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丁卯战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卯战争

1627入侵朝鲜
日期1627年1月—1627年3月
地点
结果 朝鲜向后金妥协,后金军队退出朝鲜
参战方
朝鲜
大明
后金
指挥官与领导者
朝鲜:
朝鲜仁祖
李立 
张晚
金尚容
张遴
金宗敏
李光立
大明:
毛文龙
阿敏
济尔哈朗
阿济格
岳讬
姜弘立
兵力
不详 30000人
丁卯战争
汉语名称
繁体字 丁卯戰爭
简化字 丁卯战争
朝鲜语名称
谚文정묘호란
汉字丁卯胡亂

丁卯战争[1]又称丁卯胡乱,指的是1627年后金入侵朝鲜的战争。

1623年,朝鲜发生政变,仁祖被西人党拥上了王位。他一反光海君的中立政策。此外,仁祖又允许军以朝鲜为据点进攻后金。于是在1627年,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便率军三万,入侵朝鲜。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后金兵逼近朝鲜首都汉阳,迫使朝鲜屈服。阿敏与朝鲜使者在平壤会盟,宣布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双方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但是朝鲜并非真心与后金结盟,仍暗中支持明朝,为后来的丙子战争埋下了祸根。

背景

[编辑]

1619年,明朝讨伐后金努尔哈赤[2]朝鲜国也发兵一万人至富察之野协助。结果明朝萨尔浒战败,朝鲜军主帅姜弘立向后金投降。此后,朝鲜君主光海君畏惧后金的实力,对于明朝后金两者之间持中立的外交政策。

1623年,朝鲜西人党推翻了光海君,拥立朝鲜仁祖仁祖反正)。西人党上台后,奉行反后金亲明的政策,停止了与后金的贸易。同时,明朝的将领毛文龙以朝鲜的铁山城为根据地,不断袭击后金,这又给后金入侵朝鲜一个借口。

1624年,朝鲜将军李适发动叛乱,推翻仁祖,拥立兴安君李瑅为王。不久被仁祖镇压,李适被杀。李适的支持者韩润郑梅等逃往后金,劝说努尔哈赤侵略朝鲜。努尔哈赤也做好了进攻朝鲜的准备。但因代善的反对,努尔哈赤暂时取消了这一计画。

战争过程

[编辑]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后金皇太极派遣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硕讬等将,领三万人,以姜弘立韩润郑梅李英芳朴兰英吴信男等八名朝鲜将领为先导,大举南下。后金军先渡鸭绿江,击败明军毛文龙部于铁山,毛部遂败退皮岛(今北韩椵岛)。随后于十三日包围义州,正式入侵朝鲜;十四日包围凌汉山城,迫近宣州定州,威胁安州。后金派出使者劝降朝鲜守将,凌汉山城大将金搢、宣川府使奇协、郭山郡守朴惟健皆将后金来使斩首,表示绝不投降,并驰报朝廷。[3]

十六日,后金兵攻克义州

朝鲜仁祖直到十七日才得到后金入侵的奏报,此时后金兵已经包围安州,安州将要沦陷。仁祖下令启用张晚为都体察使,由金起宗陪同前往北方前线指挥;派畿甸之军前往海西支援,其馀部队由李时白捍卫京城汉阳。还派李曙南汉山城申景禛临津金自点江都,将户曹杂物和版籍全都带往江都,打算若战败便撤往那里。又派金完率海西别胜军一千七百名前往支援。仁祖还下令加强平壤的防御。[4]朝鲜仁祖开始时便对战局持悲观态度,主张把兵力重点防守南汉山城、京城汉阳以及江华岛一带。而此时朝鲜朝廷收不到北方的战报,领议政尹昉甚至以为后金不再继续南下。在申钦的建议下,仁祖将支援安州的军队调回来守卫临津江一带。[5]

二十一日,后金兵攻破凌汉山城定州郭山等地,大将定州牧使金搢、郭山郡守朴惟健被俘虏,宣川府使奇协则不屈而死。后金兵强迫被俘虏者剃发易服,遭到众多朝鲜人的拒绝。于是后金兵对当地进行屠城,杀死不服从的军民数万人,焚毁粮草百馀万。[6][7]平安兵使南以兴得报后,遣人遗书于姜弘立、朴兰英,希望停止战争。消息传到汉阳,人心惶惶。仁祖派壬辰倭乱时的老将李元翼前去南方征兵收拾人心。[8]二十二日,阿敏派投降的朝鲜人献书,要求和谈。仁祖命令张晚回书拒绝,声称誓死不从城下之盟,还要向明朝讨救兵。[7]

二十四日,后金兵在郑梅的引导下渡过青泉江,围攻安州。后金兵至平壤,平壤守军不战而溃。平壤以东诸城全无士气,张晩、金起宗飞书驰报。而黄州平州兵器极其缺乏,仁祖遣申景瑗进救黄州、平州。后金兵至肃川城下,城中守军溃散,守将平安监司尹暄率军官四十馀人逃往中和。仁祖急催忠清、全罗两道水军北上增援。[9]

