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芒市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潞西
芒市
傣那語:ᥝᥥᥒᥰ ᥛᥫᥒᥰ ᥑᥩᥢᥴ
景頗語:Mangshi Myu
縣級市
芒市天際線
菩提寺勐煥大金塔
中緬友誼館、芒市小禮堂
芒市(紅色)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粉色)和雲南省的位置
芒市(紅色)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粉色)和雲南省的位置
坐標:24°27′N 98°36′E / 24.450°N 98.600°E / 24.450; 98.600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設立1996年10月28日
語源由「茫施」部落名演化而來
政府駐地斑色路16號
下級行政區
政府
 • 市委書記謝金翔
 • 市長鄭昭
面積
 • 縣級市2,900.91 平方公里(1,120.05 平方英里)
 • 水域28.01 平方公里(10.81 平方英里)
 • 城區50.00 平方公里(19.31 平方英里)
 • 建成區20.52 平方公里(7.92 平方英里)
海拔860 公尺(2,820 英尺)
人口2020年[1]
 • 常住439,931人
 • 密度152人/平方公里(393人/平方英里)
 • 城區15.33萬人
 • 城鎮216,426人
 • 戶籍40.56萬人
民族
 • 民族比例漢族 52.34%
傣族 33.96%
景頗族 7.49%
德昂族 2.56%
語言
 • 母語方言漢語西南官話雲南話保潞小片
傣那語
景頗語載瓦語
德昂語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678400
電話區號692
車輛號牌雲N
行政區劃代碼533103
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均溫19.81 ℃
舊稱潞西縣(1949)
潞西市(1996)
國內生產毛額¥156.19億
人均¥36,674
毗鄰保山市龍陵縣
德宏州梁河縣隴川縣瑞麗市
緬甸撣邦木姐縣果敢自治區
最長河流龍川江
網站芒市網

芒市傣那語ᥝᥥᥒᥰ ᥛᥫᥒᥰ ᥑᥩᥢᥴ景頗語Mangshi Myu),原名潞西市,傣名勐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市,也是德宏州的州府,市政府駐勐煥街道。芒市與緬甸為鄰,有68.23公里的國境線。全市面積2,900.9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0.52平方公里。2019年全市人口42.81萬人,城區人口15.33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7.48%,傣族景頗族為主,另外芒市也是中國德昂族人口最多的縣區

芒市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歷史上,芒市是芒市遮放勐板三土司的轄地,1949年建縣,1996年設市。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是芒市最重要的經濟部門,後谷咖啡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生產企業。芒市上座部佛教流行,市內建有眾多佛教建築,勐煥大金塔亞洲最大空心佛塔潑水節目瑙縱歌節是芒市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名稱

[編輯]
芒市北入城口環島的「芒市」門牌石
芒市
上:傣那文「ᥝᥥᥒᥰ ᥛᥫᥒᥰ ᥑᥩᥢᥴ」
中:漢文「芒市」
下:拉丁字母景頗文「Mangshi Myu」
緬甸語名稱
緬甸語 မန်စီ
傣仂語名稱
傣仂語ᦵᦙᦲᧂ ᦃᦸᧃ

芒市原稱潞西市,「潞西」一名始於1934年中華民國雲南省設立的「潞西設治局」,取「潞江之西」之意,「潞江」是怒江在滇西地區的另一名稱[2]。「芒市」是古代部落民族名「茫施」演化而來的名稱[3],「茫施」是對德昂族先民的稱呼[4],「芒市」一詞最早見於正統年間的「芒市御夷長官司」[5]

由於芒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的重要據點、1956年緬甸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在此主持中緬邊民聯歡大會,使「芒市」的知名度遠大於「潞西」[6]。此外,當地多使用「芒市」而非「潞西」作為重要建築名稱中的地名,諸如芒市賓館芒市機場、芒市會堂、芒市廣場等,使多數外地客商只知芒市而不識潞西[5],地名認可度小導致發展受到制約[6]。2008年,對潞西的民意調查表明,受訪4,751名人民之中96.96%支持恢復歷史地名「芒市」[5]。2010年7月12日,國務院批准潞西市更名為芒市[7],12月29日在芒市會堂舉行授印揭牌儀式正式更名[8]。芒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一個專名和通名只有兩個字的縣級市名稱,「芒市」既是專名,其「市」字又是政區通名[9]

「芒市」傣語稱「勐煥」(傣那語ᥛᥫᥒᥰ ᥑᥩᥢᥴIPA/məŋ55 xɔn35/),意為「黎明之城」[3]。傣語雅稱「遮美木」,意為「黃梨樹花城」[3]。英文中的標準譯名為漢語拼音的「Mangshi」[10],有時也使用威妥瑪拼音的「Mangshih」[11][12]

歷史

[編輯]

史前至元末

[編輯]
德宏州博物館藏芒市五岔路鄉邦嶺村出土的東漢龍江型不對稱銅鉞

新石器時代晚期,芒市境內已有人類活動,中山鄉芒丙村、黃家寨村等地均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註 1],現代研究認為屬於德昂族先民的史前文化[13]。進入青銅時代後,芒市地區先後屬於滇越乘象國[14][註 2]哀牢國[15]的範圍。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個部落酋長內附漢朝,漢王朝在原哀牢地置永昌郡[16],芒市屬於永昌郡下的哀牢縣[17]三國蜀漢沿襲舊制,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改隸寧州[18]唐朝時期,芒市為茫蠻部落所居,出現了「茫施」一名[19]

初,以芒市為中心稱「些羅城」,南詔時期屬永昌節度[20]大理國時稱為「怒謀」,屬永昌府[20]元滅大理後,於中統二年(1261年)設金齒等處宣撫司,芒市屬之[21]至元八年(1271年)宣撫司分,芒市位於東路安撫使境內,十二年(1275年)改稱鎮康路安撫使[21]。十三年(1276年)從鎮康路劃出,置茫施路,隸宣撫司[22],此為芒市建制之始[17]

元朝設立茫施路的同時,在今瑞麗市設置了麓川路[註 3]元緬戰爭時麓川路是元軍重要的前線據點,元朝在戰時對麓川有高強度的軍事控制和政治統治[23]大德六年(1302年)元朝放棄征緬後,軍隊與行政官員退回內地,此後麓川勢力開始大規模擴張[24]。芒市地區實際屬於麓川這一地方政權管理,元末已擺脫中央政府自治一方[25]。元緬戰爭中,牙嵩延之戰的戰場可能位於芒市境內的芒市河[26]

明清時期

[編輯]
芒市土司衙門(1935年)
二戰中被戰火毀壞的遮放土司衙門

明朝

[編輯]

明王朝進入雲南後,洪武十五年(1382年)宣布的行政建制中列有芒施府,未承認麓川的擴張及對芒市統治的事實,將麓川列為滇西眾多府路中的一個[27]。該舉措導致了麓川的不滿,不久與明朝爆發戰爭,麓川投降[28]建文元年(1399年),思倫發去世,明王朝隨即開始「析麓川地」,將麓川控制區拆分,建立了眾多土司政權[29]。芒市緊鄰麓川的核心地區,此時仍然由麓川控制。思任法時期,麓川再次對外擴張,明朝決定征討麓川,史稱「麓川之役[30]正統八年(1443年),思機法進攻已倒向明朝的原麓川首領、芒市陶孟放革,被明軍擊敗,明王朝設置芒市御夷長官司,隸金齒軍民指揮使司,後直隸於雲南布政司[31]明緬戰爭後,明王朝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拆分原隴川土司地置遮放副宣撫司,治今芒市遮放鎮[32]崇禎十三年(1640年),芒市御夷長官司升格為芒市安撫司[33]

清朝

[編輯]

順治十三年(1656年),南明永曆帝入滇,號召德宏各土司抗清[34]。十五年(1658年)清軍攻入滇西,盈江干崖土司率兵抗清協助永曆帝出逃緬甸,全軍覆沒[34]。次年,德宏各土司歸附清朝[35],仍授原職[36],隸永昌府[37]辛標信繼任緬甸貢榜王朝國王后,數次寇邊雲南,清緬戰爭爆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雲貴總督在芒市司的三台山和遮放司的芒坎箐設置關卡派兵駐守[38]。三十一年(1766年)緬軍攻克木邦蠻莫,雲貴總督派烏爾登攜兵三千進駐遮放,總督明瑞親率一萬兵力經芒市抵木邦會合額勒登額[38]。至1769年戰事結束,芒市一直是清軍的前線據點,為三萬多清軍提供了大量軍需糧餉[38]。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龍陵廳成立,芒市司和遮放司改屬龍陵廳[37]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中英會勘滇緬邊界,將清初被木邦吞併的勐板地區從緬甸索回,因地方險要,置勐板土千總[39]

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
1936年芒市土司衙門前趕集的各族婦女
1940年芒市的市場

建制沿革

[編輯]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後,10月27日革命黨人張文光刀安仁等在騰越發動起義,史稱「騰越起義[40]。次日「滇第一軍都督府」成立,至11月4日,永昌、龍陵、永平各府、廳、州、縣及邊地十餘土司皆響應起義,隸屬滇西軍政府[41]民國元年(1912年)1月29日,滇第一軍都督府裁撤,滇西各地歸屬雲南軍都督府管理[42]。隨後,省政府計劃廢除土司制度,「改土歸流」開始,設芒板彈壓委員(駐油菜地)和遮卯彈壓委員(駐大新寨),分別管理芒市安撫司和勐板土千總、遮放副宣撫司和勐卯安撫司,隸屬滇西道觀察使[39]。民國四年(1915年),芒板、遮卯彈壓委員改並為芒遮板行政委員,勐卯安撫司分離,設置芒遮板行政區,公署駐勐戛,隸屬騰越道[20]。是次區劃變動將芒遮板三土司領地合併,為潞西縣域之雛形[43]

民國十八年(1929年)雲南省廢除道制,芒遮板改屬第一殖邊督辦公署[44]。同年,雲南省推行省縣兩級區劃,將有籌設縣治必要的行政區改為設治局(准縣級),作為建縣的過渡機構,由於土司阻撓「改土歸流」,至二十一年(1932年)方成立芒遮板設治局,局署駐勐戛[43]。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稱潞西設治局,二十七年(1938年)裁殖邊督辦[45],潞西直隸省管[20]。三十一年(1942年)劃歸新成立的第六行政督察區,抗戰勝利後改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46]。1949年3月,設治局從勐戛遷到芒市,同年8月,改設治局為縣,成立潞西縣,隸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潞西縣首任縣長是芒市土司代辦、設治局長方克勝[47],潞西縣政府與芒市土司衙門成為兩位一體的統治機構[48]

雖然潞西建立了設治局,但卻徒有虛名,「土流並治」局面下設治局管理政事均需經過土司衙門[49],地方實權依然由土司掌握,土司制度一直延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0]

交通發展

[編輯]
滇緬公路芒市管理站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東部沿海被日軍封鎖,12月起,滇西各縣搶修滇緬公路干崖蓮山南甸戶撒隴川、勐卯各土司都參與了潞西段的修建[51],1938年8月31日全線通車,成為抗戰時期中國西南唯一的國際通道[52]。修築時潞西設治局日出工最多達8,000人,估計有1.5%的人在修路期間死亡,滇緬公路也被稱為「為國捐軀的血路」[53]。滇緬公路由畹町自緬入華,因畹町地域狹小,就將遮放作為國內外公路運輸的轉接點[54]。1939至1941年間,共有369,161噸的物資自滇緬公路輸入中國,其中油類居首,占三分之一[55]。1940年初,日軍進占北海防城,滇緬公路的運輸隊被調往廣西搶運桂越鐵路的物資,導致滇西地區滇緬路各處倉庫物資告滿,部分物資只能露天存放[56]。1940年4月12日,遮放倉庫露天擺放的數百噸烈性炸藥爆炸,致四十多人死亡,事情高度保密,真相從未見諸公開文電[57]

芒市機場也在滇西抗日戰爭前夕的1940年修築完成,從事軍事物資運輸和對日作戰,曾起降C-46C-47運輸機[58]

抗日戰爭

[編輯]
中美盟軍慶祝芒市光復
第十一集團軍在芒市舉行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1942年4月,盟軍在滇緬路戰役中失利,日軍於5月3日攻入畹町[59]。5月4日,日軍占領芒市[60]。5月5日,怒江惠通橋守軍將橋炸毀,阻止日軍東進,惠通橋阻擊戰爆發[61]。5月31日,蔣介石下令停止進攻,固守怒江防線,雙方進入對峙狀態[62]。1942年6月,龍陵人朱嘉錫組建「昆明行營龍潞游擊支隊」,以平戛為中心,在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63]。小學教師谷祖漢、原雲南警官學校學生楊思敬在遮放組建「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團」,1943年被收編為龍潞區游擊支隊第四大隊[64]。日據時期,芒市是日軍在滇西最大的據點,是日本陸軍56師團的駐地[65],總兵力約18,900人,布防片馬滾弄約400公里的防線[66]

1944年5月11日,衛立煌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拉開滇西大反攻的序幕[67]。9月8日攻克松山後,11月3日收復龍陵[68],隨後計劃在芒市進行會戰。第五十三軍沿芒市盆地遠距離迂迴至遮放河谷,切斷滇緬公路;第七十一軍象滾塘、沿芒市河前進,攻擊三台山的日軍;第二軍第七十六師作為左翼攻擊勐戛日軍;第六軍由龍陵出發,沿滇緬公路向芒市的正面攻擊[69]。11月19日9時30分,芒市之戰打響,由於國軍形成包圍之勢,日軍面臨全殲,日56師團殘部於19日夜放棄芒市,退守三台山和勐戛白羊山,第二軍第九師於11月20日4時光復芒市[70]。同日,榮譽一師攻克三台山;24日,第二軍第七十六師占領勐戛;29日,第六軍預備二師收復白羊山;12月1日,第七十一軍攻占遮放,潞西全境收復[71]。芒市之戰歷時29天,殲滅日軍1,034人,遠征軍傷亡、失蹤官兵4,954人[72]

日據時期,潞西平民被殺害188人,傷4人,失蹤322人[73];抗日救亡團犧牲74人,龍潞游擊支隊在潞西境內犧牲33人[74]。芒市是日軍鼠疫細菌戰的重災區,共30多個村寨爆發鼠疫[75],發病673人,死亡368人,等相村被作為鼠疫試驗村[76],潞西的鼠疫直到1953年才得到控制[77]。淪陷期內,潞西直接損失法幣726,950萬元,間接損失法幣385,880萬元[78]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政權更替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121團進駐芒市

