | 書記 | 主任 | 市長 | 主席 |
姓名 | 黃曉武[52] | 倪建勝[53] | 馬軍[54] | 楊森[55]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籍貫 | 安徽省懷寧縣 | 安徽省廬江縣 | 安徽省臨泉縣 | 安徽省亳州市 |
出生日期 | 1965年2月(59歲) | 1963年2月(61歲) | 1970年1月(54歲) | 1963年7月(61歲) |
就任日期 | 2020年12月 | 2018年1月 | 2022年12月 | 2018年1月 |
行政區劃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蚌埠市由皖北行署區直轄,1952年安徽省成立後,蚌埠市由安徽省直轄[56]。
自1956年起,蚌埠市下轄東市區、西市區、中市區和郊區共四區,後逐漸吞併臨近縣的部分地域。1983年起,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三縣歸蚌埠市管轄,自此,市轄地域與目前大體相當。2004年,東、西、中、郊四區分別更名為龍子湖、禹會、蚌山、淮上區,並併入懷遠縣和固鎮縣的部分鄉鎮。2013年和2014年,禹會區和淮上區又分別併入部分縣轄鄉鎮[57]。
蚌埠市還設立兩個經濟管理區,分別是國家級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由原新城區改建而來的蚌埠經濟開發區。
蚌埠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58]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4][59]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5][60]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61]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
340300 | 蚌埠市 | Bèngbù Shì | 5,950.72 | 3,296,408 | 蚌山區 | 233000 | 19 | 43 | 12 | 1 |
340302 | 龍子湖區 | Lóngzǐhú Qū | 147.65 | 216,875 | 東升街道 | 233000 | 7 | 1 | 1 | |
340303 | 蚌山區 | Bèngshān Qū | 89.33 | 447,682 | 雪華鄉 | 233000 | 6 | 2 | ||
340304 | 禹會區 | Yǔhuì Qū | 329.72 | 387,664 | 張公山街道 | 233000 | 5 | 2 | 1 | |
340311 | 淮上區 | Huáishàng Qū | 402.68 | 283,872 | 小蚌埠鎮 | 233000 | 1 | 5 | ||
340321 | 懷遠縣 | Huáiyuǎn Xiàn | 2,192.02 | 935,335 | 榴城鎮 | 233400 | 15 | 3 | ||
340322 | 五河縣 | Wǔhé Xiàn | 1,428.56 | 523,531 | 城關鎮 | 233300 | 12 | 2 | 1 | |
340323 | 固鎮縣 | Gùzhèn Xiàn | 1,360.75 | 501,449 | 城關鎮 | 233700 | 8 | 3 | ||
註:龍子湖區數字包含蚌埠經濟開發區所轄龍湖新村街道、長淮衛鎮;蚌山區數字包含蚌埠經濟開發區勝利街道;禹會區數字包含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秦集鎮。 | ||||||||||
交通
[編輯]在國務院 國發〔2017〕11號《「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文件中,明確指出了蚌埠市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目前蚌埠市正致力於完善綜合交通樞紐空間佈局,結合全國城鎮體系佈局,加快建設蚌埠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優化完善綜合交通樞紐佈局,完善集疏運條件,提升樞紐一體化服務功能。[4]
鐵路運輸
[編輯]蚌埠位於淮河、京滬鐵路、淮南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台高速鐵路(合蚌客運專線)、淮宿蚌城際鐵路的交匯處,是全省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通往長三角地區的門戶。除蚌埠站、蚌埠南站、蚌埠東站等一等站外,還有任橋站、唐南集站、固鎮站、連城站、新馬橋站、曹老集站、曹山站等站。作為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市區內至今還保留着諸多鐵路專用線通往各大工廠、倉庫。[62]
普速鐵路
[編輯]蚌埠站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為一等站。在修建原津浦鐵路時,因蚌埠集附近淮河水域平緩、建橋方便,因此原津浦鐵路工程師德紀決定放棄原先的從臨淮鎮過江方案,改為在蚌埠架橋過河並在此設立車站[63]。上海鐵路局鐵路辦事處曾駐蚌埠並管轄安徽省鐵路,現辦事處已遷至合肥。蚌埠站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多數重要城市。蚌埠是京滬鐵路、水蚌鐵路鐵路樞紐,南下水蚌鐵路列車在此變更車次,替換車頭;蚌埠站於2007年6月1日通行動車組,為安徽省首個動車停靠站,使蚌埠鞏固了與長三角的緊密聯繫。
