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站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观塘

Kwun Tong
1号月台
1号月台
位置九龙观塘区观塘观塘道
地理坐标22°18′44.01″N 114°13′35.2″E / 22.3122250°N 114.226444°E / 22.3122250; 114.226444
车站类别架空车站
途经线路港铁观塘线
换乘交通巴士小巴跨境巴士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架空车站
出口数目12
电梯2
扶手电梯数目6
车站色系车站外墙-灰黑色天蓝色
大堂及月台-白色
站台2
其他信息
车站代码KWT
历史
启用日期1979年10月1日
营运信息
车站服务时间0550-0134
列车服务时间0600-0113

观塘站(英文:Kwun Tong Station)是港铁[1]观塘线上的一个架空车站,该站于1979年10月1日开幕,当时属修正早期系统的总站,位于观塘区观塘市中心上。1989年8月6日东区海底隧道通车,观塘线延长至鲗鱼涌,取代该站成为观塘线的新总站。现时深夜部分班次亦会以此作终点站。

车站结构[编辑]

观塘站位于观塘区的观塘道上,在蓝田牛头角两站之间。而月台上内墙身和柱身原本是深灰色马赛克砖,已于车站翻新时改成白色人造纤维板,并为车站大堂加装空调,解决车站大堂闷热的问题。

此外,车站下方设有一条行车隧道,主要方便观塘道车辆于车站下方穿过,无需经过观塘道、协和街及开源道回旋处,减轻有关路段挤塞情况。该行车隧道与观塘站同时兴建,现交由路政署管理。

车站楼层[编辑]

P
月台
路轨 观塘线列车往调景岭方向→
1号月台 右边车门将会打开
2号月台 右边车门将会打开
路轨 观塘线列车往油麻地方向
C
大堂
大堂 客务中心、车站商店
恒生银行自动售卖机自动柜员机
“e分鐘著數”机
G
地面
- 出口、巴士总站
- 行车隧道 观塘道行车隧道

车站大堂[编辑]

车站商店及自助服务[编辑]

车站商店[编辑]
自助服务[编辑]

车站月台[编辑]

观塘站设有2个月台,并共用同一个岛式月台,1号月台为观塘线调景岭方向的列车使用,而2号月台为观塘线往油麻地方向的列车使用。

由于该站沿观塘道的路面上方兴建,因此月台弯度较高,引致月台与列车之间的空隙较阔,故此港铁公司会在列车及月台上播放广播提醒乘客注意月台空隙,并于月台的边缘加上胶条缩窄有关空隙。

另外,在观塘站东面设有掉头路轨,可供列车于该处掉头或停泊之用。现时深夜部分班次会以观塘站作终点站,再利用该掉头路轨返回九龙湾车厂

车站出口[编辑]

观塘站共有12个出口,分布于车站两端及中央,主要连接观塘区的市中心及工业区。

邻接车站[编辑]

观塘站为观塘线的中途站之一,乘客可在此乘坐观塘线列车前往油麻地调景岭沿线各站。

      
港铁观塘线(现时)
油麻地--旺角--太子--石硖尾--九龙塘--乐富--黄大仙--钻石山--彩虹--九龙湾--牛头角--观塘--蓝田--油塘--调景岭

利用状况[编辑]

由于观塘站为山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接驳车站,有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转乘往山上住宅区。由于该站位于观塘道上,正是住宅区和工业区的交界,每天不论早晚亦有很拥挤的人流。随着香港工业转型,愈来愈多工业大厦被改建成商业楼宇,当中比较著名的是创纪之城,而近时创纪之城五期内的商场“apm”亦成为潮流指标,更令观塘站人流增长迅速。

接驳交通[编辑]

所有相片[编辑]

观塘站1号月台全景图(2013年6月

历史[编辑]

早期系统[编辑]

根据1970年的《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建设中的集体运输系统共分为4个优先发展的早期系统工程及其余4个稍后发展的工程,当时观塘站为第4期工程的其中个被优先考虑兴建,同时为整个系统的观塘支线东面终点站[2]

修正早期系统[编辑]

1975年,由于早期系统修正为修正早期系统[3],故本站成为修正早期系统的上行线终点,贯通九龙东、中及香港岛的住宅、工业及商业区,观塘站与修正早期系统同时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启用。

为配合荃湾线通车,于1982年5月10日修正早期系统旺角至观塘的路段改称观塘线,列车从当日起只行走观塘至油麻地各站,而往中环的乘客需在旺角站转乘。其后,除了小规模的翻新外,观塘站于1982年至1989年间没有大变动,该站一直为观塘线的终站。

东区海底隧道[编辑]

1984年,政府批准兴建东区海底隧道,并将观塘线延伸至港岛东区,把观塘线的终站延长至鲗鱼涌站,改变了本站为观塘线的上行线终站的历史。

车站改善工程 - 现代化工程[编辑]

机场快线落成后,地铁[1]为配合现代化设计,于1998年1999年间,在观塘站进行大型翻新工程,为车站加装空调系统;并把旧有的深灰色马赛克砖的墙身和柱身,改成白色人造纤维板,同时亦加设升降机往返地面。

2005年,地铁[1]再为车站外墙折旧问题,为观塘站外墙除去旧有深灰色马赛克砖,再改以蓝色白色的墙身及灰色柱身;同时亦将出口石屎地板改为地砖(除A出口行人天桥外),为车站带来新形象。工程已于2006年中完成。

车站改善工程 - 创纪之城五期[编辑]

由于新鸿基地产于旧有的东九龙广场兴建创纪之城五期,故于2001年2005年间将原有的A2出口封闭,以便拆卸工程进行。当创纪之城五期落成后,将原有行人天桥重建,而新行人天桥设有空调系统及加设升降机往返地面,并把天桥扩阔了约一倍多。A2出口亦于2005年2月重开,由于创纪之城五期内亦包括一个大型商场apm,成为地铁[1]系统上首个纯英文的指示牌APM,但后期因发展商指出英文字母a”理应为小写,故又改将指示牌成apm。

地铁公司[1]2006年7月再次为观塘站进行车站改善工程,并加设更多商店及改善车站通道,以方便乘客由apm进入车站,改善人流增长后所出现的挤塞情况。

未来发展[编辑]

月台闸门[编辑]

港铁公司2008年1月决定于港铁所有前地铁[1]网络的8个地面及架空车站加建月台闸门及改善现有通风设计,以便减轻乘客坠轨的问题。该月台闸门与现时欣澳站所采用的月台闸门为同一设计,只有现时月台幕门的一半,约高1.5米。整个计划将于平日深夜终止服务的时间加建,将于2011年底完成。本站与荃湾线荃湾站2011年2月进行加装月台闸门工程。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及注释[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两铁合并前,港铁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前称分别为地铁(地下铁路)及地铁公司。
  2. ^ 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Hong Kong Government - 《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Hong Kong mass transit further studies"(MTS)(1970)
  3. ^ Coulson, C. R. -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l system of the Hong Kong Mass Transit Railway from the further studies proposals",1975

外部链接[编辑]

Template:港铁车站列表/no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