1949年11月11日,朱家璧中共滇桂黔邊區西進部隊占領龍陵縣[79],隨即召開會議,成立「中共滇西工作領導小組」,為邊縱西進部隊進入德宏做準備[80]。芒市土司代辦、潞西縣長方克勝派兵在芒市與龍陵交界的老木廠、雙坡設防,欲阻止邊縱進入[80]。邊縱副司令朱家璧說服方克勝將兵力撤回,但方拒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芒市,並表示「芒市土司願守中立」[81]。1950年1月至2月,中共保山地委先後派龍陵縣長朱家祥保山專員公署專員黃平赴芒市說服方克勝,向其開具了縣長委任狀,未果[81]。4月6日,組建潞西工作團,中國人民解放軍14軍第41師121團的團長李福成任工作團團長,主要任務是接收原潞西縣政權[81]。1950年4月21日,14軍41師121團先遣排和工作團由龍陵開赴芒市[81],方克勝與小土司方御龍出走緬甸[82]遮放土司多英培經說服回到遮放,隨後部隊進駐畹町,標誌潞西和平解放[81]

穩定政權

[編輯]
1950年中央民族訪問團與滇西各土司座談,芒市土司代辦方克光帶頭呼喊口號「擁護共產黨,擁護中央人民政府」[83]

1950年5月1日,潞西工作團開始接收原潞西縣地方政權及下屬單位,5月6日成立潞西縣人民政府,因方克勝出走緬甸,保山專員公署改任楊侃為代縣長[84]。同月,在緬經商的原土司代辦方克光(方克勝之兄)歸國,任芒市土司代辦[85]。8月28日,芒市土司代辦方克光、隴川土司多永安瑞麗土司衎景泰、遮放土司多英培、勐板土千總代辦蔣家傑聯合訂立「擁護解放誓詞」,宣布擁護中央人民政府[86]。1953年方克光病故,保山專區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其子方化龍繼任芒市土司代辦[86]。1953年7月18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成立,區政府位於芒市[87]

1950至1952年間,駐潞西的解放軍41師121團奉命參與西南剿匪,共出擊35次,殲滅國軍殘部615人,雲南反共救國軍第三縱隊一支隊楊紹甲部、反共救國軍第八縱隊四支隊史慶勛部被消滅[88]。1951至1966年間,國軍殘部對芒市發起武裝襲擾和破壞50餘次,共1,445人竄入境內,1966年10月「邦達戰鬥」剿滅第五軍特種戰鬥隊段世勛部後,潞西結束反「匪特」武裝鬥爭[89]

土地改革

[編輯]

1950年代初,中國內地開展土地改革運動,為了減少政治運動對邊疆的震動,潞西縣江東鄉軒崗鄉五岔路鄉部分地區被劃為「緩衝區」,實行較內地更寬鬆的土改政策,僅沒收漢族地主的田地,少數民族上層的土地待民族地區土地「和改」時處理[90]。「緩衝區」內合計人口17,729人,以漢族為主[91]。1953年7月底,省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隊副總隊長馬曜率隊至遮放西山景頗族地區考察後,因景頗族土地占有不集中,階級分化不明顯,遂提出景頗族地區不進行土地改革和階級劃分,「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92]。1954年報中央批准,潞西景頗族等貧困民族聚居區「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93],廢除了山官制度,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94]。「直過區」內合計人口25,303人,景頗族、德昂族傈僳族為主[95]。1955年7月21日,潞西縣開始進行「和平協商土地改革」,在傣族聚居的壩區實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方法,廢除領主、地主土地所有制,將田地分給農民,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10月21日土改結束[96]。「和改區」內合計人口67,233人,傣族、漢族為主[95]。因芒市壩的農民抗交官租,芒市土司代辦方化龍宣布於1954年起取消官租,隨後各土司相繼宣布放棄收租[97]。隨著1955年「和平協商土地改革」的結束,芒市、遮放、勐板三土司被廢除[86],潞西境內延續自元明時期的土司制度結束[98]

政治運動

[編輯]
1968年的芒市衛星影像,圖中可見芒市城區(右上)、機場(左下)以及風平法帕等鄉鎮。右下角的芒究水庫是「大躍進」時期大興水利的產物。

1957年8月,潞西開始「反右運動」,劃出「右派分子」33人,送往國營農場勞改[99]。同時開展「反地方民族主義運動」,劃出「地方民族主義分子」一人,與省內其他「地方民族主義分子」集中到昆明黑林鋪「整風」,表示要向民族上層「最後攤牌」,使共產黨與民族上層關係一度緊張[100]。1979年,潞西縣被迫害的34名幹部獲得平反[101]

1956年4月,潞西開始「大躍進運動」,提出糧食五年畝產一千公斤、地方工業一年趕上農業總產值(增長35倍)的目標[102]。1958年春,開始大放高產衛星;10月開始「大煉鋼鐵」,煉出4.3噸粗銅和42噸鐵,質量低劣,大部分無法使用,煉鋼鐵過程中因燒炭破壞的山林植被面積數以萬畝計[102]。同時「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10月全縣區鎮改為公社[10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導致邊疆極度不穩定,大量邊民外逃[102]。1958至1960年間,全縣出境20,054人,運動結束後有15,355人陸續回國[103]。「大躍進」期間,潞西境內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最大的有中型芒究水庫,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104]。1959年初開始調整生產關係,又因8月進行的「反右傾運動」,「大躍進」繼續發展[104]。1961年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後,農業工業逐漸得到恢復[105]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教育系統8%的教職工被劃為「反壞分子」;9月,紅衛兵開始「破四舊」,大量佛寺被毀,強迫和尚還俗,禁止傣族婦女穿筒裙英語Sinh (clothing)[106]。1967年3月進入軍事管制時期,1968年12月,原縣委、縣人委、政法系統幹部職工被「一鍋端」,下放五七幹校,全縣批鬥、審查3,271人,迫害死亡219人,致傷殘590人,抄家1,800多戶,製造冤假錯案304起,株連上萬人[106]。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覆滅,「文革」動亂結束,冤假錯案得到平反[107]

改革開放

[編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改革開放。1980年建成芒市華僑糖廠、遮放糖廠,1983年建成芒市華僑茶廠[108]蔗糖茶葉成為潞西兩大支柱產業[109]。1982年10月,潞西縣內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包到戶」的生產隊已達到95%[110]。同年芒市壩的雜交水稻樣板田畝產超過400公斤,打破新中國成立後延續32年的200公斤記錄[109]。1984年12月,了解到中國的新形勢後,出走緬甸的末代芒市土司方御龍歸國[111]

中山鄉小街的邊民互市點

1980年,雲南省人民政府規定,外國邊民可在中國境內距離邊境線20公里的集市購買或出售商品,單次交易上限額度為20元人民幣,潞西境內指定了小街芒海等13個互市交易點[112]。1985年初胡耀邦視察德宏後,2月,中共德宏州委州政府決定將全州開放為邊境貿易區[113],潞西縣內邊防檢查站全部取消,國外邊民可以在縣內任一商店消費,交易限額上調至100元人民幣,實際執行則遠超該數值[112]。經國務院批准,潞西縣於1990年7月9日起對外開放[114],成為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對外國人開放地區[註 4]。1992年7月12日,德宏州委、州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定》,制定了多項利於對外貿易、外企投資的政策,涉及金融、財稅等領域[116],潞西縣的邊境貿易進入前所未有的興盛時期[112]。1996年成立潞西市進出口公司,1999年出口總值達到19,008萬元,創匯1,586.2萬美元[117]。到2007年,潞西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5,256萬元,比1985年的579萬元增長112倍[112]。2012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建設[118],芒市是試驗區「一核兩翼」中的「東翼」[119]

1996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准潞西撤縣設市,縣級潞西市成立,2010年7月12日批准更名為芒市[120]

脫貧攻堅

[編輯]

201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121],芒市被列入滇西邊境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名單[122]。2014年底,芒市有1個貧困鄉(五岔路鄉)和12個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871戶13,864人,貧困發生率4.33%[123]。在實行精準扶貧後,2017年芒市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18%[124],雲南省人民政府宣布芒市實現脫貧摘帽[125]。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中國東部地區對口支援西部地區上海市青浦區與芒市簽訂攜手奔小康協議,由上海市青浦區為芒市提供一定程度上的項目安排、人才支持、社會事業幫扶和勞務協作[126]

地理

[編輯]

位置面積

[編輯]
地圖
芒市位置圖

芒市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南部[14]。東與保山市龍陵縣接壤,西南與瑞麗市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隴川縣梁河縣龍江相望,南部與緬甸為鄰,擁有68.23公里的國境線[14]。芒市位於東經98°01′—98°44′,北緯24°05′—24°39′,東西最長71公里,南北寬約62公里[127]。城區路距昆明市中心623公里[128]、瑞麗市中心101公里[129]、隴川縣城116公里[130]、梁河縣城113公里[131]、龍陵縣城30.6公里[132]

國土二調芒市總面積為2,900.91平方公里[13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錄入的面積為2,987平方公里[134](由1982年潞西縣土地資源普查統計得出,合448萬畝[135]),另有數據為2892.27平方公里[136]

地形地貌

[編輯]
芒市地形圖

芒市的地形特點是「八分山,二分壩,三山兩壩一條河」[137]。芒市的壩子(盆地)面積有442平方公里,為山間河谷沖積平原地貌,占陸地面積的14.8%;山丘台地面積932平方公里,為湖積台地低丘地貌,占陸地面積的31.2%;中山山地面積1,613平方公里,為中山中切割地貌,占陸地面積的54%[135]。全市最高點箐口山海拔2,889.1公尺,最低點為南部曼辛河匯入怒江的河口處,海拔528公尺,整體地勢東北高、西南低[138]

境內山地屬高黎貢山山脈南段的西延部分,在龍陵縣分兩支進入芒市。東支有樺桃嶺、箐口、黑河老坡、亮山、彎旦山、老山等,地勢較高;西支有背陰山、打靛河背、老偏坡、夢彪崩、崍愚圖等山地;三台山橫臥在中部[137]。芒市的壩子主要有149.6平方公里的芒市壩、78.8平方公里的遮放壩、27.3平方公里的軒崗壩、3.5平方公里的芒海壩等[139]

地質

[編輯]

芒市位於青藏滇緬印尼歹字型構造西支中段、三江經向構造帶中南段、南嶺緯向構造帶西延部分的交匯處,是滇藏地槽褶皺系橫斷山地槽褶皺帶英語Fold and thrust belt的一部分[140]。芒市境內主要有兩條大斷裂帶瀘水-瑞麗大斷裂,從象滾塘經三台山過遮放至瑞麗姐勒,屬壓扭性逆掩斷層;畹町大斷裂,從中山鄉尖山,經落虎山,沿國境線至畹町,屬壓扭性逆推斷層;此外還有多條小斷裂帶,這些褶皺與斷裂均是喜馬拉雅構造期內形成的[140]

芒市出露有寒武紀志留紀二疊紀侏羅紀第四紀五個地質年代的地層[139]。中山山地主要是花崗岩構造,東部、南部山地有砂岩,西部山地有片麻岩,盆地多是石灰岩紫色岩構造[140]。土壤分布則以磚紅壤英語Latosol紅壤為主,占總面積的58.1%,海拔960公尺以下的壩區均是磚紅壤,雜有水稻土沼澤土衝擊土分布,壩區土層較厚;山丘台地932平方公里主要也是磚紅壤;中山山地分布有紅壤、黃壤棕壤英語Brown earth石灰岩土紫色土[141]

水系

[編輯]
芒市河
芒究水庫

芒市分屬伊洛瓦底江流域和怒江流域,境內有河流229條,年均淨流量31.8億立方公尺(不含界河龍川江與怒江),大部分地區為伊洛瓦底江流域,面積占到80.5%[142]。伊洛瓦底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龍川江,從龍陵縣進入芒市,成為芒市與梁河縣、隴川縣的界河,經過遮放壩黑山門峽谷進入瑞麗市,改稱瑞麗江,市內流程81公里[143]芒市河是龍川江支流,發源於龍陵縣,經過芒市壩、三台山,在遮放壩匯入龍川江,市內流程90公里,流域面積占全市的61.3%,年均徑流15.23億立方公尺,占全市的65.9%[143]。怒江幹流由中山鄉尖山寨東北處進入芒市,成為芒市與緬甸的界河,在中山鄉小街丫口匯合曼辛河處出境,市內流程13.7公里[143]。芒市28條較大的河流(不含龍川江與怒江),水能理論蘊藏量57.4萬千瓦,伊洛瓦底江水系最多,共39.33萬千瓦,怒江水系18.08萬千瓦,其中可開發的水能約24萬千瓦[144]

芒市境內無天然湖泊,有水庫26座,包括中型水庫3座(芒究水庫清塘河水庫芒里水電站水庫)、小(一)型水庫8座、小(二)型水庫15座[145]。另外,大(一)型龍江水電站英語Longjiang Dam的壩址位於芒市遮放龍川江的幹流上[146],大(二)型弄另水電站壩址位於芒市江東鄉與梁河縣勐養鎮交界的龍川江幹流上[147]。芒市水庫總庫容13.29億立方公尺(含龍江電站水庫)[148]

地下水方面,芒市空隙水裂隙水岩溶水較豐富,年均徑流量8.69億立方公尺,芒市和遮放壩區的含水層厚度20~200公尺,水位埋深0.3~9.8公尺[149]。芒市位於騰衝火山區的南部,出露溫泉較多,水溫25℃以上、流量大於每秒1升的有14處[150],已開發的有法帕溫泉、壩竹河溫泉、遮放瑤池溫泉等[151]

氣候

[編輯]

芒市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熱量豐富,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乾濕分明,日照時長,雨量充沛[137]。由於地處高原,地貌高差大,立體氣候顯著,芒市城區、遮放鎮、芒海鎮等壩區年均溫19.5℃,勐戛鎮、五岔路鄉、中山鄉等半山區年均溫16.9℃,中山山地年均溫12℃[152]。芒市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冬季均溫僅5℃,有積雪[152]。城區有記錄的極端最高溫36.9℃(2012年5月26日)[153],極端最低溫-0.6℃(1963年1月5日)[137]。城區全年無霜期在300天以上,活動積溫7,170℃,年日照2,352.3小時,風向主要為西南風[139]。受印度洋季風影響,芒市年均降雨量1,626.1公釐,最大1,959.8公釐,最小1,309.7公釐,平均濕度79%[139]

