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立體化
外观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1年7月6日) |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1年12月18日) |
交通立體化是改善交通運輸的方案之一,包括公路與鐵路,但一般多指为了解决铁路线路分割市区带来交通瓶颈的问题,将原有铁路的市区段从地面改為架空或改建于地下的工程,或者新建铁路线路时在市区段就直接架空或建于地下的工程。此处的铁路大多是指服务于中长程客流的城際鐵路或通勤铁路,而不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铁或捷運。
鐵路
鐵路在與道路交會時,需設置平交道以控制兩方之行車,但平交道在人口密集區容易導致交通堵塞、並且容易遭人闖越導致發生事故,因而有鐵路立體化的出現。一般分為地下化(挖設地下隧道)與高架化(架設高架橋為主,或興築路堤)兩種形式。
鐵路地下化
优点
- 附近土地價值增加:由於一般大都市的市區地皮價值高昂,將鐵路建於地底,可以節省地面空間,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但使用率不高。
- 減少地面噪音:鐵路建於地底,可以減少地面的噪音。
- 不會受到強風及酷寒影響。
- 減少因為鐵路與一般道路交錯,使用平交道若發生事故的傷亡。
缺点
- 建造成本較高:由於要鑽挖地底,鐵路建造工程的經費及更新站體設施的擴充拓寬難度均大於地面鐵路。
- 維修成本較高:由於土壤含有濕度,會導致隧道內濕度增加,讓鐵軌壽命大量減少。
- 行驶速度限制:如果行车速度过快,加之隧道内通风不良,会因为活塞效应造成隧道内气压改变,可能导致隧道入口和隧道内噪音变大,以及乘客的耳朵产生不适,甚至损坏隧道内设施。
- 城市風景消滅:由於鐵路在進入城市時已鑽入地下,使得鐵路從都市景觀中抹去,也從市民的共同記憶中淡出。
- 擴充困難:由於鐵路已鑽入地下,若需增加鐵路數量以擴充路線容量時,隧道拓寬較高架橋拓寬難度高出許多。
- 都市環境更不一定會更好:在臺灣地下化後地面通常都是鋪路和種樹。雖然有種樹,但仍然比不上汽車所造成的汙染。
- 地皮使用率降低:由於地面下已有隧道,無法在地皮上做大規模開發,頂多只能蓋高架橋,而種樹也很難種活。
- 身體健康遭威脅:列車行駛中與隧道產生的高分貝聲音,聽久了耳膜會受損;且在行駛中與鐵軌的摩擦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吸久了容易生病。
- 改建拆遷量大:由於改建時必須維持現有軌道營運,無法直接於軌道下方直接開挖,採用明挖覆蓋法,故臨時軌設置為必需,且與永久軌施工區必須要有足夠的淨空以確保行車安全避免塌陷。
- 人為災難及恐怖行動處理及預防不易:若遭受炸彈、毒氣及挾持事件等,無法迅速處理。
- 活化及更新不易:廢棄地下鐵路,空間運用困難。
- 城市本來就需要公園綠地,鐵路高架化所需的隔離綠帶就是城市需要的公園、並不會造成土地浪費,鐵路地下化的優點只有在都市規劃良好的情況下才成立。
- 地下隧道事故時疏散困難,如發生火警,濃煙較難散去,間接做成傷亡。
- 鐵路在地面視線範圍外,公眾心理上感到遙遠,降低乘搭的意欲。
- 對多數天災抵抗力弱,容易因為水災、地震、土壤液化導致結構破壞,且比高架或平面路段不容易災後重建,故排水系統及樑柱結構有較高的需求,特別是軟質泥沙沉積以及地震頻繁的臺北盆地及東京灣區。
- 2001年納莉颱風期間,臺北車站及附近地下化鐵路一度淪為水鄉澤國。
- 酷寒及強風是例外,地下化有最佳抵抗力。
- 通風不良,需要廣設通風井,除了能抽換新鮮空氣外也可在火災時排煙。
實例
已完成
臺灣
中國大陸
- 成灌铁路穿过都江堰市区的离堆支线,地下线路长5.96公里,该线三个车站迎宾路站、李冰广场站、离堆公园站均为地下车站
