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周樂為/RonaldChowLokWaiLibrary/九龍巴士12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龍巴士12線
Kowloon Motor Bus Route No.12
概覽
營運公司九龍巴士
所屬車廠荔枝角車廠(L)
使用車輛丹尼士巨龍11米(AD)
丹尼士巨龍9.9米(ADS)
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
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
斯堪尼亞K310UD12米(ASU)
富豪B9TL12米(AVBW)
线路信息
起點站海麗邨
途經南昌邨港灣豪庭君匯港海富苑柏景灣渡船角
終點站尖沙咀東(麼地道)
线路长度6.9公里
运行周期34分鐘
起點站服務時間05:40-23:45
终点站运营时间06:10-00:15
班次頻率11-15分鐘一班(星期一至五)
12-15分鐘一班(星期六及假日)
票价HK$4.7
相关路線
服務時間以外
替代线路
競爭交通九龍區專線小巴3號線
大角咀至尖沙咀一段)、
九龍區專線小巴77M線
柯士甸站至尖東站一段)、
九龍區專線小巴78線
(尖沙咀至奧運站一段)、
新巴701線
(奧運站至海麗邨一段)、
港鐵西鐵綫

九龍巴士12線香港九龍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海麗邨尖沙咀東(麼地道),為西九龍新區的居民提供往返尖沙咀的服務。[1]

歷史[编辑]

服務時間及班次[编辑]

海麗邨開
星期一至五 星期六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時間 班次(分鐘) 時間 班次(分鐘) 時間 班次(分鐘)
0540-2345 11-15 0540-2345 12-15 0540-2345 12-15
尖沙咀東(麼地道)開
星期一至五 星期六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時間 班次(分鐘) 時間 班次(分鐘) 時間 班次(分鐘)
0610-0015 11-15 0610-0015 12-15 0610-0015 12-15

車費[编辑]

全程收費:HK$4.70

  • 本線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
  • 65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包括「樂悠咭」),以及12歲以下合資格殘疾兒童使用「殘疾人士身份」個人八達通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2.0或半價(以較低者為準)的票價優惠;12至64歲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份」個人八達通,以及60至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2.0或全費(以較低者為準)的票價優惠
  • 乘客可以現金或八達通於上車時付款,不設找續。
  • 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攜帶最多兩名4歲以下而不佔座位的兒童乘客乘車,超額之4歲以下小童必須繳付小童車費乘車。
  •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龍運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以及聯營路線的九龍巴士龍運巴士提供的班次;惟乘搭機場「A」及「NA」線則可享原價二七折優惠(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而B1線則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 九龍巴士城巴龍運巴士陽光巴士全職員工及家屬(不包括外判職員)可免費乘搭本路線,惟必須拍職員或職員家屬八達通。
  •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美國運通、大來國際、Discover Card、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支付寶、WeChatHK/微信支付「搭車碼」、銀聯雲閃付「乘車碼」及BOC Pay「乘車碼」。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中途下車之分段收費,以及與其他九巴/龍運獨營路線或聯營線九巴/龍運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歷年車費[编辑]

收費生效日期 成人全程(循環線)收費
2013年3月17日 HK$4.70
2011年5月15日 HK$4.40
2008年6月8日 HK$4.20
2003年7月20日 HK$4.00(全線改為空調服務)
1997年12月1日 HK$3.00(2000年7月20日改為循環線收費)
1996年4月4日 HK$2.80
1995年4月2日 HK$2.70
1994年4月1日 HK$2.50
1993年4月5日 HK$2.10

使用車輛[编辑]

本線在荔枝角總站年代,時為1989年1990年代,使用圓頂丹拿珍寶雙層巴士行走。

本線於2005年2009年間主要使用4輛丹尼士巨龍9.9米(ADS)巴士行走,當時九巴為節省資源,有時更會派出單層空調巴士行走。

2009年8月16日起,本線改派4輛丹尼士巨龍11米巴士(AD)及2輛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巴士行走。於2009年9月8日起,九巴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出2班非官方班次,以一輛12米低地台巴士行走,以疏導乘客。