芒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7.0
(80.6)
31.0
(87.8)
33.4
(92.1)
35.2
(95.4)
35.6
(96.1)
34.9
(94.8)
34.4
(93.9)
35.3
(95.5)
35.0
(95.0)
33.4
(92.1)
29.7
(85.5)
27.4
(81.3)
35.6
(96.1)
平均高溫 °C(°F) 22.1
(71.8)
23.9
(75.0)
27.3
(81.1)
29.5
(85.1)
29.5
(85.1)
28.7
(83.7)
28.0
(82.4)
29.0
(84.2)
29.1
(84.4)
27.8
(82.0)
25.0
(77.0)
22.4
(72.3)
26.9
(80.3)
日均氣溫 °C(°F) 12.6
(54.7)
14.5
(58.1)
17.9
(64.2)
21.1
(70.0)
23.3
(73.9)
24.2
(75.6)
23.9
(75.0)
24.2
(75.6)
23.5
(74.3)
21.5
(70.7)
17.3
(63.1)
13.7
(56.7)
19.8
(67.7)
平均低溫 °C(°F) 6.1
(43.0)
7.7
(45.9)
10.7
(51.3)
14.7
(58.5)
18.7
(65.7)
21.4
(70.5)
21.5
(70.7)
21.5
(70.7)
20.4
(68.7)
17.8
(64.0)
12.5
(54.5)
8.1
(46.6)
15.1
(59.2)
歷史最低溫 °C(°F) −0.2
(31.6)
1.5
(34.7)
3.6
(38.5)
7.5
(45.5)
13.2
(55.8)
16.8
(62.2)
15.9
(60.6)
17.6
(63.7)
14.5
(58.1)
9.3
(48.7)
5.5
(41.9)
1.0
(33.8)
−0.2
(31.6)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3.7
(0.54)
26.6
(1.05)
26.9
(1.06)
65.4
(2.57)
154.3
(6.07)
287.5
(11.32)
360.1
(14.18)
317.7
(12.51)
187.0
(7.36)
137.9
(5.43)
49.8
(1.96)
11.8
(0.46)
1,638.7
(64.51)
平均相對濕度(%) 78 72 66 67 75 84 87 86 84 83 82 81 79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資源

[編輯]
生長在芒市城區班色路上的一棵高山榕

《雲南林業區劃》中,芒市境內的植被屬「季風熱帶北緣季節雨林,半常綠季雨林地帶,滇南、滇西南中山寬谷高榕麻楝林亞區」,主要位於「盈江、鎮康中山寬谷高榕、麻楝林、雲南娑羅雙林小區」,部分屬於「騰衝中山寬谷刺斗石櫟滇木荷英語Schima noronhae林、雲南松樹林小區」[154]。全市有林地面積323.2萬畝,森林覆蓋率64.35%,林木蓄積1,523.7萬立方公尺[155]。市內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暖性針葉林、竹林、灌叢、稀樹灌木草叢6個植被類型[156]。據1999年高等植物調查統計,芒市共有高等植物2572,564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南方紅豆杉長蕊木蘭等),二級保護植物17種(雲南山茶鐵力木等),三級保護植物18種(野波羅蜜龍血樹等)[156]

歷史上芒市境內野獸繁多,解放初期「山山有孔雀,日日孔雀鳴」[157]。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對自然的開發,許多野生動物滅絕,亞洲象在晚清時絕跡,野牛在20世紀60年代絕跡[157],1990年代仍有活動的綠孔雀如今也已消失[158]。截至2019年,分布於芒市境內的野生動物共有258科1,643種[13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0種(蜂猴等),二級保護動物172種(獼猴等)[156]。2017年底,芒市發現中國境內最大種群的菲氏葉猴(一級保護動物),猴群距離芒市城區最近僅10公里,其活動範圍不屬於任何保護區[159],菲氏葉猴共有4群,總計320隻左右[160]

芒市轄區發現有礦種22種,具有開採價值的有:石灰岩白雲岩矽石黏土花崗岩大理石[161]。芒市是雲南六個鉛鋅礦主要分布區之一[162],有鉛儲量27,602噸、鋅儲量47,310噸[161]。芒市已形成規模開發的礦產有金、煤、水泥用灰岩[151]、矽[163]等。

自然災害

[編輯]

芒市由於地處季風區,降雨集中,雨量充沛,因地勢低平,在6、7、8月常發洪澇,猶以遮放壩最為嚴重[164]。冬季降雨少,春季蒸發量大,導致芒市5月易發旱災[165]。因氣候環境潮濕,芒市病蟲害多發,三化螟英語Scirpophaga incertulas稻癭蚊英語Orseolia oryzae稻蝗粘蟲英語Mythimna separata三點螟英語Neopediasia豆莢螟英語Maruca vitrata玉米螟英語Ostrinia furnacalis甘蔗綿蚜小綠葉蟬捲葉蛾茶尺蠖等均爆發過蟲害[166]。芒市地處「瀘水-騰衝-龍陵地震帶」,1955至1986年間發生4.7級以上地震48次,震中位於芒市的有6次[166]1976年龍陵地震最為嚴重,1976年5月29日20時和23時先後發生7.3級、7.4級地震(震中位於鄰縣龍陵),後有餘震10,719次,6級以上餘震6次,給芒市造成5,508萬元的經濟損失[166]。由於水土流失,芒市也常發生滑坡泥石流[166]

政治

[編輯]
芒市人大常委會
芒市政協
芒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芒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芒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芒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芒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謝金翔 岳麻空 鄭昭 魯志堅
民族 傣族 景頗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雲南盈江 雲南鎮雄 雲南騰衝
出生日期 1979年4月(45歲) 1964年8月(60歲) 1977年3月(47歲) 1969年9月(55歲)
就任日期 2021年10月[167] 2017年1月[168] 2021年11月[169] 2017年1月[170]

芒市地方政治機構由中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構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潞西後,1950年5月6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潞西縣工作委員會[171],1956年3月改稱「中國共產黨潞西縣委員會」[172]。文化大革命期間職權被潞西縣革命委員會取代,1980年9月縣委恢復工作[173]

1952年3月16日至20日,潞西縣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芒市召開,芒市駐軍和機關派員26人參會,其餘107名代表來自芒市土司、遮放土司、勐板土千總的轄地,會議決定成立潞西縣各族各界聯合政府和潞西縣各族各界協商委員會[174]。1956年3月召開潞西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選舉出縣人民委員會[175]。文化大革命時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止,1978年12月召開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人代會恢復活動[176]。1980年5月17日召開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後選舉產生縣人大常委會[177]

1950年3月30日,保山專員公署委任方克勝為潞西縣人民政府縣長,方未接受委任,出走緬甸[178]。潞西解放後,保山專員公署於5月4日委任楊侃為代縣長[178]。5月6日成立「潞西縣人民政府」,繼續委任方克勝為縣長、楊侃為代縣長[179]。1952年3月召開潞西縣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13名委員組成委員會,人民政府改稱「潞西縣各族各界聯合政府」,1953年德宏自治區成立後劃歸德宏[180]。1956年3月召開潞西縣第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21人組成縣人民委員會,聯合政府改稱人民委員會[180]。文化大革命時期職權被潞西縣革命委員會取代,1980年召開潞西縣第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後改為縣人民政府[180]。1996年撤縣設市後改為市人民政府。

1952年3月潞西縣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召開後,成立協商委員會[181],1956年3月正式建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潞西縣委員會[182]。文化大革命時期,政協被污衊為「牛鬼蛇神大本營」,8名委員遭迫害致死,政協活動停止[182]。1980年5月召開政協潞西縣第五屆一次全體會議後,恢復縣政協[182]

行政區劃

[編輯]

現行區劃

[編輯]

芒市下轄1個街道、5個、6個(含1個民族鄉)、1個農場管委會。

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23個社區居委會,80個村民委員會,下轄750個自然村、1,006個村民小組[183]

芒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註 5]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
(2020年普查)
下轄地區數量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社區 村委會 自然村 村(居)民小組
533103001 勐煥街道 Měnghuàn Jiēdào 23.15 157,376 16 626 闊時路19號 678400
533103107 芒市鎮 Mángshì Zhèn 349.15 53,030 10 134 182 芒市大街22號 678400
533103108 風平鎮 Fēngpíng Zhèn 394.42 84,647 1 11 100 192 風平村 678404
678407
533103109 勐戛鎮 Měnggā Zhèn 356 19,735 9 68 109 勐戛村 678405
533103110 芒海鎮 Mánghǎi Zhèn 105 4,924 3 20 22 芒海村 678401
533103111 遮放鎮 Zhēfàng Zhèn 422 43,545 13 120 120 街道村 678411
533103208 三台山德昂族鄉 Sāntáishān Dé'ángzú Xiāng 158 6,409 4 33 36 邦外村 678409
533103210 江東鄉 Jiāngdōng Xiāng 220.8 14,210 8 52 108 河頭村 678403
533103211 軒崗鄉 Xuāngāng Xiāng 163.7 23,230 1 5 51 66 芒廣村 678402
533103212 中山鄉 Zhōngshān Xiāng 278 7,527 5 49 58 小街 678406
533103213 西山鄉 Xīshān Xiāng 257 9,470 6 41 50 弄丙村 678414
533103214 五岔路鄉 Wǔchàlù Xiāng 202 10,990 6 52 63 五岔路村 678408
533103400 遮放農場 Zhēfàng Nóngchǎng 16.73 4,838 5 35 戶拉村 678412
[184][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0]

區劃沿革

[編輯]
芒市行政區劃圖(1988年)

歷史上,芒市各土司將傣族地區劃分為「㽘」,漢族、景頗族地區劃分為「練」,下轄村,這一行政區劃制度合稱「㽘練制」,等同於後世的「鄉」[91]。為應付國民政府完成自治事項,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潞西始設鄉鎮,與土司制度的㽘、練設置合一,將芒市、遮放、勐板三土司地劃為第一、二、三區,共轄有4鎮24鄉,普通百姓只知㽘練而不知鄉鎮[191]。1936年設置的鄉鎮中,名稱延續到後世的有雙龍鎮(芒市鎮)、勐戛鎮、遮放鎮、法帕鄉、風平鄉、軒崗鄉[192]。此後鄉鎮區劃多有變動,潞西和平解放後,行政區劃仍然按各土司署上報的鄉鎮(㽘練)設置[193]。1950至1952年間,芒市三土司分為三個區(芒市區、遮放區、勐板區),共轄有3鎮1街20鄉[194]。1953年,將芒市區芒市河以西劃為軒崗區,以東設置那目區,改勐板區為勐戛區,將1945年設置的畹町鎮改設為縣轄畹町辦事處[195]。1954年,畹町從潞西縣分出,設置縣級畹町鎮;同年,潞西設置江東區,那目區更名為勐社區,軒崗區更名為允茂區[196]。至此,潞西縣共轄有5區59鄉2鎮(芒市鎮、遮放鎮)[196]

1956年,潞西縣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設置「生產文化站」,級別等於區一級,拆分原遮放區、勐戛區、允茂區、勐社區的地域設置了東北練、東山、西山、中山、三台山生產文化站,同年裁撤軒崗區與勐社區,設芒市壩區[196]。至此,潞西轄有4區(芒市壩、遮放、江東、勐戛)5生產文化站,61個鄉鎮[196]。1957年,城關區從芒市壩區劃出,1958年廢除東北練文化站,劃歸城關區[197]。1958年10月梁河縣撤銷,芒東區劃入潞西[197]。同年開始人民公社化運動,城關區改為紅星、金星公社,芒市壩區改為紅旗、帕底、團結公社,勐戛區改為邊躍、火箭公社,江東區改為躍進、五一公社,芒東區改為紅光公社,中山文化站改為先鋒公社,遮放區、東山文化站、西山文化站、三台山文化站分別改為同名公社[197]。因政治運動導致大量邊民外逃,1959年3月,除紅旗公社外其餘公社恢復區站建制,同年12月,芒東區劃歸騰衝縣[197]。至1962年,全縣共有城關、芒市壩、江東、勐戛、遮放5個區,東山、西山、中山、三台山4個生產文化站[197]

1963年,芒市壩區更名風平區,紅旗公社改為法帕區[197]。1965年,芒市鎮從城關區中分離,升格為區級鎮,同年10月,軒崗區從風平區中分出[197]。1969年,再次實行人民公社化,芒市鎮改為東方紅公社,城關區改為獻忠公社,風平區改為東風公社,法帕區改為紅旗公社,軒崗區改為「五·七」公社,遮放區改為前衛公社,勐戛區改為紅心公社,江東區改為衛東公社,東山文化站改為忠東公社,西山文化站改為向陽公社,中山文化站改為勝利公社,三台山文化站改為朝陽公社[198]。1971年各公社恢復原名,同年成立五岔路人民公社,1973年成立象滾塘公社[198]。1984年廢人民公社體制,各公社改為鎮和區,原生產文化站統一稱區,城關區改名為城郊區,其餘各區專名不變[198]。1987年12月,根據云南省區鄉改革精神,潞西各區改為鄉鎮,原區下轄的鄉改為行政村,三台山改為民族鄉,東山區芒海鎮升格為縣轄鎮[198]。至1988年,潞西縣轄有4鎮11鄉: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城郊鄉、風平鄉、法帕鄉、軒崗鄉、江東鄉、五岔路鄉、象滾塘鄉、東山鄉、西山鄉、中山鄉、三台山德昂族鄉[199]

1998年,城郊鄉改設城郊鎮,法帕鄉改設法帕鎮,風平鄉改設風平鎮[200]。2005年,城郊鎮、象滾塘鄉併入芒市鎮[200],法帕鎮併入風平鎮[201],東山鄉併入遮放鎮[202]。2008年,勐煥街道從芒市鎮劃出[203]

1988年,芒市華僑農場雲南省僑辦移交潞西縣政府管理,2009年4月20日,芒市華僑農場的3個分場(城西、遮相、帕底)分別併入勐煥街道、軒崗鄉、風平鎮,改為社區(村)居委會[204]。2010年12月,國營遮放農場由農墾系統移交芒市人民政府管理,改稱遮放農場[205]。遮放農場行政上受芒市人民政府管理[205],企業經營上受雲南農墾集團德宏分公司管理[206]

經濟

[編輯]

2019年統計,芒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561,941萬元,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分別為295,572萬元、287,075萬元、979,294萬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8.9 : 18.4 : 62.7[207]。人均生產總值36,674元,低於雲南省平均值(47,944元)[208],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8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8元[209]。全市有單位職工3.69萬人[210],職工年平均工資9.00萬元[211],城鎮失業率3.64%[207]。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86.25億元[212]。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2億元[213],人均1,648元[21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64億元[215],人均7,664元[216]

第一產業

[編輯]
芒海鎮的水田

芒市是一個農業市[217],第一產業占比18.9%,高於同期雲南省(13.1%[218])和中國(7.11%[219])的平均水平。芒市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和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220][221],截至2019年,芒市有鄉村人口32.51萬人,鄉村從業人員19.71萬人,糧食播種面積3.67萬公頃,產量21.95萬噸[222]。芒市境內原有兩個國營農場,國營遮放農場在2010年由農墾系統移交芒市人民政府管理,改稱芒市遮放農場,現為政企合一的國有企業[205]芒市華僑農場於2003年成立芒市華僑集團,2009年農場被撤銷[204]