蚌埠東站史稱長淮衛站,初建於1909年,於1975年6月1日重建,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貨場,現為國家一等站,並拓展了鐵海聯運業務。蚌埠東站以車輛解編作業為主要工作,並和蚌埠站攜手提高運輸編組效率。[64]
高速鐵路
[編輯]蚌埠南站位於龍子湖區李樓鄉境內,東海大道以南,是京滬高鐵首設站、華東地區中心站,為京滬高鐵七大中心樞紐站之一,同時連接京台高速鐵路合蚌客運專線和規劃建設中的淮宿蚌城際鐵路。站房建築面積為12000平方米,設計最高聚集人數為1500人。站房綜合樓為地上兩層。[65]京滬高鐵的初期運營時速300公里,初期運行時間蚌埠至南京35分鐘左右。遠期還將建設經過五河縣的合定連客運專線。2017年9月21日起,蚌埠南站停靠由復興號電力動車組擔當的京滬高速動車組列車大停站列車。[66]
航空運輸
[編輯]蚌埠機場歷史悠久,民國時期為重要的軍用空港。20世紀時,蚌埠機場位於現龍子湖區淮河文化廣場南側,當時開行民航班機、軍民共用,但客流十分慘澹。1999年,因機場嚴重製約城市發展被整體拆除。後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蚌埠市在原老機場地塊修建了蚌埠市地標建築之一的淮河文化廣場、改建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修築或改造塗山路、解放路、延安路等主幹道路。[來源請求]
因蚌埠市重要的軍事地位和區域戰略位置,主城區西南重新修建了一座4C級標準軍用機場,位於蚌埠市禹會區燕山鄉仁和集,機場代號為BFU和ZSBB,但至今未開行民用航空。蚌埠騰湖機場選址於懷遠縣淝河鄉騰湖,設計標準為4C,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蚌埠機場建設[67][68]。
水運
[編輯]蚌埠港為淮河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蚌埠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現已擁有蚌埠新港及懷遠、五河、固鎮等四個港區,碼頭39座,生產用泊位60個,碼頭岸線總長2324米,綜合通過能力450萬噸,最大靠泊船舶噸級1000噸。依託蚌埠市大中型企業和淮河中游地區腹地經濟發展,蚌埠港近年來港口吞吐量、出口量均保持10%左右的增勢。去年貨物吞吐量324.22萬噸,其中出口貨物223.45萬噸。今年1-6月,港口吞吐量已達230萬噸。全市共有水路運輸企業47家,擁有各類運輸船舶3254艘、151萬載重噸,其中千噸級以上船舶262艘。轄區水路運輸主要貨種為礦建材料、煤炭、糧食、化工原材料,出口貨物大多發往蘇、浙、滬等長三角地區。
蚌埠閘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許莊淮河幹流上,為淮河中游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千里淮河第一閘。為發展灌溉、航運,結合公路交通、水力發電、城市供水等綜合利用,於1962年建成,毛澤東曾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蚌埠閘由攔河節制閘、水力發電站廠房、船閘及附設的公路橋等組成。閘上利用河槽、湖泊等蓄水調節淮河水量。設計灌溉面積60萬公頃。節制閘、溢洪道的設計泄洪流量各為1.014萬與0.286萬立方米/秒,校核泄洪流量各為1.14萬與0.36萬立方米/秒。 船閘可通過2×1000噸運輸船隊。
公路運輸
[編輯]蚌埠市的公路交通始於1922年,是南北主要咽喉之一,與鐵路、航運交織成網,同時是南北通達的交通中心。如今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35]。蚌埠於1954年建立了長途汽車站,現擁有懷遠縣汽車運輸公司、蚌埠長途汽車中心站、客運南站、客運北站等長途汽車站[69],開行發往全國各地的長途班車。其中,開往淮南市、宿州市、合肥市、滁州市等方向的班車白天均保持30分鐘發車間隔,開往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鳳陽縣方向的班車白天實現巴士化運行。
蚌埠市境內 京台高速沿由北向南穿過淮上區、禹會區,設蚌埠西、塗山懷遠、蚌埠三處出口。 寧洛高速沿城市北部淮上區穿過,設洪集、蚌埠北、大慶北路(在建)三處出口。 蚌合高速穿過城市南部,連接淮南合肥。 徐明高速貫穿五河縣城。 鳳陽支線沿城市南部接入鳳陽縣。 [[error]]、 [[error]]正在建設中。[70] 206國道貫穿全市南北, 104國道貫穿五河縣。 345國道過境。 101省道連接市區和固鎮縣。 201省道連接固鎮縣和靈璧縣。 207省道是蚌埠市的迎賓大道,連接京台高速和跨過城市南部的 301省道。 225省道連接禹會區、懷遠縣和淮南市。 304省道連接固鎮縣和五河縣。 307省道穿越淮上區。 310省道跨越南部連接官溝鄉和鳳陽縣。 329省道連接固鎮縣和泗縣。
市內交通
[編輯]巴士
[編輯]蚌埠市為首批41座加入交通聯合系統的城市之一[71],「巴士都市」創建城市[72]。擁有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蚌埠珠城巴士有限公司等公共交通運輸公司。自2015年巴士改革以來,蚌埠多數巴士線路為3位數,1**為市內巴士線路,2**為城鄉專線,3**為城際巴士,此外還有一條環線、三條「微巴士」循環線路以及專線、定製巴士等線路形式。2020年開始了一輪新的城鄉巴士一體化工作,對城鄉巴士線路逐步進行了統一編組,2**的城鄉專線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73]。