雖然本線途經尖沙咀繁忙地區,但本線在改道初期仍然使用老舊巴士及沒有超低地台巴士作掛牌,令輪椅人士、長者或攜帶嬰兒車的乘客不便。直至2010年3月8日起,換入2輛1999年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巴士(3ASV)行走,令本線首次有12米及低地台巴士作字軌車。

隨著該批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巴士陸續到達18年車齡而需要退役,從2010年5月25日起,本線開始改派配有康明斯L10引擎的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巴士。現時本線的派車為1輛丹尼士巨龍11米(AD)、4輛丹尼士巨龍9.9米(ADS)、4輛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1輛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1輛斯堪尼亞K310UD12米(ASU)及1輛富豪B9TL12米(AVBW)。

用車演變史[编辑]

此路線在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派出兩軸巴士行走,用車以丹拿珍寶(D744/BH7741、D817/BK5279、D861/BL5488、D865/BL6224、D867/BL6227、D868/BL6228、D876/BL8957、D915/BM9960、D967/BP8774、D1008/BU3649、D1036/BV5730、D1083/BW7404、D1095/BX1239)及利蘭勝利二型(G26/CA6072、G127/CD4320、G146/CE4560、G171/CG4564、G254/CK2024、G280/GK9255、G281/CK8821、G297/CL1719、G299/CL2204、G315/CM4492、G483/CW8210、G486/CW7082)為主。踏入廿一世紀改派三軸巴士行走,用車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為主。

此路線於2003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至2009年,因走線迂迴引致客量偏低,用車主要以車齡較高的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143/FP5469、AL145/FP6071)及短車身的丹尼士巨龍9.9米(ADS57/GS8755、ADS73/GT4440、ADS113/GU3186、ADS125/GU7021)為主,更一度有單層巴士行走。

2009年8月16日,因路線改動,此路線改為使用四輛丹尼士巨龍11米(AD111/FK6019、AD120/FL1978、AD167/GJ4622、AD201/GL8933)及兩輛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143/FP5469、AL145/FP6071)行走。

2009年9月8日,九巴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出兩班非官方班次,以一輛低地台巴士行走,以疏導乘客,班次增加為10-15分鐘一班。

2010年,此路線改派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34/GE1943、AV71/GF2543)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24/JF7222、3ASV43/JG3533)取代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及丹尼士巨龍11米(AD)。兩款巴士於2011年及2012年再由後者及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69/HY1092、ATR126/JA5223)取代。至2013年再由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265/HJ7145、AV364/HN7396、AV400/HR1554)取代前者(AD250/GR2575、AD261/GR5292、AD263/GR5548)。

此路線於2013年加入三輛丹尼士巨龍9.9米(ADS86/GT7040、ADS119/GU6244、ADS124/GU6963)行走。同年亦加入一輛斯堪尼亞K310UD12米(ASU5/PC2872,現時為ASU13/PC4344)及一輛富豪B9TL12米(AVBW24/MH4481)行走。

行車路線[编辑]

海麗邨開經:深旺道、深盛路、興華街西、深旺道、櫻桃街大角咀道、未命名路、海泓道麗翔道渡船街廣東道梳士巴利道

尖沙咀東(麼地道)開經:麼地道漆咸道南、梳士巴利道、九龍公園徑、廣東道、渡船街、欣翔道、海泓道、櫻桃街、海景街、博文街及深旺道。

沿途車站[编辑]