稻米在芒市的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滇西地區有「下關風,龍陵雨,芒市穀子,遮放米」的諺語[223],2016年產稻穀12.32萬噸[224]遮放貢米是芒市最為出名的稻米,明末1623年被指定為貢米,1956年被國務院定為接待外賓國宴專用米[225]。遮放貢米的「毫木細」、「毫秕」等品種植株超過2公尺,畝產僅160公斤,以色澤白潤、口感上乘著稱[226]小粒咖啡於1950年代開始在芒市境內推廣種植[227],至今已成為芒市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28],2018年共種植咖啡5,800公頃[229]。2019年統計,芒市境內有茶園135,224畝,面積在雲南省排名前十,涉茶人員7.53萬人,產量9,668.8噸,實現農業產值1.402億元,產量規模1,000噸以上的茶葉企業7家,年均出口總量超5,000噸,占雲南省出口總量的50%以上[230]。其他農產還有澳洲堅果石斛核桃菸草橡膠[231]。遮放貢米和芒市石斛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為「農產品地理標誌[232]

2019年芒市主要農作物生產情況[233][234]
糧食 稻穀 小麥 玉米 豆類 蠶豆 薯類英語Tuber crop 油料英語Oil crop 花生 油菜籽 甘蔗 烤菸 茶葉 水果 橡膠
種植面積(萬公頃) 3.67 1.66 0.03 1.48 0.18 0.05 0.31 0.05 0.8 0.4 0.9 0.5
產量(萬噸) 21.95 12.32 0.06 7.47 0.29 0.07 1.80 0.08 0.04 0.03 55.65 0.66 0.97 9.55 0.1
2019年芒市畜牧業和水產業生產情況(單位:萬頭、萬隻、萬噸)[235]
家禽 禽蛋 奶類 牛奶 蜂蜜(噸) 水產品
存欄 出欄 肉產量 存欄 出欄 肉產量 存欄 出欄 肉產量 存欄 出欄 肉產量
9.92 12.52 1.19 4.84 4.39 0.48 2.77 2.27 0.05 85.74 166.08 0.24 0.09 0.02 0.02 98 1.29

第二產業

[編輯]
後谷咖啡在芒市機場大道的總部

芒市形成了電力、建材、矽業和農產品加工四大工業產業[236],農產品加工以製糖、製茶、貢米、咖啡為主[237]。2004年,芒市工業園建立,共有帕底、遮放、龍江三個片區[238]。2019年,全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239],實現工業總產值73億元[240]。芒市境內的電力工業以水電開發為主,各電站均為私營[241],2019年發電12.85億千瓦·時[242]。近年來芒市承接中國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相繼有紡織、服裝加工廠落地投產[240]

後谷咖啡是中國最大、亞洲第二大的速溶咖啡生產企業[243],同時長期為雀巢麥斯威爾供應咖啡豆[244],2018年以營業收入57億元列雲南企業100強第37名[245]外交部長王毅曾說後谷咖啡是「喝過最好的咖啡」[246]。2019年,滇西緬北地區21.4萬畝收穫的甘蔗共87.22萬噸送到芒市加工,出產食糖11.37萬噸[247],主要糖廠有英茂糖業龍江糖廠、軒崗糖廠和康豐糖業中山糖廠[247]

第三產業

[編輯]
芒市財富中心商廈

2019年,芒市第三產業比重高達62.7%,超過雲南省(52.6%[218])和中國(53.9%[219])的平均水平。因第二產業發展不足,導致第三產業數據虛高,實際上芒市的第三產業規模小、低於雲南和中國的平均水平[217]。2019年,芒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92億元[248]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富滇銀行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八家銀行開設分行[249],芒市成立了德宏芒市長江村鎮銀行[250]、芒市農村商業銀行[251]兩家本土銀行,2019年末全市住戶存款年末餘額133.88億元[252]。截至2019年,芒市有星級酒店22家,其中五星級一家、四星級二家、三星級12家[253],全國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在2011年授予芒市賓館五星級資格[254]

改革開放後,芒市的對外貿易從自產自銷的邊民互市發展到小額貿易和一般貿易,外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255]。2019年,芒市有進出口備案企業182戶,外貿進出口總額14.35億元[256]。芒市向緬甸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機電產品、農機配件、紡織品、五金建材、日用百貨等工業製成品,自緬進口木材、礦產、海產、橡膠、農副產品等工業原材料和農產品[257]。咖啡、茶葉、金屬矽等自主產品則向歐美、泰國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等地出口[258]

人口

[編輯]

統計

[編輯]
歷史人口
年份 總人口
1919 49,105
1932 39,618
1947 50,832
1953 109,718
1964 152,763
1982 244,411
1990 292,183
2000 337,406
2010 389,891
2020 439,931
參考:[259][260][261][188]

清代以前,芒市人口稀少,因是「瘴癘地區」,歷史上形成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人口狀況[262]。二十世紀上半葉,潞西全縣約有五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經濟和醫療衛生的發展,芒市人口逐漸增長,到1990年已增加到近三十萬人[262]。1964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28.37‰,為歷史峰值,1974年潞西開始推行計劃生育,人口出生率逐漸下降[103]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曾使得芒市地區人口大量外流,1958至1960年間共出走20,054人,文革十年動亂期間出境5,100多人[103]。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芒市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136,167戶、439,931人,城鎮人口216,426人(占49.20%),鄉村人口223,505人(占50.80%)[188]。2019年數據,芒市有常住人口428,147人,公安戶籍總戶數113,742戶、405,581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33,841人,鄉村戶籍人口271,740人[127]

2020年人口普查中,芒市共有男性225,093人、女性214,838人,性別比為104.77。60歲以上人口共61,219人,占總人口的13.92%;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共39,733人,占總人口的8.62%。按國際通行的標準界定[註 6],芒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芒市擁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人口61,212人,占15歲以上人口的17.47%。[188]

民族

[編輯]

德昂族是芒市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研究認為唐朝雲南志》記載的「茫施」是對德昂族先民的稱呼[4]傣族漢族景頗族均是遷移進入芒市地區的民族,現在芒市境內最多的民族是漢族,其次為傣族、景頗族,原住民德昂族人口位居第四。

芒市民族構成(六普[264]
民族 漢族 傣族 景頗族 德昂族 傈僳族 白族 阿昌族 彝族 其他民族
人口 204,083 132,421 29,208 9,986 3,781 2,590 2,524 1,846 3,452
占總人口比例 52.34% 33.96% 7.49% 2.56% 0.97% 0.66% 0.65% 0.47% 0.89%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71.23% 15.72% 5.37% 2.03% 1.39% 1.36% 0.99% 1.86%

傣族

[編輯]

傣族於何時起世居芒市地區,歷史學界尚無統一的定論。部分學者認為漢代史籍記載的滇越撣國即是傣族建立的國家,但是這兩個古國本身具有很大的爭議[265]。德宏學者楊永生研究傣文史料《嘿勐咕勐》後提出「達光王國」的新觀點,稱公元前424年緬北已經出現了傣族建立的國家名為「達光」,德宏位於達光的疆域內[266],後被民族史學家何平證明為緬甸驃國傳說時代的太公王國,並非傣族歷史上的古國[267]。根據傣撣民族的傳說,傣族抵達瑞麗江一帶及緬甸撣邦的時間最早是公元6世紀[268]。其後,中國文獻中出現了有關傣族的記載,如樊綽雲南志》記載的「茫蠻」、「金齒」等[268]。傣史學家江應樑認為「茫蠻」是唐代對芒市地區傣族的一個稱呼[269](也有觀點為對德昂族的稱呼),金齒則是傣族各支系的統稱[270]。元明時改稱「白夷」,清代稱「擺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定名為傣族[271]

傣族主要居住在芒市壩和遮放壩,遮放壩西部為「傣德」(他稱水傣),其餘地區為「傣那」(他稱漢傣)[272]。2017年,芒市傣族共有140,772人,占總人口的33.44%[273]

景頗族

[編輯]

景頗族原居於青藏高原,17世紀末18世紀初自里麻茶山遷移至德宏境內,此時的景頗族被稱為「野人」[274]。由於傣族和漢族勢力強大,景頗族作為被統治民族只能居於傣族、漢族統治區域的山頭,因此又有「山頭人」的稱呼[275]

芒市境內的景頗族以載瓦支係為主,分布在東山、西山、五岔路、三台山、中山、遮放等地,景頗、勒期浪速波拉支系在芒市也有少量分布[276]。2017年,芒市景頗族共有30,885人,占總人口的7.34%[273]

德昂族

[編輯]

德昂族原稱「崩龍族」,是芒市的原居民族,歷史上人口繁多,現在三台山德昂族鄉仍是中國德昂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全國21%的德昂族生活於此[277]。古時,德昂族為「金齒」之一,因元明時期孟卯政權[註 3]的割據,使得怒江以西孟卯治下的德昂先民與怒江東部元朝治下的民族產生分化,江東的演變為布朗族,江西的形成現代德昂族[278]。也正因孟卯政權對德昂先民的征服,德昂族大量南遷;清末由於傣族土司的壓迫,德昂族第二次大規模南遷,芒市境內的德昂族幾乎消失[279],到1952年時僅剩1,854人[280]

德昂族生活在芒市的三台山、勐戛茶葉箐、城郊芒龍山等地[281]。2017年,芒市德昂族共有10,675人,占總人口的2.54%[273]

文化

[編輯]

宗教

[編輯]

原始信仰

[編輯]

佛教傳入前,芒市各民族均相信萬物有靈原始信仰是芒市地區早期的宗教組成,傣族、景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至今仍然保留有原始宗教的殘餘,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聖賢崇拜、聖物崇拜都是芒市各民族原始信仰的組成[282]。傣族在傣歷7月的馬日祭「勐神」,即地方保護神,以黃牛為主要獻牲[283]。水稻開始插秧以及收割稻穀後,傣族會祭祀「谷魂」,祈求稻穀豐收[284]。傣族與德昂族在婚喪、喜事、遷居時都會祭「寨神」,即村落的守護神,可以全寨祭祀,也可各家自行祭祀[285]。景頗族相信「萬物有鬼」,巫師稱「董薩」,宰殺牛、豬祭鬼,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鬼魂迷信已經逐漸減少,至今只會在生病時祭鬼[284]目瑙縱歌就是歷史上山官祭祀家鬼而舉行的儀式,現演變為景頗族的民族節日[286]

上座部佛教

[編輯]
上座部佛教芒市佛光寺

上座部佛教約在15世紀中葉傳入芒市,因教義符合政治統治需要的同時又能慰藉民眾遭受苦難的心靈,所以迅速在芒市地區傳播開[287]。16世紀後芒市的上座部佛教進入鼎盛時期,清初周裕所作《從征緬甸日記》載「崇尚佛教,每至大村寨或土司所居,必有緬寺」[288]。上座部佛教的佛寺在芒市地區稱為「[289],歷史最久的潤派五雲寺(奘喊)建於1665年[290]擺奘派菩提寺(奘相)建於1681年[291],其他著名佛寺還有左抵派佛光寺(奘賀興)、多列派中華寺(奘茂)[註 7]等,著名佛塔有鐵城佛塔(樹包塔)、風平佛塔[292]。大部分古代佛寺、佛塔都在日占芒市時期或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293]勐煥大金塔在2007年重建完工,成為亞洲最大的空心佛塔[294]。現在,傣族、德昂族的村寨大多建有奘房,規模小的寨子與鄰近大寨共建奘房,不僅舉行宗教事務,也是村民娛樂活動的場所[289]。2007年調查,芒市共有上座部佛教寺院202所,上座部佛教信徒135,100人[295]

其他宗教

[編輯]
新教芒市福音堂

大乘佛教在1848年傳入芒市,建有芒市觀音寺、勐戛觀音寺、三仙寺等多座佛寺,信眾千餘人,多為漢族、阿昌族和城鎮傣族[296]新教中國內地會在1894年派遣美籍牧師查爾斯·高曼(Charles Gowman)到中山木城坡傳教[297],此後部分傈僳族、景頗族和漢族皈依新教。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芒市後,新教外籍神職人員離境[298],教徒開展「三自革新」,脫離境外教會[299]。文化大革命時期,芒市的教堂全數拆除,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新教恢復活動[300]。截至2018年末,芒市共有新教信眾4,400餘人,景頗族信徒占71%,傈僳族信徒占22%[301]。此外,芒市的數百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市內建有清真寺一座[302]。勐戛原有一間土地廟,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芒市境內已無道教活動[303]

語言文字

[編輯]
中山鄉人民政府的牌匾,使用漢文、傣那文、載瓦文書寫

芒市的漢族使用西南官話雲南話,《中國語言地圖集》將芒市分入西南官話滇西片的保潞小片[304]。芒市的傣族無論「傣那」或「傣德」,均使用傣那語,文字主要使用傣那文[272]。景頗族主要使用載瓦語景頗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語言工作者創製了拉丁字母書寫的載瓦文和景頗文[305]。德昂族使用德昂語,沒有本民族文字[306]。由於芒市各民族交錯雜居,許多少數民族都兼通鄰近民族的語言,比如德昂族中就有許多人通曉傣語[306],生活在三台山德昂族鄉的景頗族也能通曉德昂語[307]。大部分少數民族通曉漢語,甚至普通話,各民族間交流出現困難時,會使用漢語芒市方言[307]

文學

[編輯]

傣族、景頗族、德昂族創造了絢爛的民族文學,傣族《召樹屯》、《娥並與桑落》、景頗族《目瑙齋瓦》、德昂族《達古達楞格萊標》都是著名的少數民族詩歌作品[308]。經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申報,《達古達楞格萊標》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09]。芒市三台山的民間藝人李臘翁在2009年被列為《達古達楞格萊標》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10],2017年李臘翁故去後,其徒李臘拽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接替李臘翁成為《達古達楞格萊標》的國家級傳承人[311]。「達古達楞格萊標」意為「先祖的傳說」[312],為創世神話史詩,全詩長558行,講述混沌之初至「茶葉始祖」完成創世大業的故事[313]

藝術

[編輯]

芒市山歌調子文化來源已久,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各民族都有對山歌、唱調子的文藝活動[314]。傣族孔雀舞象腳鼓舞、景頗族目瑙縱歌是芒市地區著名的舞蹈,芒市大灣村藝人朗四成為「傣族象腳鼓舞」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11]傣族剪紙在宗教、喪葬和裝飾中應用廣泛,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傣族「剪紙王」之稱的風平鎮藝人邵梅罕在201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傣族剪紙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15]。2009年,中國剪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芒市傣族剪紙作為子項目隨之入選[316]

節慶活動

[編輯]

