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横头磡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嘉強苑
横头磡邨
Wang Tau Hom Estate
横头磡邨东面
概要
类型租住屋邨
地点香港黄大仙区
地址横头磡富美街17号
坐标22°20′N 114°11′E / 22.34°N 114.19°E / 22.34; 114.19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员会
入伙年份重建前:1962年
重建后:
1982年
1987年 - 1990年
1994年
技术细节
座数18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5,9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单套面积12.2至52.3 m2
131至563 sq ft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5,8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认可人口16,4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地图
地图
富强苑
Fu Keung Court
富强苑
概要
类型居者有其屋计划
地点香港黄大仙区
地址横头磡富美街8号
坐标22°20′N 114°11′E / 22.34°N 114.19°E / 22.34; 114.19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员会
入伙年份1991年 - 1993年
技术细节
座数6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1370
单套面积建筑面积:47至78 m2
510至840 sq ft
实用面积:37至59 m2
400至640 sq ft 平方英尺(ft²)
地图
地图
嘉强苑
Ka Keung Court
嘉强苑
概要
类型居者有其屋计划
地点香港黄大仙区
地址横头磡富美街3号
坐标22°20′N 114°11′E / 22.34°N 114.19°E / 22.34; 114.19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员会
入伙年份嘉汇阁:1998年3月6日
嘉盈阁:2000年12月11日
技术细节
座数2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610
单套面积建筑面积:46至74 m2
500至800 sq ft
实用面积:37至59 m2
400至640 sq ft 平方英尺(ft²)
地图
地图
德强苑
Tak Keung Court
联合道望向德强苑(2021年7月)
概要
类型居者有其屋计划
地点香港黄大仙区
地址横头磡富强街9号
坐标22°20′N 114°11′E / 22.34°N 114.19°E / 22.34; 114.19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员会
入伙年份2001年2月1日
技术细节
座数2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700
单套面积建筑面积:47至76 m2
510至820 sq ft
实用面积:37至60 m2
400至650 sq ft 平方英尺(ft²)
地图
地图

横头磡邨(英语:Wang Tau Hom Estate)原是一个徙置屋邨,位于香港九龙横头磡,即黄大仙西北部近龙翔道的位置,总共有26座,于1962年建成。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开始计划重建,建成现在的屋邨。楼宇于1982年至1994年期间落成,现由卓安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管理。

在横头磡邨内的富强苑(英语:Fu Keung Court)、嘉强苑(英语:Ka Keung Court)和德强苑(英语:Tak Keung Court)是居屋屋苑,由房委会总建筑师(3)设计,于1991年至2001年期间落成。当中德强苑及富强苑因邻近广播道豪宅区,是乐富/横头磡绿表市场成交价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龙以至全香港绿表成交价高的屋苑之一[1][2][3],未补地价每实呎成交价超过一万港元[4]

历史

[编辑]

战前时期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现时横头磡邨中间部分,原址是1903年建立的晒鱼石华人坟场[5],亦称为新九龙4号坟场,政府限令1949年迁走所有坟穴[6]。横头磡邨西面部分的原址是英军练靶场(WDL 18)。现时宏顺楼原址的山中有一座大王爷古庙[7],横头磡南麓山脚是虎尾村屋舍及农田。1960年,虎尾村700多间屋舍全部清拆,5000多名居民徙置到佐敦谷及官塘鸡寮徙置区,大王爷庙亦在鸡寮重建[8][9]

徙置大厦时期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内地难民移港定居,由于当时香港政府没有一个房屋政策来为低下阶层而设的,所以很多难民在1949年后在山边兴建木屋来居住,但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经常发生火警,最终于1953年的圣诞夜,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火,令5万多人无家可归,于是政府在原址兴建29座徙置大厦,用以安置灾民。自此以后,徙置大厦的兴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发展基础。

除了在石硖尾、大坑东和李郑屋一带兴建徙置大厦外,政府还在老虎岩(现称乐富)及本邨现址兴建徙置大厦,为低下阶层提供稳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厦已拆卸,当时这些徙置大厦由徙置事务处管理。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所有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大厦是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统一管理。