- 连接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北京地下直径线,其中隧道长7.23公里
- 连接天津站和天津西站的天津地下直径线,其中海河隧道长3.61公里
- 京石客运专线位于石家庄市区的石家庄隧道
- 中國大陸建成或在建多條城際鐵路途徑機場部分均為地下線路,如成绵乐城际铁路雙流機場段、郑许城际铁路新郑机场段、海南东环铁路美兰机场段、长吉城际铁路龙嘉机场段等。
- 成绵乐城际铁路成都城区约5.5公里路段
其他地區
規劃/進行中
臺灣
中國大陆
- 津滨城际铁路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路段,长5005.5米
- 丰沙铁路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路段并对石景山南站、养马场站和养三站进行入地改造,总里程14公里
- 太原环城铁路中的晋祠隧道,长8.8公里,其中隧道CK18+400~CK19+500段为晋祠地下车站
- 长株潭城际铁路位于长沙市区的路段,包括8个地下站点即汽车南站、湘府路站、香樟路站、树木岭站、开福寺站、滨江新城站、市府站和雷锋大道站
- 广珠城际铁路延长线珠海至横琴段,从珠海站出发到昌盛路开始过渡为地下隧道,湾仔北、湾仔、十字门、金融岛、横琴、长隆六个车站均为地下车站。
香港
鐵路高架化
优点
-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比铁路地下化的工程造价要低。
- 消除平交道,並避免人、動物或其他物品輕易闖入軌道造成行車危險。
- 適用地點較地下化廣泛。
- 養護成本低。
- 無通風疑慮。
- 不怕因淹水而導致列車停駛。
- 乘客可觀賞更廣的景色。
- 擴充容易。
缺点
- 高架铁路無法完全隔離噪音。
- 相較於地下鐵路,高架鐵路容易受強風、雷擊、雪災、地層下陷等自然因素而影響鐵路設施安全。若設計不良,高架鐵路也不耐震。
- 1995年1月7日阪神大地震,關西地方的鐵公路高架橋呈骨牌狀連續斷裂。
- 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是因為雷擊破壞電車供電線路導致前後列車無法控制間距而追撞。
- 臺鐵的屏東林邊路段、臺灣高鐵雲林路段,由於地層下陷嚴重而長期影響行車安全。
- 如果在經常下雪的地方,鐵路地下化可能有最低的整體成本。
- 若規劃不良,會妨礙附近大樓中低層的隱私權。
- 相較於地下化,高架化佔用更多的地面空間,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更多的拆遷。
工程實例
既有平面鐵路高架化
- 臺鐵高架化,臺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各地改建為高架橋的各工程
-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但改造以后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不再作为国铁使用。
- 日本一部鐵路線。
- 香港輕鐵河田/建安-杯渡/市中心間路段
- 臺鐵淡水線改建為臺北捷運淡水線(淡水站至紅樹林站、新北投站/復興崗站至圓山站為高架化路線)。
- 臺鐵內灣線(北新竹車站至竹中車站,可接六家線至六家車站)
新建高架鐵路
新建或規劃中
- 萧甬铁路柯桥城区段
其他
除了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之外,還有將平交道改建或新建為立體高架橋或隧道(涵洞)以穿越铁路、修建铁路外环线、在市区外另设新站等一系列方案来解决铁路分隔市区的问题。
公路
中國
在一些大城市由於主干道路口车流量大,所以设置交流道,使得车流经过时不用等红绿灯。例如广州市的天河立交(广州大道天河路口)中山一立交(黄埔大道、东风路、广州大道、和中山路口)大北立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