至2018年,全市多家巴士公司共運營主城區巴士線路近百條,擁有各類巴士車輛近兩千台,天然氣、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等清潔能源車輛佔比100%,老式重污染柴油車輛已全部淘汰,清潔能源車輛佔比100%,居安徽省首位。巴士車主要車型包括500台比亞迪純電動客車、62台福田12米氣電混合動力客車、30台安凱8米純電動客車、138台安凱12米純電動客車等。[74][75][76]
蚌埠巴士集團推出「坐巴士APP」智能巴士查詢軟件;在勝利路、淮河路、東海大道和塗山路等主幹道路車站安裝55寸LCD智能電子站牌[77][78]。乘客可以通過投幣、刷卡、銀聯閃付、支付寶掃碼付費等方式乘車。其中刷卡享受九折優惠,並推出月票卡等更優惠卡種可供選擇,而支付寶掃碼乘車的支付票價和投幣票價相同,暫無優惠。
的士
[編輯]蚌埠市現有宏遠、萬隆、通泰、金泰、新通利、大眾、交通投資集團七家的士公司,的士起步價6元/2.5公里,夜間7元。[79]目前上述七間公司共計擁有車輛三千餘台,均為壓縮天然氣或新能源轎車,品牌型號多為大眾捷達和桑塔納、雪鐵龍愛麗舍以及奇瑞A5。
2016年,蚌埠市運管處放寬了出租汽車管理政策,不對車輛品牌進行限制,並鼓勵使用雙燃料、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輛。[80]
2017年6月,首批5台比亞迪e5純電動的士與500台比亞迪純電動巴士車一同進駐蚌埠市,為市民提供綠色出行服務。
軌道交通
[編輯]2017年9月,蚌埠市比亞迪雲軌項目工程正式啟動。雲軌一期工程(即蚌埠軌道交通2號線試驗段工程)從蚌埠閘北到長征北路,全長5.63公里,由中鐵八局集團施工,預計2019年5月完工並試運行。施工期間淮上大道部分路段實行交通管制,南北共三個車道封閉施工。[81]
文化
[編輯]民間藝術
[編輯]蚌埠是花鼓燈、泗州戲、鳳陽花鼓戲的發源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蚌埠沒有專門的藝術團體,民間藝人只能在車站、街頭流動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蚌埠市人民政府把藝人組織起來,並成立泗州戲劇團、京劇團、越劇團、榔劇團和文工團等專業藝術團體。[35]
蚌埠是花鼓燈、泗洲戲的發源地,現已申報國家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眾傳媒
[編輯]1993年創辦了蚌埠經濟廣播電台。[35]
社會
[編輯]人口
[編輯]截止2008年末,蚌埠戶籍總戶數100.99萬戶,其中,市轄區 28.79萬戶。年末總人口358.31萬人,比年初增加3.04萬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258.05萬人,非農人口100.26萬人。市轄區年末總人口92.51萬人,其中非農人口65.50萬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85.57萬人,佔總人口的51.8%;女性人口172.74萬人,佔總人口的48.2%。[82] 2006年-2010年,全市死亡人口呈逐年上升趨勢,從期初的2.22萬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2.43萬,死亡人口的增加與老年人口在整個人口比重上升有關,並隨着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死亡人口逐年上升。[83]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164467人[84],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123862人,下降3.77%,年平均下降0.38%。其中,男性人口為1612771人,佔50.97%;女性人口為1551696人,佔49.0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94。0-14歲人口為585261人,佔18.50%;15-64歲人口為2243337人,佔70.89%;65歲及以上人口為335869人,佔10.6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373554人,佔43.4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90913人,佔56.59%。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296,408人[85]。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64,4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31,941人,增長4.17%,年平均增長率為0.41%。其中,男性人口為1,669,446人,佔總人口的50.64%;女性人口為1,626,962人,佔總人口的49.3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61。0-14歲的人口為732,082人,佔總人口的22.21%;15-59歲的人口為1,970,135人,佔總人口的59.7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94,191人,佔總人口的18.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74,627人,佔總人口的14.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15,557人,佔總人口的55.0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480,851人,佔總人口的44.92%。