潑水節是傣族與德昂族的新年,德昂族的潑水節也叫「澆花節[317]。潑水節與澆花節都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開始[318],人們盛裝打扮,上山採花,到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表示吉祥祝福[319]。潑水節與澆花節在儀式上都包括採花、請佛、浴佛、潑水、送佛等環節,在上座部佛教的角度看有同樣的象徵意義,因此外界多將潑水節與澆花節等同視之[317]。德宏州將德昂族澆花節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309]王臘生成為德昂族澆花節的代表性傳承人[311]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的節日,在每年正月的十五日、十六日舉行[320],「目瑙縱歌」(景頗支系稱「目瑙」,載瓦支系稱「縱歌」)意即大家一起跳舞,人群在目腦縱歌場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321]。2012年芒市舉行的目瑙縱歌節活動中,18,604人在芒市廣場齊跳目瑙縱歌,創下世界紀錄[322]

根據《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的規定,潑水節、目瑙縱歌節為德宏州法定節假日,各放假2天,另外7月23日的建州紀念日也有2天假期[323]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編輯]
芒海鎮九年制學校

歷史上,芒市地區的奘房兼辦教育,教授傣文巴利文,講解佛教經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奘房教育逐漸被小學教育取代[324]。清末民初,潞西的漢族聚居區多開設有私塾,各土司也在署內辦學堂,聘請漢族知識分子任「教讀」,傣族土司子女需要學習漢語、書法等以應酬上層活動[325]。民國四年(1915年)芒遮板行政區成立後,在省政府飭令下潞西有了義務教育,勐戛、象滾塘等漢族聚居區的私塾改建公立小學[326]。為使內地與邊疆教育文化均衡發展,民國二十年(1931年)雲南省政府開始實施「邊地教育」,1932年在芒市設立傣族聚居區的第一所學校——芒市公立兩級小學(今芒市第一小學)[327]。1952年,成立潞西第一所中學——潞西民族中學(今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1958年開設高中班[328]

截至2019年,芒市共有各類學校170所,其中普通中學21所(含完全中學2所:芒市第一中學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芒市實驗學校)、中等職業學校3所,小學84所,幼兒園60所,其他學校2所;有高中在校生7,185人,初中16,712人,中等職業學校9,187人,小學37,965人,初中入學率91.18%,高中入學率86.26%[329]。由於芒市地處邊境,常有外籍生跨境就學,芒海鎮九年制學校就有三百多名緬甸勐古的學生[330]。而全市有1,121名外籍學生(不含大專院校),緬甸學生占99.46%,外籍學生也能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待遇與中國學生相同[331]

由於芒市是德宏州的州府,大部分州屬、省屬駐州教育機構位於芒市,包括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德宏州民族實驗中學[332]、大專院校德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德宏職業學院[333]

醫療

[編輯]
芒市人民醫院

芒市第一個醫療機構為1938年國民政府衛生署派駐遮放的醫療防疫25隊,為滇緬公路運輸人員提供醫療保障,1939年成立西南運輸處芒市診療所和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芒市醫務所[334]。1941年隨著公路運量的增加,改為西南運輸遮放醫院和衛生署滇緬公路衛生處芒市衛生站,日軍入侵後撤回昆明[334]。因芒市屬「瘴癘地區」,國民政府在芒市建立了「雲南省瘧疾研究所」,中美聯合在遮放建立了「羅氏基金社遮放瘧疾研究所」,芒市淪陷前夕撤回昆明[335]。1945年,潞西設治局與芒市土司共建潞西衛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易名潞西民族醫院,1957年升格為德宏州直屬醫療機構,更名德宏州民族醫院[336],1999年改稱德宏州人民醫院[337],2018年9月升格為三級甲等醫院[338]。1979年,新籌建的潞西縣人民醫院成立,隨著行政區劃的更名,現稱芒市人民醫院[336]。除了德宏州人民醫院外,設在芒市的州屬醫療機構還有德宏州中醫院(州第二人民醫院)[339]、德宏州婦幼保健院[340]、德宏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341]。截至2019年末,芒市共有衛生機構42個,床位數4,356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547人[329]

媒體

[編輯]

德宏團結報》是中共德宏州委機關報,於1955年創刊,社址位於芒市[342]。2010年,芒市委、市政府與《春城晚報》聯合創辦了《春城晚報·新芒市》,每周一、三、五出刊[343],是德宏州第一份都市生活類報紙[344]。潞西有線廣播站在1958年建立,1986年成立芒市廣播電台;1992年芒市開通有線電視,1996年成立芒市電視台[249]。2019年,以電視台為主體,芒市將廣播電台FM105.1、芒市網等13個媒體平台整合,成立芒市融媒體中心[345],實行統一策劃,統一採集,分類加工,多平台發布,成為雲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示範點[346]。此外,芒市也是德宏廣播電視台的總部駐地,該台旗下共有2條電視頻道與3條廣播頻率,其在部分時段播出芒市所屬區域的地方新聞[347]

公共場館

[編輯]

芒市文化館成立於1958年,開展文藝、美術、民間文學等群眾文藝活動[348]。1978年,芒市圖書館從文化館中分出[349],截至2019年末有藏書144,519冊[350]。2006年,為紀念「中緬邊民聯歡大會」舉行50周年,在芒市廣場建成中緬友誼館,館內有中緬友好歷史、中緬邊境地區和諧發展的圖片展覽[351]。2010年,位於三台山德昂族鄉的中國德昂族博物館落成,館內展示有德昂族的歷史文物、生活器物、文化藝術等[352]

作為德宏州的州府,州文化館、州圖書館州博物館都設在芒市,因設施建築陳舊,2016年在芒市城西北部新建「三館」,相繼於2020年、2021年投入使用[353][354]

交通

[編輯]
芒市交通圖
芒市交通圖

公路

[編輯]
杭瑞高速芒市收費站
320國道芒市段
省道遮芒公路1公里路碑,原編號S320,現編號S339

截至2019年末,芒市公路通車里程2,917.7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3公里,一級公路25.63公里,二級公路144.81公里,三級公路42.123公里,四級公路2,408.269公里,等外公路209.61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97.68公里,所有村寨實現公路全覆蓋[355]

高速公路

[編輯]

2018年5月,龍瑞高速芒市至畹町段通車[356],同年12月,芒市至龍陵鎮安段通車,標誌杭瑞高速全線貫通,芒市境內有芒市、風平、遮放、遮相四個高速出入口[357]。2018年12月,省級芒梁高速開工建設[358],芒市至梁河勐養段於2023年10月試通車[359]。在建高速有雲南沿邊通道瑞孟高速,連接瑞麗、芒市、鎮康、耿馬滄源西盟孟連等地,預計於2024年建成[360]:67-69。規劃高速有芒市東繞城高速[361]

國道

[編輯]

芒市土司方克明、遮放土司多建勛常至緬甸拜佛,見到緬甸境內的公路與汽車,於是萌生了在芒市地區修築車路、引進汽車的想法[362]。二土司合議修建芒市經遮放、畹町到緬甸九穀的公路,聘請印度工程師勘測修築,1928年遮放通車[362],1931年芒市通車[363]。芒市至緬甸九穀的公路是滇西地區最早的公路[註 8],土司購入的汽車成為滇西汽車運輸業的開端[362]。1937年,蔣介石下令修築大理滾弄滇緬公路龍雲復電稱芒市土司和緬甸臘戌已有公路,交通部研究後決定滇緬公路改由潞西出境[363]。經拓寬、改直、降低坡縱,芒市段的滇緬公路在1938年8月初開通[363]。滇緬公路是抗日戰爭中期西南地區的唯一國際通道,為抗戰勝利作出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昆畹公路潞畹段,1990年成為320國道的一部分[52]。1979年重建芒市南天門段昆畹公路,1983年重建三台山段[366],1985年建成芒市環城西路(現芒市大街),改變國道直穿城區(團結大街)的狀況,1997年改建升格為二級公路[367]

2022年《國家公路網規劃》將芒市邊境公路編為678國道,自龍陵縣木城入境,經中山芒海出境,連接瑞麗市畹町[368]

省道及其他公路

[編輯]

1953年,芒市至勐戛公路修通[369],1978年修成勐戛區勐穩村至中山的公路[370],1985年修通至龍陵象達公路[371],象達-芒市-勐穩-中山的公路在《雲南省道網規劃修編(2016—2030 年)》中被編為S236省道[372]芒梁公路自風平至梁河,1999年完工[373],2012年改建升格為二級公路[374],現為S332省道。遮隴公路自遮放至隴川拉影,1998年建成[375],2007年擴建為二級公路[376],現為S334省道。遮芒公路自遮放至芒海,1968年通車,為四級邊防公路[377],2019年5月起改擴建封閉施工[378],現為S339省道。

德宏州修建了芒瑞大道連接芒市和瑞麗兩個主要城市,為城市II級主幹道,一期工程芒市至遮放於2017年12月通車[379],二期工程改為沿江旅遊道路項目,尚未開始建設[380]

公共運輸

[編輯]
芒市客運北站

1952年,保山汽車運輸總站開通了保山經芒市至畹町的班車[381]。1978年,省屬芒市汽車運輸總站成立,開通了芒市至德宏各縣的客運班車,1980年代開通了前往縣內各鄉鎮以及下關、昆明等地的班車[382]。1989年,州工交局直屬的客運服務中心成立,下設芒市城北客運服務站和城南客運服務站,現改稱芒市客運北站和芒市客運南站[382]。截至2019年,芒市有客運北站、客運南站、三棵樹客運站三個汽車客運站,客運北站主要運行省內跨州班車(昆明、下關、景洪、保山等)以及跨省班車(攀枝花衡陽),客運南站主要運行州內及市內短途班車(梁河、盈江、隴川、芒海、中山等),三棵樹客運站運行發往瑞麗、畹町、遮放及遮放農場的班車[383]

1994年,芒市公共汽車公司成立,隸屬於市建設局,開通交通集團總站至帕底和法帕水泥廠的兩條專線[384]。截至2019年,芒市有城市公交企業5戶、城市公交車151輛,開通運營線路26條,線網總長416公里,基本覆蓋城區,日均客流量約2.2萬人;另有農村客運企業5戶、客運車輛108輛,開通農村客運班線56條[385]

鐵路

[編輯]

大瑞鐵路保瑞段於2015年12月1日開工建設[386],原計劃2023年12月30日全部建成並完成驗收[360]:35-36,因高黎貢山隧道建設緩慢,通車時間有較大不確定性。大瑞鐵路芒市境內段長81.4公里,設有龍陵芒乖芒市芒市西壩托遮放戛中七個車站[387]。規劃中的西南沿邊鐵路自騰衝猴橋出發,經芒市、龍陵木城、鎮康連接臨滄清水河鐵路,又經普洱蒙自等地,最終將通達廣西防城港,芒市至臨滄段已通過可行性研究[388]

航空

[編輯]
2018年6月的芒市機場

德宏芒市機場始建於1940年,抗日戰爭中曾起降C-46C-47等機型從事軍事物資運輸及對日作戰,日軍占領芒市後也曾使用芒市機場,1945年芒市光復後機場荒廢[58]。1987年5月11日,中央批覆同意重建芒市民用機場[389],1988年10月1日動工,1990年3月25日竣工驗收[58],同年4月10日開通至昆明巫家壩機場的航線[390]。2014年德宏芒市機場旅客量達到百萬人次,進入中型機場行列[391]。2016年5月17日,國務院批准芒市機場對外開放[392];2019年,瑞麗航空開通了芒市飛往曼德勒仰光的定期國際航線[393][394]

城市建設

[編輯]
2021年的芒市城區圖

芒市鎮始建於清初[395],歷史上無城牆和街道,農貿市場交易在荒地上進行[396]。早年用竹木樁做出四個城門,東門直通龍陵象達,南門位於菩提寺南面30公尺處,西門在今德宏交通集團大樓附近(潞西縣法院舊址),北門在今芒市公安局南側[397]。民國時期始現一條不足百米的街道[396],抗日戰爭前鎮內僅有商店三戶、攤販十多戶[398]。滇緬公路通車後,隨著西南運輸處芒市站、滇緬公路運輸管理局芒市站、雲南省瘧疾研究所、中國銀行芒市分行、富滇銀行芒市分行等機構的進入,小鎮日趨繁盛[399]。1944年,中國遠征軍滇西大反攻時,芒市毀於戰火[400]。抗戰勝利後重建城鎮,不過是一個稍大的村寨,面積1.5平方公里,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芒市時,鎮內僅有3,000餘人[400]

1953年,芒市小禮堂建成[401];1956年,為了迎接中緬邊民聯歡大會,調保山建築隊到芒市新建了芒市賓館,初現城市風貌[400]。到1978年時,芒市城鎮居民有近3萬人,城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團結大街和青年路兩條,無高樓大廈[402]。1983年,青年路改建完工,成為芒市第一條現代城市道路標準建設的瀝青道路,城內首次安裝路燈、布設排水管道[402]。1996年建市時,芒市城區面積達到9.2平方公里,人口約7萬人[403]。2003年德宏建州50周年慶典前夕,芒市將十多條街道改建、三十多條街道架設路燈,同時完成「三線入地」[註 9]工程[403]

截至2019年,芒市城區面積50平方公里(規劃),建成區20.5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5.33萬人(含暫住),人口密度3,066人/平方公里[404]。芒市城區道路長度115.62公里,有道路照明燈10,584盞,安裝路燈道路111公里[405];供水管道336公里[406],供水普及率94.59%[407];天然氣供氣管道149.46公里[408],燃氣普及率88.91%[407];排水管道250.1公里,污水處理廠二座[409],污水處理率92.99%[407];垃圾無害化處理廠一座[410],生活垃圾處理率99.98%[407]。芒市建成區有綠化覆蓋面積836公頃,覆蓋率40.74%[407],共有公園10個,面積203公頃[411]

芒市許多街道名是從少數民族語言音譯過來的,如芒喊路、勇罕路(原青年路)、南蚌路、勐煥路、遮喊路、遮安路等從傣語音譯而來,2007年創辦國家衛生城市時,為了體現邊疆少數民族特色,部分街道改用少數民族節日命名,如目瑙縱歌路、阿露窩羅路、闊時路[註 10][412]。城區街道的行道樹種植有菠蘿蜜傘樹油棕龍眼大王棕柚子榕樹芒果等亞熱帶特色樹種[402]

2011年12月20日,全國愛衛會授予芒市「國家衛生城市」稱號[413];201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芒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414]

旅遊

[編輯]
勐巴娜西珍奇園

2004年12月,潞西市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415]。2019年,芒市接待遊客1,059.33萬人,其中海外遊客52,285人次,旅遊總收入216.19億元,旅遊外匯收入2,516萬美元[416]。截至2019年,芒市共建成旅遊景區17個,其中4A景區一家:勐巴娜西珍奇園;3A景區二家:孔雀谷、仙佛洞;非A級景區景點14個:勐煥大金塔、勐煥銀塔、孔雀湖菩提寺五雲寺佛光寺、觀音寺、樹包塔、史迪威碼頭濕地公園、三仙洞後谷咖啡工業旅遊區、黑河老坡、芒市生態田園觀光區、法帕溫泉度假區[417]瑞麗江-大盈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部分位於芒市境內,芒市片區面積131平方公里[418]

