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表演形式社區巡迴演出
演出資料2015年4月起 教協將軍澳中心、香港各大校園
場次>25場,持續增長中
語言粵語
主辦六四舞台
導演李景昌
編劇何敏文
監製韋少力
演員馮佩虹梁皓恩胡瑋程
音響設計李馬弟
形體指導林良傑
舞台監督王偉強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是一套六四事件二十六週年紀念舞台劇。透過話劇形式, 將八九民主運動呈現舞台,讓觀眾更具體深入認識這段血染的歷史。是「六四舞台」上繼《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及《讓黃雀飛》後,在香港各大校園巡迴演出的新作品。劇中更把2014年發生的香港雨傘運動北京八九民運連繫,讓觀眾反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運動的經過及演化。

此劇亦被譽為「舞台上的通識教育」。

故事大綱

[編輯]

那年,表姨婆的十七歲女兒小芬,堅持跑到天安門廣場當急救員及支持八九學運,在六月四日在木樨地人民政府指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子彈槍殺了,但因怕被歧視,一直偽稱女兒是病死。廿五年後,表姨婆由北京到香港探親,認識了支持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重奪「公民廣場」行動佔領中環雨傘運動的十七歲中六學生偉仔。她為防偉仔會如自己的女兒一樣——因參加學運而被政府逼害,極力阻止偉仔上街參與政治運動。經偉仔的介紹,她認識了天安門母親,決定重新反思當年政府的流血清場行動。

角色表

[編輯]

17歲,北京中學生,立志考進大學讀醫,將來懸壺濟世。但六月四日在木樨地人民政府指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子彈槍殺,最後失救致死。

17歲,香港中六學生,平日愛上網及打機,曾得警方頒發好市民獎,原定希望當警察,支持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及其後的佔領行動,繼而認識天安門母親。

年約60歲,北京退休工人、年輕喪偶,女兒小芬在六四事件中被殺,但因怕被歧視,一直偽稱女兒是病死。起初反對學生參加學運。由北京到香港探親時認識偉仔。

演出歌曲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