民族
[編輯]全市以漢族居多,此外還有回族、蒙古族、朝鮮族、滿族、藏族、苗族、壯族等36個少數民族[86],各民族分散雜居。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1%,其中回族人數最多。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264,497人,佔99.0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1,911人,佔0.9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33,688人,增長4.2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747人,下降5.19%,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1個百分點。
方言
[編輯]蚌埠話屬於中原官話信蚌片,與中原官話其他各片相同,具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但在語音上與其他各片相差較大[87]。信蚌片在蚌埠地區又可細分為蚌固型和五鳳型,兩者語音特徵不同。例如,在處理古入聲字時,蚌固型將清入、次濁入多數歸陰平,將全濁入歸陽平,而五鳳型將絕大多字歸去聲[88]。懷遠縣西南部分地區與蚌埠市其他地區略有不同,其語音上與淮南話、江淮官話洪巢片更為相似。
宗教
[編輯]五河縣是天主教最早傳入安徽省的地方,清順治六年(1649年)湯若望即來此傳教。雍正以後查禁天主教,教堂被毀,但仍有少量地下天主教徒。晚清時期,法國籍耶穌會神父又以五河縣為基地,向安徽省北部淮河沿岸地區傳教。天主教蚌埠教區主教座堂建於1921-1922年間,位於蚌埠市龍子湖區與蚌山區交界處的淮河路天橋東南,購地4000多平方米,建教堂、樓平房計100多間,目前僅存一塔。
體育
[編輯]清末民間武術和自娛性的健身活動的興起標誌蚌埠體育發展的開始。20世紀20年代,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等現代體育運動項目相繼興起。1932年,經地方紳士王雪巒出面申言,城防司令蔣鼎文被迫用出售煙土的5000銀元,在南山北麓興建公共體育場,1933年年竣工,成為蚌埠最早的公共體育場地[89]。1973年-2004年,蚌埠的體育健兒在各項比賽中共有4人獲世界冠軍,113人次獲全國冠軍,並先後破世界紀錄2人次、破世界青少年紀錄1人次、破全國紀錄1人次、破省紀錄81人次。蚌埠市於1981年成為全國足球重點城市,有「足球城」的譽稱,這是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指定的全國20個城市之一。首屆中超冠軍、1992年7月芬蘭赫爾辛基杯冠軍、亞冠聯賽四強獲得者李毅來自蚌埠,他發明的一個護球技巧便命名為「蚌埠迴旋」[9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蚌埠市的體育設施極差,僅在小南山上設置了2個籃球場。之後,體育場所的總面積逐漸增加,其中主要有位於市區繁華地段,佔地面積達16.8萬平方米的蚌埠市體育場和內部方型結構類似「水立方」、構架類似「鳥巢」的蚌埠龍湖體育館 [91]。以承辦安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為契機,蚌埠市建設了一批新的體育運動場所,包括蚌埠體育中心(奧體中心)、龍子湖區全民健身體育中心、禹會區全民健身體育中心和龍子湖體育公園等。同時對蚌埠市體育場進行升級改造[92]。
教育
[編輯]民國時期,縣學和書院相繼消失,新式教育與私塾長期並存。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全市仍保留私塾30餘所,學童400多人。自津浦鐵路通車到1938年,全市共創立小學20餘所,其中多為學制四年,開設二至四個班的初級小學,還有少數學制六年,開設六個班的高級小學,主要小學有正街小學、船民小學、回民成德小學、私立勤民小學、含美小學等。二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中學,位於華豐街厚德里創設的皖北中學是蚌埠最早的中學,而私立江淮中學發展較好,當時成為皖北地區頗有影響的中學,是今蚌埠二中的前身。[93]
蚌埠目前擁有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科大學、蚌埠學院、安徽科技學院、蚌埠工商學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專科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事交通學院汽車士官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等軍事院校。在基礎教育方面,有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四中、蚌埠六中、蚌埠鐵路中學、懷遠一中、懷遠二中、懷遠三中等八所省級示範高中。
