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战役
滇南战役 | |||||||
---|---|---|---|---|---|---|---|
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 |||||||
滇南战役中解放军某部正在行进 | |||||||
| |||||||
参战方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 | 中华民国国军第八军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陈赓 |
汤尧 彭佐熙 余程万 李弥 李国辉 | ||||||
伤亡与损失 | |||||||
伤亡700余人[1] |
被俘2.3万[1] 伤亡3,600多人[1] 投降4,300多人[1] |
滇南战役,是1949年12月27日至1950年2月19日,发生在中国云南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一场战役。解放军最终占领西双版纳,控制云南全境[2]。
背景
[编辑]1949年12月9日,中华民国云南省主席卢汉率第74、第93军于昆明倒戈。但当时云南的国军势力仍然存在,第8、第26军试图进攻昆明,与西昌国军相呼应。对此,蒋中正十分赞赏,即派陆军副总司令汤尧从台湾飞抵云南,将上述两个军组编为第8兵团,由汤尧兼任司令。12月15日,国军第8兵团两个军分别由沾益、宜良两地前出,并于18日对昆明发起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即令滇桂黔边纵队和卢汉起义部队,进行昆明保卫战。同时,令解放军第五兵团之第49师,乘汽车由滇西向滇东北驰援。22日,解放军第49师进至曲靖、沾益地区歼灭国军一部。国军遂放弃对昆明的进攻,于12月下旬南撤并集结于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国军26军位于蒙自、个旧地区,第8兵团部及第8军位于建水、石屏地区,企图控制蒙自机场及通往国境的道路,伺机由空中或陆路逃往国外或台湾[3]。
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以远距离迂回包围消灭国军残余的作战方针。到1949年12月,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分别由湖南、江西、广东向广西境内进击,结束了围歼白崇禧部的广西战役。同时,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及华北野战军各一部,分别从鄂西、湘南、陕南出击,进行了围歼四川境内胡宗南部的成都战役。这两次战役使白崇禧、胡宗南部队撤逃云南的企图成为泡影,为进行滇南战役创造了良好条件[4]。
准备
[编辑]为歼灭滇南汤尧集团,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织滇南战役。除令入滇驰援昆明的第49师暂停前进外,又令位于广西百色、南宁等地的第四野战军第38军主力第114师、第151师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之第13军,由第4兵团首长统一指挥,立即向云南进军。第4兵团决心采取远距离迂回包围。具体部署:以第13军(第37、第38师为第一梯队,第39师为第二梯队)经百色、富宁、砚山、文山向开远、蒙自方向兼程急进,首先夺占蒙自机场,断国军空中逃路;以第114、第151师及滇桂黔边纵队第1支队经富宁、支山直插马关、河口、金平,切断国军陆上逃路;滇桂黔边纵队以积极的行动配合主力作战,聚歼国军于云南境内[5]。
1950年1月1日,各参战部队相继按指定方向兼程急进。左路第114、第151师和边纵第1支队出发后,沿中越边境山岳丛林地带连续疾进500余公里,先头于11日进至河口地区,控制了国军向国外逃跑的陆上主要通道;右路第13军一梯队第37、第38师出发后,行程900余公里,先头于13日进至砚山及其以东地区[6]。至此,解放军部署己基本形成[7]。
过程
[编辑]为了防止被歼,汤尧集团开始做逃跑的准备。国军第26军全部退集蒙自地区,利用蒙自机场开始向国外空运眷属和重要物资,并在蒙自东北的鸣鹫街派出1个团的警戒部队掩护空运。国军第8军也似有东移迹象。为防国军逃跑,解放军第37师第一梯队先在不等主力到达前,即大胆迂回,迅速隐蔽地绕过国军警戒部队,于15日夜,突然向蒙自机场发起攻击。至次日清晨,占领了机场,国军第92师一部被灭,1,200余人被俘,缴获飞机2架、战防炮和山炮11门,及大量枪支弹药和待运军用物资,切断了国军空中逃路。这时,解放军第37、第38师主力陆续赶到,首先攻占蒙自县城,尔后由第38师派出2个团,在边纵部队第1支队1个团协同下,向蒙自东北进击,围歼了鸣鹫街国军警戒团,继而转兵向西继续进击,于17日在开远东侧之大庄地区歼灭国军一部[8]。与此同时,解放军第114师在边纵第1支队1个团协同下,突然攻占了红河下游的主要渡口曼耗,歼灭国军4个工兵连,控制了浮桥,并乘胜向红河上游地区机动;第151师解放了曼耗以东的屏边,主力进至蒙自南侧,完全切断了国军南逃出境的陆上通道,并与右路解放军形成了对开远、个旧、建水国军的钳击之势。解放军这一突然行动,取得了战役的主动权,为全歼滇南地区国军创造了良好条件[5][9]。
18日,国军第26军开始向西逃窜,第8兵团部及第8军则向南退逃。解放军第4兵团即令各参战部队抓住战机,大胆追击围歼国军。截至19日,解放军各追击部队先后推进至个旧、鸡街、金平及金平以北地区与国军主力接触,尔后大胆楔入国军纵深实施迂回包围,歼灭国军第26军军直、第93师、第161师各一部,第193师残部和第8军第237师大部。国军第8军副军长田仲达见逃跑无望,在建水以东率部2,000余人向解放军边纵部队第10支队投诚[5]。
21日,解放军进占建水、石屏,控制了个旧至石屏铁路全线。这时,国军司令汤尧率其兵团部和第8军主力第42、第170师、教导师和第3师1个团近2万人,向石屏西南元江方向逃跑。鉴于石屏至元江一带高路窄,不适宜解放军大部队作战,第四兵团以营或团为单位,大胆对解放军进行多路追击。解放军第37师之第109团第2营,追击至营盘山附近地区,与国军后卫部队接触,为防止国军脱逃,该营以1个连伪装国军,利用夜暗抢占了营盘山制高点,将国军拦腰斩断,尔后全营分路向国军出击,歼灭国军1,700余人。此时,逃到元江附近地区的国军,在解放军边纵部队西进支队的截击下,除前卫第170师和教导师一部通过元江铁索桥西逃外,国军教导师主力和第3师第9团纷纷向解放军投诚[10]。