潑水節目瑙縱歌節是芒市最能吸引外地遊客的民族節日,2017年潑水節,芒市接待遊客21.96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28,615萬元[419];2019年目瑙縱歌節,芒市接待遊客8.4136萬人次,旅遊收入7515.79萬元[420]。少數民族飲食是芒市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著名菜餚有傣族撒撇菠蘿飯景頗族綠葉宴鬼雞[421]

外事

[編輯]
周恩來中緬邊民聯歡大會上講話
芒海通道

芒市與緬甸為鄰,是國務院《沿邊重點地區名錄》在冊的28個邊境城市之一[422],有國界線68.23公里,為1899年中英第一次勘界時劃定,芒市段中緬邊界共有界樁13號(93號界樁至105號界樁)24棵[423]。2000年建立正處級芒市海關,隸屬昆明海關[424]。芒市是「有邊無岸」的邊境市,主要有芒海、邦達、中山三條邊境通道,但至今沒有口岸[425]。2016年5月17日,國務院批准芒市機場對外開放[392],2018年11月15日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426]。2019年1月,緬甸駐昆明總領事館在芒市設立了簽證服務中心,對前往緬甸的旅客提供簽證辦理業務[427]。2019年,芒市最大邊境通道芒海通道出入境人數270,638人,出入境交通工具66,280輛次,進口甘蔗4.4萬噸,貨值2,420萬元,出口化肥318噸,貨值84.18萬元[239]

芒市曾多次舉辦地區國際會議。1956年12月14日至18日,中緬邊民聯歡大會在芒市舉行,中緬總理周恩來吳巴瑞英語Ba Swe出席,共1.5萬人參加聯歡會[428]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的「跨喜馬拉雅發展論壇」會議地點位於芒市[429],至2019年已召開五屆[430]。芒市曾於2015年、2016年召開孟中印緬衛生與疾控合作論壇[431][432],2016年召開孟中印緬現代畜牧科技合作論壇[433],2017年、2018年召開中緬智庫高端論壇[434][435]。2017年,亞洲咖啡協會在芒市成立[註 11],將芒市定為亞洲咖啡年會永久舉辦地[436]

截至2021年,芒市與一個城市結為國際友好城市:

城市 國家 締結時間 簽字官員 參考
江陵市 大韓民國 韓國 2012年1月10日 沙玉莊 / 崔明熙韓語최명희 (1955년) [437]

著名人物

[編輯]

芒市的著名人物有末代芒市土司方御龍、土司代辦方克光方克勝傣劇表演藝術家萬小散[438]傣族剪紙藝術家思華章[439]、傣族女高音歌唱家金小鳳[440]等。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遺址名稱:青樹大園子遺址,位於芒丙行政村青樹寨東側大園子;尖山大園子遺址,位於芒丙行政村尖山寨東側大園子;邦本遺址,位於芒丙至郭家渡口3.5公里怒江北岸台地;果子田遺址,位於黃家寨東南1公里怒江北岸台地。
  2. ^ 「滇越乘象國」在歷史學界有較大的爭議,詳見滇越
  3. ^ 3.0 3.1 元朝政府對這一政權的稱呼為麓川,傣族自稱該政權為「孟卯弄」。
  4. ^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到2002年時中國已有1,455個對外國人開放地區,至今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僅西藏自治區的出入境政策有別於其他地區[115]
  5. ^ 除勐煥街道外,民政部系統與國家統計局系統的區劃代碼不同,本表所列為民政部公布的行政區劃代碼,各條目中使用的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用區劃代碼。民政部未公布遮放農場的行政區劃代碼,本表遮放農場代碼為國家統計局版本。
  6. ^ 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7%或者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263]
  7. ^ 中華寺已於1953年拆除。
  8. ^ 滇西交通咽喉祥雲1934年建成土路[364],滇西中心城市下關在1935年12月方開通公路[365]
  9. ^ 供電、通信、有線電視線路,將架在空中的方式改為全部埋入地下。
  10. ^ 目瑙縱歌節阿露窩羅節闊時節分別是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的節日。
  11. ^ 協會的註冊地點位於斯里蘭卡