二十五日,安州陷,守城的平安兵使南以兴率诸将聚集中军大营,引燃火药自焚而死。明朝的援兵都司王三桂阵亡。同日,后金骑兵长驱直入,渡大同江,直抵中和[10]黄州兵使丁好恕率千馀人弃城而走,逃往蒜山。为了稳定军心,仁祖下令将平安监司尹暄斩首,以黄州兵使丁好恕戴罪立功。[11]阿敏以平壤为后金中军的大本营,派先锋前往黄州。朝鲜援军的将领申景瑗之军夜惊溃散,平山成为一座毫无防守之力的城池。后金骑兵逼近王京汉阳,朝鲜国中震恐。仁祖多次遣使求和,皆被后金置之不理。仁祖留金尚容守汉阳,自己以戎装南巡的名义逃往露梁[12]随后沿著阳川、金浦、通津,逃往江华岛。当得知平山开城遭到后金兵的屠城之后,仁祖决定将都中百姓一起迁往江华岛避难。[13]命南方新征得的三道精兵防卫江华岛,又派李曙将兵器送往江华岛。[14]

此时,皇太极与诸贝勒担忧明朝和蒙古诸部会趁机袭击后金,命阿敏同朝鲜议和。于是阿敏驻军平山,遣使主动向朝鲜提出议和。正月二十九日后金将遣使议和的消息传到江华岛,虽然朝鲜许多大臣不愿与后金议和,但仁祖力排众议,决定要亲自接见来使。[15]权琎亦持朝鲜求和国书前往中和,阿敏大喜,将中和的金兵调回平壤。[16]

二月二日,阿敏、济尔哈朗遣使赴江华岛,正式向朝鲜递交要求议和文书。其内容为:[17]

仁祖拒绝与明朝断交的要求,[17]留住了后金使者,遣姜𬘡为回答使。另一方面,派人加强南汉山城的防卫,还派人增援前线的张晚。

五日,朝鲜仁祖派晋昌君姜𬘡前往阿敏军中投递求和文书。但由于后金使者未归,阿敏怀疑朝鲜不想议和。七日,阿敏遣使赴江华岛,诘问朝鲜继续派兵的意图,以及国书继续使用天启年号的缘由,威胁将拒绝不退兵。[18]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达一个月之久。

二月十四日,朝鲜仁祖派族弟原昌君李玖[19]献马百匹、虎豹皮百张、绵绸苎布四百疋、布万有五千赴后金军中,以示愿意谈判。二月二十八日,后金使者刘兴祚[20]巴克什库尔缠至江华岛。三月三日,朝鲜仁祖与后金使者刘兴祚等人在江华岛宣读誓文,正式和好。

朝鲜方面的誓文为:

后金方面的誓文为:

双方约定:

  • 后金为兄国、朝鲜为弟国,双方订立兄弟国的盟约。
  • 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
  • 朝鲜遣王子李玖赴后金为人质
  • 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

交涉期间,阿敏贪图平壤城的财宝,有意占据朝鲜之地自立为王,因此故意不承认和约,纵军队在平壤掠夺数日。李玖只好再次与阿敏盟于平壤城。在得知和议对后金有利以后,皇太极同意从朝鲜撤军,并制止了阿敏的企图。在侵略的第四个月,后金军队主力开始撤回沈阳,仅留三千人守义州。九月,在朝鲜仁祖的再三请求下,后金从义州全部撤军,释放李玖及朝鲜俘虏,定议春秋输岁币互市

战后

[编辑]

朝鲜被迫与后金互市,并向后金进贡。在与明朝关系恶化之后,后金的经济至此得以恢复。

战后,朝鲜仍旧视明朝为宗主国,并派人上表,将战争经过告诉明廷。[21]

学者徐东日认为,丁卯战争使得朝鲜蒙受巨大屈辱和苦难。在此之前,朝鲜人一直自视为文明之邦,将女真人视为蛮夷;丁卯战争以后,朝鲜人对女真人的态度由蔑视转为敌视。

虽然朝鲜向后金朝贡,后金也给予朝鲜赏赐品,但两国的关系依然紧张。执掌朝鲜朝政的依然是反后金亲明的西人党。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不少朝鲜大臣认为明朝助朝鲜击退日军,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因此朝鲜拒绝废除明朝年号,并依旧保持与明朝的关系。这为后来1636年后金(清)的再次入侵(丙子胡乱)埋下了伏笔。

参见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中文学术界名称据《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第61页
  2. ^ 努尔哈赤在《朝鲜王朝实录》中以“老乙可赤”的名字登场。
  3.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日条”
  4.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十七日条”
  5.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十九日条”
  6. ^ 《清史稿·朝鲜传》
  7. ^ 7.0 7.1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条”
  8.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条”
  9.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四日条”
  10. ^ 《明史·朝鲜传》
  11.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五日条”
  12.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六日条”
  13.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条”
  14.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八日条”
  15.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正月二十九日条”
  16.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二月一日条”
  17. ^ 17.0 17.1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二月二日条”
  18.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二月七日条”
  19. ^ 中国史料称之为“李觉”
  20. ^ 《朝鲜王朝实录》称之为“刘海”。
  21.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五年四月一日条”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