重建

[编辑]

1980年代初,政府开始为徙置区屋邨进行计划重建。徙置大厦第12至14座率先于1980年拆卸,重建成乐富中心及上盖的宏康楼、宏逸楼、宏旭楼及宏乐楼,并与地下铁路乐富站上盖的宏顺楼及宏达楼于1984-85年间落成。初期该等楼宇仍属横头磡邨,楼宇兴建期间亦以“宏”命名。另在1982年,即重建初期,在19至20座及8至9座之间的空地加建宏晖楼及宏晖中心。

由于本邨的位置邻近启德机场,楼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大部分楼宇便使用了外观较长而窄的相连长型楼宇设计,而本邨其中的宏光楼及宏显楼,采用了相连长型楼宇类型中较少使用的“L”款的楼宇,相连长型L款楼宇全港公共屋邨中只有4座,还有大窝口邨的富秀楼及富平楼使用相连长型L款楼宇。而于1989年后才开始重建工程的楼宇,皆使用与外型与相连长型较相似的和谐三型楼宇设计。

横头磡邨最后两座徙厦第23、24座于1991年拆卸,同年乐富中心、地铁乐富站上盖的六幢楼宇改属乐富邨

由于基层市民获得政府以远低于市价的价钱获得廉价租用居所的权利,令基层市民无需像西九龙的基层一样缴付高昂租金住板间房,反而公屋基层市民可以比私楼租客更容易累积财富,甚至将累积的财富给子女作首期,用作购买自置物业,提升社会阶梯。可见香港政府对本区的房屋政策做得非常成功。

屋苑资料

[编辑]

现时楼宇

[编辑]

横头磡邨

[编辑]
楼宇名称(座号) 门牌号码[10] 楼宇类型 落成年份 层数 每层伙数 每座单位总数(伙) 建筑师 承建商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更换前)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更换后)
宏晖楼(第1座) 富美街17号 双工字型
(第二代)
1982年 17 30 210 房屋署建筑师 均利建筑 乘宾(Sabiem)[注 1] 东芝
宏兴楼(第2座) 相连长型一型 1987年 16 14 224 大韩造船 奥的斯
宏富楼(第3座)
宏泽楼(第4座) 19 266
宏安楼(第7座) 1988年 18 252
宏显楼(第5座) 相连长型L型 1987年 19 12 228
宏光楼(第6座) 16 192
宏德楼(第8座) 相连长型三型 1988年 21 20 420 德荣建筑 迅达[注 1] 迅达
宏基楼(第9座) 相连长型一型 1989年 14 294
宏业楼(第10座)
宏颂楼(第11座) 1990年 16 336 朱祥兴建筑有限公司 英国通用电气-快而安(GEC Fiam)[注 1] (暂未更换)
宏孝楼(第12座)
宏照楼(第13座)
宏亮楼(第14座)
宏礼楼(第15座) 和谐三型第一款
(第一代)
1994年 26 17 442 瑞安建业[11] 迅达[注 1]
宏耀楼(第16座)
宏祖楼(第17座)
宏伟楼(第18座)

值得一提是,围绕乐富广场A区的宏康楼、宏逸楼、宏顺楼、宏达楼、宏旭楼及宏乐楼,原址皆位于重建前的横头磡邨,重建后该楼宇原本是属横头磡邨的,楼宇兴建期间亦以“宏”开头命名,唯因管理上需要于1991年改属乐富邨、故此不再属于横头磡邨,因此不列在上述的楼宇资料。

同时,本邨亦是全港唯一集齐相连长型一型、三型及L型作楼宇的公共屋邨。

以粗体字标注的相连长型楼宇设有“㓥房”的小型单位。

富强苑

[编辑]
楼宇名称(座号)[12] 门牌号码[10] 楼宇类型 入伙年份 楼宇层数
(住宅层数)[13]
每层伙数 [13] 单位数目(伙)[12] 建筑师 承建商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富裕阁(A座) 富美街8号 新十字型
(1984年版本)
1991年 13 10 130 房屋署总建筑师(3) 新昌营造[14]
瑞安承建[15]
乘宾(Sabiem)[注 1]
富宁阁(B座) 1992年 23 230
富康阁(C座)
富和阁(D座) 1993年 26 260 富士达[注 1]
富逸阁(E座)
富雅阁(F座)