醫療
[編輯]蚌埠市共有四所三級甲等醫院,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三醫院、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和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其中,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前身為國家水利部治淮委員會直屬醫院,是衛生部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國家臨床藥理基地[94], 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是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中心醫院,也是全國鐵路系統建院最早的醫院之一[95]。這兩所醫院在「2016中國醫院競爭力 ·省域醫院(各省)30強」中分別位列安徽省第3、23位[96]。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三醫院是是一所集預防、醫療、科研、教學、保健、康復、急救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97]。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安徽省規模較大的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皖北地區區域醫療中心之一[98]。
旅遊
[編輯]蚌埠市作為國家園林城市,且是安徽省的四大旅遊中心城市之一,[8][9]截至2015年共有A級旅遊景區28個,其中4A級旅遊景區5個,3A級旅遊景區7個,2A級旅遊景區16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2015年,蚌埠全市旅遊總收入159.8億元,比上年增長35%。接待國內遊客2628.9萬人次,接待入境遊客5.1萬人次。[99][100][101][102]
著名景觀
[編輯]蚌埠擁有「蚌埠十景」一說,分別為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典故的出處垓下古戰場的垓下憑弔;包含白乳泉,卞和洞、啟母石、禹王廟的荊塗攬勝;淮河文化廣場以及音樂噴泉的新城夜色;涵蓋龍子湖和錐子山風景區,包括湯和墓、珍珠橋、龍子湖大橋、烈士陵園、湖上升明月在內的龍湖風光;城中河淮河兩岸的風光淮畔觀柳;市中心的津浦大塘公園晨光;相傳大禹會諸侯「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的禹會懷古;包括望淮塔、張公湖的張公山麓;沱湖品蟹和蚌山夕照。[103]
城市公園和廣場
[編輯]預計到2020年,蚌埠城區綠地率將達到32.9%,綠化覆蓋率達到41.7%。[104] 城市主要公園有龍湖橋頭公園、淮濱公園、張公山公園、津浦大塘公園、南山兒童公園等。主要廣場有大禹文化廣場、淮河文化廣場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外事
[編輯]國內友好城市
[編輯]蚌埠市已經與如下國內城市結成友好城市關係:
國際友好城市
[編輯]蚌埠市與5個國家建立了6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105]
友好城市 | 結好時間 | 簽字地點 |
---|---|---|
日本攝津市 | 1984年5月5日 | 蚌埠市 |
意大利貝爾加莫市 | 1988年9月6日 | 貝爾加莫 |
意大利貝爾加莫省 | 1988年11月19日 | |
英國坦姆賽德 | 1995年3月29日 | 蚌埠市 |
巴西巴拉曼薩市 | 1999年7月20日 | 巴拉曼薩市 |
匈牙利索爾諾克 | 2016年9月10日 | |
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州別列佐夫斯基大區[106] | 2017年9月14日 | 蚌埠市 |
經貿夥伴關係城市
[編輯]蚌埠市與5個國家建立了5對國際經貿夥伴城市關係。
友好城市 | 結好時間 | 簽字地點 |
---|---|---|
德國克雷費爾德 | 1987年9月2日 | 蚌埠市 |
土耳其辛江 | 1991年5月26日 | 辛江 |
俄羅斯赤塔州 | 1994年2月25日 | 蚌埠市 |
美國侯斯頓 | 2001年12月4日 | 侯斯頓 |
澳洲葉士域治 | 2002年5月10日 | 蚌埠市 |
名人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氣象局. 中国气象局蚌埠气象台历史数据. 2005-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0).
- ^ 2013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截止2013年8月31日). 國家統計局. 2013-08-31 [2014-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2).
