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tw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20日 (五) 11:27 →‎歷史沿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積善樓
賴氏門樓
位置 臺灣臺中市北屯區興安路一段163號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明治31年(1898年)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閩南式門樓
參觀費用免費
詳細登錄資料
開放全日開放

積善樓位於臺灣台中市北屯區的一座門樓,對面即是北屯兒童公園兒童館,目前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歷史沿革

康熙末年,賴氏家族開始由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心田鄉赤嶺來台灣台中開墾,積善樓即是賴氏後代之發跡地。
1896年,賴長榮一派從頭張遷居到現今的二分埔,建名為「懷德堂」的三合院。
1924年賴崇仁聽從唐山地理師的建議,在以土埆建築的三合院門樓之南,另建新門樓,西元1927年完工並取名為「積善樓」,一則能辟邪並使後代家業飛黃騰達,一則有勉勵後代子孫行善助人。
1979年台中市政府實施市地重劃,懷德堂被劃為公園預定地,宅院遂被徵收拆除,而牌樓「積善樓」在賴氏親族和地方有力人士極力爭取才保留了下來。[1]目前賴氏家族在北屯區松竹路保有台中賴氏宗祠五美堂祭祀賴氏宗族。

建築特色

積善樓格局為三間起中間再建一層「太子樓」,而左右是一層樓的門樓建築。建築工法是以「清水磚」磚砌,牆身則是「承重牆」式的建築,以木桁支撐屋頂,用牆面出櫸的斗拱架構支撐屋檐。[2]

交通

臺中市公車(站名: 文心興安路口下二分埔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積善樓. 台中市北屯區公所. 2012-07-23. 
  2. ^ 積善樓.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