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于右任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于右任墓
地圖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新北市淡水區巴拉卡公路
25°11′00″N 121°30′54″E / 25.183390°N 121.515088°E / 25.183390; 121.515088
建成時間1965年
官方名稱于右任墓
類型登錄等級: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墓葬
評定時間2012年4月24日
詳細登錄資料

于右任墓,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山巴拉卡公路旁,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于右任1964年去世後次年(1965年)建成,今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景觀

[編輯]

于右任墓在巴拉卡公路八.五公里處[1],距二子坪遊客中心約五百公尺[2],過菜公坑山第二登山口步道[3],坐落草麓段0002─0000地號國有地[4]

牌坊

自陽明山前往,先見到山徑上有菲律賓華僑捐建五公尺高的觀音山石牌坊。牌坊上橫題「日月其心」四字,碑柱「西北望神州萬星風濤接瀛海;東南留聖蹟千秋豪傑壯山邱」及「霽月光風頂天立地;民胞物與繼往開來」。牌坊背面柱上由孔德成題字,各為「革命人豪耆德元勳尊一代;文章冠冕詩雄草聖足千秋」、「海氣百重開終古有靈飛太華;國殤高處葬此山不語看中原」[5]

從碑坊順山徑上迴坡,就能望見佔地約一百廿坪的墓園、正門左右各十公尺高的石砌華表、與右後一座有宮殿式涼亭[5]。亭為泰國華僑余子亮所捐的雙層六角亭,上懸孫科書丹的「仰止亭」[4]

全園陳設皆由觀音山石及大屯山石所砌成。約廿五公尺高的墓園,共一百卅階。第一重殿,能見到正面為集王羲之字的「于右任先生墓」六個大字。第二重殿,左右均有石獅,中間由總統府秘書長張群撰文,司法院長謝冠生書寫、深綠大理石彫刻的墓表。再自左右四階梯上升七十五級,便是墓所在。[5]

墓碑為總統蔣中正手題「監察院長于公右任之墓」,並前有石桌,左右各有一石鼎[5]。橢圓形的墓塚為西北向[4],堪輿稱之為「巽山乾向」[6]。塚後石壁上有蔣中正親題「耆德元勳」四個大字,下方為褒揚令及榮典之璽[5]

墓前有枕頭山與菜公坑山為屏,後以大屯山為峙[4]。所在處海拔達七百五十公尺,北海岸沿線盡收眼底,是淡水古蹟博物館管理的古蹟中最高處者[1]。從墓地向西眺望,能見淡水河口平原,左為淡水,右為小基隆[5]。可遠眺基隆至香港、香港至日本的船艦[6]。記者推薦駕駛陽金公路的旅客,可在仰止亭內或墓園平台向下俯瞰氣象萬千的景色[7]

下墓地沿山徑向後門,有題「河山並永」的牌坊,為新加坡華僑所捐建[5]

建造

[編輯]
華表

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寫下《望故鄉》[8]。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去世後,治喪會發表日記和臨終遺言,表明于右任想葬在朝向中國大陸的高山上[5]。11月13日,台北縣議員林家曲、五股鄉鄉長陳光明、凌雲禪寺住持柯彩妙,至監察院向秘書長螘碩和主任秘書張光亞表示,該鄉願意捐出三十甲做墓地[9]

1964年11月20日,于右任好友、兒子于望德、勘輿家王德薰等人,先到陽明山七星山大屯山勘選墓地。當日,到陽明山海拔八百公尺一處,王德薰認為吉地,除能望見臺灣海峽外,有「青龍抬頭、白虎伏首」的風水;但治喪委員劉延濤認為于右任生前很討厭硫磺味,以及于望德認為硫磺會對先考靈柩和遺體不利,因此再尋。下午,來到大屯山巴拉卡地區(行政區屬臺北縣淡水鎮光明里)時,眾人認為景色媲美前一個地點,能望見海峽、風水好,更無硫磺味,便當下描繪輿勢,帶回台北。[5]