- ^ 3.0 3.1 新一線城市研究室. 2017年中国城市分级完整名单·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鳳凰資訊. 2017-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1).
- ^ 4.0 4.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2014-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 ^ 蚌埠市人民政府. 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 蚌埠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蚌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 ^ 搜狐網. 中国10个国家中心城市和100个区域中心城市曝光. [2016-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8.0 8.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 [2016-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9.0 9.1 9.2 安徽将建立合肥 芜湖 黄山 蚌埠 四大旅游中心城市. 安徽網. 2017-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 ^ 10.0 10.1 中共蚌埠市委宣傳部. 蚌埠市情手册.
- ^ 安徽新聞聯播. 【40年改革领跑路】丨蚌埠港:河海联运成就千里淮河第一港. 搜狐. [2019-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3万年前…. 蚌埠發佈. [2024-05-30].
- ^ 中國網. 双墩遗址考古 刻符或是汉字重要源头之一. 鳳凰網安徽. [2019-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 ^ 蚌埠市博物館. 禹会村遗址. [2019-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 ^ 搜狐網. 中国10个国家中心城市和100个区域中心城市曝光. 2016-07-31.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 ^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中國文明網.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2).
- ^ 国务院决定建设福厦泉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網易. 2016-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9).
-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蚌埠市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10月,ISBN 978-7-80122-025-7
- ^ 蚌埠市历史沿革. 安徽蚌埠市三維立體全景衛星電子地圖. [2009年1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2月5日).
- ^ 黃曉武. 蚌埠:在连接南北的地方沟通东西. 學習時報. [2024-05-30].
- ^ 蚌埠简介. 中國·合肥入門網站. 2008年11月1日 [2010年1月22日].[永久失效連結]
- ^ 23.0 23.1 解放前的蚌埠地区政府历史沿革. 安徽文化網. 2008年7月12日 [201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 ^ 蚌埠市历史. 蚌埠易發網. [201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5月14日).
- ^ 蚌埠历史风云——残暴日寇侵陷蚌埠的暴行. 安徽文化網. 2007年11月13日 [201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6月15日).
- ^ 26.0 26.1 日寇侵陷蚌埠的暴行. 蚌埠政協網. 2005年12月8日 [2010年1月23日].[永久失效連結]
- ^ 日伪时期蚌埠傀儡政权更迭情况. 蚌埠政協網. 2005年12月8日 [201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3日).
- ^ 蚌埠沦陷时期的洋行、俱乐部和戒吸所. 安徽文化網. 2008年12月9日 [201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26日).
- ^ 杜聿明,《淮海戰役始末》,中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華文史資料文庫》(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7冊第1-25頁。見 轉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張福群,1995,蔣介石功過錄 p122
- ^ 中國城市規劃行業信息網.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2007-06-29 [201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0).
- ^ 地理位置. [2010-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5).
- ^ 安徽省蚌埠市地理概况. [201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中國非金屬礦網. 蚌埠的矿产资源. [2010-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 ^ 35.0 35.1 35.2 35.3 莊祖武、孫永珊. 安徽省情概览. 安徽人民出版杜. 1995年. ISBN 7-212-01211-4.
- ^ 安徽省蚌埠市地理概况. 齊魯信息網. [201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 ^ 日照时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1).
- ^ Climate and monthly weather forecast Bengbu, China. Weather Atlas. [2022-12-01].
- ^ 侯永,歐遠方. 当代安徽纪年. 當代中國出版社年版. 1992.
- ^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經研所《安徽經濟》2006第 1-2期. 构建“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圈 促进皖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06-06-27 [2009-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3) (中文).
- ^ 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破茧而出. 中安在線. 2008-10-17 [2009-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6).
- ^ 新民網. “合芜蚌试验区”上升到国家层面. 中安在線. 2010-01-01 [2010-01-02] (中文).
- ^ 国务院:建设福厦泉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網易財經.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9).
-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文件正式印发. 新華網. 2019-12-02 [2019-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2).
- ^ 开业即开张!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揭牌第一天启动“三首开门红行动”. 央廣網. 2020-09-24 [2020-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2).
- ^ 王成. 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 (Ph.D.論文). 安徽大學. 2014.
- ^ 馬蘭花. 铁路交通对近代蚌埠金融业的影响.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 2015.
- ^ 安徽数据 安徽省统计局. [2016-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1).
- ^ 中国·蚌埠 蚌埠市人民政府 中国蚌埠门户网站. [2009-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 ^ 黄晓武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2).