嘉强苑

[编辑]
楼宇名称(座号)[16] 门牌号码[10] 楼宇类型[17] 落成年份 楼宇层数
(住宅层数)[17]
每层伙数 [17] 单位数目(伙)[16] 建筑师 承建商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嘉汇阁(A座) 富美街3号 新十字型
(1984年版本)
1998年 24 10 240 房屋署总建筑师(3) 新昌营造[18] 富士达[注 1]
嘉盈阁(B座) 37 370 五洋建设 通力[注 1]

德强苑

[编辑]
楼宇名称(座号)[19] 门牌号码[10] 楼宇类型[19] 落成年份 楼宇层数
(住宅层数)[19]
每层伙数 [19] 单位数目(伙)[19] 建筑师 承建商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德贤阁(A座) 富强街9号 新十字型
(1984年版本)
2001年 35 10 350 房屋署总建筑师(3) 新昌营造 日立[注 1]
德华阁(B座)

历代楼宇

[编辑]
重建前的横头磡邨
楼宇座号 原座号 楼宇类型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重建后原地所属的楼宇 安置屋邨
第1座 A 第二型 1962年 1986年 宏德楼 竹园南邨
黄大仙下(二)邨
第2座 B
第3座 C 宏基楼
第4座 D 宏业楼
第5座 E 1988年 宏颂楼 (同一屋邨)
宏兴楼
宏富楼
宏泽楼
宏显楼
宏光楼
第6座 F 宏孝楼
第7座 H 横头磡邨停车场
第8座 J 宏亮楼
第9座 K 宏照楼
第10座 L 1985年 宏泽楼
宏显楼
乐富邨
黄大仙下(二)邨
第11座 M
第12座 N 1980年 乐富邨
宏旭楼
宏乐楼
乐富巴士总站
彩云邨
沙角邨
第13座 O
第14座 P 乐富邨宏康楼
乐富邨宏逸楼
乐富广场
第15座 Q 1984年 空地 (同一屋邨)
宏晖楼
黄大仙下(二)邨
第16座 R 宏安楼
宏富楼
第17座 S 1989年 宏礼楼 (同一屋邨)
宏安楼
宏德楼
宏基楼
宏业楼
第18座 T 宏耀楼
第19座 U 宏祖楼
第20座 V 宏伟楼
第21座 W 1984年 宏光楼
宏兴楼
(同一屋邨)
宏晖楼
黄大仙下(二)邨
第22座 X
第23座 Y 1991年 德强苑德贤阁
房委会客户服务中心
(同一屋邨)
宏颂楼
宏孝楼
宏照楼
宏亮楼
第24座 B-B 德强苑德华阁
房委会客户服务中心
第25座* A-A 1985年 富强苑 乐富邨
黄大仙下(二)邨
第26座* Z
  • *代表清拆前,所有单位已经改建成独立厨厕。

教育及福利设施

[编辑]

幼稚园

[编辑]
已结束
  • 神召会华惠幼稚园(1988年创办)(位于宏安楼地下)

