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 |
---|---|
欧盟三支柱 | |
构成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可点按) | |
组职历史 | |
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2-2002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1958-2009 |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1958- |
本文是 |
欧盟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欧洲联盟主题 |
欧洲共同体(英语:European Community;单数)是欧洲联盟官方已不再使用的组织名称,使用于1993年至2009年。
1993年11月1日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亦即成立欧盟的条约,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改名为“欧洲共同体”,并将包含着欧洲共同体的“欧洲各共同体”(英语:European Communities;复数)作为“欧盟三支柱之第一支柱”。
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废止了“欧洲共同体”(原欧洲经济共同体),其地位和职权由欧盟承接。《里斯本条约》也取消了“欧盟三支柱”体系,将原本各支柱的事务以及欧盟因《里斯本条约》取得的新事务权限更加紧密整合成10个主要任务领域。
政策领域
[编辑]共同体支柱撤销时涵盖了以下范围:[1]
|
历史
[编辑]欧盟历史 |
---|
欧洲联盟主题 |
欧洲联盟的建立源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1992年2月7日订立,1993年11月1日生效,以《单一欧州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及《欧洲联盟神圣宣言》(Solemn Declaration on European Union)为基础。欧盟取代欧洲各大共同体后,撤销了欧盟三支柱之一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并把它易名为“欧洲共同体”。欧盟成立后,雅克·德洛尔从原欧洲经济共同体短暂过渡为首任欧洲委员会主席,其后雅克·桑特于1994年继任。只有欧洲各大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拥有法人资格。
欧盟三支柱中,只有第一支柱──欧洲共同体奉行超国家主义的原则,跨国运作。[2]欧盟的支柱体系造就欧洲加强领域合作,毋须依靠各国领袖赋予超国家机构大量权力。支柱体系把欧盟划分如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有的权限纳入共同体支柱,司法与内政(Justice and Home Affairs,简称JHA)引入为新支柱,而欧洲政治合作成为第二支柱(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机构转为欧盟的机构,但支柱间的机构各有不同职能。委员会、议会及法院主要从第二、三支柱分拆出来,而议会专责会议事务。这可见于机构的名称,理事会正式为“欧洲联盟理事会”,而议会正式为“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因此,这些新领域建基于政府间一致的协议,而非多数表决制(政府间主义),以及奉行超国家民主制度的独立机构。
然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订立以后,议会获得更大职能。条约引入了共同决议程序(codecision procedure),赋予议会在共同体事务上和理事会同等的立法权。超国家机构拥有更大权力,而理事会以有效多数表决制(Qualified Majority Voting)运作,共同体支柱因此形同联邦制那样的决策方式。[3]
《阿姆斯特丹条约》将原由司法与内政支柱负责的个人自由流动(如签证、非法移民、庇护)事务,转移至欧洲共同体(司法与内政因而更名为刑事方面的警察和司法合作;Police and Judicial Co-operation in Criminal Matters,简称PJCC)。[1]另外,《阿姆斯特丹条约》及《尼斯条约》把共同决议程序扩展至几乎所有政策领域,比如议会在共同体内享有和理事会同等的权力。
创设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各大共同体的三大共同体之一)的《巴黎条约》,生效期限为50年,及至2002年失效(由于是首个条约,绝无仅有地订立了期限),但各方没设法延长其授权。反观《尼斯条约》,某些内容则过渡到《罗马条约》,其作用得以延续到共同体的职权范围内,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部分。
《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支柱体系不复存在,欧洲共同体支柱的法人地位转移至新筹组的欧盟。《欧洲宪法》曾提及有关建议,但在2005年不获承认。
图例: 事实上继承 框架: 事实上的内部框架 外部框架 |
欧洲联盟(欧盟) | ||||||||||||||||
欧洲各共同体 |
(欧盟三支柱) | ||||||||||||||||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现今 | ||||||||||||||||
欧洲煤钢共同体 |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
申根区 | 欧洲共同体 | ||||||||||||||||
TREVI | 司法与内政合作 | ||||||||||||||||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现今 | 刑事领域警务与司法合作 | |||||||||||||||
英法协约 |
[西方联盟到北约] |
欧洲政治合作 |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 ||||||||||||||
西方联盟 | / 西欧联盟 |
[1984年罗马宣言重新激活了西欧联盟并转交至欧盟] | |||||||||||||||
[社会、文化移交欧洲理事会负责] |
现今 | ||||||||||||||||
欧洲理事会 | |||||||||||||||||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What are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E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lketingets EU-Oplysning
- ^ http://www.schuman.info/fed.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 Europe a federal or a supranational union?
- ^ 欧盟理事会的表决机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浏览日期:2010年7月5日。
- Treaties and La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uropa(欧盟官方网站),浏览日期:2010年7月5日。
- 欧盟机构和欧盟三大支柱简介[永久失效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浏览日期:2010年7月5日。
延伸阅读
[编辑]- Jean Monnet, Prospect for a New Europe (1959)
- Béla Balass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1962)
- Walter Hallstein, A New Path to Peaceful Union (1962)
- Paul-Henri Spaak, The Continuing Battle: Memories of a European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