之後治喪會去五股鄉觀音山硬漢頂堪地後,決定選擇之前的巴拉卡[5]。總統蔣中正收到治喪會的勘察詳情報告後,便囑張羣等在12月1日再前往作最後勘定,以便由榮民工程處承辦[10]。墓園土地原為由私人所有,便捐給政府,後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轉交給陽明山國家公園[11]。墓園勘定後,由榮民工程處依宮殿城坊設計,總工程費為新台幣六十餘萬元,發包給台北建業公司承建[5]。于望德曾對記者于衡講,此地氣候涼爽,惋惜望不到關中平原[8]

1965年3月13日10點半,時任監察院副院長李嗣璁持主持破土儀式,地點為由菲律賓僑領、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戴愧生等多人捐獻的碑坊預定地,預先搭建三公尺高的木架為紀。參加者有李崇實、楊亮功程中行劉延濤、王贊斌、劉愷鍾、劉世達、螘碩、于望德及工程人員等共十餘人。[12]

葬禮

[編輯]
墓側視角
仰止亭

1965年7月14日,張群、嚴家淦谷鳳翔、李嗣璁、王宗山等五位治喪人員,至總統府秘書長會客室,與治喪辦事處總幹事李崇實、副總幹事螘碩、趙聚鈺、徐晴嵐及總統府第一局局長唐振楚等均會商安葬有關事項[13]。次日,行政院宣布于右任故院長事蹟核與國葬,但因現在是動員戡亂時期,所以先行備案[14]。葬禮費用由行政院核撥專款,雖非國喪,但遠高於一般資政要員規格[4]。原先預定於1965年6月4日端午節,舉行葬禮[12]。建墓期間,于右任靈柩一直放在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15]

1965年7月17日上午7點半,家祭在市立第一殯儀館舉行。出殯時由一輛前導車與十六輛銘旌車在前導,樂隊、三軍儀仗隊、數千執紼人員乘監察院專車隨後,循中山北路圓山士林芝山岩,9點25分抵陽明山山莊,近10點至墓園。10點40分,靈襯置放於墓穴中。10分鐘後,安葬禮在鞭炮聲中開始,張群等治喪委員一字拜於墓碑前面。11點,總統蔣中正前來獻花、行三鞠躬禮。12點半,葬禮結束。此時,天已由晴轉陰並起霧,人念著「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離去。[16]

維護

[編輯]
階梯及石獅
墓表

因于右任遺族不在臺灣,又無政府單位願意維護,導致園內陳設屢遭損毀破壞,成為遊民住所[11]。1986年,還發生有嫌犯利用機車攔路搶劫路人[17]。監察院認為當年只負責辦葬禮,不負責管理[11]。由華僑募款興建的牌樓,也在九二一地震時損壞[4]。前監委劉延濤之女劉彬彬、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協會理事長王水衷,陳情政府出面維護[11]。劉延濤在1931年時被于右任延攬為私人秘書,銜命編輯《標準草書[18]。劉彬彬是劉延濤獨生女,于右任去世才十一歲,後來一些于右任作品和事跡都由她傳承下來[19]

2011年9月15日,監察院邀集新北市政府文建會內政部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管處)、主計處國有財產局研商管理歸屬[11]。委員會討論時,曾以以墓園距二子坪遊客中心近,且被陽管處列為景點為理由,建議應由陽管處管理,但被後者以缺乏管理經費為由拒絕[2]。最後決議請行政院提供當年葬禮過程相關資料,以釐清管理機關[11]黃煌雄高鳳仙在監委期間,兩度共同召開跨院部協調會,並親赴該墓踏勘[4]

2012年4月24日,新北市文化局古蹟審定會議公告于右任墓園為市定古蹟[4]。7月10日,監察院召集跨院部第一次協調會議,初步以陽管處為權責管理機構[20]。之後,陽管處會每日派員前來巡視、清潔,及每年四次的除草工作[4]