引用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牛汝辰(2016年),第387頁
  3. ^ 3.0 3.1 3.2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460頁
  4. ^ 4.0 4.1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10頁
  5. ^ 5.0 5.1 5.2 保旭; 史廣林. 中缅边境名城云南潞西市将更名为“芒市”. 中國新聞網. 2010-07-24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6. ^ 6.0 6.1 項陸才. 云南潞西更名为芒市 原名认可度小制约发展. 春城晚報. 2010-07-23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7. ^ 羅旭. 有“孔雀之鄉”之稱的雲南潞西市更名為芒市. 人民網. 2010-09-29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8. ^ 德宏年鑑(2011年),第103頁
  9. ^ 魏銀霞. 云南省德宏州州府潞西市正式更名为“芒市”. 孔雀之鄉網. 2010-09-28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10. ^ About Dehong -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China Daily.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3) (英語). 
  11. ^ Syatauw 1961,第120頁:"Together with Premier Ba Swe he visited the border areas and these leaders held a conference in Mangshih on Yunnan territory."
  12. ^ ‘FLOWER DRUM SONG’ AUTHOR C.Y. LEE DIES AT 102. www.rafu.com. 2019-02-07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Lee worked during World War II as secretary to the Sawba of Mangshih, a small principality on the China-Burma border 
  13. ^ 李淳信(2015年),第24-25頁
  14. ^ 14.0 14.1 14.2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4頁
  15. ^ 耿德銘(2003年),第8頁
  16. ^ 尤中(1990年),第33頁
  17. ^ 17.0 17.1 潞西縣誌(1993年),第9頁
  18.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5頁
  19. ^ 19.0 19.1 雲南史料叢刊·第二卷(1998年),第43-44頁
  20. ^ 20.0 20.1 20.2 20.3 革安發(2017年),第129頁
  21. ^ 21.0 21.1 李治安 & 薛磊(2009年),第208頁
  22. ^ 李治安 & 薛磊(2009年),第209頁
  23. ^ 陸韌(2008年),第62頁
  24. ^ 陸韌(2008年),第63頁
  25. ^ 高金和(2014年),第19頁
  26.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09頁
  27. ^ 畢奧南(2005年),第105頁
  28. ^ 畢奧南(2005年),第109頁
  29. ^ 李正亭(2008年),第125頁
  30. ^ 劉祥學(1997年),第88頁
  31. ^ 郭紅 & 靳潤成(2007年),第212頁
  32.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82-483頁
  33. ^ 德宏州文史資料選輯·第十輯(1997年),第156頁
  34. ^ 34.0 34.1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19頁
  35. ^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20頁
  36. ^ 傅林祥等(2013年),第577頁
  37. ^ 37.0 37.1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7頁
  38. ^ 38.0 38.1 38.2 潞西縣誌(1993年),第310頁
  39. ^ 39.0 39.1 潞西縣誌(1993年),第21頁
  40. ^ 謝本書 & 宋光淑(1995年),第15頁
  41. ^ 雲南辛亥革命史(1991年),第109頁
  42. ^ 雲南辛亥革命史(1991年),第119頁
  43. ^ 43.0 43.1 潞西縣誌(1993年),第22頁
  44. ^ 傅林祥 & 鄭寶恆(2007年),第318頁
  45. ^ 雲南省志·民政志(1996年),第83頁
  46. ^ 傅林祥 & 鄭寶恆(2007年),第318-320頁
  47. ^ 革安發(2017年),第130頁
  48. ^ 潞西市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第11頁
  49. ^ 德宏州志·政治卷(2011年),第11頁
  50. ^ 線世海(2017年),第26頁
  51. ^ 潞西縣文史資料選輯·第二集,第152頁
  52. ^ 52.0 52.1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40-41頁
  53. ^ 潞西縣誌(1993年),第153頁
  54. ^ 黃恆蛟(1995年),第125-126頁
  55. ^ 黃恆蛟(1995年),第127頁
  56. ^ 黃恆蛟(1995年),第132頁
  57. ^ 楊實(1992年),第30-31頁
  58. ^ 58.0 58.1 58.2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127頁
  59. ^ 孫代興 & 吳寶璋(1995年),第127頁
  60. ^ 潞西縣誌(1993年),第10頁
  61. ^ 龍陵縣誌(2000年),第16頁
  62. ^ 孫代興 & 吳寶璋(1995年),第131頁
  63. ^ 孫代興 & 吳寶璋(1995年),第146頁
  6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06頁
  65. ^ 孫代興 & 吳寶璋(1995年),第204頁
  66.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08頁
  67. ^ 孫代興 & 吳寶璋(1995年),第195頁
  68. ^ 龍陵縣誌(2000年),第574頁
  69. ^ 孫代興 & 吳寶璋(1995年),第205頁
  70.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13頁
  71.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13-314頁
  72. ^ 何遠燦,郗承文 & 張彭健(1993年),第99頁
  73. ^ 卓人政 & 楊林興(2016年),第38頁
  74. ^ 卓人政 & 楊林興(2016年),第42頁
  75. ^ 卓人政 & 楊林興(2016年),第33頁
  76. ^ 卓人政 & 楊林興(2016年),第35頁
  77.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00頁
  78.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14頁
  79. ^ 李茂琳 & 董曉梅(2017年),第106頁
  80. ^ 80.0 80.1 革安發(2017年),第2頁
  81. ^ 81.0 81.1 81.2 81.3 81.4 革安發(2017年),第3頁
  82. ^ 潞西縣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第196頁
  83.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1頁
  8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0頁
  85. ^ 潞西縣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第197頁
  86. ^ 86.0 86.1 86.2 德宏州文史資料選輯·第十輯(1997年),第159頁
  87. ^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36頁
  88. ^ 德宏州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二輯,第104-105頁
  89. ^ 德宏州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二輯,第108頁
  90.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概況(2008年),第87頁
  91. ^ 91.0 91.1 潞西縣誌(1993年),第23頁
  92. ^ 德宏傣族歷史及土司制度資料纂編(2015年),第157-158頁
  93.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3頁
  94. ^ 李茂琳 & 董曉梅(2017年),第116頁
  95. ^ 95.0 95.1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頁
  96. ^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39-40頁
  97.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4頁
  98. ^ 線世海(2017年),第22-26頁
  99.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5頁
  100.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5-246頁
  101.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6頁
  102. ^ 102.0 102.1 102.2 102.3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8頁
  103. ^ 103.0 103.1 103.2 潞西縣誌(1993年),第42頁
  104. ^ 104.0 104.1 潞西縣誌(1993年),第249頁
  105.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50頁
  106. ^ 106.0 106.1 潞西縣誌(1993年),第251頁
  107.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52頁
  108.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92頁
  109. ^ 109.0 109.1 田大余(2008年),第644頁
  110. ^ 田大余(2008年),第643頁
  111. ^ 潞西縣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第199頁
  112. ^ 112.0 112.1 112.2 112.3 田大余(2008年),第645頁
  113. ^ 何紹強 & 楊曉蘭(1997年),第28頁
  114. ^ 何遠燦,郗承文 & 張彭健(1993年),第106頁
  115. ^ 中国对外国人开放地区达1455个.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03-04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116. ^ 何紹強 & 楊曉蘭(1997年),第51-63頁
  117. ^ 潞西市綜合經濟志(2009年),第208頁
  118. ^ 机构设置. 瑞麗試驗區. [2021-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119. ^ 劉祥元. 德宏州全力建设瑞丽试验区. 雲南日報. 2017-04-24 [2019-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6). 
  120. ^ 革安發(2017年),第134頁
  121.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印发. 新華社. 2011-12-01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122. ^ 規劃財務司. 关于公布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的说明.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2012-06-14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123. ^ 芒市告别贫困 12个贫困村 1个贫困乡即将脱贫出列. 德宏網. 2017-01-11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124. ^ 毛曉.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芒市人民政府. 2018-02-23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125. ^ 胡曉蓉. 云南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减少. 雲南日報. 2018-10-01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126. ^ 寸超. 上海市青浦区与德宏四县市签约加强扶贫协作. 德宏團結報. 2019-05-07 [201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127. ^ 127.0 127.1 芒市年鑑(2020年),第58頁
  128. ^ Google Inc. 芒市城区至昆明市区行车里程 (地圖). Google Inc. 2019-09-09 [2019-09-09]. 
  129. ^ Google Inc. 芒市城区至瑞丽市区行车里程 (地圖). Google Inc. 2019-09-09 [2019-09-09]. 
  130. ^ Google Inc. 芒市城区至陇川县城行车里程 (地圖). Google Inc. 2019-09-09 [2019-09-09]. 
  131. ^ Google Inc. 芒市城区至梁河县城行车里程 (地圖). Google Inc. 2019-09-09 [2019-09-09]. 
  132. ^ Google Inc. 芒市城区至龙陵县城行车里程 (地圖). Google Inc. 2019-09-09 [2019-09-09]. 
  133. ^ 133.0 133.1 芒市年鑑(2020年),第63頁
  134.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5年),第158頁
  135. ^ 135.0 135.1 潞西縣誌(1993年),第53頁
  136. ^ 雲南地州市縣概況(1987年),第36頁
  137. ^ 137.0 137.1 137.2 137.3 雲南地州市縣概況(1987年),第40頁
  138. ^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185頁
  139. ^ 139.0 139.1 139.2 139.3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00頁
  140. ^ 140.0 140.1 140.2 潞西縣誌(1993年),第52頁
  141.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01頁
  142.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02-103頁
  143. ^ 143.0 143.1 143.2 潞西縣誌(1993年),第59頁
  14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63頁
  145. ^ 芒市年鑑(2020年),第322頁
  146. ^ 項陸才. 德宏迄今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龙江水电站枢纽工程开工. 雲南日報. 2006-11-29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3). 
  147. ^ 朱偉璽等(2016年),第20頁
  148. ^ 芒市年鑑(2020年),第530頁
  149.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03頁
  150. ^ 潞西縣誌(1993年),第62頁
  151. ^ 151.0 151.1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07頁
  152. ^ 152.0 152.1 潞西縣誌(1993年),第54-55頁
  153. ^ 芒市年鑑(2020年),第59頁
  15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65頁
  155. ^ 芒市年鑑(2020年),第319頁
  156. ^ 156.0 156.1 156.2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06頁
  157. ^ 157.0 157.1 潞西縣誌(1993年),第64頁
  158. ^ 周夢爽. 绿孔雀种族数量已不足500只 何时再现“东南飞”. 光明日報. 2019-04-09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0). 
  159. ^ 溫瀟瀟. 云南芒市菲氏叶猴群被确认为中国境内最大种群,当地成立专业巡护. 澎湃新聞. 2018-07-15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160. ^ 馬楠. 云南芒市菲氏叶猴一群宝宝出生. 雲南網. 2019-02-18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161. ^ 161.0 161.1 芒市年鑑(2020年),第64頁
  162. ^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186頁
  163. ^ 譚雅竹; 劉流; 李紹明. 芒市全力打造“黄金口岸”中心城市. 雲南網. 2011-07-06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31). 
  16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73-74頁
  165. ^ 潞西縣誌(1993年),第74頁
  166. ^ 166.0 166.1 166.2 166.3 潞西縣誌(1993年),第75頁
  167. ^ 谢金翔任云南芒市市委书记. 澎湃新聞. 2021-10-21 [202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168. ^ 中共芒市委领导班子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岳麻空. 中共芒市委宣傳部. 2016-10-10 [201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169. ^ 芒市融媒體中心. 芒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批人事任免!. 「微美芒市」微信公眾號. 2021-11-2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170. ^ 中共芒市委领导班子 市政协主席 鲁志坚. 中共芒市委宣傳部. 2016-10-10 [201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171. ^ 革安發(2017年),第5頁
  172. ^ 德宏州志·政治卷(2011年),第26頁
  173.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24頁
  17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66-267頁
  175.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69-270頁
  176.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69頁
  177. ^ 德宏州志·政治卷(2011年),第87頁
  178. ^ 178.0 178.1 德宏州志·政治卷(2011年),第91頁
  179. ^ 革安發(2017年),第139頁
  180. ^ 180.0 180.1 180.2 潞西縣誌(1993年),第277頁
  181.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志(2005年),第132頁
  182. ^ 182.0 182.1 182.2 潞西縣誌(1993年),第281頁
  183. ^ 芒市年鑑(2020年),第52頁
  184. ^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行政區劃簡冊(2020年),第374頁
  185. ^ 2023年芒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186. ^ 德宏州志·綜合卷(1994年),第459-502頁
  187. ^ 芒市年鑑(2020年),第71-144頁
  188. ^ 188.0 188.1 188.2 188.3 芒市融媒體中心. 芒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啦!. 「微美芒市」微信公眾號. 2021-06-21 [202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189. ^ 芒市年鑑(2020年),第52-62,71-144頁
  190. ^ 190.0 19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2016年),第2552-2570頁
  191.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3,25頁
  192.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5頁
  193.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6頁
  19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7頁
  195.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7-28頁
  196. ^ 196.0 196.1 196.2 196.3 潞西縣誌(1993年),第28頁
  197. ^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潞西縣誌(1993年),第29頁
  198. ^ 198.0 198.1 198.2 198.3 潞西縣誌(1993年),第30頁
  199.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1頁
  200. ^ 200.0 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2016年),第2554頁
  201.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2016年),第2561頁
  202.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2016年),第2555頁
  20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2016年),第2552頁
  204. ^ 204.0 204.1 云南省华侨农场. 中國僑網. 2014-04-29 [2019-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205. ^ 205.0 205.1 205.2 遮放農場志(2012年),第50頁
  206. ^ 德宏農墾志(2011年),第61頁
  207. ^ 207.0 207.1 207.2 芒市年鑑(2020年),第528頁
  208.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15-516頁
  209. ^ 芒市年鑑(2020年),第70頁
  210.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33頁
  211.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37頁
  212. ^ 芒市年鑑(2020年),第531頁
  213.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43頁
  214.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45頁
  215.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49頁
  216.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51頁
  217. ^ 217.0 217.1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60頁
  218. ^ 218.0 218.1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11頁
  219. ^ 219.0 2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國家統計局. 2020-02-28 [202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30). 
  220. ^ 肖素梅; 楊恩傑. 德宏州粮食综合产销能力进一步提高. 德宏團結報. 2018-04-19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221. ^ 嵩明、宣威、芒市、砚山等入列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 雲南網. 2012-07-17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222.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65頁
  223.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71頁
  224.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73頁
  225. ^ 遮放贡米的秘密. 經濟參考報. 2013-01-09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226. ^ 劉先兵. 芒市遮放贡米天价之谜. 都市時報. 2011-11-28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227. ^ 潞西縣誌(1993年),第109頁
  228.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54頁
  229. ^ 劉祥元. 芒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雲南日報. 2018-03-29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3). 
  230. ^ 芒市年鑑(2020年),第310頁
  231.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54,65,70頁
  232. ^ 芒市又添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芒市網. 2017-06-12 [2019-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233.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69,573,577頁
  234. ^ 芒市年鑑(2020年),第529頁
  235.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84-585頁
  236.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55頁
  237.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56頁
  238. ^ 楊麗. 省政协调研芒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政協德宏州委. 2018-06-05 [2019-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239. ^ 239.0 239.1 芒市年鑑(2020年),第333頁
  240. ^ 240.0 240.1 芒市年鑑(2020年),第12頁
  241.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19-120頁
  242.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89頁
  243. ^ 李映青. 云南德宏将诞生亚洲最大速溶咖啡生产企业. 中國日報. 2015-01-25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244. ^ 呂暢. 云南:咖啡之战,如火如荼. 中國日報. 2010-12-16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7). 
  245. ^ 2018云南企业100强榜单出炉. 雲南網. 2018-09-28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2). 
  246. ^ 蔣濤. 王毅推介云南:云南的普洱茶我每天都在喝. 中國新聞網. 2017-02-20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3). 我剛剛喝的咖啡品牌叫後谷,這個咖啡我不是誇張,是我走遍全球,喝過全球各個國家咖啡當中最好的 
  247. ^ 247.0 247.1 芒市年鑑(2020年),第316頁
  248.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53頁
  249. ^ 249.0 249.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2016年),第2549頁
  250. ^ 張祖杏. 芒市首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开业. 德宏團結報. 2016-04-28 [201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251. ^ 李俊臣. 芒市陇川成立农村商业银行. 德宏團結報. 2017-12-26 [201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252. ^ 雲南統計年鑑(2020年),第557頁
  253. ^ 芒市年鑑(2020年),第429頁
  254. ^ 芒市宾馆成为德宏首家五星级酒店. 雲南網. 2011-07-19 [201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255.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84頁
  256. ^ 芒市年鑑(2020年),第331頁
  257.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84-85頁
  258.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86頁
  259.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0-41頁
  260. ^ 雲南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第6頁
  261. ^ 雲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第6頁
  262. ^ 262.0 262.1 潞西縣誌(1993年),第40頁
  263. ^ 蔡鑫(2009年),第31頁
  264. ^ 雲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第101-160頁
  265. ^ 何平(2001年),第131頁
  266. ^ 楊永生(1995年),第90頁
  267. ^ 何平(2007年),第88頁
  268. ^ 268.0 268.1 何平(2001年),第70頁
  269. ^ 江應樑(1983年),第101頁
  270. ^ 江應樑(1983年),第98頁
  271.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40頁
  272. ^ 272.0 272.1 潞西縣誌(1993年),第420頁
  273. ^ 273.0 273.1 273.2 德宏年鑑(2018年),第79頁
  274. ^ 景頗族簡史(2008年),第24頁
  275. ^ 景頗族簡史(2008年),第27頁
  276.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26頁
  277. ^ 李秋雯; 胡蓉. 铸造永恒——芒市三台山乡打造德昂族民族文化事业纪实. 德宏團結報. 2012-07-12 [2019-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278. ^ 德昂族簡史(2008年),第61頁
  279. ^ 丁菊英(2012年)
  280.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5頁
  281.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31頁
  282. ^ 德宏宗教(1992年),第27頁
  283.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48-449頁
  284. ^ 284.0 284.1 德宏歷史資料·文化宗教卷(2012年),第424-425頁
  285. ^ 德宏宗教(1992年),第104頁
  286.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53頁
  287.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56頁
  288.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57頁
  289. ^ 289.0 289.1 張方元(2000年),第154頁
  290. ^ 德宏宗教(1992年),第216頁
  291. ^ 德宏宗教(1992年),第220頁
  292.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60,462頁
  293. ^ 德宏宗教(1992年),第214-221頁
  294. ^ 秦明豫; 袁明鋒. 勐焕大金塔:精美的佛教雕塑艺术. 春城晚報. 2014-05-07 [2019-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295. ^ 李全民(2007年),第345頁
  296. ^ 德宏宗教(1992年),第245-249頁
  297. ^ 德宏宗教(1992年),第259頁
  298. ^ 德宏宗教(1992年),第262頁
  299.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65頁
  300.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66頁
  301. ^ 芒市年鑑(2020年),第68頁
  302. ^ 德宏宗教(1992年),第309頁
  303. ^ 德宏宗教(1992年),第304頁
  304. ^ 李榮(1991年),第B6頁
  305. ^ 景頗族簡史(2008年),第8頁
  306. ^ 306.0 306.1 德昂族簡史(2008年),第113頁
  307. ^ 307.0 307.1 蔡榮男(2016年),第189-190頁
  308.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64-367頁
  309. ^ 309.0 309.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 中國政府網. 2008-06-14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9). 
  310. ^ 姚昌東. 沉痛悼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腊翁. 中國民俗學網. 2017-03-26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311. ^ 311.0 311.1 311.2 芒市3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 芒市文化和旅遊局. 2018-05-18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312. ^ 馬向東(1991年),第47頁
  313. ^ 周燦 & 趙燕梅(2013年),第68頁
  314. ^ 沈富從. 芒市江东等地汉族民间山歌调子文化的复苏和发展. 芒市雲. 2019-02-13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315. ^ 雲南省婦聯. 德宏人邵梅罕:执着的傣族“剪纸王”. 芒市網. 2017-01-24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316. ^ 李向雄; 陳曉波. 云南芒市傣族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目录. 雲南日報. 2010-10-09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317. ^ 317.0 317.1 周燦 & 李娟(2012年),第47頁
  318.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24頁
  319. ^ 胡遠航. 云南芒市万人泼水狂欢欢度泼水节. 中國新聞網. 2018-04-12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320. ^ 潞西縣誌(1993年),第429頁
  321. ^ 崔汶. 云南芒市:“目瑙纵歌”闹元宵. 中國新聞網. 2017-02-11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322. ^ 云南德宏举行国际目瑙纵歌节 万人之舞创纪录. 新華網. 2012-02-07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323.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8-08-01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324.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27頁
  325.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26頁
  326.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28頁
  327. ^ 潞西縣教育志(1993年),第72頁
  328. ^ 潞西縣教育志(1993年),第133頁
  329. ^ 329.0 329.1 芒市年鑑(2020年),第532頁
  330.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53頁
  331.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57頁
  332. ^ 段晨陽. 德宏又添一所中学 卫岗等出席开学典礼. 德宏團結報. 2018-09-04 [2019-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333. ^ 德宏州教育志(2010年),第142-145頁
  334. ^ 334.0 334.1 德宏州衛生志,第194頁
  335.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87頁
  336. ^ 336.0 336.1 德宏州衛生志,第197頁
  337. ^ 德宏州衛生志,第195頁
  338. ^ 劉芬. 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德宏團結報. 2018-09-12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339. ^ 劉芬. 州中医医院启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 德宏團結報. 2018-12-01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1). 
  340. ^ 德宏州衛生志,第150頁
  341. ^ 德宏州衛生志,第56頁
  342. ^ 德宏州志·文化卷(2011年),第179頁
  343. ^ 譚江華; 曾濱. 《春城晚报·新芒市》创刊号在芒市首发. 雲南日報. 2010-08-21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344. ^ 满城尽是《新芒市》. 芒市人民政府. 2010-08-22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345. ^ 芒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 雲南日報. 2019-03-18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346. ^ 云南积极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子. 雲南日報. 2019-03-10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347. ^ 地级以上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電總局. 2014-01-16 [2024-02-27]. 
  348. ^ 德宏州志·文化卷(2011年),第8-9頁
  349. ^ 潞西縣誌(1993年),第386頁
  350. ^ 芒市年鑑(2020年),第428頁
  351. ^ 項陸才; 馬天靜; 趙學康; 馬益華. 中缅友谊馆在德宏开馆. 春城晚報. 2006-12-17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352. ^ 王磊. 德昂族:“古老的茶农”有了自己的博物馆. 大眾網. 2011-11-01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353. ^ 寸超. 德宏文化地标——图书馆文化馆新馆. 德宏團結報. 2020-04-19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354. ^ 楊曦萌. 州博物馆2月7日开馆. 德宏團結報. 2021-02-07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355. ^ 芒市年鑑(2020年),第302頁
  356. ^ 曹婕. 龙瑞高速芒市至畹町段月底通车 车程2小时. 春城晚報. 2015-05-25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357. ^ 崔汶. 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全面贯通. 中國新聞網. 2016-01-01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358. ^ 管毓樹; 劉祥元. 芒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雲南日報. 2018-12-23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359. ^ 寸超; 楊斌. 芒梁高速公路芒市至勐养段试通车. 雲南網-德宏團結報. 2023-10-17 [202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8). 
  360. ^ 360.0 360.1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工作推进方案. 2020-06-05. 
  361. ^ 芒市融媒體中心. 芒市这十年 | 铁、公、机建设推动融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格局. 微美芒市. 2022-07-26 [202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8). 
  362. ^ 362.0 362.1 362.2 黃恆蛟(1995年),第97頁
  363. ^ 363.0 363.1 363.2 潞西縣誌(1993年),第152頁
  364. ^ 祥雲縣誌(1996年),第355頁
  365. ^ 大理市志(1998年),第250頁
  366. ^ 黃恆蛟(1999年),第224-225頁
  367. ^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43頁
  368.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通知 发改基础〔2022〕1033号.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2-07-12 [202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8). 
  369. ^ 潞西縣誌(1993年),第150頁
  370. ^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50頁
  371. ^ 龍陵縣誌(2000年),第244頁
  372. ^ 段秋娟. 省道S236线印金至芒里公路项目开工. 德宏團結報. 2017-07-05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373. ^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44頁
  374. ^ 潞梁二级公路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6-06-23 [2021-07-09]. [失效連結]
  375. ^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49頁
  376. ^ 遮陇二级公路通过验收. 孔雀之鄉網. 2009-05-25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0). 
  377. ^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47頁
  378. ^ 关于S339线芒市遮放至芒海公路施工公告. 芒市交通運輸局. 2019-05-17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379. ^ 劉祥元. 芒瑞大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全长38.66公里. 雲南網. 2018-01-02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380. ^ 芒瑞大道项目. 景成集團. 2016-12-26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381. ^ 潞西縣誌(1993年),第155頁
  382. ^ 382.0 382.1 德宏州交通志(1999年),第118頁
  383. ^ 最新最全芒市客运站发车时刻、票价都在这. 德宏州道路運輸管理局. 2019-08-14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384. ^ 潞西市綜合經濟志(2009年),第100頁
  385. ^ 芒市年鑑(2020年),第303頁
  386. ^ 王艷龍. 泛亚铁路西线保瑞段开工建设. 中國新聞網. 2015-12-02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387. ^ 朱邊勇; 何真玉; 石聯播; 賴文杰. 大瑞铁路建设有序推进 芒市段征地拆迁工作完成. 德宏團結報. 2020-04-21 [2020-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388. ^ 国家铁路网规划新建芒市至临沧沿边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获通过.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9-04-30 [2019-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389. ^ 国务院、中央军委 关于同意建设芒市民用机场的批复(国函〔1987〕74号). 中國政府網. 2011-10-08 [2019-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390. ^ 德宏州志·經濟卷(1997年),第421頁
  391. ^ 念新洪; 彭錫. 德宏芒市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 属通航24年来首次. 雲南網. 2014-12-15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392. ^ 392.0 392.1 杨世庄副州长一行赴国家口岸办汇报芒市机场航空口岸开放验收准备工作. 德宏州商務局. 2018-06-01 [2019-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393. ^ 楊之輝. 瑞丽航空1月31日开通 “芒市=曼德勒”独飞航线. 雲南網. 2019-01-24 [2019-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5). 
  394. ^ 瑞丽航空将开通“芒市–仰光”独飞航线. 中國民航網. 2019-10-12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395. ^ 德宏州志·經濟卷(1997年),第471頁
  396. ^ 396.0 396.1 德宏州志·經濟卷(1997年),第472頁
  397. ^ 潞西縣城鄉建設志(1989年),第28頁
  398. ^ 潞西縣誌(1993年),第184頁
  399. ^ 潞西縣誌(1993年),第184-185頁
  400. ^ 400.0 400.1 400.2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概況(2008年),第373頁
  401. ^ 楊常鎖(2015年),第178頁
  402. ^ 402.0 402.1 402.2 李天義. 德宏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十— “走近新芒市”. 中共芒市委黨史研究室. 2019-04-26 [2019-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403. ^ 403.0 403.1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概況(2008年),第374頁
  404. ^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78頁
  405. ^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512-513頁
  406. ^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212頁
  407. ^ 407.0 407.1 407.2 407.3 407.4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38-39頁
  408. ^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392頁
  409. ^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558頁
  410. ^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602頁
  411. ^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9年),第628頁
  412. ^ 李秋萍 & 王麗娟(2015年),第111頁
  413. ^ 劉曉燕. 芒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德宏團結報. 2011-12-23 [2019-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14.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3年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4-01-14 [2019-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7). 
  415. ^ 芒市概况. 中國網絡電視台. 2010-10-16 [2019-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3). 
  416. ^ 芒市年鑑(2020年),第430,531頁
  417. ^ 芒市年鑑(2020年),第430頁
  418.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02頁
  419. ^ 項陸才; 戴振華; 劉自學. 每年这个时候,都有百万人发疯一样冲到云南这些地方!. 春城晚報. 2018-04-01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20. ^ 芒市委宣傳部. 目瑙纵歌节期间游客接待等数据亮眼. 德宏團結報. 2019-02-26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21. ^ 江宗保,桂麗娟 & 徐天榮(2001年)
  422. ^ 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 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 中國政府網. 2016-01-07 [2019-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423. ^ 潞西縣誌(1993年),第284-285頁
  424. ^ 芒市海关机构设置及职责.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5-08-24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425. ^ 林文勛 & 楊紅(2015年),第162頁
  426. ^ 沿边开放新高地,口岸建设新篇章——芒市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德宏州商務局. 2018-11-30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427. ^ 姚兵. 缅甸在我国增设两个签证服务中心. 新華社. 2019-01-13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5). 
  428. ^ 金保榮(2007年),第22頁
  429. ^ 崔汶. 首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八国学者达成五项共识. 中國新聞網. 2015-08-25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0). 
  430. ^ 管毓樹; 李沛昀. 第五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暨第十届西南论坛在芒市开幕. 雲南日報. 2019-09-28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431. ^ 虎遵會. 首届孟中印缅卫生与疾控合作论坛在云南芒市开幕. 人民網. 2015-12-12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32. ^ 德宏年鑑(2017年),第453頁
  433. ^ 張江元. 首届“孟中印缅现代畜牧科技合作论坛”落幕. 央廣網. 2016-03-05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34. ^ 鄧清文; 劉祥元; 曹雲波. 首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在芒市举行. 雲南日報. 2017-05-11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35. ^ 胡遠航. 第二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云南开幕 助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中國新聞網. 2018-05-09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36. ^ 崔汶. 亚洲咖啡协会云南成立 谋求亚洲咖啡产业转型升级. 中國新聞網. 2017-11-27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437. ^ 劉曉燕. 芒市与韩国江陵市签订友好交流协议. 德宏團結報. 2012-01-13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1). 
  438. ^ 克有和. 让傣族戏剧饮誉国内外——记州傣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万小散. 德宏團結報. 2012-09-09 [2019-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439. ^ 戴川. 傣族剪纸大师思华章辞世. 春城晚報. 2011-02-16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440. ^ 金小凤:让更多民族歌手如凤展翅. 中國民族報. 2014-03-21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參考文獻