海麗邨 尖沙咀東(麼地道)
車站 車站名稱 位置 車站 車站名稱 位置
1 海麗邨巴士總站 深旺道 1 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 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
2 泓景臺 深盛路 2 尖東站 梳士巴利道
3 發祥街西 深旺道 3 九龍公園徑 九龍公園徑
4 富昌邨 深旺道 4 中港城 廣東道
5 港灣豪庭 深旺道 5 柯士甸站 廣東道
6 中匯街 深旺道 6 渡船街 渡船街
7 奧運站 深旺道 7 欣翔道 欣翔道
8 海富苑 海泓道 8 富榮花園 海泓道
9 富榮花園 海泓道 9 柏景灣 海泓道
10 甘肅街 渡船街 10 博文街 博文街
11 渡船街 渡船街 11 君匯港 深旺道
12 匯翔道 廣東道 12 南昌公園 深旺道
13 柯士甸道 廣東道 13 富昌邨 深旺道
14 新港中心 廣東道 14 東京街西 深旺道
15 尖東站 梳士巴利道 15 海麗邨巴士總站 深旺道
16 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 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 16

客量[编辑]

1950年代1970年代初期,因要肩負接駁港內線渡輪乘客,客量不斷上升,是當時九龍市區主要巴士路線之一,也是本路線的黃金時代,後因海底隧道地鐵相繼通車,令港內線渡輪大量流失乘客,航線相繼永久停航,加上市區人口下跌及有其他直接路線競爭,客量不斷下跌,雖然於1989年12月10日總站由佐敦道碼頭遷往中港碼頭,方便乘船過境往中國大陸澳門的乘客,及於1990年9月17日起往荔枝角方向及1997年12月5日起往中港碼頭方向改經大角咀道,但由於在旺角區,並不是途經西九龍主要心臟地帶,加上途經的路段(上海街及新填地街)經常出現交通擠塞的情況,客量沒有多大起色。

直至富榮花園柏景灣相繼入伙,本路線改經海泓道,不再經上海街/新填地街,延長至尖沙咀並改為循環運作,客量才開始有起色,但九龍巴士K16線2003年12月13日起延長至南昌站後,旺角西區居民有班次更頻密的路線往來尖沙咀,而K16在尖沙咀比本線途經更多商業區,又能避開尖沙咀廣東道的塞車黑點,加上與K16與西鐵提供轉乘優惠(本線於2005年6月1日起取消西鐵轉乘優惠),而且荔枝角道及大角咀道一帶人口老化,同時往尖沙咀方向特意繞經奧運站(現稱奧運鐵路站)巴士總站之路段較費時,加上由2008年9月28日起南昌站轉乘優惠更擴展至東涌綫轉乘客,令原本已偏低的客量更雪上加霜,全車「小貓三四隻」,繁忙時間亦不會客滿,唯一優勢是車費比K16便宜,吸引少部分「必須搭平車」的民眾乘搭。

為配合港鐵九龍南綫通車,本路線由2009年8月16日起,改經欽州街至櫻桃街一段的深旺道及延長至海麗邨[5],以梳士巴利道近尖東鐵路站為循環點,並加密班次及改派11米空調巴士行走,但當時K16班次(8-15分鐘)比本線稍為頻密,令當時12號客量增長不大,9月初九巴更將部分班次改用短身巴士行走。

但自從2009年9月6日起,K16再次削減班次至15-20分鐘,令本線的班次比K16還要密,大部分原本乘坐K16的乘客亦開始改坐本線,加上本線擴大了服務範圍至海麗邨及君匯港等新區,令本線的客量明顯上升。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絕大部分班次更全車滿座。本線於2009年9月19日與K16合併後,客量再作進一步提升,然而,本線於晚上的班次較疏落,且因容易受廣東道交通擠塞而導致脫班,同時由於沿線已經有西鐵綫,加上專線小巴78線在晚上會自行調整班次故意搶客,因此晚上客量除了繁忙時間或78線小巴還未到站的時候之外,客量一般,甚至間中出現空車遊街的情況。

故此為了令班次更穩定,2012年6月12日起,本路線延長至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並以此總站作為循環點,同年12月2日起正式改為兩邊總站。

參考資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