- ^ 蚌埠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简历(主任倪建胜). 中國經濟網. [201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马军当选蚌埠市市长. 中國經濟網. [2023-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8).
- ^ 蚌埠市十四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主席杨森). 中國經濟網. [201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安徽行政区划调整大构想. [2016-07-06].[永久失效連結]
- ^ 蚌埠市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 沫河口划归淮上区. 搜狐焦點. [2016-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蚌埠市國土資源局. [2018-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蚌埠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蚌埠市人民政府. [202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2).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中國鐵路總公司. 中国铁路总公司队伍建设. 中國鐵路信息技術中心. [201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借款修建、见证历史的车站--蚌埠火车站. 新華網. [2006-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陳凱. 蚌埠站和蚌埠东站携手提高运输编组效率. 人民鐵道報. [201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1).
- ^ 京沪高铁蚌埠站房开始内装修 明年上半年建成. [2010-11-18].[失效連結]
- ^ 蚌埠部分高铁列车有调整 热门方向已一票难求 安徽网. [201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 ^ 中共安徽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安徽省人民政府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蚌埠論壇. 蚌埠民用机场选址确定 位于怀远县淝河乡腾湖. 萬家資訊. [2016-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0).
- ^ 下属单位. [201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4).
- ^ 我市谋划实施一批交通大项目. 《蚌埠日報》. 2009-12-04, A1版 (中文).
- ^ 蚌埠:不断优化城市交通环境 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中国文明网·地方传真. [201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 ^ 蚌埠市入选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中安在線. [2018-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7).
- ^ 好消息!蚌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这里将全境通公交!. [2020-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 ^ 蚌埠638台纯电动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 凤凰网.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 ^ 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概况.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 ^ 蚌埠公交60年发展成绩斐然 安徽网. [201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 ^ 蚌埠胜利路公交站牌换新. [201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 ^ 蚌埠市“掌上公交”让您出行更方便 中安在线. [2018-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7).
- ^ 蚌埠市公路運輸管理處. 蚌埠市各出租汽车公司基本信息一览表. [2016-02-04].[永久失效連結]
- ^ 我市開放的士車型品牌 蚌埠市交通局[永久失效連結]
- ^ 蚌埠市比亚迪云轨项目工程正式启动. 安徽網. 2017-09-07 [2017-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 ^ 人口. 蚌埠市人民政府. 2009年8月10日 [2009年11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4月5日).
- ^ 蚌埠市“十一五”人口规划. [2010-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2).
- ^ 蚌埠市統計局. 《蚌埠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 蚌埠市統計局、蚌埠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蚌埠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 ^ 蚌埠概况. [2010-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5).
- ^ 賀巍. 中原官話分區(稿)[J]. 方言,2005,02:136-140.
- ^ 貢貴訓. 皖北中原官話信蚌片的語音差異[J].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6:26-30.
- ^ 蚌埠市志 大事记.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 ^ 体育概况. [201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8).
- ^ 王朝網絡. 蚌埠龙湖体育馆酷似“鸟巢” 由“水立方”设计单位设计. [201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蚌埠新聞網. 五个体育场馆今年陆续开建. [2018-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4).
- ^ 王洪剛. 蚌埠早期城市現代化研究(1908-1947)[D].揚州大學,2017.
- ^ 蚌医一附院官方网站. [201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1).
- ^ 蚌医二附院官方网站. [201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 ^ 搜狐網. 重磅!大安徽医院30强排行榜出炉!有你家乡的医院吗?. 2017-04-08 [2017-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官方网站. [201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7).
- ^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201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安徽统计年鉴—2016》. 安徽省統計局. 2016年 [2017年2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11日).
- ^ 蚌埠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 2014年 [2014年7月1日].[永久失效連結]
- ^ 《印象蚌埠》城市宣传片首发 “高颜值”改变皖北城市形象. 環球網.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1) (中文(中國大陸)).
- ^ 《印象蚌埠》,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中文(中國大陸))
- ^ 蚌埠十景. 人民網安徽頻道. [2010-09-04].[永久失效連結]
- ^ 2020年蚌埠绿化覆盖率达41.7%. 中安在線. [201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安徽省缔结友好城市情况一览表(截至2017年10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17-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中文(簡體)).
- ^ 我市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别列佐夫斯基大区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 龍子湖區商務局. [2017-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