已结束的学校

  • 信生小学(横头磡1座天台)
  • 紫阳学校/伯特利小学(横头磡2座天台)
  • 使徒信心学校(横头磡3座天台)
  • 神召会 华惠小学(横头磡4座天台)
  • 潮光小学(横头磡5座天台)
  • 博智小学(横头磡5座地下,1986年迁移至天马苑天宏苑之间标准校舍)
  • 基英小学(横头磡6座地下)
  • 孔教学院三乐小学(横头磡7座地下,1980年迁移至大元邨,两年后旧址停办)
  • 圣基学校/使徒信心会幼稚园(横头磡7座天台)
  • 中华传道会拔士小学(横头磡8座天台)
  • 圣公会基心小学(横头磡8座地下,1978年迁移至富山邨
  • 中道学校(横头磡9座天台)
  • 香港红卍字会九龙卍慈小学(又称万慈小学,横头磡9座地下)
  • 信义学校(横头磡10座天台)
  • 道教万德幼稚园暨小学(横头磡11座天台)
  • 伯大尼学校/孔仲岐纪念学校/培德学校(横头磡12座天台)
  • 慈孝学校/育英小学(横头磡13座天台)
  • 康乐小学(横头磡14座天台)
  • 眉山小学(横头磡16座天台)
  • 圣博德弥撒中心托儿所幼稚园(横头磡17座天台)
  • 天主教圣博德幼稚园(横头磡17座地下)
  • 乐善堂横头磡小学(横头磡18座地下)
  • 循道小学(横头磡19座地下)
  • 飞鹏学校(横头磡20座天台)
  • 基督佳音学校(横头磡21座天台)
  • 神召会美基小学/康乐小学(横头磡22座天台)
  • 宣道会宣恩小学(横头磡23座天台)
  • 锡安传道会幼稚园(横头磡24座天台)
  • 紫阳学校(横头磡26座天台)
  • 五邑工商总会托儿所(横头磡26座地下)

重建前的横头磡邨,仅第15座及第25座未曾开设天台小学或在地下开设教育设施。

中学

[编辑]

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

[编辑]

儿童中心

[编辑]

综合家居照顾服务

[编辑]

长者邻舍中心

[编辑]

长者日间护理中心

[编辑]

影视作品取景

[编辑]

著名住客

[编辑]

途经的公共交通服务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乐富巴士总站
乐富广场2期专线小巴总站
宏德楼/宏顺楼专线小巴总站
联合道
红色小巴
富美街
凤舞街杏林街
红色小巴
龙翔道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载重量为1000公斤,载客量为13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居屋德強苑實呎破萬創指標. 东网. 2015-05-19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4). 
  2. ^ 綠表客623.8萬購富強苑三房大單位. 香港经济日报. 2016-12-23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3. ^ 富強苑綠表650萬沽 東九居屋王. 香港经济日报. 2017-01-26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4. ^ 樂富德強苑788萬沽 膺綠表居屋王. 香港经济日报. 2017-04-19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5. ^ 香港史学会. 香港(華人)墳場一覽表 (PDF). [2022-03-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4-18). 
  6. ^ 香港史学会, 香港史地•第二卷. 香港之墳場列表. 香港: 香港史学会. 2011: 62. ISBN 978-988-177433-0. 
  7. ^ 華僑日報, 1960-11-06. mmis.hkpl.gov.hk.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8. ^ 華僑日報, 1960-03-02. mmis.hkpl.gov.hk.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9. ^ 华侨日报. 虎尾村七百間木屋全部督拆完竣居民遷佐頓谷及鷄寮. 1960-03-27. 
  10. ^ 10.0 10.1 10.2 10.3 地址搜寻服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政府一站通. [2019-07-12].
  11. ^ 奖项及荣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瑞安集团. [2019-07-09]
  12. ^ 12.0 12.1 中原數據-鑽石山/黃大仙-富強苑-全部座數. 中原数据.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13. ^ 13.0 13.1 中原數據-鑽石山/黃大仙-富強苑-樓市成交. 中原数据.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14. ^ Major Project. hsinchong.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4-08) (英语). 
  15. ^ 居者有其屋计划第14期丙售楼说明书,P.2,1992年
  16. ^ 16.0 16.1 中原數據-鑽石山/黃大仙-嘉強苑-全部座數. 中原数据.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17. ^ 17.0 17.1 17.2 美聯物業-九龍-黃大仙-樂富-嘉強苑. 美联物业.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18. ^ 橫頭磡邨重建工程. 新昌营造. [201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0).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美聯物業-九龍-黃大仙-樂富-德強苑. 美联物业.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20.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黃大仙及九龍城. [2017-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