22日下午,国军第8兵团司令汤尧率其兵团部和第42师逃至元江东岸地区,计划渡河西逃,解放军第109团第6连,依托有利地形进行了顽强阻击。23日,解放军担任追击和迂回的各路部队相继赶到,并立即对国军形成合围。24日拂晓,各部队对被围国军发起总攻,第8兵团司令汤尧率残部实施多次反扑和突围,但均被解放军击退。在穿插围歼战斗中,解放军第109团第2营1个班歼灭国军800余人;第110团第1、第2连,分别活捉了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和第8军军长曹天戈[7]。在搜捕时,刚从昆明赶到的解放军边纵部队和卢汉起义部队也加入战斗,为继续追歼西逃残国军第170师等,解放军第13军由第37师师长和一名副师长各率一部兵力,在边纵部队第9支队配合下,于24日夜分南北两路乘胜向西进击[5]。
经过8天的强行军,解放军于2月4日在镇沅西北追上了国军,并连夜急进90公里,迂回到撤退中的国军前面,在勐统附近地区对撤逃国军形成包围。在解放军攻击之下,7日,国军第170师师长孙进贤率残部2,400余人向解放军投降。与此同时,解放军边纵第9支队和卢汉起义部队2个团,在墨江地区也迫使国军教导师残部1,000人投降[7]。2月16日,解放军执行南路追击任务的部队,在澜沧江以西临近中缅边境的南桥地区,歼灭了国军第8兵团最后一股流散的官兵500余人。19日,解放军攻占打洛,进而占领整个西双版纳地区。至此,滇南战役胜利结束[1][11][12]。
后续
[编辑]在第八兵团被歼灭时,第八军第二三七师709团长李国辉率领约千人突围逃出,但最后仅残存600多人。3月,李国辉团长的600多人自云南、广西、贵州南部退至缅甸境内,在孟棒与第二十六军第九十三师第二七八团副团长谭忠的部队约800多人会合,共约1,500人,成为泰缅孤军最早的起源[13][14]。
战斗序列
[编辑]参考
[编辑]- ^ 1.0 1.1 1.2 1.3 1.4 赵永忠著. 当代中国西南民族发展史论.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2.10: 20–21. ISBN 978-7-5482-1261-4.
- ^ 郭化若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辞典.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07: 267. ISBN 7-206-01814-9.
- ^ 吴得民主编. 邓小平主政大西南.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12: 50–53. ISBN 7-5112-3885-8.
- ^ 王晓建主编. 开国大将.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07: 261. ISBN 7-80088-611-5.
- ^ 5.0 5.1 5.2 5.3 5.4 5.5 周晓鹏主编;袁静伟,刘胜如,贾俊明分卷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战役战斗 第4卷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北京:蓝天出版社. 2013.07: 46–50. ISBN 7-5094-0877-6.
- ^ 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 巍巍长城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 沈阳:白山出版社. 1997.06: 266–267. ISBN 7-80566-536-2.
- ^ 7.0 7.1 7.2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委会编. 解放战争战略追击 西南地区.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6.03: 658–670. ISBN 7-5065-4999-9.
-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中共云南省委员会办公厅编撰. 云南省志 卷43 中共云南省委志.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10: 198–200. ISBN 7-222-02580-4.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军事 1.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05: 182. ISBN 7-5000-0242-4.
-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 中国战典 下.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8.08: 1053. ISBN 978-7-5065-5675-0.
- ^ 郑文翰主编. 军事大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12: 1352. ISBN 7-5326-0219-2.
- ^ 《当代云南简史》编委会编. 当代云南简史.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05: 41–42. ISBN 7-80170-291-3.
- ^ 孙纯福. 金三角,蒋残军何以能留下6万后代?. 文史天地. 2009, (2)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 ^ 泰北孤軍簡介(上). 中华救助总会.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