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82.239.88.36留言2021年2月16日 (二) 11:58 →‎外部連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天晴邨
天晴邨
概要
類型租住屋邨
地點香港元朗區
地址新界天水圍天華路
坐标22°27′48″N 114°00′11″E / 22.46346°N 114.00302°E / 22.46346; 114.00302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2008、2010
技术细节
座数7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6393
单套面积190 - 427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6200(截至2013年6月30日)
認可人口16800(截至2013年6月30日)
地圖
地图
天晴邨入口廣場及天晴社區會堂
天晴商場
天晴社區綜合服務大樓
天晴邨第二期原設有六個球洞的高爾夫球場,最終設施啟用不足一年,球洞被填平。直至2013年年中,原用地被改為健身設施
一期籃球場
天晴邨第二期休憩空間(2009年)
已停用的地面噴泉
天晴邨第三期休憩空間,圖中央小徑為卵石路步行徑

天晴邨(英語:Tin Chi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103區及104區,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租務管理,物業管理則外判予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

歷史背景

第一期、第二期於2008年7月10日入伙,而第三期則於2010年4月1日入伙。特別的是第1、2座(晴彩樓、晴雲樓)是屬於第二期,第3、4座(晴碧樓、晴海樓)是屬於第一期。

而因位於103區的第一、二期均於同一時間入伙,位於104區的第三期則於近兩年後才入伙;故不少區內人誤以為本邨祇分為兩期,將第一、二期同視作第一期。

屋邨資料

樓宇

期數 樓宇名稱(座號) 樓宇類型 層數 落成年份
2 服務設施大樓 2 2008
晴彩樓(第1座) 非標準設計大廈
(十字型)
40
晴雲樓(第2座)
1 晴碧樓(第3座)
晴海樓(第4座)
3 晴滿樓(第5座) 2010
晴喜樓(第6座) 37
晴悅樓(第7座) 34

天晴邨晴彩樓 、晴雲樓、商場及服務設施大樓由西松建設承建,晴碧樓、晴海樓是由中國建築國際承建,而晴滿樓、晴喜樓和晴悅樓由保華建業集團承建[1],連同附屬的綜合服務大樓、停車場、行人通道以及排水系統於2011年2月竣工。前兩者的地基工程由金門建築進行[2]

晴滿樓、晴悅樓不設2-3人單位,每層8個原2-3人單位的位置,會改為四個2房單位。

設計

天晴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負責設計,由於天晴邨鄰近濕地公園,故不少細部設計也跟濕地公園有關,設計圍繞著抽象化了的雀鳥、植物、藍天的圖案,透過混凝土及油漆繪畫在各層電梯大堂牆壁之上,裝飾之餘又能跟周邊環境協調。各座樓宇翼尾頂部也設有抽象化的雀鳥裝飾飄棚,可惜被批評「施工困難、浪費建築成本及無實際作用」。

設施

由於天水圍北大部份屋邨缺乏戶外遊憩空間,地積比率較高,加上人口增長速度減慢,因此天晴邨採用較低地積比率興建,並且提供多項設施,包括多個兒童遊樂場、兩個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石卵徑及健身設施,附近亦設有天晴商場。此外,屋邨也設有一條緩跑徑。

邨內原設迷你高爾夫球場及兩座地面跳躍噴泉,唯有居民及區議員批評設施浮誇和不切實際,最終設施啟用不足一年,高爾夫球場的六個球洞被填平,一直被閒置,直至2013年年中,原用地被改為健身設施。地面噴泉一直停用至今[3]

天晴邨內的天晴社區會堂,適合專業劇團作話劇等表演。

天晴邨內天晴社區綜合服務大樓,是房委會在天水圍區興建的第六幢大樓,大樓樓高六層,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在2010年底落成後有近20個服務單位,為區內各階層提供多元化的社會福利、社區健康、職業培訓及招聘服務,配合天水圍區居民的需要。

社區服務設施

天晴社區綜合服務大樓

商場

教育設施

幼稚園

小學

中學

社福設施

區議員辦事處

郭文浩議員辦事處:天晴邨晴雲樓地下

圖集

興建圖集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 天晴邨晴碧樓
*Template:HK Bus Route KLNT Show:K73(特別班次)
  • 天晴邨晴彩樓
  • 天晴邨晴雲樓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