[編輯]
地方志
  •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總纂; 雲南省民政廳 編撰. 云南省志·卷五十二 民政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22-01885-9. 
  • 吳志湘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志編纂委員會 編. 德宏州志·综合卷.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4. ISBN 7-80525-248-3. 
  • 吳志湘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志編纂委員會 編. 德宏州志·经济卷(下册).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7. ISBN 7-80525-398-6. 
  • 陳德壽 總編; 德宏州史志辦 編. 德宏州志·政治卷.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750-583-9. 
  • 馬向東,邵建萍,趙家富 主編; 德宏州史志辦 編. 德宏州志·文化卷.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750-583-9. 
  • 彭定武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教育局 編. 德宏州教育志 1978-2008.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750-333-0. 
  • 李維蓉 主編; 德宏州衛生志編纂委員會 編. 德宏州卫生志. 內部資料. 
  • 柳五三 主編; 德宏州交通局 編. 德宏州交通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9. ISBN 7-5367-1188-3. 
  • 張建章 主編; 德宏州委統戰部,德宏州史志辦公室 編. 德宏宗教——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宗教志.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2. ISBN 7-80525-158-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德宏州委員會 編.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协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5. ISBN 7-5367-3080-2. 
  • 李健,馮雪滿 主編; 德宏農墾志編纂委員會 編. 德宏农垦志 1951-2010.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1. ISBN 978-7-222-08699-9. 
  • 何萍 主編; 雲南省潞西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潞西县志.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93. ISBN 7-5415-0685-0. 
  • 岳太科 主編; 雲南省潞西市發展和改革局 編纂. 潞西市综合经济志. 芒市: 內部資料. 2009. 
  • 楊光興 主編; 潞西縣教育局 編. 潞西县教育志.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3. ISBN 7-80525-174-6. 
  • 張崇漢 主編; 潞西縣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編纂組 編. 潞西县城乡建设志. 1989. 
  • 彭輝,周斌 主編; 《遮放農場志 1956-2010》 編. 遮放农场志 1956-2010.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2. ISBN 978-7-222-08698-2. 
  • 陳景東,張祖成 主編; 龍陵縣委黨史地方志編纂辦公室 編. 龙陵县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ISBN 7-101-02539-0. 
  • 楊躍生 主編; 雲南省祥雲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祥云县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 ISBN 7-101-01548-4. 
  • 趙進國,楊民 主編; 大理市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大理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 ISBN 7-101-01802-5. 
年鑑
  • 革安發 主編; 中共芒市委黨史研究室,芒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編. 芒市年鉴2020.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558-1449-8. 
  • 陳德壽 總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德宏年鉴2011.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750-547-1. 
  • 田啟雲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德宏年鉴2017.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558-0726-1. 
  • 田啟雲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德宏年鉴2018.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558-0975-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031-8036-1.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20.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087-6354-5. 
  • 李赬 總編; 雲南省統計局 編. 云南统计年鉴2020.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037-9332-5. 
  • 鬍子健 總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9.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內部資料). 2020. 
書目
  • 中共雲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雲南省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編. 云南地州市县概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分册. 1987. 
  • 王業騰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概況》編寫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概況》修訂本編寫組 編.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概况.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05-08592-7. 
  • 田大余 主編; 德宏改革開放30年編委會. 德宏改革开放30年 下.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750-133-6. 
  • 林文勛 主編; 楊紅 分冊主編. 滇西边境县研究书系 芒市.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482-2412-9. 
  • 段麗元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云南省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87-5306-5. 
  • 尤中. 云南地方沿革史.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2-00606-0. 
  • 雲南省歷史學會; 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 云南辛亥革命史.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1. ISBN 7-81025-155-4. 
  • 謝本書; 宋光淑. 共和再现——云南辛亥起义与护国首义.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7-222-01728-3. 
  • 孫代興,吳寶璋 主編. 云南抗日战争史.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5. ISBN 7-81025-548-7. 
  • 方國瑜 主編; 徐文德 木芹 纂錄校訂. 云南史料丛刊 第二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 ISBN 7-81025-828-1. 
  • 耿德銘. 哀牢国与哀牢文化.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3. ISBN 7-222-03861-2. 
  • 德宏州史志辦公室 編. 德宏历史资料·文化宗教卷.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2. ISBN 978-7-80750-755-0. 
  • 德宏州傣學學會. 德宏傣族历史及土司制度资料纂编. 芒市: 內部資料. 2015. 
  • 牛汝辰. 中国地名掌故词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87-5238-9. 
  • 卓人政,楊林興 主編; 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云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98-3243-1. 
  • 革安發 主編; 中共芒市委黨史研究室,芒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編. 史话芒市(第一辑·2017).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558-0976-0. 
  • 李茂琳; 董曉梅. 德宏史话.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7. ISBN 978-7-222-16690-5. 
  • 線世海. 永昌土司制度史.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367-7673-9. 
  • 李治安; 薛磊.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9-05601-3. 
  • 郭紅; 靳潤成.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09-05602-0. 
  • 傅林祥; 林涓; 任玉雪; 王衛東.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3. ISBN 978-7-309-05603-7. 
  • 傅林祥; 鄭寶恆.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09-05604-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德宏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辑 德宏土司专辑.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7. ISBN 7-80525-340-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德宏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德宏解放五十周年亲历记.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9. ISBN 7-80525-520-2. 
  • 潞西縣政協文史委員會 編. 潞西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一辑.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88. ISBN 7-80525-042-1.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潞西縣委員會文史委員會 編. 潞西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二集.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1. ISBN 7-80525-130-4. 
  • 潞西市政協教科文衛體文史委員會 編. 潞西市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 楊實 主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南地區文史資料協作會 議編. 抗战时期的西南交通.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2. ISBN 7-222-01040-8. 
  • 黃恆蛟 主編; 雲南省交通廳公路交通史編審委員會. 云南公路运输史 第一册 古代道路运输 近代公路运输.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 ISBN 7-114-02043-0. 
  • 黃恆蛟 主編; 雲南省交通廳公路交通史編審委員會. 云南公路运输史 第二册 现代公路.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 ISBN 7-222-02887-0. 
  • 楊雯 主編; 雲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 編. 云南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昆明: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2. ISBN 7-5416-1765-2. 
  • 羅進忠 總編; 雲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雲南省統計局 編. 云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037-6548-3. 
  • 何平. 从云南到阿萨姆 傣-泰民族历史再考与重构.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7-81068-275-X. 
  • 江應樑. 傣族史.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3. CSBN 11140·24. 
  • 《景頗族簡史》編寫組; 《景頗族簡史》修訂本編寫組. 景颇族简史 修订本.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05-08689-4. 
  • 《德昂族簡史》編寫組; 《德昂族簡史》修訂本編寫組. 德昂族简史 修订本.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8. ISBN 978-7-105-08714-3. 
  • 丁菊英. 德昂族的传统文化.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82-1036-8. 
  • 李榮. 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 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1991. ISBN 978-962-359-085-3. 
  • 何遠燦,郗承文,張彭健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編. 德宏大观.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 ISBN 7-5321-1047-8. 
  • 何紹強,楊曉蘭 主編. 德宏州对外开放知识简编.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7. ISBN 7-80525-329-3. 
  • 張方元. 新编德宏风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7-222-02968-0. 
  • 江宗保,桂麗娟,徐天榮 主編; 芒市餐飲協會 編. 芒市味道. 昆明: 雲南美術出版社. 2001. ISBN 978-7-5489-0472-4. 
  • 李全民 主編; 德宏州人民政府研究室 編. 德宏发展研究.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750-026-1. 
  • 楊常鎖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德宏文物保护单位实录.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8-0251-8. 
  • J. J. G. Syatauw. Some Newly Established Asian Stat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William S. Hein & Co., Inc. 1961. ISBN 978-90-247-0519-1. 
期刊
  • 馬向東. 德昂族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雲南民族學院學報. 1991, (3): 47-51. doi:10.13727/j.cnki.53-1191/c.1991.03.010. 
  • 楊永生. “乘象国滇越”考. 思想戰線. 1995, (1): 88-91. 
  • 劉祥學. 试论明英宗时期的三征麓川之役.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 (4): 86-89. doi:10.16088/j.issn.1001-6597.1997.04.016. 
  • 畢奧南. 洪武年间明朝与麓川王国关系考察.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5, (2): 102-111+148-149. 
  • 金保榮. 中缅胞波情谊长 五十年前大联欢. 雲南檔案. 2007, (4): 22-23. doi:10.14074/j.cnki.yunnan.archives.2007.04.013. 
  • 何平. 傣族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达光王国”——与杨永生先生商榷. 民族研究. 2007, (6): 79-88. doi:10.3969/j.issn.0256-1891.2007.06.011. 
  • 李正亭. “析麓川地”与明代西南边疆变迁关系析评. 思想戰線. 2008, (1): 125-126. 
  • 陸韌. 元代西南边疆与麓川势力兴起的地缘政治.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8, 18 (3): 55-65. 
  • 蔡鑫.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影响. 中國經貿導刊. 2009, (23): 31-32. 
  • 周燦; 李娟. 德昂族“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比较研究.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2, (12): 46-47. 
  • 周燦; 趙燕梅. 《达古达楞格莱标》的茶文化内涵. 學術探索. 2013, (8): 68-71. doi:10.3969/j.issn.1006-723X.2013.08.014. 
  • 高金和. 麓川思氏王国的历史兴衰. 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4, (3): 19-23+35. 
  • 李淳信. 德宏与保山德昂族史前文化遗址. 德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5, (3): 24-25. 
  • 李秋萍; 王麗娟. 云南芒市街道名称调查研究.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5, (7): 110-112. 
  • 朱偉璽; 吳亞良; 孟永東; 李婉瑩. 弄另水电站大坝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与仿真研究. 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 38 (3): 19-22. doi:10.13393/j.cnki.issn.1672-948X.2016.03.005. 
  • 蔡榮男. 從語言使用看民族社會的和諧發展. 2014年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邊疆研究論文集 (台北: 致知學術). 2016: 185-194. ISBN 978-986-5681-59-3.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