紀念

[編輯]
俯瞰三芝

黃煌雄曾建議觀光局、文建會、陽管處等相關權責機關,可在墓園建立碑林,作為書法文化園區[4]。2014年12日16日,為紀念于右任逝世五十周年,于右任姪孫女于媛與鄉親在墓園舉辦鄉祭儀式,以家鄉泥土、五穀和漢江河水作為祭品[21]。2016年春,中國中央電視台為拍攝于右任紀錄片,來此與臺北于右任銅像取景[2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李雅雯. 于右任墓園 戀戀山海景. 自由時報. 2014-08-05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中文(臺灣)). 
  2. ^ 2.0 2.1 黃福其、羅介妤、李順德. 近50年無人管理…于右任墓 列古蹟. 聯合報. 2012-05-02 (中文(臺灣)). 
  3. ^ 黃安勝. 春節寒假渡假指南系列專文之三 《國家公園篇》陽明山區六條步道系統. 民生報. 1986-01-26 (中文(臺灣)).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慶正. 于右任墓園 獲審定新北市古蹟. 旺報. 2012-05-02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 (中文(臺灣)).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施克敏. 佳城巍峨 永妥永安 于右老卜葬七星山. 聯合報. 1965-07-17 (中文(臺灣)). 
  6. ^ 6.0 6.1 于右老墓地 擇定草塌山 日內破土建造墓園. 聯合報. 1965-02-26 (中文(臺灣)). 
  7. ^ 陳天嵐. 到北新莊過年 要帶禦寒雨具. 民生報. 1980-02-17 (中文(臺灣)). 
  8. ^ 8.0 8.1 于衡. 青峰有幸埋忠骨 右老長眠七星山. 聯合報. 1965-07-17 (中文(臺灣)). 
  9. ^ 五股鄉願獻觀音山土地 作于右老墓地 三大學同學會昨日會商 決為于故院長塑造銅像. 聯合報. 1964-11-14 (中文(臺灣)). 
  10. ^ 右老墓地 今再勘察. 聯合報. 1964-12-01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黃福其. 奔走請命列古蹟 46年沒人管…于右任墓園遊民來. 聯合報. 2011-09-19 (中文(臺灣)). 
  12. ^ 12.0 12.1 于故院長墓園 昨破土動工 定三個月完成 端午節奉柩安葬. 聯合報. 1965-03-14 (中文(臺灣)). 
  13. ^ 于故院長遺體 定十七日安葬 政院核議國葬事宜 生平事蹟宣付國史. 聯合報. 1965-07-15 (中文(臺灣)). 
  14. ^ 啟靈期間 管制車輛 治喪處昨公佈 七點注意事項. 聯合報. 1965-07-16 (中文(臺灣)). 
  15. ^ 于衡. 台北外記. 聯合報. 1965-07-13 (中文(臺灣)). 
  16. ^ 謝鍾翔. 德業足千秋 人天悲永訣 元勛從此別 萬世仰高風 于故監察院長右任葬禮記詳. 聯合報. 1965-07-18 (中文(臺灣)). 
  17. ^ 持玩具槍劫路人 嫌犯林世吉落網. 聯合報. 1986-09-10 (中文(臺灣)). 
  18. ^ 賴素鈴. 劉延濤遺作展 書畫見風骨 老友雲集懷念推薦 人情味濃. 民生報. 2001-08-02 (中文(臺灣)). 
  19. ^ 許俊揚. 于右任書法展 王京子出席緬懷. 工商時報. 2013-11-23 (中文(臺灣)). 
  20. ^ 慶正. 于右任墓園 傾向陽管處維修. 旺報. 2012-07-13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中文(臺灣)). 
  21. ^ 李怡芸. 于右任逝世50周年 兩岸辦紀念大會. 旺報. 2014-12-16 [202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中文(臺灣)). 
  22. ^ 馮靖惠. 陸央視來台拍于右任故事. 聯合報. 2016-03-28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